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合集下载

第三节 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实际循环

第三节 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实际循环

第三节 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实际循环一、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区别 ①实际吸气过程中,吸气管道及吸气阀门有摩擦阻力,因此,吸气压力1P 低于蒸发压力0P ,低温蒸汽进入压缩机汽缸后,将吸收缸壁热量,其比容增大,故实际吸气量减少。

②实际压缩过程不是等熵过程,而是一个多变指数不断变化的多变过程,是不可逆的。

③实际排气过程中流体要克服弹簧力,打开排气伐门,哥实际排气压力要高于冷凝压力K P 。

④实际冷凝过程和这个蒸发过程除了有流动阻力外,它们都是在有温差的情况下进行的 ⑤节流过程不是绝热节流,节流后焓值增大。

二、实际循环的简化 ①把排出管道外压力作为冷凝压力,即K P P =2,吸入管道压力即为蒸发压力01P P ='在冷凝和蒸发中压力当作不变 ② 实际压缩过程为多变压缩过程 ③节流过程为绝热节流三、实际循环的性能指标①输气系数λ :压缩机的实际输气量与理论输气量之比λ=hsv v (3-23)②单位实际压缩功:压缩机每压缩1Kg 制冷机蒸汽所消耗的功。

它是单位指示功和单位摩擦功之和。

即w s=wi+wm(3-24) w s =km i miww w ηηηη00=∙=(3-25)③指示效率:单位理论功与单位指示功之比 ii w w 0=η (3-26)④单位指示功 w i :用于压缩1Kg 蒸汽本身所消耗的功 ⑤单位摩擦功w m :压缩1Kg 蒸汽时为克服机械摩擦所消耗的功 w m=miw η (3-27)其中 m η为机械效率⑥单位制冷量 q 0=h5'1h - (kj/kg )(3-28)⑦单位实际压缩功kks h h w w ηη'120-== (kj/kg )(3-29)⑧实际循环制冷系数:k k s w q w q εεηε∙===000 (3-30)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又称性能系数用 cop 表示⑨能效比:单位制冷量0q 与电动机的输入单位功1e w 之比,用 E.E.R 表示E.E.R=10100010e e mos e w qw q w q ηεηη⋅=⋅== (3-31)⑩实际循环热力完善度''000T T T k -⋅⋅==ηεεεβ (3-32)四、单级蒸汽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1.确定工作参数①蒸发温度 :对以空气为载冷剂的冷库,t 0 比空气温度低100C ,如以水或盐水为载冷剂则 t 0比载冷剂温度低4-60C ②冷凝温度 :对卧室、立式及淋水式冷凝器,用水冷却时,采用比冷凝器的冷却水进出口平均温度高5-70C 即t ()C t t k 021 752-++=(3-33)式中t 1 t 2为冷却水进口温度 当用空气冷却时,t k 比空气温度高 8-120C③吸气温度 :吸气温度取决于回气的过热度,按压缩机允许吸气温度见表3-1氟利昂制冷机吸气温度可取150C 2.热力计算图3-10 单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图①制冷剂的循环量 G hh Q q Q -==100 (kg/s)(3-34)②压缩机实际输气量vs q Q q V Q V G v 00'10'=∙=∙= (3-35)③压缩机理论输气量 v vsh q Q v ∙==λλ(3-36)④根据循环的单位理论功0W ,可求出理论功率0N 、指示功率i N 、轴功率e NN 00W G ∙= (3-37)ii N N η0=(3-38)N Kmie N N ηη0==(3-39)⑤指示效率:00bt T T KI +=η(3-40)其中 T 0 ---绝对蒸发温度T K ---- 绝对冷凝温度 t 0----蒸发温度b----系数,对立式氨压缩机b=0.001,立式氟利昂压缩机机b=0.0025,或查有关图表。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 通过压缩使制冷剂由低温低压的蒸汽变为高温高压气体。
(3)冷却冷凝过程(冷凝器中进行)
• 在冷凝器中冷却冷凝成制冷剂液体。
(4)节流过程(节流阀中进行)
• 压力、温度降低,焓值不变。
(5)蒸发过程(蒸发器中进行)
• 吸热蒸发,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气。
2.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 作业
1.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 各有何作用? 2.蒸发器内制冷剂的汽化过程是蒸发吗?
2.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 引课 – 2.1.2.1 理论循环的假设条件和压焓图 – 2.1.2.2 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及其计算 – 小结 – 作业
2.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 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组成:
– 制冷压缩机 – 冷凝器 – 节流器 – 蒸发器
•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是指制冷剂在 一次循环中只经过一次压缩,最低蒸发温 度可达-40~-30℃。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 广泛用于制冷、冷藏、工业生产过程的冷 却,以及空气调节等各种低温要求不太高
液相区

气相区
两相区

2.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3.理论循环过程在压焓图上的表示
1)压缩过程 2)冷凝过程 3)膨胀过程 4)蒸发过程
2.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2.1.2.2 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及其计算 1.单位质量制冷量
制冷压缩机每输送1kg制冷剂经循环从被冷却介质中制取的 冷量称为单位质量制冷量,用q0表示。
2.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例1-1 假定循环为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蒸发温度t0=-10℃,冷凝温度tk=35℃,工质为R22, 循环的制冷量Q0=55kW,试对该循环进行热力计算。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1)节流阀代替膨胀机 1kg制冷剂损失的膨胀功
We h3 h4' 034 '0
➢ 节流过程的不可逆损失
q'0 h4 h4' 4bb'4'4
T
3
Tk
T0 0 4'
Pk
qk 2' 2
Wc
P0
4 1'
q0
1
b' b a' a s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的T-s图
➢采用节流阀代替了膨胀机,一方面损失了膨 胀功,另一方面产生了无益气化,降低了制冷 能力,导致制冷系数有所下降。 ➢其降低的程度,称为节流损失。
lgp
pk
3 3'
2' 2
p0
4 q0
1 Wc
qk
0
h4=h3
h1 h2 h
蒸汽压缩制冷理论循环p h图
二、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
(1)制冷剂单位质量制冷量q0:1kg制冷剂在蒸发器中 蒸发从被冷却介质吸收的热量。
q0=h1-h4=h1-h3 ;kJ/kg lgp
pk
3 3'
2' 2
p0
T
3 qk
2
T'k
∑w
T'0
4
1
q0
0
b
a
s
制冷循环性能指标
➢对于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c' :
c
q0 q0 T0 W qk q0 Tk T 0
T T'k
3 qk
2
∑w
T'0
4
1
✓大小只取决于两个热源的温度; T0'↗或T k'↘ , → c' ↗

第三章 制冷

第三章 制冷

(Tk - T0)↓,ε ↑ → 但Tk ↓受环境条件限制;T0 ↑不利于传热。
二、制冷循环工作参数的确定
1、蒸发温度(T0):随制冷剂的不同而不同。
空气载冷: T0比冷库空气温度低8~12℃; 盐水载冷: T0比盐水温度低4~6℃。 2、冷凝温度(Tk):由冷凝器型式、冷凝介质的温度决定。 水冷却: Tk=t+(4~5℃)
例2、在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中,蒸发温度和冷凝温 度分别为-20℃和20℃,制冷量为20冷吨(日
本)。氨在冷凝器中的放热速率为100kJ/s,氨
回热循环:将蒸发器产生的低温低压蒸汽与节流 前的液体工质进行热交换。
1、既可减轻或消除吸汽管道中的有害过热,又能使液 态制冷剂过冷。 2、制冷剂过冷,将增加循环的制冷量△ q0 ,但功耗 也增大△W,其制冷系数是否提高,视具体操作条 件和制冷剂种类而异。 3、当Tk=30℃,T0在普通制冷温度范围内时,对F-12 采用回热循环是有利的;对于氨是不利的;F-22 介于两者之间,即制冷无大的变化。
233 Tk 273 T2 273 T0 299 Tk 273 T0 273 Tk
预热 系数 排气 温度 冷凝 温度
立式: b=0.001 温度℃
立式压缩机:
ηm — 机械效率。指示功率Ni与轴功率Nz之比。机械摩擦损失。
m
Ni Nz
m 0.8 ~ 0.95
ηD — 传动效率。轴功率Nz与实际功率N之比。传动机构的完 善程度。 传动效率ηD 的取值:
(t为冷凝器排水温度,进出水的温差取2~3℃)
空气冷却: Tk=t’+(8~12℃) (t’为冷凝器排气温度) (立、卧式、淋激式冷凝器)
3、压缩机的吸汽温度(T1):为控制过热点温度。 低压蒸汽过热有害,使压缩机功耗↑,可通过控制冷凝温 度,回收一部分过热能量。 吸汽温度取决于回汽的 过热度 。若不考虑回汽 的过热,则T1≈T0,实际上, 自蒸发器的低压蒸汽进 压缩机前将在吸汽管中 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温 度升高,比容增大,叫蒸汽 过热。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11)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11)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11-13)
qv
h1' h5 v1'
qv

(3)理论比功
w0 h2' h1' (4)单位冷凝热 qk qk h2' h4
(5)制冷系数
1'
w0
增加
(11-14)
增加
(h2' h2 ) (h2 h4 )
(11-14)
h h h h
(7)压缩机
在理论循环中,假设压缩过程为等熵过程。 而实际上,整个过程是一个压缩指数 在不断 变化的多方过程。另外,由于压缩机气缸中有 余隙容积的存在,气体经过吸、排气阀及通道 出有热量交换及流动阻力,这些因素都会使压 缩机的输气量减少,制冷量下降,消耗的功率 增大。
p
4
pk
3 0
2 2 s
5
p0
(11-11)
在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相同的条 件下:
制冷系数愈大 (6)压缩终温 经济性愈好
t2
影响到制冷剂的分解和润滑油结炭。
(7)热力完善度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理论循环的热 力完善度按定义可表示为
0 h1 h4 1 h1 h4 Tk T0 c h2 h1 Tk 1 h2 h1 T0
q0
单位制冷量可按式(11-5)计算。单位制 冷量也可以表示成汽化潜热r0和节流后的干度 x5的关系:
q0 r0 (1 x5 )
(11-6)
由式(11-6)可知,制冷剂的汽化潜热越 大,或节流所形成的蒸气越少(x5越小)则单 位制冷量就越大。
(2)单位容积制冷量
qv
(11-7)
q0 h1 h4 qv v1 v1

客车空调系统课件 第3章 空调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客车空调系统课件 第3章 空调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轴封 2、8-圆柱轴承 3-机体 4-阳转子 5-排气端盖 6-锁紧螺母 7-轴承 9-阴转子
b)压缩机卸载工作
图3-7 曲柄连杆式压缩机容量调节
第三章 客车空调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三、制冷系统各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 制冷压缩机
4)常见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工程和结构组成 (1)曲轴连杆式压缩机 油缸控制斜环: 油缸控制斜环的工作如图3-8所示。斜环转动依靠油缸中的油压推动, 控制卸载阀片打开或关闭,使气缸处于不工作或工作状态。
第三章 客车空调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
1.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结构
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缸干燥器、膨胀 阀、蒸发器等组成。

11
2.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原理
10
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
9
而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气①后,被压缩机吸入,压 缩机消耗一定的功率将制冷剂压缩成压力、温度较 高的蒸气②并排入冷凝器。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 在冷凝器中被环境空气(或水)冷却,放出热量而 被冷凝成液体③。由于制冷剂液体的温度要降到低 于冷藏室的温度才能送入蒸发器。为此,先让高温 高压的液体制冷剂③经过膨胀阀节流降压,同时温 度也降低,成为雾状制冷剂④再进入蒸发器。在蒸 发器中,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又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 量,蒸发成低压低温的制冷剂蒸气,再被压缩机吸 入。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
2. 常用的制冷方法
1) 冰制冷 4) 气体膨胀制冷
2) 机械制冷 5) 绝热放气制冷
3) 温差电制冷 6) 磁制冷
第三章 客车空调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概述
3. 制冷剂
1)对制冷剂的物理、化学和热力性质的基本要求
(1) 对制冷剂物理性质的要求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2. 制冷剂的p-h图
p
3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 1 h
1-2:制冷剂在压缩机中的绝热压缩过程 2-3: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定压放热过程 3-4:制冷剂在膨胀阀中的绝热节流过程 4-1: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定压定温汽化过程
三、影响制冷系数ε的主要因素
1. 蒸发温度
p
原循环的制冷系数
h1 h4 h2 h1
热 泵
制冷装置—从低温处吸收热量,保持低温。 热泵—向高温处提供热量。 逆循环
Q1 Q2 W 1 供热系数 h W W
热泵传给高温物体的热量包括由消耗的机械功变成的热量 。所以,热泵的供热系数比工作在相同条件下制冷装置的制冷
系数大。直接用电炉取暖所消耗的能量要比用电机带动热泵消 耗的能量大得多,这是因为电炉至多只能将电能全部转化为热 能,而热泵循环不仅如此,还可将取自环境的热量一起送到需 要取暖的房间。
p
25 ℃ 3 30℃ 2
-15℃ 4
1
-5℃
h
附:单级压缩双蒸发器的制冷循环
T-s图及p-h图
高压蒸发器的蒸发压力由蒸发器后面的背压阀来控制,使之 具有较高的蒸发温度。5-6:绝热节流过程,6与8混合成状态点1 。
吸收制冷循环
由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传递热量必须消耗能量。在压缩式 制冷装置中要消耗机械功,而在吸收式制冷装置中则主要是消耗
第九节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 一、蒸汽压缩制冷的理想循环 • 二、制冷剂p-h图的特征及其应用 • 三、影响制冷系数的主要因素
制冷循环 — 制冷系数 热泵循环 — 热泵系数 性能系数 COP =收益/花费的代价 h
一、蒸气压缩制冷的理想循环

制冷原理与设备第三章思考题

制冷原理与设备第三章思考题

制冷原理与设备第三章思考题、习题参考答案1.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工作过程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主要有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四大件组成。

1)压缩过程: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

压缩机不断抽吸从蒸发器中产生的低压低温的制冷剂蒸汽,保持蒸发器的低压汽化条件。

同时将抽出的低压低温蒸汽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过热蒸汽输送到冷凝器。

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需要做功。

2)冷凝过程:高压高温的过热蒸汽在冷凝器中把热量传给环境介质,制冷剂被冷却凝结成高温高压饱和液体,进入膨胀阀。

3)节流过程:高温高压饱和液体经过膨胀阀节流变为低温低压湿饱和蒸汽,进入蒸发器。

4)蒸发过程:进入蒸发器的低温、低压液体吸收被冷却物热量得到制冷目的,制冷剂汽化(沸腾)为低温低压蒸汽。

2.制冷剂压焓图和温熵图基本内容1)压焓图一点:临界点C三区:液相区、两相区、气相区。

五态:过冷液状态、饱和液状态、湿蒸气状态、饱和蒸气状态、过热蒸气状态。

八线:饱和液线x=0、饱和蒸气线x=1、无数条等干度线x、等压线p(水平线)、等焓线h(垂直线)等熵线s、等比体积线v、等温线t等温线:在图中为点化线,在过冷区为垂直线,在湿区为水平线(并且与定压线重合),在过热曲为向下弯曲的曲线。

等焓线:在图中为实线。

在过热区为向右下弯曲的曲线比等比体积线v的斜率大。

越往右下的等熵线熵值越大。

比等比体积线v:图中为虚线。

在过热区向下弯曲的曲线。

愈往下的等比容线,比容愈大。

过程热量:在图中可以用横坐标的长度代表。

2)温熵图一点:临界点三区:气相区、液相区、湿蒸气区五态:过冷液体、饱和液体、湿蒸气、饱和蒸气、过热蒸气八线:等温线、等熵线、饱和蒸气线、饱和液体线、等干度线、等容线、等压线、等焓线。

①饱和液体线X=0:由于过冷液体线密集在X=0线附近,所以饱和液体表示两种状态:过冷液体和饱和液体。

②等压线:在过冷区为向右下方弯曲的曲线,在湿区为水平线和等温线重合;在过热区为向右上方弯曲的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常数
s=常数 p=常数
t o 、 po
3、理论循环中各设备的功、热变化
理论制冷循环中,制冷剂的流动过程可认为是稳定流动过程。即: 制冷剂流过系统任何断面的质量不随时间改变; 系统中任何位置上制冷剂的状态参数都保持一定,不随时间改变; 系统与外界的热量和功量传递不随时间改变。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忽略位能和动能变化,稳定流动过程的能量方程 可表示为(参见《工程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2、理论制冷循环在温-熵图和压-焓图上的表示
冷凝器
压缩机 节 流 阀
电动机
蒸发器
T
冷凝
冷却
统称为“冷凝”
2
4
TK To
3 1
节流
5 x=0
压缩
蒸发
x=1
S
lgP
x= 0
冷凝过程
Condensation Process
节流过程
Throttle Process
4
PK Po
1
x=1
3
2
5
压缩过 程
Compression Process
1、理论制冷循环的假定条件
压缩过程为等熵过程(Isentropic process ),即压缩过程与外界没有 热交换 冷凝、蒸发过程均为定压过程(Isobaric process) ,没有传热温差。 即制冷剂的冷凝温度(Condensing temperature)等于环境介质(空气 或水)温度;制冷剂的蒸发温度(Evaporating temperature)等于被冷
W
压状态,便于蒸发吸热过程能继续不断地进行下

Qo
Qk
或 水 ) 转 移 的 条 件 温 度 , 创 造 将 制 冷 剂 蒸 气 的 热 量 向 外 界 环 境 介 质 ( 空 气 外 , 作 用 之 二 是 通 过 压 缩 作 用 提 高 制 冷 剂 蒸 气 的 压 力 和 制 冷 压 缩 机 除 了 及 时 抽 出 蒸 发 器 内 蒸 气 , 维 持 低 温 低 压 冷 剂 蒸 气 的 温 度 , 再 送 往 冷 凝 器 去 冷 凝 一 个 能 量 , 使 低 温 低 压 的 制 冷 剂 蒸 气 增 压 , 从 而 提 高 制 冷 压 缩 机 抽 出 的 低 温 低 压 的 制 冷 剂 蒸 气 进 行 压 缩 , 给 它 利 用 饱 和 温 度 和 饱 和 压 力 一 一 对 应 这 个 原 理 , 我 们 对 制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3.1.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理论循环
分析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理论循环(Ideal Single-Stage Cycle)的目 的是运用热力学原理对制冷循环内在联系和外部影响,进行的理论分 析,是制冷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和维护的理论基础。它对制冷 循环的能量转换及转换后效率进行的理论分析,是制冷系统能否节能、 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根据 鉴于实际的制冷循环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循环过程,不便于定性和定 量分析,我们将从简单但符合实际规律的理论制冷循环入手,用热力 学理论对其进行透彻的分析和计算,在此基础上再修正复杂、多变的 实际制冷循环,指导实际制冷循环的应用,使之更有效、更安全地为 我们服务。对制冷循环进行的热力计算,是制冷系统机器、设备设计 和选型的理论依据
冷凝器
冷凝器中制冷剂蒸气的冷凝过程是一个定压放热过程,向外界放出
热量 Qk ,但与外界没有功率交换。因此
P0
hout hin Qk m h4 h2 m h2 h4 m qk Qk m
(3-3)
式中:Qk —— 冷凝热(Condenser heat) ,kW,表示单位时间内循 环的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放出的热量(负号仅表示放出热 量,可省略) qk —— 单位冷凝热负荷,kJ/kg,表示1kg制冷剂蒸气冷凝为同 等压力下的饱和液体在冷凝器中放出的热量
将该低压蒸气提高压力成为高压蒸气; 将高压蒸气冷凝,使之成为高压液体;
高压液体降低压力重新变为低压液体,从而完成循环。
上述四个过程中,①是制冷剂从低温热源吸收热量的过程;
③是制冷剂向高温热源排放热量的过程;②是循环的能量
补偿过程。 能量补偿的方式有多种,所使用的补偿能量形式相应的也
理论制冷循环中,热量从被冷却对象通过制冷剂传递给环境介质空 气或水,即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是非自发过程,因而需要制
冷压缩机消耗功率 Po 才能够实现。
压缩过程中,制冷剂状态变化如下: • 制冷剂蒸气从干饱和蒸气状态 1 → 过热蒸气状态 2
• 制冷剂蒸气从低压 po →高压 pk
• 制冷剂蒸气从低温 t1 →高温 t2(依制冷剂不同而不同) • 压缩过程是一个等熵过程
次利用饱和压力(saturation pressure)与饱和温度一一对应原理,降
低制冷剂液体的压力,从而降低制冷剂液体的温度。将高压常温的制 冷剂液体通过降压装置——膨胀阀(又称节流阀,expansion valve, throttle valve ),得到低温低压制冷剂,再送入蒸发器吸热蒸发,从 而完成了一个制冷循环。
压线和饱和液体线的交点即为点4的状态
点 5 表示制冷剂出节流阀的状态,也就是进入蒸发器的状态。过程线 4—5 表示制冷剂在通过节流阀时的节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制冷剂
的压力由 pk 降到 po,温度也由 tk 降到 to,进入两相区。由于节流前后
制冷剂的焓值不变,因此,由点 4 作等焓线与等压线 po 的交点即为点 5 的状态。因节流过程是不可逆过程,所以过程线 4—5 往往用虚线表 示。可以看出,点 5 落入了两相区,意味着制冷剂从冷凝压力饱和液 体状态经节流阀节流后有一部分成为闪发气体
Qk
W
Qo
Qk
冷凝器 节流阀 压缩机
W
蒸发器
Qo
Qk
高压、饱和液体 Condenser Compressor 高压、过热蒸气
Expansion Valve
W
Evaporator
低压、气液两相
低压、低温蒸气
Qo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工作过程如下
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在压力 po、温度 to 下沸腾, to低于被冷物体 的温度。压缩机不断地抽吸蒸发器中产生的蒸汽,并将它压缩到 冷凝压力pk,然后送往冷凝器,在 pk 压力下等压冷凝成液体,同 时,制冷剂放出冷凝热量,并传给冷却介质(通常是水或空气)
压力po 压缩到冷凝压力 pk,因此点 2 可由通过点 1 的等熵线和压力为
pk 的等压线的交点来确定。点 2 处于过热蒸气状态,注意在点 2 时的 制冷剂温度比点 3 时的制冷剂温度高,此温度我们也称作压缩机排气 温度(Discharge temperature)
点 4 表示制冷剂出冷凝器的状态,它是与冷凝压力 pk 所对应的饱和液 体,过程线 2—3—4 表示制冷剂在冷凝器内冷却(2—3)和冷凝 (3—4)过程。由于整个冷凝过程的压力不变,因此,压力为 pk 的等
冷凝过程中,制冷剂状态变化如下: • 制冷剂蒸气从过热蒸气状态 2 →饱和蒸气状态 3(冷却过程) → 饱和液状态 4(冷凝过程) • 制冷剂蒸气从高温 t2 → 冷凝温度 tk=t3=t4(一般为常温)
• 冷凝过程定压且为高压 pk
膨胀阀
膨胀阀中制冷剂液体的膨胀过程是一个绝热过程,与外界没有热 交换,也不作功。因此
Q0
上式可写成
P0
hout hin 0 m h4 h5
式(3-4)表明节流前后焓值不变 (3-4)
节流过程中,制冷剂状态变化如下: • 制冷剂液体从饱和液状态 4 → 湿蒸气状态 5 • 制冷剂液体从高压 pk → 低压 po • 制冷剂液体从冷凝温度 tk → 蒸发温度 to • 节流过程绝热而且焓值不变
制冷压缩机
制冷压缩机对制冷剂蒸气的压缩过程是一个等熵过程。因此
Q0
带入式(3-1),有
hout hin Pm
在图中表示为1-2过程,为循环的压缩过程,故上式可写成
h2 h1 m wo Po m
环的制冷剂蒸气所消耗的功率
(3 -2 )
式中:Po —— 理论功率(Idea power) ,kW,表示制冷压缩机因压缩循
hout hin QP m
式中:Q —— 单位时间内外界加给系统的热量,kW; P —— 单位时间内外界加给系统的功率,kW;
(3-1)
—— 流出或流进该系统的稳定质量流量,kg/s; m
hout、hin —— 1kg制冷剂在系统出、进口处的比焓,kJ/kg。
该方程可以单独适用于制冷系统中的每一个设备。
—— 质量流量(Mass flow rate),kg/s,表示单位时间内循环的 m
制冷剂的流量 wo —— 理论比功(单位压缩功,Compress work per mass) , kJ/kg,表示制冷压缩机每输送 1kg 制冷剂蒸气所消耗的功。
热力学中,非自发过程的发生需要伴随能量的补偿
蒸发过程
Evaporation Process
h
点 1 表示制冷剂进入压缩机的状态它是对应于蒸发温度 to 下的饱和蒸
气,该点位于等压线 po 与饱和蒸气线的交点上
点 2 表示制冷剂出压缩机的状态,也是进冷凝器时的状态。过程线 1—2 表示制冷剂蒸气在压缩机中的等熵压缩过程(s1=s2),由蒸发
有所不同。如果该过程的能量补偿方式是用压缩机对低压
气体做功,使之因受压缩而提高压力,那么,这种制冷方 式便称之为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cycle)
在制冷系统中,我们将制冷剂在低压下蒸发的容 器,称为蒸发器(evaporator) ,蒸发器是热 交换设备,其作用是将蒸发器外被冷却对象的热 量传递给蒸发器内制冷剂,制冷剂(在低温低压 下)相变吸热而使被冷却对象的温度降低 从蒸发器内源源不断地抽出制冷剂气体的装置称 为制冷压缩机(refrigerant compressor) ,其 作用之一是不断地将完成了吸热过程而汽化的制 冷剂蒸气从蒸发器中抽吸出来,使蒸发器维持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