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04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施工设计说明书

施工设计说明书

施工设计说明书施工设计说明书篇一:施工设计说明施工说明本工程所有的参照标准均按最新的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或最新的国家标准。

承建商在进行工程中应采用最佳及最合适的标准,同时,业主方总监也有权要求承建商在工程实施中采用他认为最好的标准。

但必须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一、木工材料:材料应用最好之类型,自然生长的木料,必须经过烘干或自然干燥后才能使用,没有虫蛀,松散或腐节或其他缺点,锯成方条形,并且不会翘曲,爆裂及其他因为处理不当而引起的缺点。

胶合板按不同材种选用进口或国产,但必须达到AAA要求。

承建商应在开工前提供材料和终饰样板且经筹建处和设计师认可批准才能使用。

防火处理:(1)所有基层木材均应满足防火要求,涂上三层本地消防部门同意使用的防火漆。

(2)承建商要在实际施工前呈送防火涂料给筹建处批准方可开始涂刷。

制作工艺及按装:1、尺寸(1)所有装饰用的材料均严格按图纸施工,凡原设计节点不明之处需补充设计图,经设计师同意后实施。

(2)所有尺寸必须在工地核实,若图样或规格与实际工地有任何偏差,应立即通知设计师。

2、装饰(1)所有完工时在外之木作工艺表面,除特列注明处,都应该按设计做饰面。

3、终饰(1)当采用自然终饰或者采用指定染色、打白漆,或油漆被指定为终饰时,相连木板在形式,颜色或纹理上要相互协调。

收缩度:所有木工制品所用之木材,均应经过干燥并保证制品的收缩度不会损害其强度和装饰品之外观,也不应引起相邻材料和结构的破环。

装配:承建商应完成所有必要的开榫眼、接棒、开槽、配合做舌榫嵌入,榫舌接合,和其他的正确接合之必要工作。

提供所有金属板,螺丝,铁钉和其他室内设计要求的或者顺利进行规定的木工工作所需的装配件。

接合:(1)木工制品须严格按照图样的说明制作,在没在特别标明的地方接合,应按该处接合之公认的形式完成。

胶接法适用于需要紧密接合的地方。

所有胶接处应用交叉舌榫或其他加固法。

(2)所有铁钉头打进去并加上油灰,胶合表面接触地方用胶水接合,接触表面必须用锯或刨进行终饰。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掘进⼯作⾯设计说明书xxxxx掘进设计说明书编号:号编制单位:xxxxxxx编制⽇期:2017年10⽉设计会审记录⽬录1. 概况........................................................... - 1 -1.1概述- 1 -1.2编写依据- 1 -2. 地⾯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 2 -2.1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 - 2 -2.2 煤(岩)层赋存特征及地质构造................................ - 3 -2.3 地质构造.................................................... - 5 -2.4 ⽔⽂地质.................................................... - 5 -2.5 煤层⾃燃及煤尘爆炸性........................................ - 5 -2.6 煤质指标.................................................... - 5 -3.巷道布置及⽀护设计.............................................. - 6 -3.1 巷道布置.................................................... - 6 -3.2⽀护设计- 8 -3.3⽀护⼯艺设计- 13 -3.4⼯程质量验收标准- 14 -3.5 矿压观测设计............................................... - 14 -4. 施⼯⽅法及⼯艺设计.............................................. - 16 -4.1 施⼯⽅法................................................... - 16 -4.2 设备配备及技术特征......................................... - 17 -5. ⽣产系统设计.................................................... - 20 -5.1 通风系统................................................... - 20 -5.2综合防尘- 27 -5.3防灭⽕- 28 -5.4安全监控- 30 -5.5供电设计- 32 -5.6供、排⽔及压风系统- 61 -5.7运输- 65 -5.8安全避险六⼤系统- 72 -6. 循环⽅式、劳动组织及⼯作⾯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74 -6.1 正规循环作业⽅式........................................... - 74 -6.2 劳动组织................................................... - 74 -6.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75 -7. 安全技术措施.................................................... - 77 -7.1 ⼀般规定................................................... - 77 -7.2 “⼀通三防”管理........................................... - 77 -7.3 顶板管理................................................... - 81 -7.4 ⽀护管理................................................... - 83 -7.5 联络巷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 85 -7.6 ⾼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 86 -7.7 防治⽔管理................................................. - 86 -7.8 机电管理................................................... - 86 -7.9 设备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 91 -7.10主运输管理- 101 -7.11煤电钻施⼯安全技术措施- 102 -7.12辅助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103 -7.13地坪施⼯安全技术措施- 103 -7.14风机挪移安全技术措施- 107 -7.15倒移配电点安全技术措施- 108 -8.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 113 -8.1 ⽔灾防治.................................................. - 113 -8.2 ⽕灾防治.................................................. - 114 -8.3 ⽡斯、煤尘防治............................................ - 115 -8.4 顶板灾害防治.............................................. - 115 -8.5 避灾路线.................................................. - 116 -备注:本设计未尽事项,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煤矿安全规程》、《各⼯种操作规程》、《地质说明书》、《设备安装车辆运输管理规定》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有关规定执⾏。

50101综采面探放水设计及措施2

50101综采面探放水设计及措施2

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庄旺煤业有限公司50101综采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措施编制:汪利平审核:郭文奎二0一一年一月二十九日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安监总煤矿[2006]98号)精神及2011年1月25日《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章防治水第251条、267条、288条、292条、293条的规定。

切实加强我矿水害防治工作,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现制定《50101综采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措施》如下:第一章、组织机构的建立一、探放水工作领导组织机构组长:郭文奎(总经理)副组长:候福生(安全副经理)秦克荣(机电副经理)亢建华(生产副经理)候金义(总工程师)王海仁(通风区长)成员:张海平(技术科科长)朱小军(通风科科长)贾新宽(安监科科长)张保文(调度室主任)张平(机电科科长)张学习(物供科科长)汪利平(地测科科长)温林军(探水队队长)梁增禄(综采队队长)二、探水队组织机构队长:温林军队员:张彦军弓宁慧张海峰郭鹏飞第二章、概况探放水的工作面为50101综采工作面,位于501采区西翼一水平,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西北及西南部为井田边界,与石湖煤矿相邻,综采工作面回风顺槽东部为实体煤,切眼为矿井井田边界的保安煤柱。

综采工作面走向长度为150m,运输顺槽巷道长度为866m,回风顺槽长度为780m。

顺槽巷道方位212°49′43″,沿5#煤层底板布置巷道,运输顺槽道断面为矩形,规格为宽4.0m、高3.0m。

掘进断面积为12.0㎡。

回风顺槽断面为矩形,规格为宽4.0m、高3.2m。

掘进断面积为12.8㎡。

50101综采工作面根据《资源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和《采掘工作平面图》提供的资料。

西北及西南部为井田边界的保安煤柱、北部为501采区运输、运料及回风三条大巷,东部为50102运输顺槽掘进面及50102回风顺槽掘进面,距50101综采工作面540m存在F断层,断层落差为40m的逆断层,其附近为5#煤层经勘探附近存在积水区,相对地面标高为1480-1590m,工作面标高为1250-1257m。

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一、采煤工作面位臵1111工作面位于该矿第一水平,该工作面上以-140m等高线为界,下以-380m等高线;始采位于右边界保护煤柱左侧,终采位于采区停采线处;工作面长为150m,沿走向方向的推进长度为1200m。

二、采煤工作面与相邻已采采区、煤层的关系该煤工作面与相邻已采采区间留有20m隔离煤柱,相邻煤层的开采对该采煤工作面的开采无影响,且采空区内无积水和瓦斯,对本工作面采煤没有任何影响。

三、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臵的关系采煤工作面开采范围与地面相对位臵范围内没有建筑物、水体、铁路,则无需保护地物。

第二章地质概况³一、煤层赋存情况该采区煤层走向为南—北,开采2号煤层,工作面开采范围内煤层的走向长为1200m,倾向长为150m,平均倾角约为7°,煤层平均厚度为3m,煤的密度为1.5t/ m³³,煤质中硬。

二、围岩的性质及对采煤的影响煤层顶板:无伪顶,直接顶为厚6.0m 的粉砂岩,它具有粉砂结构,岩层较稳定;基本顶为厚12m 的石灰岩,其主要成分是方解石,岩层稳定;底板为粗砂岩,硬度较小。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该采区右侧以3F 断层为界,采区正常涌水量为h m /1103,采区内无曲、煤陷落柱、岩浆侵入体。

四、瓦斯、煤尘和自然发火情况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t m /2.133,煤层自然发火期为6个月,煤尘具有爆炸性,没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第三章 可采储量及可采期一、可采储量计算Z=Lsmrk=150×1200×3×1.5×0.95=76.95万t式中 Z —一个采煤工作面的可采储量,t 万; L —采煤工作面长度,m ;s —采煤工作面推进长度,m ; m —采高,m ; r —煤层密度,3/m t ; k —工作面采出率,95%。

二、可采期计算T=Z/A=76.95/75=1.026式中 T —采煤工作面可采期,a;Z —采煤工作面可采储量,t 万; A —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75万t/d 。

《工作面设计说明》doc

《工作面设计说明》doc

国阳二矿470水平七采区80706工作面供电说明书技术员主任工程师主任国阳二矿机电工区2005年2月20日一、工作面概况80706工作面位于470水平七采区。

工作面采长170米,顺槽长1330米。

通风系统为一条进风巷一条回风巷。

如图所示,该工作面为低位放顶煤工作面。

截煤使用电牵引采煤机,工作面设前、后工作溜分别将采煤机截煤和放顶落煤输送至顺槽转载机,经顺槽转载机到顺槽头部、二部皮带输至过道溜,输至六采采区皮带进入六采煤仓或输至五采采区皮带进入五采煤仓。

80706工作面高、低压电源均来自七采配,七采配距80706工作面下料巷回风口约120米,距80706工作面顺槽进风口大约290米。

二、供电系统的拟定:80706工作面高、低压电源均来自七采配。

1、其中,进风设设备列车一趟,电源由七采配输出两趟UGSP高压电缆提供,经移动变电站变为1140伏满足采煤机、前工作溜、后工作溜、转栽溜、破碎机、乳化液泵的动力供电要求。

2、另外,在距进风口10米处增设零时配电点,电源由七采配输出一趟UGSP高压电缆提供,经变电站变为1140伏电压满足顺槽进风两部皮带和过道溜的动力电源。

3、进、回风660伏系统由七采配所设315KVA变压器直接提供电源。

4、其余,采区皮带的动力电源,由原动力电源提供,只将原采区皮带加以延长。

三、80706工作面机电设备配备统计表四、短路电流计算本设计的短路电流计算是将各种电缆长度换算为U-502的电缆后,根据换算长度查《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得到短路电流值,所选各电缆干线短路电流值如下表:五、各用电负荷开关及馈电开关的整定和校验1、控制660V系统总开关BKD9-400Z/660I Q+K X∑Ie=292.5+0.8(+40.4+13.7+2×13+34+2×20)=459A取1200A灵敏度校验I(2)d/I z=5368/1200=4.7>1.5 满足灵敏度短路整定为I zd=1200=3I e实际负荷Ie=168 A 过流整定为I ze=0.4 Ie2、控制进风660V系统分路开关DW80-200I Q+K X∑Ie=130+0.8(20+13+20)=172.4A 取200A灵敏度校验I(2)d/I z=421/200=2.1 满足灵敏度整定为I zd=2003、头部顺槽皮带1140V系统保护开关BKD9-400Z/1140I Q=1000A 取3I e =1200A灵敏度校验I(2)d/I z=1843/1200=1.53>1.5 满足灵敏度短路整定为I zd=3I e4、控制进风顺槽二部皮带1140V系统分路开关KDZ-630/1140I Q+K X∑Ie=1000+280A 取1890A灵敏度校验I(2)d/I z=5672/1890=3>1.5 满足灵敏度短路整定为I zd=1890=3I e 实际负荷Ie=420A 过流整定为I ze=0.6 Ie5、控制回风660V系统分路开关DW80-200I Q+K X∑Ie=292.5+0.5(40.4+13.7+13+34+20)=350A 取600A灵敏度校验I(2)d/I z=1958/600=3.2>1.5 满足灵敏度短路整定为I zd=600 A6、控制回风660V系统分段保护开关DW80-200I Q+K X∑Ie=238+0.5(13+20)=255A 取300A灵敏度校验I(2)d/I z=475/300=1.5 满足灵敏度短路整定为I zd=300 A7、1#KJZ-1000/1140馈电开关I Q+K X∑Ie=759+3×198=1332A 取2500A灵敏度校验I(2)d/I z=5460/2500=2.1>1.5 满足灵敏度短路整定为I zd=2500 A实际负荷Ie=794 A 过流整定为I ze=700 A8、2#KJZ-1000/1140馈电开关I Q+K X∑Ie=1058.2+250+(146+80+78)=1612A 取2500A灵敏度校验I(2)d/I z=6848/2500=2.8>1.5 满足灵敏度短路整定为I zd=2500 A实际负荷Ie=744 A 过流整定为I ze=700 A9、其他低压开关均根据《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进行电缆支线保护的计算和校验,结果全部满足供电要求,计算经过略,其整定值如下表:10、动力电源高开的整定1、带设备列车移变KBSGZY-1600/6/1.2高开的整定短路 (I Qe+K x∑I e)/K b I ge=[759+(190+190+190)]/5×300=1.1 取n=2 I e短路校验I(2)d/K b I z=10800/3000=3.6>1.5 满足要求过载按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流192.5A 取0.6 I e 2、带设备列车移变KBSGZY-630/6/1.2×2高开的整定短路 (I Qe+K x∑I e)/K b I ge=[1058+(250+160+146)]/5×300=1.1 取n=2 I e 短路校验I(2)d/K b I z=9316/3000=3.1>1.5 满足要求过载按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流150A 取0.5 I e3、带660V系统的移变KBSG-315/6/0.69高开的整定短路(I Qe+K x∑I e)/K b I ge=[292.5+0.8(+40.4+13.7+2×13+34+2×20)]/8.7×100=0.53取n=2 I e短路校验I(2)d/K b I z=5699/8.7×200=3.2>1.5 满足要求过载按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流30.3A 取0.3 I e4、带1140V系统的移变KBSG-800/6/1140高开的整定短路 (I Qe+K x∑I e)/K b I ge=[1000+520]/5×200=1.52 取n=2 I e短路校验I(2)d/K b I z=6061/5×400=3>1.5 满足要求过载按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流76.9A 取0.3 I e六、接地系统1、设备列车前后各设一处长0.75米镀锌铁管接地极。

104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104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第一部分 14-1104工作面设计方案根据公司采掘衔接计划安排,14-1102工作面掘进工程完工后,掘进衔接顺序为14-1104、14-1106工作面。

14-1107胶带顺槽在掘进时按方位角1790施工,如14-1106工作面上顺槽按方位角1800设计施工,则14-1107和14-1106工作面回采后,两工作面之间将有一部分储量损失,为了杜绝资源浪费,合理布置14-1104、14-1105、14-1106工作面,现有四种方案进行比较,方案如下:一、各方案工作面布置情况概述方案一:1、14-1104工作面:14-1104上、下顺槽与14-1103上顺槽平行布置。

104上顺槽与105下顺槽留设巷道保护煤柱30m(中至中),104下顺槽与103上顺槽留设巷道保护煤柱20m(中至中)。

上顺槽设计长度为2341m,下顺槽设计长度为2254m,上顺槽为胶带顺槽(回风巷),下顺槽为轨道顺槽(进风巷)。

切眼设计长度为180m(中至中)。

2、14-1105工作面:14-1105上顺槽与14-1107下顺槽平行布置,下顺槽与14-1103上顺槽平行布置。

105上顺槽与106下顺槽留设巷道保护煤柱30m(中至中),105下顺槽与104上顺槽留设巷道保护煤柱30m(中至中)。

上顺槽设计长度为2490m,下顺槽设计长度为2366m,上顺槽为胶带顺槽(回风巷),下顺槽为轨道顺槽(进风巷)。

切眼设计长度为162m(中至中)。

3、14-1106工作面:14-1106上、下顺槽与14-1107下顺槽平行布置。

106上顺槽与107下顺槽留设巷道保护煤柱20m(中至中),106下顺槽与105上顺槽留设巷道保护煤柱30m(中至中)。

上顺槽设计长度为2626m,下顺槽设计长度为2623m,上顺槽为胶带顺槽(回风巷),下顺槽为轨道顺槽(进风巷)。

切眼设计长度为180m(中至中)。

见附图1:《4-1煤层104、105、106工作面平面布置图(方案一)》方案二:1、14-1104工作面:14-1104上、下顺槽与14-1107下顺槽平行布置。

煤矿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煤矿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工作面开采条件 (1)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1)1.2 煤层赋存条件 (1)1.3 顶底板岩性 (2)1.4 地质构造 (3)1.5 水文地质情况 (3)1.6 瓦斯与煤尘情况 (4)1.7 工作面储量 (4)1.8 地质建议 (5)二、工作面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 (6)2.1 巷道布置 (6)2.2 巷道断面规格及支护形式、材料 (7)2.3.1 出煤系统 (8)2.3.2 运料系统 (9)2.3.4 供电系统 (9)2.3.5 排水系统 (9)2.3.6通风系统 (9)2.3.7防尘系统 (10)2.4 安全避险系统 (11)2.4.1 瓦斯监测系统 (11)2.4.2 压风、供水施救系统 (13)2.4.3 人员定位系统 (14)2.4.4 紧急避险系统 (14)2.4.5 通讯联络系统 (14)三、采掘工艺及生产能力 (15)3.1 掘进 (15)3.1.1 掘进方法及掘进工艺 (15)3.1.2 掘进施工顺序、队伍安排、工程量及工期 (15)3.2 回采方法及工艺 (16)3.2.1 回采方法 (16)3.2.2 工作面设备选型 (16)3.2.3 采煤方法 (26)3.2.4 工艺流程 (26)3.2.5 移架方式 (26)3.2.6移架步距 (27)3.2.7 生产能力 (27)3.2.8工作面的上、下端头支护形式以及顶板管理 (27)3.2.9 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管理 (27)四、回采工作面支架的安装和拆除 (28)4.1、支架的运输方式 (28)4.2、工作面安装 (28)4.2.1 工作面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的安装 (29)4.2.2 皮带输送机的安装 (32)4.2.3 支架安装方法及技术要求 (33)4.2.4 采煤机的安装 (35)4.2.5 设备列车、开关、乳化泵、注浆泵和阻化泵安装 .. 364.3、工作面回撤 (37)4.3.1 设备回撤顺序 (37)4.3.2 技术要求 (38)4.3.3 设备及支护材料回撤 (38)4.3.3.1 转载机的回撤 (38)4.3.3.2 采煤机的拆卸 (39)4.3.3.3 刮板机拆卸 (40)4.3.3.4 移变列车设备回撤 (41)4.3.3.5 液压支架回撤 (41)4.3.3.6 撤架时的其他要求 (44)4.3.3.7 回撤时的配件回收、文明生产 (45)五、通风 (45)5.1 回采工作面风量计算 (45)5.2 掘进工作面风量及风机选型 (48)5.2.1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49)5.2.2局部通风机选型(压人式通风) (51)六、供电 (53)6.1负荷统计 (53)6.2变压器的选择 (54)6.3电缆的选择 (55)6.4、电缆的校验 (58)6.5开关的选择 (59)6.6保护整定校验 (60)6.7 13207工作面设备及材料见表6-3 (61)七、工作面防火设计 (62)7.1 工作面日常防火 (62)7.2 防止自燃发火设计 (62)八、工作面避灾路线 (63)8.1 掘进期间避灾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XXX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范本

XXX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范本

XXX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范本一、概况1.工作面范围及四邻采掘情况该工作面下顺槽开口连接-470m胶带机石门,上顺槽连接-400m 机轨合一石门,东部临近辅3线,为8煤的第一个采面,上下部无采动。

对应地表为农田及水系。

该面回采走向长285m,倾斜宽180m,面积51300m2,可采储量21.2万吨。

2.煤层情况本面8煤层赋存稳定,8煤,粉末状为主,少量粒状;煤厚1.5~4.0m,平均3.0m,8煤层结构复杂,8煤层的硬度系数在0.5左右。

3.煤层顶底板情况5.水文地质情况本面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主要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裂隙水和断层水,预计最大涌水量:20(m3/h),正常涌水量:0~5(m3/h)。

6.其它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煤的自燃:具有自然发火性,自燃等级为不自燃~有可能,自然发火期3~6个月。

地温:根据《精查地质报告》,本矿井恒温带深度为30m,温度16.8℃,地温梯度2.3℃/100m。

工作面实际温度在26~30℃。

地压:本工作面上、下煤层无采动,估计压力不大。

二、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支护形式1.巷道布置根据XXX东一采区设计方案及开采程序,该工作面为8煤的第一个采面,上下部均无采动影响。

计划于2009年2月1日回采。

由于东一采区1111(3)工作面已经回采,目前东一采区三条石门均已通过八煤,1XXX工作面生产系统已基本形成。

1111(3)工作面距离该面法距150米左右。

按XXX东一采区设计方案及采面接替情况,1XXX工作面设计巷道布置如下:上风巷1XXX工作面上风巷在-400m东一机轨合一石门拨门,长823米,方位128°,拨门处标高-397.76m。

下顺槽在-470m东一皮带机石门拨门,长811米,拨门处标高-474.9m。

由于前期施工至拨门处110米时,遇到冲刷带影响,巷道调整方位为88°,施工38米,重新见8煤后继续沿方位角128°施工。

工作面切眼1XXX工作面倾斜长度180米,巷道坡度38°,方位35°06′4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104工作面设计说明书贯屯煤矿二O一七年三月七日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4)第二章回采工艺选择 (8)第三章工作面巷道布置 (9)第四章巷道断面及支护设计 (10)第五章“一通三防”系统工程设计 (12)第一节通风系统设计 (12)第二节瓦斯防治工程设计 (14)第三节瓦斯监控系统设计 (14)第四节防尘供水系统设计 (15)第六章防治水工程设计 (16)第一节水源分析与治理方案 (16)第二节防治水巷道工程设计 (18)第三节排水系统设计 (19)第七章巷道施工组织设计 (19)第八章主要设备选型与配置 (20)第九章供电设计 (20)第十章工作面生产系统与避灾路线 (21)第一节生产系统说明 (21)第二节生产系统分析 (22)第三节避灾路线说明 (23)第十一章其它要说明的问题 (24)第一章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位置该工作面位于矿井东翼501盘区,北至子油52(5)、二进沟水库保安煤柱,南至东翼辅助运输大巷,东以50104辅助运输巷煤柱为界(未准备),西至50103综采工作面辅运巷煤柱。

运输顺槽长度2592m,回风顺槽走向长度2363mm。

工作面开采段走向长2285m,倾向宽度260m,开采面积594100m2。

井下标高为1021.6~1024.5m。

二、地面相对位置区内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沟谷呈树枝状分布,形成黄土梁、峁、沟相间地形。

部分为农用耕田,地面无民用建筑物、公路、水体、开采对地面设施无影响,地面标高1223~1376m ,煤层底板标高1025m~1028m,煤层埋深在200m~348m。

三、煤层赋存情况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5号层煤,通过已掘巷道揭露地质资料分析,该工作面范围内,辅运大巷开口处为推断无煤区,预计掘进260m 左右揭露5#煤层,其余部分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变化不大,煤层厚度1.9~2.1m,平均2.0m,5#煤层一般含1~3层夹矸,单层夹矸厚度一般厚0.10~0.30m,夹矸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为简单结构煤层,煤层倾角1~3°,综上所述:5#煤层在本工作面内层位稳定、大部可采、厚度变化较小、结构简单、煤层单一、属稳定型煤层。

四、顶底板情况5#煤层:煤层伪顶厚度一般厚0.10~0.30m,以泥岩、粉砂岩为主随采随落;5号煤层直接顶板在区内主要以粉砂岩为主,局部为泥岩。

厚度0.8~4.0m,上覆6~煤层,厚度0.4m,6#煤层顶板为油页岩。

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一般为3.04~54.34MPa,平均19.09MPa,软化系数0.15~0.76,属软岩~较坚硬岩石,但其中油页岩易崩解为不坚固岩石(Ⅰ)。

5号煤层底板以泥质粉砂岩和泥岩为主,个别底板为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一般为5.74~38.18MPa,平均18.12MPa,软化系数0.16~0.72,属软岩~较坚硬岩石。

五、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情况㈠地质构造情况工作面整体为NW向单斜构造,煤岩层产状为320°~340°∠1°~3°,工作面构造简单,根据勘探和施工揭露资料分析,风巷和机巷施工过程中要穿过无煤区。

施工50204运输顺槽中将遇到F1、F2断层,产状分别为:F1:340°∠70°H=0~2m、F:135°∠75°H=1.6.0m、受断层影响,机巷施工过程中将会发育小断层,断层附近煤岩层顺层滑动现象明显,岩石破碎,受断层影响,局部地段煤层变薄。

施工单位在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顶板管理,做好过断层期间的一切准备工作。

表1:已探明断层构造情况一览表㈡水文地质情况一、50104工作面运切眼补给水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裂隙导水层。

2、侏罗纪潜水含水层,三叠系瓦窑堡组承压含水层。

3、大气降水。

二、涌水量地质报告提供贯屯煤矿第一水平最大涌水量为:710.93 m3/h,本矿生产过程中统计最大涌水量为96 m3/h。

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井水主要来自瓦窑堡组煤层上部的砂岩裂隙承压水,多以淋出,涌出的方式充入巷道,水量较小, F1、F2断层裂隙水。

东北部距二道沟水库可能通过地下裂隙方式涌入工作面,含水层水在揭露初期水量稍大,持续很短时间后,水量剧减,说明矿井水主要为导水裂隙带影响范围内含水层的净储量,且补给条件差。

矿井煤层稳定,地层平缓,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为确保巷道安全施工,坚持“先探后采,不探不采”的防治水原则,回采时加强两巷排水工作。

六、其它开采技术条件1、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2、煤的自燃:有自燃倾向。

3、瓦斯等级:为低瓦斯工作面,绝对CH4涌出量为4.18m3/min,相对CH4涌出量为1.56m3/t,绝对CO2涌出量为1 m3/min,相对CO2涌出量为0.35m3/t。

七、储量,运输顺槽长度2592m,回风顺槽走向长度2363m,开采段走向长2285m,倾向宽度260m,开采面积594100m2。

煤层厚度2.0米,容重1.35t/m3,回采率95%,储量计算如下:回采煤气量:2285×260×2.0×1.35×95%=152.4(万t)第二章回采工艺选择一、回采工艺选择50104工作面煤层较稳定,煤层平均厚度2.0m,本着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原则,力求实现矿井的高产高效、优质低耗,50104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支架选择ZY6200/13.5/28型液压支架,一次采全高。

二、工作面支护设计强度计算1、冒落带高度计算∑Hi=M/(Kp-1)式中:∑Hi—冒落带高度,m;M—工作面最大采高,m;50104工作面最大采高2.7m。

Kp—岩层冒落碎胀系数。

一般取1.25~1.5,破碎顶板取较小值,完整顶板取较大值。

取最小值1.25。

∑Hi=M/(Kp-1)= 2.7/(1.25-1)=10.8m2、计算支护强度⑵根据垮落带高度计算支护强度Pt= H K×γk×cosα=10.8×24.5×cos9ο=261.34KN/m2式中:Pt-工作面支护强度,KN/m2;H K-垮落带高度(m);γk—顶板平均容重,24.5 KN/m3;α—煤层倾角,取9ο。

所选支架支护强度为6200 KN/m3,大于261.34KN/m2,满足支护要求。

㈡支架的确定根据煤层厚度及采场压力大小, 并结合其他5煤层综采工作面支架选型,上提段选择ZY6200/13.5/28型掩护式液压支架,其顶梁长度4.370m,中心距1.5m,高度1.35~2.8m,初撑力5066KN,工作阻力6200KN,支护强度0.8Mpa,对底板比压 1.74Mpa,泵站压力31.5Mpa。

综上所述,ZY6200/13.5/28支架的初撑力、工作阻力、采高方面满足本面生产的需要,选择该架型是合适的。

第三章工作面巷道布置本工作面巷道布置较为简单,由皮带顺槽、辅运顺槽、回风顺槽、切眼四部分组成。

一、皮带顺槽布置50104胶带运输巷开门点从辅助运输顺槽79m处按方位角270°掘进24.2m,留设净煤柱20m,按方位角179°57′25”施工50104胶带运输巷机头段后,退出掘进机按方位角359°57′25”继续施工50104胶带运输顺槽,全长约2600m。

二、回风巷布置利用现50103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作为50104工作面回风,方位359°57′25”,全长2559m。

二、辅运巷布置50104辅助运输顺槽从PF5点向东17.706m处拨门,按359°57′25”方位,沿煤层顶板掘进,全长2310m。

(开门口82m内为回撤通道)三、切眼布置工作面切眼位于50104综采面北部,沿5号层煤布置,矩形断面,采用锚网带支护,切眼净高2600 mm,净宽6500 mm。

切眼上、下口分别与104胶带运输巷、104回风顺槽相连,与机巷成90°夹角,切眼全长260m。

四、设备列车硐室和设备配件及油脂库布置胶带运输巷机头部向里413m处扩宽600mm施工油脂及设备配件硐室,长20米,巷宽4800mm;继续施工设备列车硐室75m,胶带顺槽扩宽300mm,巷宽4500mm;之后每隔450m施工一组油脂及设备配件和设备列车硐室(详见《50104工作面设计图》)第四章巷道断面及支护设计巷道断面设计主要考虑通风、运输、行人、掘进工艺及设备安装、巷道变形,以及煤层顶底板条件等因素,结合贯屯煤矿50104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条件及其他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经验进行巷道断面设计,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2条、第23条规定。

由于工作面回风顺槽已形成,在此只对上皮带运输顺槽、辅运顺槽、切眼进行设计。

一、皮带运输顺槽皮带运输顺槽采用金属焊接网+高强锚杆+锚索+钢带+树脂锚杆+塑料网联合支护。

支护形式,矩形断面,净宽×中高=4000×2600mm,净断面10.4m2。

1、顶板每排布置5根锚杆,均采用材质为Φ22×2400mm的20 MnSi 左旋无纵筋高强螺纹钢锚杆,配规格为:长×宽×厚=150×150×10mm的碟形钢托盘,压3900mm 的钢带及Φ6.0mm钢筋焊接网(网格为100×100mm)支护;每排打设5根锚杆呈矩型布置,锚杆间、排距为900×800mm,中间3根锚杆按90°垂直于巷道顶板打设,两肩角锚杆距巷帮不大于300mm,并呈75°角向外打设,每根锚杆采用2支MSKZ2360型锚固剂进行锚固,锚杆拉拔力80KN。

2、顶板锚索采用规格为:Φ17.8×8300mm钢绞线,每排打设3根锚索呈矩型布置,锚索间排距1700×1600mm,中间1根锚索按90°垂直于巷道顶板打设,两肩角锚索距巷帮不大于400mm,并呈75°角向外打设,锚索托盘采用300×300×16mm的平板钢托盘;每根锚索采用3支MSKZ2360型锚固剂进行锚固,锚索拉拔力100KN。

3、顶板钢筋网规格:4200×900mm,钢筋网采用直径Φ6mm钢筋、网孔100×100mm的钢筋焊接网;相邻两片钢筋焊接网及塑料网要压茬搭接100mm,每间隔200mm用14#铁丝绑扎一道。

4、巷道两帮均采用Φ18×1500mm玻璃钢锚杆与配套锚杆托盘压加钢丝的塑料网支护(塑料网格为50×50mm),左右两帮均布置2套锚杆,间排距为1500×1500mm,巷道两帮最上一根锚杆距顶板距离不大于300mm,并按仰角15°打设;帮部最下一根锚杆按俯角20°打设;帮部每根锚杆均采用1支MSCK2360型锚固剂进行锚固,锚杆拉拔力30K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