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全民族抗战兴起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第八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八单元知识点

以下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的知识点总结: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1课抗日战争的爆发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发动军事进攻,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

2.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最终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22课血肉筑长城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地区与日军展开激战,取得重大胜利。

3.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起大规模进攻,破坏交通线、拔除日军据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4.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第23课内战烽火(国共内战)1.重庆谈判:为争取和平民主,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主要分为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四个阶段。

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国民党统治,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的历史。

其中抗日战争部分主要讲述了战争的爆发、国共合作、重要战役和胜利结束等内容;解放战争部分则重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斗争、重庆谈判、解放战争的进程和胜利的意义等。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英勇奋斗,认识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必然性。

八年级历史上册-13课-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八年级历史上册-13课-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自主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七七事变】
1、阅读关于日本在七七事变之后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军队的抗战史实,请思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
P84淞沪会战后不久,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变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至此,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八年级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历史学科课型:预习+展示主备:周金霞辅备:全体文科组成员
课题:全民族抗战开始
课程标准: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学目标:
1、需让学生了解七七事变的史实。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也是全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阶层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评价方式:小组积分评价,依此评出月优秀小组。
3、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部分检测。完成检测后,小组进行组内谈论。7分钟
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
4、学生完成合作探究部分,先自主,再合作。——10分钟自学、5分钟讨论。
在完成合作探究部分后,小组内抓紧时间进行谈论,将本小组的合作探究部分的表格展示到黑板上,以达到每个小组之间的互相交流。此表格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淞沪会战后不久西北红军改变为八路军和南方红军改编为新四军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重点突出“初步”形成和“正式”形成。
5、班级展示,板书——3分钟;展示17分钟。
班级大展示时,教师穿插讲述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新四军;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经过日本在占领平津之后,制定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战略计划,以使学生对日本的全面进攻有一个总的了解。面对日本的全面进攻,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比较努力地进行了抵抗,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重点讲述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中的平型

6.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6.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6.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重点内容是卢沟桥事变。本节课通过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背景和过程,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精神。内容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相关历史文献:让学生阅读关于卢沟桥事变的原始文献和历史记载,如《卢沟桥事变纪事》、《抗日战争回忆录》等,以深入了解事变的真实情况。
b.历史学术文章: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研究文章,如《卢沟桥事变的背景与影响》、《卢沟桥事变与中国全民族抗战》等,以拓宽视野,深入了解事变的历史意义。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卢沟桥事变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卢沟桥事变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变的历史氛围。
简短介绍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卢沟桥事变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过程:
讲解卢沟桥事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包括主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c.历史纪录片:观看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纪录片,如《卢沟桥事变档案》、《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见证》等,以形象生动地了解事变的过程和影响。
d.网络资源:搜索关于卢沟桥事变的图片、视频、纪念活动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事变的历史氛围,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拓展建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共20张PPT)

中国 人民 抗战 开始
抗日民 族统一 战线初 步形成
全国性 抗日战 争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正式形成
国家 公祭日
九Hale Waihona Puke 一 八 事 变1931年9月18
西 安 事 变
1936年12月12
七 七 事 变
1937年7月7
淞 沪 会 战
1937年8月13
宣国 言共 发合 表作
1937年9月
南 京 大 屠 杀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全中国的 同胞们!平津
危急!华北危 急!中华民族 危急!只有全
民族实行抗战 ,才是我们的 出路! ——中国共
新知讲解
如果战端一开,那 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 分老幼,无论何人,皆 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 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 “最后关 头”演说
1937年9月,国民党 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 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 共合作宣言,标志着 国共二次合作实现,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 建立!
1937年7月 平津沦陷
1937年11月 上海沦陷
1937年12月 南京沦陷
南京大屠杀的时间、人数、国民政府战时的 陪都。(要求:脱离课本回答,方可得分。) 时间: 1937年12月13日 人数: 30多万人 12月13日 国家公祭日
陪都: 重庆
南京大屠杀
手段:
刺杀、活埋、砍杀、焚烧、杀人比赛等
九一八事变 日本 中国 影响 局部侵华 局部抗战
中国人民 抗战开始
七七事变
全面侵华 全面抗战
中国全民族 抗战开始
淞沪会战的时间?爱国将领?结果?影响?
时间: 1937年8月13日 爱国 姚子青、谢晋元 将领:

安徽省长丰县下塘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课件

安徽省长丰县下塘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课件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全民族 抗战的开始)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北平
天津
上海 南京
二、南京大屠杀
本目知识
南京大屠杀
时间:1937年12月13日开始,持续六周 手段: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 犬撕咬等残忍的手段 对象: 无辜的平民和已放下武器的军人。 屠杀平民和俘虏30万人以上 结果:
(2)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有何重大影响?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
时间:1937年7月7日
北平西南卢沟桥 地点: 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 概况:
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守军:29军
将领: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
影响: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历史短剧表演
• 请看历史短剧——《宋哲元答 记者问》

20世纪的谎言
面对日本否认南京大 屠杀你可以通过哪些途 径去查找证据?
1上网查询 2到图书馆查阅
3到历史纪念馆 4访问大屠杀的幸存者
5查阅《拉贝日记》和《东史郎日记》
阴 魂 不 散
返回
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
上面这组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B.泸定桥
C.卢沟桥
D.武汉长江大桥
2.下图中的建筑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别具 一格,被誉为是一部用石头筑成的史书。 它所反映的历史应该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
• 3、读图题 • (1)你能看出右上图是什么桥?在这桥上 曾经发生怎样一件震惊中外的事情? • (2)制造这个事件的国家随后又对中国人 民犯下了怎样严重的暴行,试举一例。 • (3)面对这个国家咄咄逼人之势,中华民 族各个阶层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式?

八年级抗日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抗日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抗日战争知识点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也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一次伟大斗争。

作为中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和知识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八年级抗日战争知识点。

一、抗战爆发背景1931年,日本为了扩张势力,制造了所谓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的沈阳。

接着,日军向华北、华中发动进攻,中国政府采取了“和平抗日”政策,但日本并不听从。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事变中发动进攻,抗战爆发。

二、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抗日战争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战初期,1937年7月至1938年底。

第二阶段为相持阶段,1939年至1941年。

第三阶段为反攻阶段,1942年至1945年,中国军队逐渐打垮了日军。

三、抗战胜利的决定性战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有许多决定性的战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华北决战、华东会战、长沙保卫战、珍宝山战役和彭德怀部的辽沈战役等。

四、中国军队的抗战策略中国军队在抗战期间实行了不同的抗战策略。

初战失利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内战停止,城市抗战,游击战争”的策略。

另外,中国还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来团结各族群众,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五、抗战胜利的意义中国经历了8年的艰苦卓绝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在于:第一,保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领土完整;第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第三,促进了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总之,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和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爱国和报效祖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共合作领导下,开始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事件。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的经过和重大战役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和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对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重大战役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更加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掌握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掌握全民族抗战的主要战役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的主要战役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影响,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研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讲解关键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和视频资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

4.练习题:针对本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地道战素材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地道战素材 北师大版

地道战历史背景1941年,河北平原抗日根据地的道沟地道战,是这种形式的前身,但当时还不普遍,也不完善。

1942年敌人大扫荡以后,斗争环境异常残酷。

为了便于我军民坚持平原对敌斗争,党根据几年来开展道沟地道战的经验,在广大平原地区领导军民进一步开展了地道战。

初期的地道主要是为了我地方干部隐蔽斗争,在一些党员或“堡垒户”的住宅院内,挖掘能容纳一、二人的小地洞。

虽然这种地道在反“扫荡”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很不灵活,一旦被敌人发觉,没法躲避。

为了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就逐渐把洞口加以改善或挖两层,或修两个洞口,或把两个洞连接挖通。

这样,虽有了一定的灵活性,但它只能作为临时藏身躲险的处所。

地道的分布范围大概是北起北京南郊,西到保定中部偏南,东到沧州以西廊坊偏南,南至石家庄北部及衡水中北部地区。

面积大概是以保定中东部为中心方圆直径为130公里。

从1943年开始,地道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地方,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阵地。

地道战开始后,敌人也曾费尽心机,采用寻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办法进行破坏。

但是,党领导群众不断改进地道,使其更加完善。

为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除对群众进行必要的保密教育外,还把洞口巧妙地隐蔽起来,用墙壁、锅台、水井、土炕做掩护;为使敌人不敢进入洞内,在洞口修筑陷阱、埋设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内挖掘纵横交错的“棋盘路”;为了防止敌人用水、火、毒破坏地道,还在洞内设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门,或者将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细、并且设有直通村外的突围口。

这样,地道便成了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垒。

地道战的广泛开展,对平原地区进行严酷的反“扫荡”斗争起了重大的作用。

例如,1943年3月,驻灵寿的日伪军200多人包围了正定县高平村。

拂晓,敌人开始进攻,群众已进入地道,民兵游击组、爆炸组利用地道工事监视敌人。

当敌人进入地雷阵时,先后两次拉响4枚地雷,炸死20多个鬼子,敌人吓得在街上乱跑,又接连响了9个地雷,加上手榴弹和冷枪,打得敌人乱跑乱窜,防不胜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