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合集下载

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体会

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体会

2.1 病因分类 见表1。

表1 病因分类病因分类例数百分比(%)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88.33宫颈癌6 6.25卵巢癌2 2.08输卵管后位癌1 1.04良性疾患子宫腺肌症1 1.04子宫黏膜下肌瘤3 3.13宫颈息肉99.38子宫内膜息肉99.38子宫内膜炎1313.54非器质性病变增生性子宫内膜1818.75分泌性子宫内膜99.38萎缩性子宫内膜1515.63节育环1 1.04其他1 1.04总计961002.2 绝经年限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见表2。

表2 绝经年限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绝经年限(年)出血例数 (%)恶性肿瘤例数 (%)1~2020.831 5.005~1818.751 5.5610~1717.71211.7615~1111.46327.2720~1414.58428.57≥251616.67637.50合计961001717.713 讨论有关绝经后出血的原因,多年以来人们一致认为,生殖器恶性肿瘤为绝经后出血的第1位。

近年来,这种观点有所改变。

本资料非器质性疾病居首位占44.80%,其次为良性疾病占36.47%,最后为恶性肿瘤占17.70%。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诊断方法,应根据出血部位不同选择相关的辅助检查方法,如宫颈活检、诊断性刮宫(诊刮)、宫腔镜、B超以及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等。

传统的观念认为分段诊刮是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的首选方法,特别是绝经后出血多由子宫内膜癌引起,分段诊刮一直被作为首选检查。

有资料表明诊刮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时有2%~6%的假阴性率,并且诊刮是一种具有创伤性的方法,不适合作为绝经后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1]。

近年来报道认为,高分辨阴道B超,可作为诊刮前一种筛选手段,并认为子宫内膜厚度≤4mm,属于正常范围,不一定行诊刮术,此外,B超尚可帮助了解子宫、附件有无包块及其大小和性状、包膜是否完整、属囊性或实性等。

B超检查属无创性不会引起病变的扩散和发展,有利于临床诊断,且可反复使用,进行动态观察。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精准医养结合管理模式的探讨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精准医养结合管理模式的探讨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精准医养结合管理模式的探讨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CHF 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心肌功能下降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水钠代谢紊乱。

CHF 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力衰竭加重等。

目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面临着重重困难,其中包括疾病复杂性高、治疗难度大、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弱等问题。

因此,建立一种精准医养结合的多学科综合管理模式,以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推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维度评估和个体化治疗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特点,我们应该采用多学科团队进行系统评估,评估包括心功能、精神状态、营养状况、社会支持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1. 药物治疗。

目前,ACEI、ARB、β阻滞剂等已被证实可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应在符合条件下,尽早选用。

此外 , 利尿剂可有效减轻水钠潴留,降低肺水肿和下肢水肿的发生,必要时可考虑选用强力利尿剂。

2. 饮食治疗。

合理的饮食选择和调节不仅可以达到营养平衡,维持患者体力和心理状态,还可以控制水盐平衡和减轻心肌负荷。

3. 体育锻炼。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使心脏负荷减轻,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4. 心理支持。

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人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或抑郁,因此需要给予心理支持,促进患者积极面对生活。

二、进行健康宣教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我们应当开展健康宣教,传授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生活调节技能。

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药物合理使用等。

三、密切跟踪复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长期管理人群,因此,我们应密切跟踪复诊,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 型慢性 心力衰竭患者 : 麦 冬、 精 、 加 黄 北 2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床表 现
诊 治经 过 及 药物 冶 疗效 果 , 将结 果 总结 患 者 .口 现 力 白术 、 防 己 桂 枝 、 姜 、 苓 、 汉 干 茯
1 资料 与 方法
1 一般 资料
沙参、 阿胶 、 味子 、 甘 草益 气 养 阴 ;4 五 炙 () 肺 肾 两虚 型慢 性 心 力衰 竭 患者 : 茯 苓 、 加
者 本 人 及 患 者 的 家 庭 的 生 活 质量 明 显下 西 医 治疗 进行 常 规 治疗 , 治 疗组 慢 性 心 有 明显 诱 因 ,7 为感 染 ,3 为 心律 失 而 1例 1例 9 5 4 降 , 且也 导 致 患者 家庭 和 国 家 的经 济及 力 衰 竭 患 者 在 西 医 治 疗 的 基 础 上 加 上 中 常 , 例心 肌 缺 血 ,例 电 解 质 紊乱 ,例 输 而 精神 负 担 明显加 重 。 因此 , 如何 改善 该类 医 药 治疗 , 中药 配 方 如下 : 参3 g 黄 芪 液 过 速 或 者过 量 , 例 贫血 , 例 因 劳 累和 人 0、 2 1 疾 病 患 者 的 预 后 是 广 大 医 务 工作 者 关 注 3 g 制 附 片 2 g 丹 参 3 g 红 花 6 。 0、 0、 0、 g 经辨 情 绪激 动诱 发 。 的 焦 点 问题 之一 研 究观 察 2 0 年9 本 09 月 证 论 冶将 患者 分 为 5 :1心 气 虚 弱 型慢 2 2 伴 发疾 病 型 () . 3例 患 者伴 发 高血 压 ,9 1 l例患 者 伴 发
5 例 患者 出现 疲 劳 、 力 ,9 3 乏 4 例患 者 出现 胸 闷 、 心悸 及 气短 ,9 患者 出现 咳 2例 患者 出现 夜 尿多 及体 重 增 加 ,2 患者 出 l例

心力衰竭的总结与体会

心力衰竭的总结与体会

心力衰竭的总结与体会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是由于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入身体各个部位而导致的。

这种疾病会导致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受损,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我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了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心力衰竭的总结与体会。

我认为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

此外,长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我认为心力衰竭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

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疲劳、心悸、水肿等。

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因此,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接受治疗。

我认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治疗心力衰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脏康复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饮食、锻炼等方面的调整,以促进康复。

我认为心力衰竭的预后是不确定的。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心力衰竭的预后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复发或者恶化的情况,需要长期接受治疗。

因此,患者和家属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过程。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旦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接受治疗。

治疗心力衰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最后,患者和家属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过程。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患者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水肿、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和管理水平。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左西孟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在心力衰竭管理中的地位,以及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

通过系统性的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分析,研究将对左西孟旦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设计和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药物选择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向和参考,为心力衰竭的管理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左西孟旦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旨在为医学界和患者提供更为权威和可靠的指导,推动心力衰竭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更大的进展。

2. 正文2.1 左西孟旦的药理作用左西孟旦(LCZ696)是一种新型的药物,由利钠洛妥(利拉嗪)和瓦力普利(安格Ⅱ受体拮抗剂)的混合物组成。

左西孟旦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治疗心力衰竭:一是通过利纳洛妥的作用,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减少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减轻心脏负担;二是通过瓦力普利的作用,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左西孟旦还具有抗纤溶、抗氧化、抗炎和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能够防止心脏重构和炎症反应,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

左西孟旦还可以增加利钠洛妥和瓦力普利的药效,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左西孟旦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再入院率和心衰恶化风险,改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

左西孟旦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推广使用的一种药物。

73例老年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73例老年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73例老年心力衰竭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特点。

方法选择73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老年心力衰竭病因种类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冠心病和高血压已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首要原因。

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药物联合治疗,73例患者中显著改善26例,好转38例,总有效率为87.6%。

结论分析老年心衰竭的临床特点,达到早发现、早诊断和及时正确治疗,延长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老年心力衰竭;临床特点;诊治体会心力衰竭(heartfailure)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

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近年来老年人心力衰竭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为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的诊治,分析四川省南部县建兴中心卫生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资料较完善的73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治特点,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73例老年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60~85岁,年龄60~69岁者17例,70~79岁者48例,80岁以上者8例。

平均(71±0.75)岁。

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21、高血压性心脏病26例肺源性心脏病22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等疾病。

出现2种以上合并症45例(61.64%),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2],心功能ⅱ级22例,ⅲ级39例,ⅳ级12例。

1.2临床表现干咳37例(50.6%),胸闷28例(38.3%),心慌41例(56.1%),饱胀纳差43例(59%),反应迟钝27例(37%),心率80~100次/分21例(28.7%),双肺干湿啰音59例(80.8%),肝肿大43例(58.9%),水肿46例(63%)。

1.3治疗方法针对患者不同病因治疗的同时,灵活采用利尿剂、洋地黄制剂、acei制剂、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

高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高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现 、 疗方 法等 进行 回顾性 分 析 。结果 高 龄老 年人 慢性 心 力 衰竭 病 因主 要 以冠 心病 、 心病 为 主 , 因 以呼 吸道 感 治 肺 诱
染为主: 临床表 现不 典 型 , 情变 化 快 , 病 病死 率 高 。治疗 应 注 重个 体化 综 合治疗 。 结论 结合 高 龄 老年人 心 衰病 因诱 、
呼吸 道感 染 为 主(63 . 次为 心律 失 5 .%1其 常(33 , 盐 饮 食 等 , 龄 老 年 人 慢 3. %) 高 高
干咳 4 7例0 . , 闷 4 7 胸 9 5例03  ̄ , 性 心 衰 的诱 因与 中老 年患 者 并 无 不 同 , . 6
5例 f 36 ) 饱 胀 纳 差 4 9 .% , 3例 仍 以呼 吸道 感 染 和心 律失 常 为 主 , 同 不 了我 院 2 0 0 6年 ~ 0 1年 5年 间 住 院 高 心 悸 4 21 龄 老年 人 慢性 心 衰 患者 的 临 床 资料 . 为 (96 , 应 迟 钝 4 8 .%) 反 7例 (79 , 睡 主要 有 高龄 老 年人 免 疫力 下 降 明 显 、 9 .%) 嗜 心 高 龄 老 年 人 慢 性 心 衰 的诊 断 及 防 治 提 4 5例 (36 , 躁 2 9. %)烦 6例 (42 , 静 脏 传 导束 退 化 及 心脏 淀粉 样 变 等 , 5 .%) 颈 在高
M口 AL目口 T口 目工N B医 检 l E工 _ 口A口Y 巴E E 学 验 A c
H 工 N A H E A L T H 工 N口 U B T 日 Y
高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魏 朝 红
荆 州 市 惠 民医 院 , 湖北 荆 州
4 42 30 0
[ 要】目的 探讨 高龄 老 年人 心 力衰 竭 的病 因诱 因 、 床 表现 及 治疗 方 法 等特 点 。 方 法 收集 2 0 摘 临 0 6年 5月~ 0 1年 21 1 2月 在我 院住 院治疗 的 4 8例 高龄 老年 人 慢性 心 力 衰竭 患 者病 历 资料 , 高龄 老 年人 心 力 衰竭 的病 因诱 因 、 对 临床 表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心得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心得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心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及人口老龄化,心衰的发病逐年增多,致残率和病死率都较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医药对心衰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疗效,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一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满意。

现将临床诊治体会简介如下。

1病因病机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的表现。

该病属中医“心悸”、“喘证”、“水肿”、“痰饮”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心主一身之血脉,心脏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不息的功能依赖于心气的充沛,心气充才能保证正常的心脏功能,血液才能在脉中周流不息,发挥营养全身的功能。

《素问·五脏生成篇》之“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痿论篇》之“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平人气象论篇》之“心藏血脉之气”,《直指方》之“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窍壤判……血脉流行者亦气也……盛则盈,衰则虚”等均表明了心主血脉的关系,指出心气充沛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使血液周流不息,发挥其濡养作用。

心气虚弱则鼓动血脉运行无力,而出现心悸气短、心胸憋闷、活动时加重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因此心气虚是心衰的始动因素[1-2],心气虚衰也是心衰发病的根本原因。

气为血之帅,血液的正常运行要依靠心气的推动和温煦,心气的不足直接导致了瘀血的产生。

正如《医林改错》中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读医随笔》中云:“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中云:“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灵枢·经脉第十》中云:“手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2-03-23T16:25:31.8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41期作者:陈小莉[导读]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为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辽矿集团总医院梅河医院内科135019 陈小莉【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为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感染为主要发病诱因,且往往合并其他内科疾病,以冠心病为主,且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

结论病因多,合并症多,症状不典型往往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特点,应引起足够重视,避免误诊误治。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慢性心力衰竭是日趋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病结构或功能衰退损伤进而影响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的结果,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该病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及临床疗效欠佳的特点[1-4]。

该病的患病率为0.50%~1.61%[5-7],其中,男性为0.70~0.95%,女性为1.00~2.28%[5-6]。

该病发生后,不仅患者本人及患者的家庭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且也导致患者家庭和国家的经济及精神负担明显加重[]。

本研究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等,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 2005 年慢性心衰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8]。

其中,男性89例,女性83例;年龄65~93岁,平均年龄(78.63±6.82)岁。

1.2 研究方法收集并且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转归。

2 结果
2.1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诱因特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多有明显诱因,在17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有157例(91.28%)患者有明显诱因,55例(31.98%)为感染,41例(2
3.84%)为心律失常,33例(19.19%)心肌缺血,19例(11.05%)电解质紊乱,12例(6.98%)输液过速或者过量,9例(5.23%)贫血,3例(1.74%)因劳累和情绪激动诱发。

2.2 伴发疾病50例(29.07%)患者患有冠心病,43例(25.00%)患者伴发高血压,36例(20.93%)患者伴发糖尿病,27例(15.70%)患者伴发肺心病,13例(7.56%)患者伴发风心病,3例(1.74%)患者伴发心肌病。

2.3 临床表现 156例(90.70%)患者出现疲劳、乏力,98例(56.98%)患者出现咳嗽、气急,86例(50.00%)患者出现心律失常,61例(35.47%)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及气短,52例(30.23%)患者出现夜尿多及体重增加,35例(20.35%)患者出现下肢水肿,31例(18.02%)患者出现恶心及食欲减退,27例(15.70%)患者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1例(12.21%)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2.3 辅助检查 34例(19.77%)患者有贫血;45例(26.12%)患者血白细胞异常;47例(27.33%)患者血钠102~126mmol/L;49例(28.49%)患者血钾2.1~
3.5mmol/L;X线胸片结果:98例(56.98%)患者肺纹理增多;46例(26.74%)患者心影增大;43例(25.00%)患者肺淤血;41例(23.84%)胸腔积液;39例(22.67%)患者肺炎;心电图检查结果:97例(56.40%)患者ST-T改变;76例(4
4.19%)患者心律失常,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心脏彩超结果:69例(40.12%)左室舒张功能减退,61例(3
5.47%)患者心脏射血分数降低(EF<0.5),21例(12.21%)患者单个或多个瓣膜狭窄和(或者)关闭不全,19例(11.05%)患者心包积液。

2.4 治疗及转归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常规卧床休息,制动,低流量持续吸氧,针对性的积极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原发病,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感染、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扩张血管,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及对症支持治疗。

确诊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后,给予地高辛0.125mg/次,1次/日,氢氯噻嗪25mg/次,1次/日,安体舒通20mg/次,1次/日,依那普利2.5mg/次,1次/日,倍他乐克6.25mg/次,2次/日,为起始剂量,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渐调整剂量至靶剂量,同时辅以基础治疗。

经过治疗15~25天积极治疗,146例患者病情缓解出院,17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9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老年人心衰的高发病率与左心室功能的老化及高血压及其他慢性致病因素的累加效应有关。

另外,心衰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在老年人中常得不到积极治疗,这些因素导致老年人心衰发病率高,有效治愈率低。

由于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差和心脏病相对较重,对非老年人无关紧要的负荷,就可使老年人发生心衰。

因此,诱因在老年人心衰中所起的作用比非老年人更重要。

本研究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感染为主要发病诱因,且往往合并其他内科疾病,以冠心病为主,且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造成误诊误治。

这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9-10] 老年人有多种疾病并存,症状多变,病情反复,诊治较困难,老年人心衰不易诊断及恰当的治疗,患者和医生常认为心衰症状是老化的表现,因此,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工作中,既要注意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更要注意心力衰竭易被忽视的不典型症状,重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病因,多诱因,多种并发症共存的特点,尽早发现被其他疾病所掩盖的心力衰竭征象,减少误诊或漏诊,并及时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周爱明,彭威,吴雄杰.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 11(3):221-223.
[2] 王炳理.顽固性心衰临床诊治商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 1655-1656.
[3] 冯慧远.力衰竭的机制及临床诊治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装备,2010,7(9): 47-49.
[4] 王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17(3): 178-182.
[5] 沈渝,张钰,文学琴,等.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与分析[J].四川医学,2010,31(9):1400-1402.
[6] 姜红,葛均波.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特点[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0,2(1):1-5.
[7] 郭畅,刘文娴.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现状[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2): 139-142.
[8] 金惠铭,王建枝.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4~155.
[9] 邵芸,耿欣.5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2):30-31.
[10] 陶智虎,张先林,潘泉,等.高龄慢性心力衰竭55例患者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11,29(3):238-2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