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诗歌中“白”意象的解读

合集下载

余秀华诗歌中色彩意象“白”的审美构建

余秀华诗歌中色彩意象“白”的审美构建

余秀华诗歌中色彩意象“白”的审美构建作者:黄雨璇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7年第6期⊙黄雨璇[湖北大学文学院,武汉 430062]摘要:湖北诗人余秀华的诗歌中,存在着大量想象奇特、组合新颖又自然流畅的色彩意象,使诗歌画面变得生动鲜明的同时,蕴含着独特的审美韵味,其中又以“白”这一色彩意象最为显著。

“白”在余秀华的诗歌中是非常独特的一类意象,通过语言的表达与变形,体现了丰富的审美内涵。

鉴于这一现象,笔者将从色彩美学的视觉认知、情感联想和象征意义三个层次对色彩意象“白”在余秀华诗歌中的审美构建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意象“白色” 余秀华诗歌审美构建■随着余秀华网络走红期的消退,学者们逐渐探寻她在“脑瘫”“农妇”标签之下的诗人身份,其诗歌也得到一定认可。

诸多学者从余秀华“农民”“女人”“诗人”的身份入手,分析其诗歌中的乡村意象、女性意识和诗歌风格与渊源。

虽然不少学者注意到“她笔下很多的意象流畅又频出新意”,但少有人对其诗歌中的意象进行详细分析,更没有人对其诗歌审美图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意象进行分析。

作为“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是一种感觉和体验,是思想的一种表达方式,自然也是人类在历史沉淀下的一种审美心理结构。

文学作品若能成功地运用色彩,就会张扬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取得强烈的审美效果。

余秀华诗歌中存在着大量色彩意象,其中又以“白”的内涵最为突出和丰富。

“白”通过语言的表达与变形,体现了色彩意象在诗歌中的极大张力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约翰内斯·伊顿曾指出,色彩美学可以从印象(视觉)、表现(情感)和结构(象征)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参照这一观点,笔者将从色彩美学的视觉认知、情感联想和象征意义三个层次对色彩意象“白”在余秀华诗歌中的审美构建进行分析论述。

一、色彩意象“白”的视觉认知色彩意象的运用和组合,能给诗歌带来浓郁的画意,创造优美的意境。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绘画美”,色彩是“绘画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论余秀华诗歌中的古典意象

论余秀华诗歌中的古典意象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论余秀华诗歌中的古典意象孙乘风 江苏师范大学摘 要:湖北钟祥女诗人余秀华的“新诗热”近年来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关注,相关研究也随之展开。

余秀华诗歌的创作一方面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一方面也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传统。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通过文本细读,发现余秀华诗歌中中华古典意象的运用及分类、古典意象的溯源以及诗歌达到的抒情效果,体味余秀华诗歌的质朴与力量。

关键词:余秀华;当代诗歌;古典意象作者简介:孙乘风(1994-),女,汉族,安徽人,江苏师范大学(在读)2016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52-012015年,湖北脑瘫女诗人余秀华因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歌在网络上疯传而一夜走红。

2014年,《诗刊》编辑刘年在余秀华的博客上发现她的诗作,惊叹之余在《诗刊》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组题为“摇摇晃晃的人间”的诗,顷刻之间在微信流传;余秀华的三本诗集分别为《摇摇晃晃的人间》、《月光落在左手上》《我们爱过又忘记》。

本文将从古典意象的含义,诗歌对古典意象的分类,诗歌中古典意象的溯源三个方面展开文本细读,细致深入对余秀华诗歌的探讨。

一、古典意象的含义意象是我国古典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来源于对古典诗词的审美,又被大量运用于对古典、现代诗歌的分析中。

“意象”一词最初是由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两个词组成,原意是“表意之象”。

1983年敏泽提出:“‘意象’虽然在中国古代早期典籍中,不曾被直接明确地提出来 ,但涉及意象的论述却有长远的历史。

意象论有两个历史的源头:《周易》和《庄子》。

这两部书虽然并非文学著作,但对后世的文学和美学艺术理论影响巨大。

”[1](p54-55)二、余秀华诗歌中对古典意象的运用及分类2017年,王晓磊在《六神磊磊读唐诗》的公众号上推送了一个视频,拍摄了自己和余秀华一起朗诵现代诗和古诗。

现代诗歌鉴赏教案解读余秀华的诗意表达与人生哲思

现代诗歌鉴赏教案解读余秀华的诗意表达与人生哲思

现代诗歌鉴赏教案解读余秀华的诗意表达与人生哲思余秀华是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人生哲思而著称。

在现代诗歌鉴赏教案中,我们将解读余秀华的诗意表达和人生哲思,以深入理解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一、诗意表达的多样性与内心世界的显现余秀华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多样化的诗意表达而闻名。

她善于运用隐喻、联想、意象等修辞手法,将深层的情感和思想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出来。

例如,在《河流》一诗中,她以流水为隐喻,抒发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在余秀华的诗歌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她内心世界的显现。

她的诗作往往直抒胸臆,表达对生活、爱情、自我思考的独特见解。

通过阅读她的诗歌,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她的感受和想法,与她进行心灵的对话。

二、生活哲思的反思与人生态度的审视余秀华的诗歌体现了她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对人生态度的审视。

她以独到的眼光洞察生活中的琐碎与简单之美,以及人性的善良与复杂之处。

她的诗作里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对世界和社会的关注。

通过阅读余秀华的诗歌,我们能够感受到她对人生的深切思考与对世界的细致观察。

她的诗作中融入了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对人性的反思,以及对生命的珍视。

她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身内心的反思,更展现了对社会和人类的关怀。

三、情感共鸣与人生感悟的启示余秀华的诗歌作品常常带给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和人生感悟的启示。

她尝试将个人的情感和人生体验融入普遍的人类经验中,通过诗歌表达与读者达成共识。

她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触动了许多读者的内心世界。

通过阅读余秀华的诗作,我们可以领会到人生的美好与悲伤、欢乐与痛苦,同时也能从中获取一些人生的启示。

她的诗意表达与人生哲思引发读者对自身生活的思考,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现代诗歌鉴赏教案中,我们通过解读余秀华的诗意表达与人生哲思,可以更好地理解她的诗作,感受到她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她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对人生的探索和思考,带给了读者深深的触动和启示。

余秀华最经典的十首短诗

余秀华最经典的十首短诗

余秀华最经典的十首短诗介绍余秀华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重要诗人,她的短诗作品以简洁、深刻的语言表达出现代人内心的孤独、迷茫和渴望。

以下是余秀华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十首短诗。

本文将逐一分析每首诗的主题、风格和意义。

1.《一个人的天空》主题:孤独与自由风格:简洁朴实的语言,意象深刻意义:揭示现代都市人的孤独,强调个体的自主权力2.《追寻》主题:生命的意义与追求风格:哲思抒情,寓言意味意义:探索人生的真谛与价值观,呼唤人们对自我追寻的重视3.《青春》主题:时光流转与青春的终结风格:回忆与思考交织,语言质朴意义:诗人对青春时光的追忆,同时也引发对光阴流逝的思考4.《我是水》主题:自由与包容风格:富有想象力,意象鲜明意义:通过把自己比喻为水,表达了自由流动、自我包容的态度5.《午夜》主题:黑暗与寂静风格:写实、朴素,情感浓郁意义:通过黑夜的描绘体现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恐惧感6.《梦》主题:现实与梦幻的对比风格:抒情与寓言结合,意象独特意义:通过梦与现实的对比,探讨人们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冲突7.《旅行》主题:寻找与归宿风格:诗意盎然,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意义:探索人类内心的渴求,追寻自我的过程8.《思考》主题:内心的沉思和自省风格: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意义:思考作为人类独有的能力,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理解世界9.《寂静的夜晚》主题:内心的孤独与冷静风格:写实与抒情相融,意象生动意义:夜晚的静谧让人沉入自我,思考生活的本质与意义10.《心的旅程》主题:心灵的远足与成长风格: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意义:通过诗人内心的旅程,探索人们心灵的演变与提升结论余秀华的短诗作品中,每一首诗都以简洁、意象丰富的语言揭示出现代人内心的孤独、迷茫和渴望。

她通过对生命、时光、自由、梦想等主题的深入思考,呼唤人们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并通过诗歌的力量寻找生活的真谛。

余秀华用她独特的诗意展现了人类内心世界的辽阔和深邃。

她的短诗作品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5-2-1-余秀华的诗《我爱你》解析

5-2-1-余秀华的诗《我爱你》解析

余秀华的诗《我爱你》解析
1. 这首诗到底有啥魔力?就拿“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来说,这多像我们平凡又真实的生活呀,余秀华咋就能写得这么让人感同身受呢?
2. 余秀华的里那个“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这是多么特别的表达啊!就好像你想给喜欢的人一个惊喜,却偏不选最常规的方式,这不是很有意思吗?
3. 诗中说“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哎呀,这不是让人一下就联想到田野和自然嘛,这比喻也太妙了吧!
4.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这简单的一句,却蕴含着深深的含义呢,难道不是吗?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细微却重要的差别一样。

5.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哇,把那种小心翼翼的心情形容得如此贴切,余秀华真厉害呀!这就好像我们面对喜欢的人时那种紧张的感觉。

6. 整首诗读下来,你难道不会被那种质朴又浓烈的情感打动吗?比如“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这得多勇敢啊!
7. 余秀华用这么简单的文字,却能构建出如此丰富的情感世界,像“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这是多牛的想象力呀!
8. 再看看“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这写得也太生动了吧,
像我们偶尔也会被一些美好的东西吸引而偏离轨道一样。

9.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这不是我们很多人都会犯的错吗?余秀华咋这么懂我们呢!
10. 真的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诗,它就像一杯陈酿,越品越有味道,你不觉得吗?
我觉得余秀华的用最平凡的语言写出了最深刻的情感,让人在简单中感受到无尽的力量和美好。

余秀华诗歌赏析

余秀华诗歌赏析

余秀华诗歌赏析
余秀华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了众多读者。

以下是几首余秀华的诗歌的赏析:
1. 《独白》
这首诗以一种宣泄内心情感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内心的矛盾。

诗中诗人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独特的感受,带给读者深远的思考。

2. 《昼雨》
这首诗以描述昼雨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美好的追求。

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意象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3. 《送冬》
这首诗以送别冬天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叹和对自然界的歌颂。

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思考。

4. 《故乡》
这首诗以描绘故乡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乡土情怀的思念和对故土的眷恋。

诗人用深沉的内心感受和细腻的描写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故乡的美和诗人的情感。

总的来说,余秀华的诗歌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取胜,充满了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她的诗歌表达了对人性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带给读者深远的启迪和感悟。

余秀华诗歌鉴赏

余秀华诗歌鉴赏

余秀华的诗歌表达了她对生活、爱情和人生的独特思考。

以下是对她诗歌的一些鉴赏:
1. 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余秀华的诗歌语言形象生动,常常通过具象的描绘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她的诗歌中充满了各种意象,如“漏斗”、“灯火”、“月光”等,这些意象不仅富有视觉效果,还富有感染力,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和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2. 独特的视角和思考:余秀华的诗歌视角独特,她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为出发点,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爱情和人生的独特思考。

她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她的个人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刻板印象,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3. 强烈的情感表达:余秀华的诗歌充满了强烈的情感表达,她的每一首诗都是她内心情感的流露和表达。

她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爱情、亲情、友情等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探索。

这些情感表达不仅深刻而真挚,也具有普遍性和启发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4. 艺术手法巧妙:余秀华的诗歌艺术手法巧妙,她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以及各种诗歌形式和韵律,如自由诗、格律诗等。

这些艺术手法使得她的诗歌更加丰富多彩,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余秀华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她的每一首诗都是她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和表达。

她的诗歌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具有思想深度和启发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下午,余秀华的诗歌赏析

下午,余秀华的诗歌赏析

余秀华的诗歌赏析余秀华,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出生于1976年,湖北省钟祥市人。

她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热爱,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在下午的时光里,让我们一起赏析余秀华的诗歌,感受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余秀华的诗歌作品,常常以乡村生活为背景,描绘了农民、土地、自然等元素,展现了她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她的笔下,乡村生活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价值。

例如,在《房前》这首诗中,余秀华写道:“院子里有一棵桃树/还有一棵梨树/春天开满了粉白的花朵/夏天结满了果子”。

这首诗用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乡村院子的美丽景色,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和宁静。

同时,诗人通过对花开花落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和美好的感慨。

除了对乡村生活的描绘,余秀华的诗歌还涉及了爱情、亲情、友情等主题。

她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让读者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真情实感。

例如,在《爱情》这首诗中,余秀华写道:“我一直是个怀揣泥土的人/没有什么高于泥土/也没有什么低于泥土/我恋爱了/在秋天的一个下午”。

这首诗以泥土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看法。

诗人认为爱情是平凡而真实的,就像泥土一样不高也不低。

同时,诗人通过描绘秋天下午的场景,表达了对爱情的浪漫和温馨。

余秀华的诗歌还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画面。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外延,也使得她的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

例如,在《夜行》这首诗中,余秀华写道:“黑夜是一个人的寂静/月亮是一个人的亮光”。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黑夜比喻为一个人的寂静,月亮象征着一个人的亮光。

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达方式,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除了以上提到的主题和修辞手法外,余秀华的诗歌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她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流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秀华诗歌中“白”意象的解读
作者:李沁濛
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10期
【提要】余秀华的诗歌近年来获得许多关注,她独特的写作方式及生命体验使她的诗歌情致别样,而她诗歌中频繁出现的“白”的字眼更是表达了余秀华对于诗歌以及生命的独特体验。

现对余秀华两部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月光照在左手上》进行分类整理涉及“白”的詩句,以此为据解读余秀华诗歌中“白”意象以及诗歌丰富旨趣。

【关键词】余秀华诗歌意象解读
廖伟棠评余秀华诗说:“白是脆弱的、无辜的甚至是贫瘠,却又是宽容的、接纳其他一切微弱或丑陋事物的。

”①余秀华在自己的诗作中也这样写道“白,不是一种色彩。

而是一种姿态。

”②通过统计余秀华两部诗集中共有50句诗(不计重复)带有“白”字,与此相关的意象有白日、白日梦、白云、白菜、白杨树、白发、白露、白炽灯、白鸟、白天等等,其中有不可避免使用的词语(不算入内),其他一些关于“白”的意象则更能体现马云鹤所认为余秀华“用词奇崛”的特点,例如将“麦子”比成“一粒白”、将“白”动词化等等,都显示出诗人特殊的诗歌感知,对其进行意象整理以及详细分析,从而得到更深入的诗歌体验。

将与“白”有关的意象进行整理后,发现余秀华诗歌中最爱与“白”有关的意象为月光、雪、白发、白云、爱情、麦子以及一些较为特别的形容词动词化,诗人的思想通过“白”所代表的各种意象传达出来。

一、爱情意象
唐晴川认为“爱是诗人对存在、真理、死亡等形而上问题进行本体追问的核心命题。

”③余秀华的诗作中很大部分都是爱情诗,而她自己也始终对于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与淡淡的惆怅。

涉及爱情的“白”在余秀华的笔下总是冷清与悲伤的,例如《女人的马》“过了木桥,马就白了。

她不知道它是怎么白的/她的裙子也是白的,忧伤也是白的,譬如一朵莲花”《下午,摔了一跤》“但十年过去了,它还那么白/赠我白丝巾的人不知去了哪里”《一朵野百合只信任它的倒影打开的部分》“哦,你轻易说出了爱,说出一件白春衫/把月光都反投给了天空”。

“白”象征着爱情的纯洁与哀伤,“白丝巾”“白春衫”的叙写中,赠送的人不知所终,诗人以骑马过桥象征爱情的过程,以奇幻的想象将爱情的变质写得忧愁而哀伤,马变白和裙子的白均象征着爱情的“变白”,象征着爱情为家庭俗事所困而渐渐变质的无奈。

诗人向往着纯洁的爱情,“白”本身所带的纤尘无染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爱情的真谛,所以诗人以“白”来描写爱情意象也十分妥帖。

二、年龄意象
王泽龙于《在诗歌里爱着,痛着——余秀华诗歌讨论》中讨论到余秀华诗中的“力量感”:“诗人偏爱强度高、力度大、幅度广泛、具有破坏性的动词,这些动作常常指向伤害和自我伤害,代表着诗人与世界、与自身之间的残酷关系”,④但与“白”相关的两代人的亲情与年龄的双重意象却普遍显示出一种人性的关怀,诗人在“白发”与“白胡子”的意象中构建着对于父辈辛劳生活的崇敬以及辛酸。

关注父辈,关注乡村的辛劳一直是余秀华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再怎么逃,你的胡子也白了”“她一抬头/女儿的一根白头发绊了她一跤”“她低头的时候,脑壳中间圆圆的白/其余的黑是染来的”“我用分取的光阴凑足了半辈子/母亲用这些零碎凑足了一头白发”诗人用一种极平静的叙事笔触,却描写着人的衰老和死亡,诗人生活于乡村,年轻意味着一切资本,年龄的增加会让本就局促的生活雪上加霜,诗人以诗的语句记录着濒死的生活,但诗人不是以事不关己的态度置身事外看待乡村的衰老,而是以参与者与记录者的角度,关注着乡村以及其上耕作的人们,诗人以一种更大的人文关怀来记录着乡村。

三、善恶意象
余秀华诗作中“白”还在善与恶的维度中发挥着作用。

“白”与“黑”常常被用作善恶的象征,而且“白”与“黑”分别代表了善或恶,但是在余秀华的笔下“白”似乎变成了“黑”的一种极致面,“白”是罪恶的一种呈现。

王泽龙说余秀华的语言意识“得益于她对外界敏锐的感受力和面对痛苦的审美姿态”⑤“直到霜都不知不觉摇回了内心/才想要回,来不及的白”“白成一场浩劫,芬芳成一种灾难”“罪行也是这么白。

不白到扭曲不放手”“白到我不忍心揭开它的假象:罪恶被覆盖/善良被损伤”在诗人的反复书写下“白”似乎不是简单与善的象征而是代表着罪恶,掩藏在“白”这一层伪装色后的“黑”,罪行与罪恶是白的,“白”中体现了诗人的善恶观,诗人认为“白”是一种罪恶的掩饰或者“白”代表了无知的平凡的罪恶,恰似平庸淡化的生活一样,这也是理解诗人笔下“白”所代表的善恶的一种理解。

四、结语
许多评论者在探讨余秀华的诗作时都谈到其不足,例如“余秀华的诗歌也有明显的缺陷,诗歌较多凭着感觉书写,缺少打磨与提炼,有一些诗歌缺少整体性与有机性的内在联系”⑥我认为余秀华诗歌还带着几分习作的性质,更多为练笔式的写作,比较好的佳作或一语惊人的作品占比不是很高。

像《雪》《初冬的傍晚》《今夜,我特别想你》三首诗中都运用了近似相同的诗句“为了从梦里走近梦里,她慢慢熬药/不加当归”“十二种药材,唯独‘当归’被她取出来/扔进一堆落叶”“我偷偷把‘当归’摘出,扔掉—是远方的我走过来,撞疼了我”可以看出诗人在反复使用、反复寻找最合适的表达方式,诗人所钟爱的“白”的意象的反复出现,也有可能是诗人多次使用的结果。

注释
①陈亚亚、余秀华2015《性别、阶层和残障的三重叙事》,《中国图书评论》第7期。

②余秀华2015《月光落在左手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唐晴川、汤雪莹2015《底层经验的诗性表达——余秀华诗歌解读》,《当代文坛》第5期。

④王泽龙、杨柳2015《在诗歌里爱着,痛着——余秀华诗歌讨论》,《学习与探索》第6期。

⑤王泽龙、杨柳2015《在诗歌里爱着,痛着——余秀华诗歌讨论》,《学习与探索》第6期。

⑥王泽龙、杨柳2015《在诗歌里爱着,痛着——余秀华诗歌讨论》,《学习与探索》第6期。

(通信地址:430000 武汉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