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旅游消费效用
第6讲 旅游消费及效果 2014-2015-01

身需求的行为(过程) ② 静态意义上界定:旅游单位(旅游者)使用的或为他们而
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第六章 旅游消费及效果
第一节 旅游消费特点
• 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是旅游消费的基本动因; • 旅游消费能力和旅游消费水平是旅游小分队客观条件; • 旅游消费结构是旅游消费的结果。 • 旅游消费是个体性消费; • 旅游消费时高层次消费(一定程度上); • 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 • 旅游消费是精神性消费
上面的故事是创造需求的典型案例,而创造需求,关键是要有 用户认可的卖点。
第六章 旅游消费及效果
第一节 旅游消费特点
旅游消费的性质
旅游消费的特点
旅游消费的动因
旅游消费的模式
旅游消费的作用
第六章
旅游消费及效果
第一节 旅游消费特点
一、旅游消费的性质
旅游消费就其消费主
旅 游 消
体而言,属于个人消 费范围。旅游者 是否选择旅游消费活 动、什么时候消费、
第 七 章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旅游消费特点 第二节 旅游消费结构
第三节 旅游消费效果 第四节 旅游消费满足
旅游消费及效果
导入案例:把木梳卖给和尚
问题:如果你参加某跨国公司的招薪而公 司出了一道“十日之内为公司尽可能多地 把木梳卖给和尚赚钱”的考题 ,你怎么 办?
旅游消费及效果
有这样一则故事:某跨国公司高薪聘请营销人员,出了一道“十 日之内为公司尽可能多地把木梳卖给和尚赚钱”的考题.大多应聘者 作鸟兽散,仅剩A\B\C三人。
(二)旅游消费的劳务性
服务是以劳务活动形式存在的、可供满足某种特殊需要的经济活动。在旅游过 程中,旅游者首先必须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因而必然要消费一定量的实物形态的 产品。但从总体上看,服务消费占主导地位。旅游服务消费不仅在量上占绝对优势 ,而且旅游服务费贯穿于旅游者从常住地向旅游地的移动,到旅游地参观游览,再 返回常住地这一消费过程的始终。
谭为跃 旅游经济学 第六章旅游消费及其效果1

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
在旅游景点的选择上,大多数人表现出了对新闻媒体的依赖性。
在对“你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旅游信息”问题的回答中,有一半 以上的人在报刊和电视这两种选择上同时打了钩儿,有20%的人 选择了听朋友的介绍,只有10%的人选择了到旅行社去索取宣传 资料。 在旅游行程安排上,大多数被调查者的回答是,在费用一定的条 件下,更愿意多跑几个地理位置比较集中,或者是沿线和环线较 多的旅游景点,如泰山与曲阜、青岛、威海与烟台,而在长江沿 线,不少旅游者将南京、天柱山、庐山连成了一线。当然,也有 部分人回答只想去一个休闲景点好好地呆上一段时间,如云南丽 江、大理或西双版纳等。
(3)旅游住宿特征。在609份自驾车调查问卷中,有79份选择在亲
友家住,占13%;另外530份问卷选择在酒店和旅馆(招待所)人住, 占87%。
(4)旅游花费特征。通过对609份问卷的整理分析,在黄金周期间,
自驾车游客平均每台车花费4 695元,乘坐4.25人,人均天花费为545 元。
第一节 旅游消费的特点与作用
一、旅游消费的概念和性质
社会再生产过程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
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又互为条件、互为依存。 其中,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 现为中间环节。因此,消费取决于生产,并受分配和交换 的制约。但消费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对生产、分配和交 换起着能动性的反作用,并与生产、分配、交换共同构成 社会再生产过程,使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得以正常地进行。
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
杭州至无锡的旅游列车途经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沿线有众 多旅游景点,也拥有国内最大的客源市场。曾有人在这趟列车上做 了一次题为“2010年的旅游计划”的调查,被调查者大多数为中青 年,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每人年收入从2万元到6万元不等,平均 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可以作为当今社会主要旅游消费层的代表。 在这次调查中,一位经常跟随父母外出的青年说:“今年嘛,我 想到哈尔滨冻一冻,到海南去热一热。”另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女士 则表示要充分利用休假日出去走走,散散心。调查统计表明:过去 一年中,有30%的人出省市旅游超过4次以上,只有10%的人没有 参加过出省市的旅游。
第六章 态度与旅游消费行为

态度的复杂性即人
们对态度对象 所掌 握的信息量和信息种 类的多少,它反映了 人们对态度对象的认 知水平。人们对态度 对象所掌握的信息量 和信息种类越多,所 形成的态度就越复杂 。
Company Logo
二、偏爱与旅游决策 P79 1. 2. 3. 1) 2)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ompany Logo
第三节 态度改变与旅游行为
Company Logo
分析:
从态度构成三种成分一致性营销态度的稳定性进行 分析。甲对北京的态度中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 三方面是一致的,所以态度的稳定性好,因而直 接影响人的行为。乙态度的三种成分之间出现了 分歧,认知和情感不一致,即使他有条件去北京, 他也不一定去。这时他的态度是摇摆不定的。
Company Logo
当服务员走到他面前时,他幽默地说:“小伙子, 你们这里的牛一定比我的爷爷还老,你看看我的嘴 对它不高兴,能否来一点让它高兴的牛排呢?”说 完,他笑咪咪地望着服务员,等候他的回答。服务 员说了声对不起,便马上去找主管。主管来了后, 望望桌上的菜,对客人说:“这个菜是本酒店奉送 的,免费。”说完就径直走开了。这位客人无可奈 何地摇摇头,买完单,失望地离开了酒店。
P78
旅游偏爱指人们趋向于某一态度对象(旅游目标) 的一种行为倾向,旅游偏爱建立在旅游者极端肯定 的态度的基础上。
这种倾向取决于人们对某一事物所持态度的强 度和对该事物所拥有的信息量和信息量种类的多少。
Company Logo
影响旅游偏好的 因素
态度的强度即态度
的力量,它是指个体 对对象赞成或不赞成 的态度。一般来说, 态度强度越大,态度 就越稳定,改变起来 就越困难。
Company Logo
旅游经济学(最新版)精品课件第六章 旅游消费

一、旅游消费方式的概念
(四)旅游消费习惯
旅游消费习惯,是指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经常出
现的一种旅游消费行为,
它具有民族性、地方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一、旅游消费方式的概念
• (五)旅游消费水平
•
旅游消费水平主要是指旅游活动中旅游者
• 在物质和精神需求方面的满足程度,它从质量
• 上反映旅游产品满足旅游
• 消费的程度。
• 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 • 行等方面的消费,是满足游客在
• 旅游过程中基本生理需要的消费,
• 而在观赏、娱乐、学习等方面所
• 消费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是满足游客精神享 • 受,智力发展的需要。
二、旅游消费的分类
(三)按旅游消费资料的形态可划分为实 物消费和劳务消费 实物消费是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耗的 物质产品,如客房用品、食品、饮料等实物资 料;劳务消费是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耗的 活劳动。如交通运输服务、导游服务、饭店服 务、餐饮服务等。
二、影响旅游消费方式的因素
(一)客源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直 接关系到本国国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高低。国家的经 济发展水平越高,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国民支出的结 构就越有利于人们成为旅游者,同时某旅游消费中用 于劳务性消费和用于发展与享乐方面的消费也会越高, 即其旅游消费层次与水平越高。
• 品种、数量和质量需求方面具有较大的变动性。
• 于旅游者的职业、年龄、性别、宗教信仰、兴趣爱好、 • 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别,使其对旅游产品消费的品 • 种、数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
另一方面,许多因素都会
• 影响旅游消费的数量和质量。
三、旅游消费的特点
旅游学第六章

一、填空题1.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选择和确定目标市场。
2.一般地讲,站在旅游目的地的宏观角度去考虑旅游市场划分问题时,一般多使用地理因素标准。
对于微观层次上的旅游企业经营而言,则更宜采用以旅游消费者的某些特点为标准进行市场细分。
3.世界旅游组织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旅游区,即欧洲旅游区、美洲旅游区、非洲旅游区、东亚太旅游区、中东旅游区和南亚旅游区。
4.作为全世界主要的国际旅游接待地区,欧、美和东亚太地区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5.从50年代至今,欧洲地区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
6.旅游营销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使有限的预算经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
反之,如果不知其效用如何,就不可能发现促销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7.我国旅游海外客源市场的现状大体可以归纳为“三为主、三为辅”,即以港澳台同胞、华侨为主,外国旅游者为辅;以亚洲为主,欧美为辅;以日、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周边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辅。
8.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目前将我国的出境旅游一般界定为我国公民的自费出境旅游,并且将其划分为出国旅游、边境旅游和港澳游三个组成部分。
9.在港澳台市场中,香港是我国内地旅游业开展海外营销工作的重点。
10.从旅游市场是旅游产品的现实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这个意义上来讲,旅游市场指的是旅游客源市场或旅游需要市场。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划分旅游市场的标准中,属于宏观标准是D。
A.游客的性别B.旅游形式C.游客的社会经济特征D.市行政区划2.无论是国际旅游接待人次还是国际旅游收入,居第二位的是A。
A.美洲B.非洲C.欧洲D.东亚和太平洋地区3.无论是国际旅游接待人次还是国际旅游收入,居第三位的是D。
A.美洲B.非洲C.欧洲D.东亚和太平洋地区4.从来华旅游人次的绝对数上看,我国旅游业第二大客源国是D。
A.美国B.英国C. 日本D.韩国5.二战以后,世界旅游流时空变化的一个最典型的特征是B。
A.高度集中于欧美地区B.亚太地区迅速崛起C.区域内国际旅游流十分显著D.欧洲地区相对减少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旅游市场划分中的宏观标准的是AB。
第六章旅游消费结构与优化pppt课件(专业版)

〔3〕按旅游消费对旅游活动的重要程度分类 根据旅游消费的重要程度一般可分为根本旅游消
费和非根本旅游消费。根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 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根本稳定的消费,如旅游住宿、 饮食、交通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根本旅游消费是指 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的并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 如旅游购物、医疗、通讯消费等。
它支配、控制人们的旅游消费过程并 使之完成。
.
2、旅游消费力 旅游者为满足旅游需求而消费旅游产品
的能力称旅游消费力,包括物质消费力和精神 消费力。
在消费对象一定时,旅游消费力的大小 取决于生理、经济及文化的条件。
此外,旅游消费力同旅游效劳质量、水 平成正比例关系变动。
.
• 3.旅游消费结构 • 指旅游消费主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各类旅游产
•
.
• 二、旅游消费结构 • 〔一〕旅游消费结构的定义 • 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类型的消费资
料的比例关系。 • 〔二〕旅游消费结构的分类
按旅游需求层次
旅游消费对旅游活动
按旅游消费资料形态
的重要程度
生享 存受 消消 费费
发 展
根本旅游消费
非根本旅游消费
消
费
.
物精 质神 消消 费费
旅游消费结构的分类
•
.
• 总之,文化制约和决定着旅游消费行为,中西方传 统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旅游消费动机的不同,而 中西旅游消费动机的不同又对旅游消费行为产生了 不同的影响。
• 随着文化的开展,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将表现出新 的开展趋势。但不管怎样,对旅游消费动机和行为 进行探讨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旅游业,我们也期待着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开展。
.
•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天道,讲究天人和谐的精神。 •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中国文化注重互助与依靠
旅游消费者行为(第六章 个性)

去商店退换货,销售员不予退还怎 么办?
• 耐心诉说 • 自认倒霉 • 灵活变通 • 据理力争
• 安静、抑制、活泼、兴奋……
第七章 个性与旅游消费者行为
■第一节 个性的形成 ■第二节 个性特征与旅游消费者行为 ■第三节 个性结构与旅游消费者行为 ■第四节 旅游消费者个性测量和实践运用
第二节 个性特征与旅游消费者行为 一、个性特质与旅游 消费者行为
第一节 个性的形成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个性的形成
二、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1、先天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对个性的影响。 (2)学校教育对个性的影响。 (3)社会文化对个性的影响。 3、社会实践因素
第一节 个性的形成
三、个性的经典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
完整的个性结构由本我、自我、超 我组成,个性就是在这三种力量的冲突 中产生的。
第一节 个性的形成
个性心理包括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在与客观现实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事物所持有的看法、态度 和意识倾向,具体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等。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经常表现出来本质的、稳定的心理 特点。其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 人的心理面貌的差异。
第一节 个性的形成
(三)新弗洛伊德个性理论
• 阿德勒(Adler)认为,人具有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即人类共同的个性特质, 正是由于这种动力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追求的不同而形成了人不同的生活方 式。 • 沙利文(Sullivan)认为人总是追求与他人建立互利的关系。 • 学者霍恩(Honey)将个性分为顺从型、孤立型和攻击型三种类型。
旅游消费及其效果

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幸福感。
03
旅游消费可以拓宽人们的视野,增加知识和经验,有
助于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旅游消费的心理预期与满意度
心理预期是影响旅游消费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旅游消费能够满足游客的心理预期,游客的满 意度就会提高。
游客对旅游消费的期望值受到个人需求、偏好、经验、口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了解游客的心理 预期对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提高游客环保意识
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和行为素质,引导游客文明旅游、节约资 源。
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推动旅游 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 共赢。
05
旅游消费的心理效果
旅游消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旅游消费能够提供放松和减压的 机会,有助于减轻日常生活中的 压力和焦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旅游消费的满意度不仅取决于实际体验与心理预期的匹配程度,还与游客的个性、价值观、旅游目的等 因素有关。因此,满意度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生态破坏
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建设可能导致生态 环境的破坏,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生物栖息地丧失等。
旅游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生态平衡失调
旅游活动可能打破生态系 统的平衡,影响生物多样 性,导致某些物种的减少 或消失。
景观破坏
过度的人为活动和建设可 能破坏自然景观的完整性 和美感,影响生态旅游的 价值。
人们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旅游 消费的意愿和支出,收入越高 ,旅游消费的意愿和支出也越
高。
旅游需求
人们的旅游需求也是影响旅游 消费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旅游 需求会导致不同的旅游消费结 构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
• 旅游者的角度 收入水平 个性特征 心理因素 客源国或地区政府的政策 • 目的地的角度 目的地类型 产品价格 产品质量 产品结构
旅游者消费的变化趋势
— Auliana Poon:Tourism,Technology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交通
航空 铁路 汽车 水运 游览 住宿 餐饮 娱乐 购物 邮电
23.64 26.30 29.50 28.80 28.80 33.60 33.40 31.50 30.10 30.00
16.74 17.10 19.10 17.70 17.80 22.30 21.60 20.20 18.00 17.70 1.83 5.34 0.73 3.50 1.90 4.70 2.60 4.10 2.10 5.50 2.80 4.40 2.50 5.90 2.70 5.50 2.60 6.10 2.30 4.30 3.20 6.50 1.40 5.30 3.70 7.00 1.10 4.60 2.90 6.10 2.50 4.50 8.70 7.70 3.80 2.30 8.60 1.30 7.00 8.10 7.50 3.50
4)效用只能自身相比,不能人与人比。 5)效用有共性,也有个性。 6) 效用本身并不含有伦理学的意义。 (2)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1. 基数效用:消费者满足程度可以计量。 分析方法:边际效用分析法。 1,2,3,4,5,6,7 …… 2. 序数效用:效用是心理现象,不能计量, 可以用高低顺序表示。分析方法:无差异曲线。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
新的旅游消费者
旅游经验 更为丰富
价值观念 发生变化
生活方式 发生变化
人口变量 发生变化
更加追 求弹性
更追求 独立性
更丰富的 旅游经验; 质量意识; 高等教育; 接受能力强; 追求娱乐和 冒险; 追求变化; 特殊的兴趣;
从拥有 到成为; 仅为了娱乐; 对环境敏感; 欣赏差异; 深入接触; 寻找真实 与自然;
消费者要求 在他们自由 时间里 可以自己 说了算; 喜欢冒险; 总想 与众不同;
2.4 旅游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 旅游消费结构合理化是指旅游消费结构从不合 理状态逐步向合理状态的标准不断逼近的过程 • 旅游消费结构合理化的措施: (1)要在旅游消费多样化的基础上实现结构的优 化。 (2)要有利于实现旅游消费市场供需的平衡。 (3)要有利于旅游环境的保护。
消费结构
•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
占的比例。
基本生活消费
非基本生活消费
(精神、文化、享受和发展等方面)
消费水平
• 消费水平是指消费者支付货币购买商品 和劳务的能力,即购买力。
消费方式
• 指人们如何花钱,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消费支 出。不同国家和不同收入水平的人们具有完全 不同的消费方式。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361891 355588 229400 200869
14.04 16.29 20.95 12.42
322398 310671 91314 39650
23369 21451 103414 150722
819 1141 15085 712
15305 22325 19587 9785
平均效用(Average utility) 消费单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 AU = TU / Q c. 边际效用 (Marginal utility)(增加 效用) 一个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每改变单 位商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改变量。 MU = Δ TU(Q) / Δ Q = dTU(Q) / dQ
什么是消费
分配
生产 消费
消费既是生产的终点又 是生产的起点
交换
什么是消费
• 消费是指人们消耗物质资料以满足其物质和文 化生活需要的过程。
指人们对生产出的物资和精神产品
• 生活消费
的使用和消耗, 目的是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属于生活行为
• 生产消费
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资生产 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 目的是生产产品,供人们消费。 属于生产行为
案例:中国国际旅游消费结构分析(P162)
中国国际旅游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基本消费支出比重过大。 (2)在总消费中,物质资料消费多,精神资料消费 少。 (3)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观光型旅游产品支出 多,其他产品支出少。 总之,中国国际旅游消费层次较低,结构不合理 反映了中国的旅游产品结构、质量不尽合理。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的数量达到某 一数值后,其边际效用会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 变得越来越小。 1)效用表 2)效用函数 2 3 U = f(Q)= 27Q + 12Q - Q 2 3 TU = 27Q + 12Q - Q 2 AU = 27 + 12Q - Q 2 MU = 27 + 24Q - 3Q
16.95 18.80 20.30 20.20 20.60 19.70 19.90 21.10 20.70 20.80
其他
合计
6.43
100.0 0
5.30
100.0 0
6.70
100.0 0
7.40
100.0 0
9.80
100.0 0
7.50
100.0 0
8.70
100.0 0
0.10
100.0 0
2005年国内旅游基本情况
总人次数 (亿人次) 全国合计 12.12 出游率 (%) 92.7 总花费 (亿元) 5285.86 人均花费 (元) 436.1
城镇居民
4.96
135.1
3656.13
737.1
农村居民
7.16
76.2
1629.73
227.6
中国游客海外高消费引起全球瞩目
据澳大利亚旅游部门统计,自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中 国内地赴澳大利亚旅游的人数超过10万人,居各国之首,而购物 出手也越趋大方,让澳大利亚人深感震惊。统计数据表明,来自 中国内地的游客,在澳大利亚人均消费约2200美元,而原来一直 视为阔绰游客的日本人仅为712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人在澳洲的消费三倍于日本人。同样的情 况也发生在日本,中国内地每年拿旅游签证到日本观光的人数 约4万人,加上商务考察和留学等,每年赴日人数约45万人。出 于消费增长的考虑,日本政府近期又推出新计划,计划在2010年 ,要吸引300万中国人到日本消费。而在这之前,欧洲20多个国 家也对中国开放旅游市场,欧洲人看重的也是中国人的钱包。 事实上,现在中国人在海外购物的高消费,已引起全球瞩目。 ----中青在线(2005年)
b.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的数量达到某 一数值后,其边际效用会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 变得越来越小。 1)效用表
巧克力的消费量 0 1 2 3 4 5 总效用 0 30 50 60 60 50 边际效用 0 30 20 10 0 —10
消费性质
• 消费创造新的需求 • 消费满足现有的需求 • 消费检验经济活动的效果
1.2 旅游消费概述
1.1概念:是指人们在旅行 游览过程中,通过购买 旅游产品来满足个人发 展和享受需要的行为和 活动。 1.2性质:
个人消费
非基本消费
基本消费
旅游消费
生活资料消费
1.3 旅游消费的特点
• 主要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具有较强的自主参 与性 • 旅游消费的效果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 • 综合性与连带性(旅游前,中,后消费) • 劳务性为主的消费(服务性消费) • 与产品生产、交换的同时性 • 消费的不可重复性 • 高弹性
其 他
5.7
合计
100.0
11.1 100.0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97年); 国家旅游局、固家统计局: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2005年我国主要城市国际旅游收入情况
城市 外汇收入( 万美元) 同比增长 外汇收入构成(万美元) (%) 外国人 香港同胞 澳门同胞 台湾同胞
• 满足人们需要的层次: 生活性消费 享受性消费 发展性消费 • 消费资料的用途 行 游 住 食 购 娱
2.2 旅游消费结构的分类
• 消费资料的形态 实物消费 服务消费 • 游客的需要程度 基本旅游消费 非基本旅游消费
1994-2003年入境游客的旅游消费构成
(资源来源: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95-2004年)
弹性工作 时间 ; 收入增加; 闲暇增加; 健康状况 改善; 更加频繁 的短期休假; 旅游是一种 生活方式;
空巢; 老龄化; 核心家庭; 单身家庭 和夫妻二人 家庭增多; 营巢 -丁克 -雅皮士 -MILKIES
为冲动 所驱使; 行为随机; 不能预期 其行为; 度假没有 计划性; 预定行为 也发生 变化;
10.50 10.50
国内散客人均消费构成
年 份
1996 2001
交 通
35.8 29.7
飞 机
16.6 10.7
火 车
10.2 12.2
汽 车
7.4 8.6
轮 船
1.2 0.6
住 宿
16.0 14.2
餐 饮
18.4 16.4
娱 乐
1.8 2.3
游 览
4.9 7.5
购 物
16.5 14.2
邮 电
0.7 0.7
第六章 旅游消费效用
主点与影响
• 旅游消费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