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航数码:以深度信息技术服务构建智能制造蓝图——中航工业信息
信息化系统助力飞机精益移动生产线

一
点数
所示。 B O P 不仅包括产 品组成零件的信息 ,还包含所有辅 助
不 同,移动生产 线采取 了节拍式 的生产 ,这使得 装配指令
飞机移 动生产线 是 种 先进的生产 组织。波音 公司 、 洛克希德 ・ 马丁公司等国外大型航空制造企业 ,在其飞机总
装生产中采用 了移动生产万式 ,大大缩短 了飞机总装时 间,
理。在生产组织万面 ,系统提供 了移动生产线所必需 的站位
降低了飞机制造的成本 ,提高 了飞机装配的质量水平。 国外 设置、节拍设置等功能 ,在标准化工作万面 ,系统提供 了过 的飞机移动生产线都使用 了信息化系统作为生产线管理 的工 程清单定义、可视化作业指导书和与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接 口 具 ,保障了移动生产线的高效运行。 建设 ,自西飞建成国内首条飞机移动生产线 以来 ,洪都 、成
4 1
信 息化 系统助 力飞机精 益移 动生产线
口金航 数码科 技有 限责任公 司
张伦彦
经过 多年来 的发展和应 用,以企业 资源计划 系统、制 用 “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拟 “ 大批量生产 ”,达到 同样 的 造执行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系统为代表的信息化系统已经逐渐 精益效果 ,即让 “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也能流动起来。从这 成为保障生产线高效运行的必要工具。但是 ,信息化系统在 个角度来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航空精益生产 的最高境界
工程应用中也遇到 了很多的 司题 ,尤其是在传统 的生产组织 就是建成移动生产线。
下 ,信息化系统总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常常沦为 电子记
ModernManufacture-金航数码

2015年3月14日 责任编辑:王恒 美术编辑:钟军 电子邮箱:wangheng@3Modern ManufactureChina Aviation News工程Engineering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促进航空制造能力快速提升高韧性树脂及其预浸料技术浅谈沈飞公司智能制造的发展思路与规划对智能制造的认识抓住智能制造发展机遇中航工业成飞 信息技术首席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余志强2015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谈到“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时表示,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他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要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WHY :为什么要做智能制造?首先是制造业转型的需要。
近年来,各国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研制周期,制订多项先进制造发展战略与规划,调整产业架构,促进产业转型,急需用智能制造提升能力和效率。
此外,相关技术条件已逐渐成熟。
赛博-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CPS)、信息技术和新的智能技术为智能制造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
WHAT :智能制造是什么?智能制造有别于精益制造、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敏捷制造等传统制造方式,但这些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对智能制造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网络化:包含了设备、物料和人的深度融合和联接,实现人和人、人和物以及物和物之间的互联,重构整个社会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和生活场景。
数字化:数字化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制造、仿真等阶段,特别是以虚拟的方案设计、工程研制、试验等在计算机上的反复迭代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智能化:个人认为是在精益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网络化制造、数字化制造的基础,并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形成人、机、物的交互与深度融合,使设计、工艺、试验仿真、生产过程、保障及管理等各阶段的智能化成为现实。
CPS技术及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金航数码

62
航空制造技术·2016 年第 13 期
CPS TECHNOLOGY
CPS技术
博
即在物理实体 (或业务层次) 上增加 了一些新的要素。物理实体 (或业务 层次) 是 1 个分层的结构, 每个层次 都对应 1 个 CPS, 上层的 CPS 由下层 CPS 的 5C 架构和特征分析 的 CPS 构成, 这些 CPS 可以是异域、 异构的。从系统的组成元素来 CPS 是使技术系统具有智能特 异类、 CPS 包含 4 个基本要素: 计算单 征的核心所在。智能本来是人的固 看, 总线单元、 传感器、 驱动器, 其中 有特征, 技术系统如果要具备智能特 元、 征, 就必须具有辨识、 适应和执行的 计算单元和总线单元构成了赛博空 传感器和驱动器构成了物理空 能力。围绕技术系统的智能化特征, 间, [4] 结合如图 2 所示的 CPS 的 5C 架构 , 间。 对 CPS 的内涵进行如下分析。 连接层 (Connection) : 着重突出 计算 灵巧的特点, 能够按照 SOA 的思想, 实现设备的即插即用; 被连接的对象 成了系统之系统 (Systems of Systems, SoS) 的全新架构, 使得系统具备了网 络通信、 全部或部分的自治能力。 包括设备、 人、 物料和软件服务等, 能 够借助无线和传感网络, 实现对它们 的自动连接和自动感知。 转化层 (Conversion) : 能够从大 量的制造数据中, 分析和提取出有价 值的信息, 其背后的支撑技术是数据 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 可以建立起万 物的信息关联模型, 用于分析和预测 设备健康、 产品性能等。 赛博层 (Cyber) : 最重要的是建 立系统中每个组件的数字双胞胎, 其 核心技术是基于模型的技术; 当物理 世界发生变化时, 数字模型也能够跟 随变化, 这需要连接层和转化层提供 支撑。 认知层 (Cognition) : 能够基于仿 真和综合推理, 诊断出系统中的潜在 风险环节, 并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能够通过远程可视化, 提供协同工作 环境, 快速发现系统中的问题。 配置层 (Configration) :系统和 系统中的组件能够针对外界的变化 做出快速和自主的调整, 具体体现为 面向弹性的自配置、 面向变化的自调 整、 面向干扰的自优化。
航空航天技术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

航空航天技术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航天工业也转变为数字化和智能化。
在这个前沿的领域,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引领着行业的未来。
本文将探讨航空航天技术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挑战。
一、数字化转型的现状数字化转型已经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生产制造到维护保养等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核心是在生产和设计中使用“数字孪生”技术。
数字孪生技术是通过将物理世界数字化,从而在计算机中建立其完美的虚拟映像,这样就可以对零部件进行模拟测试、优化设计,加快原型的开发速度,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
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还包括产品分析和性能监测等领域。
数字化的转型还涉及到供应链管理和生产物流方面。
在航空航天技术中,由于零部件的精度和复杂程度等特征,其制造和交付的过程中要求高度协同调配。
因此,在供应链和物流方面,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技术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能力和对订单的处理能力。
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完美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加智能的工具帮助更有效地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
一些领先的技术公司已经研发并实施了一些支持智能制造的软件和系统。
例如, IBM WatsonIoT平台,可让企业将IT数据与生产数据结合起来,以优化生产和发展模型。
这种基于大数据分析和AI技术的智能工具不仅可以支持整个生产和维护周期,还可以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
这些技术还可以提高零部件的生产质量和性能,并支持飞机的远程监控,保证接下来的维护工作。
智能机器人和自主飞行器等自主系统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员风险。
例如: Airbus SAGE 机器人,可以检查求和调整A380喷气式飞机的电子电缆。
将大型机器人与智能软件和寻路算法结合起来,对其进行计算机远程操作和协调,可以远程检测和维护机身和活动部件。
自主飞行器的开发也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
无人飞行器可以用于监视和记录大量的物理数据,包括城市规划和生态系统,以提供更精确的信息支持。
金航数码做信息化集大成者

金航数码:做信息化集大成者作者: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2年第21期2012年中国优秀软件企业2012年中国软件行业创新奖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中航工业信息化专业支撑团队,作为国内外先进信息技术的创造性应用者和本地化推进者,肩负着“推进产业信息化,实现信息产业化”的使命。
在信息化咨询、管理信息化、工程信息化、综合保障信息化、系统集成与信息安全、IT运维与管理等业务领域为客户提供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全业务流程、企业全价值链的“三全应用”服务。
历经十余年的辛勤耕耘,金航数码客户遍及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电子等军工行业,以及军队、政府、石油等相关行业。
2012年5月3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2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
作为重要的配套活动,2012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开幕式后盛大召开,论坛以“做大做强软件产业、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有关部委司局、地方政府领导以及来自产业界各个层面的近400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用户围绕此主题,共同分享了中国软件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探讨了两化融合趋势下中国软件服务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思路和新举措。
作为重要的参与者,整合后的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航数码)首次全方位参与此论坛。
会上,金航数码总工程师鲁康做了题为“建立统一平台的企业敏捷应用系统”的演讲,并作为“2012年中国优秀软件企业”和“2012年中国软件行业创新奖”的获奖代表,接受了《中国计算机报》记者的采访。
鲁康在演讲中指出,航空制造企业都要经历从单体公司到跨地域联合企业,再到世界级企业的过程。
目前,国内航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从传统的单体应用模式过渡到互联应用模式,未来将实现敏捷应用模式。
基于用户对管理信息化类软件的普遍需求,金航数码提出企业敏捷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其特色为通过统一数据库、统一系统管理,把固化到软件系统中的流程提取到业务流程引擎中运行。
金航数码荣获工业软件关键应用突破标杆工程

龙源期刊网
金航数码荣获工业软件关键应用突破标杆工程
作者:
来源:《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3年第07期
2013年5月3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3第四届中国工业软件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论坛以“驱动工业软件创新,实现关键应用突破”为主题。
会上,金航数码自主研发的业务基础平台作为我国航空工业领域关键信息技术应用的典型标杆,荣获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颁发的“工业软件关键应用突破标杆工程”。
据悉,该平台为软件产品和应用系统的开发、测试、部署、运行和管理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基于该平台,已研发了覆盖航空制造的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及全业务流程管理的一系列软件产品。
目前该平台已在航空得到广泛应用,并推广至船舶、兵器等装备制造业,有效解决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过度依赖国外厂商软件产品、软件架构不统一、跨系统流程和数据集成难度大和IT重复投资建设等弊端。
中航工业工程信息化专家、金航数码工程技术总监林岗山代表中航工业I T应用研究中心做了题为“中航工业三维CAD软件应用现状”的专题报告。
智能制造在航空制造中的应用

智能制造在航空制造中的应用智能制造是一种以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为基础的制造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制造已经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正日益成为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的重要手段。
航空制造作为高复杂度和高可靠性的制造业,更是将智能制造引入其生产制造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智能制造在航空制造中的应用。
一、数字化制造数字化制造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化制造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对制造过程进行数字化、可视化和模拟,从而实现对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可控和可预测性。
在航空制造中,数字化制造可以帮助制定更加合理的生产计划、优化生产工艺、实现产品自动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并且削减人工干预,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和风险。
数字化制造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数字化设计。
数字化设计可以将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全部数字化标准化,同时结合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让设计师在电脑上实现设计模型的3D检查和模拟。
数字化设计可以更好地有效地呈现产品设计的实际效果,从而大大减少不必要的试错成本,避免低效的再次设计和生产过程。
同时,在数字化设计中,还可以通过智能算法优化薄膜结构的设计,减少重量、提高刚性和强度,从而不仅可以提升产品质量,还可以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二、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数字化制造的升级版。
它不仅包括数字化制造的各个环节,更加注重通过各种智能设备、机器和算法互联互通,实现工厂生产过程和数据的全面自动化。
智能制造可以帮助航空制造厂商实现更高效、精准的生产制造,并且减少生产环节和数据的人工介入,提高航空零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智能制造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智能运用。
智能运用可以将各种设备和机器通过互联网和本地网络相互连接,实现生产厂商的智能化生产,从而更好地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同时还可以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各种人为的误差和风险带来的影响。
智能运用还可以帮助生产厂商实现全面的数据监测和分析,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历史数据的比较,更加精准地预测产品的生产周期和生产成本,从而实现更好的生产计划。
中航工业-对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助推中航工业全面转型升级

工
多专业协同设计 工艺设计
程
试制
研
制
试验 试飞
设计定型
生产定型
批量生产
中航工业
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认识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标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进思路
中航工业
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认识
两化融合的本质与特征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解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标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进思路
中航工业
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本质
做什么 (what)
做什么(what) 怎么做(how)
关注
产品 (product)
产品(product)
资源 价值
流程(process)
中航工业
竞争优势的综合实现
竞争优势
独特能力
产品差异(what)
开发新产品 产品再设计
服从机械 / 物理原理 基于能量结合 独特能力容易模仿
信 息 安 全 体 系
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公共资源中心 中航工业网络环境
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架构、统一标准
中航工业
明确两化融合工作制度和管理职责
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定 IT组织与激励 统一IT架构总体要求V1.0 信息化水平评价管理办法 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表彰办法 IT组织机构 IT人员激励 IT绩效评价 信息化最佳实践管理实施细则
改进
输 入
以架构理论指导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数据 (What)
目标/范围 (背景环境的) 组织模型 (概念的) 系统模型 (逻辑的) 技术模型 (物理的) 细节模型 (超出背景范围)
功能 (How)
网络 (Where)
人员 (Who)时间 (Whn)动机 (Why)计划者 拥有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航数码=以深度信息技术服务 构建智能制造蓝图—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金航数码)常务副主任、CTO高星海和副总工程师张伦彦谈智能制造撰文/朱辉杰高星海,研究员,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CTO,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航工业 信息化专家组总体组成员、中航工业多项目协同平台副总 设计师、中航工业系统工程推进办公室副主任、中航工业 智能制造工作组副组长。
【编者按】无论谈及制造业信息化还是智能制造,我们往往 发现,最优秀的信息化软件、完整解决方案提供商及服务方往往发源于具有较强产业链带动能力的行业,正如达索系统起源于法国航空工业的达索飞机制造公司。
因为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孕育和成熟,离不开行业用户在实践中的长期磨砺,离不开工业知识的长期积累。
在我国的航空工业中,也磨砺出这样一家公司----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金航数码)。
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金航数码)源自航空工业,是最早 在我国航空企业中进行数字化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公司之一,也是 我国从事企业ERP/MES、PDM/PLM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领航者;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航空、航天和船舶等领域已经颇有名气。
2014年,金航数码又承载了新使命,成为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肩负起中航工业集团的整体信息化规划和实施工作。
2016年,中航工业依托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金航数码)和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成立中航工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信息技术中心(金 航数码)开启了为整个中航工业智能制造发展谋篇布局的新历程。
为了深入全面了解我国航空工业智能制造的总体架构、规划、推进情况以及信息技术中心(金航数码)在该领域的整体计划与进展,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金航数码)常务副主任、C T O高星海,副总工程师张伦彦,探寻中航工业智能制造蓝图。
《智能制造》:金航数码源自我国的航空工业,作为服务于行业的信息化服务商,2014年承担起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的新角色,请您介绍一下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金航数码)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定位和布局。
另外,多年在信息化领域积累的经验对未来的工作有哪些借鉴意义?高星海:新新角色给了我们更多的鞭策,也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不仅要做好集团内信息化的支撑和建设工作,更 要站在集团层面合理规划整个行业信息化的整体架构和推进 路径。
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全业务 流程、产业全价值链的“三全”服务能力,我们在加大自主 工业软件研发的同时,也必须深化对外技术合作,与一系列 国际知名系统工程解决方案厂商进行战略合作,建立能力中 心;同时我们还承接了工信部、科工局、其他军工企业的大 量课题和项目。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提炼和推广中航工 业的信息化最佳实践成果,使中航工业的信息化整体水平在 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
经过多年的发展,金航数码具有了一支近千人的专业 技术团队,在成都、西安、上海、沈阳和南昌等航空产业较 密集的地区都设立了分支机构,特别是2013年以来,中航 工业从集团顶层大力推进架构、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和智能 制造,为全面支撑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我们的业务和技 术人员长期深人到企业两化融合实践中,在项目实施的过程 中,不满足于单纯的项目实施,单纯地提炼技术和知识,而 是以先进方法论为引导,并在实施过程中探索知识转移、能 力对接的最佳路径,并与客户互动共同成长、快速提升,被 用户亲切地称为老师。
就在2016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中航工业新航集团军工产品事业部副部长高军专程从新乡到北 京,为我们系统工程应用中心项目组的实施团队送上“学术 精湛,服务优质”“辛勤付出,师恩难忘”的锦旗,表达项目实施给新航研发模式、人员思维模式带来变化的感谢。
《智能制造》=2013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托中航工业设立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创新体验中心、工业软件研发基地,由金航数码承建运营;2016年3月,中航工业依托制造技术研究院和信息技术中心(金航数码)成立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其使命是什么?高星海:从“两化融合”到“中国制造2025”,实际 上很多内容都是有延续性的。
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创新体验中心更多的是一个理念展示和方案推介的窗口,把中航工业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融合方面的最佳实践串接起 来进行分享,加速经验借鉴和成果推广。
在成为中航工业智 能制造创新中心的依托单位之后,我们又要担负起新的使 命,作为集团公司智能制造工作推进的技术和管理依托机构 之一,在集团公司统一领导下统筹开展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架构设计、技术体系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验证、试点 示范项目的筛选和推荐、解决方案开发、技术交流组织、国际合作和培训、服务实施以及最佳实践模式的总结、提炼与 推广等工作,负责中航工业智能制造的整体规划和推进。
《智能制造》:航空工业是高科技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典范,中航工业则代表了我国制造业的顶端,在“十三五”规划中,2016是“中国制造2025”的发轫之年,国家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中,智能制造与中航工业息息相关,请您介绍中航工业在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十三五”期间的总体规划和任务情况?高星海:中航工业较早就开展了智能制造领域的顶层 规划。
2014年,中航工业就成立了“中航工业智能制造项 目论证组”,对航空工业智能制造的内涵、特征、架构和技 术要素进行研究。
我们的张伦彦副总工程师是论证组的专家 之一。
论证组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支撑了2016年初中 航工业智能制造架构和推进计划两份重要文件的发布。
中航工业的智能制造推进计划可以概括为“1” “3” “7”。
“1”即构建一个中航工业的创新中心,负责中航工业 智能制造的整体规划,支撑集团各成员单位智能制造试点示 范生产线的建设,统筹开展对外技术合作。
目前,创新中心 已经在设备智能互联等重点领域与国外解决方案供应商完成 了方案论证和技术验证方面的工作。
“3”即开展智能制造三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形成适合 航空工业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
三大关键技术分别是基于模 型的设计、制造、验证和服务(M BX)技术,赛博物理生 产系统技术和基于云平台的协同技术。
“7”即制定了七项重点工作,包括构建基于模型的设 计制造协同平台、建设中航工业供应链和客户服务平台、构 建智能生产管理和集成自动化系统、构建智能制造标准和验 证平台、构建智能工艺装备的研发平台、构建工业机器人集 成应用平台以及加快建设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生产线。
■a ia a iB2016.122016年初,中航工业在西飞召开了智能制造现场推进 会,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承担单位以及各板块和重点院 所的领导都到场参会。
会上,集团公司对智能制造架构和推 进计划进行了解读,要求各单位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的项目建 设。
大会宣布成立了智能制造专家组,作为创新中心的技术 支撑。
张伦彦,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金航数码)副总工程师,中航工 业智能制造专家组成员、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联盟专家组成 员。
主要从事制造执行系统、精益制造、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多家航空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智能制造》:航空工业的智能制造涉及的范围会非常宽,构架也将异常复杂,必然是一盘大棋。
能否谈谈中航工业未来智能制造的构架情况?张伦彦:中航工业为实现智能制造划分了4个业务层次,即企业联盟层、企业管理层、生产管理层和控制执行层,确 立了每个业务层的基本要素和业务层之间的关联关系。
首先 是企业联盟层。
中航工业是一个大型的集团性企业,是由很 多研究所、制造厂和配套专业厂构成的企业联盟。
企业联盟 层的重点是解决广域协同的问题,即解决基于模型的协同研 发、协同生产、协同制造、协同供应链和协同服务等问题。
第二层是企业管理层,以建立一个基于模型的企业为目标,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价值链管理、价值链维护和组织管理 四个要素建立智能企业。
第三层是以智能的生产运行和管理 为核心的生产管理层。
第四层是控制执行层,强调对生产线、生产单元和运行过程中的监测与控制。
《智能制造》:目前,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标准化和新模式等项目均在如火如荼地持续开展,金航数码在2015-2016的相关试点示范工作中,申报和承担哪些项目?您能具体讲讲这些项目的意义吗?张伦彦:从2015年开始,我们就参与了第一批智能制 造试点项目的申报工作,比如协助中航工业西飞申报并获批 了新一代涡桨支线飞机协同开发与云制造平台试点示范项 目,项目涉及的大部分I T系统均为我们承建。
2016年,中航工业有多个项目申请成为工信部智能制 造试点示范项目,信息技术中心(金航数码)是其中大部分 项目的联合申报单位,包括:中航工业自控所的航空飞行器 控制伺服作动器智能制造、新航的航空关键零部件数字化车 间等。
在商飞、船舶等行业,金航数码协助多家单位成功申 请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包括上海飞机制造厂的 C919水平尾翼智能制造生产线、重庆红江的新型柴油机喷 射系统热处理智能生产线等。
2016年12月26日,由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金航 数码)分别联合工信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 软件评测中心)和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参与投标 的“C P S测试验证解决方案应用推广”项目的第1包“CPS 共性关键技术测试验证平台建设与应用推广”和第2包“行 业C P S测试验证解决方案应用推广”成功中标。
需要说明 一下,C P S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是我们重点研究的 新技术方向,近年来,中心根据国家总体战略部署,结合自 身行业定位和能力优势,深人开展C P S技术预研、试点示 范原型开发和演示验证工作。
这次同时中标2个C P S测试 验证解决方案应用推广项目,说明信息技术中心在C P S研 究与应用能力得到权威性认可,未来我们将在中航工业进一 步推进工业C P S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开发通用及专用 工业软件,探索生产过程虚拟仿真、设计制造一体化、企业 资源管理与制造执行系统集成等应用模式,塑造C P S行业 应用生态体系;同时,将深人总结行业实践、抽取共性关键 技术,通过产学研用的结合,联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中国航空智能制造架构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自控所、北航、西工大等能力优势 机构共同开展C P S共性关键技术测试验证,实现国家层面 C P S理论研究和应用推广的跨行业占位,形成可供重点行 业参考的典型应用标杆和关键技术标准。
《智能制造》:中航工业旗下的各单位、配套厂原本也有相应的信息化部门,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金航数码)如何和这些部门开展工作?高星海:信息技术中心(金航数码)与集团内各成员 单位的信息化部门是一种相互配合的关系。
我们基于2014 年发布的中航工业统一 I T架构,秉承树典范、建能力和建 设专业化队伍的方针,为各成员单位的信息化部门提供顶层 方法论指导、统一 I T架构设计和具体项目的实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