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3
国开电大 数据库运维 形考任务1-5题目

实验1 MySQL数据库服务器配置(预备知识:第1,2章;分值:16分;需辅导教师评分)1.实验目的掌握MySQL的安装方法,练习MySQL数据库服务器的使用,理解MySQL 服务器的组成,掌握MySQL服务器的配置方法。
2.实验内容【实验1-1】下载当前最新版本的MySQL,或者之前某个版本的MySQL,并在Windows上完成安装。
【实验1-2】安装完毕后,找到MySQL的配置文件;并查看初始化配置文件的内容。
【实验1-3】使用start和stop命令启动和关闭mysql数据库。
【实验1-4】连接到MySQL服务器,连接成功后是一个mysql>的提示。
【实验1-5】在MySQL数据库服务器端找到错误日志文件,并查看错误日志的内容。
【实验1-6】通过初始化配置文件,启用二进制日志、慢查询日志和通用查询日志。
【实验1-7】查看二进制日志、慢查询日志和通用查询日志的内容。
【实验1-8】关闭二进制日志、慢查询日志和通用查询日志。
【实验1-9】用CREATE DATABASE语句创建数据库,使用SHOW DATABASES命令查看显示所有数据库,可以看到新建的数据库名称。
【实验1-10】使用Workbench图形化管理工具创建数据库。
【实验1-11】使用SHOW STATUS命令查看系统状态参数;使用SHOW VARIABLES命令查看服务器变量设置。
【实验1-12】使用命令“select @@basedir”和“select @@datadir”寻找到MySQL的安装目录和数据存放目录。
【实验1-13】使用SHOW ENGINES查看所有引擎,在配置文件中更改默认存储引擎default-storage-engine变量,改为MyISAM。
重启MySQL,查看默认存储引擎是否改变。
【实验1-14】创建一个数据表t_myisam(id int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30),primary key(id)),创建时显式指定存储引擎为MyISAM。
5-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解
A.选用装置图甲研究平抛物体的竖直分运动时,应该用眼睛看A、B两 球是否同时落地 B.选用装置图乙并要获得稳定的细水柱显示出平抛运动的轨迹,竖直管 上端A一定要低于水面 C.选用装置图丙并要获得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每次不一定从斜槽上 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钢球 D.除上述装置外,还可以用数码照相机每秒拍摄15帧钢球做平抛运动 的照片以获得平抛运动的轨迹
学习目标
1.了解三种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及其实验步骤; 2.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探
究
思
路
1、设法通过实验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
2、在平抛运动的轨迹上找到每隔相等的时 间所达到的位置;
3、测量两相邻位置间的水平、竖直位移, 分析这些位移的特点;
①
频
闪
照
相
法
方案一 频闪照相法
①
频
③
喷 使内部水 水 的压强始 法 终等于大
气压
细管
喷嘴(比细管 更细的硬管)
水平喷出的细水柱即 为平抛运动的轨迹。
透明胶片
实
验
结
论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知 知识点一 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识 (1)实验原理
点 用描迹法(或喷水法或频闪照相法)得到物体平抛运动的轨迹.
例
题 【例2】 (1)在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时,除了木板、小球、斜槽、
讲 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有__C__、__F__.
解
A.游标卡尺 F.重垂线
B.秒表
C.坐标纸
D.天平
E.弹簧测力计
(2)(多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__C____.
5-3第3节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图 5 - 3- 2
3.频闪照相法 用数码相机可记录下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5- 3- 3所示.由于相 邻两照片间的时间间隔 8 ____,只要测出相邻两照片上小球的水平位 移,就很容易判断出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的特点.
答案: 1 匀速直线 1 2 4 gt 2 8 相等 5x g 2y 2 自由落体 3 v0t
核心解读————————————————————— 平抛运动轨迹的应用 1.平抛运动水平方向运动性质的判定. (1)据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 运动及自由落体下落高度与运动时间 t的关系: h=gt2.在平抛运动轨迹的竖直坐标轴y上,从 原点O开始向下取一个坐标为h的点,再找到 坐标为4h、9h的点. (2)过这些点作水平线与轨迹分别交于A、B、 图 5- 3- 5 C 点,则这些点就是每经过相等时间物体所 到达的位置,如图5-3-5所示.
-
答案:2 Lg
0.70 m/s
反思:由上面的实际探究,可知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是做 匀速直线运动,而且由于 a与 b、 b与 c、 c与 d的水平距离相等,因此相 邻两点的时间间隔相等,故水平速度 v= x .竖直方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 t
动,所以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 移差是一个常数,即 Δy= gt2,求出时间 t,代入上面的公式,即为所求 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
即(y2-y1)-y1=gt2.① Δx 又Δx=v0t,t= .② v0 将①②两式联立,解得 v0=
Δx g 答案: y2-2y1
Δx g . y2 - 2 y1
图 5- 3- 9
随堂反馈————————————————————— 1 .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 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 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 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或凹槽)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 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3-5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1.3.2.1 正交性
(1)任一列中,各水平都出现,且出现的次数相等 例:L8(27)中不同数字只有1和2,它们各出现4次; L9(34)中不同数字有1、2和3,它们各出现3次 。
3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1.3.2.3 综合可比性 (1)任一列的各水平出现的次数相等; (2)任两列间所有水平组合出现次数相等,使得任一因素 各水平的试验条件相同。这就保证了在每列因素各水平的效 果中,最大限度地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可以综合比 较该因素不同水平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情况。 根据以上特性,我们用正交表安排的试验,具有均衡分 散和整齐可比的特点。 所谓均衡分散,是指用正交表挑选出来的各因素水平组 合在全部水平组合中的分布是均匀的 。 。
正 交 试 验 设 计
对于单因素或两因素试验,因其因素少 ,试验的设 计 、实施与分析都比较简单 。但在实际工作中 ,常常
需要同时考察3个或3个以上的试验因素 ,若进行全面试
验 ,则试验的规模将很大 ,往往因试验条件的限制而 难于实施 。正交试验设计就是安排多因素试验 、寻求 最优水平组合的一种高效率试验设计方法。
绘制 因素 指标 趋势 图
计算各列偏差平方 和、自由度
列方差分析表, 进行F 检验
优水平
因素主次顺序 结
3
分析检验结果, 写出结论
优组合
论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一般为了便于试验结果的分析,定性指标可按相关的标 准打分或模糊数学处理进行数量化,将定性指标定量化。
5因素3水平响应面实验

5因素3水平响应面实验
5因素3水平响应面实验是一种设计实验的方法,它可以用于确定多个因素对响应变量的影响,以及找到最佳的因素组合以获得最佳的响应。
该实验设计中,有5个因素,每个因素有3个水平,因此总共有3的5次方个组合。
在该实验中,需要先确定响应变量,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响应面模型。
然后,根据实验设计和所选模型,确定实验的运行顺序和每个因素在每个水平上的设置。
实验数据收集后,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来确定每个因素对响应变量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
最终,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确定最佳的因素组合以获得最佳的响应。
在实际应用中,该实验设计可以用于优化生产过程、改进产品设计等领域。
题目5 三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题目5 三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一、程设计主要任务及要求1、了解三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2、应用经验法和动态特性参数法进行三阶系统PID调节器参数的整定。
3、分析PI、PID两种控制方式对本控制系统的作用。
4、研究调节器相关参数的变化对系统静、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课程设计使用的实验设备实验设备1. THJ-FCS型高级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2.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三、工作原理本控制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5-1所示。
图5-1 三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a)结构图(b)方框图控制系统以上、中、下三只水箱串联作被控对象,下水箱的液位高度为系统的被控制量。
由第二章双容特性测试实验可知,三容对象是一个三阶环节,它可用三个惯性环节来描述。
本实验要求下水箱液位稳定至给定量,将压力传感器LT3检测到的下水箱液位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在与给定量比较后的差值通过调节器控制气动调节阀的开度,以达到控制下水箱液位的目的。
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
调节器的参数整定可采用本章第一节所述任意一种整定方法。
四、控制系统流程图控制系统的流程图如图5-2所示。
图5-2 实验控制系统的流程图在本实验中,被控量下水箱液位(检测信号LT3)和执行机构阀门定位器均为带PROFIBUS-PA通讯接口的部件,挂接在PROFIBUS-PA总线上,二者通过不同的访问地址加以区分,PROFIBUS-PA总线通过LINK和COUPLER组成的DP链路与PROFIBUS-DP 总线交换数据,PROFIBUS-DP总线上挂接有控制器CPU315-2 DP,由于PROFIBUS-PA总线和PROFIBUS-DP总线都是双向传输的通讯网络,这样既完成了现场测量信号到CPU的传送,又使得控制器CPU315-2 DP发出的控制信号经由PROFIBUS-DP总线到达PROFIBUS-PA总线来控制执行机构阀门定位器。
3-5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整齐可比是指每一个因素的各水平间具有可比性。因为正 交表中每一因素的任一水平下都均衡地包含着另外因素的各个 水平 ,当比较某因素不同水平时,其它因素的效应都彼此抵 消。如在A、B、C 3个因素中,A因素的3个水平 A1、A2、A3 条件下各有 B 、C 的 3个不同水平,即:
3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1.3.2.3 综合可比性 (1)任一列的各水平出现的次数相等; (2)任两列间所有水平组合出现次数相等,使得任一因素 各水平的试验条件相同。这就保证了在每列因素各水平的效 果中,最大限度地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可以综合比 较该因素不同水平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情况。 根据以上特性,我们用正交表安排的试验,具有均衡分 散和整齐可比的特点。 所谓均衡分散,是指用正交表挑选出来的各因素水平组 合在全部水平组合中的分布是均匀的 。 。
2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对于多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设计是简单常用的一种试
验设计方法,其设计基本程序如图所示。正交试验设计的
基本程序包括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结果分析两部分。
2.1 试验方案设计 (1) 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指标 试验设计前必须明确试验目的,即本次试验要解决什么 问题。试验目的确定后,对试验结果如何衡量,即需要确 定出试验指标。试验指标可为定量指标,也可为定性指标。
3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在这9个水平组合中,A因素各水平下包括了B、C因素 的3个水平,虽然搭配方式不同,但B、C皆处于同等地位, 当比较A因素不同水平时,B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相互抵 消,C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也相互抵消。所以A因素3个水 平间具有综合可比性。同样,B、C因素3个水平间亦具有 综合可比性。
3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5-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第二册

3 先演示实验一遍,同学们根据 老师的提示,合作进行实验
4 讨论分析法 设置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同学实 验后,探讨相关问题,得出结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5
导入新课 研读思考
演示思考
拓展延伸 探讨分析
实验探究
导入新课
预计用时5分钟。 师生回顾上节课知识,师生以对 话的方式展开,引起学生的疑问,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拓展延伸
预计用时3-4分钟。 老师布置一道经典例题,简要 说明题目要求,请同学们回答相关 问题,提炼出物理模型并解决问题。
5
01
老师布置相关作业, 加强学生对平抛运 动的应用,对生活 中平抛运动的了解。
02
老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 行概括总结,使本课知 识要点化、系统化,加 强学生的记忆,加深对 平抛运动的理解。
2
高一(12)班共40人,学风较好,思维跳跃。
学生可能面临的挑战
对曲线运动的研究,由于综合性比较强,学生 综合分析的能力、实验能力可能面临挑战。
3
3
1
平抛运动的特点
2
平抛运动的规律
3
学习和借鉴本节 课的研究方法
3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运动分解
事实性知识
能理解现实或实验中的 典型情景,并从中剥离提 炼出物理模型,分析相应 物理现象
方法性知识
能做出平抛运动的受力 分析,能分解平抛运动, 能通过分析,得出平抛运 动水平以及竖直方向的运 动形式
2
通过平抛运动规律的研究, 用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 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 于探索,逐步树立严谨科学 的实验态度合正确的认识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5-3
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具有MaxSpeed、Weight等成员变量,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
自行车类有高度(Height)等属性,汽车类有座位数(SeatNum)等属性。
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
在继承过程中注意把设置为虚基类。
程序体: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vehicle
{
public:
vehicle(){cout<<"构造vehicle类"<<endl;}
vehicle(float i,int j){MaxSpeed=i;Weight=j;cout<<"构造vehicle类"<<endl;}
~vehicle(){cout<<"析构vehicle类"<<endl;}
void Run(){cout<<"类run"<<endl;}
void Stop(){cout<<"类stop"<<endl;}
void disp1(){cout<<"vehicle MaxSpeed is "<<MaxSpeed<<"km/h"<<"\n"<<"vehicle Weight is "<<Weight<<"kg"<<endl;}
private:
float MaxSpeed;
int Weight;
};
class bicycle:virtual public vehicle
{
public:
bicycle(){cout<<"构造bicycle类"<<endl;}
bicycle(float x){Height=x;cout<<"构造bicycle类"<<endl;}
~bicycle(){cout<<"析构bicycle类"<<endl;}
void disp2(){cout<<"bicycle Height is "<<Height<<"m"<<endl;}
private:
float Height;
};
class motorcar:virtual public vehicle
{
public:
motorcar(){cout<<"构造motorcar类"<<endl;}
motorcar(int y){SeatNum=y;cout<<"构造motorcar类"<<endl;}
~motorcar(){cout<<"析构motorcar类"<<endl;}
void disp3(){cout<<"motorcar SeatNum is "<<SeatNum<<endl;}
private:
int SeatNum;
};
class motorcycle:public bicycle,public motorcar
{
public:
motorcycle(float i,int j,float x,int y):vehicle(i,j),bicycle(x),motorcar(y){ cout<<"构造motorcycle类"<<endl;}
~motorcycle(){cout<<"析构motorcycle类"<<endl;}
void disp(){disp1();disp2();disp3();}
};
int main()
{
motorcycle a(90,1200,0.9,4);
a.disp();
a.Run();
a.Stop();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