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合集下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通用7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通用7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篇1一、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本课时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材先通过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

这样可以把表面积的概念与刚刚建立起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很好的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做好准备。

接着,通过例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然后安排“试一试”学习立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关于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中没有给出计算公式,而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利于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习者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即学生已经明确了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而且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的基础上教学的。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三、教学设想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欲望。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新课伊始,我创设了“纸箱厂要制作一种长8分米,宽2分米,高4分米的长方体包装盒和一种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包装盒.哪种包装盒要用的硬纸板少?”这一问题情景,接着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地方要用硬纸板?”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概念建立清晰的表象,为学习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好充分准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并能运用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计算表面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并能运用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4.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题、笔记本等。

3.课件: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吗?2.呈现(10分钟)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苏教版】2021年秋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套课时作业含答案

【苏教版】2021年秋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套课时作业含答案

【苏教版】2021年秋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套课时作业含答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作业目录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第5课时体积和容积的认识第6课时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第8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9课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第10课时练习课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1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1)第2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2)第3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3)第4课时分数与分数相乘第5课时分数连乘第6课时练习课第7课时倒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1课时分数除以整数第2课时整数除以分数第3课时分数除以分数第4课时分数除法的简单应用第5课时练习课第6课时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第7课时比的意义第8课时比的基本性质I第9课时练习课第10课时按比例分配问题第11课时练习课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1)第2课时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2)第3课时练习课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2课时练习课第3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1)第4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2)第5课时练习课第六单元-百分数第1课时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第2课时练习课第3课时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4课时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第5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第6课时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第7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第8课时练习课第9课时与纳税有关的实际问题第10课时与利息有关的实际问题第11课时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第12课时练习课第13课时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1)第14课时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2)第15课时练习课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数的世界(一)第2课时数的世界(二)第3课时图形王国第4课时应用广角II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一、长方体有()个面、()个棱和()个顶点,()的面完全相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秋修订)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秋修订)
就是求长方体前面、后面、 左面、右面和下面5个面的 面积的和。
可以怎样计算?
分别求出前、后、左、右和 下面的面积,再相加。
先求出长方体6个面的 总面积,再减去上面的 面积。
解法一:
3×5+3.5×5×2+3.5×3×2
=15+35+21
=71(平方分米)
解法二:
(3×5+3.5×3+5×3.5) ×2-3×5
长方体的体积 = 长×宽×高
如果用 V 表示长方体的体 积, 用 a、 b、 h分别表 示长方体的长、 宽、 高 , 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
V= a b h
正方体的体积要如何计算呢?
正方体的体积 = 棱长×棱长×棱长
如果用 V 表示正方体的体积, 用 a表示正方 体的棱长, 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
V= a·a·a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 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2.下面哪个盒子的容积大?为什么?
右边盒子容积大,因为其容纳的杯子比左边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 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6课时 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
情境导入
复习回顾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随堂演练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4×5+2.5×5+2.5×4)×2 =(20+12.5+10) ×2 =85(cm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14课时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2、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3、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小升初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轮总复习人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小升初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轮总复习人教版

小升初第一轮总复习—空间与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一、选择1.求长方体的占地面积就是长方体的()A. 表面积B. 体积C. 底面积D. 侧面积2.一个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如果棱长扩大2倍,那么扩大后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A. 300B. 600C. 250D. 4003.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时都缩小3倍,它的表面积缩小()倍。

A. 3B. 9C. 6D. 274.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则它的表面积是()A. 16平方厘米B. 96平方厘米C. 96立方厘米D. 64立方厘米5.把一个长8cm、宽4cm、高4cm的长方体木块分成两个棱长为4cm的正方体,两个正方体的总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

A. 等于B. 大于C. 小于D. 不能比较6.棱长是3cm的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的总和减少了()c m2。

A. 9B. 18C. 27D. 367.如图所示,一个棱长10分米的正方体纸箱放在墙角处,漏在外面的面的面积是()A. 100d m2B. 500d m2C. 300d m2D. 400d m28.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底面积的()倍。

A. 2B. 4C. 6D. 89.从一个体积是90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中挖掉一小块后(如图),它的表面积()A. 比原来小B. 和原来同样大C. 比原来大D. 无法判断10.把棱长为6厘米的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平方厘米。

A. 72B. 36C. 108D. 1811.放在桌面上的两个由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比较两个图形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A. 图甲大B. 图乙大C. 一样大D. 无法判断12.两个表面积36平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平方厘米。

A. 16B. 12C. 8D. 7213.一个棱长5cm的正方体木块,把它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c m2。

A. 5B. 10C. 25D. 5014.一个长方体的宽和高都是5厘米,如果长增加8厘米,那么它的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3长方体与正方体 人教新课标 3

五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3长方体与正方体 人教新课标 3

0.63÷0.7= 0.9 9÷0.01= 900 4.2÷0.3= 14 50.5÷5= 10.1
12.6÷6= 2.1 4.08+0.2=4.28 3.6÷3= 1.2
0.7÷0.5= 1.4 2.3-1.7= 0.6 1.2×0.5=0.6
六、用三个长 5dm,宽 4dm,高 2dm 的小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如图, 有如下三种拼法),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5×4×2+5×2×2+4×2×2=76(dm2) 76×3=228(dm2) 5×4×4=80(dm2) 5×2×4=40(dm2) 4×2×4=32(dm2) 最大:228-32=196(dm2) 最小:228-80=148(dm2)
四、求下列图形的表面积。
(5×4+5×2.5+4×2.5)×2=85(cm2)
4×4×6=96(cm2)
五、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上面没有盖),长 5dm,宽 3dm,高 3.5dm。制作 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5×3+(3×3.5+5×3.5)×2=71(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 71 平方分米的玻璃。
二、把下面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相应的展开图连一连。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它们的形状一定相同。( × )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 2 倍,它的棱长之和与表面积也都扩大到原 来的 2 倍。( × ) 3.把两个棱长为 1cm 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正方体的表面积(1)
一、填一填。 1.长方体或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如图: 上、下面的面积之和是 72 cm2; 前、后面的面积之和是 54 cm2; 左、右面的面积之和是 24 cm2; 表面积是 150 cm2。 3.一个棱长是 5dm 的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是 2500 cm2,表面积是150 dm2。 4.一个长方体木盒,长是 8cm、宽是 5cm、高是 4cm,这个木盒的占地面积最 大是 40 cm2,它的表面积是 184 cm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 本课时的习题。
÷
÷
课堂练习
(教材P6 练一练)
1.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4+5×2.5+4×2.5)×2 = (20+12.5+10)×2 = 42.5×2 = 85(cm2)
4×4×6=96(cm2)
÷
(教材P8 T3)
2.一个长方体铁盒,长25厘米,宽20厘米,高:至少要用硬纸板148平方厘米。÷
试一 试
做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纸盒,至少
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分米? 如何理解?
就是求正方体6个面面积的和。
3×3×6=54(dm2)
答:至少要用硬纸板54平方分米。
÷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 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
课堂导入
猜一猜,做这两个纸盒,哪一个要用的硬纸 板多一些?
÷
探究新知
4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
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硬纸板 多少平方厘米?
就是求长方体几个面面积的和? 你准备怎样计算?
就是求长方体6个面面积的和。
÷
4cm
可以分别算出3组相对 的面的面积,再相加。
6×5×2 + 5×4×2 + 6×4×2 =60+40+48 =148(cm2) 答:至少要用硬纸板148平方厘米。
÷
分别算出每组相对的面中一 个面的面积,相加后再乘2。
( 6×5 + 5×4 + 6×4)×2 =(30+20+24)×2 =74×2 =148(c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学内容:
苏教版苏教版第11册第6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第8页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

(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
(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才我们刚才我们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致少各要用多少硬纸
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

2、做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

3、做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体重的两个问题,再交流结果。

4、做练习二第3、4题
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解答。

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过程和方法,说说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各要注意什么?
四、全课小结
同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

解法1:6×5×2+6×4×2+5×4×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解法2:(6×5+6×4+5×4)×2
=(30+24+20)×2
=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的纸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