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再复发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合集下载

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发表时间:2012-02-21T09:10:58.8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许艳红陈雪菲郝苏怡李婴慧薛永沈冲[导读]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各种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

许艳红1 陈雪菲1 郝苏怡1 李婴慧1(通讯作者)薛永1 沈冲2(1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淮安 223001;2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各种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加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综合管理,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从家庭护理、医学干预、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努力,合理预防复发。

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原因非常多,通过对患者的综合管理,能够降低复发风险。

结论只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进行合理的家庭、医院和社会支持,才能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复发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267-01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最多见的精神病之一,给患者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影响巨大,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恶化率很高。

一经罹患,反复发作,从而导致明显的精神功能障碍、行为退化和造成社会功能衰退。

我们根据在我院精神科工作多年的实践,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复发提供参考依据。

1 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1.1未能坚持服药治疗,患者因各种原因,服药依从性差临床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大部分与患者未经医生建议,自行停药有关。

王继禹等[1]研究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坚持服药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为40%,而未坚持服药者复发率高达80%。

未能坚持服药治疗的原因较多,通常病程较长的病人,服药依从性较病程短的病人差,这可能与慢性病人较多地缺乏治疗信心以及与治疗引起患者的懒散、退缩等症状影响有关;有自知力和无自知力患者依从性有明显不同;BPRS评定总分越高者依从性越差,这可能是由于病情严重、症状丰富时自知力障碍较重,患者难以遵循医嘱服药。

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常常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功能和生活质量。

然而,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治疗后,不愿意出院或难以独立生活,即出现住院依赖。

该现象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负担,也加重了医院的负担。

本文就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旨在帮助纠正住院依赖现象,改善患者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住院依赖、原因分析、护理干预AbstractSchizophrenia is a serious mental disorder, which often manifests as symptoms such as hallucinations, delusions, and emotional dullness, severely affecting the soci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However, some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fter hospitalization, are unwilling to leave or have difficulty living independently, that is, they show hospitalization dependence. This phenomenon not only burden the patients themselves, but also adds to the burden of the hospit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hospitalization dependenc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proposes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aimed at helping to correct the phenomenon of hospitalization dependence and improving the social abilitie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Keywords: schizophrenia, hospitalization dependence, reasons analysis, nursing intervention引言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全球患病率约为0.3-0.7%。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措施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措施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措施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病人的治疗过程之中,护理人员要与病人做好沟通,与病人之间产生良好的交流关系,多去了解病人的生活日常和病人对生活的态度,理解病人病因发生的一系列可能原因,对其进行劝导和安慰,让病人能够在心理的改变之下逐渐改变自身的想法。

同时护理人员时刻关注病人情况,避免病人遭到伤害,产生自我伤害想法,造成危险。

要多注意患者的康复情况,了解病人在治疗中获得的效果,并且针对其对自身未来生活的感受作出帮助和指导,减少其心理压力,减少病人对于社会的恐惧,消除他们的不安和顾虑。

同时也要注意检查病人随身物品,避免其拿到危险物品,对自我及他人造成人身伤害。

同时关注患者生活作息,判断其是否有自杀倾向,提前做好预防。

3.2生活护理日常生活护理人一些精神病病人受症状支配,病人情绪不稳定时,作出一些不正常行为都或可能导致其生活规律发生改变,同时自身控制力和自我能力下降,因此应重视病人日常生活护理。

4.3饮食护理家属应督促病人每日适量进食,不要过量进食。

食适量蔬菜、水果,保证足够营养。

病人由于疾病原因,可能出现不服药,胡乱饮食,暴食或者绝食的情况发生,对此要给予相应的处理。

当病人拒食时,应耐心劝导或与其共同进食,以消除其顾虑;对暴饮暴食者,注意控制其进食量;老年人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加强营养,促进消化。

不随意补充,不喝浓茶,不喝酒,不吸烟。

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要注意饮食软硬度,对于便秘的患者可以吃香蕉和蜂蜜。

5.4睡眠护理精神类病人在治疗之中,好的睡眠能够帮助其更好的康复:(1)做好病人居住环境卫生安排,加强环境空气流通,做好睡眠环境帮助病人入眠。

(2)为病人做好作息安排,做好日常活动、锻炼,增强其睡眠度,加强病人睡眠质量。

(3)不要让病人蒙头睡觉。

3.5安全护理(1)合理安排患者的房间,使病房内的陈设尽可能简单,防止患者受到损伤或伤害;活跃和易怒症状和情绪不稳定的病人住在不同的房间,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有哪些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有哪些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有哪些影响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慢性的精神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精神病主要类型之一。

由于精神分裂症是比较复杂的精神疾病,所以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知、行为不协调或者精神障碍,并且具有反复性。

目前,临床对于这种疾病的诊疗除了关键时期的住院治疗还包括家庭护理干预的方式。

今天,我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关于家庭护理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重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创造更加良好的家庭治疗护理环境。

家庭护理干预是指患者离开医院在家庭中接受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在患者出院前,相关医护工作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疾病康复特点,制作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从而尽可能的提高家庭护理质量。

对于反复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控制好出院后的病情更为关键,而良好的家庭护理干预工作能够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为疾病的康复和预后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1.几种常见的家庭护理干预手段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前,相关护理负责人员会与其家属开展进一步的沟通,从而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更加深刻的认识此类疾病,并通过干预过程中电话回访等方式,随时询问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如何合理的判断患者发病前和正确的应对发病时的表现;鼓励家属为患者书写康复日记,明确精神分裂疾病的诱因,尽可能的帮助患者规避诱因刺激;鼓励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在患者疾病发生时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家属做好随时应对患者发病的准备;在家庭中组办具有实效性和操作性的家庭活动,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促进精神分裂疾病患者社会功能的早日恢复。

除了上述几种干预手段外,患者家属一定要督促患者按时服用精神药物,控制精神疾病病程进展。

1.对于精神分裂疾病症状的影响在思维模式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与常人不同的思维逻辑,疾病发作时更是会表现出逻辑思维偏离主题或者是思维逻辑不连贯的症状,通过家庭护理干预手段中的开办家庭活动,能够有效的锻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方式及动手操作水平,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重新建立良好、完善的思维方式;在情绪感知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会表现出部分极端的情绪,如:过度的冷漠、过于激烈的恐惧焦虑等,当家庭成员认识到患者发病期间情绪变化较大时,应当尽快的采取安抚措施,平缓患者的情绪,稳定患者疾病发作时的情绪状态;在语言表达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发作时语言表述并不连贯甚至会出现语言系统功能障碍的现象,家属应较为准确的掌握患者语言表达的内涵。

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入院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入院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 0 1 ) 3 .% 。
41 健康教育 .
对 治 愈 即 将 出 院 的 患 者 进 行 健 康 教 育 , 提 可
3 原 因分 析
3 1 再 入 院 诱 因 按 医 嘱 服 药 病 例 中 , 婚 姻 变 故 诱 发 有效降低 复发率 。健康教
育的内容包括精神病与精 神分裂 症的概念 、 因及 临床症 状、 病
例, 家庭矛盾 3例 , 经济损 失 2例 , 亲人亡故 或重病 2例 ; 明 不
原因 2 例。 l 32 年龄情况 .
关。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 良反应及处理 、 精神分裂症的痊愈标准及复
发的征兆 、 家庭环境对病情的影响。并给患者讲解抗精神病药
6 8
厂_。卜 ”卜、 卜_ _ ’
{ 经验交流 {
+ ”+ 一+ 一+ 一
[ 文章 编 号 ]17 - 6 (0 9 o -0 8 2 6 37 8 2 0 ) t 6 - 7 0 0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再 人 院 原 因 分 析 及 干 预 对 策
李荣姣 ( 西壮族 自治区龙 泉 山 医院六病科 , 州 市 5 5 0 ) 广 柳 4 0 5
标 准 》 3版 ( C D 3 精 神分 裂症 诊 断 标 准 … 。均 为 男性 , 第 C M 一) 年 示 精 神 因 素 的刺 激 对 复 发 的 影 响 不 是 首 要 的 。服 药依 从 性 差 ,
龄1 7 4~ 2岁 , 平均 年 龄 ( 3 2±1 . ) , 2 3. 23 岁 1 4~ 0岁 2 例 ,1 1 2~
5年 , 绝对病人数多 , 在复发样本中 比例高 。年龄较大者病情
复 发 者 中不 规 则 服 药 者 比规 则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需要终身管理和治疗。

家庭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精神健康干预手段,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本文分析了多个相关研究的结果,证明了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的影响,包括改善其症状和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和住院次数,增加家庭支持和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影响家庭护理干预效果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提高家庭护理干预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家庭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预后,复发率,生活质量,支持,管理能力Introduction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语言障碍和情感淡漠等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为1%,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口。

精神分裂症不仅对患者本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而且还对其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依赖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不能完全解决患者的问题,需要其他的干预手段。

家庭护理干预是一种全面的精神健康干预手段,包括“家庭疗法”、“家庭支持”、“社区护理”等。

家庭护理干预通常由专业的医疗保健人员或经过专业培训的家庭成员提供。

其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家庭支持,并帮助患者和家庭成员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挑战。

家庭护理干预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精神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包括精神分裂症。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研究表明,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

本文将概述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影响干预效果的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家庭护理干预的质量和效果。

家庭护理干预与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关系1. 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许多研究表明,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例如,一项研究评估了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发现该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社交能力、人际关系和工作能力,降低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Pitschel-Walz, Leucht, Bauml, & Kissling, 2001)。

精神科护理安全风险与护理干预方案分析

精神科护理安全风险与护理干预方案分析

精神科护理安全风险与护理干预方案分析精神科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从精神科护理的安全风险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

精神科护理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杀风险: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存在自杀的风险,尤其是在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更为突出。

护理人员需要对自杀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来防止其发生。

2. 暴力行为:精神疾病患者有时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护理人员需要高度警惕患者的暴力倾向,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加强监控、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等。

3. 逃跑风险: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出现逃跑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安全受到威胁,并增加治疗难度。

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安全。

根据不同的安全风险,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来进行预防和控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护理干预方案:1. 抑制技术:当患者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护理人员可以使用合适的抑制技术来控制患者,以防止其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可以采用双人抱法、固定带等方法来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2. 安全环境建设:为了预防患者的逃跑和自杀行为,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安全环境的建设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在病房内设置监控设备、加强门禁管理、将物品固定在固定位置等措施,以减少患者的自我伤害。

3. 心理护理: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存在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心理支持和疏导等方式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患者发生自杀和暴力行为的风险。

4. 社会支持:精神疾病患者常常面临家庭和社会的不理解和歧视,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和安全风险。

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护理人员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来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安全措施和心理护理,可以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安全性,促进其康复。

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在治疗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精神分裂症再发的情况越来越多。

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1.心理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具有焦虑、抑郁和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

而这些心理因素往往是精神分裂症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患者遇到压力大的情况时,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从而诱发再次发作。

护理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心理治疗的方法,比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

同时,对于患者的生活作息和生活方式进行规范,帮助患者调节心情,减少压力,从而预防再发。

2.药物治疗不规范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但是,如果药物治疗不规范,或者患者长期不按医嘱服药,可能会导致药物疗效下降,从而诱发再次发作。

护理干预:在药物治疗方面,我们应该对患者进行耐心的教育和指导,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和服用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地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及时调整药品、剂量等治疗方案。

3.社会支持不足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常需要家属和社会的支持,特别是在治疗后的康复过程中。

如果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足,会使患者感到孤独和无助,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诱发再次发作。

护理干预:我们应该积极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体系,并与家属和社会协调合作,加强患者的家庭护理和康复训练。

同时,我们也应该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工作和社会压力。

4.危险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自杀和自伤行为,特别是在反复发作的情况下。

这也是精神分裂症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我们应该注意患者的生命安全,并采取有效措施,如随时监护、防护措施等,保证患者的安全。

总之,精神分裂症再发的原因十分复杂,涉及到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裂症再复发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作者:刘松雅
来源:《今日健康》2015年第06期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其病因复杂,病程多迁延,复发率高,多见于青壮年,表现为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多方面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

临床上复发再住院的现象很常见。

本文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再住院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再复发原因分析护理干预
1 一般资料
对2012—2013年收住我院的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住院次数均≥2次。

男性28例,占48%,女性30例,占52%。

年龄20-50岁。

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9例,占50%;高中22例,占38%;大专以上7例,占12%。

2 结果
病情复发再入院的原因:自行停药、减药、不规则服药22例,认为自己没有病,或自己病已好、不需要再服药16例,出现药物副反应停药6例,因结婚、生育自行减量或停药3例,与家人吵架、赌气自行停药4例,原因不明7例。

3 讨论
3.1 复发的原因分析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婚姻、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家族史及病前性格都与病情复发有关系。

不规范、不科学的治疗和乱用药物是复发的重要原因。

通过58个病例的分析,患者普遍存在服药遵从性差、自知力缺乏及不良刺激等一系列问题。

多种原因引起的自行停药或服药减量、不规则服药是病情复发的主要因素,占复发总数的66%。

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出院后则会因自知力差、家庭督促不到位等导致病情复发的占34%。

3.1.1 自知力差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多数患者的自知力不能完全恢复,服药就减轻,停药就复发。

针对精神分裂症的特点,对疾病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强化自知力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了解精神疾病知识,调动其治疗的积极性,增加治疗欲望。

有些家属认为,患者恢复得很好,会自行服药,不用监督,而患者自知力没有完全恢复,认识不到服药的重要性,对
服药遵从性差,不愿服药或偷偷减药而致病情复发。

因病情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可无任何诱因的情况下复发,所以家属督促并监督患者服药是家庭护理的重点。

对于经济困难、取药不便的家庭,应重点讲解不遵医嘱服药不仅导致病情复发,反而更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1]。

3.1.2 个性因素与社会偏见
个性是个体本身具有的独特倾向性,如胆小、孤僻、急躁、不耐受挫折、敏感多疑、性格内向等。

病情复发与个人性格及文化层次低,为人处事偏激,理解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差有关。

由于性情执拗,文化程度低,对精神症状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而社会舆论对他们怀有恐惧、不理解、不宽容的心理。

使他们为维护自尊,对周围人敏感、多疑,存有敌意。

人际关系的不协调,自己遭受排挤或挫折,生活质量下降,给康复期患者以双重打击。

他们既要面对精神症状带来的各种痛苦,又要忍受社会对他们的歧视而产生的种种偏见。

当他们不能承受这些矛盾压力时就可能导致病情复发。

3.1.3 家庭氛围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功能紊乱,精神活动异常,特别在发生幻听、妄想的症状时,或者遇到家庭重大变故如丧亲、离婚等情况下,患者思维紊乱,情感异常,行为怪异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

由于人们对精神病的偏见,患者在家庭和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另外精神分裂症本身有反复迁延的特点,多次住院的治疗费用也给家庭带来沉重地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家属也产生厌烦、无望的心态。

家庭成员的态度,亲朋好友的蔑视及家庭气氛均可影响患者的病情而导致复发。

亲戚、邻居为免受伤害更是避而远之,使患者失去与亲人交流的机会,不与邻居和亲朋交往,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也成为疾病复发的重要原因。

4 护理干预
4.1 认知思维干预
根据患者患病的资料,观察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和用药后的反应,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认知思维的恢复是治疗效果最直接的表现。

把服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应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指导病人坚持治疗、合理用药。

组织康复期患者学习与精神疾病相关的知识,了解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知能力。

根据特征性思维、情感、行为障碍,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建立平等友好的交流,对患者因精神症状造成的伤害予以谅解,生活上多加照顾体贴,启发患者认知、领悟自己的精神问题,驱除诱发因素,增强对症状的辨别能力。

在患者出院后,医生护士要定期随访,并提供精神卫生咨询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应再次强调服药的重要性,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4.2 家庭及社会氛围干预
和谐的家庭和社会氛围对疾病的恢复和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2]。

为防止病情复发,不仅要继续药物维持治疗,家庭和社会对病人心理上的支持也不容忽视。

建立和谐的家庭、社会氛
围,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护理环境,给病人提供与家人,社会接触的机会,使患者存在着被关爱的心态,有资料显示,无家人照顾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3]。

因病情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如为第三次发病,则不宜轻易停药,应长期维持药物治疗[4]。

督促并监督患者服药是家庭成员的责任。

家庭及社会成员以平等的身份、和蔼的态度同患者进行交流,生活上关爱他们,工作上支持他们,使患者重新回到家庭和社会生活中。

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减少复发将起到积极作用[5]。

4.3 心理支持性干预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思维、情感异常,康复后自信心缺乏,有自卑感,根据患者的心态,总结患者的心理问题,多沟通交流,及时为患者解开心结[6]。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控制情绪波动,帮助患者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对待应激事件的方法,使患者微笑面对疾病,消除悲观厌世的想法,树立乐观的心态。

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以好的修养和耐心对待患者,保持冷静,耐心细致的态度与患者交谈,取得患者的信任。

提供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干预,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且通过对家属的健康指导,鼓励他们出院后多参加各项文娱活动,增加社会交往,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改善饮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避免精神刺激,忌酒、茶、咖啡和一切带有兴奋作用的食物,注意劳逸结合,有规律的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使疾病得到很好的康复。

5 总结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差,对自己的病情认识不足,没有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个性因素与社会偏见,遇事不大度,钻牛角尖,周围人群的偏见和歧视。

家庭的不和谐,亲戚朋友的不理解等都是再复发因素。

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文化水平,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氛围,使患者融入娱乐的集体生活中,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端木新荣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中国民康医学
[2]沈渔邨,精神病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31
[3]王良琳,精神分裂症再入院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

西部医学,2006,18(2):165-166。

[4]宋燕华,马莉,精神障碍护理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74
[5]蔡卓基,翁永振。

精神分裂症——病因、诊断、治疗、康复[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71-175.
[6]张冬红等。

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J]职业与健康,2006,22(10):796-7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