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级蒸气压缩制冷理论循环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的形式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是在逆卡诺循环的基础上,作了如下变化:(1)节流阀代替膨胀机;(2)干压缩代替湿压缩。
循环的特点是制冷剂在压缩机的吸入状态和冷凝器的出口状态都是饱和状态,又将理论循环称为饱和循环。
当然,理论循环还保留逆卡诺循环的其它假定。
循环原理图和循环状态点在T-S图上的表示如图1-2、图1-3所示。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四大部件组成。
制冷剂在循环过程中各点的状态分别是:压缩机吸入口状态1为低温低压的饱和蒸气;压缩机压缩后状态2为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气状态;冷凝器出口状态3为常温高压的饱和液体状态;节流阀图1-2 理论循环原理图图1-3理论循环在T-S图上的表示出口状态4为低温低压的湿蒸气状态(由大部分低温饱和液体和小部分低温饱和蒸气组成)。
将这四个状态点的特性列成表来表示,见表1-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各状态点特性表1-1循环过程中,各设备的作用是:压缩机起到了压缩和输送制冷剂,并造成蒸发器的低压作用;冷凝器起到了将低温物体的热量和压缩功转变的热量传给环境的作用;蒸发器则起到了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的作用;节流阀起到节流降压、调节流量的作用。
制冷压缩机和节流阀将制冷系统分成高低压两个部分,高压部分从压缩机出口到节流阀进口;低压部分从节流阀出口到压缩机进口。
通过制冷循环,制冷剂不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使被冷却物体温度维持在所需较低温度的水平,达到制冷的目的。
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制冷循环中各过程的功量与热量的变化在压焓图中均可用过程初、终态制冷剂的焓值变化来计算,制冷工程广泛应用压焓图分析计算制冷循环。
(1)压焓图压焓图的示意图见1-4。
压焓图是以绝对压力为纵坐标(为了缩小图面,用对数坐标,其上的压力数值不需换算),以比焓为横坐标来表示制冷剂的状态。
二线、三区域、五种状态、六条等参数线。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

液体过冷、吸气过热及回热循环 下图为具有液体过冷的循环和理论循环的对比图,1-2-3-4-1为理论循环,1-2-3'4'-1表示过冷循环。 两个循环的比功相同,过冷循环中单位制冷量增加,从而导致过冷循环的制冷 系数增加。
从制冷系数变化的角度对比如下:
理论循环 1-2-3-4-1 q0=h1-h4 w0=h2-h1
•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区别
– 1)制冷压缩机的压缩过程不是等熵过程,且 有摩擦损失。 – 2)实际制冷循环中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往往 是过热蒸气,节流前往往是过冷液体,即存在 气体过热、液体过冷现象。 – 3)热交换过程中,存在着传热温差,被冷却 介质温度高于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环境冷却介 质温度低于制冷剂冷凝温度。 – 4)制冷剂在设备及管道内流动时,存在着流 动阻力损失,且与外界有热量交换。 – 5)实际节流过程不完全是绝热的等焓过程, 节流后的焓值有所增加。 – 6)制冷系统中存在着不凝性气体。
3.理论循环过程在压焓图上的表示 1)制冷压缩机压缩过程 2)制冷压缩机冷凝过程 3)制冷压缩机膨胀过程 4)制冷压缩机蒸发过程
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及其计算 1、单位质量制冷量
制冷压缩机每输送1kg制冷剂经循环从被冷却介质中制取的冷量 称为单位质量制冷量,用q0表示。 q0=h1-h4=r0(1-x4) (1-1)
4.单位冷凝热负荷
制冷压缩机每输送1kg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放出的热量,称为单位冷凝 热负荷,用qk表示。
式中 qk单位冷凝热负荷(kJ/kg); h2与冷凝压力对应的干饱和蒸气状态所具有的比焓值(kJ/kg); h3与冷凝压力对应的饱和液状态所具有的比焓值(kJ/kg);
对于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存在着下列关系
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h4 h5
(1-4)
(4)蒸发过程: w 0
q0 h1 h5 h1 h4 (1-5)
为了说明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理论循环 的性能, 采用下列一些性能指标。
(1)单位制冷量 q0
单位制冷量可按式(1-5)计算。单位制
冷量也可以表示成汽化潜热r0和节流后的干度 x5的关系:
q0 r0 (1 x5 )
(4)单位冷凝热
qk
单位(1kg)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 放出的热量,称为单位冷凝热。单位冷凝 热包括显热和潜热两部分
qk h2 h3 h3 h4 h2 h4 (1-9)
比较式(1-5)、(1-8)和(1-9) 可以看出,对于单级压缩式蒸气制冷机理 论循环,存在着下列关系
无效过热循环
无效过热循环:过热过程中产生的冷量没有
被冷却介质所吸收。
(1)单位制冷量 q0
不变
q0 (h1 h5 )
(1-13)
(2)单位容积制冷量 qv 减小
qv
h1 h5 v1'
(3)理论比功 w0
增加
w0 h2' h1'
(4)单位冷凝热 qk 增加
qk h2' h4
w
h
h h
q
按照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在控制容积中进行 的状态变化存在如下关系:
q h w
(1-1)
这里,把自外界传入的功作为负值。
(1)压缩过程: q 0 w h2 h1
(2)冷凝过程: w 0
(1-2)
qk h2 h4
(1-3)
(3) 节流过程: w 0, q 0
(h1 h5 ) (h5 h5)
第一节单级蒸汽压缩循环

压缩机: 制冷系统的“心脏”,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
气
冷凝器: 输出热量 节流阀: 节流降压,并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 蒸发器: 吸收热量(输出冷量)从而制冷
5
等熵
四大部件的作用:
二、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热力计算
冷凝器 3
等焓
水 2 压缩机
膨胀阀
等压、等温 4 蒸发器 冷 媒 1
1:出蒸发器进压缩机 2:出压缩机进冷凝器 3:出冷凝器进膨胀阀 4:出节流阀进蒸发器
5´ t0 1 q´0 q0
5
h
单位制= q0/v1
21
(1)其他条件不变,冷凝温度tk变化(升高)的影响 p t´ k 3´ 4´ 2´ tk 4 2 3 5´ t0 1 w w´
0
5
h
单位压缩功w 吸气比容v1 不变
w N
q0 制冷系数 w
22
问题:下列( )会使冷凝温度tk增高。
t0
2 2´
5´
5
t´ 0
1 1´
h
蒸发温度t0时:1-2-3-4-5-1 蒸发温度降低为t´0时:1´-2´-2-3-4-5´-1´
24
(2)其他条件不变,蒸发温度t0变化(降低)的影响 p 4
tk 3 t0 2 2´
5
5´
q´0 q0
t´ 0
1 1´
h
单位制冷量q0 吸气比容v1
Q0
25
(2)其他条件不变,蒸发温度t0变化(降低)的影响 p
(3)其他条件不变,液过冷度、的影响 p
4´ 4
pk
3
2
5´
5
p0
1
h
1-2-3-4- 5-1 无过冷过热时:
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表6-3-1会计分录(代记账凭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表6-3-1会计分录(代记账凭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表6-3-1会计分录(代记账凭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 液体过冷、蒸汽过热及回热循环
• 二、蒸汽过热循环
• 蒸汽过热是指制冷剂蒸汽的温度高于蒸发温度的状态.两者温度之差 称为过热度,用Δt-r表示.具有蒸汽过热的循环就称为蒸汽过热循环.图 1-7为蒸汽过热循环的压焓图.图中1-2-3-4-1为基本理论循环, 而1-1′-2′-2-3-4-1为有过热的循环.其中,1-1′为制冷剂蒸汽的 过热过程,1′-2′为压缩机中的压缩过程,2′-2-3为冷凝器中的冷却 、冷凝过程.
返回
表6-2-1 2009年12月初有关资料
下一页 返回
表6-2-1 2009年12月初有关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表6-2-1 2009年12月初有关资料
上一页 返回
表6-2-2大华工厂2009年11月各损益类 账户累计发生额
返回
表6-3-1会计分录(代记账凭证)
下一页 返回
表6-3-1会计分录(代记账凭证)
饱和蒸汽线的交点来确定. • 点2:制冷剂离开压缩机(进入冷凝器)的状态.由通过1点的等熵线与
压力为pk 的等压线的交点来确定.
第三章-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一、制冷系统与循环过程 1.制冷系统的组成 2. 制冷系统的循环过程 压缩过程 冷凝过程 节流过程 蒸发过程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二、压焓图和温熵图
1.压焓图
一点:临界点C 三区:液相区、两相区、气相区。
五态:过冷液状态、饱和液状态、湿蒸气状态、
压缩机的压缩过程为等熵压缩;
制冷剂通过膨胀阀的节流过程为等焓过程; 制冷剂在蒸发和冷凝过程中为定压过程,且没有传热温差,即制冷剂的冷 凝温度等于冷却介质温度,蒸发温度等于被冷却介质的温度。
制冷剂在各设备的连接管道中流动没有流动损失,与外界不发生热量交换。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4.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 1-2:压缩过程 2-3:冷凝过程 3-4:膨胀过程
剂分配的均匀性,影响制冷效果。
3.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6. 蒸发器 假定不改变蒸发器出口制冷剂的状态,为了克服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 流动阻力,必须提高制冷剂进蒸发器时的压力,从而提高了蒸发过程中 的平均蒸发温度,使传热温差减小,要求的传热面积增大,但对循环的 性能没有什么影响。如果假定不改变蒸发过程中的平均温度,那么蒸发 器出口制冷剂的压力应稍有降低,压缩机吸气比容增大,压缩比增大, 压缩机比功增加,制冷系数下降。
3.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2. “有效过热”性能分析
(1) 单位比功w0增大,单位质量制冷量q0增大, 单位容积制冷量增大,制冷系数的大小与制冷剂 性质有关; (2) 如果给定制冷量Q0,则质量流量qm减小,容
1 1'
lg p 3 pk 2 2'
p0 4
单级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

得到低温低压制冷剂
制冷剂液体吸热、蒸发、制冷
21
1.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的基本工作原理
制冷剂的变化过程(flash)
22
制冷剂的变化过程
制冷剂在制冷压缩机中的变化
制冷剂蒸气由蒸发器的末端进入 压缩机吸气口时,压力越高温度 越高,压力越低温度越低。
制冷剂蒸气在压缩机中被压缩成
5
T0
1
TL
44
3) 制冷剂液体在节流前无过冷,为饱 和液体。
4) 制冷剂在管路中流动时无任何状态 变化,即无流阻压降,无传热。
5) 节流为绝热过程,节流前后焓值相 等。
45
qK
P
4
2
w0
5
1
q0
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ht 液相区
C 气相区 s
两相区
v
x=0 x
x
p
x=1 t
h
46
3、理论循环的热力状态图 p-h 图
吸热蒸发,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气
26
作业:
简单描述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主要由哪些部件
组成,各有何作用?
27
二、理论的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及 热力计算
28
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组成:
制冷压缩机 冷凝器 节流器 蒸发器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是指制冷剂在一 次循环中只经过一次压缩,最低蒸发温度可 达-40~-30℃。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广泛用 于制冷、冷藏、工业生产过程的冷却,以及 空气调节等各种低温要求不太高的制冷工程。
饱和蒸气在等温条件下,继续放出热 量而冷凝产生了饱和液体。
制冷剂在节流元件中的变化
制冷循环原理

制冷循环原理3.1 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如果制冷工质状态变化跨越液、气两态,则制冷循环称为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蒸气压缩制冷装置是目前使用最广泛一种制冷装置,绝大多数家用冰箱、空调机、冷柜等都是采用蒸气压缩式制冷。
3.1.1 单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分析家用冰箱、空调机、冷柜等制冷装置功能、结构形式、整体布局虽然不同,其主要部件都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或称节流阀)和蒸发器四部分。
通过简化如图3-1所示。
图3-1是蒸气压缩制冷装置制冷循环示意图。
其工作循环如下:经过膨胀阀(毛细管)绝热节流,降压降温至状态4湿蒸气进入蒸发器(冷库),进行定压蒸发吸热,离开蒸发器时已成为干饱和蒸气;从蒸发器出来状态1干饱和蒸气被吸入压缩机进行压缩,升压、升温至过热蒸气状态2;进入冷凝器,进行定压放热,凝结为液体3;从冷凝器出来液体经过膨胀阀(毛细管)节流降压至湿蒸气状态4进入蒸发器(冷库),从而完成了一个循环4-1-2-3-4。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可概括为四个过程。
①蒸发过程4-1 低温低压液体制冷剂从冷库中以汽化潜热方式吸收被冷却物热量后,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
②压缩过程1-2 为了维持一定蒸发温度,制冷剂蒸气必须不断地从蒸发器引出,从蒸发器出来制冷剂蒸气被压缩机吸入并被压缩成高压气体,且由于在压缩过程中,压缩机要消耗一定机械功,机械能又在此过程中转换为热能,所以制冷剂蒸气温度有所升高,制冷剂蒸气呈过热状态。
③冷凝过程2-3从制冷压缩机排出高温高压过热制冷剂蒸气,进入冷凝器后受到冷却物(如冷却水、空气等)冷却而变为液体。
④节流过程3-4从冷凝器出来制冷剂液体经过降压设备(如节流阀、膨胀阀等)减压到蒸发压力。
节流后制冷剂温度也下降到蒸发温度,并产生部分闪蒸气体。
节流后气液混合物进入蒸发器进行蒸发过程。
上述四个过程依次不断进行循环,从而达到连续制冷目。
3.1.2单级压缩式制冷循环在压-焓图上表示单级压缩式制冷循环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四大件所组成,这四大件由管道连接起来,便构成了一个最简单制冷系统(如图3-1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缩过程0-2
0-2表示制冷剂在压缩机中的压缩过程, 对于理论循环为等熵过程,点 0为吸入的低 压饱和蒸气状态点,点2为排出的过热蒸气 状态点。 c 因:s 0、q=0、 0 故:h w ,w0=h2-h0 w0称为单位理论功,在T-s图上用面积02-3-c-b-4-0表示,在lgp-h图上为线段a-b 的长度。
2.3 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
为了说明循环的性能,可通过对循 环各点的状态参数进行计算来得出性 能指标,这样的计算即为热计算。
1)单位制冷量q0 又称单位质量制冷量, 其定义为单位质量的制冷剂在一次循环 中所制取的冷量。 q0=h0-h4=h0-h3 (kJ/kg) 单位制冷量也可表示为气化潜热r0和节 流后的干度x 4的关系: q 0=r 0 (1-x 4) 由上式可知,制冷剂的气化潜热越大,节 流后的干度越小,即节流后形成的蒸气 越少,循环的单位制冷量越大。
2.3.1 概述
单级压缩制冷理论循环是蒸气压缩式制冷机 最基本、最简单的循环。在工程实际中,为了 改善循环的运行性能,可对影响循环性能的主 要因素进行考虑,从而对理论循环进行修正。 这些修正主要有:节流前液体过冷、吸入蒸气 过热、采用回热等。在讨论这些循环时,对于 理论循环所用的理想条件,仅对修正所涉及的 部分条件进行修正,其它部分仍按理论循环的 理想条件进行分析。
由此可知,采用液体过冷后可使循环的制冷系数提 高,过冷度越大,制冷系数的增量也越大。 实现液体过冷有二条途径,其一是增设过冷器,其 二是在冷凝器中过冷。如采用过冷器实现过冷,需增 加设备、需要温度低于冷凝温度的冷却介质、还要消 耗一定的机械功来输送冷却介质。因此,用这种途径 实现液体过冷,热力完善度和技术经济指标不一定能 提高。此时,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来确定是否采用 过冷以及过冷度的大小。 在冷凝器中也可以实现液体过冷。在工程中,常使 冷凝器最下面的部分充满制冷剂,使制冷剂液体有一 定过冷度。当然,在此时冷却介质进入冷凝器的温度 必须低于冷凝温度,循环的条件与理论循环的条件存 在偏差。
6)热力完善度η 热力完善度的定义为: η=ε/εc 对于理论循环,有: η=ε0/εc=(h0-h3)(Tk-h0)/[(h2-h0)T0] εc是工作在T0和Tk之间的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 数。 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都是用来评价循环经 济性的指标,但它们的物理意义不同,制冷系 数随循环的工作温度变化而变,用来比较相同 热源温度下循环的优劣。热力完善度则表示循 环接近可逆循环的程度,可以用来评价不同种 类、不同热源温度下的循环。
循环在lgp-h图及T-s图上的表示
单级蒸气压缩制冷理论循环在lgp-h 图及T-s图上的表示见图2-4。其冷 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分别为tk和t0 ,冷 凝压力和蒸发压力分别为pk和p0 。
在压焓图上,0点是饱和蒸气,0-2是过0 点的等熵线与等压线的交点,2-3是等压线, 3-4节流过程,认为焓值不变,但该过程是一 个不可逆过程,所以用虚线表示,沿等焓线画 出。 在温熵图上,0点是饱和蒸气,0-2是等熵 线;2点是过热蒸气(高压排气温度),3点冷 凝温度,压力处在饱和液体线上;4点四处于 平均状态,一部分四饱和液体,一部分是闪发 蒸气,可用干度表示;3-4是非等熵过程,用虚 线表示。
图2-6 过热循环
2 单级蒸气压缩制冷理论循环
2.1 单级蒸气压缩制冷机的基本组成 2.2 理论循环及其工作过程 2.3 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
2.1单级蒸气压缩制冷机的基本组成
单级蒸气压缩制冷机是指制冷剂蒸气由蒸发压力经过一次 压缩,压力即升高到冷凝压力的制冷机。 单级蒸气压缩制冷机由以下四个基本部件所组成,其系统 流程见图2-3 所示。 1)压缩机 其作用是压缩并输送制冷剂蒸气;将低压制 冷剂蒸气从蒸发器中抽出,升压后送入冷凝器,使制冷剂能在 常温下凝结成液体。 2)冷凝器 其作用是高压制冷剂蒸气与高温热源进行热 交换,使制冷剂凝结成液体。冷凝器是放出热量的设备。 3)节流机构 其作用是将制冷剂降压并调节制冷剂的循 环流量。由于节流机构的作用,制冷剂压力由冷凝压力下降到 蒸发压力,维持冷凝和蒸发所需的压力条件;并使制冷剂流量 受到限制,与压缩机输气量相平衡。 4)蒸发器 在其中制冷剂液体气化成为蒸气,其作用是 将低压制冷剂液体与低温热源进行热交换。蒸发器是吸收热量, 为被冷却对象提供冷量的设备。 这四个部件是蒸气压缩制冷机的基本部件,缺其中任何一 个制冷机都不能正常工作。
2.3.2 过冷循环
分析理论循环的lgp-h图,可以发现,当液体制冷剂 节流后产生的闪发蒸气越少,循环的单位制冷量就越 大。进一步分析理论循环的lgp-h图还可以发现,如能 进一步降低液体制冷剂节流前的温度,即可减小节流 后制冷剂的干度。 使节液前制冷剂的温度低于冷凝温度称为液体过冷, 简称过冷。具有过冷的循环称为过冷循环。 图2-5 为过冷循环在lgp-h图和t-s图上的表示,图中33‘为液体制冷剂的过冷过程,3’-4‘为节液过程,其余 过程与理论循环相同。图中0-2-3’-4‘-0为过冷循环, 而0-2-3-4-0 为与之对照的理论循环。
2.3.3 过热循环
吸入蒸气过热 在压缩机吸入之前制冷剂蒸气的温度高于 吸入压力所对应的制冷剂饱和温度,称为吸入蒸气过热,简称过 热。具有过热的循环称为过热循环。 图2-6 为过热循环在lgp-h图及T-s图上的表示。图中1-2‘-3-40-1为过热循环,其中0-1为吸入蒸气的过热过程,其余各过程与 理论循环的对应过程相同。图中的0-2-3-4-0 为与之对照的理论循 环。 压缩机吸入温度与蒸发温度之差称为过热度: Δ tsh=t1-t0 (℃) 当过热发生在被冷却空间内部,即制冷剂蒸气过热所吸收的热 量来自被冷却空间或被冷却物体时,产生了有用的制冷效果,称 为有效过热。如过热发生在被冷却空间之外,即过热时制冷剂蒸 气所吸收的热量来自环境,没有产生制冷效果,称为无效过热。 有效过热和无效过热对循环性能产生的影响不同。
例2-2(或作业) 单级蒸气压缩制冷理论循环,制冷剂为 R22,冷凝温度tk=30℃、蒸发温度t0= -15℃,进行热力 计算。 解:1. 将循环表示在lgp-h图上,见图2-4。 2. 各关节点的参数
点号 0 2 t (℃) -15 53.5 p (bar) 2.9570 11.919 h (kJ/kg) 399.546 434.487 s (kJ/kgK) 1.77541 v (m3/kg) 0.077625
3
30
11.919
236.664
3. 计算 1) 单位制冷量: q0=h0-h4=h0-h3=399.546-236.664=162.882 (kJ/kg) 2) 单位容积制冷量: qv=q0/v0=(h0-h3)/v0=162.882/0.077625=2098.32 (kJ/m3) 3) 单位理论功: w0=h2-h0=434.487-399.546=34.941 (kJ/kg) 4) 单位冷凝负荷: qk=h2-h3=434.487-236.664=197.823 (kJ/kg) 5) 制冷系数: ε0=q0/w0=162.882/34.941=4.66163 6) 热力完善度: η=ε0/εc=ε0(Tk-T0)/T0=4.66163×(30+15)/(273.1515)=0.812602 ◆
图2-3单级蒸气压缩制冷机基本组成
2.2 理论循环及其工作过程
1)理论条件 2)循环在lgp-h图及T-s图上的表示 3)理论循环的工作过程 4)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
理论条件
理论循环是在理论条件下构造出的模型,这些理 论条件是: 1)制冷剂的冷凝温度等于高温热源的温度,蒸发 温度等于低温热源的温度,且冷凝温度与蒸发温度恒 定不变。 2)在制冷系统中,除节流膨胀产生压力降外,无 任何其他流动阻力损失。 3)压缩过程为等熵过程。 4)在节流过程中,流速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5)除换热设备外,与外界无任何热交换。 6)制冷剂是纯净的。
单位功: w0sc=h2-h0=w0 (kJ/kg) 单位冷凝负荷: qksc=(h2-h3’)>qk=(h2-h3’) (kJ/kg) 单位过冷负荷: qsc=h3-h3' (kJ/kg) 制冷系数: εsc=(q0+Δqsc)/w0>ε0=q0/w0 即: εsc=(h0-h3')/(h2-h0) =(h0-h3)/(h2-h0)+(h3-h3')/(h2-h0) =ε0+Δεsc 制冷系数的增量可表示为: Δεsc=ClΔtsc/w0 式中:Cl─液体制冷剂的平均比热(kJ/(kg℃))。
4)单位冷凝负荷qk 指单位质量制冷剂 在一次循环中向高温热源放出 (即在冷凝 器中放出) 的热量,它包括显热和潜热两 部分: qk=(h2-h3")+(h3"-h3)=h2-h3 (kJ/kg)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qk=q0+w0
5)制冷系数ε0 制冷系数的物理意义为:在循 环中,每消耗单位功可获得的制冷量。其定义 式为: ε0=q0/w0 对于理论循环: ε0=q0/w0 =(h0-h3)/(h2-h0) 制冷系数是制冷循环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给 定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条件下,制冷系数越 大,就表示循环的经济性越好。由于q0和w0都 随循环的工作温度而变,当冷凝温度越高、蒸 发温度越低,制冷系数就越小。
冷凝过程2-3
此过程由两段组成,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过 热蒸气进入冷凝器后,首先被冷却成饱和蒸气, 即过程2-3" ,此时存在传热温差;然后饱和蒸气 被冷凝成饱和液体,即过程3"-3 ,此凝结过程无 传热温差;制冷剂压力不变,始终是与Tk对应的 饱和压力pk。 因: w=0、 c 0 故:q h ,qk=h2-h3 qk称为单位冷凝负荷,在T-s图上用面积a-2-3c-a表示,在lgp-h图上以线段2-3的长度表示。
节流过程3-4
制冷剂在节流过程中,温度由tk下降至 t0,压力由pk下降至p0,焓值基本不变, 节流后制冷剂状态进入湿蒸气区,根据 理论循环的假定近似有: w=0、 c 0 、 q=0 故: h 0 ,h4=h3 即这一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处于同一等 焓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