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测试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单选1.如图诗句反映的史实是()A.秦朝暴政 B.赤壁之战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2.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

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A.镇压农民起义B.中央放权C.镇压安史之乱D.分封制的实行3.唐朝的灭亡是一个过程,下列与唐朝的灭亡无关的是()A.安史之乱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B.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C.科举制的创立D.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4.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A.唐玄宗不理朝政,任用奸臣B.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C.政治腐败,享乐之风盛行D.唐玄宗励精图治,锐意改草5. 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荧屏,反响巨大。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反映的是()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 D.靖康之变6.唐朝灭亡的标志是()A.763年,平定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被镇压C.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D.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7.七年级某历史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A.安禄山、史思明B.杨贵妃、杨国忠C.黄巢、朱温D.唐玄宗、唐肃宗8.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不包括()A.皇帝荒废朝政B.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C.节度使权力膨胀D.发生严重灾荒9.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灭亡唐朝的人物是()A.黄巢B.朱温C.安禄山D.赵匡胤10.番禺日报2016年10月2日文章:……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

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

”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

这位皇帝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11.“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期末复习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期末复习题新人教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下面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A. 张角B. 黄巢C. 安禄山D. 史思民2.2.“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这是《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

下列有关此次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发生于唐玄宗统治前期B. 叛乱首领是安禄山和史思明C. 乱叛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D. 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3.五代十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下列对这一时期的描述恰当的是()①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②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发展③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趋势④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4.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歌中,能够反映唐玄宗统治后期景象的是()A. 贞观服右治,开庭辨视听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D.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5.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A. 玄武门之变B. 八王之乱C. 黄巢起义D. 安史之乱6.6.唐朝末年,率领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的领导人是()A. 张角B. 陈胜C. 吴广D. 黄巢7.唐末农民战争对唐王朝产生的影响是()A. 唐朝由盛转衰B. 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统治C. 瓦解了唐朝的统治D.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8.黄巢起义最突出的特点是()A. 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B. 采取流动作战方针C. 建立农民政权D. 瓦解了唐朝政权9.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A. 唐玄宗不理朝政,任用奸臣B. 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C. 政治腐败,享乐之风盛行D. 唐玄宗励精图治,锐意改革10.杜甫的《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与这些诗句相关的史实是()A. 安史之乱B. 开元盛世C. 宦官专权D. 黄巢起义11.唐玄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A、制定《唐律疏议》B、重用贤能,改革吏治C、改革军事制度D、改革财政和漕运制度12.唐朝由盛而衰,一蹶不振的转折点是()A. 玄武门之变B. “安史之乱”C. 七国之乱D. “八王之乱”13.“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下列对这一时期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B. 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C. 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D. 政权分立,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4.唐玄宗统治后期,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的是()A. 节度使B. 县令C. 郡守D. 丞相15.下列事件存在某种关联,其中排序正确的是()①黄巢起义②安史之乱③唐玄宗统治腐败④藩镇割据A. ①②④③B. ③②④①C. ③③①④D. ①②③④16.唐朝衰亡与东汉衰亡的相似之处有()①统治者贪图享乐②任用奸臣③发生了人民起义④外戚宦官专权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③D. ①③④17.下列哪一事件促使唐朝由盛而衰()A. 安史之乱B. 藩镇割据C. 黄巢起义D. 玄宗西逃四川18.任何朝代的衰亡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A. 藩镇割据B. 宦官专权C. 安史之乱D. 黄巢起义2.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百姓,下列事情中能够看到的有()①姚崇就任丞相②杨国忠、李林甫把持朝政③安史之乱爆发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3.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世”;也曾有过一些山河破碎、战乱不止的“乱世”。

下列“乱世”出现在唐朝时期的是()A. 八王之乱B. 楚汉战争C. 安史之乱D. 靖康之难4.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开始于()A. 安史之乱前B. 安史之乱中C. 安史之乱后D. 黄巢起义中5.唐玄宗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从性质上看是一场()A. 农民战争B. 统一战争C. 兼并战争D. 叛乱战争6.“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A. 皇帝荒废朝政B. 杨贵妃得宠C. 发生灾荒D. 节度使权利膨胀7.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是()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陈胜吴广起义D. 红巾军起义8.唐玄宗统治后期,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的是()A. 节度使B. 县令C. 郡守D. 丞相9.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这里的“藩镇”是指()A. 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B. 京畿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C.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D. 边境重要地区设置的军镇10.唐朝灭亡的标志()A. 刘裕建立刘宋B. 朱温建立后梁C. 曹丕建立魏国D. 王莽建立新朝二、综合探究题:1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

【政治制度篇】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经济发展篇】材料二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栽舟,亦能覆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

”这一观点()A. 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B. 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C. 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D. 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2.唐末农民战争对唐王朝产生的影响是()A. 唐朝由盛转衰B. 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统治C. 瓦解了唐朝的统治D.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3.下图是惠州某学校学生设计的《唐朝兴衰的示意图》。

示意图中方框内M处应该填写的唐朝开始由盛转衰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A. 三省六部制B. 开元盛世C. 安史之乱D. 朱温灭唐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名句。

黄巢领导的这次起义()A.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B. 平定了安史之乱C.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D.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5.持续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给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环。

叛乱爆发时在位的皇帝是()A. 唐高宗B. 唐高祖C. 唐太宗D. 唐玄宗6.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朝代,其统治结束的标志是()A. 安史之乱B. 朱温建立后梁C. 黄巢起义D. 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7.唐朝曾经盛极一时,享誉世界,但很快就走向衰落。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 开元盛世B. 安史之乱C. 黄巢农民起义D. 靖康之耻8.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A. 贞观之治B. 武周统治C. 开元盛世D. 安史之乱9.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两句诗反映的情况,直接导致了()A. 安史之乱的爆发B. 开元盛世的出现C. 唐末农民大起义D. 唐朝诗歌的繁荣10.史书记载:“907年,废哀帝,改国号梁,都于汴(今开封)。

”该史书记载的史实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A. 朱温B. 李林甫C. 黄巢D. 杨国忠11.任何朝代的衰亡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 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 同步练习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世”,也曾有过一些山河破碎、战乱不止的“乱世”。

下列“盛”和“乱”历史大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文景之治②开元盛世③光武中兴④安史之乱⑤贞观之治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②④ C.①⑤③②④D.③①⑤②④2.关于下表,填写正确的是()A.安史之乱、贞观之治B.贞观之治、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安史之乱D.安史之乱、黄巢起义3.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A.安史之乱B.七国之乱C.八王之乱D.唐太宗对突厥用兵4.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5.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促使这一场景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黄巾起义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D.安史之乱6.杜甫描述自己某段生活时期的社会现象写到:“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与此相关的史实是()A.秦朝暴政B.贞观之治 C.安史之乱D.开元盛世7.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A.唐末农民战争B.朋党之争C.宦官专权D.藩镇割据8.如右图是杜甫的诗歌《无家别》,它描述了广大劳动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可能是()A.隋末农民起义B.安史之乱C.玄武门之变D.黄巢起义9.“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

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

”这直接导致了()A.黄巢起义B.安史之乱C.唐朝灭亡D.北宋建立10.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歌中,能够反映唐玄宗统治后期景象的是()A.贞观服右治,开庭辨视听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唐玄宗统治后期,一身兼任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的边将是()A.李林甫B.杨国忠C.安禄山D.史思明2.下列哪一事件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A.鉴真东渡B.黄巢起义C.安史之乱D.藩镇割据3.“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这句话描述的是()A.绿林赤眉起义B.黄巢起义C.黄巾起义D.大泽乡起义4.他原是农民起义军将领,后因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并于907年建立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他和他建立的政权分别是()A.朱温后梁B.朱温后唐C.黄巢后梁D.黄巢后唐5.唐朝灭亡后,“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材料描述的是 ()A.黄巾起义B.安史之乱C.五代十国的更迭D.黄巢起义6.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

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安史之乱的是()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7.据相关资料记载,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全国共有人口4141万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全国共有人口4531万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全国共有人口1690万人。

造成741年至760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B.宦官专权、藩镇割据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8.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

这段材料中归纳的起义原因不包括()A.政治腐败B.赋税沉重C.民不聊生D.自然灾害9.“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测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测试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

”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安史之乱D. 藩镇割据2.“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

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A. 黄巾起义B. 玄武门之变C. 陈桥兵变D. 安史之乱3.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A.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B. 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C. 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D. 黄巢起义加剧了唐朝的社会危机4.“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A. 春秋战国B. 魏晋南北朝C. 辽宋夏金D. 五代十国5.下列关于唐朝后期历史的说法有误的是()A.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B.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推翻了唐朝;C. 唐朝政权被后梁政权取代;D.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6.“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A. 藩镇割据B. 宦官专权C. 黄巢起义D. 安史之乱7.唐朝的灭亡是一个过程,下列与唐朝的灭亡无关的是()A. 安史之乱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B. 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C.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战事不断D. 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8.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A. 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而纵情享乐B. 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C.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抗衡D. 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9.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歌中,能够反映唐玄宗统治后期景象的是()A. 贞观服右治,开庭辨视听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D.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0.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中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习题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2. 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这里的“藩镇”是指( D )A.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 B.京畿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C.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边境重要地区设置的军镇2.“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哪一项有关?( A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黄巢起义3.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B.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C.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D.人民赋役繁重4. 公元755年,掀起反唐叛乱的是(A )A.安禄山、史思明B.安禄山、史朝义C.安庆绪、史朝义D.安庆绪、史思明5. “安史之乱”是一场(C )A.中央政权与地方军阀势力的斗争B.人民反抗暴政的斗争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D.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6. 《唐朝》是中国著名重金属摇滚乐队唐朝乐队于1992年发行的首张专辑,这张专辑在中国摇滚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唐朝灭亡的时间是()A.755年B.875年C.884年D.907年7.自唐朝建立历时290年,结束唐朝统治的是()A.安禄山B.黄巢C.史思明D.朱温8.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即“五代”),按先后顺序排列这五个政权正确的是(B )A.后梁、后汉、后唐、后周、后晋B.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C.后晋、后梁、后周、后汉、后唐D.后周、后汉、后晋、后唐、后梁9.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持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A )A.手握重兵的武将B.饱读读书的儒生C.前朝的皇亲国戚D.豪门大户的后代10. 黄巢起义是唐末历时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下列对黄巢起义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义军的领导人是黄巢B.起义军一度攻占长安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最终取得胜利,建立政权12. 明代文人冯梦龙的作品《三言》中有这样一首小诗:“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是一场( C )
A.中央政权与地方军阀势力的斗争
B.人民反抗暴政的斗争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
2.(日照市中考)“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哪一项有关?( A )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D.黄巢起义
3.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D )
A.三藩之乱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D.安史之乱
4.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C )
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
5.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D )
①唐朝后期政治更加黑暗②灾荒连年③唐朝后期土地集中兼并严重④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无法生活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公元755年,掀起反唐叛乱的是( A )
A.安禄山、史思明B.安禄山、史朝义
C.安庆绪、史朝义D.安庆绪、史思明
7.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这里的“藩镇”是指( D )
A.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
B.京畿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
C.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边境重要地区设置的军镇
8.唐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 C )
A.陈胜B.张角 C.黄巢D.朱温
4.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B )
A.刘裕建立刘宋B.朱温建立后梁 C.曹丕建立魏国 D.王莽建立新朝
9.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即“五代”),按先后顺序排列这五个政权正确的是( B )
A.后梁、后汉、后唐、后周、后晋B.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C.后晋、后梁、后周、后汉、后唐D.后周、后汉、后晋、后唐、后梁
10.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持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 A )
A.手握重兵的武将B.饱读读书的儒生
C.前朝的皇亲国戚D.豪门大户的后代
11.即使在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 C )
①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②各分裂政权能够和平相处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④北方经济发展环境优越,成为南方政权的依靠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2.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一段割据分裂的历史,即( D )
A.春秋五霸B.战国七雄 C.三国鼎立 D .五代十国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乱世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杜甫《无家别》
请回答:
(1)材料中“天宝”是唐朝哪个皇帝的年号?他在位期间还有一个著名的年号是什么?“天宝”是唐朝唐玄宗(统治后期)的年号。

另一个著名年号是“开元”。

(2)材料反映了天宝年间的什么景象?“世乱”具体指什么史实?
反映了天宝年间遭逢乱世,乡亲四处逃难,田园房屋荒废,蒿藜丛生,满目寂寞凄凉的景象。

“世乱”指的是安史之乱。

(3)“世乱”给唐朝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生产大受摧残,田地大量荒芜,人民流离失所,许多州县成为废墟。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强盛转向衰落,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4)从材料中,你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关心国家命运和百姓疾苦,为天下动荡、人民遭难而忧。

14.材料一“……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

敌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以土地传授子孙。

……”
——《新唐书·方镇表序》
材料二“……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
——《新唐书·方镇表序》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什么社会弊病?这种弊病是如何形成的?
反映了唐朝藩镇割据的社会弊病。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

这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材料一中的划线部分说明了什么?
说明藩镇可以自行委派官吏,不向中央交纳赋税,职位传子或部将,不受中央节制。

(3)材料二中的“而其亡也亦终以此”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唐朝被藩镇势力——朱温所灭。

发生了公元9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