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一节:二次根式的概念 人教版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1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与有理数、实数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有理数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但二次根式作为新的数学概念,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帮助他们建立直观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根式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

2.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3.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根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根式。

2.讲授法:讲解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二次根式的相关知识。

2.实际问题:准备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根式。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根式。

例如,讲解一个物体从地面上升到最高点再下降到地面的过程,上升和下降的距离分别是3米和4米,求物体的最大高度。

2.呈现(10分钟)讲解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十六章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 章前引言及二次根式》教案_27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十六章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  章前引言及二次根式》教案_27

16.1.1二次根式教学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难点: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教法:讲练结合法: 在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与平方根进行类比,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配以精讲,并进行分层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法:1、类比的方法 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感悟二次根式的模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练习法 采用不同的练习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教材进行自检,小组内进行他检,提高学生的素质。

媒体设计:PPT 课件,展台。

学习过程一、展示学习目标:1. 二次根式的概念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3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二.设置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1)9(2)0.64(3)0总结:a (a ≥0)的平方根是a (a ≥02.解决问题(1) 面积为 S 的正方形边长为________。

(2).面积为 b -5 的正方形边长为________。

(3). 圆桌的面积为 S ,则半径为________(4).若圆桌的面积为 S +3,则半径为________(5)关系式 h = 5t 2 (t > 0)中,用含有 h 的式子表示 t ,则 t = ________。

总结以上式子有何特征二次根式的概念:a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

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0三.探究新课1.指出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提问:二次根式在什么情况下无意义学生讨论后得出:被开方数小于零2.指出下列哪些是二次根式?学生自主完成小练习:辨别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三.练习四.小结1. 二次根式的概念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3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五.作业课本第5页第一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 二次根式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 二次根式 教案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16.1 二次根式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概念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2页至3页,完成下列的问题.知识探究平方根的性质:正数有2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思考: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看看写出的结果有什么特点:(1)面积为S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2)要修建一个面积为6.28 m 2的圆形喷水池,它的半径约为__________m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时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 2如果用含有h 的式子表示t ,则t=__________...开平方时,被开方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0(为什么?)自学反馈(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1x 、、1x y +≥0,y ≥0).判断二次根式的依据是一个形式一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2)当a 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a≥1a≥-3 2a≤3a≥0a≤0任意实数a>3任意实数任意实数二次根式中求字母的取值范围的依据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当x?解:x≥2.例2当x11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解:x≥-32且x≠-1.有二次根式的要考虑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有分母的要考虑分母不为零.例3已知,求xy的值.解:2 5 .当被开方数互为相反数时被开方数只能为零.活动2 跟踪训练1.要画一个面积为18的长方形,使它的长宽之比为3∶2,它的长宽应取多长?解:长:2.用代数式表示:(1)面积为S的圆的半径.(2)面积为S且两条邻边的比为2∶3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解:(2)3.教材第3页上框练习.活动3 课堂小结1.二次根式的概念.2.二次根式的判断方法.3.怎样求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性质1.≥0)是一个非负数.2.理解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2=a(a ≥0)≥0).3.会运用上述两个性质进行有关计算和化简.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3页至4页,完成下列的问题.知识探究(—)当a>0a ;当a=00概括:≥0)是一个非负数.知识探究(二)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2=4;)2=2;2=13;)2=0.概括:一般地:2=a (a ≥0)知识探究(三)=2;=0.01;23=0.=a (a ≥0)二次根式的三个性质:≥0)是一个非负数;)2=a(a ≥0);≥0).自学反馈1.计算:2 )2 2 )2 解:(1)32;(2)45;(3)56;(4)74. 2.化简:解:(1)3;(2)4;(3)5;(4)3.3.代数式的概念:用基本运算符号(基本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开方等)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1) 2 (2)2解:(1)1.5;(2)20.例2 化简:( 2 (2解:(1)16;(2)5.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它本身.一个负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负数的相反数.例3 =0,求a2013+b2013的值.解:≥00,∴a=-1,b=1.∴a2013+b2013=0.二次根式本身具有非负性.活动2 跟踪训练1.计算:2)2解:(1)3;(2)18.2.说出下列各式的值:解:(1)0.3;(2)17;(3)-π;(4)-10.3.计算:22解:(1)5;(2)0.2;(3)0.6;(4)2 3 .4.教材第4页下框练习.活动3 课堂小结二次根式的性质:≥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乘法1.≥0,b≥0)并运用它进行计算.2.(a≥0,b≥0)并运用它进行解题和化简.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6页至7页,并完成预习内容.知识探究请同学们完成填空:=6,=6;=20,=20;=60,=60.参考上面的结果,用“>、<或=”填空.归纳:(a≥0,b≥0)反过来(a≥0,b≥0)自学反馈1.计算:解:.2.化简:解:(1)12;;(3)3|xy|;.活动1 小组讨论例1计算:×解:例2 化简:解:(2)36;;.(1)开方后可以移到根号外的因数或因式叫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例3 计算:解:;;14写成7×2,同样(2)中写成10=5×2,方便开方.例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4.解:(1)不正确.(2)不正确..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是相加的关系,而不是相乘的关系.活动2 跟踪训练1.计算:解:(2)6;2.化简:解:(1)77;(2)15;3.和cm,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4.教材第7页下框练习.活动3 课堂小结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0,b≥0)(a≥0,b≥0)及应用.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除法1.≥0,b>0)(a ≥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2.利用具体数据,通过学生练习活动,发现规律,归纳出除法规定,并用逆向思维写出逆向等式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8页至10页,并完成预习内容.知识探究请同学们完成填空: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两个二次根式相除,根指数不变,被开放数相除.自学反馈1.计算:解:(1)2;(2)2.下面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和化简一些题目.2.化简:解:(1)8;(2)83b a ;.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解:;(1)除了用除法公式外,还可进行分母有理化.例2 化简:解:. 例3 计算:(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解:(1)5;(2)3(3)a.观察上面各小题的最后结果,比如等,这些二次根式有哪些特点: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2)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满足以上两点的二次根式,就叫做最简二次根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一般要把最后结果化为最简,且结果的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活动2 跟踪训练1.化简:解:(1)2;. 2.如图,在Rt △ABC 中,∠C=90°,AC=2.5cm ,BC=6cm ,求AB 的长.解:6.5cm.3.教材第10页的中框练习.活动3 课堂小结1.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2.逆用法则.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加减1.使学生知道怎样将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2.使学生通过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法与减法运算.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12页至13页的部分,完成以下问题.知识探究1.合并同类项:(1)2x+3x (2)2x2-3x2+5x2解:(1)5x;(2)4x2.这几道题你是运用什么知识做的?加减法则2.化简:(1(2(3解:(1;(2)(3)3.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计算?先化简,再合并.自学反馈计算:解:;;;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解:;.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例2计算:解: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时,必须先将其化简,是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才可合并. 活动2 跟踪训练1.下列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解:(1)不正确.此式结果为.(2)不正确.此式结果为5.(3)正确.2.计算:(6)a解:;;;(6)17a(7)0;. 3.教材第13页下框练习.计算结果中的二次根式必须是最简二次根式.活动3 课堂小结怎样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计算.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乘除运算和含有二次根式的多项式乘法公式的应用.2.复习整式运算知识并将该知识运用于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的乘除、乘方等运算.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14页的部分,完成以下问题.知识探究1.计算:(1)(2x+y)·zx (2)(2x 2y+3xy 2)÷xy解:(1)2x 2z+xyz ;(2)2x+3y.2.计算:(1)(2x+3y)(2x-3y) (2)(2x+1)2+(2x-1)2解:(1)4x 2-9y 2;(2)8x 2+2.思考:如果把上面的x 、y 、z 改写成二次根式呢?以上的运算规律是否仍成立呢?仍成立.整式运算中的x 、y 、z 是一种字母,它的意义十分广泛,可以代表所有一切,当然也可以代表二次根式,所以整式中的运算规律也适用于二次根式.3.计算:))·) 2解:(1)43;(3)-6;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解:;(2)2-32例2 计算:-5) )解:;(2)2.活动2 跟踪训练1.计算:)2)2解:+;;(4)a-b;(5)9;(6)4;在进行二次根式加减混合运算时能用乘法公式的,运用公式会使计算简便.2.已知+1,,求下列各式的值:(1)x2+2xy+y2(2)x2-y2解:(1)12;这类计算的简便方法是先变形,再代入求值.3.教材第14页下框练习.活动3 课堂小结1.如何计算二次根式加减混合运算.2.计算结果中的二次根式必须是最简二次根式.。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全章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全章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教材简析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二次根式的乘除、二次根式的加减.在中考中,本章重在考查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求值.教学指导【本章重点】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本章难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相关的化简与实数的简单运算.【本章思想方法】1.掌握类比思想.如:类比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类比整式的运算法则理解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2.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如: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时,当被开方数中有字母且没有给出字母的取值范围时,应考虑对字母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3.体会整体思想.如:在求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的值时,有时从整体角度考虑,将已知条件和待求值的式子进行变形后整体代入求值.课时计划16.1二次根式2课时16.2二次根式的乘除2课时16.3二次根式的加减2课时16.1二次根式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和二次根式的取值范围.【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总结二次根式概念和被开方数取值范围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比较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意识.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教学难点】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P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因此,在实数范围内开平方时,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2.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3.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B)A.45B.-3C.a2+3D.2 3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11,-5,(-7)2,313,15-16,3-x(x≤3),-x(x≥0),(a-1)2,-x2-5,(a-b)2(ab≥0).【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判断一个根式是不是二次根式,一是看根指数是不是2,二是看被开方数是不是非负数.【解答】因为11,(-7)2,15-16=130,3-x(x≤3),(a-1)2,(a-b)2(ab≥0)中的根指数都是2,且被开方数均为非负数,所以都是二次根式.313的根指数不是2,-5,-x(x≥0),-x2-5的被开方数都小于0,所以不是二次根式.【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要看所给的式子是否具备以下条件:(1)带二次根号;(2)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例2】当x________,x+3+1x+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二次根式有意义要满足什么条件?本题是否还要考虑其他条件?【分析】要使x+3+1x+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被开方数x+3≥0和分母x+1≠0,解得x≥-3且x≠-1.【答案】≥-3且x≠-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使一个代数式有意义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通常要考虑三种情况:一是分母不为零,二是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三是零次幂的底数不为零.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A)A.-7B.3 7C.x D.x 2.使式子-(x-5)2有意义的未知数x有(B) A.0 个B.1 个C.2 个D.无数个3.当x是多少时,2x+3x+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解:依题意,得⎩⎪⎨⎪⎧2x +3≥0,x ≠0,解得⎩⎪⎨⎪⎧x ≥-32,x ≠0.∴当x ≥-32且x ≠0时,2x +33+x 2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若实数x 、y 满足y >x -2+6-3x +3,求|y -3|-(x -y )2的值.【互动探索】要求|y -3|-(x -y )2的值,需确定出x 、y 的取值范围.根据式子y >x -2+6-3x +3,可以确定出x 、y 的取值范围.【解答】由题意,得x -2≥0且6-3x ≥0, 解得x =2,则y >3.故|y -3|-(x -y )2=y -3-y +2=2-3=-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x 的值,从而确定y 的取值范围,然后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代数式.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二次根式⎩⎪⎨⎪⎧概念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是非负数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性质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a (a ≥0)是一个非负数、(a )2=a (a ≥0)和a 2=a (a ≥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过程与方法】在明确(a )2=a (a ≥0)和a 2=a (a ≥0)的算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二次根式的相关计算,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3~P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1)当a >0时,a 表示a ;(2)当a =0时,a 表示0概括:一般地,a (a ≥0)是一个非负数.2.教材P3“探究”,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1)(4)2=4; (2)2=2;⎝⎛⎭⎫132=13; (0)2=0. (2)一般地,(a )2=a (a ≥0). 3.教材P4“探究”,填空: (1)22=2;0.012=0.01; ⎝⎛⎭⎫232=23; 02=0.(2)一般地,a 2=a (a ≥0).教师点拨:二次根式的三个性质:(1)a (a ≥0)是一个非负数;(2)(a )2=a (a ≥0);(3)a 2=a (a ≥0).4.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 5.计算:0.019 6×22 500=21;549=73.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1)( 1.5)2; (2)(25)2; (3)16; (4)(-5)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什么?当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开方时有什么规则?【解答】(1)()1.52 =1.5. (2)(25)2=22×(5)2=4×5=20. (3)16=(42)=4. (4)()-52=52=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当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时,a 2=||a =⎩⎨⎧a ()a ≥0;-a()a <0.【例2】化简下列二次根式. (1)8a 3b (a ≥0,b ≥0); (2)(-36)×169×(-9).【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开方的定义化简.注意:二次根式的结果是最简二次根式.【解答】(1)8a 3b =22·a 2·2ab =(2a )2·2ab =2a 2ab . (2)(-36)×169×(-9)=36×169×9=6×13×3=234.【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若被开方数中含有负因数,则应先化成正因数;(2)将二次根式尽量化简,使被开方数(式)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式),即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D ) A .(-4)×(-9)=-4×-9 B .16+94=16×94C .449=4×49D .4×9=4×92.计算:(1)(9)2; (2)-(3)2; (3)64; (4)a 2+2a +1. 解:(1)9. (2)-3. (3)8. (4)a 2+2a +1=()a +12=||a +1.当a ≥-1时,原式=a +1;当a <-1时,原式=-a-1.3.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1)2+2(b -1)2-|a -b |.解:从数轴上a 、b 的位置关系,可知-2<a <-1,1<b <2,且b >a ,故a +1<0,b -1>0,a -b <0,原式=|a +1|+2|b -1|-|a -b |=-(a +1)+2(b -1)+(a -b )=b -3.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 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化简(a +b +c )2-(b +c -a )2+(c -b -a )2. 【互动探索】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b +c >a ,b +a >c .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出含有绝对值的式子,然后去绝对值符号合并即可.【解答】∵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b +c >a ,b +a >c ,∴原式=|a +b +c |-|b +c -a |+|c -b -a |=a +b +c -(b +c -a )+(b +a -c )=a +b +c -b -c +a +b +a -c =3a +b -c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不等关系,进行变换后,结合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二次根式的性质⎩⎪⎨⎪⎧a ≥0(a ≥0)(a )2=a (a ≥0)a 2=|a |=⎩⎪⎨⎪⎧a (a ≥0)a (a <0)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16.2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乘法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a·b=ab(a≥0,b≥0),ab=a·b(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发现——猜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教学难点】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6~P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教材P6“探究”,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4×9=6,4×9=6;(2)16×25=20,16×25=20;(3)25×36=30,25×36=30.a≥0,b≥0.规律:一般地,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a·b=ab()2.把a·b=ab反过来,就得到ab=a·b,利用它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计算:(1)3×5; (2)13×27; (3)9×27; (4)12× 6.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解答】(1)3×5=15. (2)13×27=13×27=9=3. (3)9×27=9×27=92×3=9 3. (4)12×6=12×6= 3.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时,注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例2】化简:(1)9×16; (2)16×81; (3)81×100; (4)4a 2b 3; (5)54.【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二次根式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化简时,需要注意什么?【解答】(1)9×16=9×16=3×4=12. (2)16×81=16×81=4×9=36. (3)81×100=81×100=9×10=90. (4)4a 2b 3=4·a 2·b 3=2·a ·b 2·b =2ab b . (5)54=9×6=32×6=3 6.【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积的算术平方根是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逆用,注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等式x +1·x -1=x 2-1成立的条件是( A ) A .x ≥1 B .x ≥-1 C .-1≤x ≤1 D .x ≥1或x ≤-12.计算: (1)12×3; (2)23×315; (3)23×3512×5936. 解:(1)6. (2)310. (3)18.3.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 (1)(-4)×(-9)=-4×-9; (2)41225×25=4×1225×25=4×1225×25=412=8 3. 解:(1)不正确.改正:(-4)×(-9)=4×9=36=6. (2)不正确. 改正:41225×25=11225×25=11225×25=112=47.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3】比较大小:(1)35与53; (2)-413与-511.【互动探索】由于根号外的因数不为1,可以将根号外的因数移到根号内,再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解答】(1)35=9×5=45, 53=25×3=75. 因为45<75,所以35<5 3. (2)-413=-16×13=-208, -511=-25×11=-275.因为208<275,所以-208>-275,所以-413>-51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要比较两个二次根式的大小,可以先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将根号外的数移到根号内,再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除法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ab=ab(a≥0,b>0)和ab=ab(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2.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运用它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或化简的结果来提炼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根据它的特点来检验最后结果是否满足最简二次根式的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二次根式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教学难点】二次根式商的算术平方根的运用.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8~P10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一)二次根式的除法1.教材P8“探究”,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49=23,49=23;(2)1625=45,1625=45;(3)3649=67,3649=67.规律:一般地,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是ab=ab()a≥0,b>0.2.把ab=ab反过来,就得到ab=ab()a≥0,b>0,利用它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二)最简二次根式1.观察教材P8~P9例4、例5、例6中各小题的最后结果,比如22,310,2aa等,可以发现这些式子有如下两个特点:(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2.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一般要把最后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并且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计算:(1)123;(2)32÷18;(3)14÷116;(4)648.【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解答】(1)原式=123=4=2 .(2)原式=32÷18=32×8=3×4=2 3.(3)原式=14÷116=14×16=4=2.(4)原式=648=8=2 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时,注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结果必须是最简二次根式.【例2】化简:(1)364;(2)64b29a2;(3)35;(4)22-1.【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将二次根式进行化简.【解答】(1)原式=364=38.(2)原式=64b29a2=8b3a.(3)原式=35=3×55×5=155.(4)原式=2×()2+1()2-1()2+1=2+22-1=2+ 2.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将二次根式进行化简时,注意将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计算113÷213÷125的结果是( A ) A .27 5B .27C . 2D .272.如果xy(y >0)是二次根式,那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是( C ) A .xy(y >0) B .xy (y >0) C .xyy(y >0) D .以上都不对3.化简: (1)483; (2)0.7; (3)23-1; (4)6-56+5. 解:(1)4. (2)7010. (3)3+1. (4)11-230.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3】已知9-x x -6=9-xx -6,且x 为偶数,求(1+x )x 2-5x +4x 2-1的值.【互动探索】等式形式符合商的算术平方根公式→确定x 的取值范围→化简所求式子【解答】由题意,得⎩⎪⎨⎪⎧ 9-x ≥0,x -6>0,即⎩⎪⎨⎪⎧x ≤9,x >6,∴6<x ≤9.∵x 为偶数,∴x =8, ∴原式=(1+x )(x -4)(x -1)(x +1)(x -1)=(1+x )x -4x +1=(1+x )x -4(x +1)=(1+x )(x -4). ∴当x =8时,原式=4×9=6.【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根据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时,分子中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母中被开方数是正数.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16.3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法与减法运算.【过程与方法】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对二次根式加减法的理解,再总结经验,用它来指导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合作学习的先进性.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会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掌握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教学难点】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2~P1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一般地,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2.计算下列各式.(1)22+32;(2)28-38+58;(3)7+27+9×7;(4)33-23+ 2.解:(1)原式=(2+3)2=5 2.(2)原式=(2-3+5)8=48=8 2.(3)原式=7+27+37=(1+2+3)7=67.(4) 原式=(3-2)3+2=3+ 2.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计算: (1)27+13+12; (2)32+48-8+3; (3)3⎝⎛⎭⎫22-63+ 1.5-223;(4)()6-222+()23-1()23+1.【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及乘法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解答】(1)27+13+12=33+33+23=1633. (2)32+48-8+3=32+43-22+3=2+5 3. (3)3⎝⎛⎭⎫22-63+ 1.5-223=26-2+62-223=326-53 2.(4)()6-222+()23-1()23+1=6-412+8+()12-1=25-8 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计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时,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计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时,注意运算顺序.【例2】已知a -5-2+b -5+2=0,求a 2+b 2+7的值.【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可得a =5+2,b = 5-2,然后再代入求值即可.【解答】由题意,得a -5-2=0,b -5+2=0,解得a =5+2,b =5-2,a 2+b 2+7=5+4+45+5+4-45+7=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关键是掌握算术平方根具有非负性.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计算32-2的值是( D ) A .2 B .3 C . 2D .2 22.若最简二次根式3a -8与17-2a 可以合并,则a =5. 3.计算: (1)348-913+312; (2)(48+20)+(12-5). 解:(1)=15 3. (2)63+ 5.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已知4x 2+y 2-4x -6y +10=0,求23x 9x +y 2x y 3-x 21x -5x yx的值. 【互动探索】先将已知等式进行变形,把它配成完全平方式,得(2x -1)2+(y -3)2=0,即可求出x 、y 的值.再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先把各项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最后代入求值.【解答】∵4x 2+y 2-4x -6y +10=4x 2-4x +1+y 2-6y +9=(2x -1)2+(y -3)2=0,∴x =12,y =3. 原式=23x 9x +y 2x y3-x 21x+5x y x=2x x +xy -x x +5xy =x x +6xy . 当x =12,y =3时,原式=12×12+632=24+3 6.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化简求值时一般是先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再代入求值.化简时不能跨度太大,缺少必要的步骤易造成错解.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含有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和含有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复习整式运算知识并将该知识应用于含有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知识间的类比,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地运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法则及运算律进行运算,并把结果化简.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1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即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2.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3.计算: (1)13×27; (2)35; (3)80-45; (4)(25-2)2. 解:(1)3. (2)155. (3) 5. (4)22-410.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 (1)12223×9145÷35; (2)⎝⎛⎭⎫312-213+48÷23+⎝⎛⎭⎫132;(3)2-(3+2)÷3.【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解答】(1)原式=12×9×83×145×53=12×9×229= 2. (2)原式=⎝⎛⎭⎫63-233+43÷23+13=2833×123+13=143+13=5. (3)原式=2-3+23=2-1-23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即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例2】计算:(1)(2+3-6)(2-3+6); (2)(2-1)2+22(3-2)(3+2); (3)⎝⎛⎭⎫6-1332-3424×(-26).【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2)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3)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即可.【解答】(1)原式=[2+(3-6)][2-(3-6)]=(2)2-(3-6)2=2-(9-218)=2-9+62=-7+6 2.(2)原式=2-22+1+22×(3-2)=2-22+1+22=3. (3)原式=⎝⎛⎭⎫6-66-326×(-26)=-236×(-26)=8.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乘法公式进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整式乘法的运算律同样适用.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下列计算:①(2)2=2;② (-2)2=2;③(-23)2=12;④(2+3)( 2-3)=-1.其中正确的有( D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如果(2+2)2=a +b 2(a ,b 为有理数),则a = 6,b = 4. 3.计算: (1)(6+8)×3; (2)(46-32)÷22; (3)(5+6)(3-5); (4)(10+7)(10-7).解:(1)32+2 6.(2)23-32.(3)13-3 5.(4)3.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先化简,再求值:1x+y+1y+yx x+y,其中x=5+12,y=5-12.【互动探索】化简式子→代入x、y的值进行计算【解答】1x+y+1y+yx(x+y)=xyxy(x+y)+x(x+y)xy(x+y)+y2xy(x+y)=xy+x(x+y)+y2xy(x+y)=(x+y)2xy(x+y)=x+y xy.当x=5+12,y=5-12时,x+y=5,xy=1,所以原式= 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求代数式的值,如果直接代入计算比较繁琐,可以根据式子特点,整体代入进行计算.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同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乘法公式和乘法法则同样适用.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6.1二次根式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是一个非负数.【过程与方法】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演绎能力,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情感态度】通过观察一些特殊的情形,获得一般结论,使学生感受归纳的思想方法,进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并通过合作学习增进终身学习的信念.教学重难点0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探索新知识.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一个长方形的围栏,长是宽的3倍,面积为39m2,则它的宽为_______m;(2)面积为S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h的式子表示t,则t=.______【教学说明】设置上述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研究二次根式是实际的需要,二次根式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获得对二次根式的感性认识.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的式子,这些式子有什么特点?【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生一道分析,体会这些式子的特征,从而引出二次根式的定义.二次根式:一般地,a≥0)形式的式子称为二次根式,其中”称为二次根号.针对上述定义,教师可强调以下几点:(1a必须是大于等于0的数或式子,否则它就没有意义了;(2,是一个整数,但4仍应称为一个二次根式;(3)当a≥0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而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必然也是非负0(a≥0)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有_______分析:判断二次根式应关注两点:(1;(2)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因而在所给出四个式子中,只有②③中的式子同时符合两个要求,故应填②③.例2 当x为何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解:(1)中,由x-2≥0,得x≥2;(2)中,由得2≤x≤3;(3)中,由2x-1>0,得x>1/2.【教学说明】对于例3,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特征,抓住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选择中a≥0及a≥0的双重非负性特征.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填空题:(1)形如_______的式子叫二次根式;(2)负数算术平方根________(填“有”或者“没有”)2.当a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教学说明】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予以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新知.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你获得哪些解决二次根式问题的方法?你还有哪些问题?请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学生相互交流,回顾知识,反思问题,共同发展提高.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6.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教学反思1.教师创设情境,给出实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教师引导与启发,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地位.2.注意知识之间的衔接,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引导出新知,讲练结合旨在巩固学生对新知的理解.16.1二次根式第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0)2a(a≥0),并利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正确区分=a(a用它们进行化简和计算.【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二次根式性质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2a=a(a≥0)2a(a≥0)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用探究的方法探索2a=a(a≥02a(a≥0)的结论.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试一试:请根据算术平方根填空,猜一猜: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你能猜想出2a(a≥0)的结论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所展示的特征,猜想出结果,然后再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对所猜测结论进行分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利用代数语言进行推理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可归纳出:2a=a(a≥0).进一步地,引导学生探究新的问题.探究(1)填空:(2)通过(1a≥0)的化简结果吗?说说你的理由.【教学说明】教师应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思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完善的过程,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师生共同完成对知识的归纳总结.(a≥0).最后,教师给出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称为代数式.(代数式的定义只要求学生了解就行,不必深究.)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计算:(1)2;(2)( 2【教学说明】以上例1、例2可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予以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例3教师引导学生看懂数轴,结合数轴确定a、b的符号.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教学说明】以上1~3题可试着让学生自主完成,第4题稍有难度,教师适时点拨.(2)进行化简.然后再根据x>2的这个范围,来判断x-2与1-2x的正负,最后化简掉绝对值符号.∵x>2,∴x-2>0,1-2x<0.3.(1)原式=5-5+1=1(2)原式=7+49×2/7=7+14=21(2)首先利用a2=|a|化简掉二次根号,再根据x的取值范围来判断绝对值中的代数式的正负,化掉绝对值的符号.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本节知识可这样归纳: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与同伴交流.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6.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教学反思1.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导入本节课的数学内容,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2.在总结二次根式的性质过程中,由学生经过观察、分析的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成功.3.几个例题,旨在帮助学生对二次根式的性质的理解,在练习和作业中都增加了难度,主要给能力较好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a≥0,b≥0)a≥0,b≥0),并能运用它们进行化简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a≥0,b≥0)(a≥0,b≥0).【教学难点】a≥0,b≥0).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问题2用你发现的规律填空,并用计算器进行验算.【教学说明】问题1通过被开方数都是完全平方数,让学生容易获取结果,发现规律.通过问题2的验证加深对规律的认识,为本节学习作好铺垫.上述两个问题均应由学生自主完成,相互交流,感受新知.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选几名学生口述所发现的规律,然后师生共同归纳: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教学说明】对上述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关注其后面的附加条件a≥0,b≥0.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教学说明】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加深对二次根式乘法运算和化简方法的理解.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适时给予指导,最后可选派四名学生上黑板完成解答,师生共同评析,巩固所学新知识.【教学说明】在学生探索本题解答过程中,教师可补充说明,在本章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所有的字母都表示正数.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4.一个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10cm和22cm,求这个矩形的面积.5.一个底面为30cm×30cm的长方体容器中装满了水.现将一部分水倒入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为10cm的铁桶中.当铁桶装满水时,容器内水面下降了20cm.铁桶的底面边长是多少厘米?【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指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对优秀者应予以表扬鼓舞,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答案】1.A2.(1)原式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谈谈你的想法,并与同伴相互交流.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6.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教学反思1.创设情境,给出实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教师引导启发,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2.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形成过程中,由学生大胆猜测,经过思考、分析、讨论的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成功.3.前面的讲练能帮助学生理解二次根式乘法法则,培养学生利用概念解题的能力.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a≥0,b>0(a≥0,b>0),能用它们进行化简计算,能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的探究活动,发现二次根式除法的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除法法则及其逆向等式,能用它们进行化简计算.【情感态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a≥0,b>0(a≥0,b>0)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探索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问题2 用你发现的规律填空,并用计算器进行验算:【教学说明】让学生自主探究,感受二次根式除法运算中所蕴含的规律性特征,获得二次根式相除的感性认识,导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想一想通过上述二次根式除法运算结果,联想到二次根式乘法运算法则,你.师生共同回顾思考,总结出二次根式a≥0,b>0a≥0,b>0)【教学说明】在师生共同探索出上述二次根式的除法公式后,教师应引导学的类似错误.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教学说明】教师给出例题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同时分别选派四名同学上黑板演算.教师巡视,对学生演算过程中的失误及时予以指正,最后师生共同评析,让学生加深对二次根式除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保留每道题的最后结果.议一议观察上述各题的最后结果,它们有什么特点?在学生相互交流过程中可感受到所有结果中的二次根式有如下两个特征:(1)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或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我们把具有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小练习:1.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有_______(填序号).【教学说明】感受二次根式乘除在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中的重要作用.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教学说明】让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并检查对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困惑,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并进行必要的反思.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a≥0,b>0a≥0,b>0)及其应用;(1【教学说明】教师应让学生自由交流,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同时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认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6.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教学反思1.创设情境,复习二次根式的乘积,旨在类比学习二次根式的除法,培养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2.二次根式除法的学习过程,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由学生经历思考、讨论、分析的过程,让学生大胆猜测,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成功.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实际问题引入数学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而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方法.【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习惯,锻炼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教学难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现有一块长7.5dm,宽5dm的木板,能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dm2和18dm2的正方形木板?【教学说明】可借助多媒体(或幻灯片)展示木板,尝试截取两个正方形木块,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如何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让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此同时,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分析:1.两个正方形木块的边长分别是多少?2.最大正方形木板的边长与原长方形木板的宽5dm的大小如何?3.两个正方形木板的边长之和与长方形木板的长7.5dm的大小关系如何?你认为用什么办法来得出结论的?4.谈谈你获得结论的过程中的想法,你有哪些新的认识?在学生充分交流,二次根式的和,我们可以这样来计算:【教学说明】本环节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并能总结规律,形成认知.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能否正确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能否运用分配律将二次根式合并.【归纳结论】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教学说明】以上两例,应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并分别选派两名中等成绩同学上黑板进行演算.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同学及时予以点拨,帮助他们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最后,师生共同评析黑板上的作业,教师还可适时将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展示给全班同学,达到理解新知的目的.例3 如图,实验中学计划在校园内修建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在花坛中央还要修一个正方形的小喷水池,设计者需要考虑有关的周长,如果小喷水池的面积为8m2,花坛的绿化面积为10m2,则花坛的外周与小喷水池的周长一共是多少米?分析: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边长,再根据周长公式即可得解..【教学说明】本例展示了二次根式的加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析,理清解题思路与步骤,再让学生自主完成解答过程.最后教师可以给出示范性解题过程,也可以用幻灯片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及有代表性问题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5.先化简,再求值:【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上面前3个题,教师巡视,后两个题稍难,教师适当予以点拨.【答案】1.(1)不正确,两边不相等;(2)不正确,两边不相等;(3)正确.2.①和④;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主要知识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1)知识要点:二次根式加减的一般思路,①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应化成最简二次根式;②相同的二次根式一定要进行合并.(2)需注意的问题:①应能将化简的二次根式化简后再进行计算,不要出是最后结果的类似错误;②相同的二次根式合并时,只需把它们的系数相加减,根式不变,不相同的二次根式不能进行加减,防止出现=(3-2))的错误.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6.3”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教学反思1.创设情境,给出实例.由学生主动参与,经过思考、讨论、分析的过程,老师加以启发和引导,类比得出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2.三个例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尤其是例2,要按照两个步骤进行计算,培养了学生利用概念、法则进行计算和化简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此外,例3还展示了二次根式的加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2.能用多项式的乘法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问题进一步体会有理数运算、二次根式的运算以及整式的运算之间的联系,掌握二次根式混合运算方法.【情感态度】通过多项式乘除法则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运算中的应用,体验迁移、化归思想,使学生进一步形成符号感,提高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多项式的乘除法则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运算中的应用方法.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我们知道:(x+y)·xy=x·xy+y·xy=x2y+xy2,(2x2y+3xy2)÷xy=2x2y÷xy+3xy2÷xy=2x+3y,(x+y)(x-y)=x2-y2及(x+y)2=x2+2xy+y2,……试问:如果上述各式中的x,y分别代表着一个二次根式,我们会有哪些新的收获呢?【教学说明】引入上述关于多项式的乘除算式及乘法公式,进而提出新的问题的目的在于暗示二次根式的运算与多项式的运算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由(x+y)·z=x·z+y·z=xz+yz,你能求出的值吗?你是怎样做的?探究2由,你能求出的值吗?由此你有何发现?类似地,请解决以下几个小题.【教学说明】让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探究,相互交流,在类比的过程中尝试给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巡视,予以点拨,肯定学生的成绩,并引导学生完善对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初步认识,最后师生共同给出问题的结果.【归纳结论】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整式的运算方法完全相同,即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2.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计算下列各题:分析:对算式的结构进行观察分析,运用二次根式加、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需注意乘法公式(a+b)(a-b)=a2-b2,(a±b)2=a2±2ab+b2的灵活运用.解:(1)原式=()÷=(÷÷;例2 已知,,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x2+2xy+y2;(2)x2-y2.分析:由条件易知x-y=2,而需求代数式中的(1)可化为(x+y)2,(2)可化为(x+y)(x-y),因而整体代入更简洁些,当然直接代入求值也是可行的,只不过要复杂多了.解:∵,,∴x-y=2.(1)原式=(x+y)2=()2=12;(2)原式=(x+y)·(x-y)×【教学说明】第1题可让学生自主完成,并选派三名代表上黑板进行演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及时予以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最后全班同学分析三位代表的解答过程及结果,深化理解.第2题仍可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如果大部分学生选用直接代入求值时,教师仍应肯定他们的成绩,但需展示本例的最佳解题思路,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3.(1)若,,求a2b-ab2的值;(2)若-1,求x2+2x+2011的值.【教学说明】第1、2两题可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相互交流,教师根据反馈情况,及时查漏补缺,优化课堂教学.第3题即可让学生尝试解决,也可由师生共同分析,形成解题思路后再由学生自主完善解题过程.3.(1)由,a·b=1得a2b-ab2=ab(a-b)=1×;(2)∵,∴,两边平方,得x2+2x+1=2.∴x2+2x=1.故x2+2x+2011=1+2011=2012.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谈谈你的看法,并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教师以设问的形式和学生一道回顾本节主要知识及所涉及到的解题方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既是对知识的一次梳理,也是一次必要的提炼升华,完善认知.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6.3”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教学反思1.情境引入,复习整式运算的知识,旨在迁移到利用乘法公式进行含二次根式式子的运算,培养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2.例题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运算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教案)一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教案)一
-二次根式的估算:估算二次根式的值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感和近似计算能力,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一个边长为\(\sqrt{4}\)的正方形和一个边长为\(\sqrt{-4}\)的虚构图形,通过比较正方形的实际存在来说明二次根式非负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2举例:对比\(\sqrt{8}\)和\(\sqrt{6}\),解释为什么\(\sqrt{8}\)可以化简为\(2\sqrt{2}\),因为8是2的平方的倍数,而6则不是任何整数的平方的倍数,因此不能化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是形如√a(a≥0)的表达式,它是表示非负数平方根的一种数学表达方式,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某些数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二次根式在几何中的应用,例如计算非整数边长的正方形面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的概念:强调根号下的数必须是非负数,以及二次根式的书写规范。
-二次根式的性质:掌握二次根式的非负性、乘除法运算法则,如\(\sqrt{a} \cdot \sqrt{b} = \sqrt{ab}\)。
-二次根式的化简:学会将二次根式化简至最简形式,如\(\sqrt{18} = \sqrt{9 \cdot 2} = 3\sqrt{2}\)。
3.增强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培养学生运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对二次根式的估算,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4.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通过二次根式的图形表示,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律,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5.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二次根式实例中抽象出一般性规律,形成数学的一般概念。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6.1二次根式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6.1二次根式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6.1 二次根式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概念1.能用二次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及数量关系,体会研究二次根式的必要性;(难点)2.能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会求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重点)一、情境导入问题1:你能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吗?(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面积为S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2)一个长方形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m 2,则它的宽为________m.(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 (单位:s)与落下的高度h (单位:m)满足关系h =5t 2,如果用含有h 的式子表示t ,则t =______.问题2:上面得到的式子3,S ,65,h5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定义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1)11;(2)-5;(3)(-7)2; (4)313;(5)15-16;(6)3-x(x ≤3);(7)-x (x ≥0);(8)(a -1)2;(9)-x 2-5;(10)(a -b )2(ab ≥0).解析:要判断一个根式是不是二次根式,一是看根指数是不是2,二是看被开方数是不是非负数.解:因为11,(-7)2,15-16=130,3-x (x ≤3),(a -1)2,(a -b )2(ab ≥0)中的根指数都是2,且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所以都是二次根式.313的根指数不是2,-5,-x(x ≥0),-x 2-5的被开方数小于0,所以不是二次根式.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要看所给的式子是否具备以下条件:(1)带二次根号“ ”;(2)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探究点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类型一】 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求字母的取值范围求使下列式子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1)14-3x;(2)3-x x -2;(3)x +5x.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且分母不等于0,列不等式(组)求解.解:(1)由题意得4-3x >0,解得x <43.当x <43时,14-3x有意义;(2)由题意得⎩⎪⎨⎪⎧3-x ≥0,x -2≠0,解得x ≤3且x ≠2.当x ≤3且x ≠2时,3-xx -2有意义; (3)由题意得⎩⎪⎨⎪⎧x +5≥0,x ≠0,解得x ≥-5且x ≠0.当x ≥-5且x ≠0时,x +5x有意义. 方法总结:含二次根式的式子有意义的条件:(1)如果一个式子中含有多个二次根式,那么它们有意义的条件是各个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必须是非负数;(2)如果所给式子中含有分母,则除了保证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外,还必须保证分母不为零.【类型二】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求解(1)已知a 、b 满足2a +8+|b -3|=0,解关于x 的方程(a +2)x +b 2=a -1;(2)已知x 、y 都是实数,且y =x -3+3-x +4,求y x的平方根.解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和绝对值的非负性求解即可;(2)根据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即可求得x 的值,进而求得y 的值,进而可求出y x的平方根.解:(1)根据题意得⎩⎨⎧2a +8=0,b -3=0,解得⎩⎨⎧a =-4,b = 3.则(a +2)x +b 2=a -1,即-2x +3=-5,解得x =4;(2)根据题意得⎩⎪⎨⎪⎧x -3≥0,3-x ≥0,解得x =3.则y =4,故y x=43=64,±64=±8,∴y x的平方根为±8.方法总结:二次根式和绝对值都具有非负性,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探究点三:和二次根式有关的规律探究性问题先观察下列等式,再回答下列问题.①1+112+122=1+11-11+1=112; ②1+122+132=1+12-12+1=116; ③1+132+142=1+13-13+1=1112. (1)请你根据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写出1+142+152的结果; (2)请你按照上面各等式反映的规律,试写出用含n 的式子表示的等式(n 为正整数). 解析:(1)从三个等式中可以发现,等号右边第一个加数都是1,第二个加数是个分数,设分母为n ,第三个分数的分母就是n +1,结果是一个带分数,整数部分是1,分数部分的分子也是1,分母是前项分数的分母的积;(2)根据(1)找的规律写出表示这个规律的式子.解:(1)1+142+152=1+14-14+1=1120; (2)1+1n2+1(n +1)2=1+1n -1n +1=11n (n +1)(n 为正整数).方法总结:解答规律探究性问题,都要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字母和数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找出题目隐含条件并用关系式表示出来.三、板书设计1.二次根式的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被开方数(式)为非负数;a 有意义⇔a ≥0.通过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与对比,随后由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由此引入二次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研究二次根式是实际的需要,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间的紧密联系,以此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大单元教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6.1.1 二次根式的概念 教案

【大单元教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6.1.1 二次根式的概念 教案

第十六章内容提要【课标要求】1.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

【内容分析】本章内容“二次根式”是《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

本章是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二次根式的概念和运算。

在本章中,将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运算法则和化简的方法。

通过对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的学习,学生将对实数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有进一步的了解。

【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本节内容是学习二次根式的基础,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同时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并熟悉二次根式的性质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二次根式是初中阶段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学习好二次根式,为后续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2.认知障碍(1)能用二次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及数量关系,体会研究次根式的必要性;(2)能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会求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3)经历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发现过程,体验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4)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会运用其进行有关计算.【教学目标】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知道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2.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3.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四则运算;4.了解代整式的概念,进一步体会代数式在表示数量关系方面的作用;5.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6.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

7.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应用拓展
1.当x是多少时, +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要使 +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 中的≥0和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 ,由①得:x≥- 由②得:x≠-1
当x≥- 且x≠-1时, +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1)已知y= + +5,求 的值.(答案:2)
(2)若 + =0,求a2004+b2004的值.(答案: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形如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作业
设计
必做
P5复习巩固1、综合应用5.
选做
《同步训练》
教学
反思
(2)一个长方形的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则它的宽为_______m.
(3)一个物体从高出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t(单位:s)与开始落下时离地面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式h=5t²。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那么t=_______。
二、探索新知
很明显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0)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解:二次根式有: 、 、- 、 (x≥0,y≥0);
不是二次根式的有: 、 、 、 、 .
例2.当x是多少时,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x-2≥0, 才能有意义.
解:由x-2≥0,得:x≥2,当x≥2时,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3练习1、2、3.
16.1.1 二次根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 (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比较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的意识。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 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 、 、 、 、 、- 、 、 (x≥0,y ≥0).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 ”;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
教学重点: 形如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教学难点:利用“ (a≥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1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看看得出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1)面积为3的正方形边长为_________,面积为S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