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恩施旅游业发展

合集下载

恩施调研报告

恩施调研报告

恩施调研报告恩施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恩施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以及人文环境,为进一步探讨恩施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及过程我们采取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

首先,我们走访了恩施市的各个重要产业园区,了解了当地的主要产业和经济活动。

其次,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恩施市民对当地发展的意见和期望。

最后,我们对当地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进行了深入访谈,获取了他们对恩施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分析1. 经济发展状况:恩施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主要依赖农业和旅游业。

农业方面,恩施地区以水稻和茶叶种植为主,但农业生产方式比较传统,产值较低。

旅游业方面,恩施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但目前开发利用不足。

2. 产业结构:恩施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农业和旅游业为支柱。

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布局,导致经济增长缓慢。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不少制约因素,如技术条件、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3. 人文环境:恩施地区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民风淳朴,环境幽美。

然而,受限于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条件,人文环境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四、建议与展望1. 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开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注重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2. 开展旅游业发展:通过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和支持,规划和建设更多的旅游景点和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同时,加强旅游业与当地文化产业的融合,挖掘和开发独特的文化资源,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

3. 优化人文环境:加大对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加强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创建更具吸引力和魅力的人文环境。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恩施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同时,加强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势;重视人文环境的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恩施大峡谷生态旅游SWOT分析及对策

恩施大峡谷生态旅游SWOT分析及对策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ora o A h l Junl f nu
.Si20 ,6 2 )95 —95 c.08 3 (1 :2 7 29
责任编辑Leabharlann 李菲菲责任校对卢瑶
恩 施大 峡 谷 生态 旅 游 S WOT分 析及 对 策
谢’* ( ’ 乙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北武汉 406 ) 302
S u y O teEm hiGr n Ca y n o T rs t S OT ay i n t u e me s r t d n h a d n o Ec- o im wi n h W An lssa d i Co ntr a u e s
X EY l (col f e m e adE v or n, u e U i rt, u a , u e 406 ) I it e a Sho o R s ' s n ni n ̄ t bi n e i W hn H bi 302 o c r r H v sy
Ke r s B1h a d Ca yn; o tuim ;W O a ay e me o Co neme sr y wod s jGrn n o Ec- rs S T n lf  ̄ o i h t d; u tr a ue
当今 , 随着可持续发 展理 念 的 日益 深入 , 代旅 游业 进 现 入可持 续发展 阶段 , 态旅游成 为实 现旅游 业可 持续发 展 的 生
段 _。我 国峡谷生 态 旅游 开 发还 是一 个 全新 的 理论 与 实践 5 J
课题 _ , 6 恩施 大峡谷具备 生态旅 游开 发 的潜 质 , J 因此 , 其资 对 源开发 进行理论 研究和实 践探索 具有重要 战略意义 。
务, 使许多居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交通发展与恩施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实证分析研究

交通发展与恩施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实证分析研究
第2 8卷第 4期 21 00年 l 2月
湖 北 民族 学 院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unlf ue Uie i r aoats N t a Si c dtn ora o bi n r tf tnl e( a r c neE i ) H v sy o N i i i ul e i o
施 ) 地处湖北 省西南 地区 , , 云贵高原 东延 武陵 山余脉 与大 巴山之 问 , 经 182 2 一l03 8 , 东 0 。31” l。80 ”北纬 2 。 9 0 0 ~3 。41 东接 湖北省 宜 昌市 , 毗湖南 省湘西 土家族 苗族 自治州 , 连重 庆市 黔 江地 区 , 71” 12 3. 南 西 北邻 重 庆 市 万州 区 , 东北 端连接 神农架林 区. 恩施州 辖恩施 、 川两市 和 巴东 、 利 建始 、 恩 、 丰 、 凤 、 宣 咸 来 鹤峰 六县 , 恩施 州 国土 面积 24万 k 总人 口 32万人 , . m, 8 聚居着 土家 、 、 苗 侗族 等 2 民族 , 数 民族 占总人 口的 5 .% 以 9个 少 26
中图 分 类 号 :5 26 F 9 .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82 ( 00 0 — 7 — 3 10 — 4 3 2 1 )4 0 8 0 4
Em pii a a y i ft e Co r l to t e a s r a i n rc lAn l ss o h r ea i n Be we n Tr n po t to De eo m e n u it I du t y De e o v lp nta d To r s n s r v l pm e t i En hi n n s
Absr c : As he a i l a i g n u ty f c n mi d v lpme t ta s o t t n n u ty s h ta t t b sc e d n i d sr o e o o c e eo n , r n p rai id sr i te o i d s n a l r rq ii so o rs n usr .Th s t h b t e a i v lp n fturs a d n ipe s be p e e u st ft u ti d ty e i e mimac ewe n r p d de e o me t o o i m n t e ta s o tt n r s u c s a g l a e t e aa c d e e o me t o s i o rs e o o h r n p ra i e o r e lr ey f cs t b ln e d v lp n f En h t u im c n my. I o h t S n c sa o l c t h tu s r f c l me t e s n b y f r i r v n h u cins o h tu im e e s r t al a e t e o r ttaf ee n s r a o a l o mp o i g t e f n to f t e o rs y o i i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路径研究——以鄂西南恩施地区为例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路径研究——以鄂西南恩施地区为例
现象 的总 和 。它 具有 健身 性 、 娱乐 性 、 民族 性 和观赏
性等四大属性 , 使旅游者在身心锻炼的同时, 感受旅
表 1 2 0 0 8 - 2 0 1 0年恩施州旅游接待人数及收入统计表
年份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合次
( 人次 )
2 7 5 4 1 9 1 4 2 5 4 4 0 9 4 6 6 8 4 1 5
境和人文环境 的实际, 对恩施州 民族传统体 育旅游资 源开发现 状进行 分析 , 针对 恩施州 民族体 育旅 游的发展 优势 , 提 出恩施地 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的思路 与建议 , 为相 关部 门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民族传统体育 ; 旅游资源; 开发路径 ; 恩施 中图分类号 : G 8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9 4 1 ( 2 0 1 4 ) 0 1 - 0 1 5 0 — 0 3
第3 2卷第 1期 ( 2 0 1 4年第 1 期】
湖北 民族学院学 报( 哲学社 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Hu b e i Mi n z u U n i v e r s i t y
No. 1 VOI . 3 2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从 表 1中可 以看 出 , 近 年 来全 州 旅 游 整 合 收入
大 幅度 上 升 , 其 原 因在 于 政 府部 门对 旅 游业 的发 展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1 5 基金项 目: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课题 ( 项 目编号 : 2 O 1 2 Q L O 5 ) ; 恩施州科技计划研究与开发项 目( 鄂州科 ̄ [ 2 o 1 2 ] 1 3 号) 。 作者 简介 : 李金容 ( 1 9 8 0 一) , 湖北利川人 , 女, 硕士 , 讲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 民族 民间体育。

恩施市旅游业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恩施市旅游业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 摘 要】 通过课题组成 员的 实地调研 , 本文逐一地剖析 了恩施 市在旅游业发展 上的相关问题及对 策。 【 关键词】 旅游 ; 战略 ; 城市 ; 发展
1 战 略定 位
恩施市确立 了建设武 陵山区区域中心城市、 鄂 西生态 文化旅游 圈 核心城 市和国家重要旅游 目的地 的发展 目 标. 需要从 以下 两个层面 的 战略高度谋划恩施市旅游服务业 的发展定位 。 1 . 1 作为 区域性旅游 中心城市 的定位 恩 施市在 长江三峡 大 区域 “ 三峡 ( 宜 昌) 一恩施一张 家界 ”旅 游 金三角世界级黄金旅游线 中是重要 的国际旅游 目的地之一 . 具有 发展 国际旅游 的巨大潜力 . 立足长远应将恩施市作 为国际旅游 目的地 来规 划和建设 . 立足 当前则要将恩施市建设成为 国家重要旅游 目的地 在武陵 山区区域 “ 恩施一 张家界一黔江 ” 旅游金 三角中 . 恩施 市 要建设成为武陵 山区区域性 中心城市 . 优越 的地理位置和 区位优 势有 助于恩施市成为武陵 山区区域旅游 中心城市 在湖北省 “ 鄂西生态文化 圈” 中. 恩施 市是规划建设 的“ 四大旅 游 集散地” 和“ 六大精品旅游圈” 之一 打造 “ 仙居 恩施 ” 旅游 目的地 . 争创 中国健康旅游 名城 和 中国 自驾 车旅游基地 .成为鄂西 圈核心旅游 城 市。 1 . 2 作为市域经济重要产业的发展定位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 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 . 结合恩施市 经济发展战略 . 将旅游服务产 业作为 恩施 市可持续 发展的战略重点产业 . 与逐步把旅游服务业发展为恩施市重要支柱产 业和新 的经济增长极
战略。恩施市 的三张名片“ 大峡谷” 、 “ 女儿会” 和“ 玉露茶 ” 是 恩施独有 的, 或恩施首创 的, 具有无法复制的特点 , 是 恩施 当仁不让 的三大旅游 品牌 。 4 - 3 城市旅游化 恩施市城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较 为完善 的旅游配套设施 . 恩 施市 的商务旅游市场和会议 旅游 市场一直稳步发展 . 城市休 闲度假 市 场开始启动 随着 恩施 市定位于武 陵地区 中心城市 和鄂 西圈核心 城 市. 其城市 的辐 射能力 和旅 游 中心地位将 进一步加强 . 城 市旅游发 展 潜力巨大 因此恩施市要加强城区旅游功能 . 挖掘城市文化内涵. 彰显 城市文化品位 , 构建城市游憩景观 , 打造 “ 山水 园林城” 、 “ 民俗风情城 ” 和“ 生态旅游城” 4 . 4 乡 村 游 憩化 恩施市境 内乡村有奇特 秀丽的 自然景 观、 怡人的气候条 件 、 浓郁 的民俗文化 、 丰 富的物产资 源和 良好 的发展 基础 , 更有发展 乡村旅游 的成功典型示 范 将 乡村休 闲游憩理念融人新农村建设规划 . 充分利

恩施的概念由来和发展

恩施的概念由来和发展

恩施的概念由来和发展
恩施,是指中国湖北省西部的一个地区,也是一个地级市。

恩施的概念由来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三国时期。

恩施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汉朝末年的三国时期。

当时,蜀汉的刘备为了对抗东吴的孙权,决定派遣将领诸葛亮率兵驻守荆州,并设立恩施县进行治理。

此后,恩施县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域,并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恩施在历史上曾是一个战略要地,经济繁荣,人文荟萃。

在清朝时期,恩施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特别是在清末民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恩施地区成为了革命斗争的重要战场。

许多革命家,如陈独秀、董必武等,在恩施地区投身于革命事业,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统一治理和规划恩施地区,成立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恩施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恩施地区的投资力度,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

近年来,恩施地区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发展。

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恩施旅游。

尤其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庙堂河、潜江河等河流景观和神农架的原始森林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总体来说,恩施的概念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三国时期,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湖北省西部一个重要的地区。

在历史上,恩施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恩施地区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恩施州发展森林旅游的分析与评价

恩施州发展森林旅游的分析与评价

森林旅 游 已成 为 旅 游 业 中最 具 有 朝 气 和发 展
衬的, 对旅 游 者 能产 生吸 引力 的各 种 物质和 因素 的
前 景的项 目, 发展 森 林旅 游有 利 于保 护森 林 资源和 生 态环境 , 资源优 势 转化 为经 济 优 势 , 进林 业 将 促 经 济发展 。恩施 州 地处 湖北 省 西南 部 , 林 资源 非 森 常丰富, 由于 受交 通 等 条 件 的 限制 , 林 旅 游业 一 森
12 森林旅游的价值 .


础。 ( ) 乐 消遣 功 能 : 2娱 人们 可 以 在游 憩 林 内开展
* 收稿 日期 :0 6 0 -0 20- 3 8 作者简介 : 宋鄂平 ,1 7  ̄ ) 男 , 师, (90 , 讲 硕士研 究生 , 主要从 事 国土 资源调查 、 分析 、 价研 究工作 。 评
摘 要 : 作者 概 述 了恩施 州 开展 森林 旅游 的资 源优 势和 有利 条件 , 恩 施 州森 林旅 游 资源进 行 对
了分 析及定 性 、 定量 评价 , 出 了开 展森 林旅 游 的规划 、 提 发展 的指 导思 想 。
关键词 : 林旅 游 ; 森 分析 ; 评价 ; 游资源 旅
维普资讯
4 4
恩施 州发 展森林 旅 游 的分 析与评 价
总第 1 1期 4
恩施 州发展 森 林 旅 游 的分 析 与评价
宋鄂平‘
(. 1 中国地质大 学地 球科学学院 武 汉
宋 岚‘ 曾克 峰 ‘ ’ ’
450) 4 族学院生物科 学与技 术学院 恩施
t u i ,a a y e a d q a i t e y a d q a i tv l v l a e f r s o r s r s u c s o s ip e e t r , o rs m n l z n u l a i l n u nt a i e y e a u t o e t t u im e o r e fEn h r f c u e t v t p e e t ie t n i e s o y u n e e o me to a r i g o t l n i g f r t e f r s o rs . r s n r c i d a f l o t a d d v l p n fc r y n u a n n o h o e tt u i d o a p m Ke r s f r s o rs ;a a y i;e au to t u i r s u c y wo d :o e tt u im n l ss v l a i n;o rs m e o r e

“农家乐”与恩施州乡村休闲旅游思考

“农家乐”与恩施州乡村休闲旅游思考

“农家乐”与恩施州乡村休闲旅游思考作者:袁玉鸣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8期袁玉鸣恩施州享有“鄂西林海”、“天然氧吧”美誉,神奇的喀斯特地貌、稀有的富硒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交通的便利使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环境先人一筹,因此,州域天然的景区给“农家乐”的发展带来天赐良机,为恩施州休闲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农家乐”本源与休闲旅游特色。

“农家乐”是新型的旅游休闲形式,其优势是可以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盘活农村资产、带动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城乡互动,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我国出现城郊型、景边型、特色型等类型农家乐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农村城市化、客房标准化等值的关注、研究的问题。

(一)“农家乐”首先是一种集休闲、体验、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既然“农家乐”是休闲旅游业,那它就应该充分体现鲜明的农家乐元素,即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赏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新兴乡村休闲旅游业态。

这种“乡村性”为基础的“农家乐”,在当今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与前景。

通过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农林业,及其它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休闲农庄、休闲山庄、乡村乐园等休闲旅游形式。

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实施“旅居兴县”战略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巩固和提升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必然要求,是带动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促进农村居民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并对吸引外来游客、集聚人气、营造旅游发展良好氛围起到重要作用。

(二)文化内涵融入“农”“家”“乐”是关键。

农家乐的核心旅游资源或者说农家乐的主要魅力所在是乡村文化。

因而,“农家乐”要通过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实现转型升级,对近郊、山区、景区、库区等不同的区域进行文化定位与文化包装,使游客品尝到农家风味食品的同时,体验到乡村传统文化,以实现“农”文化为魂,“家”文化为势,“乐”文化为效的目的。

1、以农文化为魂就是要充分体现和开发“农资源”,在农业、农村、农民上做文章,使游客有机会干轻微的农家活、住地道的农家院、吃新摘的农家菜、玩自在的农家乐,真正体验游乡间文化和农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假社会实践论文 题 目 浅谈恩施的旅游业发展 姓 名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日 期 2012 年 2 月 8 日 摘要 通过对恩施州旅游业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调查分析,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根据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找出恩施州旅游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对恩施州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 恩施州 旅游业 旅游交通 恩施经济

恩施州旅游业发展历程 在20世纪80年代,恩施的旅游业才开始起步。按照”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州现有国家质量等级旅游景区10家,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家。同时神农溪、腾龙洞已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恩施大峡谷和坪坝营也相继对外营业。恩施市、利川市开始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现今全州有星级饭店33家。其中4星级4家:旅行社34家。其中有2家国际旅行社。另外取得国家导游资格的386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7.5万人。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巴东已发展成湖北首批旅游强县。如今巴东县旅游局下设风景管理处,管辖8个自然景区、12个旅游企业,资产规模3.8亿元。近年来,巴东县紧紧围绕神农溪这一极具特色的品牌,先后自筹和争取国家扶持资金。修通旅游公路和景区公路102公里。修建、复建两个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新建6个旅游专用码头,打造212艘环保游船,改造餐馆、住宿条件。使神农溪这一国际景区的旅游接待有了质的飞跃。另外全州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绩:神农溪、腾龙洞、梭步垭石林、清江闯滩、坪坝营、鹤峰满山红烈士陵园等一批景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已产生了一定影响。现在恩施州旅游产业已具雏形.这对恩施人民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恩施旅游产业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5】。

政府和旅游业工作者观念的转变 随着近几年整个恩施地区旅游收入的迅速增长。人们开始转变观念,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兴州”的重点产业来抓。确立了旅游业在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深化了对”绿色繁荣、特色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旅游经济水平得以提升。

2007~2010年恩施州接待人数及收入统计表 年份 全年接待游客(人次) 旅游收入合计(万元) 2007 2008 2009 2010 4254409 4668415 6635900 10624980 40755.86 55885.13 89800.00 500000.00

从表中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当地经济繁荣的深远意义。2010年,全州旅游收人逐年大幅上升。由于各县市看到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因此纷纷制定出台了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发展旅游的目标。恩施市将现代工业、特色板块农业和旅游业作为该市三大支柱产业重点支持发展。加快旅游资源整合,调整旅游发展工作布局,加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及营销力度,全市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旅游格局初步形成。人们开始把旅游当成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思想意识的改变对今后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研究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快州内经济发展。旅游业是一项复合产业,它的关联性是很强的。恩施州位于湖北鄂西地区,现阶段与全省其他地区相比,发展差距比较明显,为了促进恩施州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圈”有利于加强鄂西地区地区间横向联合,带动区域之间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形成推进鄂西地区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这对恩施州内经济的发展犹如久旱的大地迎来了一场及时雨,恩施州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了。 二、促进人们对恩施民俗风情文化的了解。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旅游者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很多以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文化渐渐被人们了解和熟悉。通过开发恩施州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以提高旅游开发的层次和水平,进而向游客展示恩施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内涵。

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一) 恩施州饭店业发展现状 起步较晚,但增长速度较快,20世纪80年代以来,恩施州的饭店业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也慢慢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恩施市的饭店业逐渐形成规模,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加强。恩施州饭店数量和规模逐渐增长。左图为近年来恩施州星级酒店增长柱状图。 市场需求旺盛,前景辽阔。依托于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大量游客慕名而来。这无疑给恩施州增加了大量客源,促进饭店消费。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及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恩施州的经济逐渐增长。这更给恩施州饭店业的发展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规则缺乏导致发展无序。目前,饭店业最权威的标准是国家旅游局颁布的《中国旅游饭店星级评定与划分》,该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恩施星级饭店共33家,占整个住宿不到一成。星级标准的制定和产生本身就是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而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饭店市场已今非昔比。大众化观光,商务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促使饭店业高速发展,饭店形式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趋势,原有的标准显然不能适应整个饭店业,这一行业现状自然就造成了90%的饭店企业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标准予以约束,反映到现实中自然就出现了管理水平良莠不齐、恶性竞争、个别饭店藏污纳垢等现象。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凭借租凭的简易楼房,稍加粉刷即可开门营业,这为日后的经营和消费者的消费埋下了质量和安全的隐患。

(二) 恩施州旅行社发展现状 截止2010年为止,恩施共有旅行社4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6】。创新产品开发的欠缺一直是困扰恩施州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恩施州旅游

01020304050602007200820092010星级酒店数量线路不少,但是精品线路少。而对于其中那些实力较弱的中小旅行社来讲,更乐于充当市场跟随者而不是市场领导者的角色,更舍不得投资开发新产品,大家互相“克隆”别人的旅游线路,一旦发现备受欢迎的旅游线路,许多旅行社都会争相模仿,在各自的领域内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产品没特色,只能在价格上做文章,而价格战的结果只会是多败俱伤【7】。久而久之,形成了旅游线路单一、老化的普遍情况,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也滋长了旅游市场中的许多不规范行为,恶性竞争加剧,消费陷阱、导游服务打折扣等将会严重影响旅游接待地产品的形象。

(三)对恩施旅游业发展的制约 恩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层出不穷,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景点很多,但是,由于旅游交通发展落后,目前有大量的旅游资源还“养在深闺无人知”,处在原始未开发的状态。现已开发的旅游景点不多,开发率很低,而且那些已经开发的景点也由于交通原因,开发程度较低,仍处于开发的初始阶段。旅游产业的形成,有赖于交通运输业、旅馆、饮食业、商业以及文化艺术等行业的支撑。要把旅游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首要的是加快旅游交通的发展,便利的交通,是旅游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闭塞的交通,则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育成长,也限制了旅游脱贫致富。由于恩施旅游交通滞后,还影响了州内外的联动开发。不少游客因交通问题只好抱撼而归,致使恩施州很多的旅游景点、宾馆长期闲置,人财物没能充分利用。同样,恩施州旅游交通与其他县市没有形成良好的网络,这样很难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产业,从而影响旅游效益。如位于利川的腾龙洞,由于宜万铁路的开通,交通相对便利,旅游者可进入性较大。在旅游旺季,旅游者日流量可达5000多人,旅游产业很快成为了利川当地财政收入和当地居民的一大收入来源。而交通不便的地方,旅游业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由于交通不便和其它原因,还有很多人对恩施州的旅游资源、旅游风景区知之甚少。如恩施坪坝营、水布娅等景区,不如腾龙洞、恩施大峡谷知名度高。 一方面,恩施州公路特别是几个市外的其它地区公路较差,山高路远,费时劳累,吸引不了省外游客到那里旅游,许多省外外游客即使飞到恩施,也不愿下地区游览美景。另一方面,落后的飞行交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恩施州旅游业的拓展。从整体上看,恩施的旅游交通还不是很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恩施旅游业的发展。 恩施州旅游地图 (四)恩施州旅游业与恩施经济 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显示:一个社会的产业结构无论从劳动人口比重还是从国民收入比率来看,均有从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进而向第三次产业推移之势。恩施市产业结构也按这一规律发展着,并呈现出第一产业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在波动中上升,第三产业快速上升的特点。

每五年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统计表(1985~2010)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48.8% 48% 36.4% 34.3% 32.6% 30.6% 25.4% 23.6% 33.9% 31.1% 24.9% 24.7% 25.8% 28.4% 29.7% 34.6% 42.5% 44.7% 恩施产业结构柱状分析图(1985~2010) 由图表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在恩施州产业结构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其所占的分量更是举重若轻。恩施旅游业有一个天然的地域优势,加上国家对西部开发的重视以及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的贯通,便利的交通方便的人们的出行,恩施旅游业与恩施经济更加联系密切。 恩施旅游业和恩施经济成一个正比的关系。恩施经济要有所发展,必须在旅游业上投入资金,改变经营方式。从旅游业的各个方面对恩施旅游业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个个解决。当恩施旅游业走上正轨之后,恩施州的经济一定会更蓬勃的发展。

恩施州旅游产业及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由于恩施州旅游产业起步较晚,且走的又是一条由下而上、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之路,因此,恩施旅游业虽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但至今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没有领导旅游产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二是没有形成全社会办大旅游的共识;三是没有概括资源特色的主题形象;四是没有明晰的战略构架;五是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六是没有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七是没有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八是没有按照支柱产业进行投入。 总之,恩施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离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把恩施州建成生态风情旅游目的地的要求还相距甚远。 (一)认识问题 恩施旅游业发展最缺的不是资源,而是观念。一是对资源的认识不足,没有足够的信心;二是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意识,表现在上面热、下面冷,少数热、多数冷;这里热、那里冷;口里热、行动冷;三是认为两路贯通后,旅游自然就搞好了,没有提前介入的意识;四是没有把旅游真正当作支柱产业投入;五是没有明确的旅游发展思路;六是对旅游“六要素”的配套建设重施不够。 ( 二)定位问题 一是产业定位模糊。到底是把旅游业培植成为拉动我州的第三产业支柱产业还是龙头产业?目前认识模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