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顶板加固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地下室顶板回撑加固施工方案

地下室顶板回撑加固施工方案

地下室顶板回撑加固施工方案地下室属于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顶板的安全稳固至关重要。

在地下室顶板存在裂缝、下沉等安全隐患时,需要进行回撑加固施工,以确保地下室的使用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地下室顶板回撑加固的施工方案,以保障施工效果。

一、施工前准备在进行地下室顶板回撑加固施工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定位标记:根据结构设计图纸,确定回撑点位,并在地下室顶板上进行标记。

- 清理现场:清除地下室顶板上的杂物和积灰,确保施工区域整洁。

- 搭设支架:根据施工需要搭设支架,提供施工作业的安全保障。

二、施工步骤1. 定位回撑点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特点,确定地下室顶板需要回撑的具体位置,并在顶板上进行精确标记。

2. 钻孔使用电钻在回撑点位进行钻孔,固定回撑杆或支撑架的安装位置。

3. 安装回撑杆或支撑架将回撑杆或支撑架通过预先钻好的孔口安装到地下室顶板上,并进行牢固固定。

4. 调整回撑位置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回撑杆或支撑架的位置,确保地下室顶板受力均匀、稳固。

5. 检查质量完成回撑加固施工后,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

三、施工注意事项•施工人员需按照相关安全规定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避免人员误入。

•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工艺流程进行,不得随意变更操作方法。

四、施工后验收完成地下室顶板回撑加固施工后,需进行验收工作,包括质量验收和安全验收。

只有通过验收合格,地下室顶板回撑加固施工才算完工。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加固地下室顶板结构,确保地下室的使用安全性,保障建筑物及其中人员的安全。

地下室回顶方案(地下室顶板加固)

地下室回顶方案(地下室顶板加固)

地下室回顶方案(地下室顶板加固)范本一:实用风格正文开始: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地下室回顶方案,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保证安全和稳定性。

地下室回顶是指增加地下室顶板的承载能力,防止其下沉或破裂。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加固方案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供参考使用。

2. 地下室回顶方案2.1 安全评估在开始回顶工程之前,需要进行地下室结构的安全评估。

通过对原始顶板的材料、强度和承重能力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回顶加固工程。

2.2 加固方案设计根据地下室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设计合适的回顶加固方案。

方案应包括材料选择、施工方法、支撑系统、设备和工具需求等细节。

确保方案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2.3 施工准备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包括清理施工区域、购买和准备必要的材料和设备、组织人员安排和培训等。

2.4 回顶施工过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回顶施工。

包括顶板预处理、加固材料的安装和固定、支撑系统的构建等。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措施和施工质量。

2.5 施工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回顶工程的验收。

检查加固后的地下室顶板强度是否满足要求,确保整个加固工程的效果。

3.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地下室平面图、回顶施工设计图纸、工程方案和报价单。

需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进行补充和变更。

4. 法律名词及注释4.1 地下室:位于地面以下的建筑空间,通常用于储存、停车或其他特定用途。

4.2 回顶: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3 施工质量:指加固工程的质量标准,包括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和安全措施等。

范本二:正式风格正文开始: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地下室回顶方案,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保证安全和稳定性。

地下室回顶是指增加地下室顶板的承载能力,防止其下沉或破裂。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加固方案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以确保施工质量和项目的成功实施。

2. 地下室回顶方案2.1 安全性评估与工程背景在进行地下室回顶工程之前,需要进行地下室结构的安全性评估。

地下室顶板加固施工方案(一)2024

地下室顶板加固施工方案(一)2024

地下室顶板加固施工方案(一)引言概述:地下室顶板加固施工方案是指为了增强地下室顶板的承重能力和抗震性能,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进行加固处理。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施工流程、加固方案、施工要点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详细介绍地下室顶板加固的具体方案。

一、材料选择1. 优质钢材:选用高强度钢板或钢管作为顶板加固的主要材料,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和抗震性能。

2. 高性能胶黏剂:选用品质可靠的胶黏剂用于钢材和混凝土连接处,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3. 钻孔设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钻孔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准确度和效率。

二、施工流程1. 现场勘测: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确定加固措施和方案。

2. 准备工作: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清除顶板上的障碍物并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3. 钻孔作业:根据设计要求,在地下室顶板上进行钻孔作业,为加固材料的安装做准备。

4. 材料安装:将选用的钢材固定在钻孔孔口,并利用高性能胶黏剂进行牢固连接。

5. 后期处理:施工完成后,进行必要的清理工作,并对整个加固工程进行检验和评估。

三、加固方案1. 钢材加固:在地下室顶板上布置钢材,形成刚性框架结构,提高整体的抗震性能。

2. 额外支撑:通过增加支撑柱和梁等结构,增强顶板的整体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3. 钢丝绳加固:通过在地下室顶板上张设钢丝绳进行加固,有效分散荷载,提高顶板的承载能力。

4. 碳纤维加固:利用碳纤维增强材料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包裹,提高其强度和抗震性能。

5. 桥架结构加固:采用桥架结构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有效减少挠度和变形。

四、施工要点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并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和工具。

2. 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按照施工方案严格执行,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牢固性。

3. 施工中的质量监控:对材料的选择和安装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4. 安全措施的落实: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安全事项,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地下室顶板行车加固施工方案(1)

地下室顶板行车加固施工方案(1)

地下室顶板行车加固施工方案(1)地下室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安全至关重要。

特别是地下室顶板在行车作业时更需要加固,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地下室顶板行车加固的施工方案。

1. 施工背景地下室顶板是地下工程中承受地面荷载和行车荷载的关键部位。

由于长期承受重压和振动,地下室顶板存在一定的疲劳裂缝和变形问题。

为了确保地下室顶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行车作业时必须进行加固处理。

2. 施工方案2.1 前期准备工作在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确定加固方案,包括加固材料、加固方式等;•制定施工计划,确定施工周期和施工流程;•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工具。

2.2 施工步骤1.清理地下室顶板表面,确保表面光滑干净。

2.使用打磨机对顶板表面进行打磨处理,增加粘结力。

3.将加固材料涂刷在地下室顶板表面,确保材料均匀覆盖。

4.根据加固方案,设置加固框架或增设加固梁,加强地下室顶板的承载能力。

5.检查加固效果,确保地下室顶板的稳定性。

2.3 完工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完工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地下室顶板的平整度、水平度等技术指标;•加固材料的附着力和耐磨性;•加固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安全注意事项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佩戴安全帽和防护装备;•注意施工现场通风;•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

4. 结语地下室顶板行车加固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工作,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地下室结构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地下室顶板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

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

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引言地下室的顶板是整个地下室结构中最重要的承重组成部分之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地下室顶板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导致其承载能力下降,甚至发生崩塌。

因此,加固地下室顶板是确保地下室结构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1.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地下室顶板加固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整体结构评估、负载计算、地下室顶板结构检查、确定加固需求等。

这些工作的目的是准确了解地下室顶板的状况,并确定加固方案的具体需要。

2.强化顶板结构2.1添加钢筋钢筋是增加混凝土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的常见方式。

在地下室顶板上加固时,可以考虑在原有钢筋网的基础上增加钢筋的数量和直径。

具体的钢筋加固方案应根据地下室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确保加固效果的最大化。

2.2增加混凝土厚度增加地下室顶板的混凝土厚度也是一种常见的加固手段。

通过增加混凝土层的厚度,可以增加地下室顶板的承载能力。

然而,这种加固方法在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因为增加混凝土层厚度会对地下室空间的利用率产生影响。

2.3外加预应力将预应力钢筋施加在地下室顶板上,可以提高其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预应力是一种对结构施加预先应变的加固方式,在地下室顶板的加固中具有重要作用。

预应力钢筋的布置和张拉应该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

3.钢筋混凝土构造钢筋混凝土构造在地下室顶板加固中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这种构造方式可以通过在原有顶板上设置足够的钢筋和混凝土,增加其整体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钢筋混凝土构造在选择材料、构造方式和施工方法时需要考虑与原有结构的兼容性。

4.疏散通道设计5.结构监测和维护结论地下室顶板加固是确保地下室结构稳定和安全的关键措施。

通过添加钢筋、增加混凝土厚度、外加预应力、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以及设计疏散通道等手段,可以有效增加地下室顶板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加固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下室结构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以确保加固效果的最大化。

并在加固完成后,进行结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确保地下室结构的长期可靠性和安全性。

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

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

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一、引言地下室顶板加固是为了增强地下室的结构强度和抗震能力,保证地下室的安全可靠性。

本方案旨在对地下室顶板加固进行极致详细的讲解,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效果的可靠性。

二、背景地下室顶板加固是由于地下室原设计结构无法满足当前使用或者设计要求的需要,通常是因为地下室年限较长或者需要进行装修、改造等工程时,需要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处理。

三、加固方案3.1 结构评估首先,需要对地下室顶板的结构进行评估,包括确定原结构的强度、稳定性等情况。

通过结构评估,可以确定加固的方式和所需的材料。

3.2 加固方式根据地下室顶板的结构和实际情况,推荐以下加固方式:3.2.1 表面加固:在地下室顶板的表面涂覆一层加固材料,如玻璃纤维网格布和聚合物改性砂浆,以增加地下室顶板的强度。

3.2.2 钢筋加固:在地下室顶板内设置钢筋加固,以增加地下室顶板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3.2.3 增设梁柱:根据地下室顶板结构情况,可以增设梁柱来增强地下室顶板的稳定性。

3.2.4 预应力加固:通过施加预应力力量,增加地下室顶板的抗拉能力和整体强度。

3.3 加固材料针对不同的加固方式,推荐使用以下材料:3.3.1 玻璃纤维网格布: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耐碱性,可以与聚合物改性砂浆搭配使用,增加地下室顶板的强度。

3.3.2 聚合物改性砂浆:具有优秀的附着力和抗压性能,可用于加固地下室顶板的表面。

3.3.3 钢筋:选择优质的钢筋材料,根据结构设计要求进行正确布置,以增加地下室顶板的承载力。

3.3.4 预应力钢束:选用高强度的预应力钢束,通过预应力张拉装置进行正确张拉,以提高地下室顶板的整体强度。

四、施工步骤4.1 详细的施工准备工作4.2 清理地下室顶板表面杂物4.3 表面加固施工步骤4.4 钢筋加固施工步骤4.5 梁柱增设施工步骤4.6 预应力加固施工步骤4.7 施工检测及验收五、风险和安全措施5.1 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5.2 相关的安全措施5.3 紧急救援预案六、工期和费用预算6.1 工期计划6.2 费用预算七、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结构评估报告- 加固材料供应商产品说明书- 加固施工图纸八、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 强制性标准:指国家或者行业强制实施的标准。

22地块地下室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

22地块地下室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

22地块地下室顶板道路及堆场加固方案地下室顶板、道路及堆场的加固方案至关重要,它们对地下室的安全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加固方案:一、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1.结构检查和评估:首先需要对地下室顶板的结构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了解其承受荷载的能力和潜在的问题。

2.钢筋加固:钢筋是地下室顶板的主要承载结构,因此需要对钢筋进行加固。

可以通过在顶板表面钻孔,然后将钢筋插入孔内,并使用钢筋胶粘剂将其固定。

3.混凝土加固:地下室顶板的混凝土层应经过加固,以增加其承载能力。

可以通过在顶板表面涂覆一层加强材料,如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FRP)。

4.引入框架结构:如果地下室顶板存在较大的结构问题,可以考虑引入框架结构加固。

可以在地下室顶板上设置支撑框架,以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二、道路加固方案:1.确定地基承载力:在进行道路加固之前,需要先对道路的地基进行承载力评估。

可以通过采集土样进行实验室测试,以确定地基的承载能力。

2.面层加固:面层是道路结构的最上层,直接承受交通荷载。

可以考虑使用加强材料,如改性沥青或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在面层上进行加固。

3.基础加固:道路的基础是承载面层的主要结构。

可以通过基础加固来增加基础的稳定性,如使用雪崩锚或地锚等。

4.排水系统加固: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避免水分对道路结构的破坏。

可以考虑改善道路的排水情况,如安装排水沟或设置雨水收集系统。

三、堆场加固方案:1.地基处理:堆场的地基应经过充分的处理,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可以通过填充沉积物或挖掘荒料来加固地基。

2.堆场表面加固:堆场的表面应经过加固,以增强其抗荷载能力。

可以考虑在表面铺设加强材料,如土工格栅或人造草坪。

3.边坡稳定:堆场的边坡应经过稳定处理,以避免滑坡或坡面崩塌。

可以采用加固材料或建设护坡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4.排水系统加固:良好的排水系统对于堆场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可以考虑改善排水情况,如设置排水沟或雨水收集系统。

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

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

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引言地下室是许多建筑物中常见的结构部分,作为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室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在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中,顶板的加固方案尤为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种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旨在提高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问题分析在设计地下室时,我们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其中包括地下水位、土壤条件以及地下室的用途。

不同的地下室具有不同的结构要求,但它们都需要一个稳固的顶板来保证地下室的安全性。

地下室顶板的主要问题是承载力不足。

由于土壤的压力和地下水的压力,地下室顶板会承受巨大的荷载。

如果顶板承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地下室结构的破坏,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适用的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来增加其承载能力,提高地下室的安全性。

加固方案1. 增加顶板厚度增加地下室顶板的厚度是一种常见的加固方案。

通过增加混凝土的厚度,可以增加顶板的承载能力。

在设计地下室时,可以提前计算所需的顶板厚度,并在施工中确保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在增加顶板厚度时,需要注意与地下室其他结构部分的协调,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 使用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加固方法,适用于地下室顶板的加固。

通过施加预应力,可以提高顶板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预应力钢筋被应力,并与混凝土构件产生紧密的结合。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地下室顶板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3. 嵌入钢筋网格地下室顶板加固的另一种常见方法是嵌入钢筋网格。

通过将钢筋网格嵌入混凝土中,可以有效地增强顶板的抗拉和抗弯性能。

钢筋网格可以在地下室顶板的整个区域内布置,并与混凝土形成紧密的连接。

这种加固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地下室顶板的整体结构强度。

4. 增加支撑结构在地下室的设计中,增加支撑结构也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案。

通过增加支撑结构的数量和间距,可以提高地下室顶板的整体稳定性。

支撑结构可以采用钢支撑或混凝土支撑,以满足地下室的结构要求。

5. 定期检查和维护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施工过程中的措施,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工程概况 (2)1.1 工程简介 (2)1.2 荷载概况 (2)1.3 地下室顶板概况 (2)2. 编制依据 (2)3. 施工方法 (2)4. 构造措施 (5)5. 质量保证措施 (6)6. 安全保证措施 (6)6.1 安全施工措施 (6)6.2 应急救援预案 (7)7. 附图及附件 (7)附件1:回顶支撑计算书附图1:材料堆载(车道平面图)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当地下室顶板设置临时车道、材料堆场时需编制此方案。

1. 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广州亚运城媒体村(南区)房屋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283606m2;地上建筑面积:213921m2;地下建筑面积:68107m2;室外工程为:85000m2;地下一层,地上结构为S1~S17等17栋小高层住宅楼(15F、18F、22F)、垃圾处理中心(1F)及会所(2F)共19单体。

1.2 荷载概况结构设计中,正常使用活荷载标准值(kN/m2)取值分别为:车库和车道:4.0;地下室一般用房:4.0;消防车道:(板:20,梁柱:16);地下室设备用房:7;首层室内楼面:3.0;首层设备用房:7;首层室外楼面:4.0(覆土另计);楼梯:3.5;玻璃光棚屋面:0.5;首层施工荷载:10。

1.3 地下室顶板概况本工程地下室面积大,考虑到靠地下室内侧的单体楼(A区:S7、S8;C区:S10、S11;D区:S12、S13)材料的运输,特别是钢筋等重型材料的运输与堆放,而地下室顶板的设计承载力有限,故需对地下室顶板部分位置进行回顶加固,以满足各类材料的运输及堆放。

其中A区:S7、S8钢筋堆场设置在地下室外,不考虑进行顶板回顶加固,以满足钢筋运输车等重型车辆在顶板上的通行。

(附加固区域图)2. 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0009-2012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5)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 施工方法3.1 工艺流程地面清理→放置50×100mm垫木→碗扣架搭设→安装U托、100×100mm木方→调整垂直度、高度→以此反复操作→验收。

3.2 具体施工措施1)材料(或车道)堆放区的加固措施。

材料堆放平面图见附图。

对地下室顶板材料堆放区采用直径48碗口架管,步距1200mm、排距1200mm、纵距1200mm,上方设置40X80mm 木方,进行回顶。

如下图:图1 回顶示意图2)后浇带回顶措施。

由于地下室后浇带布置较多,拆模后均需回顶处理,后浇带分布如下图:图2 地下顶板后浇带分布图对地下室后浇带回顶采用直径48碗口架管,步距1200mm、排距1200mm、纵距1200mm,上方设置30X80mm木方,进行回顶。

平面图下:图3 后浇带回顶平面布置图图4 后浇带回顶1-1剖面图图5 后浇带回顶2-2剖面图图6 脚手架立面图4. 构造措施1)脚手架构架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钢筋原材堆放区现浇板底的立杆纵横向间距为600×600,梁底的立杆间距为300×300;施工道路的现浇梁、板底的立杆纵横向间距均600×600;水平杆步距均为不大于1500,实际搭设时根据搭设高度进行选择。

2)纵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应连续设置不间断;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各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大于400mm的中间纵向水平杆,并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

3)立杆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

脚手架立杆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地下室顶板的顶撑加固立杆与负一层现浇板顶撑加固的立杆必须在同一立面位置,保证上、下层的立杆同心。

钢管立杆顶部应采可调节U型托,且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的使用长度不得大于200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不得采用搭接或在水平上错接。

对接应符合下列规定: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4)剪刀撑与横向斜撑钢筋加工房及施工通道的顶撑加固的架体纵向剪刀撑跨越立杆5~7根,应连续设置;横向每隔6~10m设置一道剪力撑。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不大于9m 。

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5. 质量保证措施1)地面清理要彻底,清除垃圾、积水等杂物。

2)按照搭设图纸搭设(详见附图)。

3)做好垂直度、高度调整,保证支顶到位。

4)根据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手册的要求,选择合格的材料供应商,扣件连接需边施工边检查,防止扣件连接不紧,或扣件脱落。

5)对于进场的模板、钢管杆件、构件、配件、加固件等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对不合格品必须退货,严禁投入使用。

6)对同一批次使用的材料,应核对其尺寸规格是否相同,严禁将外径不同的钢管混合使用。

7)严格按施工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堆放材料,同时必须悬挂标识牌,标明材料名称、规格、使用部。

6. 安全保证措施6.1 安全施工措施1)工人在作业前要对自己使用的机具、劳动保护用品以及本班组作业区段的安全设施进行应进行检查。

2)工地专职安全员要每日对作业区段进行检查,督促实施并对改进后的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督促工人认真执行安全制度、安全纪律,执行操作规程和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3)所有钢管、连接件、木枋等支撑材料使用前均进行全面检查,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4)施工前由项目部安全技术负责人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书面交底,施工时严格按本方案的要求进行。

5)要认真执行定期检查制度。

应有组织、有计划进行检查,对不合格项要制订整改计划,在隐患没有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有危及人身安全的应暂停作业。

6.2 应急救援预案为了保证本工程的施工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高支撑模板应急救援预案。

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当发生紧急事件时,能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及时展开救援,抢救受伤人员,使受困、受伤害人员、财产得到及时抢救,将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名单组长:严俊副组长:钟泉城、郑善平组员:郭保银、徐新中、王从勤、张长伟7. 附图及附件附件1:回顶支撑计算书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3.8米,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b=0.60米,立杆的横距l=0.60米,立杆的步距h=1.50米。

图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图楼板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荷载计算单元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0。

一、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q1 = 25.000×0.200×0.600+0.350×0.600=3.210kN/m活荷载标准值q2 = (0.000+61.000)×0.600=36.600kN/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60.00×3.60×3.60/6 = 129.60cm3;I = 60.00×3.60×3.60×3.60/12 = 233.28cm4;(1)抗弯强度计算f = M / W < [f]其中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M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M = 0.100ql2其中q ——荷载设计值(kN/m);经计算得到M = 0.100×(1.2×3.210+1.4×36.600)×0.250×0.250=0.344kN.m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f = 0.344×1000×1000/129600=2.657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f < [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可以不计算]T = 3Q/2bh < [T]其中最大剪力Q=0.600×(1.2×3.210+1.4×36.600)×0.250=8.264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8264.0/(2×600.000×36.000)=0.574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40N/mm2抗剪强度验算T < [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 = 0.677×3.210×2504/(100×6000×2332800)=0.006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50.0/250,满足要求!二、支撑木方的计算木方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

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1 = 25.000×0.200×0.250=1.250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12 = 0.350×0.250=0.088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q2 = (60.000+0.000)×0.250=15.00kN/m静荷载q1 = 1.2×1.250+1.2×0.088=1.605kN/m活荷载q2 = 1.4×15.00=21.00kN/m2.木方的计算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q = 13.773/0.600=22.955kN/m最大弯矩M = 0.1ql2=0.1×22.96×0.60×0.60=0.826kN.m最大剪力Q=0.6×0.600×22.955=8.264kN最大支座力N=1.1×0.600×22.955=15.150kN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8.00×8.00×8.00/6 = 85.33cm3;I = 8.00×8.00×8.00×8.00/12 = 341.33cm4;(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f=0.826×106/85333.3=9.68N/mm2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2)木方挠度计算最大变形v =0.677×1.338×600.04/(100×9500.00×3413333.5)=0.036mm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250,满足要求!三、横向支撑钢管计算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