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版必修2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同步测试1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第4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 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 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A【解析】解:A.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A错误;B.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从而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正确;D.基因控制酶的合成,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正确。
故选: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B. 自然选择不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 变异的利与害是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的D. 自然选择是生物对自身的选择【答案】C【解析】A、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错误;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错误;C、变异的利与害是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的,适应环境的就是有利变异,C正确;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D错误。
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的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真核细胞内的染色体是细胞核内DNA的唯一载体B. 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C. 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为1或2D.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答案】B【解析】A、真核细胞内的DNA分布在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而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没有染色体,所以染色体是细胞核内DNA的唯一载体,A正确;B、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B错误;C、通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之前,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所以DNA分子数与染色体的比值是1或2,C正确;D、基因是遗传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正确。
山东省高考生物 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15 中图版必修2

一、选择题(共45分)1. 下列有关基因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B、某种基因在某个个体中出现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从一代到下一代维持不变的过程D、自然界中,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基本保持不变2. 下列关于“基本单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组成肝糖原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B. 组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C. 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3.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B.发生变异的个体总是能适应环境的C.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D.共同进化总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4. 生物进化的内因是()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和变异D.适者生存5. 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茎叶具有保水功能;而根系不发达、茎叶保水功能差的植物,则不能在沙漠中生活。
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B.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生物的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不利的 D.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6. 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A. 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B. 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C. 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D. 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7.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 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从岛外引入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57%B. 52%C. 48%D. 43%8.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 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 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 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就是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9. 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自养需氧型的单细胞生物B.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10.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11. 马(2N=64)和驴(2N=62)杂交形成的骡子是高度不育的,这说明马和驴之间()A.染色体不能共存B.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C.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D.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12. 据调查,某地区人群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 B X B∶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4%∶5%∶1%∶43%∶7%,则X b的基因频率为()A.13.2% B.5% C.14% D.9.3%13. 从人类群体的一个样本中发现:AB(I A I B)血型23人,O(ii)血型441人,B(I B i)血型371人,A(I A i)血型65人,则I A、I B和i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 A.0.03、0.45、0.52 B.0.04、0.15、0.81C.0.05、0.22、0.73 D.0.06、0.44、0.514. 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局限性的是 ( )A.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B.接受拉马克获得性遗传的观点C.不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本质D.从个体水平解释生物的进化15. 环境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2019-2020年中图版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四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课后练习一

2019-2020年中图版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课后练习一第1题【单选题】按照拉马克的观点,现代食蚁兽舌头细长的原因是( )A、用进废退B、适应性变异C、自然选择的结果D、定向变异的结果【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述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选择、隔离三个环节D、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B、生物多样性是指对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禁止猎杀和采伐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地球上现存生物物种大约有200万种,具有如此众多生物物种的根本原因是( )A、生活方式的多样性B、遗传信息的多样性C、性状的多样性D、进化方式的多样性【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不存在生殖隔离的是( )A、二倍体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后代无籽B、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C、山羊和绵羊杂交后代不活D、东北虎和华南虎杂交后代可育【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达尔文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是( )A、地理隔离B、自然选择C、环境条件D、可遗传变异【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达尔文的进化观点( )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实例分析体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导致眼睛退化,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B、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C、害虫抗药性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刺激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D、食蚁兽的舌头细长是其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在进化上地位越高等的生物,其适应能力一定越强B、从根本上讲,没有突变,就没有生物的进化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同一种基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突变频率都相同【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根据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田鼠打洞和夜出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狼和鹿都能迅速奔跑,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C、狗的牙齿坚硬锋利,是长期磨炼出来的结果D、有一种猫头鹰因视力弱捉不到田鼠而被淘汰【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⑥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⑦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都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⑧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⑨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A、①②④⑤⑥⑧B、②③⑤⑥⑧⑨C、②③④⑦⑧⑨D、①③⑤⑥⑦⑧【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C、突变与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外来物种入侵不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种群间的地理隔离可阻止基因交流,但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变异的方向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可遗传的变异C、生殖隔离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通过地理隔离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答案】:【解析】:第16题【单选题】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高中生物第4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综合测评中图版必修2

第4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1.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解析】基因突变和迁移也是造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故B项错误。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选择两种基因的频率可能相等;持续选择条件下,某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优胜劣汰的结果是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适应环境。
【答案】 B2.如图中的A、B、C表示三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
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三个种群。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其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解析】考查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的本质、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据题干信息“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可推知:甲、乙、丙属于三个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已形成生殖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乙、丙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故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能相同;甲、丙种群之间虽然存在生殖隔离,但它们都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故它们的基因库组成中有些基因种类相同,有些基因种类不同,基因库组成并非完全不同。
高中生物 第4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1)

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的变异C.物种的形成使得自然界中的生物类型有所增加D.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解析】突变(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变异,所以B是不正确的。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物种的形成使得自然界中生物类型有所增加,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这三项比较容易理解,都是正确的。
【答案】 B2.(2013·杭州检测)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A.表现型B.基因型C.不利变异的基因D.肽链结构【解析】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得以生存,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 A3.(2013·哈尔滨高一检测)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
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的变化最可能是( )甲乙A.增加、减少B.减少、减少C.减少、增加D.增加、增加【解析】由图乙分析可知,aa的繁殖成功率较低,而AA的繁殖成功率较高,所以会使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减少,而A基因频率增加。
【答案】 C4.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新物种的形成是( )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B.环境变化引起生物变异的结果C.变异、选择、遗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D.变异、选择、遗传、隔离的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析】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遗传使有利的变异基因得到积累和加强,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因此新物种的形成是变异、选择、遗传、隔离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案】 D5.(2013·长春期末)物种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 )A.种群基因库的差异B.生物形态上的差异C.生物生活环境的差异D.生活习惯的差异【解析】不同物种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山东版必修2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word同步测试

高三生物 第四单元(遗传与变异、进化)测试1-15题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6-18是非选择题,共40分,全卷100分1.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B .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C .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所有物种形成都需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D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2、DNA 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
该DNA 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 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 —A 、A —T 、G —C 、C —G 。
推测“P”可能是( )A .胸腺嘧啶B .腺嘌呤C .胸腺嘧啶或腺嘌呤D .胞嘧啶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15N 、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A .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 和35SB .可以在DNA 中找到15N 和32PC .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D .可以在DNA 中找到15N 、32P 、35S4、豌豆种皮灰色(G )对白色(g )为显性,现有基因型为GG 和gg 的两种豌豆杂交得F 1,将F 1连续种植(自交)得F 3 。
则F 3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颜色的分离比约为( )A .3:1B .4:1C .5:3D .5:25、下列甲、乙、丙三图代表着生物的三种遗传和表达方式,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 .需要tRNA 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有2、5、9B .上述三种方式的遗传信息流动可总结为:C .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用甲表示D .可与模板链上的碱基A 发生A —T 配对的过程是3、76.某生物兴趣小组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A .多指,在学校内随机抽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抗维生素D佝偻病,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D.糖尿病,在患者家系内随机调查7.为了研究生物某性状的遗传方式,已完成的一组杂交过程如图, 则试验的另一组应该为( )× ♀A. × ♀♂B . ×♀♂ D. ×♀♂C. × ♀8.某种自花传粉植物野生型都为矮茎,现在野生型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高茎植株,若已经证明高茎为基因突变所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突变不可能是隐性突变B、该突变可能是显性突变C、若要证明该突变类型可选用多株突变型植株自花传粉,观察后代有无性状分离D、该突变发生在基因的外显子9、下表是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操作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10、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B.配制培养基的成分应适合肺炎双球菌的生长和繁殖C.转化的有效性与R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密切关系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1、在同一生物体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不同DNA分子中,可能储存有相同的遗传信息②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③不同mRNA分子中,不可能含有相同的密码子④不同核糖体中,不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某种哺乳动物基因型为AaBb,下图分别是该动物的两个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细胞是该动物睾丸器官中的一个细胞,细胞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含8个DNA分子B.若要验证②的主要化学成分,需要使用的化学试剂有双缩脲试剂、二苯胺C.甲细胞发生了变异,该变异细胞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的种类是3种D.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其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交叉互换13、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第4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 在进化上地位越高等的生物,其适应能力一定越强B. 如果生物出现后,从未发生过突变,生物就不能发生进化C.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 同一种基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突变频率都相同【答案】B【解析】解:A.生物不论在进化地位上的位置如何,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都具有适应能力,A 错误;B.如果生物出现后,从未发生过突变,生物就不能发生进化,B正确;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错误;D.同一种基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突变频率不同,D错误。
故选:B。
2.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 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B. 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C. 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D.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答案】C【解析】A、生物个体之间有强有弱,适应性强的会生存下来,弱的将被淘汰,是被选择的生物个体,不是产生生存斗争的原因,A错误;B、生物存在着遗传和变异之间的矛盾,是自然选择的基础,B错误;C、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生物过度地繁殖和有限的生存空间之间的矛盾,导致生物为争夺空间、食物等资源而出现生存斗争,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条件,C 正确;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 由同一物种进化形成不同物种的外因有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等【答案】D【解析】解:A、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C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既可以是相互斗争,相互淘汰,从而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导致进化发生,也可以是在互利的条件下,相互选择,共同进化,C错误;D、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外部原因,D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共同进化只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B. 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 只有在形成新物种时种群基因频率才会出现改变【答案】B【解析】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 自然条件下,生物进化原材料的产生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两种途径B. 长花矩的兰花和长口器的蛾相互适应,共同进化C.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在于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 两个种群的动物之间可以进行交配并生出后代,二者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答案】A【解析】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产生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第4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目的不包括()A. 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B. 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C. 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出现地理隔离而出现新物种保持藏羚羊等物种的遗传性D. 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答案】C【解析】解青藏铁路的阻隔不能形成地理隔离该措施可以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故选 C2.全球持续升温致极端天气频发这些极端天气与全球变暖不谋而合有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与碳循环不平衡有密切关系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C. 大气中的碳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D. 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CO_2【答案】C【解析】3.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①指基因频率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B. 图中②指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C. 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该学说不能科学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D. 图中④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A【解析】A.据图分析图中①指基因频率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A错误B.图中②指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 B正确C.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该学说不能科学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 C正确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正确故选A4.下列有关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分析正确的是()A.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解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B.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 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人类更好地对自然进行改造和设计D. 国家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是发展旅游业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答案】B【解析】解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主要针对牛物多样性采取的保护并不是解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 A错误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B正确C.建立自然保护区重点在于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而不是进行人为地改造和设计 C错误D.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最有效的保护 D错误故选 B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A. 生物进化的原因B. 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C.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D. 遗传和变异的本质【答案】D【解析】A、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这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A正确B、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 B正确C、而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C正确D、达尔文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还不具备遗传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因此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不可能作出本质上的阐明 D 错误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易地保护是保护大熊猫等珍稀物种的最有效的措施B. 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会造成一定的威胁C.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态系统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D.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B【解析】解 A.就地保护是保护大熊猫等珍稀物种的最有效的措施 A错误B.外来物种入侵会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B正确C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D错误故选 B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现存的东乡野生稻具有耐冷基因因此具有较强的耐冷性科研人员利用东乡野生稻对普通栽培稻进行改良选育出耐冷的栽培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不同栽培稻之间的基因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B. 东乡野生稻较强的耐冷性是定向变异的结果C. 东乡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耐冷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 在选育栽培稻的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耐冷表型【答案】B【解析】解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栽培稻之间的基因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A正确B.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错误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东乡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耐冷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D.在选育栽培稻的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耐冷表型 D正确故选 B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尽最大可能维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精细平衡加强环境的治理与生态的修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们要优先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了再对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B. 对于已经破坏的环境要加强生态修复比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C. 保护环境并非禁止利用环境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才能可持续发展D. 进行生态修复时要因地制宜兼顾自然、经济、社会的发展【答案】A【解析】解 A.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不能走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 A 错误B.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措施可以进行生态修复 B正确C.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可持续发展 C正确D.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兼顾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D正确故选 A9.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A.B.C.D.【答案】D【解析】解 ABC.因为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中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ABC正确D.D项所示的子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没有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 D 错误故选 D10.如图所示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B. 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C. 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并繁殖D.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应环境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答案】D【解析】A.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这些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而有利变异可通过遗传与自然选择逐代积累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即过度繁殖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C.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即有利变异可通过遗传与自然选择逐代积累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D.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不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故选D11.下列哪项措施最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A. 引入外来物种B. 开发利用太阳能C. 退耕还林D. 五水共治【答案】A【解析】 A 、引入外来物种不慎会导致生态入侵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A正确BCD、开发利用太阳能、退耕还林、五水共治都不会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BCD错误12.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下图中甲曲线(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是()A. 乙B. 丙C. 丁D. 戊【答案】D【解析】解由甲图可知该岛上一开始中等长度翅的昆虫占优势但后来该岛经常刮大风大风对昆虫起了选择作用残翅昆虫不飞翔被保存下来长翅昆虫有较强的飞翔能力能抵抗大风也被保存下来而中等翅能飞翔但飞翔能力较差不能抵抗大风被吹到大海中淹死而淘汰故选 D13.经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 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 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 环境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答案】C【解析】解 A.青菜虫先发生抗药性变异农药只是选择有利变异 A错误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 B错误C.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C正确D.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D错误故选 C14.干旱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干旱地区种植潮湿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潮湿地区种植干旱和潮湿所起的作用是()A. 诱导基因突变B. 产生地理隔离C. 进行自然选择D. 发生共同进化【答案】C【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10分共计70分)15.(1)长颈鹿的颈和前肢的长短各异这表明生物变异是________15.(2)在缺乏青草的时期有的个体能吃到高处食物而生存下来有的个体因得不到食物而死亡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 它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存斗争是指________之间的斗争15.(3)适应有双重含义一是生物体的________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二是指生物________的过程适应是________的结果【答案】(1)不定向的【解析】(1)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答案】(2)自然选择, 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解析】(2)在缺乏青草的时期有的个体能吃到高处食物而生存下来有的个体因得不到食物而死亡这个过程中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它是通过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环境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答案】(3)性状, 改造自己形成适合环境的性状, 自然选择【解析】(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自然选择总是选择有利于生存的变异淘汰不利于生存的变异所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适应主要是指生物体的性状与环境相适应适应是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生物改造自己形成适应环境的性状的过程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6.(1)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16.(2)在选择湿地的植物的种类时应考虑不同鸟类________和________的差异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的植物应选择________(填“草本植物”“低矮灌木”“高大乔木”)16.(3)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________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 16.(4)湿地通常有鸟类天堂的美誉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其适合鸟类生存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16.(5)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多样性建成公园后作为旅游景点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答案】水平【解析】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食物条件, 栖息空间, 高大乔木【解析】在选择湿地的植物的种类时应考虑不同鸟类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的差异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答案】消费,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播花粉、种子等【解析】鸟类在生态系统中一般作为消费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种子等【答案】水源充足水中有丰富的食物陆生鸟类和水生鸟类均适合生存【解析】湿地通常有鸟类天堂的美誉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中有丰富的食物【答案】基因, 生态系统, 直接【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7.(1)消涨带首次经历水陆生境交替变化后原陆生群落中的大多数植物因不适应这种环境骤变而消亡请从呼吸作用的角度叙述其原因________ 与此同时样地上出现了49种“新种”植物这些“新种”植物是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意义上的“新种”吗?________ 17.(2)三峡库区因人为控制水位涨落而形成的消涨带进行着逆向演替属于退化的生态系统请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方面分析退化生态系统的共同变化特征________ 材料二习近平同志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因此现今首要任务是重建消涨带植被并恢复其功能17.(3)一些濒危植物如疏花水柏枝因三峡工程而导致其生态环境丧失应该对其实施()措施重建消涨带植被你认为适合在海拔162m区域生长的植物应具备的特点是()(多选)17.(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三峡消涨带植被的恢复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答案】陆生植物在淹水缺氧情况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毒害细胞使其死亡, 不是【解析】【答案】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或丰富度降低)食物链食物网被破坏营养结构变得简单②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受阻信息传递受阻【解析】【答案】由于这些濒危植物生存的生态环境丧失应该对其实施易地保护措施故此区域生长的植物应具备的特点是耐水淹【解析】【答案】环境的干扰强度和干扰频率(流水的深度和频率)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18.(1)景迈茶园中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18.(2)景迈山不仅云雾多且较为低矮的茶树与高大的原生古树混生在一起推广该茶树的种植并达到优质高产怎样做才能满足其对光照的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3)高山茶园保持了较好的生态环境少有病虫害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能力18.(4)景迈山古茶园集旅游文化、生态调节于一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价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5)为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古树茶资源运用____________的观念才能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答案】(1)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答出两点即可)【解析】解(1)景迈茶园中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2)适当种植高大的乔木或者适当遮阴避免强光照射【解析】(2)景迈山不仅云雾多且较为低矮的茶树与高大的原生古树混生在一起推广该茶树的种植并达到优质高产应该适当种植高大的乔木或者适当遮阴避免强光照射【答案】(3)一定的自我调节【解析】(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高山茶园保持了较好的生态环境少有病虫害【答案】(4)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解析】(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景迈山古茶园集旅游文化、生态调节于一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价值中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答案】(5)可持续性发展【解析】(5)为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古树茶资源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才能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19.(1)图甲是大棚内昼夜空气中的 CO_2浓度变化影响B~F段 CO_2相对含量下降的原因是植物________ C点时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________ 而在一天当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是曲线的________点19.(2)图乙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一组装置如表是25℃时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叶片漂起的状况根据设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实验结论是________【答案】(1)此阶段光照强度强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作用的速率,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F【解析】(1)影响B~F段 CO_2相对含量下降的原因是植物在此阶段光照强度强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作用的速率消耗 CO_2的量比产生 CO_2的量多 C点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所以C点时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在一天当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点是在曲线的F点因为此时大棚内 CO_2浓度最低【答案】(2)光照强度,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增强(小圆形叶片中产生的\ O_2多浮起的多)【解析】(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应该是反映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上浮叶片的数量因此该实验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增强表现为小圆形叶片中产生的 O_2 多小圆形叶片浮起的也多20.(1)一万多年后 D湖中的________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20.(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 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它们属于________(填“同一个”或“两个不同的”)物种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20.(3)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 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 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________(填“有”或“没有”)进化成一个新物种【答案】(1)所有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解(1)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基因库故D湖中的所有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2)两个不同的, 基因多样性【解析】(2)虽然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所以A、B两湖的鳉鱼产生了生殖隔离他们属于两个物种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说明C、D两湖的鳉鱼还是同一个物种没有产生生殖隔离因此体现的是基因多样性【答案】(3)52.4%, 没有【解析】(3)根据A的基因频率为50% 可知群体中AA的个体占25% Aa的个体占50% aa的个体占25% 假设开始鳉鱼的种群数量为200只(AA为50只 Aa为100只 aa为50只)环境变化后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 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 则AA的数量为55只 Aa的数量为110只 aa的数量为45只所以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110+55×2)÷(55×2+110×2+45×2)×100%≈52.4% 基因频率改变只能说明生物进化了由于各个基因型的个体仍然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所以没有进化形成新物种2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______________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_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1.(2)RNA是在细胞核中以_____________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________________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 等位基因【解析】解(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答案】(2)DNA(的一条链), 信使RNA(mRNA)【解析】(2)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中图版生物高三单元测试16必修2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一、选择题(共45分)1. 母马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为64条;公驴体细胞中也有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为62条。
则母马与公驴杂交后代骡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组数和染色体数目分别是,骡子是不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两个染色体组、63条染色体、生殖隔离B.四个染色体组、63条染色体、生殖隔离C.两个染色体组、63条染色体、地理隔离D.四个染色体组、63条染色体、地理隔离2.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基因多样性B.生态系统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细胞多样性3. 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马和驴交配产生的骡子是一个新物种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4.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5. 下表是某种群基因库中等位基因B、b,自1900年至1970年间遗传学测量数据。
下列子宽叶雌株(X B X b)同窄叶雄株(X b Y)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分别是()有关由该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70A.该种群中具有B控制性状的个体不易生存B.1900年该种群中杂合体比例为0.99%C.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通过改变基因频率实现的D.基因型bb的个体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6. 下列不属于用进废退学说观点的是()A.人的盲肠因为长期不用而退化B.适应捕食的需求,鹰的视觉变得越来越敏锐C.努力学习,会开发智力,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D.当严寒来临时,抗寒能力弱的都死亡了,只剩下抗寒能力强的,整个种群就进化了7. 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C.该蜣螂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蜣螂与普通蜣螂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8. 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A.染色体变异 B.基因突变 C.自然选择 D.随机交配9.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和核心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10. 果蝇有104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等数量的种群(108)来说,出现的突变数是2×104×10-5×108=2×107个。
这一数据说明了( )A.突变都是有害的 B.突变为生物进化产生了原材料C.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很高 D.突变的有害有利不是绝对的11. 1870年,曼彻斯特的华尺蠖种群中,基因型为SS的个体占10%,Ss的个体占20%,ss 的个体占70%,那么基因S和s的频率分别是( )A.20%、80% B. 30%、70% C.15%、85% D.50%、50%12. 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
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
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A.1/88B.1/22C.7/2 200D.3/80013.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
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 36%.64%B. 57%.43%C. 24%.22%D.60%.40%14. 有袋类动物只分布在澳洲,这是由于()A.有袋类动物起源于澳洲B.有袋类动物只能生活在南半球C.除澳洲外其他地区的气候不利于有袋类动物生存D.澳洲与其他大陆分离早,有袋类动物未受到高等哺乳类的排斥而得以保存15. 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A.用进废退学说 B.自然选择学说C.过度繁殖学说 D.生存斗争学说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 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 ___,它们与_____ _______、___ _______共同构成了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理由是。
17. 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
(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往往只要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
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的过程却需要很多代,原因是。
18. 资料: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生种体型大小变化、食物特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栖息地破碎化、圈养种群繁殖衰退和竹子开花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
而最新完成的一项采用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对现存大熊猫种群遗传多样性与变异、种群遗传结构与基因流、种群动态历史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表明,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
研究发现该物种现生种群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而现生种群的衰退仅始于几千年前。
这一结果提示大熊猫种群的濒危和中国历史上人口不断增长所带来的压力密切相关。
请阅读资料回答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__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__________,基因可以通过___________过程传递给后代。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
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的事实说明,大熊猫种群的___________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变化。
19.填写上面有关遗传和生物进化原理的关系图(1)下列数字序号所表示的物质分别是什么?①②③④。
(2)a表示过程;b表示过程。
20.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植株有抗虫的,也有不抗虫的。
为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做了以下两组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
(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颜色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可分别用A、a和B、b表示),请分析回答:①上述两对性状中,是显性性状。
②杂交组合1的子代中出现白色抗虫和紫色抗虫植株的原因是。
③杂交组合1的子代中白色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是。
④若要利用亲本中的棉花品种获得可稳定遗传的白色抗虫棉,最简单的方法是:。
⑤已知题中所给杂交组合1、2的亲本中A的基因频率为40%,若它们的子一代中所有个体全部存活无一被淘汰,则该子一代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
21.华南虎(又称中国虎)是我国特有亚种,全球只剩下不到100只,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可能只有10到30只。
影响它们数量的首要原因是人虎冲突。
一只虎至少需要15到30平方公里活动空间。
近代的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华南虎的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很难满足华南虎的生存要求,被孤立的华南虎个体之间很难交流和繁殖。
第二个原因就是华南虎的很多食物是人类的经济动物,当人们的猎杀使这些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华南虎已经很难生存。
(1)野外的成年华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它们领地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信息。
(2)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华南虎的生存需要较大领地的原因是。
(3)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人虎之间的关系。
(4)如果镇坪存在华南虎,对该区域内的华南虎最好的保护方式是。
(5)华南虎与东北虎均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由于隔离形成的两个虎的亚种,亚种可互相交配和繁衍,它们仍是同一物种。
从进化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不同。
答案1. A2. D3. A4. D5. B6. D7. D8. D9. D10. B11. A12. A13. D14. D15. B16. (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2)没有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17. 答案:(1)基因突变(2)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串极低)(3)定向选择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4)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子保存下来18. 答案:(1)基因库多样性生殖(2)生物进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基因频率19. 答案:(1)①基因②mRNA ③酶(或酶、某些激素)④生殖隔离(2)a自然选择 b翻译20. 答案:①白色、不抗虫②基因重组③AaBb AaBB ④利用白色不抗虫乙进行自交⑤60%21. 答案:(1)化学(2)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一般来说华南虎处于食物链的最项级(营养级最高),相同面积的领地其获得的能量最少(3)竞争(4)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5)地理基因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