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_《昆虫记》_科普作品的阅读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名著导读_《昆虫记》_科普作品的阅读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名著导读_《昆虫记》_科普作品的阅读》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 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使学生能深入理解《昆虫记》中生动有趣的昆虫世界,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进修内容与方法1. 进修内容:《昆虫记》简介及科普知识,包括书中主要昆虫及其生活习性、生态干系等。

2. 进修方法: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专题讲座,介绍作者科普创作的过程和思想;读书笔记,记录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三、评判标准1. 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读完并能够准确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想,提出自己的见解。

3. 科学素养:能够结合《昆虫记》中科普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作业安置1. 读书笔记:完成5篇读书笔记,每篇不少于200字。

2. 讨论报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思考。

3. 小论文: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昆虫,撰写小论文,字数在1000字摆布。

五、作业时间安排1. 读书笔记:1天。

2. 讨论报告:1天。

3. 小论文:1-2天。

六、作业成绩计算将以上各项作业分数总和得出总分,最后根据总分进行等级划分。

七、作业反馈定期进行作业批改,对学生的进修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八、作业总结定期举行作业总结会,回顾整个学期的进修情况,表扬表现优秀的同砚,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怀疑或问题进行解答。

九、作业形式与地点作业形式可以是口头交流,也可以是书面提交。

作业地点可以在教室、图书馆或者网络平台上进行提交。

十、作业考核方式可以采取百分制的方式进行考核,每个部分的分数乘以相应的权重(如50%、30%等),然后相加得出总分。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4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4

《昆虫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及作品的主要内容。

2、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领悟法布尔的精神,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读过《昆虫记》这部作品吗?它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在,在《昆虫记》中,去了解昆虫的世界。

二、快速阅读知大意1.阅读提示;①不出声默读文段,抓住重点去跳读。

②以每分钟500字的速度,5分钟左右读完。

2.闯关大测验检测速读效果,速问速答1.蟹蛛会织网吗?2.蟹蛛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3.蟹蛛的捕食方式是抢夺还是偷袭?4.蟹蛛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吗?5.蟹蛛临死前最后一件事在干什么?6.文段从哪些方面介绍蟹蛛的?三、批注阅读品精妙:1.教师示范批注阅读2.阅读提示:(1)用“•、﹏﹏、Δ”等符号,画出文段中最触动你的地方(字、词、句……)。

(2)写下它吸引你、触动你的理由。

蟹蛛捕猎是为了活着,为了生存,它自我牺牲,是为了生命的延续,这是昆虫的生命,是值得我们去尊重的生命。

四、大家畅谈昆虫记《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鲁迅《昆虫记》不仅是科学著作,他透过昆虫世界所抒写的,是关于生命的诗篇。

——刘心武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法国戏剧家罗斯丹1.透过蟹蛛这个文段,你认为《昆虫记》的可读性在哪里?2.昆虫记版本介绍五、走进法布尔你总能在葡萄架下,田野里,山坡上找到他的身影。

有一次,他走在路上,看见一群蚂蚁在搬一只死苍蝇,就掏出放大镜趴在地上观察。

农夫们上工时看见他卧在野地里。

等收工回来,仍看见他趴在原地一动不动,大家都认为他是“中了邪”1、法布尔的一生1823年出生在法国一户贫穷农民的家中。

31岁自学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56岁终于把20多年的观察资料编撰成《昆虫记》第一卷出版。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名著导读:昆虫记》是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科普作品,了解昆虫的生长、繁殖、捕食等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材以昆虫记为主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科普作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昆虫记这部作品,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记的内容,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昆虫记的内容的理解。

2.掌握昆虫的生活习性。

3.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昆虫记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2.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昆虫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分享自己的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昆虫记的文本,提前分发给学生。

2.准备与昆虫记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昆虫有什么了解?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昆虫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昆虫记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昆虫记,了解作品的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昆虫记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你对昆虫记有什么感想?作者的写作风格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2.思维发展与提升:走进昆虫王国,领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法布尔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4.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昆虫记》的作者的写作手法及内容。

教学难点:法布尔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三、教学设想《昆虫记》是法布尔耗尽毕生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记下的笔记。

后来编写成书,共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

这本书语言生动有趣,详略得当。

阅读它,读者绝对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就像步入了童话世界,能充分领略昆虫世界的神奇。

教学时,要紧扣法布尔的个人趣事与《昆虫记》选文,让学生走近法布尔,走进《昆虫记》,从而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一个文章用拟人写怎么样?难。

一本书用拟人写怎么样?太难。

十本书都是拟人写怎么样?可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作者就做到了。

板书题目:《昆虫记》。

二、走近法布尔1、出示不同版本《昆虫记》的封面图片,请同学欣赏。

2、出示下面一段文字,介绍法布尔。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

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圣雷恩村一户农家。

《名著导读_《昆虫记》_科普作品的阅读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名著导读_《昆虫记》_科普作品的阅读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名著导读_《昆虫记》_科普作品的阅读》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2.提高学生对昆虫的认识和兴趣;3.培养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4.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昆虫记》的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2.《昆虫记》的主要内容概述;3.昆虫的分类和特点介绍;4.昆虫的生态习性和生活习性探讨;5.《昆虫记》中的科学知识和启迪。

三、教学重点:1.了解《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2.掌握昆虫的分类和特点;3.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和生活习性;4.分析《昆虫记》中的科学知识和启迪。

四、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小组合作讨论;3.实地考察昆虫的生态环境;4.科普讲座和互动问答。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导入1.通过图片展示引入《昆虫记》的主题;2.简要介绍《昆虫记》的作者和背景。

第二课时:作者与作品1.学生自主阅读《昆虫记》相关章节;2.小组讨论分享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第三课时:昆虫分类与特点1.介绍昆虫的分类和特点;2.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昆虫标本。

第四课时:昆虫生态与习性1.探讨昆虫的生态习性和生活习性;2.实地考察昆虫的生活环境。

第五课时:科学知识与启迪1.分析《昆虫记》中的科学知识和启迪;2.学生展示自己对昆虫的认识和想法。

六、教学评判:1.教室表现评判;2.小组讨论和展示评判;3.实地考察报告评判;4.作业和测试评判。

七、拓展延伸:1.组织参观昆虫展览;2.开展昆虫科普知识竞争;3.邀请专家进行昆虫讲座。

八、总结反思:1.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和收获;2.学生自我评判和反思;3.教师教学反思和改进。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名著阅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名著阅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胸部具翅两对,足三队;前胸细长,前足粗大,其股节和胫节有倒钩状刺,用以捕捉害虫--《辞海》
小结:两者都写了的外形,A段的语言更生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螳螂外形的漂亮,姿 态的优美。
.活动二:变一变,读一读
过渡:书中像A段这样的文字比比皆是,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不仅被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司空见惯的一些场景, 他也写得趣味横生。下面就让我们选取写绿头苍蝇产卵的这段文字来读一读,继续感受其语言的生动性。
小结:在法布尔的笔下,昆虫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有美有丑,有善有恶,有勤劳和懒惰,有热情和冷酷。法布 尔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映照人性。
2,屏显《昆虫记》下面一段文字,学生思考: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春天来临,美国山楂树开花了,蟋蟀齐鸣。我走在路上,看见了一只死眼鼠和一条被石头砸死的蛇。二者的死 都是人为的。假鼠正在掘土刨坑,驱除虫害,正巧有一农夫正在翻地,他的铁锹一下子把它拦腰斩断,扔到一边。 而那条蛇,它是被春意融融唤醒的,来到了阳光下,脱去旧衣,换上新衣。正在这时,被人发现。此人便说:“啊! 你这个可恶的东西,我要为民除害J他便说边用石头把它的脑袋砸个稀巴烂。这条保护庄稼、在消灭害虫的激烈战斗 中帮助过我们的无辜的蛇,就这么一命呜呼。
三、第二站一一昆虫美文馆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到达本次列车通往的第二站:昆虫美文馆。一起去见证法布尔作为文学家有趣的写作 之法!
.活动一:比一比,读一读
以下哪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屏显《昆虫记》、《辞海》中写螳螂外形的文字,分别请两名同学朗读。
1.轻盈的体态,优雅的上衣,淡绿的体色,罗纱般的长翼。它没有张开像剪刀一样的大颗;相反,它只有一张 尖尖的小嘴,似乎是啄食用的。前足大腿像个扁平的纺锤,内侧有两行钢锯。一《昆虫记》

《名著导读_《昆虫记》_科普作品的阅读作业设计方案》

《名著导读_《昆虫记》_科普作品的阅读作业设计方案》

《名著导读_《昆虫记》_科普作品的阅读》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昆虫记》是一部由法国作家让-亨利·法布尔创作的科普作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插图介绍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本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昆虫记》,了解昆虫的世界,培养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珍爱认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适用对象本作业设计适用于初中生物课程,也适合作为课外阅读或小组讨论的素材。

三、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科普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2.通过阅读《昆虫记》,认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对昆虫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珍爱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认识。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昆虫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

(2)《昆虫记》中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2.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教师介绍《昆虫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科普作品的意义。

(2)阅读解析:组织学生阅读《昆虫记》,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昆虫记》中的有趣内容,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想。

五、作业设计1.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昆虫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预习相关知识。

2.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昆虫记》,并根据提供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3.思考作业:要求学生就《昆虫记》中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进行思考,撰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昆虫记》中的某一章节或某一种昆虫,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

5.教室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想在教室上展示,增进交流和分享。

六、评判方式1.阅读理解能力评判:通过学生的阅读作业和思考作业,评判学生对《昆虫记》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表达能力评判:通过学生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评判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的教学内容。

课本重点介绍了《昆虫记》的特点以及法布尔的研究和成就,并就科普作品的阅读进行了指导,列出了专项探究的角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创新创造。

青少年时期是科学梦的萌芽期,是培养创新力的关键期。

因此,引导学生多阅读科学作品,对培养科学精神、激发科学兴趣、拓展知识领域、锻炼创新思维,都大有裨益。

学情分析
上课前对学生的阅读喜好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一般喜欢阅读情节曲折、描写生动的小说,而认为科学作品高深难懂、枯燥乏味,很少有兴趣阅读。

本节课准备以《昆虫记》这部科学性与文学性兼有的科普作品的代表之作,来激发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

另一方面,学生阅读《昆虫记》,往往是被新奇的昆虫知识吸引。

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不仅关注表面知识,更要体会作者法布尔尊重生命、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浏览的方法,了解《昆虫记》全书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2、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交流分享,体会科普作品科学性与文学性兼有的特点。

3、体悟、学习法布尔尊重生命、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昆虫记》是科普作品的代表。

因此,指导学生通过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交流分享,来体会科普作品科学性与文学性兼有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把学生引领到阅读的更高层次——与作者对话,体悟、学习法布尔尊重生命、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本节课难点。

教学用具
PPT 《昆虫记》一套
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从整节课来看,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强了学习的时效性,优化课堂评价。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我和我的学生都是受益者。
第三个任务是从协作的角度精读《昆虫记》,摘抄若干精彩片段,进行鉴赏、点评。该组利用PPT对昆虫及精彩语段讲解,其他组员补充。
第四个任务是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
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结果。优秀者用图片讲解。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3、诤友评价,补充建议
根据同学们的展示,各组展开充分的讨论,互助学习,补充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走入趣味课堂,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写作的抒怀,以及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对网上阅读任务的整理和理解。2、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写作。
难点:1、对资源进行学习,理解,并将之归纳为自己的知识情分析
针对初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很强。阅读教学的阅读量大,会导致学生学习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课堂时间有限,学习资源不足,导致学生协作学习困难,很难提升语文素养。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
3、阅读《昆虫记》思考作者为何要坚持实地观察和反复试验,体会那种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4、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科普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运用文学的手段介绍科学知识,一般都是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幽默,兼有理趣和情趣的。《昆虫记》既是赋于科学性的昆虫学著作,有事可读性很强的优美散文,阅读时要发挥想象力,进入作品描写的世界,体会其文字之美。
2、在阅读中,遇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概念、术语,要查找工具书或相关资料,把握其含义;要有运用自己在课内外学到的知识加强理解,深化认识;如果科普作品的内容是你非常感兴趣或比较熟悉的,也可以质疑问难,拓展延伸,把阅读引向更深层次。比如读《昆虫记》,可以思考法布尔对动物习性的观察和分析,有哪些是正确的,有哪些是不够准确的。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讨论法、学组教学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过程
1、截取学生网上发布的资料导入新课。
2、分组讨论,展示任务完成情况,同学们课下利用信息教育平台做足了功课。本节课主要是同学们分享各组的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昆虫记》主要内容介绍。该组组长播放视频,在视频后,组员补充材料。
第二个任务是介绍作者法布尔。该组从法布尔的生平、成就、世人评价、法布尔的名言发布信息,使用交互一体机大屏展示。
学校名称
课例名称
理趣结合 启智探究
——《昆虫记》阅读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初中 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章节
八上名著阅读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理解《昆虫记》一类文章的“理”与“趣”以及写作思路方法,并将其应用在学生自己的写作中。
过程与方法:在启智课堂中,引入了学组教学法。利用交互式触摸一体机、信息技术、实物展示等手段,充分将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趣味性表现出来。
4、教师总结点评。这是一堂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课,通过同学们线下网络学习,课堂展示。整节课信息量的,气氛活跃,每个同学都有极大的收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同时针对读书方法进行指导。强调阅读科普作品应注意的问题。
1、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家作品的介绍,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为阅读整本书做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