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简介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简介

➢ 肾功能减退者选 用自肝肾双通道 排出的环丙沙星。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特点
肝功能损害者选用 主要经肝胆系统排 泄的环丙沙星时应 减量使用。
诺氟沙星和培氟沙星使用 大剂量或者尿液pH大于7时 容易发生结晶尿,用药期 间应多喝水,24小时排尿 量大于1200mL。
应用喹诺酮类药物静脉 滴注时,滴注时间应控 制在1小时以上。
5
药物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01
02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某些品种会抑制CYP450
酶活性。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可抑制茶碱类、咖啡 因和华法林在肝脏中 的代谢,导致血药浓 度升高和不良反应的 发生。
03
➢ 茶碱类药物血药浓度升 高,会产生中毒症状, 如恶心、呕吐、激动、 失眠、心悸等。
相互作用
皮肤软组织感染
病原菌
骨、关节感染。中耳炎、 窦炎,由敏感需氧革兰阴 性杆菌所致的成年患者, 可以选用。
抗菌 药物
有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 萄球菌可能者,不宜选用 氟喹诺酮类。
细菌性脑膜炎
01
02
03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 用于病原菌尚未明确的
化脓性脑炎的初始经验 治疗。
➢ 目前常用的氟喹诺酮 类药物中也未获批用
➢ 曲伐沙星肝毒性 较大,已经撤市。
血糖异常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和 莫西沙星所致低血糖都 有报道。
低血糖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口服降糖药物时。
老年非糖尿病患者服用加替 沙星时也有高血糖的报道。
其他不良反应
01
白细胞减少和嗜酸 性粒细胞增加的发 生率低于1%。
02
替马沙星所致的以 溶血为主要表现并 伴有肾功能不全, 凝血功能不全、肝 功能不全,称为替 马沙星综合征。

喹诺酮类药物研究进展

喹诺酮类药物研究进展

喹诺酮类药物研究进展喹诺酮类药物及其研究进展摘要:喹诺酮类药物系一类人工合成抗菌药。

自第一个此类药物萘啶酸问世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成为目前抗菌药物研究的热点。

本文从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抗菌效果及不良反应与结构的关系、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该类药物作一综述,以便读者对其发展有更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喹诺酮,研究进展,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抗生素后效应,构效关系,光毒性1 药理药效特征1.1作用机制大量研究证实,氟喹诺酮类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拮抗细菌的DNA回旋酶(gyr),阻碍细菌DNA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DNA 回旋酶由A、B两个亚型分子构成。

较早开发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DNA回旋酶A亚单位(gyrA)的切割及封口活性。

近来研究发现,新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同时作用于gyrA和gyrB,只是作用机制可能不同。

其依据为B亚型的突变可改变细菌对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

此外,当RNA或蛋白质的合成受到抑制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杀菌活性会降低。

1.2 药代动力学氟喹诺酮类药物口服吸收好,组织分布广,可分布于各种组织体液和器官,特别在肾、肝、肺及皮肤组织中分布良好。

口服后1~2h达到血药峰浓度,较早开发的该类药物血浆清除半衰期一般在3~8h,需每日2~3次给药。

近年研发的新药中t1/2呈延长的趋势。

延长t1/2可减少用药次数,方便患者,提高用药依从性。

如盐酸莫西沙星半衰期12~15.2h,每日1次服药。

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为浓度依赖型,其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

用来评价浓度依赖型药物杀菌效果的PK/PD参数主要有AUC24h/MIC和C max/MIC。

氟喹诺酮类药物同样如此。

近年来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PK/PD研究表明,AUC24h/MIC对临床有效率有很强的预见性,并建议AUC24h/MIC>125为临床药物应达到的目标。

如环丙沙星,当AUC24h/MIC<125时,临床有效率为42%,细菌清除率仅为26%,而当AUC24h/MIC>125时,临床有效率为80%,细菌清除率达82%。

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48例临床分析论文

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48例临床分析论文

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4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不良反应和有关的因素。

方法:选取本院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病例48例,使用spss8.0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剂量、给药的途径、合并用药都是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

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而且在临床中容易被忽视,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氟喹诺酮类药物【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11-01通常而言,在药物不良反应中,主要以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的情况比较多,在药源性疾病中所占的比例达到25%左右,而氟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具有抗菌性强、不良反应率小、使用方便等优点而广泛运用于临床医疗当中,但是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大面积使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日渐增多。

本文在本院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adr)的病例中选取48例进行分析总结,以便帮助医生更加合理、正确的对患者用药。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之间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病例48例,年龄为26至73岁,其中女性12例,男性36例。

1.2方法:使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例的基础疾患、用药剂量情以及情况、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详细症状、处理情况和转归都记录下来,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评判标准来进行筛选,使用spss8.0的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2.1检查结果: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程度分别为:轻微的反应或者疾病31例,不良反应症状明显16例,主要器官或者系统严重损害1例。

不良反应转归的病例为:治愈36例,好转11例,后遗症1例。

2.2临床表现以及转归:由于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而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一般症状是头痛、眩晕、耳鸣、失眠、乏力以及疲倦等,严重者则会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神经兴奋、焦躁、幻听、抑郁等症状。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儿童应用中的专家共识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儿童应用中的专家共识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儿童应用中的专家共识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广谱抗生素,适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感染、骨骼感染等。

然而,近年来有关这类药物在儿童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争议不断。

因此,为了增强临床医生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儿童应用中的认识和使用,一些专家共同制定了相应的共识。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以杀死许多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此类药物对于治疗迟发性肺炎、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腹腔感染、骨骼感染等感染病例具有较好的疗效。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儿童应用中的局限性1.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可能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骨骼、关节的发育。

因此,儿童应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慎重考虑。

2.这类药物对于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导致谵妄、幻觉、抑郁等不良反应。

3.非必要情况下避免使用,以免影响细菌耐药性的形成。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儿童应用中的使用建议1.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要依据儿童是否已经需要使用这类药物,如果必须使用,选择剂量低、疗程短时间短的药物。

2.学龄前儿童和孕妇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这类药物。

3.在儿童使用这类药物时应该注意监测副作用的出现,如发生昏迷、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4.儿童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遵照医嘱使用。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儿童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格外小心谨慎,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以上是专家共识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广大医生和家长有所启示。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研究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研究

的多种 维生 素制 剂 、 含镁/ 铝 抗酸 剂 、 牛奶 、 金 属 阳离 子 ( 如
铁) 等, 在 胃肠 可发生作用 , 会形成难溶性 复合物 。降低药物 的效果 , 可能使 得抗 菌治疗 获得 失败 。所 以, 在服 用 喹诺酮 类抗 菌药 2 h内, 不能服用金属离子药 。 2 . 2 与其他 抗 生素作 用 喹诺酮 类抗 菌 药分 别 与头孢 他 啶、 亚胺培南 、 抗假 单胞菌 的青霉素类 药物联用 , 可 以产生协
注意 的不 良反 应 和药 物 相互 作 用 , 以确保 安 全 和有 效 的用 药 。1 8岁 以下 的青少年应该避 免使用此类药物 , 防止骨骼的
奋, 但 只有 部分解释神经系统不 良反应 。
1 . 3 皮肤 反应 大 多数 的患 者皮 肤不 良反 应 为轻度 和 中 度, 严 重的不 良反应 <1 %, 喹诺酮类抗 菌药引起 的特殊 的不 良反应 , 主要是光毒性 反应 和光 过敏 反应 , 后 者 的不 良反 应
药物反应 , 本文通过查阅在 国内外 的相关文献 , 并总结 其不 良反 应和药物 的相互作 用 , 为临床提 供合理 用药 的参考 。
【 关键词 】 氟喹诺酮 ; 药物不 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 药物 是 比较 广泛 的抗 菌药 物 , 抗 菌作 用强 , 抗菌谱广泛 , 血浆半衰期长 , 无交叉耐药 性 , 被广泛应用 于呼 吸系统 、 泌尿生殖 系统 、 消 化系 统等感 染 的治疗 。氟喹诺 酮 尔也会见血尿 素或氮肾血浆肌肝升高等现象 。 2 药物相互作用
同作 用。喹诺 酮类抗菌药具有一定 的损伤 肾脏 的作用 , 而万
因为 它在 喹诺 酮萘啶环的 6位引入 了氟 原子 , 因此被 称为氟
喹诺酮类 药物 。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分析

2 0 4 0
41 ~ 60 > 6 0
4 2 ( 2 2 . 8 )
1 0 8 ( 5 8 . 7 )
3 讨 论
氟喹诺 酮类药 物是第 三代 氟喹诺 酮抗 菌药物 ,在 临床上 的治疗效 果显 著 ,但是 其所产 生 的不 良反应 给患 者也带 来 了 许 多 的不 便 , 因 此 值 得 我 们 进 行 重 视 。经 过 此 次 的 研 究 发 现 , 氟 喹 诺 酮类 药 物 所产 生 的不 良反 应 ,男 性 发生 的 几率 要 高 于女性 ,并且 患者 年龄 在 6 0岁 以上 的人群 发生 的不 良反 应 几 率 比较 高 , 这 主要 与老年人 群 的代 谢有 一定 的关 系 。因此 , 老 年人群 要慎 重选择 使用 此药物 。 氟 喹诺酮 类药 物发生 的不 良反应 中 胃肠道 反应 是最 为常 见 的不 良反应 。在此 次 的研 究 中 ,胃肠 道反应 占 3 4 . 8 %,患 者 在临床 上 的主要表 现症状 为恶 心 、腹痛 、呕吐等 症状 。对 于 症 状 比较 轻 的 患者 ,一般 不 需停 止 使 用 药物 。 患者 发 生 胃肠 道不 良反 应 可能 与 患者 本 身伴 有 胃肠 道 疾 病有 一 定 的 关 系 。在 此次 的研 究 中 ,其 中 中枢神 经不 良反 应 占 2 3 . 9 %, 此 外 ,氟 喹诺 酮 类 药 物 具有 比较 高 的脂 溶性 ,其 能够 透 过 人 体 的血 脑 屏 障 而进 入 到人 体 的脑组 织 中 ,进 而对 中枢 神 经 系统造 成一定 的毒性 作用 。 在对 患者 进行静 脉注 射氟 喹诺 酮类 药物之 后 ,其主要是 通 过 组胺 释 放 或 者直 接 改变 患 者 的 心脏 节 律 ,进而 诱 导 患 者 的循 环 系 统 发 生不 良反应 。 我 院 比较 常用 的 氟 喹诺 酮类 药 物 为诺 氟 沙 星 和左 氧 氟 沙星 。然 而 此 次 的调 查 发现 ,这 两者 而引 起 的不 良反应 总共 为 8 1 . 6 %。由于诺 氟沙 星对人体 的消 化 系统 和神 经 系 统 以及 泌 尿生 殖 系统 等 造 成一 定 的不 良反 应 ,因 此使 用 此 药 物一 般 是 2次 , d ,并 且在 空腹 下使 用 温 开水 送 服 。然 而左 氧 氟 沙 星所 产 生 的不 良反应则 主 要 是 与 患者 的 使用 剂 量 和 患者 的 年龄 以及用 药 方式 等有 一 定 的关 系 。患者如果 长期 、大剂量 的使用 左氧氟 沙星则会对 其 的肝 脏 造 成 一定 的损 伤 。另 外 ,左 氧氟 沙 星 能够 通过 人 体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发表时间:2019-09-08T11:45:21.7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8期作者:赵伟[导读] 喹诺酮类抗菌药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喹诺酮类抗菌药和其他抗菌药的作用点不同,它们以细菌的DNA为靶。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二医院 150080摘要: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临床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共90 例,用药期间均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用药途径、类别、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90 例患者中,其中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9%,加替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诺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44%,莫西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环丙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8%,依诺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

其中以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最少依诺沙星。

临床以变态反应最多主要为荨麻疹、皮肤瘙痒、红斑等。

结论:喹诺酮类抗菌药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神经、呼吸、消化系统等多种不良反应,临床用药中要规范,加强监管,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喹诺酮类;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喹诺酮类抗菌药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喹诺酮类抗菌药和其他抗菌药的作用点不同,它们以细菌的DNA为靶。

喹诺酮类属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第二代喹诺酮药吡哌酸等,第三代喹诺酮药物又称氟喹诺酮类。

也有人根据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副作用等将其分为四代[1]。

临床上主要用于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结核、淋病、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急慢性骨髓炎及脑膜炎等,是临床主要抗感染药物。

随着大量药物的使用,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

选取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为对象,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90 例发生不良反应为对象,其中男 52例,女性38 例;年龄 21-82 岁,平均年龄(45.5±12.5)岁;其中,呼吸道感染患者25 例,妇科感染患者21例,消化系统感染患者19例,外科术后感染15例,泌尿道感染11例。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摘要: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等优点[1]。

氟喹诺酮类中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有诺氟沙星(norfloxac in)、培氟沙星(pefloxac in)、依诺沙星(enox acin)、氧氟沙星(o floxacin)、环丙沙星(c ipro floxac in)、洛美沙星(lom eflox acin)等,第4代主要有司帕沙星(sparfloxac in)、妥舒沙星(to sufloxacin)、氟罗沙星(fleroxac in)等。

由于其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在人体的多个系统、器官和组织中表现出来。

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氟喹诺酮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42-01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等优点[1]。

氟喹诺酮类中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有诺氟沙星(norfloxac in)、培氟沙星(pefloxac in)、依诺沙星(enox acin)、氧氟沙星(o floxacin)、环丙沙星(c ipro floxac in)、洛美沙星(lom eflox acin)等,第4代主要有司帕沙星(sparfloxac in)、妥舒沙星(to sufloxacin)、氟罗沙星(fleroxac in)等。

由于其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在人体的多个系统、器官和组织中表现出来。

现综述如下。

1过敏反应据统计,氟喹诺酮类药物导致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占其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数的251.85%。

过敏反应以皮疹和荨麻疹居多,占过敏反应的191.42%。

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发红、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脱屑,严重者可表现为重型药疹、过敏性休克[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s)药物自开发以来,由于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r)小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是目前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类药物。

但是随着fqs在临床的广泛运用,有关其adr的报道也日渐增多,除常见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adr外,还可以引发精神反应、幻觉、抑郁和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方面的adr[1],近年来报道不断增加,发生率一般为1%~2%,一般为轻中度神经精神反应,重度反应发生率<0.5%,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易于忽视其神经精神adr,误认为是各种原发病所致,或认为是不明原因的神经精神症状,导致误诊。

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发生机制,以及诊断与防治进行综述。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应用
1氟喹诺酮类药物cns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1.1发病时间最快可以在第一次给药后数小时内发病,一般多在用药后第1~4天发病,再次用药时具有重现性,停药后多能自行减轻或消失。

1.2临床症状fqs药物可引起不同形式的cns症状,一般症状:
头晕、耳鸣、失眠或嗜睡、恶梦、步态不稳等;较严重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包括精神兴奋、幻视幻听、自杀倾向和攻击行为等;严重者可导致颅内压升高、抽搐、惊厥[2],以及帕金森病、急性锥体外系反应等,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中,而
在年轻人中主要表现为一般症状。

2氟喹诺酮类药物cns不良反应的机制
2.1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与构效关系 fqs分子结构不仅决定了其抗菌活性且与其adr密切相关。

主要的母核结构有喹诺酮核和1,8-萘啶酮核二种,其共同点是1-氮、3-羧基、4-羰基,在6位上引入氟原子后称fqs,增强了抗菌活性,在其他位置可连接不同的取代基团。

1位控制fqs与茶碱的相互作用和生殖毒性;3位羧基和4位羰基与fqs和金属离子的螯合相关,可与mg2+、ca2+等阳离子结合;5、8位取代基决定fqs的光毒性;7位决定着药物的cns 不良反应,此外,7位也涉及药物与茶碱、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相互作用。

2.2氟喹诺酮类药物与γ-氨基丁酸(γ-gaba)受体结合有研究认为,cns不良反应可能是fqs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与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gaba竞争性结合gaba受体,从而抑制了gaba的活性,使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增加,进而导致惊厥和癫痫的发生。

研究发现,fqs7位哌嗪环取代使其与gaba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相似,可使其对大脑内的γ-gaba有较强的亲和力,使gaba受体受到拮抗而产生cns症状[3];fqs药物对gaba的拮抗作用取决于其7-杂环取代基的结构,通过甲基化增大取代基的空间体积,与7-哌嗪取代的fqs 相比,7-甲基哌嗪取代的fqs对gaba的拮抗作用明显减弱,可以降低毒性。

2.3氟喹诺酮类药物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结合nmda
也是一种cns抑制性神经递质,mg2+能阻断nm-da离子通道,使脑内nmda不能与其受体结合。

fqs药物的活性基团能与高价金属阳离子络合发生螯合反应,形成螯合物,如与mg2+形成螯合物后,使nmda离子通道开放,nmda受体活化,进而产生兴奋,出现相应的cns临床表现[4]。

mk801是nmda受体选择性通道阻滞剂,在小鼠实验中以芬布芬活性代谢产物与依诺沙星共同诱发惊厥,而提前使用mk801预处理则能够抑制阵挛发作向强直发作的转变;说明nmda 受体通道参与了其兴奋作用[5]。

2.4氟原子致颅内压增高fqs分子结构中6位上有疏水性的氟原子,具有一定的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若剂量过大或肝肾功能不全,药物清除率下降,血药浓度升高,脑组织液中药物浓度升高,增加细胞内渗透压,使神经细胞水肿,可导致药物性高颅压,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临床症状。

如果分子8位上的氯离子基团由甲氧基取代后,则脂溶性明显下降,几乎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研究发现加雷沙星去掉6位上的氟原子后,其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大大减低,即使与nsaids合用亦未诱发惊厥,体外实验显示加雷沙星对gaba结合力无抑制作用[6]。

2.5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发现茶碱类、nsaids与fqs药物联合应用时,能增强cns兴奋性,产生致惊厥、癫痫作用,其机制可能
为:(1)fqs药物可抑制肝细胞色素酶(cyp-450)系统,抑制茶碱类、甲基黄嘌呤(如咖啡因)在肝脏的代谢,从而显著降低茶碱或咖啡因的肝清除率,使血药浓度增加,易增加其adr,引起cns过度兴奋、
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2)由于nsaids明显增强了fqs药物与脑内gaba受体的结合能力,使神经元抑制作用减弱,从而使cns兴奋性增强,从而出现惊厥、癫痫发作。

此外,有研究发现,在体外实验中,喹诺酮药物可以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且呈剂量依赖性[7]。

3氟喹诺酮类药物cns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3.1年龄fqs药物cns不良反应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文献报道fqs药物adr与老年人年龄相关,且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8],可能因为高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缓慢易于蓄积,导致血药浓度增高,此外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或脑动脉硬化、cns耐受性差、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等因素,故其发生率较高。

3.2既往史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综合征、脑动脉硬化、脑瘤等病史的老年患者,因血浆蛋白含量的降低及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能力下降,血脑屏障因病理状态而遭受破坏,进入脑组织液中的药物浓度升高,cns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3.3肾功能fqs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多以药物原形经尿液排出,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清除率下降,清除半衰期延长,容易导致药物蓄积,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引起cns不良反应[9]。

故肾功能减退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避免使用,必须使用时应根据肾功能受损程度,进行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时间间隔。

即使肾功能正常者也应避免大剂量使用,以免发生结晶尿和肾功能衰竭;与肾毒性较大的
药物共用时应监测肾功能。

3.4用药剂量、途径及合并用药研究发现用药剂量是影响cns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其反应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静脉用药比口服及局部用药更易引起神经系统adr,可能与静脉用药时血药浓度迅速升高,且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药物消除能力降低,消除时间延长相关。

4氟喹诺酮类药物cns不良反应的诊断
诊断标准:使用fqs后出现神经、精神异常表现,既往无精神病史和家族史,应用fqs药物前无神经、精神症状或类似发作症状,单独停用此类药物后,无需特殊治疗或经对症治疗症状缓解,排除疾病本身及其他可以导致神经精神症状的原因,可判断由fqs药物引起cns不良反应。

5氟喹诺酮类药物cns不良反应的防治
5.1严格掌握适应证原有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病、高龄患者较易发生严重的中枢神经adr,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既往有癫痫、帕金森病、精神病史的或家族精神病史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选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其他类药,以免诱发严重精神症状。

对肾功能不佳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应尽量少用或慎用,根据患者机体状况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调整给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密切观察有无cns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旦发现神经精神症状,应立即停药,必要时还应给予适当的对
症治疗。

妊娠应慎用或禁用该药,哺乳中妇女必须用时应避免哺乳。

婴幼儿因为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药物容易进入cns而产生相应中毒症状,应尽量避免使用。

5.2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对正在使用茶碱类、nsaids以及卡马西平等药物的患者,使用fqs药物须慎重,应尽量避免合用,如果病情需要必须合用时,应注意调整用药剂量、严密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等。

含铝、钙、铁、镁等高价金属离子的药物也不宜与本类药物合用,以免诱发神经精神症状。

5.3及时诊断及时处理及时识别fqs药物相关cns症状,并立即停药、对症处理,一般在及时停药后数天即可恢复正常,少有严重后遗症和不可逆性精神障碍。

如出现癫痫发作时,可用安定控制癫痫发作,癫痫控制后用卡马西平预防再发作;如出现高颅压症状,可用甘露醇降颅压;如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可予安定对症治疗。

6小结
fqs药物所致的cns症状主要与大剂量用药有关,且多数发生在原有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高龄患者,因此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群体是减少adr的关键,如用药后出现adr应立即停药并予以对症处理,一般无后遗症状,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覃开羽,黄新,吴敏,梁宇红.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用
药分析[j]. 西南国防医药. 2009(03)
[2] 梁少琼,廖朝峰,刘桂珍.2007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
用统计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09(01)
[3] 曾德贵.2002~2004年巿慢病院抗结核病用药情况分析[j]. 中华慢病杂志. 2005(02)
[4] 丁跃全.我院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分析[j]. 海峡药学. 2005(03)
[5] 高文学.2006—2009年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02)
[6] 曾德贵.2002-2004年深圳市慢病院抗结核病用药情况分析[j]. 广东药学. 2005(06)
[7] 吴琼诗.海南省人民医院2009年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3)
[8] 李赞东.2008—2009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08)
[9] 张强.结核患者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分析[j]. 中国医院药
学杂志. 201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