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三中高三一模试题答案(语文)哈三中四校联考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人类学家认为是最原始的。
人类学家以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大多数原始民族中,有不穿衣服的民族,而没有不装饰的民族。
我们人类在年幼的时候,喜欢在颈项上围着草珠,或野花环之类的东西,在帽子上插一片羽毛,在身上涂些泥土或色彩。
人猿在行走的时候,带着一根绳子,一块破布,一片草皮,或一条枝杈。
他们使用此种“挂布披荆”的办法,以增加自身的快乐。
无疑的,他们这种举动,与人类具有同一目的——是对于装饰发生兴趣的表示。
人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但在增加自身的快感,还在扮演一个角色,如同做一种游戏般,激动一些群众,博得同情。
这种美化自己,以引起别人的赞慕的行为,为装饰的主要目的。
但是除了满足自己快乐之外,还含有供人欣赏,以激起人与人间之感情交流的作用。
这种原始民族和年幼儿童,无意为了名誉金钱,而获得的愉快之情,是最初的艺术表现。
这个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生艺术运动。
这种艺术运动,有静的和动的两类,腓赫纳说:“前一类的艺术,是经过静态去求快感的,另一类的艺术是经过动态或转变的形式去求快感的。
所以在前者,是借着静物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而后者,是用身体的运动和时间的变迁,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
”我们现在就是从静的艺术——造型艺术中的装饰艺术,来做一番研讨。
人既直立了,两手就可以用来抓东西撕东西,同时也就感觉到了东西的质的坚柔,形的大小的区别,并且可以用手将东西堆、砌、聚、散。
久而久之,就有人在坚柔、大小、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
另外一方面,人的两手养成了拥抱、推拒、攀援、攻击的能力,这些举动一有节奏,就能唤起运动的快感。
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前一种,用手在东西的坚柔、大小、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的艺术。
我们晓得,虎和鹰,也能用爪抓东西撕东西,猿和熊,也能用足拥抱、推拒、攀援、攻击,但是它们的动作,仅止于此。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2024年哈三中高三学年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1.C.(A.材料一第五段“但大篆发展为小篆,是李斯等人在大篆的基础上“或颇省改”,进行加工、改易后的秦代标准字体。
”同义语义表述;B.材料一第五段“谈到汉字历史,我们一般会认为小篆出现于隶书之前,实际上,从出土文献来看,小篆和早期的隶书是同时通行的。
”同义语义表述;C.它与行书、今草书均是魏晋时期通行的文字,它指代楷书,原文“今隶成为隶书继续发展,就是楷书,这种字体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与楷书同时通行的快速字体有行书和今草书”出现不等于通行;D.材料二第一段“这些古老的文字都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也是世界上惟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因此正确。
)2.D(D.材料二第二段“古梵语,因为民族众多,语言繁杂,又加上一开始就使用极利于语言分化的拼音文字,所以古梵语早已分化瓦解为几十种语言。
”缺失部分原因,因此错误;A.材料一第三段“殷商甲骨文分为记事类刻辞和占卜类卜辞两种,前者是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记载,后者则是对占卜的记载”;B.材料一第四段“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两方面的历史事件,构成了金文中最主要的内容”;C.“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现在可见的金文起于商代,主要铸刻在钟鼎之上”,《说文解字》中提及商周鼎彝,所以推断正确。
)3.D(这些古文字的消失,是由于他们的语言消失引起的,A语言的重要性,B语言需要情景,C诗文在实际中的应用,D正确。
)4.D(在线条文字古文字向笔画文字今文字转变的过程中,小篆和古隶是这两个阶段的过渡带,今文字阶段均为笔画文字,所以D错误)5.①汉语语言没有消失,仍是我国通用语言。
汉语语法结构和大部分词汇的变化不大。
②古代汉语语义与今天汉语语义完全一样。
古代某些书面语在今天使用的频率很高。
6.A(目的是强调做和尚是自食其力的谋生手段,与其他职业没有区别。
“随心所欲”和“洒脱随意”的表述不当。
)7.D(A项,“讽刺了他们没有文化,不懂装懂的虚伪嘴脸”错误,作者是想借此表现村里人的淳朴,对读书人有天然的崇拜;B项,“对世俗生活有着强烈的向往,他根本不想,也不适合做和尚”错误,明子的好奇与关注只是一个十三岁的乡下少年面对热闹与繁华的县城的正常反应;C项,“暗示明子出家后的生活是单调而又乏味的”错误,水声衬托出了环境的安静,有可能是在暗示明子出家后的生活是清闲又平静的。
黑龙江省哈三中四校联考高三语文一模考试

2011年四校联考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与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离“发达”尚有大距离文/沈丁立①随着中国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出已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也有相当提升。
世界对此有目共睹,各方朋友对中国发展所取得的进步也都给予善意肯定。
②但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限,中国,仍旧是发展中国家。
从三个方面,可以对此予以认识。
首先,以中国的人口规模为背景,我国发展的体量仍相当不足。
其次,中国的人均发展指数在整体上尚处世界中下地位。
再次,我国内部的区域发展差别较大,经济社会同人文环保发展的错位更为显著。
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尚需在这些领域做出艰苦努力。
③就我国巨量的人口规模而言,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
考察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考虑合适的参考系。
从纵向看,同我国落后的过去相比,在新中国建立的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从横向看,同与我国经济规模类似的日本比,日本以我国1/10不到的人口、1/25不到的陆地面积,其经济产出总量曾长期领先中国。
而美国人口数量迄今只有我国的22%,但其经济规模超过我国140%。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测试语文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科举也有“特招”廖保平中国每年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教育局或是高校都会公布年度艺体特长生招生计划和方案,要招多少,怎么招,考什么内容,怎么考等等,每年都会累坏一批特长生和他们的家长。
人的天分禀赋是有差异的,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于常人的兴趣与偏好,经过学习有可能成为某方面的杰出人才,所以学校教育中专门为特长生留有一席之地是有道理的。
不光现代教育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对特长生另加对待。
隋唐时期,中国考试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革,将此前的“察举制”改为“科举制”,分科考试,分科举人,这本身就有点针对不同人才进行不同的考试录取的味道。
在唐代,常科考试之外设有“制科考试”。
所谓“制科”,是有别于定期考试的不定期科举考试,又叫特科、制举,目的是防止常科考试埋没特长生,选拔“非长之才”,以弥补常科的缺陷和遗憾。
据《云梦漫钞》记载,高宗李治在位时唐朝始设制科,显庆三年(658年)始有“志烈秋霜科”,诗人韩思彦考中该科。
之后,武则天又对制科考试作了调整,要求进行殿试,加试策文三篇。
当然也有因国家有特殊人才需求而进行的“制科”。
比如国家打仗急需军事人才,就设“足安边科”,选拔有特别军事才能的人;国家需要有音乐特长的人,就设“才膺管乐科”,选择能吹拉弹唱的文艺尖子。
在史籍中,可发现“制科”的名目极多,诸如直言极谏科、文辞雅丽科、博学宏词科等等。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试卷综析】从试卷卷面来看,难度适中,以高考考试题型为模式,结合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情况来进行考核,对今后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试题都是学生熟悉的基础知识。
现代文阅读有一定的难度,但也并非是无从下手。
第六大题作文是材料作文,既有普遍性,又有一定难度。
让学生人人都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但写的深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总之,本次的试卷题型稳定,难易适中,体现了《考试说明》的基本精神,照应了教学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具体分析:1.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语段出题巧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押题、猜题,四个小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题目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四道主观题。
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没有什么障碍,但要想全面的作答,并不容易。
2.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知识运用基本上涵盖了语文主要的基础知识点,成语运用、辨析病句,均紧扣高考知识点。
成语运用小题的几个成语比较常见,区分度较大,学生答题的准确率较高。
第10题默写名句,全是高中课本的名句,要求默写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诗文名句,难度不大。
此题用于测试学生的识记能力,平时只要认真背诵的学生都能拿满分,但有的学生读书不认字,写错别字的不少。
3.作文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内容贴近社会,学生有话可说,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能力,体裁不限,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学生写起来顺手。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哈三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

2012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守德”如何不再难?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冰火两重天”之感。
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顾客自觉“天下无贼”,使人感到暖流涌动。
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小悦悦”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冰火两重天”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道德两难”问题。
当道德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埋单?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集束炸弹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题眼”,才能找到破解的钥匙。
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两难”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佩的道德能量。
哈三中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哈三中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箴言(zhēn yán)B. 筵席(yán xí)C. 缄默(jiān mò)D. 踌躇(chóu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C. 他那瘦弱的身躯,却有着坚强的意志。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飞快,像一阵风一样。
B. 他学习非常认真,一丝不苟。
C.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令人印象深刻。
D. 他工作非常努力,废寝忘食。
4. 下列古文中,属于“记”的文体的是:A. 《岳阳楼记》B. 《出师表》C. 《滕王阁序》D. 《桃花源记》5.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________》。
7. “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8. “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9. “________,对海而唱。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10. “________,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文章内容略)1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内容简要分析。
(5分)12. 文章中“她”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文中内容进行说明。
(5分)13.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主题或信息?(5分)14. 文章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对理解文章有什么帮助?(10分)15. 如果你是文章中的“他”,面对“她”的态度,你会怎么做?请简要说明理由。
哈三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哈三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迸发(bèng)剽悍(piāo)箴言(zhēn)B. 蹉跎(cuō)踌躇(chóu)缱绻(quǎn)C. 翩跹(xiān)黝黑(yǒu)踽踽独行(jǔ)D. 峥嵘(zhēng)缄默(jiān)窈窕(yǎo)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B.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精力充沛,工作起来毫不逊色于年轻人。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D.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给旅客带来了不便。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4.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拘小节,不修边幅。
B.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老谋深算,处事不惊。
C. 他的文章写得洋洋洒洒,令人佩服。
D. 他们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他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C.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吗?D. 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能力强。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叶子黄了,冬天的雪白了。
C. 他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从不冲动。
D. 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努力,离不开领导的支持,离不开团队的协作。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的声音如同雷鸣。
C.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D. 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因为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B.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因为他有一颗坚强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沪教版燃烧与燃料练习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O-16 K-39 Zn-65 Mg-24 Mn-55 Hg-20l Ca-40 Al-27 Fe-56 S-32 Na-23 Ca-40 C-12 一、选择题(分) 1.绿色能源是人类理想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A.风能 B.太阳能 C.氢能源 D.煤 2.下列在生活中获得的能量来自化石燃料的是( ) A.用太阳能热水器洗热水澡 B.冬天吃火锅用固体酒精做燃料 C.用电饭煲煮米饭 D.用无烟煤燃烧产生的热量烘山芋 3.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 ) A.氧气不够 B.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达不到着火点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 4.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以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下列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植被破坏,粉尘随风飘扬 B.生活生产中以原煤为原料 C.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D.汽车排放的尾气 5.6.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事实说明了( ) A.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D.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 A.1∶1 B.3∶1∶2∶3 C.3∶80∶56∶27 D.1∶80∶28∶9 8.( ) A.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 B.两个氢气和一个氧气点燃生成两个水 C.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点燃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4克氢气和32克氧气点燃生成36克水 9.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H2+O2=2H2O B.CuSO4+2NaOH=Cu(OH)2↓+Na2SO4 C.Fe+O2点燃2FeO D.A1+2HCl=A1C12+H2↑ .( ) A.反应物、生成物 B.化学反应的条件 C.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D.各物质的物理性质 11.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 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 A.60 g B.80 g C.90 gD.120 g 1.继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后,我国自行研制的“中星”20号通信卫星在西昌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用于发射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2N2O4 点燃 3N2+2CO2+4H2O,则R的化学式是 ( ) A.C3H5O B.C2H8 C.C2H8N2 D.C2H5N 1.反应X23Y3=2Z,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 A.Z的化学式为XY3 B.若ag X2与b g Y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b)g Z C.若X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Y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3b) D.若a g x2完全反应生成b g Z,则同时消耗(ba)g Y2 14.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43∶1 B.31∶2 C.41∶2 D.3l∶3 15.在化学方程式a C2H5OHb O2点燃mCO2nH2O中,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a+b=m+n B.a=2m C.a+2b=2m+n D.n=2b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XYZQ反应前质量/g410121反应后质量/g01215待测 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Q的质量为10g B.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1 C. 反应后生成15 g Z D. 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二、填空题(分) .在反应前后的 没有改变 没有改变没有,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和必然相等。
. 2004年10月20日,河南省大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据瓦斯检测系统显示,发生事故的矿井在2分27秒时间内瓦斯浓度由1.49%升高到40%以上,瓦斯遇到火源发生了爆炸。
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大部分遇难者因窒息而亡。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 ,瓦斯发生爆炸是因为瓦斯的主要成分具有 。
事故发生时造成工人窒息而死的原因是 为了防止瓦斯爆炸,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 、 等安全措施。
.我国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 ,长江下游酸雨发生频繁主要是。
城市里的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
.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CH4 ②C2H2 ③C2H6 ④C2H5OH四种物质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
22.经分析,常温常压下,由A和B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只含有氧和碳两种元素,又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B的相对分子质量,在下列情况下,试确定A和B的化学式 (1)无论A和B以何种比例混合,氧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总大于8/3。
则A是 ,B是 。
(2)无论A和B以何种比例混合,氧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总大于4/3,小于8/3。
则A是 ,B是 。
三.简答题(分) .法轮功邪教组织头目李洪志说:他能发功使铝分子发生化学变化,变成铜分子和金分子。
请你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指出这一说法的错误之处。
。
。
2.根据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 (1)打火机中的燃料主要成分可表示为C4H10, C4H10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使用的锂电池具有体积小、放电时间长等优点,其放电时的工作原理是锂(Li)与二氧化锰作用生成LiMn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海洋中资源丰富,如碘(I2)的获得可将海藻、海带经处理后所得的NaI溶液与Cl2发生置换反应而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一些豆科植物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能被作物吸收的氮的化合物,其反应可看作是氮气、碳、水在根瘤菌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氨(NH3)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在400 0C左右,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氨气可将有毒气体NO还原为水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5.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此而感到骄傲。
(1)一般在运送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肼(N2H4)和液态双氧水(H2O2),它们混合时在高温高压下生成氮气和水,则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液态肼和液态双氧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2)"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中使用的航天润滑油与普通车用润滑油有很大的区别,一般的车用润滑油是碳氢化合物,而航天用润滑油是碳氟化合物,它的耐高低温性能都比普通润滑油要好得多,密度也比普通油要大,因此能够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太空环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用序号填空)。
①两种润滑油的成分相同;两种润滑油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载人飞船中使用航天润滑油是因为它的化学性质稳定。
四、实验题(分) .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要 以防爆炸。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根据爆炸原理,利用废旧眼药水瓶,对点燃可燃性气体装置进行了如右图设计,点燃时就可有效地防止爆炸。
其原因是(至少写一条) 。
27.某同学用图所示的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将锥形瓶倾斜,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待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指针指向 (填“a方向”、“b方向”或“O”),其原因是 。
.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
你想过没有:发生燃烧的条件是什么?下面请你根据提供的物质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
实验用品:酒精灯、蜡烛、玻璃杯、镊子、水、酒精、小木条、煤块、棉花球等。
实验假设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可能与物质有关;[实验1]:(实验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燃烧; 没有燃烧。
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物质具有__ ___________性;2、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实验2]:(实验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__;) 很快熄灭; 持续燃烧要与_________接触;3、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实验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_;)点燃时间短; 点燃时间长;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五.计算题 29.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当地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准确称取样品10g放于烧杯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分解),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右图。
问:(1)10g样品可以产生多少克二氧化碳 (2)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一吨该石灰石可制成多少吨生石灰。
(已知:CaCO3高温CaO+CO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3. B4. C5. 6. ... B .11. B 12. C 1. C 1. B15. C . D 二、填空题 .数目。
.. ,。
瓦斯。
、。
. ,二氧化硫。
. ④ 22. (1) A是 ,B是 。
(2)A是 ,B是 。
三.简答题. ⑵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点的粒子,故不可能由铝变成金和铜 24.(1) C4H10 +13O2 点燃 (2)Li +MnO2 放电 LiMnO2 (3)Cl2 + 2NaI =I2+2NaCl。
(4) 。
(5) 4NH3+6NO 6H2O+5N2 25.(1) , N :H=7:1 ; (2) ③ 四、实验题. ,.。
.实验假设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可燃性;;氧气;⑤②)五.计算题 ,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