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 殖民扩张与掠夺
课标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 麦哲伦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 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根本原 1、原因(必要性) 因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的出现. (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 (3)政治根源:强化王权,巩固统治 (4)宗教根源:传播基督教(天主教) (5)思想根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提倡冒险 直接原因 进取精神. (6)商业危机:印度、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贸 易;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商路.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两种看法, 大致是:(一)给人类带来了曙光,积极 作用是主要的?(二)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消极作用是主要的?说明你赞成哪一种观 点并阐明理由。P101视角2
课堂辩论
A、带来曙光
新航路的开辟给人类 带来的是曙光还是灾难?
B、带来灾难
1、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结束世界相对孤立状态,各 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第二单元
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
何谓工业文明?
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主要 标志、机器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 种现代社会文明形态。 表现为工业化、城市化、法制
化和民主化、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教育普及、信息传递加速、非农业人 口比例大幅增长等等.
新航路的开辟
条件 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 过程 工业革命(工业文明)
美洲 哥伦布航线
印度 迪亚士航线 麦哲伦航线 达•伽马航线 好望角
麦哲伦海峡
教 皇 子 午 线
果 阿
秘 鲁
澳门 马 六 甲
菲 律 宾
(2009年广东单科16.)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 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 意味着(一本p117)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 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 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传播 基督教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纲课标解读:1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意义:①新航路开辟后,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西欧开始崛起;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②美洲的传统社会覆灭,但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③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④白银大量地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⑤自哥伦布时代起,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2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

3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 世纪中后期)①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②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为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条件。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③国际分工日益明显;④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4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依次产生。

2019年高中历史教案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doc

2019年高中历史教案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doc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学习目录〗本单元共节其中前节讲述世界史,后四节讲述中国近代史.从时间上看,世界史从1500年开始,一直讲述到20世纪初。

即从开始讲起,到两次革命止。

后节讲述了在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下,近代中国经济与思想观念的变化。

【重点难点】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力2、殖民主义国家的兴替3、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4、世界市场形成的经过【前三节合并复习】〖小组讨论〗1500年前后欧洲人飘洋过海探索新航路到底为了些什么?结合课本第34 页地图你能说出四个探险家所经过的航线吗?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阅读课本第35页,完成下列填空]归纳新航路开辟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欧洲-----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亚非美洲建立了联系,初步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欧洲开始崛起;另一方面使欧洲的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中心地位被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所代替。

对美洲------印第安人遭到灭顶之灾,美洲的金矿和种植园为欧洲原始资本积累作了贡献。

对非洲-----非洲成为欧洲人猎取黑人的场所。

对亚洲------欧洲人用白银购买商品,白银的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对世界-----全球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由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知识链接〗1500年前后白银大量流入亚洲,这时的中国是什么朝代?白银对中国有何影响?明朝。

白银大量流通,成为明朝主要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欧洲殖民者的扩张(1)新航路开辟后,在世界历史上率先开始殖民活动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葡萄牙人口少,采取的殖民方式是A强占据点,垄断商路B大规模屠杀当地居民C用商品换取当地香料与黄金D建立种植园经济。

(2)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的殖民方式主要是(3)世纪是荷兰的黄金时代,号称是“”。

组建大型是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主要手段;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4)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2019高考历史复习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019高考历史复习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019高考历史复习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500年左右,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新航路开辟,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以新航路开辟为契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两次工业革命则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工业革命以蒸汽为动力,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动力,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统一的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大约经历了400年的时间。

世界市场的初级阶段是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这时的世界市场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时期整个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

因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在世界市场上居支配地位,它促动了国际专业化分工及国际贸易的深化。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世界市场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形成了以金本位制为特征的多边贸易体系和世界货币。

世界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商品种类持续繁多。

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向多元化、多极化发展。

二次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分工出现细分的趋势,因而使国际分工形式发生很大变化,原来的部门间的分工向部门内分工转化,这使部门内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出现经济世界化的特点。

此外,世界市场区域化、集团化发展日益明显,世界经济表现一体化、世界化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各国纷纷把先进技术用于出口商品的升级换代,所以,世界技术贸易市场发展非常迅猛,技术贸易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工业文明的“欧风美雨”吹到了中国。

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实行商品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中国 (农业文明)
自然经济瓦解 近代企业产生 社会生活变化
欧洲 (工业文明)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形成
冲击
新阶级、新思想
……
什么是旧航路?
(1)从中国或印度出发,到中亚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到达 小亚细亚转往欧洲。 (2)从印度出发,由海路到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抵 达地中海东岸。 (3)从中国出发,由海路进红海,然后陆路穿越苏伊士 地带前往埃及转往欧洲。
阅读教材P33,填下表:
人物
迪亚士 达· 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时间
1487 1497-1498 1492 1519
支持国家 葡萄牙
葡萄牙 西班牙
成就
到达好望角 绕过非洲到 达印度 抵达美洲 第一次环球 航行
西班牙
记忆技巧:
西往西
葡往东
时间顺序“的哥打折”
商品交换—— 欧洲销往美洲、非洲:酒类、布匹、武器、工 艺品……
政治:半殖半封开始 西起 方对 工中 业国 文的 明冲 崛击
经济:
小农经济解体
近代企业兴起
外资企业
洋务工业
思想:向西方学习
民族工业
(技术——制度——思想文化)
社会生活: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列强入侵→攫取特权→外国商品冲击→小农经济 解体,近代企业产生 1.资本主义入侵 (1)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①黑人的反抗与斗争,打击了黑奴贸易。 ②工业革命开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 主义国家改变了剥削方式,变殖民地为其商品市 场和原料产地。 ③各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民主、 平等、人道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推动奴隶贸易的 废除。
殖民扩张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改变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2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学习总结一、全面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形成原因(1)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

(2)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3)两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助推剂。

(4)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2.形成途径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逼迫。

3.形成过程4.评价(1)积极影响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④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2)消极影响①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残酷的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公平的经济现象,也是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的根源。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1.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1)条件:①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为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②随着新航路开辟,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荷兰和英国积极对外扩张。

(2)表现:①荷兰击败葡萄牙,垄断东方香料贸易,在亚洲、北美洲建立殖民地。

②英国进行海盗式掠夺,通过商业战争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影响:殖民掠夺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加剧了殖民地的落后。

2.工业时代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1)条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征服世界提供了物质条件,加紧在全球扩张。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整合课件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整合课件

后,西方各国的商品大量涌入中国,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商品输入量
激增。由于西方使用大机器生产,其商品价格非常低廉,农民就出卖粮食、棉 花等农产品,买回自己所需要的布匹或其他手工业品,这样在全国就出现了专
门生产粮食、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地区。
同时,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利润,又吸引人们投资于近代企业,这 就为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提供了资金。另外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创办时所用 的机器设备甚至于原料都是从外国进口的,技术方面也仰仗于外国。所以,一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 ——找取相似点。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
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 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 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
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 开始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 领导 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垄断 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大,民族资产阶 力量 资本家推动近代化 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 资金 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来源 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在 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 主义的压迫下,资金严重不足
﹝史学前沿﹞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之间关系的争论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之间的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的看 法。
林增平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得到如同西方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历史条件,因而发展微弱。近代资本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 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 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

推荐学习K12evnAAA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

推荐学习K12evnAAA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习目标]一、“断发易服”1.服饰的变化(1)原因①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

②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实行改革。

③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

(2)特点①先民间仿效,后政府改革。

②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3)影响①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地选择服饰。

②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

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2.“断发”和不缠足运动(1)特点:“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2)断发: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

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3)不缠足运动①原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②进程:维新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成立了“不缠足会”,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易混易错]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

[思维点拨]中山装寓意民主、法制,“断发”带有与清政府决裂的象征意义,不缠足运动有利于妇女解放,因而都是进步的、革命的表现。

二、报刊与电影1.报刊(1)出现: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2)发展①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各报刊用大量篇幅及时报道时局和战况,民众开始有了“新闻”的观念。

②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③1884年创办的《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3)高涨①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②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2.电影(1)19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

(2)1905年京剧短片《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的影片。

(3)1913年《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4)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

3.作用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习目标]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近代铁路的起步(1)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

(2)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2.近代铁路的发展(1)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

修更多的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2)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3)到1911年,中国半数以上铁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

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易混易错]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

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但几乎都是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1918年。

当时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

同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

此后10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三、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1)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

(2)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

(3)民国时期: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2.电讯(1)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2)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电报电信事业一度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

3.影响(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知识点拨]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不仅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且在客观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传播着男女平等观念、民主科学等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理念。

[思维点拨]西方列强在中国开办邮政和电报等近代通讯业务的影响(1)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2)推动了中国近代通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

[思维点拨]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变化的特点(1)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2)发展缓慢。

(3)先个别试办,然后政府推广。

(4)分布不均衡,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

主题近代中国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1.近代交通的发展材料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保守大臣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咯,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着没落了!——黄包车夫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

——开明人士[史料解读]从材料中划线部分保守大臣认为“有辱国格”,黄包车夫哀叹“没生意”“生计没着没落”和开明人士感叹“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这三种不同阶层的人对汽车的不同看法说明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问题思考]据材料,分析汽车的传入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传统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面貌,从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近代通讯的发展材料一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

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①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础……——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对中国刚兴起的通讯事业有人赋诗曰:“②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为德律风。

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

”[史料解读]①体现了电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政治思想运动产生的基础性影响。

②体现了近代通讯工具的特点。

[问题思考](1)根据材料一,分析归纳近代电讯技术有哪些特点。

提示速度快,效率高;距离远,范围广。

(2)材料二中的诗所赞颂的是什么通讯工具?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通讯工具?这些通讯工具有何作用?提示电话。

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等。

作用: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1.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原因(1)特点①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②从发展水平上看,受到本国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帝国主义的排挤,近代交通发展缓慢。

③从地域上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

④从作用上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原因①外因a.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中国。

b.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控制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②内因a.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各个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

b.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和群众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主要动力。

2.中国近代通讯事业的兴起原因和积极影响(1)兴起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

②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③军事政治的需要。

④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积极影响①加快信息传递,有利于航运、防汛等。

②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加强了国防建设,保证了军情的及时性与军队的机动性。

④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⑤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一、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变化的特征1.动力:由人力、自然力向机械力发展。

2.技术:由从西方引进到中国自制自研。

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近代化进程显著,乡村发展缓慢。

4.对象:由权贵富绅向平民化、普及化发展。

5.进程:初期由于受到各种势力的阻挠,发展缓慢,后来进程日益加快。

6.种类:铁路、公路得到发展,海上和内河航运发展较快,航空事业有所进步。

二、中国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变迁历程中国近代通讯工具的发展变迁经历了由外国在中国建立电报机房到中国自己架设有线电报线,由用于军事目的的有线电报到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通讯网形成的历程,此后,电话成为日常通讯工具,寻呼机、传真机及无线电话相继出现,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成为时尚。

1.(2017·台州学考)1874年1月29日,《申报》发表题为《记新式小车》的评论道:“二轮小车近上海新创设之举,租界通衢已见。

斯新式装饰华丽,乘坐舒服,想实适于时需也。

其车来于东洋……所望者惟车数之日渐增多耳。

”下列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新式小车”是近代交通工具自行车B.“新式小车”仅仅满足了达官贵人的出行需要C.“新式小车”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D.“新式小车”已经取代传统交通工具答案 C解析据材料“二轮小车近上海新创设之举,租界通衢已见。

斯新式装饰华丽,乘坐舒服,想实适于时需也。

其车来于东洋……所望者惟车数之日渐增多耳”可以得出“新式小车”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故C项正确。

2.(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

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

图文材料说明( )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答案 C解析根据图示材料信息“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可知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故C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3.下图是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漫画。

该漫画( )A.表达向西方学习的愿望B.庆祝中国跨入铁路时代C.揭露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D.反映西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答案 C解析根据“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漫画”“各国联合龙灯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列强逐渐控制中国铁路修筑权,民族危机加深,与西方的矛盾加深,故A项错误;中国跨入铁路时代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漫画反映出列强分割了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故C项正确;反映西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4.(2017·石家庄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879年盛宣怀指出:电报为国防要务,利于用兵调度和联络,非急起图功不可。

由此可见盛宣怀兴办电报事业的重要目的在于( )A.提升军事调动的效率B.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C.传播民主平等的思想D.壮大洋务企业的实力答案 A解析根据题目中“电报为国防要务,利于用兵调度和联络”可知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盛宣怀兴办电报是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和壮大洋务企业的实力,故B、C、D项错误。

5.下表反映了1909~1919年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部分情况。

据此可以得出( )A.邮政事业是民族经济发展的产物B.近代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C.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D.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答案 D解析依据表格中的“使用自行车”“火车邮路开通”“汽车取代马拉邮车”“邮艇”可知,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故D项正确。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改变。

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材料二火车1940年的上海民航客机外滩(照片)(1)材料一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二,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交通工具的哪些方面?交通工具的变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3)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投资状况: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

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工具:铁路、水运、航空。

影响: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3)启示:只有首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解析第(1)题的投资状况通过对比材料一中“中国人自己修筑铁路”与“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铁路”的比例以及中国人自己修筑铁路的长度与铁路总长进行分析;说明的问题据所学知识回答。

第(2)题的交通工具据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火车”“外滩”“客机”判断即可,其积极影响据所学回答。

第(3)题的启示结合第(1)题说明的问题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