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孔子拜师_人教版

合集下载

《孔子拜师》教学实录

《孔子拜师》教学实录

品词析句,走进孔子——《孔子拜师》教学实录教材简说:《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激发对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猜猜他是谁?师:同学们,请你猜猜他是谁?他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教育家”,门下弟子三千,开私学传统。

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正因为此,我国政府将每年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我国台湾地区和美国还把他的生日9月28日定为教师节。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孔子。

(出示孔子图)2、交流课前搜集的孔子资料。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孔子拜师的故事。

(板书课题,提示拜的写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1)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检查、交流:(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传授、敬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2)结合了解古代人的“名”、“字”。

《孔子拜师》课堂实录

《孔子拜师》课堂实录

《孔子拜师》第一课时课堂实录一、课前活动,导入课文。

1.猜谜游戏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谁先猜出谜底,就请你大声地说出来,好吗?”(好)全班猜谜游戏中……字谜“孔子登山”。

(猜不出:直接出示谜底)师:“为什么谜底是‘岳’呢?”(回答不出,教师直接公布答案。

)生1:“因为孔子名丘,丘加上山,就是岳。

”师:“是的,你解释得真清楚!”2.出示孔子像。

师:“这就是孔子。

他姓孔,那么‘子’是他的名字吗?(不是)在课后的《资料袋》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名丘,字仲尼。

(出示“仲尼”)‘子’是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仲尼是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所以人们称他为孔子。

师:“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孔子拜师》。

”(板书课题)“‘拜’的左边是个手字;右边是四横,就像四根手指。

会写的同学跟我一起写一写。

一起读一读课题吧!”全班:“孔子拜师。

”师:“我相信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

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孔子的一件什么事情呢?”生1:“课文讲了孔子拜师的事情。

”(生说得不完整时,强调:“请你把话说完整。

课文讲了……”)师:“孔子拜谁为师?”生1:“孔子拜老子为师。

”师:“请你连起来说一遍。

”生1:“课文讲了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情。

”师:“这次说得很完整,你大有进步了!”(出示“老聃”)师:“老子又称老聃。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生1:“老聃。

”生2:“老聃。

”师:“大家跟我读一读,老聃。

”全班:“老聃。

”师:“老聃是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所以人们称他为老子。

”“老子住在哪儿?”生1:“老子住在洛阳。

”(出示“洛阳”)师:“孔子的家乡在曲阜。

跟我读:曲阜,曲阜,曲阜。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出示“曲阜”)生1:“曲阜。

”师:“你读得真准啊!大家跟着他一起来读一读吧。

”(读得不好时,师:“这个词念qūfù,是一个地名,曲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念第一声,曲阜,你来读一读。

【三年级】第十七课《孔子拜师》教学实录

【三年级】第十七课《孔子拜师》教学实录

《孔子拜师》教学实录墙南中心学校张娜【设计理念】《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主动探究,通过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更多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教学片段】师: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

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齐读。

师:读完过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等。

师: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

(板书: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

(板书:孔子拜师)师: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不知道师:大家回家预习得很不认真,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

(生齐读)补充孔子生平。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把课题读一遍,你们能从课题中想到什么吗?生:齐读课题《孔子拜师》问:孔子为什么拜师?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孔子拜的是谁为师?(生齐答:老子)(一生问:老子是人吗?)师:老子是人吗?(生齐答是!)那么谁能告诉她老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不知道)师介绍老子生平师:同学们的这些疑问提得很好,抓住了文章的主题,那么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在我们学习过这篇文章过后,你们自然就明白了这些问题了。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一边课文,并勾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孔子拜师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孔子拜师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及评析-17、孔子拜师人教版新课标《孔子拜师》教学实录及评析出示孔子名言: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是出自谁吗?生(异口同声地):孔子师:你们知道孔子是谁吗?生:说自己了解到的孔子(略)。

师补充: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他的文化研究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

师问:为什么孔子会取得这样的成就?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到今天的课堂中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读题。

师问:从题目里,我们知道了孔子去干什么?生:去拜师。

师:“拜”是什么意思?生:就是拜访。

生:就是表示很尊敬别人。

师:你们能做一下拜的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拜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加上动作)一起再读课题。

生带上动作再读题目。

(评析:)这个导入环节设计得很妙。

首先以孔子名言引入课题,即让学生积累了大思想家孔子的经典名句,也自然地引出“孔子拜师”这个题目。

在读题目的时候,让学生先理解拜的意思,再带着动作读题目,学生兴致盎然,很积极,很热情地投入到了课堂中。

师:读了题目,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生: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生:孔子拜了谁作老师?生:孔子到哪里去拜师?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师:读完课文,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生:我知道孔子为什么拜师,因为孔子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渊博。

生:我知道了孔子是拜老子为师。

生:我知道孔子去洛阳拜师。

师:这三个问题我们在课文的第一段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一段。

师指名读第一段。

生读完后,师问:你从第一句话中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孔子是远近闻名的老师。

师:远近闻名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很出名。

师:闻名是很出名,很有名,远近闻名就是指------?生:不管是远地方的还是近地方的,都知道孔子这位老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17、孔子拜师_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17、孔子拜师_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17、孔子拜师_人教版新课标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好,从这节课起我们就要学习第五组课文了,通过第五组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放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一篇课文《孔子拜师》了解孔子吗?让我们把课文翻到169页,看看资料袋里面的内容,读一读生读资料袋里的内容师:说说你从资料袋里了解到什么?生1:我了解到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生2:我了解到孔子是我国古……他有很多弟子生3:孔子的弟子把老师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生4:后人非常尊敬孔子,……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师:同学们了解的可真不少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字音,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生自由读课文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同学们请看一看上卡片中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认读生认读生字丘,仆,纳,孔,毫,授,佩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生齐读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孔丘,毫无保留,传授,佩服师:来说说你刚才都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生1:我读懂了纳闷的意思,就是心里不明白,有一点奇怪生2:我读懂了毫无保留的意思,是一点也不保留,课文里讲了老子把学问一点也不保留地传授给孔子生3:我读懂了佩服的意思,课文里说,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很高,人们很佩服他们认为他们很了不起师:课文里面讲孔子佩服老子和孔子,那么你们佩服谁呢?生1:我很佩服老师,因为她好像什么都懂师:那有什么词语不懂的吗?生1:日夜兼程这个词语的意思我不懂师:日夜兼程,日就是白天,夜就是黑夜,兼这个字的意思懂吗?生:不懂师:那么就查一查这个字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就明白了生查字典师:查了到吗?知道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了吗?生1:我查到了兼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加倍,我又联系课文知道了日夜兼程的意思,就是日夜不停地用加倍的速度赶路师:现丰明白了,真不错生2:风尘仆仆的意思我还不懂师:老师查了词典,词典时说仆仆就是旅途劳累的意思,那现在你们明白了吗?风尘仆仆它是什么意思呢?生2:风尘仆仆就是孔子日夜兼程,不停赶路,很疲惫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那就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的意思吧生齐读词语师:刚才我们通过查词语中不懂的字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分段来读课文,4位同学轮流读课文注意多音字闷(闷得慌一声,纳闷四声)师:看来同学们都把课文读正确了,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孔子拜谁为师,去什么地方拜师然后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默读课文师:谁来说说孔子拜谁为师,到哪里去拜师生1:孔子拜老子为师,他从曲阜到洛阳去拜师生2:孔子从曲阜到洛阳拜老子为师师:说得很清楚,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地学习课文看看孔子是怎么拜师的现在我们先来练习写字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田字格里的生字组成的词语生齐读词语:闻名,风尘仆仆,纳闷,孔丘,迎候,等候,止境,传授,品行师:再来看看田字格里的生字,你觉得哪些生字容易写错,哪些生字不容易写美观生1:仰头的仰去掉单人旁,加上走之儿,就是迎候的迎迎候的迎里面写的时候,千万不要多出一撇请大家要注意师:提醒得很好,老师来写一个,请同学们仔细看师范写“迎”生2:我觉得等候的等里面有很多横,不容易写正确写美观,请你给我们写一个师范写“等”土字的下面一横是最长的师:同学们,让我们写生字吧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生写生字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课文里的生字,还读会了课文,课后的时候,请同学们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还要把课文多读几遍,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第二课时师:同学们好,通过让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这了这节课的生字新词,知道了孔子是到洛阳拜老子为师的,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个故事的生自读课文师:谁来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生1:课文先写孔子为什么拜师,然后写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师:还有谁补充吗?生2:后面是写人们佩服老子和孔子的为人,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师:品行是什么意思?生1:品行的意思就是品德和行为师:孔子和老子有怎么样的品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的品行生默读课文师:谁来说说孔子和老子有什么品行?生1:孔子有好学的品行,他研究的学问并不比老子差,可他还是拜老子为师生2:我也觉得孔子很好学,我是从第一自然段中体会的“孔子当时……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师:渊博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生1:渊博就是知识丰富的意思师: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就去拜老子为师,想学到更多的知识,让自己的知识更加渊博,从孔子为什么拜师,我们体会到了他的好学的品行师板书好学师:同学们,请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读得很好,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孔子十分好学呀?生1:我从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中体会到孔子好学的品行“曲阜到洛阳……才到洛阳……终于走到了洛阳”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话吧生齐读这一句话师:孔子从曲阜走到洛阳,容易吗?生:不容易,师: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出来呢?生1:我从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体会到孔子走到洛阳非常不容易餐就是吃饭的意思,宿就是睡觉的意思,风餐露宿就是说吃不好,睡不好,说明孔子在去洛阳的途中非常艰苦师:很不容易生2:我从日夜兼程这个词知道了从曲阜到洛阳很远,孔子要不分白天黑夜的赶路,十分辛苦师:体会得很好生3:我从终于这个词也体会到孔子走了很长时间师:孔子为了拜师,不怕辛苦,多么好学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吧生齐读这一句话师:还有写孔子好学的句子吗?生1:第三段中说从此……,也说明了孔子很好学,生2: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也说明孔子很好学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能够联系实际来说一说?生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就是说知识是学不完的,老师常说,学习学习再学习,就是说知识是学不完的师:对,我们都要不断地去学习生1:平时我总听爸爸说活到老,学到老孔子都30岁了,还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我觉得孔子的确很好学师:请同学们把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两句话和第三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感受孔子的好学生齐读这些段落师:读得真投入,除了好学,孔子还有什么品行?老子呢?生1:孔子也很有礼貌,他一见到老子,就向他行礼,听说老子特地在此迎候时,他又再次向老子行礼生3:孔子有礼貌,我觉得老子也很谦虚有礼,你看,他都这么大岁数了,听说孔子要来,就特地跑到洛阳城外迎候师:迎候和等候有什么区别吗?生1:迎候除了等候,不家迎接的意思师: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谦虚有礼的人还有吗?生1: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孔子,这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呀师:是的,孔子的好学,老子的乐教,以及他们谦虚好学的品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板书:谦虚有礼乐教同学们,请我们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一起来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孔子和老子知识渊博,谦虚有礼,难怪作者最后说:“人们佩服……”师: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同学们,请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生自读课文师:谁来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发生1: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还是那么好学,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生2: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生3:只有不怕辛苦的人,才能学到更多的学问生4: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要向孔子一样谦虚,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师:说得真有道理,同学们,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写得很好的句子,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画下来,再抄一抄同学们抄句子师:谁能把自己抄的句子读一读生1:我抄的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我要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师:我们也要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一起说一说生2:我抄了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生3:我抄了这一句曲阜到洛阳有上千里,……这句话写出了孔子从曲阜到洛阳非常辛苦,真值得我们学习呀师:同学们,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说过的一些话对后人影响很深,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课文孔子的名言,生读69页孔子的名言先自读再齐读师:读得真好,同学们,孔子的许多言行被他的学生记录下,编成《论语》《论语》这本书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还有很多传统文化,请同学们把书翻到课后,来阅读综合性学习内容,生读综合性学习内容师:读了这段话,我从中了解到什么生1:我了解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要好好开展这次活动生2:在学习第一单元时,我们就已经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次,我想和几个小伙伴组成一个小组,然后一起商量要搜集的内容,再分头行动生3:我建议大家开展一个交流会,每一个小组把自己的成果在交流会上展示师:那么可以用什么来展示呢?生4:我可以展示手抄报,照片,食物,师:多好的建议呀相信你们在这次活动中一定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第11页/共11页。

语文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实录

语文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实录

语文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实录师:今日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孔子的课文《孔子拜师》。

(板书)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要问的么?生:为什么要拜师?师:为什么要拜师?(板书:为什么? 拜)还有谁要问?生:孔子向谁拜师?师:(板书:向谁?)生:拜师有什么用?师:也就是为什么要拜?要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要重复。

生:孔子到哪里拜师?师:(板书:去哪里?)师:教师也有一个问题:他是怎样去拜师的?(板书:怎样?)二、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时发觉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书上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读了课文,这几个问题哪一个是你一眼就看出来的。

生:向谁。

师:孔子是向谁学习呢?生:老子。

师:有学问的人称“子”——?生:孔子、老子。

师:请同学们看插图:能看出谁是老子?谁是孔子么?生:老人是老子。

生:行礼的是孔子。

师:还有哪个问题你是很快发觉的?生:孔子去洛阳拜师。

师:孔子从哪里去洛阳拜师?生:曲阜。

师:曲阜是孔子的家乡,这个地名比拟难读,刚刚那个小朋友一下子就读对了,谁再来读一读?生:曲阜。

师:把它送回到句子中读一读。

生:读三、词语入手,体会孔子的不辞辛苦。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读着读着就把两个问题解决了,不仅会提问题,还会解决问题。

那他是怎样拜师的呢?有没有找到,读一读其次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来。

生:读。

[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最终走到了洛阳。

]师:一字一顿,很仔细,你们找的也是这句么?生:是。

师:谁再来读一读,这里有两个字很难读。

生:读师:小朋友,读着这句话,哪个字最让你感动,拿出笔划一划。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由于“日夜兼程”就说明日夜都在走路。

师:“风餐露宿”是什么意思呢?“露”可以解释为露天。

“宿”就是——?生:睡觉。

师:连起来说一说。

生:就是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

师:是呀,理解了每一个字的意思,也就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17孔子拜师_人教新课标-word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17孔子拜师_人教新课标-word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17孔子拜师人教新课标师: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

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齐读。

师:读完过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等。

师: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

(板书: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

(板书:孔子拜师)师: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不知道师:大家回家预习得很不认真,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

(生齐读)补充孔子生平。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把课题读一遍,你们能从课题中想到什么吗?生:齐读课题《孔子拜师》问:孔子为什么拜师?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孔子拜的是谁为师?(生齐答:老子)(一生问:老子是人吗?)师:老子是人吗?(生齐答是!)那么谁能告诉她老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不知道)师介绍老子生平师:同学们的这些疑问提得很好,抓住了文章的主题,那么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在我们学习过这篇文章过后,你们自然就明白了这些问题了。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一边课文,并勾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生:(自读课文)师:读完课文了,生字词语勾画出来了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再看一下老师小黑板上的字词,我请两个小组的同学,以开火车的形式,读一读,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听,他们有读错的吗?请了三个小组的同学依次读。

当读到杨雪霞同学的时候,由于她的声音太小,我便鼓励她,胆子要大点,把声音放开,没有人会笑她,读第二遍时,声音大了一点,我就马上表扬她有进步。

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继续引导她,便让她坐下,其他同学继续。

师:读完了,他们有哪些读错了吗?我们一起来给他们指出来。

生:尘、兼、境等几个字读错了。

师:好的,现在我们已经指出了容易读错的几个字了,相信大家一定都能读准字音了,但是让它们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能不能读准呢?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读读看。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17、孔子拜师_人教版新课标-最新学习文档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17、孔子拜师_人教版新课标-最新学习文档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17、孔子拜师人教版新课标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师:同学们,大家平时喜欢玩什么玩具?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玩具,大家看(出示悠悠球)这个玩具怎么玩?谁来教教我?(请生上台演示,师向生学习)谢谢你教会了我一项新技巧,在这里,我要谢谢你。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生答孔子)(板书孔子)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呢?请大家读一读课后资料袋里内容。

生汇报交流孔子的资料。

师相机补充: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二、导入: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啊,我相信大家对孔子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资料,相信你会对孔子有更多一点的了解。

(播放课件孔子的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师:看了这些资料,你想说点什么?(生汇报)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至圣先师”,还有一段拜师的故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板书拜师)三、初读感知,解决字词难题:师:下面就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故事吧!在读之前呢,我要先提醒大家注意两个词“曲阜”“日夜兼程”像这样的词语文中还有很多,读的时候大家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另外,要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读书要求)开始读吧!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拜师》
一、交流资料,质疑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自由读一读。

生:孔子(师板书)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查阅了有关孔子的资料,谁来谈一谈你对孔子的了解?(学生交流)
师: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正因为他学问高,品行好,所以后人称他为孔子。

子是古代对学问高,品行好的男子的一种尊称,在我国传统文化里,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像老子,孟子,庄子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孔子的文章(师板书拜师)。

(板书)“拜”这个字比较难写,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书空。

师:“拜”左半边是:撇、两横;右半边是四横。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拜”这个字的组成,再结合旁边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拜”左边表示徒弟或学生弯腰向师傅拜。

生2:“拜”左边代表徒弟或学生,右边代表师傅或老师。

师:是呀,你们观察得非常仔细。

“拜”左边是指学生或徒弟弯腰拱手向师傅或老师学习。

右边其实也手,多一横表示学识丰富些,正是因为学识高才会有会来拜为师傅呀。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读了题目,你最想问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要拜师?
生:向谁拜师?
生:拜师有什么用?
师:也就是为什么要拜?
生:到哪里拜师?
生:他是怎样去拜师的?
师:为什么拜师,这是事情的起因,怎样拜师,这是事情的经过,有起因,经过,就必然有结果,课文正是按这样的顺序来描写的。

二、整体感知,了解学情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67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怎样一件事?(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读得很认真,那这些词语你认识吗?自由读读。

师:指名读。

师:读的很正确,而且一词一顿,注意了词语之间的节奏。

师:词语认识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哪个字的写法需要提醒大家?生:谈
师:重点指导“迎,”“等”的写法。

师:请同学们工工整整的在本子上写这两个字,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
师:写完的同桌交换,对照课本田字格内的字,看谁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师:写错并不可拍,重要的是不要让任何字留有遗憾,请同学们把你
写错的或写的不规范的再写一个。

师:词语认识了,那谁能看着课题用一句简单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师:像这样的课文把题目扩充一下,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师:谁能用上屏幕上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把这件事说的更具体些?
生1:课文讲了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去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生2课文讲了远近闻名的孔子向知识渊博的老子拜师的故事。

师:已经很有学问的孔子为什么还要向老子拜师呢?请同学们快快在文中找到答案。

生:因为他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
师:用上因为……所以把句子说完整。

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用一个词概括孔子拜师的原因就是“学无止境”(板书:学无止境)
三、重点研析,深入隽永
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事情的经过,也是课文描写最详细的部分。

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也许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就能拨动你的心弦,把它画下来,细细品味,也可以在一旁写下你的感受。

生:学,思,画
师:老师发现每一位同学在交流过程中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大家找到了吗?(师相机出示)
生: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孔子在拜师的路上很不容易。

师:哪些词语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
生:“风餐露宿”在风里吃饭,在露珠里睡觉。

师:孩子,你敢于结合字面意思大胆猜测,很不错。

可这里的“露”不是露珠,是露天,
师:连起来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就是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

师:是呀,理解了每一个字的意思,也就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

你能用这个办法理解“日夜兼程”么?
师:日——?生:早上。

师:夜——?生:晚上。

师:兼程——?生:都在走路。

师:大家可很会学习,孔子为了拜师,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就这样不停的走路。

师:谁来试着抓住重点词语读读这个句子,读出你内心的感受
师: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孔子求学路上很艰辛。

师:大家可曾知道,孔子的老家曲阜到洛阳有多远么?
(出示地图。


师:这上千里的路,足足几个月,那个时候,没有轮船,没有汽车,
更没有现在的高速公路和飞机,当时的孔子仅凭一双脚,踏遍千山万水,求访名师,听到这,你又有什么话想说?
生:孔子真是太好学了;孔子太不容易了……
师:求学的路上的确很辛苦(音乐起)
师:是呀,也许在大雨瓢泊的早晨,也许在烈日炎炎的中午,也许在大雪纷飞的傍晚,孔子都会这样拜师的,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场景,展开想象,想象一下当时的孔子可能会怎么样,可他又会怎么做的呢?
生1:在大雨漂泊的早晨,孔子的全身都被雨浇透了,可他还是一步一步坚持往前走……
生2:在烈日炎炎的中午,太阳烤着大地,孔子额上的汗水不住往下滴,热得喘不上起来,可他还是继续向前走……
生3:大雪纷飞的夜晚,分不清哪是路,哪是水,孔子的身上落满了厚厚的雪,可他还是踩着厚厚的积雪一步一步向前挪动……
师:孔子这一路上可谓风尘仆仆,一路艰辛,就让我们带着对孔子的无比崇敬一起读这段话。

师:第二段中还有哪些句子,你感受深刻?
师预设:外貌,同学们,你们也来用心读读,孔子凭什么就一眼断定,站在面前的就是他的老师呢?(请同学们用心读读这段文字,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原来,孔子正是从老人的年龄,外貌,衣着,神态等方面进行判断的,那么,当孔子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来到洛阳城外,向老子鞠
躬问好时又给老子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在洛阳城外,老子见到一位年轻人,年轻人大约三十多岁,衣服,头发上都脏脏的,看上去很疲惫,老子想: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可能就是孔子吧!
师:学以致用,把掌声送给这位思维敏捷,表达流畅的同学。

这位同学就是聪明,知识渊博的老子,一眼就猜出了眼前站着的就是他的学生孔子。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生:谦虚好学有礼貌的孔子,谦虚慈爱的老子
师:让我们分角色朗读第二段,再次走进他们的内心。

谁当旁白?谁当谦虚好学有礼貌孔子?谁读老子的话?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谁扮演的好,读得有味道?
师:从此以后,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师,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正因为孔子的谦虚好学,老人的诲人不倦,所以(生齐读最后一段)
对圣人的赞美,我们可以用一副对联:上联是——孔子拜师学而不厌,下联是——老子授徒诲人不倦横批:学无止境
四、拓展延伸,感悟经典
师:学无止境,是孔子拜师的原因,也是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孔子不仅向老子学知识,还向师襄乐曲,向想燕子学礼仪,所以他被后人成为天下文人之首,世界帝王之师。

(弹性环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学无止境”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谈
师:让我们再次齐读孔子的名言。

相信一代圣人指引我们的绝不仅是思想,更重要的是行动。

师:好,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