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汇编(含六套题)4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结合诗词句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边,指关外)行。
..(山海关)那畔()(2)随意春芳歇.(休息),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自可留。
()(3)姑苏...(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夜半..(苏州的别称)城外寒山寺钟声到客船。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江畔.(pàn)B.聒.噪(kuō)C.寺.庙(sì)D.榆.树(yú)3.下列关于《山居秋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B.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的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C.这首诗通过写山水田园的清新宜人,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D.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山间的静谧感4.补全词句,完成练习。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
(1)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程:聒:(2)《长相思》的作者是代的。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的情景,下阕描写了将士们的情景。
(3)“故园无此声”中“故园”指,“此声”指词中的,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B.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C.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D.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5.根据古诗文填空。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代的,《山居秋暝》的作者是代的,两首诗写的都是季的景色。
有答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1一、积累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wáng sūn tíng bó fā chóu hé pànyú shù sì yuàn guī huàn nǚ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秋暝(míng)浣女(huàn)那畔(bàn)B.榆关(yú)聒碎(kuò)一更(gēng)C.姑苏(gū)竹喧(xuān)山寺(shì)D.帐灯(zhàng)随意(suí)泊船(bó)3.下列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B.“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态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C.《枫桥夜泊》透过“愁”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孤寂、忧愁的羁旅之情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6.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边塞情景的是(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B.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8.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解析第21课的三首古诗词分别是《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杂诗》。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安静的夜晚思念远方的亲友的心情。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描写,给人一种恬静静然的感觉;而“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句子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简洁明快,语言优美,给人以抒怀和感伤之感。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望去,眼界开阔,心胸豁达的豪情。
诗中以咏史抒怀的方式,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以展
示人物志气和独立个性。
整首诗既有写景的笔墨,又融入了大气磅礴的豪情,语言优美,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之感。
《杂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首诗采用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
考和感慨。
诗中结合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反思,表现出一种独立自主、直面内心的坚强态度。
整首诗描绘了作者身世坎坷的经历,表达了对于命运的不平与
叹息,同时也鼓励自己坚持追求理想,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综上所述,这三首古诗词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融入哲理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通
过对这些古诗词的解析和欣赏,可以增加对古代文化和情感世界的理解,同时也有助
于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一課《古詩詞三首》課文原文山居秋瞑[唐]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_________[暝]日落時分,天色將晚。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歇]盡。
[王孫]原指貴族子弟,此處指詩人自己。
楓橋夜泊[唐]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注釋_________[楓橋]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郊。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蘇州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楓橋附近的一座寺廟,相傳唐代僧人寒山曾住於此。
長相思[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注釋_________[長相思]詞牌名。
[榆關]山海關。
[那畔]那邊,指關外。
[聒]聲音嘈雜,這裏指風雪聲。
【篇二】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一課《古詩詞三首》知識點生字組詞:孫:子孫外孫侄孫孫女王孫貴族泊:停泊漂泊泊車淡泊名利愁:憂愁愁悶發愁愁緒愁眉苦臉寺:寺廟寺院佛寺山寺寺觀榆:榆關榆樹榆錢榆莢榆葉榆木畔:河畔田畔江畔湖畔籬畔池畔破音字:泊:bó漂泊pō湖泊更:gēng三更gèng更加形近字:孫(子孫)孔(孔雀)泊(停泊)伯(伯父)愁(憂愁)怒(發怒)寺(寺廟)侍(侍奉)榆(榆樹)愉(愉快)畔(湖畔)伴(夥伴)課後習題答案:1、讀一讀,想像詩句中描繪的景象,體會其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
(1)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詩意: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月照松林是靜態,清泉流溢是動態。
前一句寫山上一塵不染的松樹,皎潔的月光,以及月光穿過樹葉的縫隙在林間留下斑駁的影子,都給人以明淨清幽的感受——這是通過靜態描寫來突出山中的靜謐。
第二句寫山泉因雨後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這是動態描寫,以動襯靜,更反襯出山中的寧靜。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21.《古诗词三首》同步练题一、读拼音,写字词。
祖(宗)发(髮)停(亭)河(河)思)中(央)树夜不能(彎)孙(损)泊(舶)波(泊)船停(亭)河畔,自己上岸,走进寺庙。
二、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竹喧归浣女。
(浣女在竹林中洗衣服时,竹子发出的声音)2.随意春芳歇。
(春天的花香随意散去)3.身向榆关那畔行。
(走向榆关那边的路)4.聒碎乡心梦不成。
(吵闹的声音打碎了乡间的宁静,无法入梦)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在松树林间,明月照耀着清澈的泉水流过石头上)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落下,乌鸦啼叫,霜覆盖天空,江边枫树上的渔火映照出诗人的忧愁)四、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王维,“暝”的意思是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乌啼夜半钟声。
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亮着灯。
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正确。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2.正确。
诗中的“愁”字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3.正确。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所作,也是词牌名。
4.错误。
语序倒装是古代汉语的一种表达方式,该诗中的语序是正确的。
六、课文内容梳理。
山居秋暝》这首诗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枫桥夜泊》表达出诗人满怀的思乡之情;《长相思》则表达出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七、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
2.选项A正确。
这种叠用的表达方式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既能突出诗句的韵律美,又能表达出行程的遥远和艰辛。
3.主旨句为“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表达了诗人因思乡之情而无法入睡的心境。
八、把你知道的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和大家分享一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及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枫桥夜泊》。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两句诗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
“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描写,“清泉石上流”是动态描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中笑声阵阵,洗衣女子们归来,莲叶向两边散去,是渔舟划破了荷塘的宁静。
这两句都是动态描写。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诗写了六种意象,“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船上一夜未眠的人。
“月落乌啼”是动态描写,“江枫渔火”是静态描写。
3.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1)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
这首词的大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词人从睡梦中醒来,不禁思念起故乡,再也睡不着了,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2)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结合诗词句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边,指关外)行。
..(山海关)那畔()(2)随意春芳歇.(休息),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自可留。
()(3)姑苏...(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夜半..(苏州的别称)城外寒山寺钟声到客船。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江畔.(pàn)B.聒.噪(kuō)C.寺.庙(sì)D.榆.树(yú)3.下列关于《山居秋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B.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的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C.这首诗通过写山水田园的清新宜人,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D.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山间的静谧感4.补全词句,完成练习。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
(1)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程:聒:(2)《长相思》的作者是代的。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的情景,下阕描写了将士们的情景。
(3)“故园无此声”中“故园”指,“此声”指词中的,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B.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C.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D.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5.根据古诗文填空。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代的,《山居秋暝》的作者是代的,两首诗写的都是季的景色。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时作业及答案_21.古诗词三首

21.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山居秋暝》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第二课时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枫桥夜泊》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第三课时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这首词,并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_21.古诗词三首课时作业及答案1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啊,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2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_21.古诗词三首课时作业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辨字组词。
(提示:最后两列,先写出形近字,再组词)
泊()愁()眠()榆()帐()
伯()恕()抿()()()
二、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秋暝.(mín míng)泊.(bó pō)船血泊.(bó pō)浣.(huàn wán)衣聒.(guō guā)噪湖畔.(bàn pàn)三更.(gēng gèng)更.(gēng g
èng)加乌啼.(dì tí)寒山寺.(sì shì)
三、查字典填空。
1. “歇”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
“歇”的意思有:①休息;②很短的一段时间;③尽。
在“随意春芳歇”中“歇”的意思是,在“牛困
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中“歇”的意思是。
(填序号)
2. 如果你不认识“暝”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来查字典,先查部,再查画,在“山居秋暝”中“暝”的意思是。
四、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山一程,水一程”点明了,“身向榆关那
畔行”点明了。
2.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这四句诗描绘的是山间(季节)(时间)的景色。
其中“”一句描绘的是静态的景物,
“”“,”三句描绘的是动态的景物。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写出这四句诗描绘的景象。
3.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孙”指,诗句的意思是
,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五、按要求完成练习。
枫桥夜泊
,。
姑苏城外寒山寺,。
1.补全诗句。
2.这首诗是代的诗人写的,描绘了(季节)的景象,从“”“”两处可以看出。
3.全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A.对美丽的秋夜江景的喜爱
B.旅途中孤寂忧愁
六、补全词句,完成练习。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
(1)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程:聒:
(2)《长相思》的作者是代的。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的情景,下阕描写了将士们的情景。
(3)“故园无此声”中“故园”指,“此声”指词中的,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七、诗歌与绘画关系密切,人们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请为下面的图画配上恰当的诗句。
参考答案:
一、停泊老伯愁苦宽恕睡眠抿嘴榆树愉愉悦蚊帐账账目
二、míng bó pō huàn guō pàn gēng gèng tí sì
三、1. X xie 欠 9 ③①
2. 日 10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四、1. 作者离故乡之远,军队行军之难军队行进的方向
2. (1)秋天傍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2)示例: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枝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流泻于山石之上。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一群勤劳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归来。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晃动,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
3. 诗人自己春日的芳菲不妨任凭它消逝,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热爱山居生活,喜归自然
五、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夜半钟声到客船
2.唐张继秋天霜江枫
3.B
六、身向榆关那畔行聒碎乡心梦不成
(1)路程。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2)清纳兰性德行军艰难思念故乡,难以入眠(3)故乡风雪声思念故乡、想念亲人
(4)B
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