人物形象、语言、表现手法
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环境艺术手法

引出问句, 判明类别, 说明答案, 分析效用
反问
用疑问的 形式表达 确定的意 思,以加 重语气
①加强语气,显得义 正词严,引起读者注 意,增强表达效果; ②变化句式,掀起波 澜.
引出问句, 判明类别, 说明答案, 分析效用
38
名称 名称解释
艺术效果
反复
有意重复 某个词语 或句子。 包括连续 反复和间 隔反复两 类
语言运用准 确,无懈可 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制语科学,无法删 除;③用语合乎客 观实际,合乎事理 逻辑,合乎语法规
.
26
(4)补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 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 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
27
3.描写方法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 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 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 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 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 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 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6)并联: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 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 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 的复杂关联。
.
11
3.线索 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 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 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 中的空间、时间。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阅读 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表现手法之描写方法

比较情节中的胜利和失败,以强调 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反差和教训。
04 白描
人物白描
总结词
通过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特点,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详细描述
白描人物时,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表情变化、动作形态等,使读者能够通 过文字感受到人物的立体感和生动性。例如,“他身材高大,目光锐利,嘴角挂着一丝冷笑,让人不寒而栗。”
通过描述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突出他们的差异,以强调人物个性。
通过比较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不同反 应和行为,揭示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
人物身份对比
比较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或社会阶 层,以突显他们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环境对比
自然环境对比
将不同的自然环境进行比较,如繁华的城市与宁静的乡村,强调 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详细描述
心理描写能够深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更加了解人 物的性格、情感和动机。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独白、思考和 感受,可以揭示人物的复杂情感和深层性格,增强作品的艺 术感染力。
环境描写
总结词
通过对自然或社会环境的描绘,营造氛围、烘托情感、展示人物性格。
详细描述
环境描写能够为故事营造氛围,提供背景信息,同时也能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性 格。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细致描绘,可以展现人物的生活状态、心境 和价值观,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表现力。
表现手法之描写方法
$number {01}
目 录
• 直接描写 • 间接描写 • 对比描写 • 白描
01 直接描写
肖像描写
1 3
肖像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细致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清晰地 想象出人物的形象。
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⑱就在狼对准鹿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 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⑲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角 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⑩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 “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 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 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⑪“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 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 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
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题型二
一、什么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 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 作描写等),又对人物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
二、怎样考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9·全国卷Ⅰ)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
⑫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 子让你尝的。”
⑬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 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 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 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 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 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 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艺术与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艺术与表现手法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艺术和表现手法则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讨论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艺术和表现手法。
一、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它可以使人们对文学作品中的事物有更直观、更深入的印象。
在小说中,通过描写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衣着风格等细节,可以直观地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描写环境气氛、人物内心感受等细节,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境和人物。
在诗歌中,通过细腻的图像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可以让诗歌更具意境和表现力。
二、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表现作品主题的一种方法。
通过给人物、环境或物品附属象征意义,表达出对于作品主题所持的认识和观点。
比如,云雀在中国文学中往往被用来象征爱情,白兔象征纯洁等等。
另一些诗歌或小说则以人物的姓氏或名称作为象征,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名字就隐含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意味。
三、意象表现意象是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常常以词语、形象、情感等形式表达主题思想。
在意象的表现中,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变的主题和情感,它让人更容易理解文学作品并充满对作者思想的探究。
在日本文学中,常常会用“蝉”来表现短暂的生命和热情的激情。
在中国文学中,如《滕王阁序》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等经典的意象表现都是不可忽视的艺术品。
四、对话的运用在文学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往往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心情。
通过对话,可以了解人物内心的思想感受,也可以表达出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情感互动。
在小说中,通过对话可以让人物使其变得更加具有立体的描绘;在戏剧中,则是对话成为戏剧性冲突的关键手段。
五、线性经济学手法线性经济学手法又称叙述式或叙事式,是文学作品最常见、最古老的形式之一。
它是指通过描述事件发展的过程来表达主题思想、传达作者意图的方式。
在线性经济学手法中,情节、人物、时间和地点是主要创作方向,通过这些因素的安排来表现文学作品中的主题。
小学常用描写手法词语

小学常用描写手法词语1. 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2. 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3. 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4.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5. 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一般包括神态描写与肖像描写两部分。
6.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从2021年悬疑小说和现实小说都已经加上了细节环境描写。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copy、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2113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5261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4102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如文学创作中各种叙述、描写以及讽刺、夸张、象征、比喻、对比、借代、拟人、排比、对偶、层递等。
应该说表现方法包括了表达方式。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1653铺垫等。
小说中人物形象与其表现手法

人物形象分析、作用、技巧及其探究一、学习目标1.通过真题回眸,了解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类常见考题。
2.通过典型题例,能掌握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类考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3.通过典型题例,学会结合文本分析表现人物形象的技法。
二、学习方法:讲练结合三、学习时数: 2 课时第一课时形象分析概括、形象作用一、学习目标1.回眸真题,了解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类常见考题。
2.学会小说中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二、学习过程请学生自读《步步高》《这是你的战争》《溜索》 P180/ 194 ,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考题类型和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高考常见题型(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高考常见提问方式:( 1)、文中某某是一个怎样(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或: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某某的形象。
)(2)、某某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什么样的)特点或品质(精神、思想等)?对于第一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先从总体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定性概括,即用一个长单句的形式表述该形象的个性特征(肖像、性格、精神、品质、思想等)和身份地位特征等;再结合具体文本分条分点作具体的分析,即这些个性特征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对于第二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注意这个“特点(特征)”可能涵盖的内容,如肖像特征、性格特征、气质特征、品质特征、精神特征、思想特征等。
因此,要注意审题,看题干要求的指向性是什么,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
练习:《遗璞》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p195)高考例题 (2011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题。
审丑严歌苓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 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
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
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
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
⋯⋯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 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
人物塑造的方法

人物塑造的方法:一、正、侧面描写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1、肖像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
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作用: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揭示人物的身份;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具体案例:1.项羽: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2.刘邦: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3.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总结:肖像描写要抓住人物肖像最大的特点2、语言描写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
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具体案例:1.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予2.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3.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4.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3、动作描写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
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
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看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
具体案例: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2.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之)击柱。
4、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掌握表现手法,分析人物形象分析

(2016·上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2、渲染环境气氛
3、推动情节发展
4、烘托人物性格/心情
5、深化作品主题
2.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并举例分析。 (1)描写概括:根据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概括出人物的特点或精神品 质。 (2)关键句法:分析抒情的语句,提炼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散文中的关键语句都 有点明或深化主旨的作用,根据关键语句即可了解人物的特点。 答题格式: (1)具有________的特点和思想品质,例如________;
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 、通感
二、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叙述亲切自然,便于作者抒发情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感情。 第三人称:比较客观地叙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三、人物形象 1.明确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2)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3)侧面描写 答题格式:句子(段落)运用了________的描写方法,描写了________(内容),刻 画(突出)了人物的________性格特点(品质、精神)。 1、交代故事背景
对语句的理解,结合上下文 当__时__,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3.文章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①__孩__提__时__,__爸__爸__以__自__己__奇__特__的__吟__啸__教__我__记__住__了__陆__游__的__诗_____________(__孩__提__时;) ②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第4段) ③_上___学__后__,__爸__爸__教__我__理__解__杜__甫__诗__中__思__念__亲__人__的__感__情_________________(__上__小__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语言、表现手法一、欣赏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知识点解读】: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记叙文的考查几乎没有离开过对人物形象的赏析。
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这一切都是为了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
我们分析这些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考查内容】:能了解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掌握人物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个性特点、精神风貌等)。
而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文章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解题思路】: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揣摩:第一,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体会描写所体现的人物性格、思想情感等;第二,重视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三,找关键词句,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即: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第五、能把人物性格放在文章的主旨与作者的感情倾向的大背景中去理解。
【中考试题举隅】:1、03年中考《成全一棵树》中的22题:第②、④、⑧、⑨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年中考《最完美的礼物》中的第21题: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7段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述理由。
(1) "轮到大刘了,他________地喝了两大口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____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5年中考《我的老师》中的第16题,要求根据4-7段完成表格,有一栏就是要求学生概括刘老师的品质特点。
【练习举例】:(一)教授与手机①教授是知名学府的教授。
教授治学严谨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因此常被学校的逍遥分子视为“四大名捕”之首。
但教授谈吐儒雅,学识渊博,而且常能把一堂枯燥无味的理论课结合实际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讲得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这样慕名来听课的外班学生逐渐多起来,原来能容纳200多人的大教室常常座无虚席。
这一切教授看在眼里。
教授觉得有这么多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就是对自己劳动的最大肯定,这也是作为一个教师最值得欣慰的了。
②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教授像往常一样拿着教材去教室上课,只是脚步比平时急了一点,因为马上就要到上课时间了。
③开始上课了,教授照样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
一个问题讲到一半时,教室里不知谁的手机突然响了,打破了这份宁静,教授停顿了片刻之后继续讲解,但几分钟之后,又一手机铃声大作,教授的脸色顿时严肃了许多:“以后大家上课都注意一点!”之后教授仍继续讲课。
大约过了十分钟,手机铃声再次响起,教授戛然止住,脸上写满了愤怒:教授一向以优雅著称,但今天……④其实这种现象在大学课堂里已经很普遍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用手机似乎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更何况当今的骄子呢?手机简直成了他们手中的宠物。
很多教师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教授却不能接受。
教授跟其他教师不一样,其他教师业务忙,自己也常在课堂上接听手机,而教授一心只把精力放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
⑤愤怒当愤怒,课还是要讲下去的。
几分钟后,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清脆的手机铃声再次在教室里响起,但这次同学们却清楚地听见铃声是从教授的身上发出的,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教授先是一惊,接着双手迅速摸向上衣口袋。
当掏出还在作响的手机时,教授看都没看一眼,就愤恨地一手把它甩到窗外的水塘里。
在座的都被这一幕震住了,等回过神来,见教授已经开始继续讲课了,一个个才慌忙掏出手机,或关机,或调振动。
⑥教授其实是有点冤的,但教授并不想解释。
教授本来是不用手机的,教授觉得没必要。
但一次过生日,女儿买了一部手机给教授作为生日礼物,并帮教授入了网。
女儿说像他这样一个堂堂知名学府的教授身上现在没有手机似乎在那个了,女儿还说这样方便跟教授联系,平时问个好什么的……教授经不住女儿的苦口婆心,最终便答应女儿使用手机。
使用手机的教授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平时上课都不带手机。
但事情往往百密一疏,教授前一晚上写了一篇论文忙得太晚,第二天早晨就有点睡过头了,匆忙间忘了把手机拿掉。
其实手机即使带在身上,教授一个月也难得接几个电话,可那天偏偏……⑦教授从此不再用手机了,但还像往常一样上课。
来上他课的人还是很多,课堂上常常是座无虚席。
只是教授在课堂上再也没有听到过手机铃声,而且还听说那所知名学府其它课堂上“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从此也销声匿迹了。
1.文章讲到教授两次发怒。
当学生的手机响起时,他为什么“愤怒”?当自己的手机响起时,他为什么“愤恨”?这次发怒表现了教授怎样的品格?2、结合语境,在第③段空白处补充当时教授所说的话。
3、读了文章后,有人觉得教授治学严谨,值得尊敬;也有人认为教授过于古板,不合时宜,不值得佩服。
对此请你发表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第一次是因为手机响声干扰了教授讲课,影响了学生听课,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授对此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第二次是对自己的疏忽感到愧疚而情绪激动。
表现了教授治学严谨、严于律己的高风亮节。
2、“谁的手机要是再响,就给我滚出去!”(意对即可,主要表现教授的愤怒)3、值得尊敬,可从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知识、对学生、对自己的尊重方面来谈。
当然后一种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两个邮递员再早的时候,我们这里的邮递员是一个清秀的男孩,说话十分温和,对人也亲切。
每当谁家有汇款或者挂号信,他便在楼下一声一声殷殷地叫着,等那人终于被叫醒,从窗口伸出头来答应着,他就总是说:“你慢慢的好了,不要紧的。
”在我们的信箱前边,时常地排满了自行车,他就一辆一辆小心地搬开,挤身进去往信箱里投信。
我出了新书,便按了信封上投递员的名字签了名送给他,我觉得,假如他喜欢我的书,我会很高兴。
他接过书便欣喜而温文地道谢。
有时候,我从外地归来,见他骑了绿色的自行车迎面而来,这样的时候,他就腼腆地低了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从我身边过去。
只在万不得已时,他才对我说话:“王安忆,你的挂号我交给你家邻居了。
”当我要谢谢他时,他便红了脸逃跑似地骑车走了。
后来,他不再来了,接替他的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帽沿压在眼睛上,英俊的脸上发出一些青春痘。
人们见了他就问道:“那个小孩怎么不来了?”他说:“对了,他不来了。
”人们便惋惜地说:“那孩子多么好啊!”毫不掩饰对那男孩的怀念,却也并没怎么使他难堪。
他总是每日两班按时来送信,有时候会把一叠信交给某个顺路的居民,请他帮忙捎上去,挨家发一发。
如那人稍有难色,他就说:“帮帮忙啊!”有挂号和汇款时,他便在底下声嘶力竭地叫喊,一声比一声紧,催命一般,等人气喘吁吁拿了图章赶下来,他就埋怨道:“我这样叫,难道你还听不见吗?”有一回,我盖了图章,他将挂号递给我时问道:“你是王安忆?”“是的。
”我说。
“那你是政协委员啦?”他很激动似地嚷,然后又正色道:“那你对我们的工作提提意见?”过后,在马路上或弄堂里遇到他,他就会大老远地喊道:“政协委员,今天有你的信,放在你的信箱里了。
”或是:“政协委员,今天没有你的信。
”还有些时候,则说:“政协委员,上班去啊!”我被他喊得十分难堪,要制止他,他却已一溜烟地快乐地骑远了。
有一次,他在递交了挂号信件时又一次要我给他的工作提意见,我就夸了他一句,不料他立即兴奋地说道:“那你给我写一篇报道。
”他的很黑的眼睛在帽沿下闪着亮光,令人很不忍心拒绝他,可是却从心底里觉得这报道写起来有些困难。
现在,我们这里的邮递员又换了一个白净的圆脸的女孩,说话很害羞,工作也负责,我问她:“新来的?”她小声说:“已经来了两个月了。
”我不由得想:她是多么年轻啊!没有人问她那样的问题:“那男孩怎么不来了?”而此时我却想起了那第二个邮递员,遵他嘱咐写了这篇东西。
希望他喜欢。
1、阅读本文,概述第一个邮递员的工作态度。
2、当第二个邮递员让作者为他写一篇报道时,作者觉得有些困难,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本文写了三个邮递员,为什么却以《两个邮递员》为题?4.作者塑造第一个邮递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任选其一结合相关语句谈谈它的作用。
5.假如你是第二个邮递员,看了这篇文章,会引发哪些思考?你喜欢这第二个邮递员吗?【参考答案】:1、耐心、细致、周到、负责2、因为作者不忍心拒绝第二个邮递员的热切要求,但他的工作表现又没给作者留下良好印象,甚至他世俗的处世方式令作者有些反感,所以作者感到很困难。
3、因为前两个邮递员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文章通过对他们之间的对比描写,来表达作者对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世故的处世方式的委婉批评的主题(表达作者对耐心的工作态度和纯真的处世态度的赞美也可)。
第三个邮递员与这一主题无关,在文中只起引发写作动机的作用。
4、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必须谈出所选语句在塑造人物方面所起的作用。
5、提示:能从工作态度、处世方式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二、欣赏文学作品语言:【知识点解读】:欣赏、品味语言,就是指通过对文章关键词语、句子的揣摩和分析,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
品味语言,可以增强语感,有助于更深刻的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考查内容】:从近几年中考的试题来看,对语言的欣赏主要是品味语言的表现力。
试题往往要求学生写出最欣赏的一句话并陈述理由,或给一个语句要求与原文语句作比较,比较两者的表达效果,或要求学生点评、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等【解题技巧思路】:1、从语句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语言的表现力(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2、从句式、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或修饰语(叠词)等角度去品味3、从标点符号入手分析表达效果。
4、从语句对表现文章中心、人物形象的作用去品味。
【中考试题举隅】:1、02年中考《亲近自己的双腿》第18题:从语言特点看,在第⑤段中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陈述理由。
2、04年中考《最完美的礼物》第24题(1):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作150字左右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