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方法对比与分析

合集下载

4-3 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4-3 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 组织中氟喹诺酮类残留物主要是原形药物,一般选择原形药物 作为残留标示物,但恩诺沙星的残留标示物为恩诺沙星及其主 要代谢产物环丙沙星。
※ 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最高残留限量可查找农业部 235号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 18 —
药物名
达氟沙星 Danofloxacin ADI:0-20
— 13 —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2
— 14 —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化学合成抗菌药,由于具有抗菌谱广、
抗菌作用强、使用安全及易于制造等优点,发展迅速。
基本母核结构:6-氟-4-喹诺酮-3-羧酸
O
F
COOH
N
— 15 —
常用药物结构
F
N HN
O COOH
N C2H5
诺氟沙星
O F
— 10 —
兽药残留的危害
毒性: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诱导耐药菌株: 过敏反应 激素样作用 污染环境、影响生态:
—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235号
目的:为加强兽药残留监控工作,保证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
A.不需要制定最高残留限量的药物:88 B.需要制定最高残留限量的药物:94
— 21 —
规定了动物性食品中达氟沙星、恩诺 沙星、环丙沙星和沙拉沙星药物残留 检测的制样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适用于猪的肌肉、脂 肪、肝脏和肾脏,鸡的肝 脏和肾脏组织中达氟沙星、 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沙 拉沙星药物残留量检测
测定原理
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提取试样 中的药物,C18柱净化,流 动相洗脱。以磷酸-乙腈为流 动相,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 检测法测定,外标法定量。

氟喹诺酮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氟喹诺酮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氟喹诺酮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189氟喹诺酮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刘荣利韩宁娟李亮(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陕西西安710125)摘要:氟喹诺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生素,在防治动物及人类的感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应用。

由于抗 生素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超标,长期食用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于动物源 性食品中氟喹诺酮残留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关氟喹诺酮残留的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微生物法、免疫法、色谱法和光谱法等。

关键词:氟喹诺酮药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8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7) 09-0189-02一、 前言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es,F Q S)是一系列由人工合 成的含有4-喹诺酮母核结构,母核6位C上被氟取代的一 类广谱抗菌药物,抗菌作用强,对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 均有作用。

具有吸收快,体内分布广,血药浓度高,血浆 半衰期长,合成简便,药品价格低廉等特点,常用于动物 及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F Q S药物在家畜、家禽的饲养中应用广泛,抗生素的 不合理使用,导致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超标,如果人 体长时间摄人该类食物,不仅会引起人体对F Q S药物产生 耐药性,而且药物残留通过食物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等器官危害较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关于乳、肉制 品中F Q S抗生素的残留全球都有严格规定。

因此,对于动 物源性食品中F Q S药物残留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将F Q S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二、FQS药物的检测方法(一) 微生物法微生物检测利用F Q S药物对微生物生理代谢的抑制作 用,进行F Q S药物残留的测定。

该方法经济方便,但灵敏 度和特异性较低,难以进行药物残留的准确定性定量分析,适用于大量样品的筛选,可对药物残留进行初步检测。

邢 应寿[|]等建立了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三种药物 在肉鸡组织中残留的微生物检测法,结果发现24h后,环 丙沙星残留量较大。

浅析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检测方法

浅析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检测方法

3 氟喹诺酮 类药物残 留的检测方法
目前 ,常用 于氟 喹诺酮 类药 物残 留 的检 测方 法 可分 为4 液相色 谱法对 猪 肉组织 中恩诺沙 星和环 丙沙 星残 留量 进行 检 大类 :微 生物法 、仪器分 析法 、化学发 光与 电化学发光 分析 测 ,结 果 环丙 沙星 、恩 诺沙 星 的质量 浓度 在 2gL~1 0 gL / 0 / gk 。 法及免疫分析法。其中仪器分析法常见的有高效液相色谱法 范 围内呈线性关 系 ,它们 的最低定量限均为2/g (PC H L )、液一 质联用分析法 ( CM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3 2 2 高效液相 色谱 一 L/S .. 质谱联 用法 ( c M ) 随着研究 的深 L— S ( P E)等 ;免疫 分析检测法包括 间接竞 争Ei 测定法 、免 入 和对食 品安全越 来越 高 的重 视 ,定 性准 确 ,灵 敏度更 高 的 HC la s 疫传感器分析法 、免疫亲和色谱 (AC)分析法等【 。 I l 液质联 用技 术渐渐 被人 们采纳 ,这种 技术不 仅可 以更精 确 的
兽 药 应 用
中国畜牧兽 医文摘
2 1年 01
2卷 7
第3 期
浅析氟喹诺酮 类兽药残 留检测方法
将 ,、 J武 ・
( 南大 学荣昌校 区,重庆 西
4 26 ) 0 4 0
[ 要] 解决兽 药残留监 控 问题是提 高动物源性食 品质 量,保障食品安全 的关键 性环节之一 ,因此在食 品检 验 中建立 一 摘 些 方便 快捷 的检测方 法显得 尤为重要 。本 丈以兽 药氟喹诺酮类为例 ,系统 阐述 了目前在临床检测 中 已经建立的有关 氟喹诺酮类 药物 残留的检 测技 术 ,以期能为其他药物残 留检测提供参考方 向。

兽药残留SPE方法

兽药残留SPE方法

The determination of antibiotic and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s: samplepreparation for LC-MS analysis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discuss SPE strategies prior to tandem LC/MS analysis for sub-ppb determination of chloramphenicol, nitrofuran antibiotic metabolites, and other related substances in animal tissues and in honey. Sample preparation for LC-MS analysis to determinate of antibiotic and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s is reviewed and prospected .Key words: antibiotic and pesticide residues , food , sample preparation , LC-MS食品中抗生素和农药残留分析:用于LC-MS分析的SPE样品前处理方法Waters公司赵维国摘要:本文将讨论LC-MS分析之前,动物组织和蜂蜜中残留物质的样品前处理策略,其中包括ppb级氯霉素、喹诺酮类、硝基呋喃代谢产物和其它相关物质的固相提取(SPE)方法。

对食品中抗生素和农药残留的LC-MS分析的SPE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综述和展望。

关键词:抗生素和农药残留,食品,样品前处理,LC-MS食品中抗生素和其它兽药残留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重视。

对于农药和兽药残留的分析而言,所需达到的要求通常取决于毒理学评估的结果,而所期望达到的定量限(LOQ)与合法注册的农业化学品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相关。

水产品中氟喹诺酮类多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

水产品中氟喹诺酮类多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

水产品中氟喹诺酮类多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摘要:氟哇诺酮类药物因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使用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兽药临床和水产养殖中。

水产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不仅会给动物性食品安全带来潜在隐患,也会对人类的健康及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提供准确的水产品氟哇诺酮类药物多残留检测方法成为食品安全监测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文对该类药物在水产品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和合理的展望,旨在为进一步开展水产品中氟哇诺酮类药物残留研究和监测提供借鉴。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水产品;检测方法氟哇诺酮类(Fluoroquinofones,FFQ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影响拓扑异构酶Ⅳ,干扰细菌的DNA复制而阻碍细菌DNA 合成,最终导致细菌死亡而抗菌。

此类药物属吡酮酸衍生物,喹啉环的C-6位上有氟原子,C-7位上连接哌嗪基或吡咯基,加入氟原子后增加了其脂溶性,增强了对组织细胞的穿透力,因而吸收好,组织中药物浓度高,半衰期长,大大增加了抗菌谱和杀菌效果。

FQs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以及价格低廉等特点,20余年来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化学合成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人类和动物的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1],其主要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单诺沙星和达氟沙星等。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在兽医临床和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其残留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

本文就水产品中氟喹诺酮类多残留检测方法简要综述。

1、水产品氟哇诺酮类使用现状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抗生素的应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许多水产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极大地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氟哇诺酮类因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使用方便等特点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中大量使用。

而违规使用兽用抗生素、不执行休药期规定等,最终导致氟哇诺酮类在水产品体内残留超标。

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Technology 科技 分析与检测
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 曾 丽 谱尼测试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摘 要: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其良好的杀菌、抗感染功效在畜牧业养殖中得到了良好的普及。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氟 喹诺酮类兽药残留的危害进行分析,并分别阐述免疫分析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微生物检测技术、毛细管电 泳检测技术以及液相色谱 - 质谱检测技术,在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以期为动物性食品食用安 全提供良好的保障。
1 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的危害
作为一种常见的细菌 DNA 合成抑 制剂,氟喹诺酮类兽药(FGs)已被广 泛应用于牛、羊等的养殖管理中。随 着这类药物应用范围的扩大,其在动 物性食品中的残留问题逐渐引起了人 们的重视。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 兽药残留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 面。第一,直接危害方面。当人们使 用残留一定量 FQs 的动物性食品后, 其中的残留剂量可进入人体消化系统, 并对相关器官造成损伤。第二,间接 危害方面。FQs 残留的间接危害在于: 当 人 们 长 期 摄 入 含 有 FQs 的 动 物 性 食品后,其中的残留药物成分可诱导 人体各类致病菌产生耐药性,进而为 FQs 在人类抗菌治疗中的应用产生阻 碍作用 [1]。
种氟喹诺酮类兽药。
到 目 前 为 止, 这 种 检 测 技 术 的 低
成本、检测效率高等优势已经得到了
良好的证实。但该技术在灵敏度方面
的缺陷限制了其在药物残留检测中的
全面普及。
2.4 毛细管电泳法
作为一种新型 FQs 残留检测技术,
毛细管电泳法的检测原理为:利用电
泳反应为人们提供动物性食品样本中
是否残留 FQs 的判断依据。这种检测
关键词:动物性食品;氟喹诺酮类兽药;免疫分析法

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分析技术测定方法(一)

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分析技术测定方法(一)

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分析技术测定方法(一)11.1.4.2 测定办法国内外报道用于QNs残留分析的检测办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毛细管电泳测定法(CE)等,也有报道用气相色谱法(GC)、高效薄层色谱法(HPTLC)、液相色谱-质谱联使用(LC-MS)、免疫分析办法(IA)等办法。

(1)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HPLC是最常用的分别办法,通常用法C18/C8等色谱柱,但有些状况下也引入苯基或氨基键合的固定相。

多数办法用法经端基封闭处理的色谱柱甚或高纯硅质柱,防止因为色谱柱填料残留的硅醇基(硅羟基)和金属杂质而导致的色谱峰拖尾。

也可以在流淌相中加入季铵盐、烷基硫酸钠或烷基磺酸钠等离子对试剂,它们可与质子化的待测物以及三乙胺(TEA)或季铵盐形成离子对,而TFA或季铵盐可与待测物竞争残留的活性硅醇基,能够获得更好的保留、洗脱,和更大程度的分别效果。

流淌相组成主要是乙腈-水,有时也用法乙腈--水、-(THF)-水或乙腈-二甲胺-水等,也有报道用法乙腈-甲醇-四氢呋喃-水四元溶剂体系,少数文献报道有用法甲醇-水为流淌相。

多残留分析常采纳梯度洗脱办法,为充实峰形常在流淌相中加入扫尾剂,可以削减硅醇基的电离,加入四氢呋喃(THF),也可以削减拖尾峰。

缓冲液、柠檬酸盐缓冲液、草酸缓冲液等常常用于将流淌相控制pH2~4,可以降低其与QNs阳离子之间的互相影响,获得较好的分别。

HPLC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紫外检测器(ultraviolet detector,UV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iode-array detector,DAD)、荧光检测器(fluorescence detector,FLD)、电化学发光检测器(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or,ECLD),以及UVD和FLD联用等。

水体环境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污染现状及分析方法

水体环境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污染现状及分析方法

五、结论
本研究表明,宠物源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多药耐药性主要是由其自 身基因突变导致,而非外界药物选择压力所致。这一发现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提供了参考依据,提示我们在治疗宠物感染时应注意抗生素的选择,避免滥用抗 生素。同时,这一研究结果也为进一步探讨宠物源大肠杆菌多药耐药性的传播机 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三、研究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氯霉素、氟喹诺酮两种典型抗生素,采用实验室模拟和野外调 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不同浓度腐殖酸、表 面活性剂对抗生素光降解的影响。随后,在野外调查中,收集了不同水域的水样, 测定了其中溶解性物质和抗生素的浓度,并运用相关统计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关 系。
分析方法
这些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未来水体环境中氟喹 诺酮类药物的监测和预警方法。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对于水体环境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污染的研究,应以下几个方面: 1、污染来源研究:深入调查和分析水体环境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来源,特别 耐药性细菌的产生和传播途径。
未来研究方向
2、危害程度研究:系统评价氟喹诺酮类药物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 害,以及这类药物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
未来研究方向
3、生物降解研究: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过程和降解产物, 探讨这类药物的生态毒理效应。
未来研究方向
4、分析方法研究:进一步研发简便、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提高对水体环 境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监测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室模拟结果表明,腐殖酸和表面活性剂均可促进抗生素的光降解。其中, 腐殖酸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相比之下,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两 种抗生素对水中溶解性物质的响应存在差异,氯霉素在腐殖酸存在下的光降解速 率常数较高,而氟喹诺酮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的光降解速率常数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方法对比与分析作者:李琳文学忠钟雯姜力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21期摘要: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和水产养殖中大量使用,产生了一定量的药物残留,鉴于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作者详细的对比分析了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法(MIA)、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和免疫学检测方法等,并提出了目前合理的检测方法,希望对今后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提供帮助。

关键词:检测;动物组织;氟喹诺酮类;对比与分析中图分类号:TQ450.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132003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环境致病因素,如大气、水和食品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日益显著,而食品的化学污染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已知的外源性化学物质达500万种以上,其中至少6万种已经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医药、农药、化妆品、生物毒素和各种工业原料等。

这些化学物质通过食品原材料的生产、加工、烹饪、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进入食品引起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对机体的损害一般呈慢性的蓄积过程,危害性质严重、范围广影响深远。

兽药残留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或贮存在细胞、组织或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

由于兽药残留与公众的健康息息相关,所以其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广泛和颇具争议的问题。

氟喹诺酮类药物,亦称为6-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s),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广谱抗生素,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QNs)。

目前国内外已批准用于动物的FQs 包括诺氟沙星(又称氟哌酸,即norfloxacin,NOR)、恩诺沙星(enrofloxacin ,ENR)、沙拉沙星(sarafloxacin,SAR)、单诺沙星(danofloxacin,DA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或CIF)、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和麻保沙星(marbofloxacin,MAR)等[1]。

FQs系化学合成药物,价格低廉,故在医学和兽医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和某些FQs的潜在致癌性质,其残留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就FQs残留及分析方法作一对比分析。

1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FQs类抗菌药是人兽共用药,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直接产生危害,可以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并有潜在致癌的危险。

因此,世界各国对FQs类抗菌药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制定了最高残留限量标准(maximum residue limits,简缩MRLs)(10-1900ug/Kg)。

世界卫生组织也对FQs的残留做出限量推荐值,其中恩诺沙星限量是40 ug/Kg,欧盟规定各种组织中ENR的MRLs为30 ug/Kg(标准残留物:ENR+CIP),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on Food Additives,缩写JECFA)推荐鸡肝组织SAR的MRL为80 ug/Kg,猪肝组织中DAN的MRL 为50 ug/Kg。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危害早在1997年,美国已经严格限定了FQs的使用剂量和使用范围,其法律禁止在使用动物中使用FQs。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相关法律规则要求食品中不得检出FQs。

目前在加拿大,只有恩诺沙星和达氟沙星被允许用于临床上治疗牛呼吸道相关疾病,其限量标准为肾脏0.4 ug/g,肌肉0.02 ug/g。

目前我国农业部仅规定了达氟沙星、二氟沙星、恩诺沙星和沙拉沙星在不同动物性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限量。

2 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3、4、6]目前用于FQs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microbiological assays,简缩MIA)、色谱法(chromatography)、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和免疫学检测方法等。

2.1 微生物法借助抗菌药物的抗微生物流动性,在特定的介质中与已知微生物接种,经过一定阶段的培养,依据培养微生物的生长状况,进而对抗菌药物进行评价,这一方法称为微生物法。

该方法主要检测组织抗生素其优点是成本较低,且操作简单,无需精密昂贵的仪器。

但也存在缺点,即对FQs药物的检测不敏感和有选择性。

2.2 色谱法[2]色谱法或称层析法是一种物理或物理化学的分离分析方法。

该法是利用被分离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使不同组分在其中的差速迁移快慢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LC)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检测FQs药物残留常用的色谱法及优缺点详见下表。

2.3 色/质联用分析法[5]色/质联用分析法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均很高,在FQs残留的确证分析中应用较多。

早期使用GC/MS,待测物需经“还原-脱羧”衍生化后测定,操作复杂。

近年来LC/MS,特别是电喷雾(TSP)LC/MS/MS开始用于FQs分析,操作简便,分析效能高,检测限可低于1ug/kg。

2.3.1 气/质联用分析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法是应用气相色谱法的高效、高速分离能力并结合质谱的结构鉴定能力,使之成为复杂混合物中痕量组分定性和定量的一种联用技术。

在此,质谱仪实际上被作为GC的一种质量选择检测器(MSD)。

典型的GC/MS系统包括色谱单元、接口装置和质谱单元。

组分经过色谱进行分离后,通过接口进入质谱进行检测。

2.3.2 液/质联用分析法液相色谱/质谱(LC/MS)是除GC/MS之外,又一种集高效分离和多组分定性、定量于一体的系统。

LC/MS对高沸点、不挥发和热不稳定的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具有独特的优势。

液/质联用分析法理论上是相当完善的技术,选择性、灵敏度都很高。

色/质联用分析法需要用专门的检测仪器,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专门的技能,整个检测花费时间较长,且目前检测价格昂贵,在兽医学领域,仅在兴奋剂、磺胺类药物和抗体中应用,在FQs药物残留确证分析中未见报道。

2.4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igh-perform 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技术,常用的一种药物残留检测手段,与HPLC相比,HPCE具有操作简单、色谱柱不受样品污染、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样品用量少、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有利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但是HPCE迁移重线性、进样准确性和检测灵敏度方面不及HPLC,在药物残留分析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5 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immunoanalysis)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

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免疫学技术已渗透到残留分析的各个环节,包括提取、净化、分离和检测。

其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使分析过程大大简化。

在免疫分析中,其核心试剂是抗体,一旦制备出特异性抗体,免疫分析就会有很多模式供选择。

药物残留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包括以下内容:待测物选择、免疫半抗原合成、结合抗原合成、抗原制备、测定方法、样品前处理和方法评阶。

通常情况下免疫半抗原的合成是关键步骤。

目前应用的残留免疫分析技术可分为免疫测定法(IAs)和免疫净化法,具体详见下表。

3 小结氟喹诺酮类药物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以其抗菌谱更广、抗菌作用更强,受到了养殖户及养殖企业的欢迎,但我国养殖普遍存在滥用抗生素和过量使用抗生素的问题,这使得动物体内药物残留超标,对人类及环境造成了慢性、长期和累积性的危害。

人们追求检测药物残留分析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更高的灵敏度/更低检测限;高选择性;联用分析;高分析速度;智能化/自动化;多残留分析;活体分析;现场快速分析;分析仪器的微型化、集成化和便携化。

微生物法样品处理简单,能筛选出大量的样品,但不能对药物残留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只能对药物残留进行初步的检测;色谱法多用于多组分混合物分离分析;色/质联用分析法虽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但设备昂贵,对实验室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高,且实验前样品处理繁琐不易推广。

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分子量均低于 1kD,属于小分子半抗原,因此不能作为抗原直接免疫动物,使其产生针对小分子的特异性抗体。

通常把小分子药物与一些蛋白质、多糖或多肽形成复合体,用其免疫动物时,该动物能产生针对该复合体的抗体,从中筛查出针对小分子药物的抗体。

针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自身特点、检测方法的难易程度、灵敏性、特异性、检出率高及仪器使用情况等,特别是仅检测氟喹诺酮类一类药物,所以综上所述建议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采用免疫分析方法中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参考文献[1] 李俊锁,邱月明,王超.兽药残留分析[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 严杰,罗海波,陆德源.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及其应用[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 张家禾,梦婷,周作红等.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4,41(5):262-266.[4] 廖洁丹.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7,25(3):59-62.[5] 王进,岳永德,汤锋等.气质联用法对黄精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6):2187-2191.[6] 李秀婷,孙宝国,吕跃钢等.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9,30(19):346-350.作者简介:李琳(1979-),男、汉族、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健康养殖与畜牧环境及动物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的研究;姜力(1955-),男,汉族、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临床兽医学和动物营养代谢病、生物毒素检测、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病毒基因组克隆、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食品安全-食物中毒菌快速检测等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