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 教案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同学们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鸦片战争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1.归纳法。
像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清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_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_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2023最新-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
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5篇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篇一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教师提问:①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迅速提高的生产力驱使资产阶级向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
英国侵略者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敞开了。
但是结果非常的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讲授鸦片贸易的背景时教师有所交代,所以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②既然结果不理想,英国采取了什么补救办法呢?其结果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教师此时简单介绍一下“修约”的内容,以强化学生的感情。
③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比较,是否一样呢?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教师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战争的手段上来比较。
引发学生思考。
由此导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阅读教材中《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下面三个思考题:①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②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③与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关于战争再起,教师首先提醒学生关于世界历的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
以使学生对战争再起有较清醒的认识。
关于《北京条约》的签订,由学生看书,掌握《北京条约》内容既可。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目标感知1.知识目标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感知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教学图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清朝闭关锁国的改策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通过一场战争,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走私师: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输人鸦片?英国于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芽动,工业发展水平较高,为了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材料,英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英国将绒、布匹等工业品销往中国,但销路并不好。
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师:社会背景: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样地。
继17世纪40年代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之后,18世纪时英国殖民主义者又率先实现了“工业革命”,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虽说已走到了封建末世,新的社会因素逐渐进行了量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一种新旧交互渗透的过渡性状况,但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统治黑暗,国防力量薄弱,财政拮据,国势日衰,到了19世纪以后,嘉庆、道光王朝更呈现江河日下之势。
2.林则徐禁烟(1)鸦片输入带来的危害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制明这些都引起统治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
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前在广东查禁烟片。
(2)林则徐的烟措施派人明察暗访,拿烟贩。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精编版)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引入鸦片战争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30分钟)1.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
–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2.学习鸦片战争的经过。
–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的港口和岛屿,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给英国?是否存在内外因素?3.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
–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这场战争?梳理归纳(10分钟)1.整理学生的回答,梳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拓展延伸(10分钟)1.提出问题:鸦片战争是怎样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的?2.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反思(5分钟)1.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1.综合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鸦片战争•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港口和岛屿•结果:中国失去领土和主权,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资料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A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B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难点: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战前的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英国则朝着现代民主制度的方向发展在军事上中国还是传统的木船,而英国则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
最后在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完下表: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项目中国英国政治封建主义,日益腐败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军事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船坚炮利外交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综合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迅速崛起2.虎门销烟(1)让学生结合课本归纳中国和英国的贸易特征,得出英国处于出超的地位,从分分析得出英国中国倾销鸦片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让学生归纳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财政危机、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危害身心)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引出了林则徐的广州禁烟运动,并观看虎门销烟的视频。
(向学生绍林则徐的英雄事迹,面对清王朝的落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并组织人翻译西方书籍、纸,向中国人介绍西方;面对鸦片的危害,领导了禁烟运动,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运用史料对比分析法,深入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视。
(2)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南京条约》的内容。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鸦片战争原因、过程和影响的看法。
3. 史料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深入剖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鸦片战争的纪录片片段,引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
(2)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分享讨论成果:各组代表发言,总结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4. 讲解《南京条约》:(1)讲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史料对比分析:(1)展示不同史料,让学生对比分析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
7.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历史教案-鸦片战争

历史教案-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2.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格局,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的背景。
2.鸦片战争的背景讲述英国殖民者对中国的侵略野心,以及他们在印度等地种植鸦片,企图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过程。
分析清政府腐败无能、闭关锁国、科技滞后等原因,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处于劣势。
3.鸦片战争的过程讲述鸦片战争从爆发到结束的过程,包括广州之战、厦门之战、宁波之战、吴淞之战等。
着重讲解中英双方在战争中的兵力、武器装备、战术等方面的对比,以及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4.鸦片战争的结果讲述南京条约的签订,包括割地赔款、开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内容。
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抗争精神。
5.鸦片战争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为何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鼓励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
7.课堂作业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及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抗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细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责任感。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补充:1.鸦片战争的背景教师展示一张清朝闭关锁国的地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清朝会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讲解:“闭关锁国让清朝与世隔绝,科技、经济逐渐落后,这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2.鸦片战争的过程教师播放一段战争纪录片,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战斗给你们什么感受?”3.鸦片战争的结果教师展示南京条约的文本,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条约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这个条约标志着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实创新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
姓名:***
班级:08历史
学号:************
教学设计
第一课鸦片战争
一、教学内容分析
鸦片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古代与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西方国家大肆侵略中国的开始,它的开始改变了几千年来辉煌的中国,在发展形势上和以后历史发展的进程上对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鸦片战争吸引了许多发达大多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向往,使中国加快了走向半殖民半封建的步伐,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的前进的道路。
另一方面,鸦片战争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负担,加快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
(1).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及原因,对中国和西方侵略国家的影响,让同学在这过程中掌握这段历史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2).掌握林则徐禁烟的的概况。
(3)了解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大量输入鸦片,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充分了解当时鸦片输入的具体情况(比如数量、途径等)。
(4).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运用图示加讲解的方法让同学直观的了解中英交战的情况。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条约内容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问题疏导教学的方式,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共同的分析,让同学充分应用历史分析方法对本课的学习。
(2)运用图片和史料分析这段历史。
(3)教导学生运用辩证逻辑的思想对鸦片战争和以往国内的战争进行比较,了解这段战争出现的新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飞发展具体情况的分析,使同学认识落后的清政府腐败不堪,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还有当时的中国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后果。
(2)通过对林则徐禁烟的爱国精神,以一个爱国捐躯的将领身份的影响,给同学们数量一种强烈的爱国热情,唤起他们内心的一种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1、重点: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2、难点:《南京条约》内容的分析。
中英《南京条约》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要给同学们分析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对广大人民及以后中国产生的影响,在教学中,这些都是所有的条约要充分的与广大人民的生活联系起来,预测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势。
四:教学过程
师:古代的中国,在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在整个世界可以说,从走过来的历史看是无比辉煌的,在清朝前期的时候曾有“天朝上国”之称,所以在自认为无比发达的情况,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为什么就在这次战争后中国紧扣的大门就此轻易地被英国打开了呢,当时的英国和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情况呢?
生:(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回忆)
师: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正是这种市场的需要,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为自己开拓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
自然,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就会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之一,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正是世界资本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