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民主选举

合集下载

2.1 民主选举

2.1 民主选举
B.是错误的,没有看到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C.Biblioteka 正确的,说明国家给公民充分的选举权利
D.是错误的,说明该选民的公民意识不强 ,主人翁意
识不强
小结
从选民的角度看 选举方式的选择 从候选人角度看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民 主 选 举:
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 我国的选举方式
为什么?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2、居民提问候选人
3、选民投票
4、计票
联系当前中国的国情,中国的选举 方式是什么?
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
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
◆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 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 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 ◆1979年,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县 级),规定实行差额选举。 ◆1986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1995年,我国简化了直接选举的程序。 ◆2007年,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 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 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
3、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 ①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
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②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
进步、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国情相适应。
我国所采取的选举方式是
什么样的呢?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受国家性质、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 件、选民的文化水平)
探究问题:
(1)①端正态度;②珍惜权利,积极参与;③理性 思考,审慎投票。 (2)①求真务实,愿意 为百姓办实事;②具备

2020届政治生活一轮复习: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2020届政治生活一轮复习: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2)直接决策。
随着我国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渠道逐步拓宽,公民将有更 多的机会参与决策,对科学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
[5]辨清:参与民主决策≠作出民主决策≠进行民主决策≠拥有和
行使决策权,决策权属于国家机关和党的机关。
2、民主决策的四种方式
内容
方式
依据
意义
社情 民意 反映 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 反映意见、提出 建议
关于民主管理问题,高考对基层民主自治的考査主 要以材料为载体,一方面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査村委会 (居委会)的性质、村民(居民)自治的内容;另一方面以 选择题或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关于民主监督问题,本考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 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査公民民主监督权的内容、 民主监督的渠道、民主监督的意义及公民如何正确行 使民主监督权,复习时要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 主管理进行区分。
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2.2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2.3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2.4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核心素养——定能力
政治认同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享有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科学精神
正确认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及优越性,领悟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
局限 性
不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 况(操作性复杂,成本太高,效率 低)
不能表达每一个公民的意愿,不能 直接选择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
适用 范围
①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 ③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 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 的各级人大代表 ②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

2.1《民主选举》学案

2.1《民主选举》学案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学案主备:审核:2011.3.5【使用说明】⒈根据预习案提示,认真研读教材,在课本上勾画出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疑难问题。

⒉在预习、熟记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画出知识网络图。

⒊在预习过程中熟记我国民主选举的方式,公民重视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等重点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⒈理解并熟记民主选举的方式,学会比较各种选举方式的优劣。

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和对比认识事物的方法。

增强重视参与民主选举的公民意识,。

⒊感悟公民应该高度重视参与民主选举。

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

【预习导学案】(要求:限时20分钟;先通读一遍教材,勾画出重点问题;熟记民主选举的方式、意义和要求等重点知识,构建好知识体系。

)一、民主选举的方式⒈从选民角度,民主选举可分为和。

理解:两种选举方式的优点及局限性。

⒉从被选举者角度,民主选举可分为和。

理解:两种选举方式的优点及局限性。

竞选的含义及优缺点。

,⒊选择选举方式的依据。

⑴根据来确定。

⑵体现,并与相适应。

⑶我国国家性质,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将在相当长时间内采用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二、公民珍惜民主选举权的意义⒈对国家:⒉对公民三、公民如何行使选举权【构建本框知识体系】民主选举【我的收获与疑问】(在熟练预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把你的收获和疑问写在下面,与组内同学交流)(要求:先进行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列出提纲,课堂上小组内再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并进行小组展示。

限时15分钟)探究1:情景模拟。

模拟一次村委会的选举,熟悉选举的程序、意义等。

可以有竞选演说、选举程序等。

探究2:2011年5月18日,江西省贵溪市周坊镇庙头村进行村委会的选举,选民们都进行了投票,但他们各有各的想法。

村民甲说:“选举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要珍惜手中的选票。

”村民乙说:“选举与我没有多大关系,随便选一个就行了。

”村民丙说:“选举与我无关,我是谁都不选。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1)

高一政治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导学案编号:13—ZZ—必二—03 执笔:张玉岩审核:高一政治组班级小组授课人:_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_【课题】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能说出: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能把握: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的重要性【重点难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优点及局限性;我国为什么要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选举方式。

【学法指导】1.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认真完成导学案2.阅读过程中重要的知识点用笔在书中划出有疑问处做好标记3. 围绕本课的知识点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对于重难点知识学会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思考和总结。

【学习流程】注意:标▲的为重点和考试的必考考点,标※的是了解的知识点【自主学习】1、选举方式的选择⑴、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①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由选民投票选举的方式。

优缺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信赖的当家人。

但在选民、情况下无法使用。

▲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出_______________,再由_________________选举。

优缺点:每个选民不能选择自己信赖的人。

但可以弥补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②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为等额选举。

优缺点:能比较充分的考虑 ____ 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选民的,影响积极性。

▲正式候选人名额应选名额,为差额选举。

优缺点: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的余地。

但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等。

可见,各种选举方式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

▲⑵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采取什么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共31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共31张PPT)
的方式,不存在哪种更民主的说法。 ➢ 实行等额选举不是当选者“内定”,如
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票数也是 不能当选的。(一般要求过半)
不同类型的选举方式(P16)
11
➢方案四:由班主任和全体同学先确定若干名候选 人,然后由全体同学投票,票数多者为班委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就是差额选举
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余地,在被 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后由全体同学投票决定 ➢ 方案四:由班主任和全体同学先确定若干名候选人,
然后由全体同学投票,票数多者成为班委
不同类型的选举方式(P16)
5
➢方案一:让班级全部同学参与投票产生班委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被称为直接选举
优点:能更直接地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 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积极性
关于选举成本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2.1民主选举- 投出理 性一票 (共31 张PPT)
差额选举的优缺点
12
差额选举的局限性: 如果不加以规范,容 易导致虚假宣传、贿 赂选民等情况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2.1民主选举- 投出理 性一票 (共31 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2.1民主选举- 投出理 性一票 (共31 张PPT)
县、乡两级的人大代表, 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省、自治区、直辖市、 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 大代表,则由下一级人 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2.1民主选举- 投出理 性一票 (共31 张PPT)
高中政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版必修二2.1民主选举- 投出理 性一票 (共31 张PPT)
探究三: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P16-17) 16
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县乡人大代表实行 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 2004年,我国在直接选举中规定了预选。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3、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4、选民珍惜自己的选举权(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时事,珍惜自己主人翁意识,提高自己参加政治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教学难点: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三、(一)导入新课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第一种重要途径——民主选举(通过图片形式——选举现场)。

判断下面的图片各属于哪种选举方式。

(二)、讲授新课一、区别选举权和民主选举——选举权是我们公民享有的权利,它主要是选举大人代表。

民主选举它是广泛的选举,它可以选举人大代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村委会委员,居委会委员等等。

所以选举权不等于民主选举。

二、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民主选举:1.选举方式判断:1、等额选举更实用与差额选举,比它有优势2、等额选举的候选人是“内定”的让学生去判断有一定的概念,从而掌握好我们这个知识点。

小结:通过对比学习,我们知道有四种选举方式,这四种方式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大家要抓好关键词,不过一般会考大家这四种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2.下面我们通过材料学习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让学生对建国初期和现在的选举方式的对比,主要从经济制度,物质文化,选民文化水平去对比。

小结:(1)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选举方式。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这个知识点也作为我们的考点,不过一般也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会结合材料出现,所以大家要熟记这几个影响因素。

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18-19版: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步步高)

18-19版: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步步高)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学案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课标要求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学习目标1.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

2.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

(重点)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难点)一、选举方式的选择1.我国采取的主要选举方式(1)从选民角度: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含义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方式优点更能直接反映民意,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提高选民的积极性便于组织,适用于人多分布广的情况,成本低、效率高缺点不适用于人多分布广的地方,操作性复杂、成本高、效率低不是每个选民都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表达意愿受限制适用范围适用于县、乡选人大代表,居委会、村委会选举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2)从候选人角度: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含义正式候选人名额=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正式候选人名额>应选名额优点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合理性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竞争,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试判断:等额选举只是一种形式,候选人就是当选人。

()提示错误。

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

2.影响和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1)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我国实行的选举方式(1)具体方式: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2)原因①顺应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要求。

②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试判断: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普遍的差额选举和直接选举。

()提示错误。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lxl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lxl

假如我是一位选民 ,我这一票投给谁? 我这一票投给谁? 请你按其重要性加以排序,并与同学交流共享。 请你按其重要性加以排序,并与同学交流共享。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为什么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 (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
态度和 (1)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 )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态度 能力, 重要因素。 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行使好选举权, 举效果的重要因素。行使好选举权,才能更好的管 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社会事务, 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是否积极参与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 )是否积极参与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 任感的重要尺度 重要尺度。 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 )怎样行使选举权, 参与能力、 素养高低的体现。 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 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候选人竞职演说
选民投票
问题: 问题:这是什么 选举方式? 选举方式?有什 么优缺点? 么优缺点?
选举结果揭晓
选举 方式 等 额 选 举 差 额 选 举
含义
优点
局限性
正式候选人 名额与应选 可以充分考虑 名额相等 相等的 当选者结构合 名额相等的 当选者结构合 理性 选举方式
提供了选择的余 地,被选举人之 形成了竞争, 间形成了竞争, 有助于选民了解 候选人
优点
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 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局 限 性 适用 范围 减低选举成本,提高效率。 减低选举成本,提高效率。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 交通信息不发达地区 使用受限制, 使用受限制,成本高
表达意愿受限制。 表达意愿受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江苏) 地级市(常州) 区、县(溧阳)
乡昆仑花园)
①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 ②村委会和居委会(如 村主任);
判断直接/间接: 常州市市长 间接选举 常州市人大代表 间接选举 溧阳市人大代表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溧城镇镇长 昆仑花园居委会主任 直接选举 全国人大代表 间接选举
选举 方式 直接 选举 间接 选举
含义
由选民直接投 票选举的方式 选民选出自己的 代表,再由代表 选举的选举方式
优点
它使每个选民都有 机会选择最值得依 赖的当家人
局限性
不适合选民较多, 分布较广的情况, 成本较高
适用 范围
选举成本较低,适合 选民不能直接参 选民较多,分布较广 加选举,影响了 的情况 选民意愿的表达 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选民 的选择
等额 选举
差额 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 比较充分地考虑当 与应选名额相等 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的选举
候选人名额多于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 容易导致虚假 应选名额的选举 供了选择的余地,在 宣传、金钱交 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 易等情况 相应的竞争
全国普 遍适用
二、选举方式的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 件、选民的文化水平 根据 选举方式 决定 最根本:我国的国家性质, 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四种直接决策方式比较
决策方式 含义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 映意见,提出建议。
专家利用自己掌握的专 业知识,相关信息,对 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 重大事项分析论证。 对涉及公共利益的 决策进行公示
方式
依据
意义
反映社 情民意
社情民意 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 制度 重大事项 社会公示 制度
电话、信函、 拓宽民意 电子邮件、新 反映渠道 闻媒体等
选举 方式 直接 选举 间接 选举
含义
由选民直接投 票选举的方式 选民选出自己的 代表,再由代表 选举的选举方式
优点
它使每个选民都有 机会选择最值得依 赖的当家人
局限性
适用 范围
不适合选民较多, ①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 分布较广的情况, ②村委会和居委会 成本较高
①县以上(市、省、国家) 选举成本较低,适合 选民不能直接参 人大代表 选民较多,分布较广 加选举,影响了 ②乡镇及以上各级政府领 的情况 选民意愿的表达 导人员 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选民 的选择
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理性思考、审慎投票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一、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
1、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 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等额 选举
差额 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 比较充分地考虑当 与应选名额相等 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的选举
候选人名额多于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 容易导致虚假 应选名额的选举 供了选择的余地,有 宣传、金钱交 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易等情况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
①县以上(市、省、国家) 人大代表
间接 选举
中央
②乡镇及以上各级政府领导 人员(如镇长、市长、省长、 主席)
论证会、 座谈会
专业知识和 提高决策 科学性 相关信息
提高决策透 明度和公众 参与度
公示
知情权
社会听证 制度
听证会
听证会
帮助发现决策机关 的不足并修正
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公民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 重要环节。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 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我国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与间接选 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普遍采用差额选举。
三、珍惜选举权利
(1)我们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①选民参与选举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的效 果的重要因素;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 任感重要尺度;
③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素 养高低的体现 (2)我们怎样如何对待自己的选举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