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铜价分析
江西铜业公司分析

证券投资分析报告江西铜业(600362)姓名学号2012年11月60%40%图1-1:江西铜业(600362)股份分布A 股H 股第一部分 公 司 简 介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西铜业,英文名:Jiangxi Copper Company Limited )成立于1997 年1 月24 日,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成立的中国首家有色矿业类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与香港国际铜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宝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鑫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及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目前总股本34.63亿股,其中A 股20.75亿股,H 股13.88亿股。
控股股东为中国500强排87位的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共持有江西铜业38.41%的股份。
公司1997年6月12日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 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香港联交所”)和伦敦股票交易所同时上市交易(交易代码0358.HK ),2002 年 1 月11 日发行 A 股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代码600362),2003年10月6日本公司H 股一级ADR 获准在美国上市。
表1-1:公司十大股东股东名称持有数量(万张)占总股本比例江西铜业集团公司1340.00 19.71国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60.04 0.88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49.85 0.73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49.15 0.72嘉实策略增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44.16 0.65嘉实优质企业股票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43.43 0.64东吴证券有限责任公司41.74 0.61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38.83 0.57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37.62 0.55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37.04 0.54 公司总部位于江西省贵溪市。
目前,公司资产总值390多亿元,员工3.4万多人,拥有善于企业国际化运营的优秀管理团队和技术精湛的技术人才队伍,特别是在铜矿开采、铜冶炼方面,已派出数百专家指导海外的矿山和企业。
2011年铜行情回顾暨2012年铜价走势分析

2011年铜行情回顾暨2012年铜价走势分析2011年铜市的主题始终围绕中国紧缩、经济下滑、主权债务危机三重奏进行,为此我们把铜价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2010年末-2011年2月初:流动性余威下铜价冲顶阶段。
在美国量化宽松推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尽管中国开始通过货币政策紧缩流动性,但难阻全球流动性余威,铜价加速赶顶,伦铜最高突破10000美元,沪铜最高突破77000元;2、2011年2月-2011年5月:中国连续紧缩,欧债危机深化,铜价见顶回落。
中国从2010年10月开始连续4次加息并且每隔一个月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拐点终于出现;与此同时欧债危机深化,欧洲危机国家主权评级被连续下调,国债收益率连续上升。
在宏观系统性风险的打压下,中国在传统的消费旺季“旺季不旺”,铜价开始年内第一轮下跌,伦铜下跌至8500美元,沪铜下跌至65000元一线;3、2011年6月-2011年7月:中国紧缩放缓,美国QE3预期,铜价反弹。
由于全球经济出现下滑迹象,中国货币政策紧缩力度放缓,国内政策出现真空期,同时美联储主席的发言引发了市场对QE3的预期,铜价获得反弹机会,伦铜最高逼近一万美元的,但国内跟涨力度疲弱,仅反弹至73000一线;4、2011年8月-10月中旬:多重利空打压下铜价崩盘。
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迹象,主要经济体PMI均逼近荣枯分水岭;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扩散至意大利等核心国家,美国也受债务比例高企影响失去了维持一百年的AAA级评级;与此同时美联储却未推出进一步的量化宽松政策,而是实行“扭转操作”,美元突破4个月的盘整区间反转。
在多重利空打压下铜价崩盘,其中9月份伦铜暴跌24%,为2008年10月以来最深跌幅,伦铜和沪铜分别下跌至6600美元、50000元一线方才止跌;5、2011年10月下旬至今:铜价企稳,宽幅震荡。
由于欧债危机恶化,全球经济再度陷于衰退边缘,欧洲国家领导人终于开始实质性讨论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并在10月26日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达成一揽子协议。
2011年上半年中国废铜市场评述

2011年上半年中国废铜市场评述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王伟伟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张千树陈翔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精铜生产国,但是中国的铜资源严重短缺,铜原料主要依赖进口。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精铜产量和消费量的不断扩张,铜原料供应已经成为制约中国铜工业发展的瓶颈。
废铜作为原料,具有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优势,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铜原料之一,在中国铜市场的供需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北京安泰科的数据显示:2011年1-6月全球精炼铜产量945万吨,中国产量251.9万吨,占全球的26.7%。
在中国的精铜产量中有36.6%来自于再生铜。
图1 中国精铜产量及再生铜比例一、废铜价格变动趋势分析(注:本文废铜价格以浙江沪1#光亮铜(Cu 99%)为例)2011年上半年国内废铜价格跟随精铜价呈现高位震荡格局。
上半年国内废铜的平均价格为68870元/吨,同比上涨29%。
从价格走势上看:1月,国内市场对未来需求有较大期待,特别是中国春节后贸易商认为,消费商有重启补充库存的行为,由此铜价较为坚挺,持续上行,废铜价格受益,月均价高达67498元/吨,环比增长6.67%,与铜价差值较大,至3339元/吨,废铜价格优势明显,由此深受追捧。
2-5月,国内铜价带动废铜价格震荡剧烈。
2月15日废铜价格才升至上半年最高位71400元/吨。
随后震荡下滑,并于5月12日创出上半年低点66584元/吨,废铜与精铜的价差大幅缩窄,甚至偶尔会出现废铜价格(含税)比电解铜价格还高的倒挂现象。
分析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增值税退税政策取消,2011年全年不再享受之前优惠政策,此政策使得废铜成本优势渐消,特别是在铜价处于下降趋势期间,废铜的抗跌性使得商家采购废铜的积极性大幅降低,大多企业改选用含铜量较低的废铜进行生产。
二是自二季度开始,中国持续偏紧的货币政策,对市场影响逐渐凸显,据了解,以废铜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小企业受资金紧缺的影响较为明显。
沪铜市场分析及交易方案(11月)

沪铜市场分析及交易方案宏观经济G20戛纳峰会公告出炉。
G20领导人公报核心包括:制定全球增长和就业策略,朝一个更稳定的和富有弹性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金融部门和加强全球市场整合,解决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刺激农业发展,改善能源市场和推进因对全球气候变化,避免保护主义和加强多边贸易体系,应对发展挑战,加强反贪污,以及改革面向21世纪的新全球治理格局。
新华网布鲁塞尔10月31日电欧盟统计局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欧元区17国总体失业率创下去年6月份以来新高,达10.2%,高于今年8月份的10.1%和去年9月份的10.1%。
创16个月新高。
美国劳工部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较前月微降0.1个百分点,降至9.0%,显示美国就业市场依旧不容乐观,但好于经济学家预期的9.1%。
美国10月29日当周季调后初请失业金人数为39.7万人,预期为40.0万基本面秘鲁Cerro Verde矿场工会表示,将会参加周五由地方政府担当调停的劳资谈判,但两项法律程序威胁延误对此次长达一个月之久的罢工的解决。
罢工工人将于周五稍早与自由港迈克墨伦铜金公司(Freeport-McMoRan)代表会面。
自由港迈克墨伦控股Cerro Verde铜矿,该矿出产全球2%的铜。
〖金属市场〗上海期货交易所11月4日铜已公布成交及持仓龙虎榜名次会员简称持买单增减会员简称持卖单增减1 金瑞期货 16438 -1740 经易期货 8822 -2322 中粮期货 9636 -120 中粮期货 8048 -73 南华期货 5471 -768 金川集团 6994 124 中国国际 4939 -456 上海东亚 6878 -3065 新湖期货 4701 2825 浙江永安 5745 -16576 徽商期货 4518 4249 迈科期货 5447 -15827 国泰君安 4458 1740 成都倍特 5106 248 中钢期货 4313 -393 五矿期货 5081 -2939 迈科期货 3894 -329 中证期货 4585 -46810 浙江永安 3777 -216 金瑞期货 4310 784总结:沪铜1201从周线来看,收出了一个锤子形态。
2011年铜市场回顾及2012年展望

2011年铜市场回顾及2012年展望 迈科期货研发中心任纲黄健云1. 2011年回顾2011年的铜市场基本以8~9月为分界线,上半年形势一片大好,多数铜产业链中的企业开工率增加,终端消费产品产量高速增长,铜价也维持高位震荡,产业景气度较高。
但自6月之后的中国紧缩政策以及以美国信用降级为开端的发达国家债务问题使形势急转,商品市场价格出现大幅的震荡下跌。
出口放慢,企业资金短缺,部分产品价格跌至成本之下,而矿产价格跌幅小于成品,压缩企业盈利空间;终端产品补库过程完成、刺激政策退出都造成终端消费品销售困难,产成品库存上升,企业开工率及营销利润明显下滑,中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整体来看,铜价在2011年呈现出冲高回落、震荡下跌的格局,波动频率及程度都明显加大,绝大多数时间表现出震荡的特征。
相对其他有色金属,铜价依然远离成本,这主要得益于整体的供应面依然偏紧,以及全球的供应相对短缺。
供需层面,需求放缓比较明显,主要受到出口以及国内政策效果减退的影响;供应面则由上半年主要消耗废铜、电铜进口下滑转变为下半年主要消耗电铜、电铜进口大幅回升的局面。
虽然在2011年最后几个月消费减弱,但全年中国铜材产量依旧高速增长,预计增幅超过15%。
从数据结构图上可以发现比较明显的降库存动作(图2,实际企业库存下降更明显)。
同时,也可以从消费商偏低的库存得以印证。
到2011年底,铜价表现出上下两难的境地,上涨受到欧债问题的打压以及消费下降的影响,下跌则受到供应问题的支撑。
图1 2011年铜价走势 图2 全球交易所库存2. 全球宏观经济变化继续主导市场影响2011年金融市场的最大因素就是各国的主权债务问题,主要包括美国、欧元区的集中爆发,由于欧元及欧元区的特殊机制,导致欧元区的问题最为严重和受到市场关注,也对金融市场影响最大。
对于美国以及中国等非欧元区国家,由于主权相对集中,政府债务问题相对比较好解决,如果债务问题实在严重,那么可以通过本币贬值来化解。
2011年度沪铜投资行情分析回顾与展望

2011年沪铜回顾与展望锦泰期货一、行情回顾1、总体走势7月以来,伦铜终于结束了前期震荡,大幅上扬。
有效突破9580美元的压力铜价将向9800美元进军,涨幅约为7%。
整体来看伦铜的强势特征明显,仍有向上反弹的空间。
(图1)沪铜主力合约1109近期走势和伦铜相似,涨幅约为5.6%。
受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沪铜走势弱于伦铜。
(图2)2、2011年上半年走势2011年1月,铜价延续了去年的涨势,创近期高点77450点。
1月14日,央行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标志着今年紧缩货币政策的开始。
但这一货币政策收效甚微,未能削弱沪铜上涨动力。
2月9日,央行首次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紧接着2月18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接二连三的货币政策表明了政府抑制通胀的决心,市场出现恐慌,铜价开始震荡下行。
其间,在4月6日央行二次加息0.25个百分点;3月18日,4月17日,5月12日分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至此今年已经历2次加息,5次提准,5月12日时跌至年内新低63810。
随后市场开始出现“利空出尽”的声音,期铜触底反弹。
此时通胀仍在继续,CPI逐月增加,现货与期货价差进一步缩小,期货价格获得支撑。
库存继续减少、美元的持续走低和伦铜的反弹也限制了沪铜的下跌空间,但此时,国内经济环境不佳,紧缩的货币政策继续执行,铜价前景未明,进入宽幅整理区域。
6月,现货铜对期铜出现持续升水,月初的电荒也在一定程度上给铜提供了成本支撑,沪铜走势进一步好转。
5月CPI数据高达5.5%,市场加息预期强烈,然后最后落地的政策仅仅是提准。
相对于加息,提准可看做是利多,市场再一次猜测“利空出尽”。
提准后,存款准备金率已到达21%的高位,可上调空间不大。
加上美国经济数据的好转,希腊问题的解决,沪铜表现出明显的抗跌性。
6月30日,受外盘提振,沪铜跳空高开于69000上方,开始了新一轮的涨势。
2011 年铜市场分析及2012 年展望

2011年铜市场分析及2012年展望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何笑辉内容提要:●铜价创出新高,但受欧债危机打压三季度大跌●全球精铜供应小幅短缺,中国精铜供应过剩量继续缩减●库存回落、罢工消息频传,对铜价有利,但市场关注重点在宏观经济面●中国精铜进口量上半年大幅减少,下半年猛增●全球经济对铜市影响力极大●预计2012年铜价宽幅震荡为主,对经济面依然敏感一、2011年价格走势回顾2011年2月中旬以前,在对现货铜ETF产品的炒作,以及对全球经济较好预期的背景下,铜价延续2010年的上涨趋势。
LME铜价2月中旬一度涨至1万美元/吨以上,2月15日创下历史新高10190美元/吨。
春节过后,中国的铜消费弱于市场预期且进口铜大幅减少,铜价停止了上涨步伐。
但同期美元持续走软,以及铜市场依旧处于供应紧张状态,促使铜价在8月以前维持在8700美元/吨以上,国内铜价维持在65000元/吨以上。
8月份以后,随着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欧债危机重新抬头、中国经济前景不再乐观等诸多因素重燃市场的悲观情绪,商品市场普遍出现较大跌幅。
铜价在8月上旬和9月下旬出现两波较大跌幅,10月3日创下年内低点6635美元。
国内铜价也跌至51000元/吨附近。
10月份以后,铜价从年度低点反弹,但整体看是在时好时坏的消息中震荡起伏,有关欧债危机和希腊等国的任何消息,几乎都成为影响市场走势的主线。
从年度收盘价看,2011年年末收盘价较上年跌21.6%,这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年末收盘价低于上年年末(2010年涨30%左右,2009年升140%左右),欧债危机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影响2011年金属市场的关键因素。
不过,由于上半年铜价运行区间高于去年绝大多数时间,甚至创下历史新高,因此,年度均价依然为同比上涨局面。
2011年,LME当月期铜和三个月期铜平均价分别为8820美元/吨和8834美元/吨,同比分别上涨17.07%和17.01%。
2011铜的基本面分析

铜的基本面分析一铜的需求与供给1.2011 年全球精铜供应由过剩变为短缺。
国际著名的研究机构国际铜业研究小组ICSG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铜需求增长将超过2010年全球铜产品的增长和缺口,2010年精炼铜缺口25万吨,2011年预计缺口为38万吨。
面对着较高的铜价和终端需求的增长,铜需求增长将面临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削减,但程度较小。
2011 年主要地区的工业需求有可能像2010年一样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超过精炼铜产量的增长。
继2009年意外增长38%之后,中国表观消费量在2010年仅增长了4.3%,消费量占全球38%。
2011年,表观消费量预计增长6%左右。
这主要是由于半加工产品的预期增长、工厂补库存弥补对熔融废碎料的依赖以及潜在的未报告库存的减少。
预测表明,2011年矿山产量将会增长4.6%至74万吨;但是ICSG预计实际增长将会明显低于这个数字,主要是工程项目的延迟、工艺问题、减少出口的劳工政治问题等问题可能中断产品供应。
2011年精炼铜产量可能由于这些原因而仅仅增加了3.5%至1970万吨。
2012年,预计随着工程项目增加,精炼铜产量将会增加5%。
ICSG预计2011年全球精炼铜消费量将会增长4%至2000万吨。
2012年,在全球各个主要市场,精炼铜的消费都将出现增长,全球需求增长将会超过4%。
但是随着精炼铜产量增速超过需求增速,因此缺口将会收窄。
2010年度的铜精矿TC/RC费用为46.5美元/吨和4.65美分/磅。
2011年,铜加工费出现大幅上涨,上涨幅度达到66%,2011 年上半年的铜精矿TC/RC 费用为77.0美元/吨和7.7 美分/磅。
3月份日本地震爆发后,日本三菱公司、古河电工及同和矿业三家铜冶炼生产商一度宣布因遭遇不可抗力被迫停产。
部分供应到日本的铜精矿转卖到中国,这也给中国铜企提供了较好的谈判条件。
部分国内冶炼商已经和必和必拓敲定了2011年下半年的铜精矿TC/RC 费用,价格为每吨90美元和每磅9美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债危机暂告段落,11月铜价震荡反弹我们综合判断:伦铜中线呈止跌震荡态势,11月份伦铜在7374—8650区间内震荡反弹的可能性最大;而如果11月初的G20峰会和11月下旬美国两党都出现扯皮,伦铜11月则存在再度回踩7000美元的风险。
需特别关注的是美国两党11月下旬是否会就债务上限和减赤进行的第二轮讨论再次出现扯皮,关注11月欧盟财长会议落实欧盟峰会决议细节进行讨论的结果,以及11月3-4日G20峰会是会进一步联合出手拯救措施还是会围绕贸易平衡和汇率等问题扯皮!!具体分析如下:宏观经济方面,2-3季度除日本受地震影响出现衰退外,主要经济体总体继续增长,但几乎都增速回落;10月份PMI则涨跌互现;这预示着11月份全球铜消费将企稳反弹。
1、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9月8日说,欧洲经济展望充满不确定性,下滑风险加大。
欧洲央行将欧元区今年经济成长预期下调至1.4%~1.8%。
而将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下调至0.4%~2.2%。
2、IMF9月20日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成长预估下调至4.0%,并下调全球几乎每个地区的成长预估,IMF警告,如果不采取全球协调行动,美欧经济面临严重的衰退和一个“失去的十年”。
IMF 称,未来数年美国经济成长相对于历史平均水平将保持温和,但将美国2011年成长预估从6月时预估的2.5%下调至1.5%,明年成长预估从2.7%下调至1.8%。
3、欧洲央行13日发布月度公报称,主权债务危机使得欧洲及全球金融市场都面临了相当大的压力,而金融市场的此类承压状况则有可能对欧元区实体经济状况造成外溢性影响。
图1:2011年2-3季度,除日本因地震影响而负增长外,其他经济体依然保持增长态势,但大多增速回落。
图2:主要经济体10月的PMI指数涨跌互现。
欧英澳巴等仍在50以下的衰退区间内运行;而铜消费主体的中美日印俄等均在50以上的增长区间运行,这预示着11月份全球铜消费企稳增长。
欧洲债务方面,欧元区领导人7月21日关于欧洲债务问题的布鲁塞尔峰会后达成第二轮援助希腊的方案。
方案涉及降低对希腊贷款的利率,向民间债权人提供各种不同的选择,以帮助希腊摆脱债务危机。
这项计划包含为受困国家延长贷款期限,降低利率,并扩大欧洲金融稳定机制金额,准许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在二级公债市场直接购买国债。
在第二轮希腊救助计划中,民间部门2011-2019年总参与规模将达到1060亿欧元;而官方注资规模达1090亿欧元。
该方案还将EFSF的规模从2500亿欧元扩大到4400亿欧元,方案同意将EFSF向希腊发放的贷款年期将由7.5年延长至15-30年,并将EFSF向希腊发放的贷款利率从4.5%降低为3.5%。
10月21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元区财长会议决定根据去年达成的协议,向希腊发放第六批数额为80亿欧元的援助贷款。
欧元区财长会议根据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央行组成的“三驾马车”的报告,以及希腊经济调整计划的第五次评估报告,认为希腊的经济形势正在恶化,其经济面临的挑战仍然十分严峻。
会议欢迎希腊议会20日通过的紧缩计划,并相信这些紧缩措施能够使希腊实现2012年的财政目标。
会议呼吁希腊政府在落实结构调整与私有化方案方面取得进一步的成效。
公告称,向希腊发放贷款的决议还将提交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董事会表决,贷款预计将在11月上旬发放。
而历尽波折,斯洛伐克议会10月13日第二次投票终于批准了EFSF扩权议案,欧元区17国终于全部通过该议案,为EFSF从2500亿欧元扩大到4400亿欧元迈出了关键一步。
EFSF首席执行官雷格林表示,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将“迅速完成所有必要程序”!特别是,欧盟峰会27日达成解决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全面性方案。
希腊债券的民间持有人将减记50%。
新的欧元区纾困基金规模将通过杠杆化进一步大幅提高,达到约1万亿欧元,以确保有充裕资金援助困难的欧元国家。
同时,欧洲银行业也被要求在明年6月底前完成增资,将核心资本适足率提高至9%以防范未来市场的可能冲击。
另外,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9月28日在欧洲议会确认,欧盟委员会已接受了征收金融交易税的提议,并认为,该税种征收后将可每年筹集资金最高550亿欧元,用于援助欧盟财政受困成员国。
图3:9月份除希腊、塞浦路斯和意大利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外,其他国家有所回调,显示欧洲债务初现缓解迹象。
图4:希腊1年期国债收益率10月14日当周创历史新高169.335%:从这个角度看,市场担忧希腊短期债务将面临违约,并已经预估了希腊债务减免的可能,而欧盟峰会告诉了我们答案——减免比例50!数据来源:Bloomberg图5:四季度欧猪5国国债到期量大幅下降,欧债大大压力减轻!11月份与10月持平,12月进一步下降!笔者认为,虽然11月欧盟财长会议还要为落实欧盟峰会决议细节进行讨论,由于欧元区各国各怀心思,同床异梦,可能还会有扯皮,三大评级机构可能还将轮番挖掘和轰炸,下调意大利主权和欧美一些银行的评级,欧洲债务问题仍将持续成为美国打压欧元进而维持美元霸权地位的攻击重点;但11月份欧洲债务压力已明显下降,而欧盟峰会的决议使市场大大松了一口气,11月初的G20峰会还会进一步采取合作措施,阻止全球经济下滑。
欧洲债务危机已经暂告一段落!美国债务方面,美国总统奥巴马8月2日美国债务违约大限的最后关头,签署了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消减赤字的《2011年预算控制法案》。
根据法案,预算控制将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提高债务上限9000亿美元,削减赤字近1万亿美元。
第二步国会还将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在今年11月23日前就新的债务上限与削减赤字的额度与具体内容提出建议。
最终结果是美债上限将最低提高2.1万亿美元,最高提高2.4万亿美元;而赤字必须要至少削减2.2万亿美元,多至削减2.5万亿美元,并且没有任何加税条款。
可见,11月份,美国国会特别委员会还要就第二步方案进行讨论,届时又可能会再一次陷入两党扯皮的境地。
图6:显示市场恐慌情绪的VIX指数近期双顶回落,10月31日已从8月8日高点48回落至29.96,已经低于30的恐慌界线,市场情绪暂时恢复平稳。
只要11月份美国两党不对债务上限过分地再度扯皮,美欧债务危机对市场的冲击应该暂告一段落!通货膨胀方面,受金融危机期间实施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影响,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CPI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反弹,9月份,英国达到5.2%的高位,而欧美通胀率也达到了2.4%-3.9%的水平,普遍超过其2%的控制目标,并呈现出上升趋势;由于欧美失业率仍然高企,个人消费难以增长,欧美经济今明年很可能陷入“滞胀” ;日本则接近0通胀,其甚至担心陷入通缩;而新兴经济体和亚洲各国的CPI也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反弹,涨幅大大高于欧美(9月份,巴西、印度、俄罗斯、阿根廷和越南的物价同比涨幅更是达到了7.3-22.42%的高位,中韩和新加坡也达到了6.1%、4.25%和5.7%),通胀压力更加明显!如果欧美经济回调、中国继续收紧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持续、“电荒”蔓延,中国经济明年也有陷入“滞胀”的风险。
而受翘尾因素和近期商品大跌的影响,10月份中国CPI可能继续回落,通胀压力减轻。
这样,在目前国内银行储蓄外流、资金捉襟见肘、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危险加剧、高利贷危机蔓延的背景下,预计11-12月,央行有可能会定向宽松或对中小银行小幅降准。
图7:中国目前实际仍为负利率。
9月份CPI回落至6.1%,而由于大宗商品8、9月份大幅回落及翘尾因素减退, 10月份CPI预计继续回落,通胀压力减退;在中小企业和银行资金压力空前的背景下,11-12月份人行有可能调降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资金方面,由于目前各国经济复苏放缓,美欧债务危机也使得欧美财政收紧;同时,美欧失业率高企,通胀还算温和,这使得美欧回收流动性依然较谨慎,尤其是债务危机可能压低经济增长。
因此,预计到2012年美欧英日不会加息。
由于美日这种0利率政策可能持续相当时间,使得美日成为主要的资金融出国,热钱在全球泛滥,推高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推升其他地区(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通胀。
而且,美日英目前仍然继续维持其极低的利率和“定量宽松”(QE)的货币政策,并推出了新的量宽措施。
美联储9月21日议息会议后宣布,将在2012年6月底前购买4000亿美元6年期至30年期国债,出售相同规模的3年期或更短期的国债,实施“扭转操作”,并宣布维持利率在0至0.25%区间不变。
欧洲央行与英国央行10月6日决定推出总规模约1700亿美元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措施,标志着全球新一轮货币宽松措施已拉开序幕。
欧洲央行6日宣布以400亿欧元(约合530亿美元) 上限购买欧洲有担保债券,同时重启对银行提供12-13个月期不限额度的再融资操作;英国央行同日宣布推出规模750亿英镑(约合1150亿美元)的QE2。
两大央行还分别决定维持1.5%和0.5%的利率水平不变。
特别是,10月26-27日的欧盟峰会达成协议,同意通过杠杆化将EFSF规模从4400亿欧元继续扩大到1万亿欧元,以确保有充裕资金援助困难的欧元国家。
日本央行10月27日继续维持零利率政策,并把现有50万亿日元的量化宽松规模再扩大至55万亿日元(总计约合7240亿美元) ,用来每年购买21.6万亿日元的日本政府债券。
日本央行将从三个方面加强货币宽松:全面的货币宽松,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提供支持。
相反,为了对抗输入性通胀,印度央行10月25日依然宣布上调关键利率25个基点。
这是印度央行自去年3月以来第13次加息。
10月26日,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并更加注重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
这令市场猜测中国将很快部份放宽紧缩的货币政策。
10月中国公开市场货币净投放890亿;由于中国10月份开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预计10月份新增贷款,比9月份的4700亿元略宽。
而央行从9月5日开始扩大存准率征缴范围,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并分三阶段征收,这相当于未来6个月内上调两至三次存款准备金率,冻结8000-9500亿元的资金,过于严苛的措施已经使得银行体系(特别是中小银行)的资金面临枯竭。
为应付目前中小企业和银行体系资金空前紧张的局面,防范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后的连锁风险,11~12月份,国内很有必要降准,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存准率。
总体来看,欧盟峰会达成全面协议使得欧债危机暂告段落,EFSF将通过杠杆化进一步大幅提高到1万亿欧元规模,而美国推行“扭转操作”、欧英推出QE2,日本加大QE额度,而中国为防范银行资金枯竭和高利贷危机蔓延的连锁风险,货币可能会定向适度放宽,这使得11月份全球流动性可能会比10月继续放宽。
图8:2011年9月新增贷款4700亿元,大幅低于当月5945亿的计算目标;今年1—9月份累计新增贷款569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