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诗词鉴赏人物形象专项练习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daan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daan第一篇: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daan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汇编1、(安徽卷)8.【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
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
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
“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
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
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2、(四川卷)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1)【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字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
(4分)【解析】语言风格类的题目,首先考查学生解字的能力,学生需要结合诗歌的意思先将两个目标字的大意讲出,并结合诗人的情感进行分析。
比起前两年的考题,同样是考查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的题目,回答起来更脱离格律,单纯用答题模板套作的话恐难得分,表现出四川对考生古诗文素养要求提高的趋势。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一)如何分析人物形象1.结合背景,了解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
3.注意景物、典故、修辞等对人物情感的丰富性。
二)诗词中常见的几种人物形象以人物自身分类: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黩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以人物情感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练习(及答案)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练习(及答案)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练习(及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练习(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练习(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1、阅读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要点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要点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要点三)2、阅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说说诗中的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夜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参考答案】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孤独的游子形象。
(要点一)从诗中“逢”、“伴"、“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动作和心理描写上可看出,这位游子在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要点二)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要点三)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目录一、全国新课标卷I二、全国新课标卷II三、四川卷四、安徽卷五、广东卷六、江西卷七、湖南卷八、山东卷九、湖北卷十、福建卷十一、重庆卷十二、辽宁卷十三、北京卷十四、天津卷十五、浙江卷十六、江苏卷十七、大纲全国卷一、(2014年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 【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高三诗歌鉴赏之形象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孤桐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壮,越暴晒越是茁壮。
本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坚强不屈、虚心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决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注释天质:天生的性质。
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
凌霄:形容桐树长得高,接近了云霄。
弥:更加。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愠:怨恨。
斫:砍,斩。
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译文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
穿越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
岁月越久根越壮实,太阳越炽烈叶子越浓密。
政治清明时,时时想着解决民间疾苦(像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赏析王安石任北宋神宗的宰相,力主改革,推行新法,虽遭遇到很大的阻力,仍然锐意改革,毫不犹豫,坚决推行新法。
在这种背景下,王安石写了这首诗。
现在,来分析一下这首诗可能的思考写作过程,从中体会一下如何写诗。
写诗,首先要立意。
按照当时的情形,这首诗的立意是什么呢?当然应该表达作者的情怀和意志。
这就要描写自己的形象、正直的品格、推行新法的坚定的决心和意志,表现自己要通过变法革新帮助皇帝消除民众的不满情绪,创造一个较为和谐安定的社会的愿望和理想。
其次是构思。
依据立意构思,要考虑取象、全诗的整体结构、意脉、韵味、表现手法,等等,在头脑中绘出这首诗的蓝图。
构思中,首先是取象。
作者经过思考,认为自己与“孤桐”很相像,于是决定以“孤桐”为象,来写这首诗。
当然也要考虑到表现手法、全诗的结构。
由于取象孤桐,是物象,就须考虑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并兼及抒情;其次是结构,就得是描写与抒情相结合,各用几句几联,这样,一首诗的大体情形就定下来了。
按照这样的构思,开篇就得描写孤桐。
所以诗的开篇这样写道:“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高考备考:2014年高考诗词鉴赏人物形象专项10题练习

高考备考:2014年高考诗词鉴赏人物形象专项10题练习2014年高考诗词鉴赏人物形象专项10题练习江苏徐州铜山茅村中学刘成俭1.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志趣?(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上太行于谦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此诗作于晚年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轻骑遍历部所,延访父老。
而且年年出巡。
(1)(6分)前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分)请结合诗的后两句简要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高考语文-鉴赏诗词的形象-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鉴赏诗词的形象1.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高》中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安徽合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忆昔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①名无忌②,南国佳人号莫愁③。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注】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②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③莫愁:女子的名字。
《旧唐书音乐志》:“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
”(1)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昔日怎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2)结合全诗分析颈联(五六两句)典故在思想情感表达上的妙用。
(6分)7.【福建厦门一中高三上开学分班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更漏子毛文锡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
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千结。
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飞燕。
(1)清人陈廷焯云:“‘红纱一点灯’真妙”。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指出这一句有哪些妙处,并作简要分析。
(5分)(2)这首词由夜至晨,总共描绘了三处富有寓意的春景。
请指出这三幅春景图,并写出它们各自的寓意。
(6分)8.【福建漳州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黄庭坚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①间?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1.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 解析:- 从“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可知他的家在城边,却要沿着野外小径才能到达,周围是桑麻地,可见他幽僻高雅,热爱自然。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种菊却还未开花,表明他随性洒脱,不急于求成。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家中无人,去山中,而且每日到很晚才回来,体现出他超尘脱俗、寄情山水、潇洒自在的隐士形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 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 解析:- 从环境描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看,天地间一片寂静、寒冷,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这个“蓑笠翁”是孤独的,他独自在孤舟上垂钓,周围没有其他人的踪迹。
- 同时他又是清高、孤傲的,在如此严寒、孤寂的环境中,他不为外界环境所动,坚守自己的行为,有一种遗世独立的高洁品质。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小儿形象?- 解析:- “蓬头稚子学垂纶”,“蓬头”写出小儿不加修饰、天真可爱的样子。
- “侧坐莓苔草映身”,他侧身坐在莓苔上,被草遮掩,说明他专注于垂钓这件事。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当路人问路时,他远远地招手而不回答,是因为害怕惊到鱼,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他天真无邪、聪明机灵又做事专注的形象。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4.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将军形象?- 解析:-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劲风中角弓鸣响,将军在渭城打猎,开篇就渲染出将军的英武气概。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枯草中鹰眼锐利,积雪融化马蹄轻快,描写出将军打猎时的矫健英姿和高超的骑射技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诗词鉴赏人物形象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上太行①于谦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晚年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轻骑遍历部所,延访父老”。
而且年年出巡。
(1)(6分)前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5分)请结合诗的后两句简要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宋•吴文英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
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①。
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注】①大白,酒名。
(1)联系全词,说明首句中的“天涯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分)答:(2)词的下阕“霜花强弄春颜色”句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答:(3)这首词的末句用了什么典故?本句表达了什么情感?(2分)答: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7分)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3分)答:(2)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4分)答: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小园黎简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 ① 寒花:菊花。
(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第四桥萧立之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
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
(1)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最后两句赏析这首诗在写景方面运用了那些艺术技巧?(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栌呕哑,酒如清露鮓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公元1165年(乾道元年)夏,陆游调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二年春,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归家初期写下的。
②“青门学种瓜”指学汉初的邵平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1)这首词在写景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5分)(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6分)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剑客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1)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剑客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⑴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①。
关河②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③!【注解】①梁州:古陕西地,此指汉中前线。
②关河: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
③天山:代指西北边境前线。
沧洲: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
(1)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具体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秋”“空”二字的妙处。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词鉴赏人物形象专项10题练习答案解析1.[答案] (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等。
色彩:“碧”与“黄”映衬。
情感:喜爱之情。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解析] (1)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均为E级。
颔联主要从野菊的生长环境、际遇来表现野菊馨香、高洁。
(2)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情感。
(3)考查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野菊的形象隐含了诗人不媚俗邀宠,不孤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
2. (1)夕阳、西风、衰草、秋空、薄云、飞鸟。
(2分)以肃穆空阔的自然风光衬托诗人不畏肃杀、勇于进取的豪情。
(2分)用孤鸟还巢衬托诗人应有的思乡之情。
(2分)(2)诗人在任上年年出巡,现在两鬓斑白又一次登上了太行山,给我们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勤政不倦、为国奔忙的政治家形象。
3. (1)(2分)孤独惆怅(1分),浪迹天涯的游子形象。
(1分)(2)(4分)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霜花强颜,表达虽有美景,却难抵心中孤寂的情怀;用了对比(反衬)手法,把“霜花”和春色作对照,表达内心孤苦。
(两种手法各1分,解说各1分)(3)鲛人滴泪成珠,(1分)表达的是羁旅天涯的孤苦和对友人的思慕。
(1分)4.(1)第一首:呈现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郊野的隐者形象。
第二首:呈现了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两首诗三、四句都用了拟人的手法。
前者写出对春天的陶醉与赞美。
后者写出了老之将至的伤感之情。
5.(1)“窥”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分析得1分)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富有魅力。
(效果得2分)(2)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1分),烘托(1分)出一个品行高洁、胸怀澄明、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