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顶板回顶加固方案

合集下载

地下室顶板回撑加固施工方案

地下室顶板回撑加固施工方案

地下室顶板回撑加固施工方案地下室属于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顶板的安全稳固至关重要。

在地下室顶板存在裂缝、下沉等安全隐患时,需要进行回撑加固施工,以确保地下室的使用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地下室顶板回撑加固的施工方案,以保障施工效果。

一、施工前准备在进行地下室顶板回撑加固施工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定位标记:根据结构设计图纸,确定回撑点位,并在地下室顶板上进行标记。

- 清理现场:清除地下室顶板上的杂物和积灰,确保施工区域整洁。

- 搭设支架:根据施工需要搭设支架,提供施工作业的安全保障。

二、施工步骤1. 定位回撑点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特点,确定地下室顶板需要回撑的具体位置,并在顶板上进行精确标记。

2. 钻孔使用电钻在回撑点位进行钻孔,固定回撑杆或支撑架的安装位置。

3. 安装回撑杆或支撑架将回撑杆或支撑架通过预先钻好的孔口安装到地下室顶板上,并进行牢固固定。

4. 调整回撑位置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回撑杆或支撑架的位置,确保地下室顶板受力均匀、稳固。

5. 检查质量完成回撑加固施工后,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

三、施工注意事项•施工人员需按照相关安全规定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避免人员误入。

•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工艺流程进行,不得随意变更操作方法。

四、施工后验收完成地下室顶板回撑加固施工后,需进行验收工作,包括质量验收和安全验收。

只有通过验收合格,地下室顶板回撑加固施工才算完工。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加固地下室顶板结构,确保地下室的使用安全性,保障建筑物及其中人员的安全。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一、介绍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是指在地下室施工中,为了加固和支撑地下室的顶板,采取的一种施工方法。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对于地下室的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原则1. 承载能力: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的设计应考虑地下室的荷载情况,确保系统能够承受地下室本身以及外部荷载的力量。

2. 稳定性: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的设计应保证地下室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因荷载变化导致顶板变形或破坏。

3. 施工便利性: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的设计应考虑施工的可行性,方便施工人员的操作,并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三、方案细化1. 地下室顶板回顶材料的选择a. 混凝土:混凝土是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中常用的材料之一。

其优点是强度高、耐久性好,适用于大面积顶板回顶。

b. 钢材:钢材具有高强度和较小的自重,适用于较大跨度的地下室顶板回顶。

c. 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具有加工精度高、施工速度快的优点,适用于工期紧迫的地下室顶板回顶。

2.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法的选择a. 钢托板法:使用钢托板在地下室顶板下方进行支撑,确保地下室顶板的强度和稳定性。

b. 钢梁法:使用钢梁在地下室顶板上方进行加固,增加地下室顶板的承载能力。

c. 预应力法:通过预应力技术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提高地下室顶板的抗弯和抗剪能力。

3. 施工过程a. 施工前准备:包括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的设计和施工图纸的制定,材料和设备的准备等。

b. 施工操作:根据方案选定的回顶方法,进行具体的施工操作,包括安装支撑材料、调整支撑位置等。

c. 施工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和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的符合规范要求。

四、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设计图纸2. 施工材料清单3. 施工设备清单五、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1. 建筑法:建筑行业法律法规的总称,包括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规定。

2. 安全法: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包括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规定。

地下室回顶方案(地下室顶板加固)

地下室回顶方案(地下室顶板加固)

目录1编制说明及依据 (1)1.1编制说明 (1)1.2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简介 (1)2.2地下室顶板概况 (2)2.3荷载概况 (2)3施工准备 (2)3.1材料准备 (2)4加固支撑体系设计 (3)4.1板下支撑体系设计 (3)4.2梁下支撑体系 (4)5支撑体系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4)5.1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4)6支撑架搭设质量要求 (5)7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6)7.1管理制度 (6)7.2施工措施 (7)8计算书 (7)1编制说明及依据1.1编制说明本工程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因现场场地限制,后期工程主要材料的转运以及混凝土浇筑(为不使地泵水平段距离太长)需要在地下室顶板上进行。

考虑结构安全,需对部分顶板进行加固,加固采用钢管扣件脚手架支撑。

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现对其支撑体系布置、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质量安全措施方面加以阐述,特编制此加固专项施工方案。

1.2编制依据1、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2、施工组织设计;3、政府有关文件和规定;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版);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5);10、《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1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2地块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工程位于,西侧为晋安南路,东侧为规划路,总建筑面积554535㎡,地下室占地面积61110㎡。

地下室二层,由8栋塔楼及一栋二层裙楼组成,1#楼55层,建筑高度175.40m,2、3#楼45层,建筑高度137.15m,5、6、7#楼48层,建筑高度146.45m,9#楼50层,建筑高度152.45m,抗震设防烈度7度。

地下室回顶实施方案(地下室顶板加固)

地下室回顶实施方案(地下室顶板加固)

地下室回顶方案(地下室顶板加固)————————————————————————————————作者:————————————————————————————————日期:21编制说明及依据 (1)1.1编制说明 (1)1.2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简介 (1)2.2设计总体思路 (2)2.3荷载概况 (2)3施工准备 (2)3.1材料准备 (2)4加固支撑体系设计 (3)4.1板下支撑体系设计 (4)4.2梁下支撑体系 (4)5支撑体系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5)5.1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5)6支撑架搭设质量要求 (5)7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7)7.1管理制度 (7)7.2施工措施 (7)8计算书 (8)1编制说明及依据1.1编制说明本工程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因现场场地限制,后期工程主要材料的转运需要在地下室顶板上进行。

考虑结构安全,需对部分顶板进行加固,加固采用钢管扣件脚手架支撑。

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现对其支撑体系布置、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质量安全措施方面加以阐述,特编制此加固专项施工方案。

1.2编制依据1、广元卓新·欧锦城施工图纸;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8、《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4-2008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卓新·欧锦城是由广元卓新地产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泛华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四川江阳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四川鹏翔建筑有限公司承建的一个中高档小区。

本工程为框架及剪力墙结构组合的工程,独立基础及筏板板底标高-9.35m~-10.65m。

本工程的±0.000高程488.5m。

地下室回顶方案

地下室回顶方案

地下室回顶方案地下室回顶是指对地下室顶部进行加固、修复或改造的工程,旨在提升地下室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地下室回顶方案,包括步骤、材料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地下室回顶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地下室的结构稳定,没有明显的裂缝或漏水现象。

其次,确定回顶的具体范围和目标,以便制定合适的方案。

最后,整理所需工具和材料,如水泥、砂浆、钢筋等。

二、回顶步骤1. 清理地下室顶部首先,清理地下室顶部的灰尘、碎石等杂物,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整洁。

2. 加固钢筋网格在地下室顶部施工区域铺设钢筋网格,以增加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钢筋网格可以选择合适规格的钢筋,并使用钢丝将其固定在顶部。

3. 打砼回填将打砼混凝土倒入地下室顶部的施工区域,确保将钢筋网格完全覆盖。

在倒入混凝土之前,可以在施工区域的边缘设置脚手架或支撑,以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

4. 平整表面使用抹子或刮板将施工区域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平整和修整,确保顶部的平整度和外观效果。

5. 养护地下室回顶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

通常情况下,需进行湿润养护,以保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可使用覆盖薄膜等方式进行养护,具体时间和方法可根据施工要求来确定。

三、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地下室回顶时,一定要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

使用脚手架或其他支撑结构来提供工作平台,并戴好安全帽、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 施工质量控制在回顶的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质量。

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合理,施工过程中的压实程度均匀,以免出现空洞或裂缝等问题。

3. 施工时间选择尽量选择干燥的天气进行地下室回顶施工,以避免雨水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在高温季节,可进行适当的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以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和开裂。

4. 施工监督建议在地下室回顶施工中聘请专业施工团队或工程监理进行监督,确保施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综上所述,地下室回顶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步骤和注意事项。

地下室回顶方案(地下室顶板加固)

地下室回顶方案(地下室顶板加固)

地下室回顶方案(地下室顶板加固)范本一:实用风格正文开始: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地下室回顶方案,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保证安全和稳定性。

地下室回顶是指增加地下室顶板的承载能力,防止其下沉或破裂。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加固方案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供参考使用。

2. 地下室回顶方案2.1 安全评估在开始回顶工程之前,需要进行地下室结构的安全评估。

通过对原始顶板的材料、强度和承重能力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回顶加固工程。

2.2 加固方案设计根据地下室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设计合适的回顶加固方案。

方案应包括材料选择、施工方法、支撑系统、设备和工具需求等细节。

确保方案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2.3 施工准备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包括清理施工区域、购买和准备必要的材料和设备、组织人员安排和培训等。

2.4 回顶施工过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回顶施工。

包括顶板预处理、加固材料的安装和固定、支撑系统的构建等。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措施和施工质量。

2.5 施工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回顶工程的验收。

检查加固后的地下室顶板强度是否满足要求,确保整个加固工程的效果。

3.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地下室平面图、回顶施工设计图纸、工程方案和报价单。

需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进行补充和变更。

4. 法律名词及注释4.1 地下室:位于地面以下的建筑空间,通常用于储存、停车或其他特定用途。

4.2 回顶: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3 施工质量:指加固工程的质量标准,包括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和安全措施等。

范本二:正式风格正文开始: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地下室回顶方案,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保证安全和稳定性。

地下室回顶是指增加地下室顶板的承载能力,防止其下沉或破裂。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加固方案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以确保施工质量和项目的成功实施。

2. 地下室回顶方案2.1 安全性评估与工程背景在进行地下室回顶工程之前,需要进行地下室结构的安全性评估。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一)2024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一)2024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一)引言概述:地下室顶板回顶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方案选择对于地下室的结构稳定和使用安全具有关键性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的相关内容,包括选用合适的回顶材料、回顶工艺要点、施工注意事项等。

正文:1. 选用合适的回顶材料a. 耐腐蚀性:地下室常面临潮湿环境,回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以防止顶板受损。

b. 强度要求:回顶材料应具备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地下室的荷载和压力。

c. 隔热性能:地下室顶板回顶通常需要有一定的隔热性能,以提高室内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d. 施工可行性:材料的施工性能以及可行性也是选择回顶材料的重要考虑因素。

2. 回顶工艺要点a. 清理顶板:在回顶施工前,需要彻底清理地下室顶板,确保无灰尘、油污等杂质存在。

b. 涂刷底漆或基层:在顶板表面涂刷底漆或基层,以提高回顶材料的附着力和保护顶板表面。

c. 打砂处理:对于某些回顶材料,如石膏板、石棉板等,需要进行打砂处理,以增加与地下室顶板的粘接强度。

d. 施工层次控制:回顶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层次的控制,确保顶板回顶的均匀性和平整度。

e. 稳固连接:回顶材料与顶板之间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以确保回顶层不会出现开裂、脱落等问题。

3. 施工注意事项a. 安全防护:地下室回顶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防护,提供足够的通风和照明设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b. 施工环境控制:控制施工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以保证回顶材料的施工效果。

c. 施工质量监控:在回顶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质量监控,确保回顶层的平整度和质量。

d. 施工进度安排:地下室回顶施工的进度需要合理安排,充分考虑材料固化时间及工期等因素。

4. 其他影响因素分析a. 环境因素: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还会受到地质特征、水位变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b. 使用要求:地下室的使用要求也是选择回顶方案的重要依据,需要结合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

5. 回顶方案总结结合地下室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选用耐腐蚀性好、强度高、具备隔热性能的回顶材料,并注意施工工艺和质量监控,以确保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的安全可靠性和施工质量。

地下室回顶方案

地下室回顶方案

地下室回顶方案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_____项目,地下室面积较大,由于上部结构施工进度的需要,在地下室顶板上需布置施工道路、材料堆场及施工临时设施等。

为了保证地下室顶板的结构安全,需要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回顶加固。

二、编制依据1、本工程的施工图纸。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三、地下室顶板承载能力验算1、地下室顶板设计荷载根据设计图纸,地下室顶板的设计活荷载为_____kN/m²,恒荷载为_____kN/m²。

2、施工荷载计算(1)施工道路荷载:考虑满载的混凝土罐车,车辆自重_____kN,满载重量_____kN,车轮着地面积为_____m²,计算得到车轮处的局部集中荷载为_____kN。

(2)材料堆场荷载:假设材料堆场的平均荷载为_____kN/m²。

(3)施工临时设施荷载:按_____kN/m²计算。

3、荷载组合考虑最不利情况,将施工荷载与地下室顶板设计荷载进行组合,得到总荷载。

4、顶板承载能力验算根据顶板的结构形式和尺寸,计算其抗弯、抗剪等承载能力,与总荷载进行对比,判断是否满足要求。

四、回顶方案设计1、回顶支撑体系选择经过综合比较,选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回顶支撑体系。

2、回顶支撑布置(1)立杆间距:根据地下室顶板的跨度和荷载情况,立杆纵横间距均为_____m。

(2)水平杆步距:水平杆步距设置为_____m。

(3)剪刀撑设置:在架体四周及内部纵、横向每隔_____m 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_____m。

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_____m。

3、回顶支撑材料要求(1)钢管:选用外径为_____mm,壁厚为_____mm 的焊接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中Q235A 级钢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三、施工部署 (2)四、荷载计算 (2)五、钢管支撑架验算 (3)六、施工方法 (8)七、附图 (9)一、编制依据1、主要建筑施工规程、规范、标准图集2、时代倾城(四期)结构施工图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二、工程概况本工程总面积约7.11万㎡,由2层地下室7栋18层塔楼组成,地下室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设计标高±0.00相当黄海高程10.000m。

地下室负一层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C35,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因施工场地条件限制,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场地以便施工,将地下室顶板B-13~A-4轴交B-K~B-G轴位置作为钢筋、模板、钢管等材料加工场及堆场,面积约为1300m²;将地下室顶板B-9~B-10轴交B-L~B-H轴位置作为砌块加工场及堆场,面积约为200m²;另分别在地下室顶板B-11、A-F、B-G轴线位置设置5m宽施工道路,总长约200m。

以上场地设置均对地下室顶板梁板增加了荷载,为对结构质量不受影响,我方将采取满堂红支撑系统回顶措施。

三、施工部署先顶主次梁交接处,再顶主梁和板中。

施工准备:⑴材料准备:钢管、木方、U型托⑵回顶材料要求:①所用材料都经建设主管部门产品认证,并经现场取样试验合格后才投入使用。

②钢管应选用外径48mm,壁厚3.0mm的钢管,表面平整光滑,无锈蚀、分层、压痕、划道和硬弯。

③50×100mm木方应选用平直、无腐烂现象的。

④U型托选用必须是无变形、螺丝不滑落。

四、荷载计算地下室顶板回顶支撑体系荷载计算以最大荷载取值计算,本工程中钢筋加工堆场荷载最大,面积约260㎡。

拟定钢筋、模板、钢管等材料加工场及堆场可堆放钢筋及设备300吨,地下室顶板位置所能承受载荷不得小于P。

P=材料及设备总重量×0.01(KN)=300000×0.01(KN)=3000 KN则钢筋加工场均布荷载为:Q=P/S=3000 KN/260 m²=11.54kN/m2五、钢管支撑架验算钢管强度为205.0 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0.88。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3.6m,立杆的纵距 b=0.80m,立杆的横距 l=0.80m,立杆的步距 h=1.20m。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木方50×100mm,间距400mm,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梁顶托采用双钢管48×3.0mm。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钢筋加工场荷载11.54kN/m2。

图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图楼板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荷载计算单元按照扣件新规范中规定并参照模板规范,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0.00×0.18+0.00)+1.40×11.54=16.156kN/m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0.00×0.18+0.7×1.40×11.54=11.309kN/m2由于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0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0。

1、支撑木方的计算木方按照均布荷载计算。

1.1荷载的计算钢筋加工厂施工产生的荷载 (kN/m):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11.540+0.000)×0.400=4.616kN/m活荷载q2 = 1.40×4.616=6.462kN/m计算单元内的木方集中力为(6.462+0.000)×0.800=5.170kN1.2木方的计算按照两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 q = 5.170/0.800=6.462kN/m最大弯矩 M = 0.125ql2=0.125×6.46×0.80×0.80=0.517kN.m最大剪力Q=0.625×0.800×6.462=3.231kN最大支座力N=1.25×0.800×6.462=6.462kN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5.00×10.00×10.00/6 = 83.33cm3;I = 5.00×10.00×10.00×10.00/12 = 416.67cm4;(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f = M/W =0.517×106/83333.3=6.20N/mm2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2)木方抗剪计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 = 0.625ql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 = 3Q/2bh < [T]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3231/(2×50×100)=0.969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3)木方挠度计算挠度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各支座力如下:变形计算支座力图最大变形v=0.521ql4/100EI=0.521×6.462×800.04/(100×9000.00×4166667.0)=0.368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800.0/250,满足要求!2、托梁的计算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取木方的支座力 P= 6.462kN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080kN/m。

托梁计算简图1.168托梁弯矩图(kN.m)托梁剪力图(kN)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托梁变形计算受力图托梁变形图(m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1.168kN.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14.449kN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005mm顶托梁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截面抵抗矩 W = 8.98cm3;截面惯性矩 I = 21.56cm4;(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f = M/W =1.168×106/1.05/8982.0=123.85N/mm2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2)顶托梁挠度计算最大变形 v = 0.005mm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800.0/400,满足要求!3、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作用于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

3.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脚手架钢管的自重(kN): N G1= 0.128×3.420=0.439kN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 = 0.439kN。

3.2活荷载为钢筋加工厂施工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 Q= 11.540×0.800×0.800=7.386kN 3.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N = 1.20NG + 1.40NQ4、立杆的稳定性计算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 10.867kN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60A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W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σ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180.40N/mm2;l0——计算长度 (m);参照《扣件式规范》2011,由公式计算顶部立杆段:l0 = ku1(h+2a) (1)非顶部立杆段:l0 = ku2h (2) k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5.4.6取值为1.155;u1,u2——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C表;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20m;顶部立杆段:a=0.2m时,u1=1.719,l0=3.177m;λ=3177/16.0=199.167,φ=0.182 σ=10555/(0.182×423.9)=136.818N/mm2a=0.5m时,u1=1.301,l0=3.306m;λ=3306/16.0=207.263,φ=0.169 σ=10555/(0.169×423.9)=147.246N/mm2依据规范做承载力插值计算a=0.200时,σ=136.818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 [f],满足要求!非顶部立杆段:u2=2.292,l0=3.177m;λ=3177/16.0=199.167,φ=0.182σ=10867/(0.182×423.9)=140.851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 [f],满足要求!六、施工方法1、工艺流程:地面清理→放置100×100mm垫木→钢管架设→安装U型顶托→双钢管托梁→50×100mm木方→调整垂直度、高度(间距)→以此反复操作→验收。

2、回顶要求:钢管支架搭设高度为 3.42m,立杆的纵距0.80m,立杆的横距0.80m,立杆的步距1.20m,木方间距400mm。

3、施工要点:⑴地面清理要彻底,清除垃圾、积水等杂物。

⑵按照搭设布置图进行搭设(详见附图)。

⑶做好垂直度、高度调整,保证支顶到位。

4、为减少施工道路上施工车辆对地下室顶板的影响,在地下室顶板施工道路设计位置浇筑20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作为施工道路基层。

七、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