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
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
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
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淮 海 战
参战军
时间 队 和 指
1948年 11月6
挥中华原东者解解放放军军
日—
刘伯承、邓
1949年 小平、陈毅
1月10 、粟裕、谭
日共65 震林。


徐地州 为区中
心的 淮海 地区
成果或意义
歼敌55万,淮海战 役基本上解放了长 江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使蒋介石 在南线的精锐主力 丧失殆尽。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基础。

辆头
吨副

材料三: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
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
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
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解放军作战勇敢
胜利
课堂小 结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走向胜利
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
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
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大战役意义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 长江北岸,等候命令渡江作战——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25张PPT)

拥有军队 430万人 共产党: 130万人 国民党: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 基本上是步枪 ①统治腐败,失去民心 ①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装备,取得美国大 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②解放军英勇善战 量武器 ③指挥失当,错误过多 ③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 小城镇、乡村、 铁路交通线 偏远地区
作战方针
关门打 狗 猛虎掏心
结 果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 以北的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解 放
刘、陈、 1948年11月─ 49 邓、粟 年1月 谭 1948年10月─ 49 年1 月 林、 罗、 聂
瓮中捉鳖
意义:歼 灭 和 改 编 国 民 党 军 队 1 5 0 多 万 人 , 国 民 党 军 队 的 主 力 基 本 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两党军事力量对比
1947年军事力量对比表
比较项目 国民党 共产党


365万 飞机、大炮、坦克 198万
280万 步枪,大炮 149万
武器装备 正规军
解放战争形势图
1946年夏 1948年秋
延安
西柏坡
北平 徐州
沈阳
西安
南京
武汉
南京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948年9月到 49年1月,人 民解放军先后 进行了辽沈、 淮海、平津三 大战役。三大 战役共歼灭和 改编国民党军 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 主力基本被消 灭。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 利 今国共两党更须以民族利益为己 国家内战,给日本进 1927分 裂 一步侵华以可乘之机 1937 任,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 作出贡献。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30张PPT)

教学目标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关情况,认识到土 地改革的意义和作用;知道人民解放军战略进 攻的开始的标志、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有关情 况及意义。 2、通过讨论等形式,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 利的主要原因,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3、通过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 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 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 折点。”
——毛泽东
2.决战的条件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 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 决战的时机来到。
后方
装备
兵力
共产党 巩固 大大改善 280万
国民党 危机 略占优势 365万
士气
高昂 低落
形势
主动 被动
3.三大战役
(1948.9—1949.1)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在美 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作战,先后粉 碎了蒋介石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打得蒋介石 是焦头烂额、支离破碎,国民党军队被消灭了两 百多万。1948年,毛泽东和党中央认真分析了当 时的形势,认为同国民党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 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争的胜利是由于( B )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
3、结果: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 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 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 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 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 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7张PPT)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 极不合理
一场改革赢人心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 政策,将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土地政策。 ____________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 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 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渡江战役安天下
时间 经过
蒋介石逃往台湾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百 万雄师兵分三 路,横渡长江。 占领南京,结 束了国民党在 大陆的统治。 国民党残余势 力退往台湾。
兵力对比 敌军态势 我军态势 战局延伸
三大战役决胜负
战略决战选择东北为突破口的有利条件
三大战役决胜负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 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
兵力对比 敌军态势 我军态势 战局延伸
解放军兵 孤立分散, 后方巩固, 提供稳固 的后方, 力超过国 补给困难, 人力、物 力充足。 推进华北 民党军队。是撤是守 犹豫不决。 战局进程。
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3、结果: 4、意义: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区群众在丈量土地
农民分到牲畜
一场改革赢人心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材料研读
材料一: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批斗地主
材料二:冀南、冀东、渤海地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贫雇 使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农均获得了大量土地财产。至 1949年6月,解放区约有1亿农 民分得3.75亿亩土地。 材料三: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大批青壮年农民潮水般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涌入人民军队。各地农民不仅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而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且组成运输队、担架队、破路队等随军组织,担负战地勤 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务……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取之不尽的人力、物力的支援。

部编 人教版 八年级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16张PPT)

部编 人教版  八年级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16张PPT)

革总路 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
线 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思2
解放区的土改有哪些成效?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 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 “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从亲人参军
东北人民解放 中原、华东野战军 东北、华北人民

歼敌人 数

47万余人 55万余人
解放军
52万余人
意义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 华北全境基本解
北广大地区 放
思4
三大战役意义?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决北平?
①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 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不受破坏; ③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 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思1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 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 土地政策。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 政策的?
《中国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
土地法 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大纲》 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
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解放 区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作用?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 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目标导学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2张PPT)

河北
辽宁
解放东北全境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 21/8/9 2021/8/ 9Monday, August 0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8/92 021/8/9 2021/8 /98/9/2 021 11:42:15 AM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延续了 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蒋介石退往台 湾登机的场景
为什么共产历党史能之在迷短思短? 三年间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国民拥党有:军队
430万人 共产党:130万人
①统武治器腐装败备,失接去收1民00万心日军①的战略基战本术上是运步用枪得当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 1/8/92 021/8/9 2021/8 /9Aug-219-Aug -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 8/9202 1/8/920 21/8/9 Monda y, August 09, 2021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20 21/8/9 2021/8/ 92021/ 8/98/9/ 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8/9202 1/8/9A ugus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19张PPT

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战略进攻——千里挺进大别山: 1947 年夏, 刘伯承、 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 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 揭开了人民解放 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夏,刘邓 大军挺进大别山
国民党进 攻陕甘宁
解放区
延安
西安
国民党进攻方向
解放区
北平
国民党进 攻山东解
统治腐败。
拓展延伸
• 学习了本课内容后你有何感想或认识?
三大战役不同作战方针的制定是中共坚持“实 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方针的体现;中 共善于抓住历史机遇、战略指挥英明果断、指 挥艺术高超灵活;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 关键因素;树立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 识。
• 材料二 美联社有一个评论:“北平协议 在保留面子方面是一个杰作,北平可能就是 南京及其他城市的试验品。”
(三)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 解放北平?
(1)和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 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 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 的范例。
自我展示
战役 名称
辽沈 淮海
平津
时间
三大战役概况
指挥 参战 者 部队
作战 歼敌 结 果 方针 人数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关围 门锦 打打 狗援
锦 州
塔山
辽 西 走 廊
黑山、 大虎山
长 春
沈阳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商丘
徐 州
碾 庄
陈官
二、渡江战役 (1949.4—1949.6)
1949.4.23.占领南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共19张PPT)

渡江战役
历史回眸
解放军渡江战役总前委
1.下列不属于《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的是( B ) A.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B.没收农民的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C.土改前的土地契约、债约一律缴销 D.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他营业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2.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 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 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 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C )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意义 3.在下列哪一战役中,统治中国大陆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 D)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渡江战役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使北平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 C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首 战 东 北 的 智 慧 所 在 ?
辽沈战役
和平解放
历史回眸
刘亚楼
林彪
罗容桓
东北解放军
东北野战军伏冰卧雪作战
1948 年 9-11 月,共 歼灭国民党军 47万余人, 东北全境解放。
学习探究 怎样 体会 大军 合力 的宏 伟气 势?
根据辽沈战 役后,全国形势 的根本变化和中 原野战军攻克郑 州后东进靠拢华 东野战军,两军 联合作战的有利 态势,我人民解 放军展开淮海战 役。






(1)毛泽东所说“打了三个战役”是指哪三个战役?有 何历史意义? (2)淮海战役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如表中数据说明人 民解放军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3)决定战役胜负的因素有很多,结合上述材料,你认 为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从中得到了什么启 示? 答案:(1)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律战役;意义:基 本消灭国民党主力,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淮海战役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原因:人民的大力支持。 (3)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心向背;启示:得民心者得天 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时间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地点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参战部队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指 挥 员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战役名 称
发起时 间
战略决战 意义
歼 共计歼 历史意义 敌 敌人数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4.土地改革结果 5.意义:阶级关系和土地状况根本改 变,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1947年夏 战 略 进 攻 时 机 成 熟
430 万人
120 万人
1946年6月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373 万人
1947年6月
1946.6——1947.6 国民党 对抗 共产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傅作义部出城接受解放军改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历史意义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 消灭,大大加速了人们 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2、三大战役——主力大决战
(1)、辽沈战役 1948年9-11月 (2)、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3)、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况 碾庄、双堆集歼敌,解放徐州,陈官庄歼敌
意 义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张家 口
新保安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瓮中捉鳖)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后,活跃于(长)江淮 (河)(黄)河汉(水) 之间,形成东震南京、 西胁武汉、南逼长江、 北制中原之势,最大限 度地调动敌人,减轻了 各解放区的压力,各解 放区也趁势发起反攻。
刘伯承在大别山三角峰视察作战地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塔山
辽 西 走 廊
解放东北全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时间 地点 参战部队 指挥员 概况 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1948年9月至1948年11月 东北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攻占锦州,长春起义,攻占沈阳 解放了东北全境,使解放军 第一次在数量上占了优势
解放军进攻锦州
这幅图 片跟哪 一大战 役有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长 春
关围 门锦 打打 狗援
黑山、 大虎山
沈阳
锦 州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天 津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时间 地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华北
参战部队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指挥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概况 意义
分割攻占张家口、天津,北平和平解放
使北平得到和平解决 ,使华北全境 基本解放。
国民党军
辽沈战役 1848.9 解放东北全境 47万
—11
淮海战役 1948.1 1
奠定解放长江 以南的各省基
55万
平津战役
-11994489..11 1
础 华北全境解放
52万
歼灭和 改编敌 人150 多万人
队的主力 基本上被 消灭,大 大加速了 人民解放 战争在全 国的胜利。
-
1949.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36张)
复习提问:
1.重庆谈判背景、时间、内容、意义?(P110) 2.国民党发动内战时间?(P111) 3.内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了什么论断?(P111) 4.中共中央制定了什么作战方式、目标、原则和方 针?(P111) 5.内战在1947年前半年的进展如何?(P11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淮海战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1948.11.7 -- 1949.1.10)
商丘
陈官

徐州
碾 庄
海州
猛 虎 掏 心
双堆集
奠定了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蚌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1947.6——1948.9 国民党
反攻
共产党
主力大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947年6,刘邓 大军挺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过黄河)
刘邓大军通过黄泛区
1947年6月下旬刘邓大军胜利进入大别山
意义:
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36张)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 胜利
预习提问: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内容?总路线?(P114) 2.土地改革的结果和意义?(P115) 3.挺进大别山的时间和意义?(P115) 4.三大战役时间领导人地点意义?(P116) 5.占领南京的时间和意义?(P117)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中国土地法大纲》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 废除封建剥削的 土地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按 照农村人口平均 分配土地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 团结中农 有步骤有分别消灭封 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发展农业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