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合集下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部编版)最新精品教案4.2-深深浅浅话友谊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部编版)最新精品教案4.2-深深浅浅话友谊

4.2 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认同友谊的一些重要特质。

(2)能接受友谊的改变。

(3)能体悟到竞争本身不会伤害友谊。

(4)能认同友谊必须要坚持原则。

2.能力目标(1)能澄清对友谊认识的误区,提高辨别能力。

(2)能够对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3)与朋友相处时能坚持原则。

3.知识目标(1)知道一些友谊的特质。

(2)认识到对友谊的理解会存在的一些误区。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友谊的特质。

(2)友谊的澄清。

难点:友谊的澄清。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深深浅浅话友谊》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和“在集体中成长”。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本课由“友谊的特质”和“友谊的澄清”两目内容组成。

第一目围绕“友谊为什么能如此打动我们”这一问题,阐述了友谊的重要特质。

第二目围绕友谊的改变、竞争对友谊的影响、友谊与原则性等常常令学生困扰的问题展开,通过学生的探究与分享,对这些问题逐个进行了澄清。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开展调查活动,提问学生:在友谊中,什么特质是重要的呢?请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

展示友谊的特质:理解、信任、亲密无间、帮助、忠诚、趣味相投、平等、诚信、相互喜欢、支持、友善、陪伴,等等。

教师统计调查结果,并总结: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结交朋友既有欢乐,也有苦恼。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深深浅浅话友谊》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深深浅浅话友谊》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2课时深深浅浅话友谊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友谊的特质,知道什么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对待友谊,能正确处理交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视友谊,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友谊的特质教学难点:正确处理交友中存在的问题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乘坐在友谊之船的两个好朋友,一个人突然瘦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乘坐在友谊之船的两个好朋友合影,只给自己P图—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乘坐在友谊之船的两个好朋友,爱上了不一样的爱豆(偶像)—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寓意:友谊经不起考验,说变就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友谊的特质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调查学生认为什么是友谊中最重要的特质,从学生的经验和认知引出第一框的内容—友谊的特质、(1)学生探究:学生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三个选项,也可以将选中的部分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分享交流:请几个学生分享他们的选择,并简要谈谈选择的原因。

(3)统计分析:对全班的选择进行统计,发现哪些特质赢得较高的支持率。

教师总结:友谊是一种亲密关系。

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

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获得满足。

2.“我”和李鸣的故事设计意图:“我”和李鸣的故事可能就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每一个学生既可能是“我”,也可能是李鸣,这样的故事很快就能让学生联结到自己的经历,引发共鸣和思考。

(1)角色扮演:请学生分别扮演“我”和李鸣,表演“我”和李鸣的故事。

(2)分享感悟: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我”心里的滋味,询问学生是否也有故事中“我”的类似经历,并请学生分享当时自己的感觉和想法。

(3)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猜测“李鸣”拒绝帮助朋友的原因,就“帮助朋友是否意味着自己会受损失”进行讨论。

(4)深入思考:分享和分担是对等的吗?教师总结:3.君子之交淡如水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4.2 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4.2 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案设计

4.2 深深浅浅话友谊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到建立和发展友谊需要的具有的品质。

懂得只讲“哥们儿义气”的所谓友谊,决不是真正的友谊。

能力目标: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获得真挚友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友谊的获得离不开平等、尊重、真诚、理解、宽容、关爱、帮助这一道理。

培养积极交往的心态,在交往中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树立乐于交往的积极生活态度。

二、达成目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1.重点与难点是什么?重点:友谊的特质是什么难点:对友谊的澄清2.为什么是重点与难点?由于社会环境的原因,现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情感上有很大的需求,但是同时也存在着比较自我的意识。

这种矛盾心理极有可能成为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上的绊脚石。

所以我们有必要帮助学生认知友谊的特质,友谊中的关系是亲密且平等的,它和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都没有关系;给予与分担应该是双向的,不能一方一味付出,而另一方不断索取,这些都不利于良好友谊的建立和维持。

同时,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生长发育阶段,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不全面,需要通过学习帮助他们明辨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正确看待和朋友之间的竞争,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这不意味着没有原则等问题。

3.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策略运用情境分析、小组合作与探究等方法对重难点进行讲解。

三、教学准备(根据需要选填)1、学生自主学习,填写《测评》填空题,进行预习2、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与活动,制作PPT四、教学过程五、本设计亮点总结课程内容力争紧贴学生实际生活,致力于解决生活中大家对友谊的困惑和问题,我们从“知友谊”入手,重点落实到“行”上,突出了道德学习中的重在实践的理念。

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提醒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明白友谊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且双向的。

正确认识竞争关系中的友谊,并且知道该怎么做;在和朋友相处时要讲究原则,明白无原则的友谊并不是真正的友谊。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4.2 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4.2 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案设计

第四课第二框《深深浅浅话友谊》一、教学内容分析《深深浅浅话友谊》来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友谊什么不是友谊,学会正确对待友谊,珍视友谊,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友谊的特质,知道什么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对待友谊,能正确处理交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珍视友谊,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到大多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寻求同龄人的认同,但是在交友中又存在很多困惑与误解,学生在交友中只有一些模糊的体验,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友谊观。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情感体验法,以自我学习为主,教师为辅的方法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交友的特质。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交友中存在的问题。

六、教学过程导入:在上课之前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

这个女子叫格尔迪·麦肯纳,她很不幸患上了乳腺癌不得不接受化疗,为此,她失去了头发。

她的11位好友为了表示对她的支持集体剃了光头,并邀请摄影师拍下这一过程。

在她们剃头的视频中,所有朋友聚集在同一家沙龙,穿着粉色衣服,微笑着庆祝。

她们将头发捐献给南非癌症协会。

其中,一位朋友说:“我做这件事是为了我的姐妹。

”另一个朋友则表示“想到格尔迪正在经历的一切,剃头根本不算什么。

”视频的最后,11位姐妹为格尔迪举办了一个惊喜派对,当她走进来看到这一切时,完全惊呆了。

(配乐)设问:1.她们这张合影美吗?2.你觉得谁是最幸福的人?3.是什么让她的人生变得更幸福、更美丽?设计意图:一是导入友谊的主题;二是以故事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过渡:同学们打开书翻到44页,我们来看这一框有几目,第一目是友谊的特质,(所谓特质是什么意思?十分优异特殊的品质)第二目是友谊的澄清,(板书)友谊的特质主要是讲什么是友谊,什么不是友谊,友谊的澄清这一目主要是讲友谊的困惑和误解。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深深浅浅话友谊”,主要围绕友谊的特质、建立友谊的重要性、如何呵护友谊等方面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友谊的本质,掌握建立和呵护友谊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更加关注人际关系,特别是友谊。

他们对于友谊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但也存在一些误区。

比如,有些学生认为友谊就是无条件的帮助,有些学生则因为性格原因,不敢主动去建立友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认知和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友谊,建立健康的友谊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友谊的特质,掌握建立和呵护友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珍惜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友谊的特质2.建立和呵护友谊的方法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友谊的特质和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3.准备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关于友谊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友谊?友谊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建立和呵护友谊的。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对友谊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小组讨论:如何判断一段友谊是否健康?请学生们结合案例和自己的经验,讨论出判断友谊健康与否的标准。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给出判断友谊健康与否的标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学科七年级第四课第二课时深深浅浅话友谊教课方案课题深深浅浅话友谊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年级七年级治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友谊给我们带来快乐,也会带来烦忧。

要在相处中体验踊跃的感情。

能力目标:学习认识友谊是双向的,要认识友谊的特质,澄清友谊的认识。

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友谊是一种亲近的关系,能够正确的对待友谊和竞争的关系。

要点友谊是同等的,双向的。

难点友谊不是千篇一律的。

教课过程教课环节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歌曲《友谊地久天长》一、友谊的特质友谊是一种亲近的关系。

每一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要不尽同样,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获得理解和支持、忠诚和相信、必定和关心。

研究与分享 11、联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你怎样理解“我”内心学生表达自己的味道。

的看法“我”内心很悲伤,在他困难的时候我向他伸出了双手,可是在我有困难的时候,他却只顾自己,他患难见真情对我们的友谊太自私了,只想获得但不付出。

这样的友谊是不可以长远的。

不是。

损2、帮助朋友 ,能否会心味着自己会遇到损失?失与获得都是相对的,有时2、友谊是同等的、双向的。

损失点东西,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觉关心,也学习关可是却收获了怀对方。

我们共同分享,也互相分担,在相处中体友谊,获得了验踊跃的感情快乐。

研究与分享 21)先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也有人说:“多个朋友多条路。

”你怎样对待这两种看法?“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是品行崇高的人之间的交情如水同样平庸,不尚虚华,倒是真实的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多个朋友多条路”的意思是多了一个朋友,有困难的时候就多了一设计企图以学生喜欢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兴趣启示思想个帮助。

这两种看法都表现了作为朋友,我们共同分享,也互相分担。

学生议论(2)分享和分担是平等的吗?不对。

友谊是双向的。

友谊是接受,也是付出;是分享也是分担。

友谊是同等的,但不必定是平等的。

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能够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

4.2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4.2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关键是我 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探究与分享:P47小川带给我的烦恼
问题:作为小川的好朋友,“我”应该怎么办?
答应小川的要求才算是他的好朋友吗?
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情吗?
播放视频:马丁上学记之选择
问题:在生活中,对于朋友的任何要求我们都应该答应吗?
得出结论: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特质。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对喜欢的友谊特质。
能力目标:能够处理好竞争和友谊的关系;能够适应友谊的变化,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友谊的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珍惜友谊、乐于交往的情感;认识处理好友谊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友谊的特质(重点)
友谊的澄清(难点)
提炼的课题
真正的友谊
教学过程
目标和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为什么这样设计)
媒体作用
3.“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说好了做一辈子的朋友,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过节儿就变得陌生了”“困难的时候我以为他一定会帮我,没想到他一走了之,唉,世事难料啊”。对于这些同学的感慨,我们应告诉他们(B)
①生活中,即使有时候的期待落空,也不要对友谊失望 ②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理性看待友谊 ③当今社会,世态炎凉,能相信的人越来越少了 ④生活中,有些友谊会得到保持,也有些会逐渐淡出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交往范围在不断扩大,他们要学会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体会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友谊带来的诸多好处。青春期的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处理“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就容易产生一种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所以要积极帮助学生认识友谊,了解友谊,建立友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友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特质;
认识到对友谊的理解会存在的一些误区,会进行澄清。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4.2 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4.2 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让学生分析情景,感受交友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重点理解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活动探究三:播放视频《马丁上学记之交友》
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能够只是为了得到利益而交友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不赞同,交朋友应该考虑的是志同道合、志趣相投,而不是成绩、家境、外貌等。
男生:君子之交淡如水
重点:友谊的特质友谊的澄清
难点:友谊的澄清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运用到的方法有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具:多媒体教学。
2.教师搜集图片、案例、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漫画视频:《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导入新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入课题《深深浅浅话友谊》。
女生:多个朋友多条路
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
【教师点拨】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是品格高尚的人之间的交情如水一样平淡,不尚虚华,却是真正的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多个朋友多条路”的意思是多了一个朋友,有困难的时候就多了一个帮助。
这两种观点都体现了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C.不能答应朋友的要求
D.让别人给他传答案
3.几个关系要好的初中生在一起讨论友谊,他们的说法中不属于真正的友谊的是()
A.小云与小学同学还保持着交流和联系
B.朋友小玉和小玲在竞选班干部,小玉胜出,小玲由衷地表示祝贺
C.小刚和班上热爱足球的同学经常切磋球技,渐渐地他们成为了朋友
D.竞争一定会伤害友谊,我们不要和朋友竞争
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友谊的特质,正确认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

2.掌握澄清友谊的要求,建立真正的友谊。

能力目标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辨别真假朋友的能力。

2.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澄清友谊,建立与同学、朋友之间真正的友谊。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朋友相处是有原则的,坚持原则才是对友谊负责,才是真的勇敢。

4.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在交友过程中的困惑,能够对友谊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友谊的特质,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情,在交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2.在社会生活中,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珍重友谊,提高公民素养,建立真挚的友谊。

3.不断增强公民的道德意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重难点突破重点:澄清友谊。

突破方法:“澄清友谊”不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这里既有“知”的问题,也有“行”的问题,俗话说,知易行难。

要突破这一内容,一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进行辩论,究竟应该怎样澄清友谊,可能同学们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在辩论中,教师除了给予适当的点拨外,还可以把各个观点设置成一个正反方的辩题。

例如,正方:朋友相处不能没有原则;反方:既然是朋友,就不应该讲原则。

让学生通过辩论真正掌握澄清友谊的方法。

难点:1.澄清友谊。

2.友谊的特质。

突破方法:为有效突破“友谊的特质”这一难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文本,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从而明确友谊必须具备哪些特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列举相关案例和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素材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

教学媒体的选择上可以运用多媒体、运用音像资料进行教学。

如欣赏歌曲《朋友》,播放《伟大的友谊》等视频。

探究新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方法1:故事导入。

通过讲与友谊相关的故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探寻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自动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采用讲故事这种学生非常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方式导人新课教学,能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积极的状态。

通过讲故事,可以让学生对友谊应该具备哪些特质、怎样澄清友谊等问题引起思考。

过程:教师:美好的生活需要友情,大家都想获得更多的友情。

小明就有这种想法,于是他开始寻找友情。

今天,老师首先为同学们讲一则《小明的故事》。

人物:小明、青年、两个坏学生、两个警察。

情节:放学后,小明被两个坏学生拦住抢钱,一个男青年帮小明解了围。

小明感激不尽,视其为恩人,并交为朋友。

小明经常和男青年吃喝玩乐,还学会了抽烟、喝酒。

小明受到欺负,都让男青年帮助他打架。

有一天,男青年偷了一些照相机,让小明帮他藏起来,于是小明就帮他藏了起来。

案发后,两人均被警察抓走。

教师:同学们,听完了故事,请大家思考:其实,大家对理想朋友的期望是基本一致的,那些乐于助人、理解支持别人、尊重别人的朋友是我们共同期望的。

要建立真挚的友谊,不仅需要别人这样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真正的友谊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启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

教师板书,揭示课题。

方法2:创设情境,音乐导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本课有关友谊的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过程:播放臧天朔的歌曲《朋友》。

教师:同学们,这首歌的歌词写得很好,“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

”可是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唱《朋友》的臧天朔却因“哥们儿义气”而人狱。

这不得不使我们反思: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真正的友谊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要探讨的内容。

教师板书,导人新课。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将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自信和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体验成功与挫折的舞台,将对学生意志、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动机的强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也能很好地落实既定的课程目标。

多媒体呈现:自学提纲:1.友谊应该具备哪些特质?2.为什么说友谊是双向的?3.为什么说友谊是一场精神的相遇,超越功利的友谊更让我们向往?过程:问题1:友谊应该具备哪些特质?(1)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完成“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44)。

(2)统计各种不同的特质,并按多少进行排列。

(3)将大家支持率较高的特质用多媒体呈现出来。

(4)教师进行简单归纳:由此可见,同学们都希望友谊能够拥有这些可贵的特质,非常好。

那么,到底友谊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③友谊是一场心灵的相遇,需要超越功利和现实。

问题2:为什么说友谊是双向的?(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探究与分享”(教材P45上面一段话)。

(2)针对材料中提出的问题学生交流讨论。

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心里的滋味。

学生A:“我”真诚地帮助了朋友,可他却这么不耐烦地回应“我”,这是“我”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感觉这种友谊不平等。

学生B:“我”真诚地帮助了朋友,可在“我”需要帮助时,他却耐烦地拒绝,让“我”觉得友谊也不是双向的。

②帮助朋友,是否意味着自己会有所损失?学生C:会。

给朋友了,自己当然会有所损失了。

学生D:不会。

因为表面上看来好像有所损失,而实质上将会得到更多,如精神上的满足、情感上的升华等。

问题3:为什么说友谊是一场精神的相遇,超越功利的友谊更让我们向往?(1)多媒体呈现“探究与分享”(教材P45)。

(2)针对材料中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作答。

学生E:当友谊掺杂了功利,就不能算是友谊了,因为友谊是纯洁的、无私的,是不计个人得失的。

学生F:仍然能算是友谊。

因为生活是很现实的,而要我们一下子超越现实,这是很难做得到的。

教师归纳:是的,同学们说得很好。

友谊离不开现实的条件,但是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一些东西,如城乡差异、家庭背景的不同、学习成绩的好坏等。

只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和风雨的考验,所以说,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超越功利的友谊更让我们向往。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设计意图】通过集体讨论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讨论、交流,在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通过不同观点的冲突、碰撞、补充、修正,加深每一名学生对怎样澄清友谊这一问题的思考,从中得出答案,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通过理性思考和小组学生的合作,使课堂内容渐进式推进,你为什么找我做朋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活动1:“探究与分享”。

问题:如何澄清友谊?过程:1.多媒体呈现“探究与分享”(教材P46)。

我和小美形影不离,有说不完的话。

小美常常有意无意地与我比:比衣服、比文具、比成绩,我都没在意。

上次学校推荐一名同学到市里参加歌咏比赛,我俩都报了名,结果我被选上了,她落选了。

现在小美看我总是淡淡的,也不再主动与我说话。

〇文中的“我”对友谊的期待是什么?〇为什么“我”和小美的友谊变淡了?〇淡了的友谊还有必要维持吗?2.要求学生分小组对材料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3.小组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教师纠偏。

(1)文中的“我”对友谊的期待是:夸奖、信任、理解、支持……(2)“我”的友谊发生了改变,是因为环境、条件、学习成绩……变了。

(3)淡了的友谊没有必要维持,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4.师生共同归纳:(1)友谊是一种亲密关系。

(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3)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4)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活动2:“探究与分享”(二)。

1.多媒体呈现“探究与分享”(教材P47)。

小川带给我的烦恼思考:.〇作为小川的好朋友,“我’’应该怎么做?〇答应小川的要求才算是他的好朋友吗?〇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情吗?2.学生分小组对材料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3.学生代表交流:哪些事情我们可以为朋友做,哪些事情我们不能为朋友做。

4.教师总结:朋友相处不能没有原则。

友谊需要忠诚,然而,用“讲义气”“够朋友”来要求对方做不道德甚至违法的事,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坚持原则才是对友谊负责,才是真的勇敢。

四、精讲点抜,知识整合【设计意图】针对本课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教师通过启发诱导,帮助学生解难释疑,使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答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掌握,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达到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目的,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精讲:1.真正的友谊,应该具备哪些特质?点拨:①多媒体呈现《伟大的友谊》资料。

②学生思考: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个伟人,为什么会成就伟大的友谊?③引导学生对朋友的意义作出归纳,教师纠偏。

如:朋友志同道合的人;朋友——彼此有交情的人;朋友——最可依赖的人;朋友——是一本好书。

④教师概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崇高的友谊是他们革命事业重要的支持力量。

因此,我们要有朋友,要交朋友。

但是交朋友要有标准和原则,真正的友谊是真挚的、健康的和高尚的,真正的友谊可以帮助自己进步,少走弯路,获得快乐、信心、勇气和力量。

所以说,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友谊是双向的;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需要超越功利和现实。

2.如何澄清友谊?点拨:①多媒体呈现案例:中学生郑某放学途中由于车速过快,刹车不灵,与外校一名同学刘某相撞。

虽然双方的车和人均无损伤,但因撞车责任产生纠纷,结果,他俩各自找了自己的“朋友”大打出手,酿成了2死8伤的恶性事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②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他们的朋友是真正的朋友吗?③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澄清友谊。

④师生共同归纳。

教师:通过对上述的案例分析,同学们一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了吧,真正的友谊是纯洁的、真挚的,需要我们去超越现实和功利。

课堂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请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也可以是一首诗,还可以是一幅画。

知识整合:1.真正的友谊,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需要超越功利和现实。

2.如何澄清友谊?(1)不是所有的期待都能在友谊中得到满足。

(2)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3)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4)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五、典型题目分析选择题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表明()。

①广交朋友,朋友多是好事②朋友之间是相互影响的③结交好的朋友,会使我们终身受益④结交坏的朋友,会使我们染上坏思想、坏习惯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分析】该题旨在考查、引导学生了解友谊的特质、如何澄清友谊等一些内容,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交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