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西凉兴圣皇帝李暠是怎么死的 李暠墓地遗址在哪里

合集下载

李氏故里——陇西

李氏故里——陇西

天下李世故里在陇西,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

古时陇西亦称,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

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

李氏成为陇西郡的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

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

李广孙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

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的望族。

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奉李姓为。

在唐朝,陇西李氏的声望超过了赵郡李氏。

唐太宗修《氏族志》,将李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

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

到南宋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后世李氏多自称陇西,有些也是附会。

参考资料: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地区中部,渭河上游,东接通渭县,南连武山、漳县,西邻渭源县,北靠定西市,东西宽52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

辖10个镇,15个乡,280个村,24个居委会,167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99万人,农业人口42.76万人,人口密度203人/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等12个民族。

全县已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农村贫困面下降到2.8%,3个村达到小康标准。

陇西又是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路桥的必经之地,面积2408平方公里,人口49.8万人。

她以悠久的历史彪炳于华夏文明史册,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一度成为陇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甘肃省最早的省会。

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古建筑威远楼雄居县城中心,声闻四达;省级森林公园仁寿山亭台楼榭,风景秀丽。

天下李氏源于陇西,"陇西堂"闻名海内外。

公元420年,北凉攻破西凉都城酒泉,李暠之女李敬爱和其母尹氏,都被俘虏送到姑臧。

公元420年,北凉攻破西凉都城酒泉,李暠之女李敬爱和其母尹氏,都被俘虏送到姑臧。

公元420年,北凉攻破西凉都城酒泉,李暠之女李敬爱和其母
尹氏,都被俘虏送到姑臧。

北凉国主沮渠蒙逊赦免了母女两人,李敬爱便时常去沮渠蒙逊处拜谢。

有一次,北凉太子沮渠牧犍见到李敬爱,被其姿色所吸引,于是便主动纳李敬爱为太子妃。

沮渠牧犍继位之后,李敬爱成为了皇后。

但等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将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以此来控制北凉。

李敬爱知道沮渠牧犍不会为了自己反抗北魏,于是主动提出与母亲回到西凉旧都酒泉,然后武威公主成为了沮渠牧犍的皇后。

迁居酒泉没多久,李敬爱就去世了。

其母尹氏摸着她的尸体哭道:“你死的太晚了,国破家亡之时就该死了。

”当时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镇守酒泉,对失去女儿尹氏说:“你的儿孙在伊吾,你要不要去投奔他们啊。


尹氏不知道沮渠无讳的意思,便假意说道:“我打儿孙都四处逃亡,我还能苟活多久啊,就死在这里吧。

”不久之后,尹氏偷偷投奔伊吾,沮渠无讳派骑兵追赶。

尹氏对他们说:“沮渠无讳允许我去北方,你们要是追赶就拿我的人头交差,我是绝对不会回去的。

”骑兵不敢追赶,尹氏便逃到逃到了伊吾,最终在那里去世。

沮渠牧犍后来跟兄嫂李氏通奸,李氏毒害武威公主,拓跋焘发兵攻破姑臧,俘虏沮渠牧犍。

之后,沮渠无讳继任,占据酒泉据守。

后来面对北魏的攻打,沮渠无讳跟弟弟沮渠安周逃往荒漠之地,占据了
西域鄯善、高昌等地,又延续了北凉政权十数年。

#学问分享官##五胡十六国#。

李漼 简陵,位于富平县西北三十公里长春乡紫金山上,懿

李漼 简陵,位于富平县西北三十公里长春乡紫金山上,懿

李漼简陵,位于富平县西北三十公里长春乡紫金山上,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简陵。

简陵。

位于富平县西北三十公里长春乡紫金山上。

懿宗的陵寝就在主峰下。

海拔889米。

咸通十四年七月戊寅病死。

乾符元年2月。

葬于简陵。

庙号:懿宗。

谥号:昭圣恭孝皇帝。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漼。

宣宗长子。

母晁皇后。

始封郓王。

大中十三年8月被宦官拥立为帝。

时年21岁。

在位15年。

病死。

葬简陵。

年号咸通。

其所在山峰海拔分别为814和883米;北神门外阙址所在的石马岭地势较平坦。

开阔。

海拔在1000米以上。

南北二神门和东西二神门的直线距离均为2100米左右。

简陵的门狮形制同庄陵。

南门西列石狮身高140。

身宽120厘米。

神道石刻现存翼马。

石马和石人各2。

中文名称,唐简陵。

地理位置,陕西省富平县。

景点级别,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景点,石狮。

翼马。

石马。

石人。

年代,晚唐。

墓主,唐懿宗李凗。

人物概况。

李漼。

宣宗长子。

母晁皇后。

始封郓王。

大中十三年8月被宦官拥立为帝。

时年21岁。

在位15年。

病死。

葬简陵。

年号咸通。

李漼虽然是宣宗长子。

但宣宗并不喜欢他。

宣宗最初立的太子是三子夔王李滋。

并嘱咐内枢密使王归长。

马公儒。

宣徽南院使王居方辅佐即位。

但是。

左神策护军中尉宦官王宗实发动宫廷政变。

杀掉李滋。

迎立李漼为皇帝。

大臣们无可奈何。

只好承认了既定的事实。

此时唐朝政治衰败。

经济萧条。

懿宗整日寻欢作乐。

怠于政事。

崇信佛教。

亲自唱经。

又亲迎佛骨。

虔诚的善男信女都结彩欢迎。

念佛经之声惊天动地。

在位期间。

云贵一带连年兵乱。

几经镇压。

国力耗空。

咸通十四年七月。

41岁的懿宗终因荒淫无度而病死。

葬于简陵。

陵墓介绍。

简陵依山为陵。

东西二神门外阙址筑于山上。

其所在山峰海拔分别为814和883米;北神门外阙址所在的石马岭地势较平坦。

开阔。

海拔在1000米以上。

南北二神门和东西二神门的直线距离均为2100米左右。

历史解密据说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

历史解密据说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据说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
导语:李暠,西凉政权的建立者,谥号武昭王,又叫兴圣皇帝,在位18年。

他博学多才、有志向,很早就被人发现并推荐为官。

最初为后凉段业效力,他的
李暠,西凉政权的建立者,谥号武昭王,又叫兴圣皇帝,在位18年。

他博学多才、有志向,很早就被人发现并推荐为官。

最初为后凉段业效力,他的才能很快就在政治上得以表现,不久后又被人推荐为敦煌太守。

在后凉势力衰退之时,后凉多郡开始反抗段业,经过六郡联手,摆脱后凉,李暠被众人拥护建立西凉。

李暠像
武昭王李暠凭借自己的才华,在建立西凉后,政治上善用贤者,经济上重视务农,制度上执法宽简,赏罚分明。

他放宽制度,鼓励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百姓返回家园,并给他们田地让他们自给自足,给他们特殊的优惠政策,让他们过上稳定的生活。

这项政策实施后,很快就吸引了上万户居民返回敦煌。

为了统一河西地区,李暠派宋繇四处征战,并多次取得成功。

不久,在李暠的治理下,敦煌就恢复往日的繁荣景象。

在那样一个纷争四起的年代,有这样一个为百姓着想的明君,真是人民的福气。

李暠在文化方面重视弘扬汉族文化,因而制订了许多措施来宣扬这些汉族思想。

不仅如此,他还建立县学、州学等,招收热爱汉文化的学生,使得他统治境内一时学风四起。

他又爱惜人才,只要是人才到西凉,他都重用并加官进爵,于是中原的有志之士纷纷前来投靠于他,当时的西凉得敦煌成为文人名流的聚集地。

敦煌也成为西部的文化中心,李暠的文化举措为汉文化的发展做了杰出的贡献。

李暠是不是汉人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闻李暠怎么读 李暠的生平简介 李暠是怎么死的

历史趣闻李暠怎么读 李暠的生平简介 李暠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暠怎么读李暠的生平简介李暠是怎么死的
导语:李暠[hào](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1] ,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

隆安
李暠[hào](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1] ,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

隆安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煌太守。

隆安四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

义熙元年(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

义熙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

唐朝李氏亦称李暠为其先祖。

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753年)追尊为兴圣皇帝。

李暠怎么读
李暠[hào]
李暠的生平简介
家世背景
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

李暠家族世代都是豪门大族,他的高祖父李雍、曾祖父李柔,都在晋朝做官,历任郡守之职。

李暠的祖父李弇,在前凉张轨幕下担任武卫将军,封爵安世亭侯。

李暠的父亲李昶,从小有美名,但很早去世,李暠是他的遗腹子
早年经历
李暠少年时十分好学,性情沉静聪慧,宽厚谦和,器度优雅,通读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王陵之谜:李唐祖籍 隆尧唐陵之谜

中国王陵之谜:李唐祖籍 隆尧唐陵之谜

中国王陵之谜:李唐祖籍隆尧唐陵之谜李唐祖籍隆尧唐陵之谜初唐几位帝王常会怀念自己的祖先。

唐太宗和高宗在将自己的祖先追封后,又为他们修建了辉煌的陵墓,高耸的封土,独特的石刻,今日的残破无法遮盖住当年的皇家气象。

不遗余力地修陵,恰好说明了李唐祖籍其实就在这里。

两座唐陵,不知不觉中在探索着一个历史谜案。

唐高祖李渊的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人称“大唐帝陵”,也称唐陵。

李渊两位祖先的生平,史籍记载比较简略。

《旧唐书》等书说,李熙在北魏时为金门镇将,“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曾担任瀛州刺史。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六月二十二日追尊为宣简公。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追尊宣皇帝。

李天赐是李熙的儿子,“仕魏为幢主”,西魏大统年间赠司空。

唐高祖武德元年追尊为懿王,唐高宗仪凤年间追尊光皇帝。

两位祖先死得够早的,当时也仅是一般的中下层官员,想不到几代后子孙发迹了,打下了整个天下。

高祖时为自己的祖父李虎修陵墓,但还不好意思为李虎的祖父和父亲修陵,因为两人实在没有什么重要的功绩留存下来,只能追加个封号而已。

那么,今存的这两座唐陵究竟是什么时候造的?根据现存资料,已无法清晰知道了。

贞观二十二年(646),唐太宗派遣使臣左骁卫府长史长孙尊师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可见这一年陵墓已经修造完毕,唐太宗只是让三位官员将陵墓具体形状画成图呈进到中央,让他看看。

因此有人估计陵墓开始修建于唐太宗时期,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麟德元年(664),唐高宗颁敕说:“宣简公、懿王陵墓并在赵州,各宜配守卫户卅人,仍令所管县令专知检校,刺史岁别一巡。

”这一年,二陵已经完全造好。

二陵的名称是在仪凤二年才定下来,这年五月一日,追封二陵为建昌陵和延光陵。

之后至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下诏改成建初陵和启运陵。

两位李唐祖先生活的时代约在北魏后期,其葬地当时属南赵郡广阿县,唐朝为赵州象城。

李暠生平简介 李广、李傕和西凉国李暠有什么关系

李暠生平简介  李广、李傕和西凉国李暠有什么关系

李暠生平简介李广、李傕和西凉国李暠有什么关系赵钱孙李,作为中国四大姓氏之一的李姓家族,似乎格外出人才,前有道家创始人李耳、飞将军李广,后有唐朝第一大才子李白,南宋婉约词代表李清照等等,李姓家族的子孙一直都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李暠无疑继承了李家优良的基因和血统,作为一国之君,他不仅擅长带兵治国,还是个优秀的文学家,他的出现为乱世增添了一抹浪漫瑰丽的色彩。

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

李暠的出身不错,因他祖宗几代都在河西为官,故称为河西望族。

从小就生长在大家族里,因而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暠少英敏好学,博涉经史,抱负远大。

他小的时候极其聪慧,尤其擅长文学,加之性格沉稳、气度宽宏,因此很为周围人所器重和称道。

李暠家族世代都是豪门大族,他的高祖父李雍、曾祖父李柔,都在晋朝做官,所以李暠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官二代。

等到李暠稍长一些,开始对兵法有了兴趣,每天潜心研读《孙子兵法》,这为他以后的建立政权奠定了基础。

隆安元年三月,后凉建康太守、京兆人段业自称凉州牧,建立北凉政权,李暠和其同母异父的弟弟则共事段业,时为敦煌太守的孟敏死后,因李暠的品行而极力推举李暠为他的接班人。

李暠就此在担任宁朔将军、敦煌太守,向段业称臣。

眼见李暠的官途是越走越顺畅,有人看不惯了开始使诈,而这个使坏的人竟然是李暠的好兄弟索嗣。

当年和李暠交情笃深,并结为刎劲之交,而现在他却在段业面前说李暠的不是,妄图以此来取得段业的宠幸。

索嗣在段业面前说,李暠出身不凡,才华兼备,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君王一定要注意,不要让李暠跑到你的头上去了,段业听后,于是让索嗣代替李暠担任敦煌太守。

索嗣就立马率领五百骑兵前去敦煌任职,离城很远索嗣就让李暠来接自己,李暠疑心有诈,于是先派宋繇前去拜见索嗣,先稳住索嗣顺便打探下虚实,宋繇回来后告知李暠,索嗣态度倨傲兵力不多,应该极容易打败,于是李暠派遣几员大将攻击索嗣,索嗣大败而走。

最新陕西省中文导游词:昭陵与李绩墓导游词

最新陕西省中文导游词:昭陵与李绩墓导游词

陕西省中文导游词:昭陵与李勣墓导游词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的一座,位于礼泉县城东北20多公里处。

陵园规模宏大,总面积2万余公顷,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的皇家陵园。

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

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来到昭陵,一定要给大家先讲讲李世民这位伟大的唐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被公认为垂范千秋的皇帝楷模,他有勇有谋,帮助父亲李渊打下江山,于公元627年由高祖李渊禅位登上皇帝的宝座,在位23年。

这位皇帝即位后任人唯贤、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顺应民心和历史发展的政策,开创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吏治清明、思想文化日益繁荣、民族关系友好和睦的一代盛世,因而声名远播,创造了我国历盛极一时的“贞观之治”。

公元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病故。

太宗遵其“因山而葬”、“俭薄送终”的遗嘱,选距长安约80公里的九嵕山为陵址,定名昭陵,安葬了文德皇后,此后继续营建。

九嵕山海拔1888米,山势突兀,地处泾河之阴,渭河之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等山峰遥相对峙。

东西两侧,层峦起伏,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九嵕山主峰颇为神奇:从南面观之,形似圆锥;从西南面望之,形若覆斗,很像日本的富士山;从东面看之,形同笔架,号称“笔架山”。

公元649年,唐太宗病故,与文德皇后合葬后封固陵墓,陵墓修建工程至此竣工。

陵墓地宫坐北朝南,建在南面山腰的峭壁间。

从唐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人葬到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105年之久。

昭陵是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陪葬最多的一座。

同时它还开创了中国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河,也可以说是唐代“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因山为陵,就是选择自然山峰,从旁边凿洞为埏(音yan,墓道)道,在山峰的底部修造地下宫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西凉兴圣皇帝李暠是怎么死的李暠墓地遗址在哪

导语:李暠[hào](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

隆安元
李暠[hào](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

隆安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煌太守。

隆安四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

义熙元年(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

义熙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

唐朝李氏亦称李暠为其先祖。

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753年)追尊为兴圣皇帝。

李暠是怎么死的
义熙十三年(417年)正月,李暠卧病不起,遗诏给长史宋繇说:“我从小遭受悲痛,备尝各种艰难,在社会动乱之际,受到此地之人的推举,才弱智浅,不能统一河右。

现在气力衰弱,将不再能好转了。

死是自然的规律,我不悲伤,所遗憾的是大志不能实现。

居于最高地位的人,应当仔细地警惕危亡的预兆。

我死之后,世子李歆就如同卿之子,好好地辅导他,告诉他我的经历,不要让他高高在上,专横骄傲自以为是。

军国的大计,委托给卿,不要使谋略偏误,丧失成败的关键。

”同年二月,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