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的审题

合集下载

命题作文要怎么审题作文审题的五种方法

命题作文要怎么审题作文审题的五种方法

命题作文要怎么审题作文审题的五种方法审类别1、注意题目所揭示的中心词和时间范围。

如:《初冬的早晨》要求写出初冬早晨的一些自然景象,也可以写人们在这寒冷的时间里干些什么。

如顶风冒雪兴修水利,平整土地等等。

2、注意题目暗示的体裁。

如:《记一件小事》,是记叙文,要求写出小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3、注意题目揭示的数目,如:《我和我的伙伴们》一个“们”字暗示最少写三个人以上,如果写成二个人,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

4、注意题目揭示的季节和时间。

5、注意题目的象征意义。

6、注意作文题目上的人称。

审范围:审范围就是要认真想一想这个题目对文章内容都限制了哪些特定的范围。

这包括:1、时间范围;2、地点范围;3、内容范围。

审中心:审中心就是要认真地想一想题目对文章中心有没有限制,有的题目对中心没有限定,作文时要仔细根据题目审定文章中心。

如果题目对文章有限定,就要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进行作文。

审情味:审情味就是根据文题品情味,确定文章的感情色彩。

例如:《一个勤劳的人》通过记叙那个人的勤劳事迹,字里行间应该抒发出佩服与赞美的感情;《我们的老师》“老师”的前边为什么加上“我们的”三个字?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个文题?从而体会出暗含的敬爱与自豪的感情,作文时,应该把这种感情抒发出来。

审题眼:题眼就是题目中揭示思想意义或者表明感情色彩的词,也就是关键性的词。

抓住了重点词就是抓住了文章的重点。

抓题眼要做到四抓。

一抓:谓语部分。

如果题目是一句话,题眼常在谓语部分。

例如:《家乡变了样》谓语部分“变了样”就是这篇文章的题眼,作文的重点在于写家乡的变化二抓:修饰词。

如果题目是个词组,题眼常常是表示修饰限制的那个词。

例如:《童年趣事》的题眼是“趣”文章重点是写这件事如何有趣。

三抓:物体的象征。

如果题目只是有一个词如:《青松,题眼就是物体本身或它的象征意义,作文的重点应该是描绘这个物体的特征或由此展开的适当联想。

四抓:联系。

如果文题是一个联合词组,审题时,就要抓住为个联合词组的两个词之间的联系。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方式。

命题作文,作为作文的一种常见形式,要求学生在给定的题目范围内进行创作。

要想写好命题作文,需要做好审题立意的工作。

本文将从命题作文的定义、审题的重要性、立意的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命题作文的定义命题作文,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按照给定的题目进行创作的作文。

命题作文的题目一般包括全命题、半命题和材料作文等形式。

全命题作文要求学生按照给定的题目进行创作,半命题作文则是在给定的主题范围内,学生可以自拟题目进行创作。

而材料作文则是给出一段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进行立意创作。

二、审题的重要性1.理解题目含义: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避免因误解题目而导致的偏题现象。

3.抓住关键词:命题作文中的关键词往往揭示了作文的主题和写作方向,要抓住关键词,确保作文紧扣主题。

4.分析题目背景:了解命题作文的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题目,为作文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三、立意的策略1.深入挖掘:对题目进行深入挖掘,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力求找到新颖独特的立意。

2.联系实际:将题目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相结合,以真实、生动的素材来支撑作文的立意。

3.借鉴经典:参考经典文学作品、历史典故等,从中汲取灵感,为作文立意提供有力的支撑。

4.反向思维:尝试从题目的反面或侧面进行思考,寻找与众不同的立意,使作文更具创意。

5.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提升作文的立意。

四、总结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是作文创作的重要环节。

只有做好审题立意,才能确保作文符合题目要求,写出具有独特见解和创意的优秀作文。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审题立意的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同时,注重日常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作文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只有这样,才能在命题作文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赢得读者的喜爱。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和写作技巧小结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和写作技巧小结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和写作技巧小结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我们一定都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历,将过去的时间汇集成一份优秀小结吧。

那么什么样的小结才是好的小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命题作文审题方法和写作技巧小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从总体来看,命题作文有以下规律:第一,绝大多数文题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学生生活;第二,大题、宽题大大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第三,记叙文题大大多于说明文、议论文题;那么,我们都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1.要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

要审读的内容包括:①文题的大、小、宽、窄、虚、实、显、隐。

②文题中有没有点示主题的字词。

③文题中有没有点示重点的语言标志。

④文题中的的标点或其它符号及其含义。

⑤有没有副标题,其作用是什么?⑥各种写作要求、限制。

⑦能否从题目以外的语言材料中品味出一点隐含信息。

在写作中,要紧紧抓住审题得到的“信息”,步步都要紧扣文题,紧扣要求。

另外,在具体的审题过程中,对这样几种内容的题目不可掉以轻心:第一种,看似很浅显的题目如“我长大了”这个文题,是一个宽泛的中考作文题,谁也不会在取材上发生困难,看样子真是浅得不能再浅了,但实际上,这个题的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

如果在审题之中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胆子变大了,或者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这种理解就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在选材立意上也就上不了档次。

如果说能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第二种,看似很熟悉的题目如“美在课余”这个文题,是一个宽题。

可供取材的内容也是不少的。

其实这个题目有一个“迷惑点”,这个“迷惑点”在“美”字上。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 思维方法
• 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 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 命题作文的立意方法 •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常见问题 • 提高审题立意能力的途径
目录
Part
01
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准确理解题目要求
仔细阅读题目,不遗漏任何 信息,包括题目中的关键词 、修饰语和限制条件。
理解题目的深层含义,探究题 目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而 不仅仅是表面的文字。
选择有意义的主题
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 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
选择具有人文关怀的主题,关注人的 生命、情感和思想。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关注社会 热点问题和民生问题。
创新立意,避免俗套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思考题目,寻找独特 的立意角度。
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勇于挑战和质疑, 结合自身实际和生活经验,使立意更加
提高作文的得分点
审题立意要准确,符合题目要求 和评分标准。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引用经典名 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生动, 避免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结构要严谨,逻辑要严密,段落 和层次要分明。
Part
02
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仔细阅读题目,全面理解
仔细阅读题目,不遗漏任何信 息,全面理解题目的要求和含 义。
思考不深入
对于题目的理解过于肤浅,没有进行 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俗套立意,缺乏新意
俗套立意
文章所表达的观点和见解都是陈词滥调,缺乏新意和创意。
缺乏新意
文章没有独特的见解和新颖的角度,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元素。
Part
05
提高审题立意能力的途径
多读优秀作文,学习借鉴
阅读优秀作文,学习其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从中汲取灵感。 分析优秀作文的立意角度和思路,理解其深刻性和新颖性。

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的审题

2006年高考作文(辽宁卷) 题目:肩膀。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不少于800字。 “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义)性的命题作文题, 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 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 义——比喻 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 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 责任、勇气等。只有这样立意,才算读懂了“肩 膀”的比喻义或内涵。接下来要确 立所写的中心 论点,作者可以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 的一点(寓意)去写作文。例如你若对肩膀的寓 意“担当”理解最深,那么可以依托着“铁肩担 道义, 妙手著文章”等来写。
三、增补信息法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 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 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 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 词,增补 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 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 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 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你对“担当” 有着怎 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 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一是可以补 充宾语,回答出“担当”的对象,如“担当责 任”“担当义务”“担当道义”等;二是可以补 充主语,回答谁“担 当”,如“我担当责 任”“每个人担当义务”“教师担当道义”等。 这样选择其中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 写即可。
四、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 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 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 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 可使考 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 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题目:境 界
1、无私无欲是最高境界 2、修养出境界 3、学习三境界 4、高境界才能出大成果 5、为人民服务是最高境界 6、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
题目:在路上
1、人生路上要面对坎坷 2、前路漫漫,信心引路 3、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4、脚踏实地,勇奔前路 5、一路平安 6、走自己的路
题目:位 置
1、紧扣题目提出一个观点,表达一种思想。 (1)这个观点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达作者的写作意图的。 (2)题目是这个观点的核心。
2、从某一个角度(侧面)立意 (作用、范围、怎样做、对立等角度)
3、议论文:论点放在首段段末; 散 文:结尾点出主题,卒章显志。
自主训练
题目:平 衡
1、平衡发展就是科学发展 2、平衡就是和谐 3、保持心理平衡,应对各种矛盾 4、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 5、打破平衡求平衡 6、平衡莫过于三角
1、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2、据其才定其位 3、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4、身居高位要忧其民 5、位置没有贵贱之分,做好每一份工作 6、换位思考,问题就迎难而解
合作探究
题目:生命的养分
1、母爱滋养了我 2、爱,生命中最好的养分 3、艺术的养分就是创新 4、坚强使生命绽开奇葩 5、自信,滋养了生命的顽强 6、缺乏自尊的“钙”,生命就没有生气 7、上进的养分不足,生命就会萎缩 8、写作的养分在于积累 9、生活是写作的必要养分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知识导引
一、审题
审题: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包括 题目的基本意义,引申意义 和比喻意义。
早:早晨,早期(早熟,早恋) 青春年少,希望,美好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 在路上:在人生的旅途中 平衡: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 等或相抵
二、立意:确立作者写的文章的中心 (主题或中心论点)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六法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六法

妈妈渴盼着长江水患不再发生,伦敦光化烟雾永不再现,北京沙尘暴永远绝迹,妈 妈更希望八国峰会上传来喜讯。 春光是温暖的,清新的,明亮的,清爽的。它必将给妈妈带来欢笑,带来希望。 让我们共同看望地球妈妈,带上春光。 这春光不仅仅是自然的春光,它还应是一种大爱,是发自内心的对妈妈的爱,是 一种必将付诸行动的爱。也更是一种承诺,对地球妈妈的承诺。 妈妈,我们亲爱的地球妈妈,您必将在春光中笑靥如花,你必将在世人面前重现 往日的繁华。您还会毫不吝啬,继续造福子孙万代。 只要我们人人都提上装满爱和承诺的满篮春光去看地球妈妈,我们的地球妈妈必 将生机昂然,我们明天就将更加美好。 [简评]是作文的标杆文,专家评分58分。评分依据 一.立意新颖。文章作者别出心裁,跳出常人思维的模式,从环保的角度去着笔, 并虚化了标题中妈妈为地球妈妈。角度独特,立意新颖。 二.主题明确。文章紧扣标题的重点词语:春光,妈妈。着力表达了妈妈的大度 和奉献以及妈妈的伤心和无奈。也表达了儿子对妈妈的理解和感恩。为让地球妈妈春 光无限。让地球母妈妈变得更好,不再受污染遭破坏。儿子们作出自己的努力。主题 明了。 三.文采飞扬。文章中对比、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行文语句流畅, 文采斐然。长短句式,错落参差,富有变化。读后满口余香。
本文立意独特,语言形象。用“跨过一味模 拟这道坎”为写作的意旨,并分析了自己长 期以来跨不过这道坎的原因。难能可贵的是 采用了辨证的分析,将模拟与一味地模拟作 出了对比阐述,非凡是选用历代文人雅士的 诗文作了例证,再用形象化的语言做诠释, 告诉我们“……要想跨过一味模拟这道坎, 就要用自己的感受作铆钉,扣起心中丝丝情 怀,串成线,连成板……”的道理,给读者以 想象的空间。另外,语言生动形象还表现在 比拟、引用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上,使得似乎 枯燥的议论文,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命题作文审题(整理精校版)

命题作文审题(整理精校版)

命题作文审题作文辅导0517 17:25::【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作文几种类型。

(2)熟练掌握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重难点】命题作文审题方法把握【授课过程】一、命题作文类型(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

如《尝试》《肩膀》《眼光》《季节》等等。

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怀想天空》《诗意地生活》。

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有句话常挂在嘴边》《提篮春光看妈妈》《春来草自青》。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007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题目自定。

2.文体自选。

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不得抄袭。

2.材料式命题作文2007年江苏地区高考作文题为:人人头顶一方天。

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

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必须跨过这道坎》《创新需要坚持不懈》。

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酸甜苦辣说高考》。

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水》。

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森林•气候》《一步与一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作文的审题通常,人们将审题立意作为一个问题来谈,其实它们有联系,更有区别。

审题主要是指对材料、文题的认读与理解以及对考题要求的把握,也就是弄懂试卷上“给了什么题和什么材料,做了什么要求”;立意主要是指对材料、文题审读之后,确立观点,即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文章的中心。

审题,是应试作文的头等重要的事情。

审题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一步错了,全盘皆输。

因为应试作文与自由创作不同,它的目的在于选拔,是在特定场景和特定时间内,根据特定的要求进行写作。

应试作文在篇幅上、题材上的、观点上作了限制,自我发挥的余地小。

同时,它的评判者仅是两三位阅卷老师,评判时不能像文学作品欣赏那样,一千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是完全按评卷标准进行评判,且评判的时间极有限。

因此应试作文.审题就更为重要。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审题,就是指对考题的认读与理解。

其过程包括品读试题——领悟命题主旨——确立表达中心三个过程。

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弄清命题形式;二是弄清题目(话题及材料)本身的意思;三是弄清与作文题目有关的命题要求。

考试作文的命题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全命题式、半命题(话题作文归入半命题)、不命题(即由写作者自己命题,如材料作文);尽管它们有交叉的关系,但在审题立意的方法上是一致的。

考场作文为了统一评价尺度,体现公平竞争,在命题上往往要在立意角度、写作范围、文体特点等方面拟定要求,因而写作的自由度受到限制。

因此,评卷老师都看重审题和立意,并将考生作文是否切合题意当作一条重要评分标准。

如果考生对文题的材料、题目或话题的内容范围和含意没能准确把握,虽是洋洋洒洒,却文不对题,这就是审题的失误。

一旦作文偏题或离题。

这篇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

在应试作文中,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主动自觉地接受文题的制约,在规定的范围内去争取最理想的效果。

因此,过好审题关。

本单元主要从题型类别、文体特点、显隐要求等方面来介绍掌握审题的一些要求和技法。

第一节探赜索隐,依题求旨——命题作文的审题一、抓准题眼,明确重点——直接命题式作文的审题知识导学全命题式的作文命题,命题就是文章标题。

一般有词语式、短语式和句子式,看似题目清楚、简单,审题的难度看似不大,实际上,即使是由简短的几个字构成的作文题.里面也会蕴蓄着丰富的含义,它同样需要我们细致揣摩、认真分析、准确理解,从而为文章写作确定正确的方向。

面对这类作文题的审题,要学会抓准“题眼”。

这个题眼是文题中对题意起决定或导向作用的关键词语。

审题时要注意到它,抓准题目中的“题眼”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

写作时要紧紧扣住它。

如《诗意的生活》与《诗意地生活》,关键就在“诗意”二字,而“的”“地”则表明修饰限制关系不同。

“的”表定语限制关系,写作要求偏重于叙写富有诗意的生活场景和感悟,发现和赞美生活中美好的因素;而“地”表状语限制关系,写作要求偏重于叙写用诗意的眼光和生活态度面对(本身并无诗意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

方法导引全命题式的典型格式:题目+要求题目就是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规定了本次作文思想内容方面的要求。

“要求”则是若干说明,规定本次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写作方法、篇幅等形式方面的要求。

针对这类作文题,审题抓“题眼”时要注意:1.从标题的语言结构关系着手找出作为“题眼”的关键词语。

如果标题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

“常乐”的“乐”之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我们审题时不能忽略的。

如果我们只抓住“知足”,大谈“知足”的好处.“不知足”的坏处,而把“常乐”置之度外,就离题了。

如果我们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这就切题了。

如果标题是偏正式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

处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

如“北京的符号”,“题眼”是“北京”,限制了写作的范围。

2006年湖南题“跑的体验”,题眼就在“跑”字上。

如果标题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动词。

如2002年E海题“面对大海”,题眼应是“面对”,重在“面对”大海激起的情感和联想。

2.标题“记……”“谈……”“小议……”“驳……”中的动词已限定了文体,题眼应该在后面的关键词语上。

如2006年湖南题“谈意气”,题眼就在“意气”上。

3.如果文题只是一个词或短语,标题本身就是题眼,就要准确、全面理解该词或短语的含义,不仅要理解标题的字面义,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出其内在深层义。

分析标题词语的内涵、外延。

可大题小作。

如《追求》,从字面上看,题目很虚很大,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就要从小处来写,运用增加内涵(添加修饰限定成分)的办法(如“一个老教师的追求”,“我的追求”)缩小外延。

或修辞扩展法:如《考场》《位置》《灯光》《考验》《桥》《理想》《心愿》等,均可运用比喻、联想、借代、象征等手法,化虚为实,以点带面;或者借此言彼,或者以物喻人……佳作导读诗意地生活这是个下着小雨的清晨,我们行走在泥泞的山路上。

山不高,有溪水流淌而去,寒风扑面。

(记叙文的笔法非常符合作文题目中“地”的要求,表现一种动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组生命活动。

)小雨。

雨在空中回旋飘飞,密密地打在脸上,冰凉冰凉的。

这沥沥稀稀的雨,向着远处延伸,终于成了一帘白幕,把天地万物遮挡得严严实实。

我们在雨中前进,任这上天赐的甘霖湿透全身每一个角落,从头到脚,由嘴到心,那心里有诗在流淌,它漫过心坎,静静溢出“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路。

路在雨中醉了,醉成一片烂泥。

它们偎依在你的脚下,奔放地献给你那橘黄色的吻。

路在这雨中醉了。

醉得没有了前行的路。

“多歧路,今安在?”我们站在雨中帐然。

山。

路就在山腰上。

山并不高,她不是北方高大挺拔的汉子,她是这水乡里生长的姑娘。

雨的润洗,这姑娘愈发俊朗了,用迷人的笑迎着我们。

于是我们也醉了,我们摒弃了路,越过草丛,越过荆棘,缘着树木,攀上大石,向着山顶进发。

山的肌肤是暖的,散发着腾腾的热气;山的笑容是绽开的,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这山比不上“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却也如此令人陶醉。

(“诗意地生活’’当然不能少了“诗”。

这些诗描述的是古人“诗意地生活”的情形,也正是今天需要去实践,去体会的生活态度。

)水。

站在山顶,远远的小城环抱在水的怀里。

“一条古时水,在我手心流”。

我们都摊开手掌,让雨水在上面汇集。

那些细小的沟渠刹那间就填满了,汇成小流,汇成溪,汇成江河,汇成大海,终成一片汪洋。

我们都感动了,泪水也就势汇进手中的海里。

你知道吗,站在这山上,我们看到了一片海,那是我们心中-的海,比真正的海更加波涛汹涌,肆意汪洋。

风吹起来了。

“风啊,你吹起来吧,摇动我呆滞的目光,成两条波光潋滟的溪流,我将以你的慈爱,重以手指,蘸着时间。

”我已经忘却了这诗人的名字,却永远记得这诗。

风吹起来了,带来远方的寒意,远方的歌,远方的希望。

我们站定,向远方致敬。

这是一次平常的攀登,却也是一首清新的小诗。

我们都说,要永远诗意地歌唱,诗意地生活。

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歌啊,我们自己的诗。

叶芝说,我将不停地走啊,不停地歌唱。

(文章从游历中对“雨”“路”“山”“水”“风”的感受入手,巧妙地点出人应“永远诗意地歌唱,诗意地生活”的题意。

构思比较巧妙,符合题意。

写景非常细腻、形象,语言流畅、优美,结构严谨,读来给人关的享受。

)误区导诊在审题中,要善于领会题目中的一些隐性要求。

这些隐性要求包含在文题中,既隐含了对文章体裁的规定,又隐含了对写作手法的限定。

不能正确理解这些隐性要求,同样会导致审题的偏差。

有的题目的题眼并不限于一个,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只是侧重点不同,审题要特别注意。

如“诗意地生活”一题,“诗意地”三个字隐含的信息:生活本身不是全然美好、浪漫的,有太多的艰难困苦,但我们可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并创造美好幸福。

下面一篇文章显然就离题了。

诗意的生活我们曾经历过诗的时代,身处诗的海洋。

工作如诗,生活如诗,奋斗如诗,精神如诗。

诗振奋人,人振兴诗,因为好的诗歌可以产生鼓舞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诗歌可以培养一个民族的浪漫和理想主义的情怀,锻造一个民族的创造力。

缺少了浪漫情怀,缺少了激情四射,人生不仅是单调乏味的,生活也缺乏鲜亮的色彩。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诗歌的民族。

放眼望去,漫漫历史长河中无不闪烁着诗歌的璀璨。

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茅屋被秋风所破歌》、张继的《夜泊枫桥》、自居易的《长恨歌》、苏轼的《赤壁赋》、岳飞的《满江红》、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郭沫若的《女神》、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臧克家的《有的人》……这些诗在人们心中,似闪电划破静寂的夜空,给人以神奇、光明和力量,滋养、熏陶、感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这些年人们精神文化娱乐生活日趋多元化,舞厅、酒吧、卡拉OK、电视、网络等似乎都在挤占人们的生活空间。

我们的诗歌亦由此而离开了老百姓,离开了激情浪漫的生活。

诗歌,不能成为时代的缺席者,它应和时代与生活紧密相连。

时代需要诗歌的号角,人们需要诗歌滋润心灵、激发豪情。

“诗言志”在一定意义上,诗更属于大众。

诗是一种精神和心灵上的升华,能唤起人们心中的诗意和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

俗话说“诗人在民间。

”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深入民众,诗人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创作出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佳作。

思想家海德格尔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居。

对理想生存方式诗性追求,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内心期盼。

因为,充满诗意和激情的生活,才是一种具有较高境界的生活。

以智慧和汗水创造如诗如画的业绩,我们不妨拿起笔,讴歌时代,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让我们的生活多一点诗意,多一份色彩。

(诗意误以为诗歌了。

)二、理清关系,明确限制——关系式命题作文题的审题知识导学关系型作文题是被公认的一种较好的作文命题形式。

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组成。

概念与概念之间可能蕴涵着多向度、多层次的内在联系。

这种关系型题目思维量大,富有思辨性,增强了作文的限制性。

关系型作文题能较好检测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考查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近几年的高考的命题看,命题者十分青睐关系型作文题。

如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浙江《人文素养与发展》、天津《材与非材》、辽宁《自豪和平凡》、重庆《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2005年全国题以《位置与价值》《忘记与铭记》等,2006年重庆题《走与停》,2007年四川《从一步到一生》,2007海南《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等。

关系型作文题的审题要运用辨明关系法审视,从逻辑关系上审定题旨。

因此辨清并抓住概念之间的关系,多角度、多层面的解剖题意,就成了立意构思、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了。

方法导引关系型作文题的审题,首先要准确把握作文题面含义,其二要善于把握标题中各词语之间的内在关系,三是要深入挖掘作文的深层含义及内在逻辑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