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论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

论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

论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摘要】鉴真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侣,他东渡日本对日本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传授佛教教义方面,鉴真的教导对日本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

鉴真还带来了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丰富了日本的艺术表现形式。

他所建佛寺也对日本建筑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鉴真引进的中国文化在日本文化中融合,让日本文化更加多元化。

鉴真的学术、教育、文化发展也推动了日本的进步。

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艺术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提升。

他的传播不仅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也是日本文化发展的重要契机。

【关键词】鉴真、东渡、日本文化、艺术、影响、佛教、书法、绘画、音乐、佛寺、建筑、中国文化、融合、学术、教育、发展、传播、交流、契机。

1. 引言1.1 鉴真东渡日本的背景鉴真东渡日本的背景可以追溯到7世纪初,当时的日本政治局势动荡,社会秩序混乱。

这个时期,日本贵族阶层开始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通过引进佛教来加强国家统一和稳定社会秩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是唐代的一位著名高僧,他不仅精通佛学,还在外交和国际交往方面有丰富经验。

公元742年,鉴真应邀前往日本,传授佛教教义,并帮助日本建立了多所佛寺。

鉴真东渡日本的背景也与唐日两国之间的交流密不可分。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它的政治、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贵族阶层希望通过引进唐朝的佛教文化,加强与唐朝的联系,同时也借此加强日本自身的统一和文化发展。

鉴真东渡日本不仅是日本政治需要,也是对唐日文化交流的延续和发展。

通过对鉴真东渡日本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鉴真对日本文化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

1.2 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艺术的意义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艺术的意义是深远而重要的。

这次东渡不仅仅是一场宗教传播活动,更是一次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

随着鉴真传授佛教教义在日本的普及,佛教艺术也随之传入日本,影响了日本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

古代日本的平安时代和平与文化繁荣的年代

古代日本的平安时代和平与文化繁荣的年代

古代日本的平安时代和平与文化繁荣的年代在古代日本的历史长河中,平安时代被称为一个和平与文化繁荣的年代。

这个时期从794年一直延续到1185年,其间日本政权的首都也从飞鸟迁至平安京(今日的京都市),因此得名平安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日本经历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变革,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社会与政治平安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通过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平安时代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平衡,各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得以蓬勃。

平安时代的社会结构主要分为贵族、武士和农民。

贵族阶层在平安时代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是政权掌握者和文化的主要传承者。

贵族们注重礼仪和诗歌等文化活动,大量的文学作品得以创作和传世。

武士阶层在平安时代开始逐渐兴起,他们是专门从事军事工作的阶级。

武士们通过勇猛战斗和服从统一指挥的作战方式,成为政治与社会力量的代表,逐渐形成武士阶级。

农民是平安时代社会的劳动者和生产者。

他们在平安时代中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角色,致力于农田开垦、农业生产和税收缴纳等。

二、经济与农业在平安时代,农业逐渐成为日本经济的主导产业。

农田的开垦和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

稻米、大豆、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得以大量种植与贸易,不仅满足了当地人的需求,也向其他地区出口。

与此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在平安时代逐渐兴起。

贵族们的农田与手工业作坊逐渐形成了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通过商业机构流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平安文化的繁荣平安时代被公认为日本文化繁荣的黄金时期。

贵族们对文学艺术的关注和推动,促进了日本文化的蓬勃发展。

平安时代的文学作品有许多经典之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源氏物语》。

这部小说以内容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描写技巧,展现了当时贵族们的生活和情感。

另外,歌舞伎和能剧是在平安时代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两种主要戏剧形式。

这些戏剧作品以本土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题,通过丰富的舞蹈、音乐和表演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多样化的文化世界。

论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

论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

论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摘要】鉴真东渡是中国唐朝高僧鉴真在8世纪时东渡日本传播佛教的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对日本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的传入带来了禅宗思想,对日本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书法艺术由鉴真传入,开创了日本独特的书法风格。

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也受到启发,日本的庭园和寺庙建筑受到影响。

绘画艺术则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风格。

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产生了积极和持久的影响,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并开启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鉴真东渡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东方文化的多样性,对于日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鉴真东渡、日本文化、佛教、书法、园林艺术、建筑艺术、绘画艺术、影响、积极、持久、意义1. 引言1.1 鉴真东渡的背景鉴真东渡是指唐代高僧鉴真于8世纪乘船东渡日本传播佛法的事件。

在该时期,唐朝是佛教文化繁盛的时代,而日本则正处在大化改新和奈良时代过渡的时期。

鉴真东渡的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唐朝政治文化的影响,二是日本社会的需求。

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日本有着较大的影响,鉴真东渡也是其中的一环。

日本在此时期正经历政治变革和文化交流的需要,鉴真的东渡恰逢其时。

鉴真本人也是受到唐朝皇帝的邀请而东渡,这也反映了当时中日两国之间政治和文化交往的密切关系。

鉴真东渡的背景不仅是由当时中国和日本的政治文化状况所决定,更是受到当时社会需求和中日交流的影响。

鉴真东渡对于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日本佛教文化、书法、园林艺术、建筑艺术、绘画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推动。

1.2 鉴真东渡的意义鉴真东渡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他将中国的佛教文化、书法艺术、园林、建筑和绘画等传统文化引入日本,为日本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鉴真东渡加深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鉴真所传播的佛教思想不仅影响了日本的宗教信仰,也影响了日本的社会制度、道德伦理和文化艺术。

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

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

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1. 古代的中日文化交流在古代,中国和日本之间有着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

首先,中国的文化传统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公元3世纪,日本的大和王朝派遣使者前往中国,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字、服饰、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这一时期被称为“倭寇”时期,中国的文化成为日本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日本受到佛教影响的历史事件在佛教传入日本之后,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佛教对日本的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法隆寺的建立、传世宝珠的制作等,都是佛教文化传入日本的重要标志。

3. 文艺复兴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在文艺复兴时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一些中国文化代表作品如《西游记》、《红楼梦》被翻译成日文,被广泛传播。

同时,日本也将自己的文化、艺术传入中国,如歌舞伎、茶道等,使得中日文化交流达到了新的高潮。

4.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近代,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以及相互影响愈发密切。

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日本甲午战争的结果。

这场战争使得日本逐渐西化,并从中国学习了许多现代化的理念和制度。

另外,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的交流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5. 当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形式与影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

如今,中日两国的人员往来增多,文化交流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

例如,两国之间的大型文化节、交流展览、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频繁举办,为两国人民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对方的文化提供了平台。

总结起来,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从古代至今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古代的文化借鉴,到佛教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再到近代的文艺复兴和现代的全球化交流,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生活,也促进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我们应该珍视这些历史事件,继续推动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古代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及影响

古代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及影响

古代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及影响
历史上,日本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在公元57年,中国汉朝派遣了一支外交使团,到访许多国家包括日本,并展示了许多汉朝文化的特色。

从那时起,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就开始了,持续至今。

在文化交流的初期阶段,日本社会主要受到了汉朝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影响。

在不久之后,中国的佛教信仰逐渐传入日本。

到了6世纪,佛教传到了日本,并迅速融入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宗教生活中。

佛教的传入,不仅影响了日本的宗教信仰,也对社会文化和美学有了重大影响。

日本的法律、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领域中,大多数最先进的思想和文化都源自中国。

例如,唐朝时期,中国的唐诗、唐纹壁画以及佛教文化在日本特别流行。

中国的创新思维、礼仪、哲学、绘画等也在日本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最初的几个世纪中,许多日本皇室和高级官员都向中国派遣使节,以获取更多的文化信息和技术知识。

日本这种文化“借鉴”和“吸纳”中国文化,一直持续到了现代。

例如,日本艺术家借鉴中国水墨画和丹青技巧,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日本绘画流派——日本画。

与此同时,日本的传统建筑和花园艺术中,也大量地吸收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元素。

在现代,除了文化方面的交流,中日两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上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

中国的高科技领域、家电制造和环保技术等,都给日本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总之,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贯穿了漫长而富有意义的历史。

虽然这种交流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起伏,但它始终是友好的、有益的,为人类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中国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中国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代佛教对日本的影响唐朝建国以后,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来到中国。

使团的规模由开始时的两艘遣唐使船,后来增至四艘,乃成定制,总人数由一次二百多人增至五百人以上。

除正式遣唐使以外,还有许多留学生和学问僧随同来到中国,唐朝也有道睿、鉴真等名僧东渡日本传播佛法。

通过中日频繁的交往,佛教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传播。

日本僧人道昭先从玄奘学法相宗义,后又到相州隆化寺随慧满学禅宗。

日僧灵仙精通梵语和汉语,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来到长安,曾与僧人般若共同翻译佛教经典。

在浙江天台山学法,带回日本国佛教典籍230部,为日本天台宗开山大师。

圣德太子派遣使者来中国时,学习佛法是主要目的之一,强调“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

现已在唐长安城遗址中发掘出两处与日本入唐名僧关系密切的寺院遗址。

日本平安时代入唐求法的“学问僧”“请益僧”往来长安者日益增多,空海是“入唐八大家”之一。

他于贞元二十年到达长安,在青龙寺从慧果学习密宗,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回国后传播密宗,成为开创“东密”之大师。

近年来,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唐代名僧的墓葬。

1984年,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唐代宝应寺遗址,发现禅宗名僧菏泽神会的坟墓。

神会师于禅宗六祖慧能,玄宗天宝四载(745年)兵部侍郎宋鼎请他入东都洛阳行法,对南宗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从其墓中出土的鎏金青铜柄香炉、鎏金塔形合子、黑漆钵等器物在传世的日本奈良时代的佛具中都有,由此可以看出,奈良时代的铜制佛具正是受到唐代佛教文化的影响而制造的。

唐代汉字对日语形成之影响唐代的汉字对日语的形成也起到了不小的影响。

汉字东传之前,日本“无文字,唯刻木、结绳”。

5世纪时,在移居日本的汉人帮助下,相当一部分日本人已经能够准确使用汉语了。

他们称汉语为“真名”,最古老的日本书籍都是用这种“真名”写成的,学问僧空海曾编成日本史上第一部“真名”字典――《纂录万象名义》30卷。

元正天皇养老四年下诏,要求遵照唐朝僧人道荣和学问僧盛晓等的发音,强调“不得自出方法,妄作别音”。

日本的宗教及道文化介绍

日本的宗教及道文化介绍

(4)其他宗教
所谓其他宗教,是指除了前述神道、佛教、基督教以外 的宗教。这些宗教有些已经有比较长的历史,但更多的是 近代以后特别是二战以后创立的,因而也有人将它们称作 “新宗教”。1951年10月17日,这些宗教团体联合成立了 新宗教” 1951年10月17日,这些宗教团体联合成立了 全国性组织——新日本宗教团体联合会,并于1953 全国性组织——新日本宗教团体联合会,并于1953 年3月 9日被政府批准为财团法人。这个联合会(简称“新宗 日被政府批准为财团法人。这个联合会(简称“ 联”)代表“新宗教”与神社本厅、教派神道联合会、全 )代表“新宗教” 日本佛教会、日本基督教联合会一起组成了日本宗教界的 代表性组织——日本宗教联盟。“新宗联”的宗旨是“ 代表性组织——日本宗教联盟。“新宗联”的宗旨是“信 教自由、宗教合作、政教分离、国民皆信仰” 教自由、宗教合作、政教分离、国民皆信仰”。目前,新 宗联共有66个团体会员,在全国各大区设有11个 宗联共有66个团体会员,在全国各大区设有11个“总支 部”,在各个都道府县和地区设有55个协议会。 ,在各个都道府县和地区设有55个协议会。
神社神道与神社本厅 神社神道是日本的神道的主体。所谓“ 神社神道是日本的神道的主体。所谓“神社神 道”,是指以神社为中心的神道。换言之,是指 没有宗教理论或宗教教派基础的、以族缘或地缘 为基础、以神社为中心的崇敬祖先神、氏神、地 域神的信仰。日本几乎每个人口聚集地都至少有 一个神社。至今全国仍 有8万2千余家神社。这些 神社有的祭祀祖先(氏神),有的祭祀地域神, 有的祭祀专门保佑人们某一方面利益的神祗,如 农业丰收的稻荷神、保佑身体健康、生子繁衍后 代的神等。日本自古有“八百万神” 代的神等。日本自古有“八百万神”的说法 .
至2000年12月31日,日本共有佛教信徒9409万人, 2000年12月31日,日本共有佛教信徒9409万人, 其中天台宗系统348万人;真言宗系统1270万人; 其中天台宗系统348万人;真言宗系统1270万人; 净土宗系统1950万人;禅宗系统335万人;日莲宗 净土宗系统1950万人;禅宗系统335万人;日莲宗 系统1700万人;奈良佛教系统76万人;未加入横 系统1700万人;奈良佛教系统76万人;未加入横 向联合组织的所谓“单立宗教法人” 向联合组织的所谓“单立宗教法人”中的佛教信 徒(如创价学会等)3730万人。共有寺院等设施 徒(如创价学会等)3730万人。共有寺院等设施 85745处,神职人员204380人 85745处,神职人员204380人。 全日本佛教会是日本佛教界惟一的联合体组织, 下属团体达100余个。日本佛教在全国共有约8 下属团体达100余个。日本佛教在全国共有约8万 个寺院或布教所,分别属于各个宗派,其中 有 90%以上属于全日本佛教会及其下属的宗派、团体。 90%以上属于全日本佛教会及其下属的宗派、团体。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一、历史背景1、中国文化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是其周边和更远处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的基础。

2、日本的文化,起源于汉字,是与中国形影不离的。

二、文学影响1、汉字在日本的使用主要借鉴中国文字。

日本语文中,大量使用汉字,而且发音接近普通话,具有许多与汉语相斥的书面表达。

2、在章回小说中,日本把中国宋元时期的传奇故事重新诠释,影响到日本的传统文化,如千叶的七夕、勿忘我等。

三、宗教文化1、儒家文化在日本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与传统的神道信仰形成了完美的互补,使得儒家思想逐渐扎根日本。

2、佛教,佛家文化源于印度,但中国吸收发展了这种宗教思想,随后日本学习中国传统哲学,大量引入佛教,从而吸收智慧和思想。

四、艺术影响1、唐三彩:中国唐代是日本历史期间出现的非窑烧釉面彩器,它吸收了现今日本��目色彩,并成为日本地域艺术的典范。

2、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画家,给日本绘画技法带来了新的变化,融入传统的艺术特色,形成了特有的日本山水书法。

五、社会文化1、衣着文化:日本衣着文化大多数坎坷起源于中国,如和服、落著和日本立服等。

2、传统民俗:日本的传统民俗里也有许多源于中国的文化,比如:端午节、清明节、花灯节以及春节等。

六、科技文化1、中国发明了指南表,而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木制卫星钟,这一技术后来发展出了比普通表更加精准的和机。

2、中国医学给日本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医,它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搭配各式各样的草药,日本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医药。

结论:从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来看,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文化,从历史上,到文学、宗教、艺术,乃至科技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存在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身影。

日本文化由此变得更加立体丰富,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日本人也知道,没有中国的文化熏陶,日本的文化想要触及今天的高度是不可想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公元前 5 世纪佛教诞生于四大文明古国印度,并在汉明帝时传人中国,传入中国的大多为大乘佛法,并在中国经历若干世纪的译经历史。

之后逐渐由朝鲜传到日本。

本文旨在研究佛教的诞生及其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对古代日本社会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使得我们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日本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取向。

关键词:佛教;日本文化;日本社会;影响。

一、佛教的诞生及本质。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 6 世纪的古印度(天竺),后来被分化为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

相传于公元前六世纪由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因他是释迦族人,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

佛教的教义是一个相当庞大、完善的思想体系。

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

据说这是释迦牟尼最初用来教化民众的思想。

四谛即人世间的苦难;苦难所产生的原因,而要结束困难,就要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即去信教。

谛是真理的意思,四谛就是佛教的四大精髓。

佛教其实就是为了让人们逃避现实中的苦难,放弃反抗,转而在精神上寻求慰藉,追求极乐。

四谛之中,人世间的困难与要摆脱这种苦难这两方面最为重要。

人世间就是受苦受难,让人们消极厌世,以信教而追求极乐,这就是佛教思想的最主要思想,这是一种消极的,厌世主义。

而这种消极的,适合统治阶层压迫下层人民的佛教义理,就得到了当时统治阶层的追捧。

利用民众想脱离苦海,寻求极乐的这种心理,让人民不敢反抗当局的统治,仅仅是以逃避现实来寻找自己心灵的净土。

二、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在日本的早期传播的具体时间和方式,现在无从考证。

主要有两种版本。

一种是佛教是通过官方(即朝廷)传播而来的。

相传在公元六世纪中叶,钦明天皇时期,百济的圣明王派使者将佛教和佛经传入日本国内。

私传则是通过民间传入。

佛教进入日本后的早期传播并非一帆风顺。

它与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截然相反。

神道教是日本传统的民族宗教,注重现世生活的享乐、属于泛灵多神信仰。

而佛教所蕴含的内在实质在于它认为人世间就是受苦难。

为了逃避受苦受难,就要追求灭谛,即消极厌世。

一切皆空,让人们放弃现世的一切,以此来追求来生的幸福。

这与日本本土的神道教相悖,刚开始很难得到日本民众的认可。

但佛教的这种思想非常适合统治阶级统治人民大众,所以圣德太子积在推古时期积极的推行佛教的发展。

他在推古十二年( 604)颁布了融合儒教和佛教思想的《宪法十七条》。

他将佛教看做治国,教育民众之本,对佛教在日本的广泛传播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不过,在推古时期,还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对佛教有正确地理解并能接受佛教。

佛教在当时的日本社会与其说是作为人民满足现状的工具,还不如说是被视为一种外来的,与本土的神道相悖的他神藩神。

综上所述,在日本,佛教经历了与本土宗教的相斥融合,在历经一系列的融合后,终于在镰仓时期,确立了大和民族特有的佛教文化。

完成了佛教在日本的本土化。

在这个漫长的融合过程中,佛教被统治阶级所利用,逐渐成为了日本社会的主流意识。

所以它不仅与日本当局的统治阶级有密切联系,更对日本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佛教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日本在公元 6 世纪左右,正式形成了国家。

在国家形成的初期,主要是的从中国输入了大量文化,这一点在隋唐尤为显著。

如文字、典籍、官僚制度、建筑技术等。

从制度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唐朝的文化对日本有着绝对性的影响力。

在整个日本文化与国家的形成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中国文化作为基础,那么日本这个国家也就不会成立,日本的特有的文化更是无从谈起。

从这一点来说,日本从中国受到了莫大的恩惠。

那么在众多的文化中,对日本人的精神形成有着巨大影响的是佛教与儒家思想。

在此我们来佛教思想、文化是如何影响
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价值意识,又是如何在当代日本人的精神结构中发挥作用的?
说到日本接受佛教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圣德太子( 574622)。

圣德太子特意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汇编了 17 条,称其为《宪法十七条》,内容就涉及到佛教思想,宪法第一条便提倡以和为贵,无忤为宗,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讲求调和,不要争斗(无忤)。

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这个境界,让人和人不要斗争呢?紧接着在第二条中,就提到了这一方法,即笃敬三宝,只要遵照佛教的教义,用佛教的思想去修行,就能达到这一境界。

第二条中,还有这么一句话,人鲜尤恶,能教从之。

其不归三宝,何以直枉。

人本来没有那么坏,即使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只要遵照佛教之教,就会变好。

这两条告诉人们在判断是非的时候,往往有一个标准,佛教就提出了这个标准,即和然后阐述其理由只要是人,都有自己的缺点。

,和是佛教思想中一个重要的观点,人总是处于纷争之中,总想把对方压倒,取得自己的胜利。

日本人开展集体活动时,一般都尽量不想突出自己,也不过分强调或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主张。

在日本人看来,处于一个团体内,大家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不一定了不起,我的想法也不一定就高明,因此需要尊重别人的意见,更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因而在接纳别人的意见时,就会让自己做些妥协。

这种思维方式和佛教有着很深的联系,可以说是日本人的一个特点。

佛教的传入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资源,统治阶级修建了大量的寺院、佛像、佛教艺术品。

创造出了令当今艺术家们所惊叹的、高水平的艺术作品,这些绚烂的文化财产,可以说是佛教对于日本文化的重要贡献。

寺院是佛教文化的缩影,其中聚集了大量精美的佛教艺术品。

大陆式的建筑、精巧的佛像、传神的雕刻,色彩艳丽的壁画随处可见,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宝库。

寺内高 32 米的五重塔,在日本众多的佛塔中,不仅历史最悠久,而且最富有风韵。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参考文献:
[1][日]上山大峻/李济沧译。

日本人的心与佛教――佛教对日本思想文化的影响[r]。

大连图书馆: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与大连晚报社,2006.
[2]陈橹。

论佛教对日本传统政治和军事文化的影响[j]。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 ( 4) : 10 -13.
[3]叶渭渠。

日本文化史[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