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我们还可以这样做——清明节新丧葬风俗扫描
十大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_清明节

十大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_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法定假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祭拜祖先,扫墓,祈福等。
除了这些主要的传统习俗外,还有其他一些与清明节相关的传统习俗值得我们了解和传承。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明节的十大传统习俗吧。
1. 扫墓:在清明节这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进行祭拜和扫墓的仪式。
扫墓的目的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人们会清理坟墓周围的杂草,放上鲜花,上香,焚烧纸钱等,还会敬献食物和饮品,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平安幸福。
2. 踏青郊游:清明节正值春天,气候宜人,人们喜欢到郊外踏青游玩,放松身心。
他们会选择一些风景秀丽的地方,如公园、山林、湖泊等,进行远足、野餐、观赏花卉等活动。
踏青郊游,不仅畅快了身心,还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3. 冥币焚烧: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祭拜祖先,其中一项重要的仪式就是焚烧冥币。
冥币是一种纸币,人们把冥币投入火中,相信这样可以供给祖先在阴间的需要。
焚烧冥币是为了祈求祖先在阴间能够得到享受和福佑。
4. 插柳扫墓:插柳扫墓是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习俗,在清明节期间非常盛行。
人们会在家门前或者坟墓旁边插柳枝,以示哀思和缅怀。
而扫墓则是传统的尊重祖先的一种方式,人们会认真地清理坟墓,并给予祖先适当的供奉。
5. 玩风筝:清明节是风筝的好时候,因为天气晴朗,风力适中。
在清明节期间,许多地方会举办风筝比赛,人们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精美风筝,也能够感受到风筝的飞翔带来的快乐。
玩风筝也被认为是一种祛除厄运,祈求平安的方式。
6. 赏花赏柳:清明节正值春天,各地的植物开始绽放,景色宜人。
人们会到公园、景点欣赏花卉和柳树,感受春天的气息。
尤其是赏柳,因为柳枝艳丽,柔软婆娑,给人一种温暖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7. 龙舟竞渡:清明节也是龙舟竞渡的传统节日。
人们会制作精美的龙舟,团结一心,进行划龙舟的比赛。
这项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寓意着驱散瘟疫,祈求平安的意义。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清明节,也叫踏青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和祭祀节日。
清明节一般在每年阳历的4月4日到6日之间,这段时间,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
下面分享一下清明节的节日习俗,看看你知道几个。
一、祭祖扫墓祭祖扫墓,这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很多种形式,扫墓是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也逐渐在简化形式。
因为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人们就前往骨灰置放的地方拜祭先人,而取代扫墓的习俗。
二、踏青踏青,也叫春游,是民间长期保持的一种清明习俗。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满眼绿色,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出外郊游的好时光。
三、荡秋千荡秋千,也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之一,历史也很古老,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流行。
在最早的时候,叫千秋,不叫秋千,后来为了避忌讳,才改为秋千。
古时候的秋千,一般用树枝作为架子,然后再拴上彩带。
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子加上踏板的秋千。
四、蹴鞠蹴鞠是一种皮球,用皮革做成球皮,里面再用毛塞紧。
蹴鞠其实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的一项足球运动,只是与现在足球的规则不同而已。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非常喜欢玩的一种游戏,传说是黄帝发明的。
五、放风筝这也是清明节人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放,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也都可以放。
在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天空之后,就把牵线剪断,任凭风筝飞到天涯海角,据说这样可以除病消灾,给人带来好运。
六、拔河拔河这项活动,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流行于军队当中,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
开始的时候不叫拔河,而叫“牵钩”、“钩强”,到唐朝的时候才开始叫“拔河”,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部分。
七、折柳赠别汉族人在清明节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人们往往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友,因为“柳”与“留”谐音,以此来表示挽留亲友的意思。
古人送行时折柳相送,也寓意亲人此去他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了新的地方,能够很快地生根发芽,安定下来。
清明节传统丧葬之术

谢谢观看!
祭奠活动
共同祭拜
家属和亲友
传情达意
家族感情的传承
表达哀思
思念逝去的亲人
安葬仪式
1
入土为安
2
安葬仪式
3
尊重逝者
4
家族传承
将逝者遗体合葬入土 中
进行一系列的葬礼仪 式
体现家族对逝者的尊 重
传承家族的丧葬仪式
丧葬仪式总结
丧葬仪式是整个传统丧葬之术的核心环节,承载着家 属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与缅怀,同时也是家族情感的真 挚传承。通过丧葬仪式的举行,家属和亲友能够共同 追思逝者,弘扬人间亲情。
1
积极推动社会发展
2
保持社会秩序
3
激发社会责任感
4
和谐稳定发展
丧葬文化的传承和发 展对社会的发展有着 积极的推动作用。
丧葬文化既能够保持 社会秩序。
丧葬文化能够激发人 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 国情怀。
只有不断弘扬和发展 丧葬文化,社会才能 更加和谐、稳定和发 展。
丧葬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总结
传统文化的传承
●05
第五章 丧葬文化对社会 的影响
传承文化传统
丧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 和发扬丧葬文化,可以使传 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社会和谐稳定
01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丧葬文化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02 悲痛时获得慰藉
丧葬文化是人们在悲痛时能够获得慰藉和支持的一种 重要方式。
03
促进社会发展
个人定制
根据需求个性设 计
特殊仪式
个性化纪念活动
传统葬礼的变革总结
01 多元化丧葬形式
各具特色
02 文化融合
传承与创新并重
清明节的祭祀仪轨

清明节的祭祀仪轨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既是向祖先表达怀念之情的时刻,也是缅怀先烈、纪念英烈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会踏上旅程,前往祭扫坟墓,祭奠故人。
随着岁月的推移,清明节的祭祀仪轨在不同地区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至今。
本文将介绍清明节的祭祀仪轨,以及其背后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一、清明节的基本仪式在清明节,人们会前往墓地或祖先的家乡,进行祭祀仪式。
先在墓碑前敬献花束、花圈,并点燃纸钱,以示尊重和怀念。
之后,亲人会在墓前摆放食物、酒水、香烟等供品,举行祭拜仪式。
仪式进行时,家人会轮流烧香,磕头,献上祭品,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寄托哀思,追思先人清明节的祭祀仪轨反映出了中国人尊敬祖先、强调家族血脉联系的传统观念。
祭祀仪式是人们向先人表达哀思和怀念的方式,也是追思先人、学习先贤智慧的时刻。
通过祭祀,人们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化为真挚的仪式感和情感,借此缅怀曾经陪伴自己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敬意。
三、培养家族凝聚力和传统文化在清明节进行祭祀仪式,除了表达个人的情感外,还有着重要的家族意义。
祭祀仪式可以促进家庭的凝聚力,让家人们共同参与其中,加深亲情和感情的纽带。
同时,祭祀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通过参与祭祀,年轻一代能够接触和学习到祖辈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和传统,让文化延续、发扬光大。
四、祭祀与环保的平衡尽管清明节的祭祀仪轨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也必须将其与环保和生态保护相结合。
在传统习俗中,人们常常会烧纸钱和燃放烟花爆竹,这对环境和空气质量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祭祀仪式中,我们应该提倡环保的方式,例如使用生态纸钱代替传统的纸钱,减少垃圾和污染的产生。
同时,也要引导人们放松对烟花爆竹的依赖,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
五、当代社会中的祭祀仪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清明节祭祀仪轨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祭祀方式可能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因此一些创新的方式逐渐被接纳。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文化意义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清明节,在这一天,我们有着许多的文化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清明节的文化意义,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清明节的两大意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清明节,我以为,至少可以做两大事情,发挥两大意义:1、怀念祖先;2、亲近大自然。
一、怀念祖先清明节的第一大意义,可以引用《论语》:“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
”这里的“终”是指人的生命的结束,“远”是指时间上的久远。
“慎终”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真诚、慎重地表现对已故亲人的怀念、感恩。
“追远”是指不忘本,尽量远的追溯、怀念自己的祖先。
所谓“树高千尺不忘根”。
活在世界上,我们必须回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我是谁?”也就是“我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这也是需要我们用一生来探索的问题。
“慎终追远”有助于我们回答这一问题。
所谓“明德归厚”的“明德”指“慎终追远”之后,我们更有人生观、道德感更加清晰,正能量有所增加。
我们的行为也会变得更加明确,德性也能够更加彰显。
“归厚”,人的心灵逐渐变得充实、丰满、厚实。
从全人心理学来看,悼念、怀念自己已经逝去的亲人,就是与他们通心。
德者,亦是大道运行之参悟、践行者也。
厚德之人,乃得道之人。
清明节您想到自己已经逝去的亲人了吗?如果您没有条件去扫墓,您是否能够抽出时间来冥想呢?对于您去世的亲人,您是否还有任何没有放下的情感呢?关于他们,您是否还有什么耿耿于怀的往事呢?如果有的话,现在的心理服务(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沟通辅导等)已经可以帮助您放下。
经过适当地处理,您的能量将进一步地增加,您的心情将更加舒畅。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今天之所以会这样,与我们的亲人,特别是父母,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您的父母有的已经去世,在清明节,与他们对话、通心,我们就能够变得更加清明。
如果您去世的父母或者任何已经去世亲人,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舒服,包括悲伤、内疚、怨恨、无奈、生气等,那么您需要注意了。
在生活中,您肯定不时有能量不足,力不从心之感。
六年级清明节扫墓作文500字(精选12篇)

六年级清明节扫墓作⽂500字(精选12篇)2021-03-24 ⽆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家都跟作⽂打过交道吧,作⽂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说明⽂、应⽤⽂、议论⽂。
怎么写作⽂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六年级清明节扫墓作⽂500字(精选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六年级清明节扫墓作⽂500字1 4⽉5⽇清明到了,爸爸、妈妈要带我和弟弟去⼭上给爷爷、奶奶扫墓。
在去⼭上之前,妈妈准备了⼀些饭、菜和酒,爸爸带上了鞭炮、蜡烛、⾹和坟标。
我们到来了爷爷、奶奶的墓前。
妈妈把饭菜和酒拿出来,放在墓碑前⾯。
爸爸先把坟标插好,再把蜡烛和⾹点燃。
接着,爸爸把⾹分给我、妈妈和弟弟。
我们⼀家⼈拿着⾹拜爷爷、奶奶。
我⼀边拜⼀边对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保佑我考上⼤学。
保佑爸爸、妈妈⾝体健康。
保佑弟弟快快长⼤……”这时,我想起⼩时候,爷爷很疼爱我,有好东西他总是舍不得⾃⼰吃,总是要让给我吃。
现在,爷爷去世了,我都还没有孝顺过他⽼⼈家呢。
想到这⾥我难过地想哭了。
拜完爷爷、奶奶之后,爸爸、妈妈开始烧冥币给爷爷、奶奶。
冥币有⼀百万、⼀亿、两亿⾯额的。
爸爸⼀边烧⼀边嘴⾥说:“这⾥有很多的钱不要抢,⼈⼈都有。
”我听了忍不住笑了,说:“这么多钱,还⽤抢吗?” 过了⼀会⼉,爸爸开始放鞭炮了。
我们在鞭炮声中下⼭去了。
我想虽然爷爷、奶奶离开了我们。
但是爷爷、奶奶依然是最爱我的⼈。
因为我的⾝上有爷爷、奶奶给予我的⾎液。
我⼀定要好好地学习,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争光。
我觉得每⼀个中国⼈都不应该忘记⾃⼰的先辈。
六年级清明节扫墓作⽂500字2 当你们每天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向学校的时候;当你们放学回家,端起桌边⾹喷喷的⽶饭的时候;当你们星期天,在明媚的春光⾥,轻摇桨橹、荡⾈湖上的时候,你们可曾感觉到,这⼀切是多么幸福!你们可曾想过这样的幸福如何得来?如果你不曾感觉,不曾记起,那么今天,当我们怀着⼀颗虔诚的⼼缓缓⾛来,站在这庄严肃穆的⾰命英烈的纪念碑下时,我们⼤家应该明⽩:历史,不容忘记! 我们的国家,是⼀个有着崇⾼⽓节的国家,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穷宝藏灿烂⽂化的国家,但是为什么,在⾃⼰的国⼟上,曾有列强肆⽆忌惮地宰割?⼜为什么⾃⼰的⼈民,曾为外来的贼寇野蛮地凌辱?为什么历史的画卷被鲜⾎染红?我们的答案就是:丧失了民族⽓节、创造精神、进取意识,就会落后,落后就不能在世界上站稳脚跟。
清明节扫墓的步骤

清明节扫墓的步骤清明节扫墓流程1、等到墓地,首先要先扫墓,要先把坟头上的杂草清除干净,然后再加土把坟头修整的干干净净,要是墓碑的就要用清水把墓碑清洗干净,把周围的野草清理一下,将墓园打扫干净。
(墓地是我们已故先人的房子,实际上就是我们后人就是给我们的先人修理一下房子,打扫一下卫生,让我们的先人,干干净净,无忧无虑的在此安息。
2、下面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心灵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
这就是风水、人和大自然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祭奠程序;修正墓地——上香——上供品——敬酒——拜祭——放炮;最后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也可以供奉些鲜花,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后人兴旺,此后可以围坐聚餐饮酒;也可放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相关活动。
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要自造成一段和气的场面,让我们的先人也能看看后人的喜悦和兴旺。
清明节扫墓注意事项避开扫墓高峰、避免拥挤,选择恰当的出行方式周六周日是扫墓高峰期,市民最好避开这两天去扫墓。
由于现在开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每年扫墓高峰期都有交通堵塞现象发生,对此,相关部门提醒广大市民前往扫墓时尽量选择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将扫墓时间拉长一些或错开重点时段,以缓解人多车多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
注意防火,确保安全,提倡文明祭扫呼吁市民转变旧的扫墓观念,扫墓时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买小贩兜售的迷信物品,大力提倡“鲜花祭奠”,用鲜花代替焚烧纸钱、香烛以及燃放鞭炮祭扫,这既是对亲人的最好的祭奠,又大大降低了消防隐患。
注意随身携带的物品在扫墓时,尤其是在祭扫公墓时,要注意随身携带的物品。
丢失物品后不易找回,应慎防遗失。
在扫墓开始前和结束后都要仔细检查随身携带的物品是否齐全。
带有小孩的家长更要照顾好孩子,避免小孩因玩耍而走失。
扫墓及祭祖的意义拜祭祖先,以耀祖光宗,展示华夏儿女熠熠风采;寻根问祖,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清明节祭祀礼仪有哪些

清明节祭祀礼仪有哪些清明节祭祀礼仪有哪些传统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大家都会进行祭祀活动,大家知道传统清明节祭祀礼仪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清明节祭祀礼仪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1、传统清明节扫墓的程序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先将墓园打扫干净,墓地是在山上的,要将墓地里的杂草清除干净。
然后是祭祀,人们将携带的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供祭在亲人墓前,上香、敬酒,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寄托哀思。
2、传统清明节拜祭辈分拜祭要分先后次序。
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余此类推。
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
最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3、传统清明节悼念逝者买什么花?通常是菊花,因为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
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
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适合看望病人。
4、传统清明节穿衣配饰传统清明节忌穿到大红大紫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服饰。
5、清明扫墓时间一般来说早上七点到下午四点前完成扫墓山活动,因为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的人,很容易会招惹阴灵缠身或骚扰。
6、扫墓时不得嘻笑怒骂因为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
更不能跑到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之为亵渎,遇到不好的气场,那便惹到一身麻烦回家。
7、要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在中国,祭祖并不只是纪念祖先,而是明显得带着向亡灵敬拜,祈求的意思。
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
更忌讳照相时将其它坟墓拍进镜头。
否则,你的运势很可能下降,各方面失衡。
8、传统清明节忌讳探视朋友亲人最好不要传统清明节当天去探视亲朋好友,隔天去探视为宜,因为传统清明节是祭奠的特殊时候,此时去探视亲朋好友很说不过去的,或者说不吉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慎终追远,我们还可以这样做——清明节新丧葬风俗扫描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题:慎终追远,我们还可以这样做——清明节新丧葬风俗扫描
新华社记者潘德鑫、王新明、李放
清明节至。
千百年来,放一挂鞭炮,哭一曲悲歌,烧一沓纸钱……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追思先人。
时代变迁,如今,一棵树、一坛花、一面墙、一片海,甚至是一张虚拟的“网”……越来越多的人按新风俗祭奠逝者。
岁月之河中,不变的是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核,变化的是“思时之敬”的祭奠方式。
让我们在缅怀中珍重生者,在追思中感悟生命,在感恩中传承责任。
一树一花凝聚追思
1日清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城郊,春雾弥漫在仙鹤山生态陵园。
家住平寨镇的姜萍和姐姐一起来到父亲墓前,轻轻将一束鲜花放在地上,低下头,闭上双眼,双手合十。
静默中,姜萍和姐姐用心向父亲诉说着思念。
姜萍父亲的墓葬很特别:一块不足0.3平米的石板,上面雕刻着逝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石板下安放着骨灰。
这样的墓碑共有十四块,紧紧相连组成一长方形花坛,花坛中除了花草,还种植着红叶石楠和茶花,静谧肃穆。
“花坛葬是一种生态安葬方式,将逝者骨灰集中安葬在可降解的花坛内,3个月内骨灰将与泥土、鲜花融为一体,让逝者安详地回归大地。
”仙鹤山生态陵园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鲁千元说。
在这个生态陵园内,有57户选择了草坪葬,59户选择景观壁葬,15户选择了花坛葬。
花葬、树葬、草坪葬等新的生态墓葬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
在广西柳州近日举行的集中公益花葬仪式上,111名逝者的家属近400人在西山公墓十余平米的花葬区埋葬下亲人的骨灰。
在辽宁沈阳,骨灰入土植树纪念林内,有的松树已经郁郁成林,有的才被刚刚种植。
已经有36万逝者长眠树下,铲子和水桶成为祭奠者在清明或平时扫祭必带的工具。
北京市南四环思亲园里有一片冬青林,每棵冬青树下安放着一块小小的铭牌,上面刻写着逝者的名字。
一位前来祭拜的女士说,她的父亲就安葬在其中一棵冬青树下,生前最爱养花植草的老人,一定会喜欢这片绿色。
“贵州鼓励花葬、树葬等生态安葬方式。
”六枝特区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程慧说。
清明节期间,在六盘水梅花山公墓、六枝仙鹤山生态陵园选择生态安葬的家庭,可以享受全程免费。
民政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到“十三五”末,在巩固和提高全国年均火化率的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比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节地生态安葬公共服务网络。
为吸引民众选择生态安葬,《意见》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奖补制度,把不占或少占地的生态葬纳入奖补范围。
同时,鼓励探索建立环保殡葬用品补贴制度。
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已经出台了地方配套政策鼓励引导殡葬改革。
“孝还是不孝,看的不是葬礼有多排场,墓碑多高多大,而是看尊敬、深爱老人的一颗心。
”姜萍的话代表着越来越多选择生态墓葬的人们的心声。
一水一壁寄托诚敬
在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让故人“魂归大海”。
“以后,我和孩子会去青岛住,天天能见着海,就等于每天能见到父母。
”济南市民张东祥告诉记者。
他母亲去年底过世火化后,他在今年预约了海葬。
“到时候把父亲的骨灰从骨灰堂取回来,跟母亲一起海葬。
”
张东祥姐弟四人,起初并没有就以海葬方式送别父母达成一致。
姐姐认为,四家凑凑,虽买不起好的墓地,买个一般的还是可以的,不需要海葬。
张东祥和弟弟则认为追思老人不在于形式,不论怎么安葬老人,对老人真正的祭奠永远是在心里。
东顺海葬服务中心是山东省烟台市一家提供海葬服务的机构。
中心的工作人员房女士告诉记者,2001年服务中心成立时,每年只有100人左右选择海葬,之后逐年增多。
现在,每年大约有1500人左右会做这样的选择,增幅很快,中心有时一天能接到十几个预约。
按照计划,今年山东省有条件的市区将至少开展一次骨灰撒海活动。
为给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服务,山东省节地生态安葬撒散信息服务平台已正式启用,通过互联网提供殡葬信息服务。
在浙江,清明节前夕,海风凛冽中首次举行五地联动海葬,来自舟山、金华、宁波、嘉兴、诸暨五市的家庭从舟山市普陀区金外滩码头上船,把挚爱亲人的骨灰撒向大海。
一泓碧水可寄哀思。
还有不少地方开始探索壁葬、村建骨灰堂等集中安葬方式。
记者在北京市南四环思亲园看到一面长约10余米、厚约1米的墙壁,墙体正面分布着井字形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100余份,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当作墓碑,刻上碑文。
壁葬墙的背面,雕刻着弘扬孝道的壁画,墙的前方有两棵盛开的樱花树,微风徐来、落英缤纷。
根据北京市《关于全面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建设的意见》,到2020年,将力争骨灰安葬生态化比例达到年安葬量的50%,骨灰撒海数量达到年火化量的4%以上,骨灰景观撒散数量达到年火化量的2%以上。
在福建,长汀县民政局局长叶腾说,近年来包括长汀在内的闽西客家地区,死人与活人争地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长汀在乡村推行“坟改堂”,遗体火化后骨灰集中在乡村骨灰堂存放。
“类似壁葬、骨灰堂这样集中安葬的方式,既节地又安全。
目前,全县290个行政村,约一半已经建了标准化的骨灰堂。
骨灰堂80至100平方米不等,可以存放1000个骨灰。
”叶腾说。
一点一网汇聚深情
炫彩礼炮,缭绕炉烟,点点烛光……一场特别的祭奠,礼仪周全、肃穆庄重。
不同的是,这是网上的祭奠。
只需怀揣追思,轻点鼠标或轻击屏幕,每个字、每篇文章,都书写出和逝去亲人的心灵对话。
近年来,网上祭祀、微信祭奠、手机送“鲜花”等“虚拟”祭奠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采用。
很多网站也根据中华民族的传统祭祀礼仪和风俗,提供了既具仪式感又富人情味儿的祭奠平台。
点开“中国清明网”,访问者可为故去的亲人创建网络私人纪念馆,并在馆内设置含有墓碑、青山、花卉的场景。
纪念馆里设置了“静默一分钟”“点三炷香”“生平事迹”“留言”等板块,祭奠者可在哀乐声中,为逝者献花、上香、烧纸钱、鸣放礼炮、留言。
“又是一年的清明,儿子在外地不在家,不能前往墓地扫墓祭奠,只能在网上的专用地给您们祭祀了!愿您们能福泽您们的子孙!”董清(化名)在其已逝父母的网上纪念堂里的留言。
“不忘先烈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华魂”,清明节,人们“指尖祭奠”,告慰先烈在天之灵。
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的“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近日在网页、微博、手机三大网络平台和各地线下同步启动。
已连续开展15届的“清明祭英烈”网页献花留言活动中,展示了数万名革命英烈的事迹,以及红色典藏、烈士诗抄等学习内容。
在手机活动页中,参与者
可在线参观“3D全景”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亲手为碑文描金、在签名墙写下名字。
网友“李韩lhlh”留言:如今的幸福安康是无数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今日中国,繁荣昌盛,各方面都在飞速向前发展。
烈士们,今日的中国,一步步变强,明日中国会更加强大。
程慧说,2014年以来,六枝特区民政局联合六枝在线网、“掌上六枝”微信公众平台举办了3届“绿色清明、从我做起”的万人签名及网上祭祀活动。
第一年就有近6万人参与在线祭祀。
“‘小葬于墓,大葬于心’,随着时代变迁,‘生态’正成为中华民族祭葬新风尚。
但是,无论树葬、花葬还是海葬,形式虽然变了,但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的共同文化肌理始终如一。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
(参与记者娄辰、涂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