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卫生费用控制的视角解读新医改之难点
医疗卫生体系改革项目重点难点分析与对策

医疗卫生体系改革项目重点难点分析与对策1.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难点之一、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存在明显差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医疗资源的调配。
通过加强医疗资源的整合和调配,实现城乡间和地区间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
-鼓励医务人员流动。
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到农村地区或缺乏医疗资源的地区执业,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2.医疗服务质量低下医疗服务质量低下是医疗卫生体系的另一个难点。
患者普遍反映医疗服务经验不好,医患关系紧张。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强化医疗质量监管。
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管,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加大对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追责力度。
-加强医患沟通和信任。
通过开展医患沟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能力,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
3.药价过高,医疗费用负担重药价过高和医疗费用负担重是广大患者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医疗卫生体系的重点难点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药品价格监管。
通过加强对药品价格的监管,控制药价过高,并加快建立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制度,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推进医疗保险制度。
完善医保政策,扩大医保覆盖范围,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4.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强是医疗卫生体系的重点难点之一、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
增加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和支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设备和人员水平。
-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
通过开展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5.医疗信息化建设滞后医疗信息化建设滞后是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难点之一、为了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大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医疗信息化设备的更新和升级。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
浅析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一 、 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成本管理问题分析
作 力度 ,创建现代化与优化性 的成本管理系统 ,提升整体_T作效
在新 医改T作形势之下 ,公立 医院的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不 率与水平 ,达到预期的管理工作 目的。具体措施为 :
能保证整体管控工作效果 ,严重影响其长远 发展 与进步 。具体问
1.树立 正 确 观念
能意识到成本管理工作 的重要性 ,缺乏科学合理 的规划与设计内 教 育工作力度 ,要求每个科室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树立正确的成本
容 ,很多丁作人 员在参与各方面活动的过程 中认为成本管理属于 管理观念 ,在 13常工作中实现 合理 的成本控制工作 目的 ,在全体
财务部 门的责任 ,与 自己的工作无关。但是 ,公立 医院多数成本 T作人 员相互努力的情况下更好的进行管理与维护 ,促进公 立医
制 目的 。
统 与机 制,在组织中选拔 一名下作人员担任组长 ,将财务管理 r
2.成 本 管理 方 式单 一
作作为中心 ,开展小组之间的协作 等活动 ,在各类工作相互协调
公立 医院在实际发展 的过程中 ,未能充分意识到成本管理T 的情况下更好 的进行管控。同时,在财务管理期间 ,还需遵 循成
汪 二妮 上会会计师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 )河南分所
【摘 要 】在 近年 来信息技 术不断发展 ,多种信 息产品逐渐深入 日常生活 中的现状下 ,对5-/22会计信息的管理也逐 步引入 了多种 电算化信 息工具帮助企业优化 自身的财务情况 ,通过信息技 术手段会计信 息质量会极 大地提 高。本文在对会计信息 系统 当前在企业发展 中的问题和作用进行分析前提 下,讨论企业如何加强会 计信息 系统的内部控 制。
编程成 本,没有 任何的利润 ,但是 ,医院在管 理药品 的过程 中, 管理费用之 间的成本关系 ,可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 思维与模式 ,
浅析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医院财务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医保支付不足:新医改政策鼓励医疗机构以定点医疗服务方式与医保机构签订协议,但医保支付标准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医院的实际经营需求。
2.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困难:新医改实施后,医疗服务价格将逐步按市场化机制调整,但医院自主定价权受到限制,导致价格调整困难,无法与成本相匹配。
3. 资金运作压力大:新医改政策对医院的经费使用提出更高要求,包括财务拨款、医疗保障基金和社会捐助等,医院需要更好地管理和运作资金,而且政策调整会产生一定的变数,对资金的运作压力增加。
4. 人力资源成本上升:新医改政策提出了医院人员编制的调整和合理化要求,但由于医院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医院需要更好地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
二、对策1. 加强与医保机构的协商,争取更合理的医保支付标准。
医院可以通过与医保机构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提供充分的数据和资料,争取更合理的医保支付标准,以满足医院的实际经营需求。
2. 做好价格成本管理,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
医院可以通过提高运营效率、优化医院管理、降低非必要支出等方式,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以适应新医改政策下的价格调整。
3.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医院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资金的监控和控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减少资金运作的风险。
4.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
医院可以通过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和流动,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面临诸多问题,但通过加强与医保机构的协商、做好价格成本管理、加强资金管理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等对策,可以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分析

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分析高丹丹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人民医院摘要:目前,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逐渐提高对医院的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方面的要求,使得医院必须加强在诸多方面的思考,才能满足社会的供需。
本文结合实际思考,首先简要分析了某公立医院的基本概况,其次阐述了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措施。
以期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医改形势;公立医院成本控制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受到新医改形式的影响,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改革了支付制度,并且公立医院的发展方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改变。
从以往的粗放式模式进行转变,逐步变更为精细化的成本管控,使得公立医院运用效益型的成本管控方式,来进行控费用、调结构以及降成本等工作,并且取得了优绩效。
同时,企业内部也成立了医疗质量与安全成本,信息耗材成本、药品成本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等多方面的管控小组,以全面开展降本增效为目的,加快医院的改革速度。
一、某公立医院的基本概况A 医院是集医、教、研、防为一体并且面向于社会的三甲医院,占地面积5.3m 2,建筑面积为21万m 2。
经计算,现有床位1300张,院内设置的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有49个。
同时,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听从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安排,自2012年后,医院在执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应引入了软件设备,科室成本核算工作也逐步开展。
在2019年底,遵照政府会计准则中的内容要求,将医院内的明细项目进行调整,以确保医院内的成本核算工作能够合理实施。
公立医院成本构成情况见图1。
图1公立医院成本构成情况二、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预算与成本管理工作不合理公立医院的成本未摊开,使得医院只注重收入指标,未形成正确的成本核算管理意识,使所建立的成本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并且未配备对应的成本核算人员。
所应用的核算方法不够科学,成本控制工作不规范,则会增加后续管理工作的实施难度,使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不合理情况增加。
新医改下的公立医院医保控费与精细化管理

新医改下的公立医院医保控费与精细化管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新医改政策下公立医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公立医院在医改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医保控费和精细化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也逐渐成为医改中的热点话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医疗费用也逐年攀升。
如何控制医保支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精细化管理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医保控费与精细化管理这一话题展开探讨,分析现状、探讨应对策略,希望能为医院管理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背景介绍】1.2 问题提出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化和落实,公立医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医保控费和精细化管理成为了公立医院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医保控费作为医疗费用的重要监管手段,在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降低医疗费用、增强医疗服务质量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医保控费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等,导致其实施难度较大。
精细化管理被认为是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趋势,其核心在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减少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实施精细化管理也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例如医疗服务流程繁杂、管理系统不完善等。
如何有效地结合医保控费和精细化管理,实现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才能真正推动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下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新医改带来的挑战新医改的实施给公立医院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医保政策的变化使得公立医院面临着财政支出不断增加的压力,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医改要求医院实行精细化管理,这需要医院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对医院管理层和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疗费用控制整改措施

医疗费用控制整改措施医疗费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医疗服务的方方面面。
为了实现医疗费用的控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整改措施。
一、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是降低医疗费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医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服务效率:1. 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将轻微疾病和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和治疗,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在高级医疗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
2. 强化大病转诊制度:确定一级医院的重点专科,提高诊治水平,规范转诊流程,避免患者因转诊延误治疗时间。
3. 加强跨科室合作:医院内不同科室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减少因科室孤立而导致的重复检查和过度治疗,减少医疗费用的浪费。
4. 推广电子病历系统:电子病历可以提高病历查阅效率,减少重复检查的次数,避免因病历丢失而产生的二次检查费用。
二、加强药品价格和使用管理药品是医疗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药品价格和使用管理对于控制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1. 药品价格管理:政府可以通过监管机构制定合理的药品价格标准,限制药品价格的过高波动,减少药品成本对医疗费用的压力。
2. 鼓励使用基本药物:推广和使用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减少过度使用高价药品,降低患者负担。
3. 强化医生用药决策规范:医生要合理使用药品,遵循临床指南和药品使用准则,减少不必要的开药行为。
4.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建立对药品价格和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不合理和过度使用药品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 完善医保报销制度:建立和完善医保报销目录和支付标准,合理划定医保支付范围,降低患者的自付比例。
2. 推进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医院以病种为基础的诊疗费用预付制度改革,降低医疗服务价格。
3. 加强价格监管和处罚机制:建立和完善价格监管和处罚机制,对违规涨价行为进行处罚,维护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医疗卫生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医疗卫生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提供参考。
重点分析建立全民医保制度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建立全民医保制度,实现全民参加医保、医疗保障水平均衡、医保支付方式协调统一。
实现全民医保制度需要政府出资、个人参保和保险公司把保护好人民的健康作为自己的使命,共同实现保障全民健康。
加强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资源的主要供应方,加强公立医院改革是医疗卫生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
加强公立医院改革需要实现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医生的分类管理和薪酬制度的分类管理;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中包括建立三级医院制度,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推进药品医疗器械改革药品医疗器械改革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另一个重点。
推进药品医疗器械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完善药品医疗器械购销流通体系、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完善药品医疗器械流通环节与医保支付的衔接机制。
难点分析用人才匮乏当前医疗机构人才匮乏,既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也存在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工作态度等问题,缺乏高素质、高技能及医德医风的医疗人才。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医疗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改善医疗人员劳动力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强医护人员的职业荣誉感、职业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患者权益保障医疗行业存在利益冲突、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患者权益保障难度较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医疗诉讼制度和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完善医疗事故纠纷调解机制,增加对医疗行业的监管力度,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以上是本文对医疗卫生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的分析,建议在推进医疗卫生改革过程中重点关注上述问题,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新医改形势下医用耗材成本控制探究

新医改形势下医用耗材成本控制探究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用耗材成本控制问题日益凸显。
医用耗材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支撑,一直是医疗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资源的不断扩大,医用耗材的成本也日渐攀升。
如何在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科学有效地控制医用耗材成本,成为了医疗机构和医疗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医改形势下医用耗材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分析现有的困境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医用耗材成本控制的困境和挑战1. 医用耗材市场过度竞争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医用耗材市场竞争激烈,各种品牌的医用耗材层出不穷。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的采购人员往往难以辨别医用耗材的质量和价格优劣,导致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不法商家也会利用这一机会销售质量不合格的医用耗材,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
2. 医用耗材使用管理不规范在一些医疗机构中,医用耗材的使用和管理并不规范,存在浪费和滥用的情况。
有的医生为了追求治疗效果,可能会过度使用医用耗材,造成成本的不必要增加;而在一些医疗机构中,医用耗材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医用耗材的管理难以管控,进而增加了医疗机构的成本。
3. 缺乏科学的价格管控机制目前,医用耗材的价格主要由市场调节,医疗机构和患者往往难以对医用耗材的价格进行有效管控。
这就意味着,医用耗材价格的不合理上涨会直接增加医疗机构的成本,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用药成本。
缺乏科学的价格管控机制,也是医用耗材成本控制面临的一个难点。
1. 加强医用耗材市场准入管理为了规范医用耗材市场,降低市场竞争带来的利润过度化、品质不一、价格不透明等问题,政府应加强医用耗材市场准入管理,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制度和评审机制,严格审核医用耗材生产企业的资质和产品质量,保障医用耗材的质量和价格透明。
2. 完善医用耗材采购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制度,规范医用耗材的采购流程和标准,加强对医用耗材的质量检测和评估,确保医用耗材的质量和价格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医院管理2011年10月第5期总第44期Modem Hospital Management No.5 Oct.2011(SN.44) ・13・ 服务,实现其满足的最大化,避免医生或医院在提供服 务的过程中因寻利而使患者的利益受损。 3.2.2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健全基本医疗保障 制度和大病报销制度,可以实现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 医疗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3.2.3建立医院补偿机制。医疗服务价格水平的提 高推动了患者的医疗成本的增加,建立有效、可操作性 的医院补偿机制,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使患者“能看 病,看得起病”、“大病政府管,小病社区揽”。 4总结 通过分析政府、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假定医生 具有双重角色,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制度非均衡本身 就意味着制度创新机制或制约机制的失灵,从而使社 会经济效率遭受损失。制度非均衡的效率损失,可从 政府的规制与医生较低的违规成本以及医生与患者之 间交易费用的增加得到解释。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和 完善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的监管。在医疗卫生 领域要限制社会强势利益主体(如卫生主管官员、医 院、医生>的势力,同时对于一些弱势主体(患者)应给 予一定的扶持。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进一步扩大民主, 充分保障医院的相关利益者对卫生主管部门的监督 权、约束权,建立完善的民主传导机制和制衡机制,使 我国的医疗卫生管理制度由非均衡性逐步趋向均衡 性,实现医疗卫生市场的相关利益者能逐步趋向帕累 托最优。
参考文献 [1]布坎南.寻求租金和寻求利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 (6):16—22. [2]李松龄.制度需求:理论与实证[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1999,(3):1—7. [3]张曙光.论制度均衡和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1992,(6):30
—36. [4]程虹,窦梅.制度变迁阶段的周期理论[J].武汉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1999,(1):74—78. [5]甘露,李华红.非均衡条件下寻租理论的博弈模型分析[J].生 态经济,2007,(2):60—64. [收稿日期:201l一07一l1] [修回日期:2011-08—31](编辑李莉)
从卫生费用控制的视角解读新医改之难点 林世爵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州市510006)
摘要卫生费用的增长是世界的普遍趋势,是造成各国医疗改革失败的最明显的原因。因此,医 疗费用控制往往成为医疗改革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新医改政策刚刚进入实施阶段,如何有效控制卫生 费用,在改善社会健康水平的同时,以有限的卫生资源投入产出最大的卫生服务效益,为卫生事业的可 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值得广大卫生经济工作者认真研究。本文从卫生费用控制的视角,探讨新医改的落 实难点,进行问题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卫生费用 费用控制新医改 医改难点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32(2011)05—0013—04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2—4232.20l1.05.005
Interpreting the Difficult Points of the New Medical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 Cost Control L/n 珈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Guangzhou University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The increase of health cost is the general trend in the world and also the reason for the failure ofmedical re. form in each country.Therefore.health cost control acts as one ofthe important goals of medical reform.TtIe new policies of new medical reform ale just at the implementation phase.nle general workers ofhealth and economy must study care. fully the way to control health cost e施ciently.optimize health service beneficial result with the limited input of health re sources at the time when social health level is improved.and point out new roa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alm undertakings.From the point of health cost contro1.the writer tried to explore the difficult points of practicing new medical reform,discuss th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health cost;cost control;new medical reform;difficult points of medical reform. ・14‘ 现代医院管理2011年10月第5期总第44期ModemHospitalManagementNo.5 Oct.2011(SN.44)
卫生总费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指一年)全社会用于卫生保健支出的货币总和, 也就是政府、社会各界和居民个人对卫生投入的综 合…。卫生费用是分析评价一个国家卫生保健系统公 平和效率的重要工具,加强卫生费用控制是重要的卫 生经济政策 。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肩负着为国民 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社会责任的同时,也面临着卫生费 用日趋升高超出国家财政负荷能力的困境,进行卫生 费用控制势在必行。由表1可以看出:2005年至2009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持续快速增长,卫生总费用从 2005年的8 659.91亿元上升到了2009年的17 204.81 亿元,后者是前者的两倍;人均卫生费用也从2005年 的662.3元上升到2009年的1 289.0元,前后增加了 近一倍。与此同时,政府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构成 中的比重从2005年的17.9%上升到2009年27.2%; 社会卫生支出的比重从2005年的29.9%上升到2009 年34.6%。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 4.73%上升到5.13%。2009年我国卫生费用比2008 年增长18.4%,远远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超出了全 球卫生费用平均增长水平和发达国家卫生费用增长水 平。卫生费用的不断攀升,使得医疗卫生消费支出成 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这也是促成新 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新医改方案也试 图通过多种措施实现降低卫生费用的目标 J。
表1 2005年—l20o9年我国卫生总费用
注:①本表系核算数;②按当年价格计算;③本表卫生总费用不含高等医学教育经费,2006年起包括城乡医疗救助经费;@2007年起,卫生 总费用按新的统计VI径核算;⑤数据来自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新医改的5项重点工作中,最难的是基本药物制 尽管我国卫生费用持续快速增长,但与西方发达 度的落实和公立医院改革。而这两项改革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财政实力。加大政府投入是 新医改的亮点之一。新医改方案中提出:在未来3年, 为支持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各级政府将投入8 500亿 元 。如此巨大的投入,让广大百姓似乎看到了医疗卫 生事业发展的美好明天,但从卫生费用控制的视角究其 条款,发现难点重重,尚且存在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1 卫生费用控制视角下的医改难点分析 1.1 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不足,致使医院经济创收 国家(美国)相比,卫生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 然很低,政府卫生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的比例也很低 (见表2)。在当前财政补助不足的前提下,医疗机构 大多靠开展“业务创收”来维持自身的发展。2009年 我国卫生部门所属的医院、卫生院、妇幼保健机构、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财政补助收入占其总支出的比例分别 为8.06%、19.4%、l9.6%和56.6%,医院91.94%的 支出、卫生院80.6%和妇幼保健院80.4%的支出依靠 “业务创收”来弥补(见表3)。而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
表2 中美卫生总费用的比较
注:数据来自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表3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 现代医院管理2011年10月第5期总第44期Modem Hospital M ̄ement No.5 Oct.2011(SN.44) ・15・ 益,在资源上占主导地位的公立医院设法改善诊疗环 境,开展特殊医疗服务,力图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治 疗环境,其结果必然导致医疗成本的大幅增加。 1.2城乡之间、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之间卫生资源配 置不合理 现行的医疗体制缺乏公平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均等化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城乡 之间的卫生投入上的不公平。数据显示:占全国人口 2/3的农村人口只拥有不到1/4的卫生费用,而占人 口1/3的城镇居民却享有3/4以上的卫生费用 。。二 是当前政府有限的卫生资源,大部分用于医疗服务,而 不是优先用于公共卫生服务。卫生资源配置上的非均 等,直接导致了卫生服务提供和利用上的非均等,这影 响到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和农村居民的健康,也造 成了卫生资源的浪费,间接加重了全社会的医药费用 负担 。 1.3 取消“以药养医”,实现“以医养医”困难重重 新医改方案中提出,逐步实行“医药分开”,取消 药品加成。医院收入结构彻底打破,主要收入渠道“断 流”。在政府补偿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大多数医院不仅 不能盈利,连最基本的生存都存在问题。而新医改方 案将门诊药房改制为零售药店,使药房社会化,患者从 医院买药至少能比以前便宜15%,这在一定程度上减 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这种制度也必须在政府给予 医院合理补偿的前提下进行才有效。补偿方式有两 种:一是政府财政补偿;二是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如 果政府补偿不到位,医疗服务价格的提高将成为必然 手段。这实际上仅是费用结构的变化,并未减轻患者 的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增加患者的医疗服务 支出 。 1.4各级政府间分工不明,财政投入落实无章可循, 财务监管难度大 新医改方案对政府卫生投入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 求: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 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未来3年, 为支持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 500 亿元 。但是,这些钱能否有效落实,能否花在老百姓 的头上,真正让老百姓受益、得实惠 ?新医改方案中 并没有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医疗卫生费用中应承 担的责任作出具体分工,如何落实财政投入的问题也没 有在新医改方案中找到答案。而如此巨额财政投入,在 实施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又能真正享受到多少财政的 阳光,这对卫生费用的监管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卫生费用控制方法的探讨 政府要加强费用控制,防止出现“政府投入加大 了,而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却更多了”的现象 。我们 不仅要把握好卫生费用“量”的问题,更要把握好卫生 费用“质”的问题。医疗费用的控制并不是指减少医 疗服务的费用,或削减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投入。更重 要的是利用政府的调控政策,合理地配置有限的医疗 卫生资源,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在有限的投入下,产 出最大的效益 。 2.1增加政府投入,完善医院补偿机制,增强医疗机 构公益性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医疗机构经济补 偿机制不合理。国家财政应随着国力的增长而增加对 卫生事业的投入,逐步完善医院补偿机制,只有这样才 能从根本上抑制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新医改方案明 确提出,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确立政府 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另 外,也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坚持公益性质,树立正确的效 益观,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 高医疗质量。同时,医疗机构也要引入全面预算的管 理方法,实行定额管理,内部成本核算,进一步规范医 院收支和降低成本消耗 ,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好的 效果。政府通过引导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逐步 解决趋利性问题,对卫生总费用的控制也会产生一定 的促进作用 。 2.2 寻求科学合理的激励方式,促进卫生资源有效配置 尽管新医改方案中提出,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 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和基本医疗保 障,但目前我国卫生资源的配置总体上仍然不容乐观。 要改变这种不均衡的现状,最重要的是要改变目前分 配上的不平等,逐步缩小和消灭城乡和地区之间差距。 建议:①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投入,加大 对一般门诊的补贴力度。大力发展集预防、医疗、保 健、康复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服务,让病 人在看病时能够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实现病人的合理 分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基层卫生机构的卫生 资源,同时也能使大医院的门诊、住院病人大幅度减 少,对病人的医药支出也会有一定的降低 。②政府 应在政策和财政上对基层卫生机构给予支持,大力改 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医生工作环境,提高贫困 地区、基层卫生人员的收入,通过减免学费、免偿还助 学贷款、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等方式鼓励高素质的医 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卫生机构发展,为基础医疗卫生机 构注入新鲜血液。 2.3 完善支付方式,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支付方式的好坏对医疗费用的控制非常重要。新 医改方案中提出,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 付费、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等方式。笔者比较世界 各国、地区的医疗费用控制方法,认为定额付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