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可靠性概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 高速铁路概论

第一章 高速铁路概论

台湾高速铁路上的700T电联车
三、高速铁路的概念 一条铁路是否能称为高速铁路,即高速铁路的定义,它有一个产生、 发展、形成的过程。 定义:列车在主要区间能以200KM/H以上速度运行的干线铁道称为高速 铁路。
1985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将高速铁路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规定 为:客运专线300KM/H,客货混线250KM/H。
(三)线路纵断面要求 坡度的设计应适应地形,合理选用。 区间正线的最大坡度应根据地形条件和动车组功率,经牵引计算 验算并经技术经济比选分析后确定。 竖向离心力和竖向离心加速度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旅客舒适性 有影响,因而,竖曲线半径决定于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旅客乘坐的 安全性和旅客乘坐的舒适性要求。
区间正线的最小竖曲线半径应根据所处区段设计最高速度按表2-3 选用,但最大竖曲线半径不得大于40000m。
世界各地营运的高铁 日本新干线东海道新干线:东京站至新大阪站,全长515.4 公里。 山阳新干线:新 大阪站至博多站,全长553.7 公里。 东北新干线:东京站至新青森站,全长674.9 公里。 上越新干线:大宫站至新潟站,全长269.5 公里。 北陆新干线:高崎站至长野站,全长 117.4 公里。 九州新干线:博多站至鹿儿岛中央站,全长256.8 公里 秋田新干线:盛 冈站至秋田站,全长127.3 公里。 山形新干线:福岛站至新庄站,全长148.6 公里。 法国TGV东南线:巴黎至里昂。 大西洋线:巴黎至图尔和勒芒。 北线:巴黎至加来 和比利时边境。 罗纳-阿尔卑斯线:东南线至瓦朗斯。 地中海线:瓦朗斯至马赛。 东 线:巴黎至斯特拉斯堡。 德国ICE汉堡经汉诺威、法兰克福至弗赖堡、瑞士巴塞尔。 汉堡经不来梅、汉诺威、 富尔达、纽伦堡至慕尼黑。 汉堡经柏林、莱比锡、纽伦堡至慕尼黑。 汉堡经多特蒙德、 科隆、法兰克福至斯图加特、慕尼黑或弗赖堡、瑞士巴塞尔。 汉堡、不来梅经汉诺威至 柏林。 巴塞尔(瑞士)、弗赖堡、斯图加特经法兰克福至柏林。 萨尔布吕肯 经法兰克福、 莱比锡或哈勒、至柏林或德累斯顿。 多特蒙德、明斯特经过埃森、科隆、法兰克福国际 机场至纽伦堡慕尼黑。 西班牙AVE马德里至塞维利亚,经雷阿尔城(Ciudad Real)、Puertollano、科尔多瓦。 马德里至巴利亚多利德,经塞哥维亚。 马德里至巴塞罗那,经瓜达拉哈拉、Calatayud、 萨拉戈萨、Lleida、塔拉戈纳-Camp de Tarragona。 马德里至韦斯卡,经瓜达拉哈拉、 Calatayud、萨拉戈萨。 马德里至马拉加,经雷阿尔城、Puertollano、科尔多瓦、安达 克拉(Antequera)。 巴塞罗那至塞维利亚,经萨拉戈萨、马德里、科尔多瓦。 巴塞罗那 至马拉加,经萨拉戈萨、马德里、科尔多瓦。

第1章1 导航概论

第1章1 导航概论

• 相传公元前 约2600年, 涿鹿大战中, 黄帝部落发 明了指南车
• 有记载最早的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导航装置,主要采 用差动齿轮的传动原理,无论车体如何行进,都可根据车 轮的转动,由车上木人指示出固定方向(南向)。
第1章 导航概论
导航概论>概述>导航的来源>计里鼓
• 记里鼓车是中国古 代的一种距离测量 装置,它同样利用 齿轮机的差动原理, 通过对所行进的路 程进行计数,实现 “记里车行一里路, 车上木人击鼓,行 十里路,车上木人 击镯”的目的。
地形信息系统与惯导组合导航概论无线电导航的的应用及发展历史成熟阶段组合导航系统广域增强导航概论无线电导航的的应用及发展历史成熟阶段卫星导航系统的增强技术i命令通信控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航概论无线电导航的的应用及发展历史发展前景及军事应用无线电导航原理与系统黄智刚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方法刘基余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现代空中交通管理张军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导航概论参考书磁北nm导航台运载体纵标出下图中的航迹角和偏流角
第1章 导航概论
导航概论>概述>导航的来源>天文导航
• 大约公元前一千年,天文星历导航开始应用。
第1章 导航概论
导航概论>概述>导航的来源>天文导航
• 公元前580-500年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和 公元前504-450年帕梅尼德斯 (Parmenides),在科学上得出了地球是球 形的结论 • 公元前276-195年由埃拉托斯特尼 (Eratosthenes)确定了地球的大小。 • 公元前150-100年,著名天文学家喜帕恰斯 (Hipparkhos)提出了用地理纬度和经度来表 示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由此建立了近代天 文导航的基础。

第1章 概论1.1NC的基本概念

第1章 概论1.1NC的基本概念

数控技术(NC技术): 数控技术(NC技术) 技术
数字化信息对机械运动及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技 指用数字化信息对机械运动及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技 即数字控制( Control)技术。 术,即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 的开关量。 关的开关量。
7
我国第一台数控机床
8
4、数控机床的世界水平
目前世界最大的厂商是:日本 目前世界最大的厂商是:日本FANUC、 Mazak ;德 、 国Siemens、DMG;美国 、 ;美国HAAS、哈挺;其余还有西班牙 、哈挺; Fagao、法国扭姆等。 、法国扭姆等。 (1)数控机床发展方向 ) 一、高速高效 高速高效 高精度 二、高精度 三、高可靠性 四、多功能 五、智能化 六、柔性化 例如: 例如: 五轴及以上联动数控机床; 五轴及以上联动数控机床; 高速数控机床; 高速数控机床;* 复合化的数控机床; 复合化的数控机床; 主轴转速: 主轴转速:10000~100000r/min 快移速度: 快移速度:30~100m/min 加 速 度:0.5~5G(1gal=1cm/s2) 换刀时间: 左右(T-T) 换刀时间:1.5~2s左右 左右 重复定位精度: 重复定位精度:1µm 9
5、信息化的车铣加工中心
16
1.1.2 数控机床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数控机床的组成
强电输入
NC机床组成: 机床组成: 机床组成
输 入 装 置
程 序 载 体
数 控 装 置
强电控制装置
主轴
伺服驱动控制
工 作 台
检测反馈装置
机床
17
CNC机床组成: 机床组成: 机床组成
操作面板 输入 输出 装置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初级)新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初级)新
(2)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 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其由 输入、实施活动和输出三个环节组成。 (3)产品:是指“过程的结果”。分为四种类 别: 服务、软件、硬件和流程性材料。 依产品的存在形式:产品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
7
(4)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5)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 素。 (6)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 关的固有特性。 “固有特性”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 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赋予产品、过程 或体系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产品的所有 者)不是它们的质量特性。
26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顾客(和 其它相关 方) 资源管理
管理职责
顾客(和 其他相关 方) 测量、分 析和改进
满意
要求
输入
产品 实现
输出 产品
质量管理体系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27
(七)顾客满意 1. 顾客与顾客要求
(1)顾客
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是一个 组织,也可以是指组织内部的一部分。
33
① 特定的输出或“真实的瞬间” ② 描述单个性能规范或因素 ③ 使用可观察和/或可测量的因素来表达
④ 建立“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的标 准。 ⑤ 要详细但简洁
34
(3)顾客之声(VOC)
有六种主要的方式 ① 针对顾客的大规模满意度调查 ② 在某种类型的事件后进行事务调查 ③ 从顾客对产品和服务问题的抱怨中得出
41
可见标准是一种特殊文件。特殊性表现:
(1)是经过公认机构批准的文件;
(2)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 (3)是在兼顾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 协商一致而制定的文件; (4)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 (5)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

第一章(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

第一章(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
本课程学习方法及要求本门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建筑结构损伤机理与危害第三章建筑结构检测第四章建筑可靠性鉴定第五章建筑结构加固第六章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第1章绪论11引起建筑结构功能退化的主要原因12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的必要性与意义13我国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的发展概论131我国建筑结构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132我国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的研究与发展133我国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14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学习方法本章小结思考题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的规定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引起建筑结构功能退化的原因很多,根据大量的工程经
验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设计有误 2. 施工质量差 3. 使用不当 4.长期在恶劣环境下使用,使材料的性能恶化 5. 结构使用要求的变化
结构的功能退化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能科学分析原因 ,减缓结构的退化速度,通过科学的检测、鉴定和加固 ,就可以延长建筑物使用年限。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的相关理论方法进行了不断 深入研究,许多新的检测仪器设备不断涌现,以及一些新的检测技术 、检测手段得到大量的推广应用,我国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体系得 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完善,陆续颁布了《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 (GBJ 117-88)、《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 144-90)、《建筑 抗 震 鉴 定 标 准 》(GB50023-95) 、 《 民 用 建 筑 可 靠 性 鉴 定 标 准 》 (GB50292-1999)、《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 125-99)等重要标准。
1.3.3 我国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如何对已有建筑进行加固,以提高结构的服役性能,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 此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实用方法,如针对上部结构加固,就有 增大截面法、体外预应力法和改变结构传力途径法等,针对地基基础加固,有 桩托换、地基处理和加大基础面积法等,这些方法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大量使 用,也取得了很多成熟的经验。

通信原理第1章

通信原理第1章

1.5.1 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指标的具体表述
*码元传输速率通常又可称为码元速率、数 码率、传码率、码率、信号速率或波形速率。
码元速率:指单位时间(每秒钟)内传输码
元的数目,用符号RB来表示。
➢码元速率:RB - 波特(B) 码元速率RB与信号的进制数无关,只与 码元宽度Tb有关:
RB
1 Tb
通常在给出系统码元速率时,有必要说 明码元的进制,多进制(N)码元速率RBN与二 进制码元速率RB2之间,在保证系统信息速率 不变的情况下,相互可转换,转换关系式为 :
象等 6. 按收信者是否运动分:固定与移动 7.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TDM、FDM、CDM
1.3.2 通信方式
1. 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分
A
信道
B
(a)
A
信道
B
(b)
A
信道
B
(c)
(a) 单工方式; (b) 半双工方式; (c) 全双工方式
2. 按数字信号排序分
101
发 送 设 备
接 收 设 备
解: 信源输出的信息序列中,A出现23次,B出现14次, C出现13次,D出现7次,共有57个。
该信息源总的信息量为 :
1.5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关系(速度~质量) 模拟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有效性指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信息量 可靠性指标:均方误差 数字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有效性指标:传输速率 可靠性指标:差错率
一种前所未有、方便快捷的通信手段。
(10)因特网。因特网的出现意味着信息时代的到 来,地球变成“地球村”。
通信发展现状和趋势
1)融合趋势:PSTN、CATV、计算机网络三网业务 融合;语音和数据融合;电域与光域融合;移动与 WLAN融合

第1章 交换概论

第1章 交换概论

1-3
1.1 交换的引入
为什么需要交换
通信的目的: 在任意终端对之间实现信息的传递 电信号 电信号
终端
信息
终端
传输媒介
信息
话音
数据
1-4
用户数增多时:
C 10
2 5
• 用户线急剧增大;
• 每个用户如何确定与其他用 户通话的问题;
n 10000 时,
2 n
1 C n( n 1) 5000 万条 2 • 每新增加一个的处理问题。
用户要浏览网页,首先要建立TCP 连接,发送包含地址信息的请求 服务器通过HTTP响应用户的要求, 返回需要的文件
关闭TCP 连接,离线浏览
1-24
三、分组交换
?讨论:如何改进报文交换方式来满足数据通信的 要求?
借鉴流水线工作。
1-25
三、分组交换(X.25)主要为数据通信设计
分组头(标题) 地址、信息类型、编号
1-17
电路交换的缺点
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整个通话期间,即使没有通话信息, 电路资源也被通信双方独占,电路利用率低。 通信双方在信息传输、编码格式、同步方式、通信协议等 方面要完全兼容。 物理连接的任何部分发生故障都会引起通信的中断。 存在呼损,即可能出现由于交换网络负载过重而呼叫不通。



1.3.2通信网的组网结构
通信网的基本组网结构主要有星型网、环型网、网状网、 树型网、总线型网和复合型网等。 1、网状网

网状网中所有交换节点 两两互联,网络结构复 杂,线路投资大,但可 靠性高。
交换节点
交换节点
„ „
交换节点
交换节点

网状网
1-46

通信技术基础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通信技术基础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信宿:与信源相对应对传输过来的电信号进行还原。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发送设备与信源、接收设备与信宿往往合二为一称为终端设备 (Terminal Equipment),在双向通信时终端设备中既有信源又有信宿, 通信设备中既有发送设备又有接收设备;
双向的传输系统可以实现信号在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互连,因此也被
第 1章 通信技术概论 新世纪高职高专通信类课程规划教材
国家级精品课件配套教材
通信技术基础
主编:于宝明 王钧铭
主审:宫锦文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1.课程性质: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与信息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根据电子信
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 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建立完整的通信系统的概念;理解无线电 发送与接收设备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能画出基本通信设备的组 成框图并能叙述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了解常见通信网络的组成方案及工作特点,了解数字与模拟信号 的一般处理方法,了解卫星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 及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
按转接方式分: 广播网络: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自动地被所有其他终 端设备接收,典型例子是有线电视网。
交换网络:信号要通过中间网点才能通信. 典型例子是公
共交换电话网。 混合终端网络:由以上两种类型的网络混合构成。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1章 通信技术概论
信号交换
定义:通信网络上的各个用户之间进行通信,由网上的设 备根据用户要求选择通信对象,这就是信号的交换。
收信设备(Receiver)
发信设备(Transmitter)
其中信源、信宿统称为终端设备(Termin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