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有关垂体腺瘤的几个问题

有关垂体腺瘤的几个问题

有关垂体腺瘤的几个问题垂体腺瘤的发生率约~15/10万人,尸检发现率约~84%(平均%)。

正常人群随机MRI检出率10~%(平均%)。

一、早期诊断垂体腺瘤的临床特征是内分泌改变和视力障碍。

微腺瘤(<1cm)局限于鞍内,早期会出现相应的内分泌征象,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能准确查明血液激素,有利于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待肿瘤增大向鞍上扩展,压迫视神经、视交叉,才出现双颞侧偏盲和视力减退。

1.内分泌改变:垂体腺瘤按内分泌功能分为无功能腺瘤和有功能腺瘤,后者包括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促肾上腺皮质腺瘤(adrenocorticotropic hornome,ACTH)腺瘤、促甲状腺(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腺瘤、促性腺激素(gonadotripic hormone,GnH)腺瘤,GnH腺瘤又包括卵泡刺激素(follicular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腺瘤。

PRL腺瘤(50%~60%)、GH 腺瘤(20%~30%)及ACIH腺瘤(5%~15%)最常见,临床各具不同的内分泌改变。

PRL腺瘤表现为泌乳、闭经、不孕三连症(发育后);GH腺瘤表现为巨人症(发育前)、肢端肥大症(发育后),巨人伴肢端肥大症(发育前后);ACTH腺瘤变现为向心性肥胖(Cushing’s disease)。

2.视力视野障碍:增大的垂体腺瘤直接压迫视交叉引起双颞侧偏盲。

微腺瘤未直接压迫视交叉,但视交叉也可有功能障碍,表现为典型的双颞侧偏盲,其原因在于高灌注状态下的垂体增殖性病变,通过它对与视交叉共同供应血管分支的“盗血”或干扰其正常血供,使视交叉中部存在的微循环薄弱环节发生血供障碍,而导致颞侧视野缺损。

根据视交叉体部纤维的分布规律,鼻上纤维经于视交叉背侧,鼻下纤维经于视交叉腹侧,视交叉上方病变早期仅累及鼻上纤维引起颞下象限视野缺损,视交叉下方病变累及鼻下纤维引起颞上象限视野缺损,这不是典型的颞侧偏盲,故颞侧偏盲以颞上方为主。

《垂体瘤的影像诊断》课件

《垂体瘤的影像诊断》课件

病因与症状
总结词
垂体瘤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 关。垂体瘤的症状表现多样,与肿瘤的大小和类型有关。
详细描述
垂体瘤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等多 种因素有关。垂体瘤的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 、视力视野障碍、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此外,不同类型的垂 体瘤还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特点。

确诊检查
进行MRI检查,详细了解肿瘤 的形态、信号强度、侵犯范围
等信息。
鉴别诊断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可能的疾
病。
随诊复查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肿 瘤的生长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诊断的联系
影像学特征
联系
垂体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鞍内或鞍 上占位性病变,形态规则或不规则, 信号强度不均。
MRI检查
常规MRI
提供多平面、高分辨率的 肿瘤影像,是诊断垂体瘤 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MRI增强扫描
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肿瘤的 边界和强化特征。
功能MRI
如MRS、DWI等,可提供 更多关于肿瘤生物学特性 的信息。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PET-CT
可用于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及转移情 况。
超声检查
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垂体瘤,如侵袭 性垂体瘤,可采用超声检查进行辅助 诊断。
04
挑战2
小肿瘤的检测:小垂体瘤在影像学上 可能难以发现,易漏诊。
06
解决方案2
采用动态增强扫描技术,提高小肿瘤的检出率 。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发展趋势1
发展趋势2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 发展,利用AI辅助医生进行垂体瘤的诊断 将成为趋势。

垂体腺瘤及其鉴别诊断

垂体腺瘤及其鉴别诊断
整理ppt
二、垂体的组织来源
垂体组织学来源:垂体由外胚叶原始口腔顶 部向上突起的颅颊囊与第三脑室底部间脑向 下发展的漏斗小泡两者结合而成。颅颊囊前 壁发育成垂体前叶远侧部及结节部,后壁形 成中间部。而漏斗小泡发育成垂体后叶、漏 斗柄、正中隆起。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组织 学来源是不同的,其功能各自分工也不同。
整理ppt
六、正常垂体及比邻解剖结构的MR 影像表现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八、垂体瘤MR 鉴别诊断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பைடு நூலகம்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 MR表现: 中心大多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脓肿壁T1WI高信号,原因可能是吞噬细胞 吞噬大量的自由基沉积在脓肿边缘。 部分病例T1WI为高信号,考虑为脓液含有 高蛋白成分,或粘稠度增高所致;T2WI为 低信号,可能为慢性炎症致肉芽组织增生。 若DWI为高信号,则更提示垂体脓肿的诊断。 增强后,不均匀环形强化及周围脑膜强化, 是垂体脓肿MR增强的典型征象。

垂体瘤

垂体瘤

垂体瘤一、病因:1.激素分泌异常症群:激素分泌过多症群,如生长激素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激素分泌过少症群。

当无功能肿瘤增大,正常垂体组织遭受破坏时,因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而闭经。

不育或阳痿常最早发生而多见;2.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1)神经纤维刺激症:呈持续性头痛;(2)视神经、视交叉及视神经束压迫症:患者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其他压迫症群;3.垂体卒中;4.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表现。

二、检查:1.颅X线平片:正侧位片示蝶鞍增大、变形、鞍底下陷,有双底,鞍背变薄向后竖起,骨质常吸收破坏;2.CT扫描;3.磁共振成像(MRI);4.气脑和脑血管造影。

三、诊断:1.临床表现:病人年龄,性别,患病后不适症状,身体的变化。

2.内分泌检查:一些垂体瘤病例单纯靠内分泌检测即可做确诊;3.影像学:(1)头颅X线平片这是比较原始的诊断方法,根据蝶鞍骨质的变化、鞍区钙化等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及鉴别诊断;(2)CT扫描仅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3)MRI检查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4.病理学检查:这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误诊率很低。

病理诊断分普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只能作为大体诊断,不能分出肿瘤的类型。

免疫组化染色,根据肿瘤细胞内所含有的激素进行诊断,敏感度高,但误诊率也高。

四、鉴别诊断:1.肿瘤:(1)颅咽管瘤多发生在幼儿及年轻人,病理变化缓慢,除视力和视野障碍外,还有发育停止,性器官不发育,肥胖和尿崩等垂体功能减低和丘脑下部受累的临床表现,体积大的肿瘤呈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临床影像学多数病例肿瘤有囊变,钙化。

肿瘤多位于鞍上,垂体组织在鞍内底部。

(2)鞍结节脑膜瘤多发生在中年人,病情进展缓慢,初发症状为进行性视力减退伴有不规矩的视野缺损,头痛,内分泌症状不太明显。

(3)拉氏囊肿发病者年轻,病理变化多无明显表现,少部分呈现内分泌混乱和视力减退。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无锡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蒋兆贯
一般性知识介绍 垂体的检查法比较 正常垂体的影像学(MR)辨识 垂体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腺垂体: 结节部、远部――前叶
中间部――后叶
神经垂体:神经部――后叶
漏斗部
垂体各部分都有独自的任务。腺垂体细胞 分泌的激素主要有7种,它们分别为生长激 素、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和黑色细胞刺激素。
正中矢状位(A)及冠状位(B)显示,垂体 柄自正中高信号
正中矢状面,垂体柄未见显 示,垂体后叶未见高信号
矢状面显示垂体后叶未见
; 高信号影及异位的高信号
冠状位
面,在第三脑室漏 斗隐窝处见一小结 节状异常高信号
( 1) 鞍膈的先天性发育缺陷,鞍膈不完整或缺如, 久而久之蝶鞍扩大, 鞍背骨质吸收,脱钙,最后导致蝶鞍扩大,垂体压缩成扁平状紧贴于 鞍底。
无明显临床症状 顽固性头痛、头晕 视力模糊、视野缺损 月经不调 泌乳 性欲减退 少数可有脑脊液鼻漏
空泡蝶鞍之CT表现
蝶鞍扩大、骨质变薄,偶见骨质破坏 鞍内充满CT值与脑脊液相同的低密度影,
冠状面扫描示其与鞍上池直接相通,其内 可见正常垂体柄,通向受压、变扁、紧贴 鞍底的垂体腺 增强后低密度影周边无强化
各种原因导致垂体柄缺如或中断,下丘脑分泌的 激素不能通过垂体柄运输到垂体,从而表现为不 同程度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缺乏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罕见疾病。
临床表现:身体矮小,激素检查除生长激素低下 外,可出现多激素水平低下。
致病因素1.围产期损伤。2. 产前因素。
MR表现: 1.MRI 扫描发现垂体柄不显示或呈不连 续线状时应考虑PSIS 可能。2.为垂体后叶异位。 3.腺垂体体积较小,

垂体瘤

垂体瘤

脑垂体瘤脑垂体瘤垂体瘤是发生在垂体上的肿瘤,通常又称为垂体腺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

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

脑垂体瘤简介垂体位于颅底碟鞍的垂体窝内,由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其大小为长1.2cm,宽0.8cm,高0.6cm,成年男性垂体重0.35~0.80g,女性重0.45~0.90g。

垂体又分前后两页,前页为腺垂体,后页为神经垂体;垂体前叶分泌多种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泌(崔)乳激素(PRL)、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等。

垂体后叶主要储存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

脑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系良性腺瘤,相当常见,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报告脑垂体瘤占颅内肿瘤的12.2%。

临床表现脑垂体瘤脑垂体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内含数种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内分泌激素,如果某一内分泌细胞生长腺瘤,则可发生特殊的临床表现。

其详细情况分别叙述如下:1.不同种类垂体腺瘤的内分泌表现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1)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早期瘤仅数毫米大小,主要表现为分泌生长激素过多。

未成年病人可发生生长过速,甚至发育成巨人。

成人以后为肢端肥大的表现。

如面容改变,额头变大,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穿鞋戴帽觉紧,数次更换较大的型号,甚至必须特地制作,有的病人并有饭量增多,毛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手指麻木等。

重者感全身乏力,头痛关节痛,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甚至并发糖尿病。

(2)催乳素细胞腺瘤: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肪增多,还有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

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乳腺增生、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官萎缩、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男性女性变者不多。

垂体瘤怎么确诊

垂体瘤怎么确诊

/垂体瘤怎么确诊垂体瘤诊断1.临床表现:病人患病后不适症状,身体的变化,都是诊断最基本的资料.一些细微的表现都可能做为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网上咨询由于不能和医生面对面直接交谈,更需要把详细的临床资料提供给医生.也不要忘记说明病人年龄,性别,疾病时间.垂体瘤怎么确诊?垂体瘤诊断2.内分泌检查:由于多数垂体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在临床表现不明显,影像学尚不能提示有肿瘤时,垂体瘤激素已经发生改变.一些垂体瘤病例单纯靠内分泌检测即可做确诊.例如ACTH细胞腺瘤,多数病例从影像学上看不到肿瘤 .罕见的移位垂体瘤位于胸腔内,腹腔内等部位,主要依据内分泌来诊断.垂体瘤诊断3.影像学:(1) 头颅X线平片:这是比较原始的诊断方法,根据蝶鞍骨质的变化、鞍区钙化等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及鉴别诊断.(2) CT扫描:仅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不能作为诊断垂体瘤的主要工具。

(3) MRI检查: 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果的关系.即使直径2-3毫米的肿瘤也可以显示出.但还有部分肿瘤的信号与周围正常垂体组织近似.两者难以区分,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内分泌检查进行诊断.垂体瘤诊断4.病理学检查:这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误诊率很低.病理诊断分普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这种手术只能作为大体诊断,不能分出肿瘤的类型.免疫组化染色,根据肿瘤细胞内所含有的激素进行诊断,敏感度高,但误诊率也高.电子透视显微镜观察.根据肿瘤的细胞不同特征分辨出肿瘤类型,临床很少使用.垂体瘤怎么确诊?总之,垂体瘤的诊断以)MRI检查为金指标,内分泌为银指标。

在难以确诊的病例中需要结合上述内容综合分析。

原文链接:/ctl/2015/0717/225651.html?pc_hash=tcQEwP。

垂体腺瘤43例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垂体腺瘤43例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有无功能 、 肿瘤大小、 部位 、 方式 及有无并 发症 , 生长 主要表 现 为内分泌 异常 和颅压增高所致的一系列症状 。 32 垂体微腺 瘤的 MP . d表现 垂体形态 学改 变主要 是不对 称膨隆 、 垂体柄偏 移 , 本组以不对称膨 隆多见 , l 占 84 3例 6 .%。
广 曲医学 2 0 0 8年 1 1月第 3 O卷第 1 期 1
1 51 7
垂体腺瘤4 3例 的 M I 现 及 诊 断 价 值 R表
罄 勇
( 广西壮族 自治区南溪 山医院影 像科 , 桂林市 5 10 ) 4 0 2
【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中图分类号】 R54 8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05- 0 (08 1- 5 . 23 34 20 )1 71 2 4 1 - 0
以往认为垂体的不对称膨隆、 垂体柄偏移是诊断垂体微腺瘤
的主要指标 , 由于垂体柄偏移 也可 以见 于部分正 常人群 中 , 但 而有 的垂体微腺瘤特别 是小于 5m 的微腺瘤 平扫 影像形 态 m
学改 变可 以不 明显 , J故不能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纯 以垂 体形态 学改变作 为主
2 结

垂 体微 腺瘤 1 , 9例 肿瘤 最 大径 为 35— .
于 1 t 者为垂体微腺 瘤 , 0i n o 直径大于 1 0mm者为垂体大腺瘤 。 垂体腺 瘤是一种 良性肿 瘤 , 生长 缓慢 , 多数呈膨胀 性生长 , 可
例, 2 女 8例 ; 年龄 l 6 7~ 2岁 , 平均 4 . 。临床 表现 : 1 内 2 6岁 () 分泌异常症状 , 括月经 失 调、 包 闭经 、 泌乳 等 1 ; 9例 肢端 肥大 症 7例 ; uhn C si g氏综合征 5例 。( ) 2 颅压增 高 症状 , 头痛 、 如 头晕 9例 , 视力下降 3例 , 面麻 2例 。 12 检查方 法 使用飞利浦公司 0 2 T常导型磁共 振机 , . .3 头 部正交线圈 , 阵 18× 5 , 矩 6 2 6 层厚 3ml 层距 04ml i, l . i。常规行 l 鞍区局 部矢 状 位 、 位 和冠 状 位 扫 描 , 用 自旋 回 波 ( E) 轴 采 s TWIT 5 。 ( R 30~50 ms T 0 Is 0 , E 1 l )和快 速 自旋 回 波 ( S l F E) TWIT 0 l,E9 s 。所 有患者均 行平扫 和增 强扫 2 ( R 45 0I T 0m ) l s 描; 增强扫描使用冠状位 和矢状位 T , 中 1 。 其 9例垂 体微腺 瘤先行冠状位 T WI 动态增强 扫描 , i 行 常规延迟 增强 3mn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