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北师版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24课知识点汇总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政策的变化:将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全国土地会议(1)时间:1947年
(2)内容:1、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
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一)战略反攻
1、标志性事件:挺进大别山(1)时间:1947年夏(2)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
(3)参战部队: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4)作用: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二)战略决战
(三)渡江战役南京解放
1、经过: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2、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学习目标】1.列举三大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决战的情况。
2.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并联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学习重点】 列举三大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决战的情况。
【学习难点】 回顾解放战争以来的有关史实,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法提示】 系统解剖法、表格归纳法、联系比较法。
一、导入示标: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多月的千里江防顷刻土崩瓦解。
南京政府的大员如鸟兽散,仓皇逃往台湾。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
南京解放,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
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1._______年9月,______、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队百万大军,发起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歼灭敌军_______万多人。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2.1948年_____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____________,在______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3.____________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4.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_________,东到________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______________ ___。
附:解放战争时期历史发展线索注:大决战指的就是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使国民党垮台。
(二)质疑问难:假和平 真内战重庆谈判 进攻中原解放区 开始 1946.6 反攻 1947.6 三大战役 1948—1949 中共 渡江战役 胜利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决战 战三、探究交流:步骤一:“关门打狗”战东北材料一:《三大战役示意图》(1)假如你是解放战争大决战时期的指挥官,首战的地点你会选在择哪里?为什么?(2)辽沈战役首先攻占的地点是哪里?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把这个战术叫做“关门打狗”?辽沈战役的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步骤二:大军合力战淮海“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淮海战役支前农民(1)淮海战役由哪些人指挥?(2)看“支前民工小车队”图,你是如何理解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3)斯大林听到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后连连说: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淮海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呢?步骤三:兵临城下取平津解放军采用了“瓮中捉鳖”战术,将敌人分割包围在张家口、北平、天津等几个孤立的据点,在此基础上,“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八年级历史北师版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西北野战部队在_______的指挥下,经过五个月连续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党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知识。
当时在陕甘宁指挥部队同敌人英勇作战的是彭德怀。
答案:彭德怀2. __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解析: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答案:千里跃进大别山3.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覆灭是在()A.1949年4月20日B.1949年4月21日C.1949年4月22日D.1949年4月23日解析: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答案:D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是在哪一战役后()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解析:辽沈战役歼灭敌人47万多人,从此,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答案:A2.三大战役中,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术的战役是()A.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解析:辽沈战役的战略战术是“关门打狗,各个击破”。
淮海战役的战略战术是“中间突破,肢解敌人”。
平津战役的战略战术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而渡江战役不属于三大战役。
答案:A3.国民党政府被彻底打垮的战役是()A.淮海战役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解析: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之后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而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答案:D4.1949年1月,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宣告和平解放的北平国民党守军将领是()A.杜聿明B.傅作义C.李宗仁D.卫立煌解析: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而李宗仁主要指挥的是徐州会战;卫立煌是辽沈战役中国民党的重要将领。
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导学与优化训练

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导学与优化训练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 - 3课)1. 鸦片战争(第1课)- 背景。
-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 中国处于清朝封建统治后期,闭关锁国,自然经济占主导。
- 经过。
- 1840 - 1842年,英军封锁珠江口,北上攻陷定海,直逼天津,后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 结果。
- 影响。
-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2课)- 背景。
- 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 经过。
- 1856 - 1860年,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结果。
3. 太平天国运动(第3课)- 兴起。
-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 发展。
- 后期。
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 - 7课)1. 洋务运动(第4课)- 背景。
- 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 目的。
-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 代表人物。
- 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 内容。
-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建立新式海陆军(南洋、北洋、福建水师);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派遣留学生。
- 评价。
-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由于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 战争经过。
- 1894 - 1895年,日本蓄意挑起战争,丰岛海战爆发,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壮烈牺牲。
日军攻占辽东半岛、威海卫。
- 割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 影响。
-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

日,_台__湾__光复。
自2014年起,每年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__第__一__次__完全胜利, 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2)意义世②界重爱新好确和立平了人中民国在 的世 尊界 敬上 。的__大__国___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 ③开辟了中华民族_伟__大__复__兴__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 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解析 结合电文“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看出该电文称颂的 是正面战场的作用。 答案 C
2.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 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 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④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 民主选举。
团结了爱国志士,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军事上: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东方主战场
1.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1)背景: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 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中国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中国战场 是世界反法西斯的__东__方__主__战__场__。 (2)标志: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4国为首的26个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 《__联__合__国__家__宣__言___》。 (3) 表 现 : 1943 年 11 月 , 中 、 美 、 英 政 府 首 脑 在 埃 及 开 罗 举 行 会 议 , 通 过 《__开___罗__宣__言___》,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材内容】本课讲述了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历史,再现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和历史画面。
此前,经过战略防御、战略进攻两个阶段,1948年9月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
解放军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国民党军队再也无力抵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渡江战役,一举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国共划江而治”的图谋。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国民党政权的彻底垮台。
【课程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军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2、能力目标:分析比较整合教材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3、情感目标:体会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中国人民的胜利:感受共产党的聪明智慧和英明决策,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培养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教学过程】(一)教学设计思路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纲。
在对课文重点之处进行突破这一环节,要设置一系列问题并联系地图对重难点进行突破;列表归纳三大战役的时间、战略战术、指挥员、经过和作用;理解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利用多媒体展示渡江战役的片断,使学生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感悟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增强我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知识清单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 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1)淞沪会战:1937年8月至11月,激战三个月,粉碎了日军“___________________”的狂妄企图。
(2)太原会战:1937年9月至11月,八路军取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3)徐州会战:1938年1月至5月,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____________。
(4)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武汉陷落。
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__________阶段。
(5)长沙会战:__________年12月开始,中国军队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时间:1938年6月。
(2)内容: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__________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3)影响:对抗战时局产生重大影响。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 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以破袭日军华北__________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
2. 斗争中求团结: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__________”,引发中国共产党及民主人士的抗议,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打退了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3. 进行民主政治建设: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三、东方主战场1.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背景: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2)正式形成: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国在华盛顿签署《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 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岳麓版课后练习六十三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岳麓版课后练习六十三第1题【单选题】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中,“长技”是指( )A、西方的思想文化B、西方的外交政策C、西方的先进技术D、西方的政治制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新文化运动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开始产生民主共和的观念C、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上更彻底地提倡反封建D、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下图所示的刊物上提出过的著名口号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民主和科学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最早在中国举起“民主”“科学”大旗的人是( )A、孙中山B、李大钊C、林则徐D、陈独秀【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 )A、《海国图志》B、《四洲志》C、《天演论》D、《三国志》【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如果把“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走进近代社会B、揭开殖民帷幕C、开启民主进程D、构建文化殿堂【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的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严复译述的宣传西方生物进化论观点和社会进步理论的著作是( )A、《天演论》B、《海国图志》C、《四洲志》D、《三国志》【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中国近代“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与“民主、科学”三种思想共同体现了(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向西方学习③ 强烈的爱国主义④ 资产阶级民主化趋势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以《新青年》杂志为主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前期( )A、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B、提出“自强”和“求富”的口号C、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D、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百日维新成果”、“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改称北京大学”这些信息点共同指向( )A、清华大学B、京师同文馆C、京师大学堂D、黄埔军校【答案】:【解析】:第12题【问答题】阅读下面材料:材料1蒋介石50岁生日时,国民党政府内政部次长请他为蒋画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北师版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24课国民党政权
的崩溃)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西北野战部队在_______的指挥下,经过五个月连续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党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知识。
当时在陕甘宁指挥
答案:彭德怀
2. _______
解析: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答案:千里跃进大别山
3.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覆灭是在(
A.1949年4月20日
B.1949年4月21
C.1949年4月22日
D.1949年4月23
解析: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
答案:D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是在哪一战役后(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
解析:辽沈战役歼灭敌人47万多人,从此,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
答案:A
2.三大战役中,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术的战役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
解析:辽沈战役的战略战术是“关门打狗,各个击破”。
淮海战役的战略战术是“中间突破,肢解敌人”。
平津战役的战略战术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而渡江战役不属于三大战役。
答案:A
3.国民党政府被彻底打垮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
解析: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之后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使华北全
答案:D
4.1949年1月,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宣告和平解放的北平国民党守军将领是(
A.杜聿明
B.傅作义
C.李宗仁
D.
解析: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而李宗仁主要指挥的是徐州会战;卫立煌是辽沈战役中国民党的重要将领。
由此确定,答案是B
答案:B
5.
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
请完成:
(1
(2
(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时期的掌握。
上述材料是1949年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那“三年”就是指1946~1949年;“三十年”就是1919~1949年,其余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
参考答案:(1)人民
(2
(3)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快乐时光
闹饥荒的原因
英国文豪萧伯纳是个瘦子,这是尽人皆知的。
一天,他遇到一个有钱的胖资本家,资本家讥笑着对萧伯纳说:“萧伯纳先生,看到您,我确实知道世界还存在闹饥荒的现象。
”萧伯纳也笑着回答:“而我一见到您,便知道世界闹饥荒的原因了。
”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2010广西南宁中考) 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的诗句。
这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
C.平津战役
D.
解析:由材料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可以判断是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在长江北
答案:D
2.(2010江苏徐州中考)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
C.平津战役
D.
解析: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
答案:A
3.(2010湖北郧县中考) 1949年4月,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覆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人民解放军解放(
A.北平
B.天津
C.南京
D.
解析:北平解放的时间是1949年1月31日;天津解放的时间是1948年;南京解放的时间是1949年4月23日;锦州解放的时间是1948年10
答案:C
4.(2010山东青岛中考)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放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
C.平津战役
D.
解析:材料中的主要人物是傅作义,而他是平津战役中国民党的主要将领,平津战役中,傅
答案:C
5.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我军迅速攻下的城市是(
A.营口
B.长春
C.沈阳
D.
解析:辽沈战役开始后,我军迅速攻占处于河西走廊的锦州,从而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形成了“关门打狗”的局面,也避免了东北、华北的敌人合而为一的不利局面的出现。
答案:D
6.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
A.孟良崮战役
B.
C.三大战役
D.
解析:孟良崮战役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政府的主力;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政府
答案:D
7.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是(
A.孟良崮战役
B.
C.三大战役
D.
解析:孟良崮战役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在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150多万人,在短短的四个月里灰飞烟灭;而
答案:C
8.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胜利的战略意义在于(
A.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
C.解放了东北、华北全境
D.
解析: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是指粉碎了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是指淮海战役;解放了东北、华北全境是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是三大战役消灭了敌人150多万
答案:D
9.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淮海战役是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
而B、C、D三项是对淮海战役
答案:A
10.
(1)图中A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包围的三个据点,从西向东依次是。
其中、是武力解放的,是和平解放的。
(2)B战役时,解放军迅速攻占,截断敌军向关内的退路,成为夺取整个战役胜利的关键。
(3)C
(4)A、B、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识图能力。
看图可知,A反映的是平津战役;B反映的是辽沈战役;而C
参考答案:(1)张家口(或新保安) 北平天津张家口天津
(2)
(3)徐州
(4)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