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合集下载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的形式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是在逆卡诺循环的基础上,作了如下变化:(1)节流阀代替膨胀机;(2)干压缩代替湿压缩。

循环的特点是制冷剂在压缩机的吸入状态和冷凝器的出口状态都是饱和状态,又将理论循环称为饱和循环。

当然,理论循环还保留逆卡诺循环的其它假定。

循环原理图和循环状态点在T-S图上的表示如图1-2、图1-3所示。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四大部件组成。

制冷剂在循环过程中各点的状态分别是:压缩机吸入口状态1为低温低压的饱和蒸气;压缩机压缩后状态2为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气状态;冷凝器出口状态3为常温高压的饱和液体状态;节流阀图1-2 理论循环原理图图1-3理论循环在T-S图上的表示出口状态4为低温低压的湿蒸气状态(由大部分低温饱和液体和小部分低温饱和蒸气组成)。

将这四个状态点的特性列成表来表示,见表1-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各状态点特性表1-1循环过程中,各设备的作用是:压缩机起到了压缩和输送制冷剂,并造成蒸发器的低压作用;冷凝器起到了将低温物体的热量和压缩功转变的热量传给环境的作用;蒸发器则起到了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的作用;节流阀起到节流降压、调节流量的作用。

制冷压缩机和节流阀将制冷系统分成高低压两个部分,高压部分从压缩机出口到节流阀进口;低压部分从节流阀出口到压缩机进口。

通过制冷循环,制冷剂不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使被冷却物体温度维持在所需较低温度的水平,达到制冷的目的。

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制冷循环中各过程的功量与热量的变化在压焓图中均可用过程初、终态制冷剂的焓值变化来计算,制冷工程广泛应用压焓图分析计算制冷循环。

(1)压焓图压焓图的示意图见1-4。

压焓图是以绝对压力为纵坐标(为了缩小图面,用对数坐标,其上的压力数值不需换算),以比焓为横坐标来表示制冷剂的状态。

二线、三区域、五种状态、六条等参数线。

第三章-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第三章-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3. 理论功率P0(kW)和理论比功w0(kJ/kg)
P qm ( h2 h1 ) 0 w0 h2 h1
4. 冷凝器热负荷Qk(kW)和单位热负荷qk(kJ/kg)
Qk qm ( h3 h2 ) qk h3 h2
5. 制冷量Q0(kW)和单位质量制冷量q0(kJ/kg)
饱和蒸气状态、过热蒸气状态。 八线:等压线p(水平线)、等焓线h(垂直线) 饱和液线x=0、饱和蒸气线x=1、无数条等干度 线x、等熵线s、等比体积线v、等温线t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2. 温熵图 一点:临界点 三区:气相区、液相区、湿蒸气区 五态:过冷液体、饱和液体、饱和蒸气、 过热蒸气、湿蒸气 八线:等压线、等焓线、等温线、等熵线、 饱和蒸气线、饱和液体线、等干度线、 等容线
流量的变化规律也与制冷剂性质有关
0
1'
h
3.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四、换热及压力损失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1. 吸气管道 吸气管道是指蒸发器出口到压缩机吸气入口之间的管道,通常认为吸气管道 中的换热是无效的,它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在前面的内容中已经作过详细的分析。 制冷剂压力的降低将会导致压缩机吸气比容增大、压缩机的压力比增大、单位 容积制冷量减小、压缩机比功增大、制冷系数下降。 2.预防措施 可以通过降低制冷剂流速的方法来减小阻力,即通过增大管径来减少压力降。 但是为了保证润滑油能顺利从蒸发器返回压缩机,制冷剂流速也不能太低。此 外,在吸气管道上应尽量减少安装阀门、弯头等阻力部件,以减少吸气管道的 局部阻力。
lg p
3—3′表示液体在回热器及液体管道中的降温、降压过程
3′—4′表示节流过程。
2s 3 3' 2 2s'

第三章-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第三章-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一、制冷系统与循环过程 1.制冷系统的组成 2. 制冷系统的循环过程 压缩过程 冷凝过程 节流过程 蒸发过程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二、压焓图和温熵图
1.压焓图
一点:临界点C 三区:液相区、两相区、气相区。
五态:过冷液状态、饱和液状态、湿蒸气状态、
压缩机的压缩过程为等熵压缩;
制冷剂通过膨胀阀的节流过程为等焓过程; 制冷剂在蒸发和冷凝过程中为定压过程,且没有传热温差,即制冷剂的冷 凝温度等于冷却介质温度,蒸发温度等于被冷却介质的温度。

制冷剂在各设备的连接管道中流动没有流动损失,与外界不发生热量交换。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4.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 1-2:压缩过程 2-3:冷凝过程 3-4:膨胀过程
剂分配的均匀性,影响制冷效果。
3.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6. 蒸发器 假定不改变蒸发器出口制冷剂的状态,为了克服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 流动阻力,必须提高制冷剂进蒸发器时的压力,从而提高了蒸发过程中 的平均蒸发温度,使传热温差减小,要求的传热面积增大,但对循环的 性能没有什么影响。如果假定不改变蒸发过程中的平均温度,那么蒸发 器出口制冷剂的压力应稍有降低,压缩机吸气比容增大,压缩比增大, 压缩机比功增加,制冷系数下降。
3.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2. “有效过热”性能分析
(1) 单位比功w0增大,单位质量制冷量q0增大, 单位容积制冷量增大,制冷系数的大小与制冷剂 性质有关; (2) 如果给定制冷量Q0,则质量流量qm减小,容
1 1'
lg p 3 pk 2 2'
p0 4

(一)简单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计算

(一)简单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计算

q0 r0 ( 1 x5 )
(2-7)
由式(3-7)可知,制冷剂的汽化潜热越 大,或节流所形成的蒸气越少(x5越小) 则循环的单位制冷量就越大。
(2)单位容积制冷量qv
q0 h1 h4 qv v1 v1
(2-8)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3)理论比功w0 对于单级蒸气压缩制冷机的理论循环来说,理 论比功可表示为
(2-28)
q' 0 q0 c p0 t R
循环的单位功可近似地表示成
t R T1 w' w0 w0 1 T0 T0

(2-29)
单位容积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可表示成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q' 0 q 0 c p 0 t R q0 q' v qv (2-30) t v1' t R R 1 v1 1 T0 T 0 c p0 1 t R q 0 q 0 q0 ' 0 (2-31) t R t R 1 w0 1 T0 T 0
' 0
(2-18)
由制冷剂的T-s图我们可以得到,在过热 区,过热度越大,其等熵线的斜率越大, 根据式(2-17),得
w0 0
(2-19)
图2-19有效过热的过热度对制冷系数的影响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表2-2过热度对排气温度的影响
过热度 R502 R600a R290 R134a R22 ℃ 0 45.3 37.4 44.4 44.1 55.9 30 73.9 65.7 72.1 72.9 NH3
(2-35)
式中 i 为压缩机的指示效率,它被定 义为等熵压缩过程耗功量与实际压缩过程 耗功量之比。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3.1.1 制冷系统与循环过程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四大部件组成,如图3-1所示。

对制冷剂蒸气只进行一次压缩,称为蒸气单级压缩。

整个循环过程主要由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节流过程以及蒸发过程四个过程组成,每个过程在不同的部件中完成,制冷剂在每个过程中的状态又各不相同,具体情况如下。

图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1 压缩机2 冷凝器3 膨胀阀4 蒸发器压缩过程:整个循环过程中,压缩机起着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气并造成蒸发器中低压和冷凝器中高压的作用,是整个系统的心脏。

制冷循环的压缩过程是在压缩机中完成的:压缩机不断抽吸从蒸发器中产生的压力为p o、温度为t o的制冷剂蒸气,将它压缩成压力为p k、温度为t k的过热蒸气,并输送到冷凝器中。

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需要做功。

冷凝过程: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输出热量的设备,冷凝过程是在该部件中完成的.在压力p k下,来自于压缩机的制冷剂过热蒸气在冷凝器中首先被冷却成饱和蒸气,然后再逐渐被冷凝成液体,制冷剂冷却和冷凝时放出的热量传给冷却介质(通常是水或空气)。

在冷凝过程中,与冷凝压力p k相对应的冷凝温度t k一定要高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冷凝后的液体通过膨胀阀或其它节流元件进入蒸发器。

节流过程:节流过程是在膨胀阀中完成的。

当制冷剂液体经过膨胀阀时,压力由p k降至p o,温度由t k降至t o,部分液体气化。

所以离开膨胀阀的制冷剂为温度为t o的两相混合物,该两相混合物进入蒸发器。

蒸发过程: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冷量输出设备,蒸发过程是在蒸发器中完成的。

在蒸发器中,来自膨胀阀的两相混合物在压力p0和温度t0下蒸发,从被冷却介质中吸取它所需要的气化潜热,从而达到制取冷量的目的。

在蒸发过程中,与蒸发压力p0相对应的蒸发温度t0一定要低于被冷却介质的温度。

3.1.2 压焓图和温熵图在制冷循环的分析和计算中,通常要用到两种工具,即压焓图和温熵图.1.压焓图压焓图以绝对压力(MPa)为纵坐标,以焓值(KJ/Kg)为横坐标,如图3-2所示。

制冷技术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制冷技术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制冷技术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是一种常用的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家用、商用及工业领域。

该制冷循环通过压缩制冷剂,使其在高温高压下变成高温高压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对其进行冷却并变成高压液体,最后通过膨胀阀使其变成低温低压液体,完成整个循环过程。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

这些部分都有各自的功能和特点,下面将逐一介绍。

1. 压缩机:是整个制冷循环的核心部分,其作用是将低压低温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在压缩机内部,制冷剂通过旋转或往复运动的活塞被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都升高,然后排出到冷凝器中。

2. 冷凝器:主要作用是对高温高压气体进行冷却,使其冷却成高压液体。

在冷凝器中,高压气体通过散热器散发出热量,同时被冷却的制冷剂也变成高压液体。

3. 膨胀阀:是制冷循环中的节流装置,其作用是将高压液体膨胀成低温低压液体。

膨胀阀的流道十分窄小,制冷剂在经过时会发生流速的急剧降低,从而产生一定的压缩膨胀效应,使其温度和压力都降低。

4. 蒸发器:主要作用是对低温低压液体进行蒸发,从而吸收蒸发时需要的热量。

在蒸发器中,低温低压液体通过翅片式散热器散发出热量,同时由于蒸发带走了一定的热量,制冷剂变成低温低压气体,然后重新进入压缩机进行再次压缩。

以上四个部分形成的制冷循环流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制冷循环中每个部件的功能及性能特点,都对整个制冷循环的效率、能耗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冷剂和设备,调整制冷循环的工作参数,以满足不同的制冷需求。

制冷技术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制冷技术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仅供教材参考,请勿他用
理论制冷循环与理想循环(逆卡诺循环)相比有两个特点
1.用膨胀阀(节流机构)代替膨胀机
2.干压缩代替湿压缩 汽液分离 蒸气过热
利:防止液滴进入压缩机气缸,产生液击、冲缸事故,损坏压缩机。 油裂解结碳
弊:造成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导致 轴承烧坏
1.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实现-四大部件的作用
逆卡诺循环实现的困难
1)压缩过程在湿蒸气区中进行的,危害性很大。( 什么是湿压缩,湿压缩的危害??)
2)膨胀机等熵膨胀不经济,不现实。因此,在实际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采用膨胀阀(也称节流阀 )代替膨胀机。
3)无温差的传热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冷凝器和 蒸发器不可能有无限大的传热面积。所以实际循 环只能使蒸发温度低于被冷却物体的温度,冷凝 温度高于冷却剂的温度。
1.85
2)已知R22的压力为0.1MPa,温度为10℃。求该状 态下R22的比焓、比熵和比体积。
2.1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1.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实现-四大部件的作用; 2.压焓(lgp-h)图和温熵(T-S)图; 3.在特性图上表示制冷循环; 4.理论制冷循环计算。
计算题
有一逆卡诺循环,其被冷却物体(冷源)的温度恒 定为5℃,热源温度为40℃,求其制冷系数。
有一理想制冷循环,被冷却物体(冷源)的温度恒 定为5℃,环境介质(热源)的温度为25℃,两个传 热过程的传热温差均为5℃,试问: a) 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为多少? b) 当考虑传热温差时,制冷系数又是多少?
计算题
两台制冷机的冷热源温度同为T0=260K,Tk=300K ,其制冷系数为E1=5.0,E2=4.0,试问哪台制冷机 的经济性好?若两台制冷机的冷热源温度不同:分 别为T01=260K,Tk1=300K, T02=240K, Tk2=300K,试问哪台制冷机的经济性好?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基本工作原理
8、 制冷剂的变化过程 ⑵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变化 过热蒸气进入冷凝器后,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先是散发出一部分热量,使制冷剂过热蒸气冷却成饱和蒸气。 饱和蒸气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继续放出热量而冷凝产生了饱和液体。 ⑶制冷剂在节流元件中的变化 饱和液体制冷剂经过节流元件,由冷凝压力pk降至蒸发压力p0,温度由tk降至t0。为绝热膨胀过程。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基本工作原理
作业 ⒈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各有何作用? ⒉蒸发器内制冷剂的汽化过程是蒸发吗?
6、 制冷循环过程
⑴、制冷剂蒸气在压缩机中被压缩成过热蒸气。 ⑵、过热蒸气在冷凝器中放出热量,冷凝成制冷剂液体。 ⑶、制冷剂液体流经节流元件膨胀(雾化)成制冷剂蒸汽进入蒸发器。 ⑷、制冷剂蒸汽在蒸发器中沸腾汽化成制冷剂蒸气,从新被压缩机吸入回到压缩机中压缩。 综上所述,让制冷剂不断经历压缩(升温升压)→冷凝(液化)→节流(降压降温)→蒸发(沸腾汽化)→再压缩的循环过程。
4、单级蒸气压缩式
制冷剂在变为蒸气之后,需要对它进行压缩、冷凝、继而进行再次汽化吸热。对制冷剂蒸气只进行一次压缩,称为蒸气单级压缩。
5、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的组成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毛细管)和蒸发器组成。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基本工作原理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基本工作原理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基本工作原理
8、制冷剂的变化过程(flash)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基本工作原理
制冷循环的热力学过程: 压缩机:绝热压缩,压缩时间短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吸收外界的机械能或电能。 冷凝器:等压冷凝,制冷剂在冷凝温度和冷凝压力进行液化,对外界放热。(高温高压<恒定>状态) 节流阀:绝热(等焓)膨胀,把制冷剂由冷凝温度、和冷凝压力降温降压到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是一个绝热膨胀过程。(焓:工质内能和推进功之和。) 蒸发器:等压蒸发,制冷剂在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下,沸腾汽化,吸收外界的执热量致冷。(低温低压<恒定>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s-2s′表示排气经过排气阀时的压降过程;
2s′—3表示蒸气经排气管进入冷凝器的冷却、冷凝及 压降过程;
3—3′表示液体在回热器及液体管道中的降温、降压过程
lgp
3′—4′表示节流过程。
3 3'
2s
2s' 2
4' 4
1 1'
0
h
3.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的简单表示 制冷剂通过膨胀阀的节流过程为绝热等焓过程; 制冷剂在蒸发和冷凝过程中为定压过程; 制冷剂在各设备的连接管道中流动没有流动损失,与外界不发生热
2. “有效过热”性能分析 (1) 单位比功w0增大,单位质量制冷量q0增大, 单位容积制冷量增大,制冷系数的大小与制冷剂 性质有关; (2) 如果给定制冷量Q0,则质量流量qm减小,容 积流量的变化也与制冷剂的性质有关。
1.06
R502
1.04 R600a
R290 1.02
R134a
1.0
10
20
一、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差异 ➢ 实际循环中,离开蒸发器和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蒸气往往是过热蒸气; ➢ 实际循环中,离开冷凝器和进入膨胀阀的液体往往是过冷液体; ➢ 实际循环中,压缩机的压缩过程不是等熵压缩; ➢ 实际循环中,制冷剂通过膨胀阀的节流过程不完全绝热,节流后焓值有所
增加; ➢ 实际循环中,在蒸发器和冷凝器处存在传热温差,即制冷剂的冷凝温度高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3. 理论功率P0(kW)和理论比功w0(kJ/kg)
P0 qm (h2 h1) w0 h2 h1
4. 冷凝器热负荷Qk(kW)和单位热负荷qk(kJ/kg)
Qk qm (h3 h2 ) qk h3 h2
5. 制冷量Q0(kW)和单位质量制冷量q0(kJ/kg) Q0 qm (h1 h4 ) q0 h1 h4
单位容积制冷量: qv q0 / v1
质量流量:
qm Q0 / q0
理论比功:
w0 h2 h1
理论功率:
P0 qmw0
容积流量:
qV qmv1
制冷系数:
0 Q0 / P0
单位热负荷:
qk h2 h3
热负荷:
Qk qmqk
热力完善度:
0 /c
3.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5.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在温熵图上的表示
1-2:压缩过程
2-2’:冷却过程 2’-3:冷凝过程 3-4:节流过程
T
3
2' 2
pk,tk
4-1:蒸发过程
4
p0,t0
1
0
S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三、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及其热力计算
1. 性能指标
制冷量(kW)
单位质量制冷量(kJ/kg)
3.3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工况 3.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因素 3.3.2 制冷机工况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一、制冷系统与循环过程 1.制冷系统的组成
2. 制冷系统的循环过程 压缩过程 冷凝过程 节流过程 蒸发过程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3.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2. 排气管道 排气管道是指压缩机出口到冷凝器入口之间的管道,通常排气温度要高
于环境温度,向环境散热不会影响循环系统性能,只会降低冷凝器的单位热 负荷。制冷剂在排气管道中的压力降将会增加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和压缩机的 比功,导致制冷系数降低。 3. 冷凝器
在讨论冷凝器和蒸发器中的压降对循环的影响时,必须注意比较条件。 假定冷凝器出口制冷剂的压力不变,为了克服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流动阻力, 必须提高进冷凝器时制冷剂的压力,必然导致压缩机排气压力升高,压缩比 增大,压缩机耗功增大,制冷系数下降。
凝温度等于冷却介质温度,蒸发温度等于被冷却介质的温度。 ➢ 制冷剂在各设备的连接管道中流动没有流动损失,与外界不发生热量交换。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4.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 1-2:压缩过程 2-3:冷凝过程 3-4:膨胀过程 4-1:蒸发过程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3.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6. 蒸发器 假定不改变蒸发器出口制冷剂的状态,为了克服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
流动阻力,必须提高制冷剂进蒸发器时的压力,从而提高了蒸发过程中 的平均蒸发温度,使传热温差减小,要求的传热面积增大,但对循环的 性能没有什么影响。如果假定不改变蒸发过程中的平均温度,那么蒸发 器出口制冷剂的压力应稍有降低,压缩机吸气比容增大,压缩比增大, 压缩机比功增加,制冷系数下降。
制冷系数增大; (2) 如果给定制冷量Q0,则质量流量qm减小,容积流量qV减小。
3. 结论 过冷循环是有利的
思考:采取何种措施能增大过冷度???
3.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三、蒸气过热循环 理想循环:1-2-3-4 过冷循环:1’-2’-3-4Βιβλιοθήκη lgp3pk
2 2'
1. 过热度
t2' t1'
于冷却介质温度,蒸发温度低于被冷却介质的温度; ➢ 实际循环中,制冷剂在管道及设备内流动是存在阻力损失,并与外界存在
热量交换。
3.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二、液体过冷循环
理想循环:1-2-3-4
过冷循环:1-2-3’-4’
1. 过冷度
t3 t3'
lgp
3'
pk
3
2
p0
4' 4
1
0
h
2. 性能分析 (1) 单位比功w0不变,单位质量制冷量q0增大,单位容积制冷量增大,
二、压焓图和温熵图 1.压焓图
一点:临界点C
三区:液相区、两相区、气相区。 五态:过冷液状态、饱和液状态、湿蒸气状态、
饱和蒸气状态、过热蒸气状态。
八线:等压线p(水平线)、等焓线h(垂直线) 饱和液线x=0、饱和蒸气线x=1、无数条等干度 线x、等熵线s、等比体积线v、等温线t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单位容积制冷量(kJ/m3) 理论比功(kJ/kg)
单位热负荷(kJ/kg)
热负荷(kW)
制冷系数
热力完善度
2. 热力计算
Q P qm (hout hin )
Q 和P是单位时间内加给系统的热量(kW)和功率(kW); qm是流进或流出该系统的稳定质量流量(kg/s); hout 和hin分别表示流体流进系统和流出系统状态点的比焓(kJ/kg)。
3.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4. 液体管道 液体管道是指冷凝器出口到节流阀入口之间的管道。如果冷凝温度高于环
境空气的温度,热量将由液体制冷剂传给周围空气,产生过冷效应,使单位 质量制冷量增大;如果冷凝温度低于环境空气温度,则会导致部分液体汽化, 使制冷量下降。在冷凝器出口液体过冷度不是很大的情况下,管路中的压力 降会引起部分液体汽化,导致制冷量的降低。引起管路中压力降的主要因素, 往往并不在于流体与管壁之间的摩擦,而是在于液体流动高度的变化。因此 在系统设计时,要注意冷凝器和节流阀的相对位置,避免因位差而出现汽化 现象。
p0
4
1 1'
0
h
2. “无效过热”性能分析 (1) 单位比功w0增大,单位质量制冷量q0不变,单位容积制冷量增大,制 冷系数减小; (2) 如果给定制冷量Q0,则质量流量qm不变,容积流量qV增大。
3.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lgp
3
pk
2 2'
p0
4
1 1'
0
h
结论:过热循环对 制冷循环是 不利的
(2)如给定制冷量Q0,则质量流量下降,容积 流量的变化规律也与制冷剂性质有关
A 压缩机 B 冷凝器 C 膨胀阀 D 回热器 E 蒸发器
lgp 3' 3
4' 4
0
2 2' 1
1' h
3.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四、换热及压力损失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1. 吸气管道 吸气管道是指蒸发器出口到压缩机吸气入口之间的管道,通常认为吸气管道 中的换热是无效的,它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在前面的内容中已经作过详细的分析。 制冷剂压力的降低将会导致压缩机吸气比容增大、压缩机的压力比增大、单位 容积制冷量减小、压缩机比功增大、制冷系数下降。 2.预防措施 可以通过降低制冷剂流速的方法来减小阻力,即通过增大管径来减少压力降。 但是为了保证润滑油能顺利从蒸发器返回压缩机,制冷剂流速也不能太低。此 外,在吸气管道上应尽量减少安装阀门、弯头等阻力部件,以减少吸气管道的 局部阻力。
30
0.98
R22
0.96 R717
0.94
0.92
1.05
R744
R502 R290
R12
1.0
10
20
30
R22
R717 0.95
3.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三、回热循环
1. 回热循环流程 3
B
2'
3'
D
A
1'
C
E 4'
1
2. 循环性能分析
(1)单位质量制冷量增加、理论比功增加,制 冷系数的变化规律与制冷剂性质有关;
3.2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五、实际循环在p-h图上的表示
1-2-3-4表示理论循环,1-1′-2s-2s′-3-3′-4′-1表示实际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