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科学期末复习教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 期末 强化复习(Word版 含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    期末 强化复习(Word版   含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强化复习一、基础知识梳理默写(一)能量的形式和能量的转化1.能量的形式(1)机械能①动能:动能的大小与和有关。

运动物体的质量越,速度越,动能就越大。

②势能:重力势能:重力势能与和有关。

物体的质量越,被举得越,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的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③物体的和统称为机械能。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量。

(2)内能①内能:物体内所有的分子能与分子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

内能大小还跟物体的质量、状态有关。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和两种,这两种方法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的。

②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的、及有关。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水的比热容是。

计算热量的公式为Q吸= 。

质量为2千克的水吸收了8.4×104焦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是。

③热机的共同特点:通过把能转化为能。

汽油机、柴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有吸气、、做功和四个冲程,其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冲程。

热机的效率越高,表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越。

④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 (“有关”或“无关”),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

汽油的热值是4.6×107焦/千克,3千克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焦。

(3)核能原子核的变和变是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

氢弹是根据的原理制造的。

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将核能转化为电能的。

核裂变会产生一些物质。

(4)电能①电功:a.计算:电流在某段电路上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与通过这段电路的,以及的乘积,计算公式是W= 。

b.电功的单位:。

常用的单位是,平时常被称为度(kW·h)。

1度=1千瓦时=焦。

c.电功的测量:测量仪表为 (俗称电度表),它要联在电路中。

一电能表上标有“220V”“5A”“600r/kw·h”等字样,一个用电器在10分钟内使该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300转,那么该用电器的功率为瓦。

2024年浙教版九上科学全套教案(2)

2024年浙教版九上科学全套教案(2)

2024年浙教版九上科学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主要涉及第3章“物质的变化”和第4章“能量的转化”。

具体内容包括:3.1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3.2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化学平衡,3.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4.1能量守恒定律,4.2热能的利用,4.3电能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3. 掌握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掌握能量转化过程。

5. 学习热能和电能的利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能量守恒定律。

难点:化学平衡的理解,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能量转化的具体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化学试剂、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报告册、学习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展示金属腐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

2. 例题讲解:(1)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解释化学平衡的概念。

(3)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实例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 板书中间:展示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能量守恒定律等核心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举例说明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说明如何实现化学平衡。

(3)简述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

(4)阐述能量守恒定律,举例说明能量转化的过程。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简介与科学探究方法2.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3. 电路的分析与应用4. 电磁现象5. 光的传播与反射6. 信息的传递与通信7.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8.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2. 使学生了解物质、能量、电路、电磁、光学、信息、生物遗传及环境等领域的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电路分析、电磁现象、光学原理等。

2. 教学重点: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生物遗传与进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挂图、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学习资料、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挂图、多媒体等辅助教学。

3.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章节2. 教学目标3. 重难点知识4. 例题及解答5.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科学探究方法的基本步骤。

(2)举例说明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3)分析电路图,求出电路中的电流。

(4)解释光的反射原理。

(5)简述生物遗传与进化的关系。

2. 答案:(1)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2)如: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3)根据电路图,运用欧姆定律求解。

(4)光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度相等。

(5)生物遗传与进化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科学相关书籍、参加科技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安排。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分章节复习学案(含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分章节复习学案(含答案)

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了,但不能作为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电灯泡照明时既有发光现象又有热量放出,但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变化时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铁生锈的变化中,生成了与铁完全不同的铁锈,因此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例1 (湖州中考)下列四幅漫画描述了生活和自然中的现象,其中一幅漫画所描述的物质变化类型与其他三幅不同,这幅漫画是(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利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探究物质发生的变化—实验和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观察化学反应通常要注意以下三个阶段的现象:反应前的现象、反应中的现象、反应后的现象。

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比较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结合反应的条件,我们就可以得出有关结论,即可探究物质发生的变化。

①反应前,应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等。

②反应中,应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能量变化等。

③反应后,应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和颜色等。

例2 (雅安中考)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

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燃料――→(1)燃烧燃烧产物――→(2)太阳能或生物能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

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 A .(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B.均为化学变化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D.均为物理变化不知道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例3(德阳中考)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将爆炸理解为全是化学变化{例4(鄂尔多斯中考)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A.电灯泡通电发光B.玻璃破碎C.轮胎爆炸D.纸张燃烧例5(威海中考)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电灯通电发光②煤制成焦炭③塑料老化④干冰升华⑤石油分馏⑥海水制镁⑦石块粉碎成石子⑧粮食酿酒A.②③⑥⑧ B.②⑤⑥⑧C.①③④⑧ D.①④⑥⑦]1.(南通中考)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有以下四个步骤,其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2.小明用电子秤进行如图所示的称量活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案(含教学反思+习题)《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案(含教学反思+习题)《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人体细胞中的利用过程;2.说出代谢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列举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说出尿的形成过程;3.懂得维持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意义;4.概述新陈代谢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观看实物,培养学生观察模型、图例、实物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描述和正确表达。

2.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自主搭配食物,均衡饮食,在劳动、活动、病理状态时能及时调整人体水盐平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泌尿系统卫生知识,提高自身保健能力,珍惜自身每一器官珍惜生命。

客服偏食毛病,养成良好的均衡膳食习惯。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道德习惯。

水盐平衡的理解。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课件。

图片(正常人、胖子、病人的图片),泌尿系统、肾单位、尿的形成、人体新陈代谢等图。

实物:猪的剖开肾脏一个。

设问:同学们上课思考问题时,神经细胞需要不断消耗能量,记笔记时,骨骼肌细胞需要不断消耗能量,那么,细胞中的能量从何而来?各种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内,会通过各种途径而被利用。

除了氧化供能外,还用来构成我们的身体。

一、营养物质的利用各种营养物质进入体内后,会通过各种途径被利用。

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物质除用来氧化供能外,还用来构成我们的身体。

食物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供能肝糖元的分解血糖合成糖元贮存脂肪、蛋白质的转化转变为脂肪贮存1.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一部分直接被组织细胞用以供能,多余的部分会在肝脏或肌肉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糖元,或在体内转变为脂肪,作为能源物质储备着。

2.脂肪消化吸收后可被组织细胞利用,也可由血液运输到脂肪组织处贮存起来,当需要时,贮存的脂肪也可进行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细胞利用。

3.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又会重新合成人体所特有的蛋白质,或氧化分解供能,也可以合成糖类和脂肪。

氧化分解成CO2、H2O、含氮废物、能量。

二、能量的获得营养物质氧化分解,产生足够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 期末 强化复习(Word版 含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    期末 强化复习(Word版   含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强化复习一、基础知识梳理默写(一)材料类型——材料的利用1.金属材料(1)纯金属:①金属的种类:除外,金属元素的中文名称都带有。

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②金属的物理性质:a.常温下金属一般为态(汞为态),有金属光泽。

b.大多数金属颜色为色或灰色(铜为色,金为色)。

c.金属具有良好的性、性和性。

③金属的化学性质:a.金属与氧的反应:有些金属能在中燃烧,如镁;有些金属能在中燃烧,如铁;有些虽不能燃烧,但也会反应,生成,如铜、铝等。

b.金属跟酸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如等金属能跟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生成。

c.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一种活动性较的金属才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的金属从它的中置换出来。

④金属的锈蚀与保护:a.金属锈蚀的条件:金属锈蚀即金属与周围环境中的、等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也与金属的有关。

b.金属锈蚀的保护:保护膜法:如、涂机油、封塑料膜、电镀;改变内部结构法:如等。

(2)合金:①概念:把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 (或 )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的物质。

合金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常见的合金:①;②黄铜;③。

2.有机高分子材料(1)有机物:大部分有机物熔点较,受热易、易挥发、不易导电、易等。

绝大多数有机物于水,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

许多有机物是常见的、很好的。

①最简单的有机物: (写化学式,下同)。

②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是。

③乙炔的化学式为。

它在氧气中燃烧可产生3000℃高温,生产中利用此反应进行金属的。

(2)人体内基本的三种有机物: (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 (体消耗能量的主要来源)、 (贮存能量的物质)。

(3)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废弃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合成纤维、天然纤维、羊毛(或蚕丝)可以通过法鉴别。

(4)最引人注目的六大新型材料:光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

(二)材料的制造——物质转化1.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由组成的物质。

九上科学期末复习教案(含答案)

九上科学期末复习教案(含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豚教育个性化简案学生姓名:年级:科目: 科学授课日期:月日上课时间:时0 分………时0 分合计:小时标题期末复习二教学目标1.2.3.重点难点1.2.3.作业情况1.课堂反馈1.2.3.授课教师评价:准时上课:无迟到早退的现象(今日学生课堂表今天所学知识点全部掌握:教师任意抽查一知识点,学生能完全掌握现符合共项)上课态度认真:上课期间认真听讲,无任何不配合老师的情况(大写)海豚作业完成达标:全部按时按量完成所布置的作业,无少做漏做现象学生签字:教师签字:秦备注:请交至行政前台处登记、存档保留,隔日无效(可另附教案内页)大写:壹貮叁肆签章:海豚教育个性化教案(真题演练)小李在A国留学,妈妈去看他时从国内带去一个电饭锅,在A国使用时小李妈妈发现这个电饭煲好像变“懒”了,煮熟同样一锅饭需要的时间比在国内需要的时间长了许多,为了查明原因,小李查看了电饭锅铭牌,发现其上标为“220V 500W”,他恍然大悟,原来小李所在国家(A国)家庭电路电压为110V,设电饭锅电阻值不变,请你帮助小李通过计算判断:(1)该电饭锅的电阻值是多少?(2)将质量为1.5 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100℃,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c水=4.2×103J/(kg·℃)](3)该电饭锅正常工作时,放出这些热量,需要多长时间?(不计热量损失)(4)用此电饭锅煮熟同样一锅饭,在A国所需时间是在中国所需时间的多少倍?(注:煮熟同样一锅饭需吸收相同的热量,且不计热量损失)真题演练:(1)R=U2/P=(220V)2/500W=96.8Ω(2分)(2)Q=CmΔt=4.2×103J/(kg·℃)×1.5kg×(100℃-20℃)=5O4000J(2分)(3)t=W/P=Q/P=504000J/500W=1008s=0.28h(2分)(4)U12t1/R=U22t2/R t1/t2=U22/U I2=(220V)2/(110V)2=4(2分)电动自行车是一种绿色环保型助力车,它没有废气产生和噪声污染,不少人用电动自行车替代了摩托车。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实验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

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解决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终身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和(14)班的科学教学工作。

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及多次的考试成绩来看(1)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

这个班的男生多虽然很聪明,但是很爱偷懒,学习科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上课纪律也较好。

所以总体表现还不错,但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督促其认真学习。

(14)班的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但对于部分知识点少数同学理解不透。

往往对具体的问题束手无策,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有男孩强于女孩的现象。

女生动手操作能力待进一步提高。

且学生的的基础参差较大。

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分析,大部分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课后能即使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

学习自觉性教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依赖性较强。

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兴趣。

基于这班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我想我的教学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引导和注意鼓励相结合,努力鞭策和有效疏通相结合。

而这个学期的科学知识较上个学期相比又明显困难了一些要想让我的教学效果更好。

我想我必须做到提高学生动手意识地同时,提高学生等的动手能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际化、生活化。

三、教材分析教材的概貌九年级上共4章“物质及其变化”“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代谢与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豚教育个性化简案
学生姓名:年级:九科目: 科学
授课日期:月日上课时间:时0 分………时0 分合计:小时
标题
期末复习一
教学目标
1.离子共存问题的应用
2.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3.能量守恒定律
重点难点
1.简单机械的利用
2.电功电功率的计算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作业情况
1.
课堂反馈
1.
2.
3.
授课教师评价:准时上课:无迟到早退的现象
(今日学生课堂表今天所学知识点全部掌握:教师任意抽查一知识点,学生能完全掌握现符合共项)上课态度认真:上课期间认真听讲,无任何不配合老师的情况
(大写)海豚作业完成达标:全部按时按量完成所布置的作业,无少做漏做现象学生签字:
教师签字:

备注:请交至行政前台处登记、存档保留,隔日无效(可另附教案内页)大写:壹貮叁肆签章:
海豚教育个性化教案(真题演练)
(2010嘉兴中考科学33题)实验室需配制4%的氢氧化钠溶液200g,并用此溶液测定某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2)取10g此盐酸于烧杯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4%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一种测定溶液pH的仪器)
测定溶液的pH,得到的数据如下:
加入氢氧化钠
0 1.0 8.0 9.5 10.5 12.0 16.5
的体积/mL
烧杯中溶液pH 1.0 1.3 2.0 3.9 9.9 11.9 12.8
依据表中数据绘制出烧杯中溶液的pH与加入氢氧
化钠溶液体积(V)之间的变化关系图。

(3)根据上图查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mL,A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4)计算此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请写出计算过程。

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按1.0g/mL计算)
真题演练:
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使质量为0.27kg的铝块从空中匀速下落到底面积为100cm2的盛有水的容器中。

当铝块接触水面之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54%,(不计绳重、摩擦,g取10N/kg,ρ铝=2.7×103kg/m3)求
(1)当铝块浸没在水中时,滑轮组对铝块的拉力为多少?
(2)铝块浸没在水中后匀速下降过程中(不接触容器底),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若用该滑轮组将质量相等、密度之比ρ甲:ρ乙=2:3的两个实心物体甲乙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容器中,撤去滑轮组后,当甲、乙两物体静止后,水对甲、乙的浮力比F甲:F乙=6:5,则甲的密度是多少?
某一电饭锅,内部电路如图7所示。

R1是加热电阻,R2是限流电阻,R2阻值为484Ω,煮饭时,接通电源(220V)、闭合手动开关S1,电饭锅处在加热状态。

当锅内食物温度达到103℃时,开关S1会自动断开,断开后若无外力作用则不会自动闭合。

S2是一个自动温控开关,当锅内食物温度达到80℃时会自动断开,温度低于70℃时会自动闭合。

问:
(1)若接通电源后没有闭合开关S1,那么电饭锅能将饭煮熟吗?为什么?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用这种电饭锅烧水,则开关S1的自动断电功能不起作用,这是为什么?
(3)在加热情况下,电饭锅消耗的电功率是1000W,求R1的阻值。

(4)在保温情况下,电饭锅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如图所示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的部分示意图,请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1)请你整理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从先到后依次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该实验中____________号试管是用作对比的。

(3)将试管放在37℃的水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2号试管里的浆糊不变成蓝色,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将两只试管都放在5℃的水中,最后滴加碘液后的现象会是____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选择一种消化液来代替唾液,下列可以出现和上述实验相同结果的是( )
A.胃液 B.胆汁 C.胰液
课后作业
图11中A~F分别表示一种常见化合物,A、B都是氧化物,A通常为气态,F常用于实验室制取A(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F的化学式为。

(2)B→D反应的现象是:。

(3)写出A→C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4)A~F中还能相互反应的两种物质是(用字母表示) 。

37、
(1)CaCO3
(2)放出大量的熟,块状固体变成粉末(答出放热即可给分)
(3)2NaOH+CO2=Na2CO3+H2O (或2KOH+ CO2=K2 CO3+H2O)
(4)A、D
(10分)38、
(1)BEADC
(2)I
(3)37℃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湿度
(4)淀粉被完全分解
(5)两只试管都变蓝温度过低.唾液淀粉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6)C
五、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20分)
(8分)39、
(1)不能,因为当锅内温度达到80℃时,S2自动断开,电饭锅进入保温状态。

(2)因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达不到103℃,所以S1不会自动断开。

(3) 48.4Ω (4)90.9W
(6分)40、
(1)F拉=G-F浮
G=mg=0.27kg×10N/kg=2.7N
V铝=m/ρ铝=0.27 kg/(2.7×103 kg /m3)=1.0×10-4 m3
F浮=ρ水gV排=ρ水gV铝
=1.0×103kg /m3×10N/kg×1.0×10-4 m3
=1N
代入①得,滑轮组对铝块的拉力F拉=1.7N
(2)
(3)54%
2.3N
铝块浸没在水中后匀速下降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2.5%
(3)
根据密度公式及已知条件可得:
(6分)41、
(1)8g 192 mL(2分)
(3)10.0mL(1分)NaOH NaCl (1分)
(4)(共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