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共24张ppt).ppt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共24张ppt).ppt
1.阳光总在风雨后。 2.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 面等着我们了。 3.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5.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思考3.“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 层含义是什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 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译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 啸着,一边悠然地慢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 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闲散江湖 奔波官场
心情的轻松,无官一身轻 两者对比,隐喻闲散 江湖胜过奔波官场
思考3.“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 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风雨” “任”
自然界的风雨; 政治仕途上的风云变幻
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
上片小结
雨中事
上片借写自然界的 风雨以象征政治场上的 风雨,表现了作者履险 如夷,不为忧患所动摇 的修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朗诵课文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赏析探究
思考1.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主人公是怎样的态 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
“莫听”
“何妨” “谁怕”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1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1张ppt)

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描绘的画面: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 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 使人不禁情伤。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 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 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 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主旨
这首词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全 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秋远寒, 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 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练。最后 “古今幽恨几时平”则点明主旨。
•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 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 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 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感知情感
• 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抒发 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 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 慨。寥寥几笔,勾画出来的自我形象相当 丰满。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临江仙· 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 陈与义
•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 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 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译文
•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 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 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主题: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 春天。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 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 新的体悟。 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 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 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 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写法特点 • 这首词写苏轼在路途中遇到下雨的 事情,但他却从这芝麻大的小事中 想到了人生,从而写到自己的处事 态度,这叫什么写法?试做分析。 • 答:以小见大。词中记叙的只是出 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 却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 度!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 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不仅是上阕词的点睛之处,也是苏轼饱经沧桑而体悟 到的一种人生境界的生动写照。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 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 此词。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时间:三月七日 地点:沙湖道中。 环境:先雨后晴。 事件:遇雨。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 的仆人),同行,余。 感觉:狼狈 不觉 故:交代写作缘由。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乐观旷达 沉着豪迈 宠辱不惊 旷达潇洒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定风波 》PPT课 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定风波》课件(共36张PPT)(优质版推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定风波》课件(共36张PPT)(优质版推荐)

•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 京师。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 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 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 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 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 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 当地官员监视。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幸亏宋太 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才 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方寸,在灾难包围 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 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 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 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 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 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的事就赶紧去做,并且尽量把它做到最好,这样才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和悔恨。 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态积极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用刻意掩饰自己,不用势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个简单真实的自己。63.你所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成果,但不要灰心或焦虑,你不是没有成长,而 是在扎 64.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只要做好两件事就够了:一个是专业、一个是人品。专业决定了你的存在,人品决定了你的人脉;剩下的就是坚持。65.给自己的三句话:一、年轻,什么都还来得及;二、不要纠缠于小事;三、你现在遇到的 事都是小事。66.生活只有两种选择:重新出发,做自己生命的主角;抑或停留在原地,做别人的配角。67.决定你的人生高度的,不是你的才能,而是你的人生态度!限制你的,从来就不是什么年龄,而是你的心态!68.水再浑浊,只要长久 沉淀,依然会分外清澄;人再愚钝,只要足够努力,一样能改写命运!69.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的懒惰;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在于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你全力以赴了,才有资格说自己运气不好;感觉累,也许是因 为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只有尽全力,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70.有理想,有目标,攒足力量向前冲;有勇气,有信心,艰苦奋斗不放松;有恒心,有毅力,百折不挠不认输;加把劲,提提神,前途光明见曙光。7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 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72.人生从来没有固定的路线,决定你能够走多远的,并不是年龄,而是你的努力程度。无论到了什 么时候,只要你还有心情对着糟糕的生活挥拳宣战,都不算太晚。迟做,总比不做好!73.任何打击都不应该成为你堕落的借口,你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你可以改变自己,选择一条正确的路,坚定的走下去。74.也许你一生中走错了不少路, 看错不少人 ,承受了许多的叛逆,落魄得狼狈不胜, 但都无所谓,只要还活着,就总有盼望,余生很长, 何必慌张 75.这世界上,没有能回去的感情。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也会发现,一切已经面目全非回去的,只是存于心底的记忆。是的, 回不去了,所以,我们只能一直往前。76.鸡汤再有理,终究是别人的总结。故事再励志,也只是别人的经历,只有你自己才能改变自己。77.理想艰险,遇到再大的困难,想着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也不会选择放弃。即使在阴霾的云沙下,也 会想到苍天苏醒的风和日丽。即使在封闭的角落中也会让心灵驰骋在广阔的草原上。78.只要勇于去博,英勇去闯,就可闯出一片属于自己天地,以实现人生出色。不管结局能否完美,至少你享受拼搏的过程,就是人生的成功,就是胜者。79. 一个人想要优秀,你必须接受挑战!一个人想要尽快优秀,就要寻找挑战!80.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的懒惰;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在于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你全力以赴了,才有资格说自己运气不好;感觉累,也许 是因为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只有尽全力,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81.每个人都有一行热泪,苦也要面对,因为坚强;每个人都有无言的伤,痛也要承受,因为成长。82.每一份坚持都是成功的累积!只要相信自己,总会遇到惊喜;每一种 生活都有各自的轨迹!记得肯定自己,不要轻言放弃;每一个清晨都是希望的开始,记得鼓励自己!83.我没有靠山,自己就是山!我没有天下,自己打天下!我没有资本,自己赚资本!这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我弱了,所有困难就强了。 我强了,所有阻碍就弱了!活着就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生活,你给我压力,我还你奇迹!.你要记得,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没人像你,你也不需要去代替谁。在你的人生舞台上,你是自己的主角,不需要去做谁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迈之情。“谁怕”二字,运用反问,表达了词人对自然风雨、
人生风雨的毫不在乎。最后一句写出了词人面对人生风雨时
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诗歌赏析
。后三句是精神上的再度升华。雨过天晴,回头看刚才狂 风大作、骤雨肆虐的地方,一切都归于平静,其中包含着深刻 的人生道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 难都会过去。这里一语双关,投射出词人对生活的感悟,表现 了其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
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
的作品。题材广阔又擅长化用前人典故入
词,风格沉雄豪迈、慷慨悲壮。
诗歌理解
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中秋夜,为赠 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 (今江苏省南京市)。这时他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 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他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都未 被采纳,所以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情。
疾等人继承并发展其词风,形成豪放词派。
诗歌理解
这首词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作于宋神宗元丰 五 年(1082) 春, 是 苏 轼 因“ 乌 台 诗 案” 被 贬 为黄 州 (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诗歌赏析


此词通过描述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

拨 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词人虽处逆境而不
诗歌赏析


这首词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

拨 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词人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
失地的政治理想。
诗歌赏析

鉴 赏
上片对月抒怀。开篇两句写中秋的圆月皎洁,月轮
转动,暗示着时光流逝。白发不请自来,词人忍不住向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这“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这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他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一贬再贬,但是他始终没有被打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吟啸:吟咏长啸。芒鞋:草鞋。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料峭:微寒。斜照:偏西的阳光。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朗读:
定风波 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定风波:词牌名。“三月七日······故作此词。”是词的前序。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雨具先去:带雨具的人先走了。已而:不久,过一会儿。通过前序可知,这首词的时间(三月七日)、地点(沙湖)、背景(在野外偶遇风雨)。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一边是料峭春风,作者感到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作者感到些些的暖意。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人生不会永远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说不定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苏轼在经历了政治打击后,没有消沉下去,而是通达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共26张PPT)

(6)“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要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北宋·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7)“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北宋·苏轼《惠州一绝》
(8)“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被贬海南儋州时作。(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疑问一
“穿林打叶”用一个“穿”字和“打”字,说明雨大、猛、 急,而且小序中已说明“雨具先去”,即携带雨具的人已 先走了,作者为什么不忙着避雨,而是“吟啸且徐行”?
引证资料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唐·王维《竹里馆》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 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2)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啸】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 吟啸,即吟诗长啸,魏晋时期文人常以“吟啸”的方式来 表达超尘脱俗、任情率性和卓尔不群的个性。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背景资料
(一)苏轼(公元1037-110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 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 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二)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 险遭杀身之祸,随后被贬至黄州。 (三)1080年2月,四十多岁的苏轼,充黄州团练副使, 是一个当地州郡看管的犯官。
句译文: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 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疑问四
明确指出天气为雨后天晴, 可作者为何说“也无风雨也无晴”?
引证资料
(1)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 方。……“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 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节选自《苏轼传》(《宋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课件(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课件(21张ppt)

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suō)烟雨任平生。 指刚才经历风雨的时候。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此句表现作者在风雨中体味出超旷、乐观心理感受。
双关,既指自然界中的风雨,亦指政治的风云变幻
峭(qiào)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 这是词人饱经风雨养成的智慧:以顺处逆、以理化情。
陶贬渊到明 杭有州此,精他神说,:故“我"结本庐无在家人更境安,住而,无故车乡马无喧此"好,湖从山而”写。出一首首平淡之极却又醇厚之极的动人诗篇。
处,在宋词中多解释成时候。 贬在到这杭 遭州受,严他重说政:治迫“我害本后无的家几更年安里住,,苏故轼乡内无心此当好然湖有山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
人生的希望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阳光总在风雨后
作者在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 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
思考探究——下阕
二.讨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
回诗首性向 的来精萧神瑟加处上,深归厚去的,学也识无,风能雨够也使无诗晴人。养成晶莹而锐敏的艺术感受力,或者说赋予诗人一双与众不同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义和深层含义。 实 苏际轼说一人 生生 并旅 未程 隐就 退像 ,自 也然从界 未风“归雨田一”,样却,比有前顺人境任有何逆口境头。上或事实上的“隐退”、“归田”、“遁世”更要深刻更沉重。
此遇句雨表 本现是作极者平在常风的雨事中,体但味不出同超的旷人、在乐遇观雨心时理的感不受同。表现,能充分显示不同的心性修养。
看诗人人生精神境界,既有老庄《齐物论》中“齐物我”“一死生” 等观念的影响,以超越的态度看到人生的悲欢离合、是是非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7/3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
5
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不要去听雨打到林叶的声音,不妨边吟 诗长啸,边慢慢前行。手拄着竹杖,脚穿着 草鞋,走起来比骑马还要轻快。怕什么风吹 雨打?披着蓑衣,顶着风雨,漫步在崎岖的 人生路途上,这是自己平生经历惯了的。
寒冷的春风吹醒酒意,身上感到一股寒 意,山头夕阳西下,给自己送来一点暖意。 回望刚才走过的萧瑟处(偏向于心理精神 上),所谓的风雨都已经无所谓了!
2020/7/3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
3
走近作者
【苏轼】字子瞻,又字 和仲,号东坡居士,世 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 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 就的代表,并在诗、词、 散文、书、画等方面取 得了很高的成就。
2020/7/3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
4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 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 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 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 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 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 《东坡乐府》等传世。
2020/7/3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3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 “归”字道出了作者一心渴望归隐,不在 乎官场的阴晴多变。
2020/7/3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4
这句话道出了词人在大 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 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 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 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 又何足挂齿?
2020/7/3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9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 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 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 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2020/7/3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0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 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 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 坷的超然情怀。
赏析词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 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 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2020/7/3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8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来。“何 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2020/7/3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5
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 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 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 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 人生险途。
2020/7/3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6
主旨探究
《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 定自若,在仕途风雨中坦然处之,在痛苦 中旷达自解等一系列复杂而深邃的情致。
2020/7/3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1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 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 悟,读来使人耳目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2020/7/3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2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这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 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 慨做铺垫。
板书设计
2020/7/3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8
2020/7/31
定风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
1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词的内容,赏析词语言。 2.能够体会并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020/7/31
人教部编 “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山湖。” 贬到黄州,他说: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他说: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海南,他说: “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