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而导致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被认为是所有心脏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其症状反复发作,病人生活质量下降,是一种具有高患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临床状态[1]。目前,我国35~74岁的成年人中约有400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率高达0.9%[2]。有证据表明未来10年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均将明显增加[3,4],因此,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十分重要,同时也十分必要。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做好护理评估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首先应该评估其病情的严重程度,目前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标准为NYHA分级(Ⅰ~Ⅳ级),主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气短的程度进行分级,分级不同,护理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应首先评价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从而制定个体化,有针对性地护理方案。

2 休息

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可使机体耗氧量明显减少,使肾脏供血增加,有利于水肿的减退。可根据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合理安排。如心功能Ⅲ级的病人,应严格限制体力活动,每天需有充分的休息,但进食、大小便等日常生活均可自理;心功能Ⅳ级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食、洗漱、大小便均需在床上,一切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完成。除了体力上需得到充分的休息,还要使病人精神上得到充分的休息,精神紧张、焦虑或抑郁都直接增加心脏的工作量,又会引起睡眠质量下降和消化不良,而间接地加重心脏负荷。因此必须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的心情舒畅、精神放松、情绪稳定。

3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长,病情重,常需反复就诊住院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由于患者体力活动受限,生活上常常需要他人照顾,加之对自身疾病的担忧会使患者陷入焦虑不安、绝望的情绪之中,影响患者的休息和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应密切观察和掌握患者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与家属密切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研究表明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5]。调查显示34.15%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知识来源于护士,排在各种知识来源的第一位,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病程的心力衰竭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6]。因此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及其预防保健知识,对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病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把文化程度低和病程短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

4 饮食护理

一项研究将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接受低钠饮食(2~

2.4g/d),并严格限制液体的摄入,每日不超过1.5L;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及正常饮食。

6个月后,相对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7]。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原则如下:

(1)少量多餐。心力衰竭患者不宜吃得过多,每日总热能分4~5次摄入,以避免餐后胃肠过度充盈及横膈抬高,降低心脏负荷。晚饭应早些吃,宜清淡,晚饭后不进或少进任何食品和水分。

(2)限制钠盐,这是控制心力衰竭较为适当的方法。心功能I级者每日食盐量约5g,Ⅱ级者约2.5g,Ⅲ级者约1g。若有水肿时,则需无盐饮食和低钾饮食。应用利尿剂后,尿量增加宜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对于食欲差、进食少、使用强利尿剂者,不宜过分忌盐,并适当增加调味品。各种咸食和腌制品均应禁食。

(3)适当限制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心力衰竭时,每日蛋白质可控制在25~30g,热能600千卡;2~3日后,蛋白质可加至40~50g,热能1000~1500千卡。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量,但不宜太高,以免增加心脏负荷。

(4)应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开始可用流质、半流质饮食,然后改用软饭。避免生冷坚硬、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浓茶、咖啡或辣椒等),也要避免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薯类、南瓜等。

(5)应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适量的无机盐,以保护心肌,饮食应多摄取含丰富纤维素及维生素C的食材。供给适量的钙,以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在应用洋地黄治疗时,宜进食含钙低的食物,忌食含钙高的食物。

(6)禁止饮酒吸烟。

5 适当活动

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和死亡率[8],避免形成褥疮和静脉血栓。因此可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在运动时,患者应掌握“度”,以活动时不感到疲乏、心慌、气急为主,活动时最高心率每分钟不超过120次,或每分钟不比休息时加快20次为度。如心功能Ⅰ级患者,可以慢跑,打太极拳,做操,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可以到室外平地散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6 病情观察

观察的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患者气短、呼吸困难的程度,与体位和体力活动的关系,有无咳嗽、咳痰,有无紫绀,有无腹胀、恶心呕吐,有无下肢水肿及水肿的程度,24h的出入液量情况。有研究显示[9],发生严重心功能失代偿前1周体重可有明显增加,因此对于病情允许的患者,应让患者每日测量体重,以期发现心功能失代偿前期患者,及早干预,防止病情进展。

7 皮肤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被迫采取右侧卧位,所以应加强右侧骨隆突处皮肤的护理,预防褥疮。可为患者定时按摩、翻身,护理动作应轻柔,防止皮肤擦伤。对水肿严重者的皮肤更应加强保护。此外应帮患者扣背,协助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

8 用药护理

心力衰竭的常用治疗药物包括洋地黄类药物、血管扩张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应了解各种药物的禁忌证、不良反应及中毒症状,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1)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症状包括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通常是洋地黄中毒最早出现的症状;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早搏二联律、房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在患者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缓,或心电监护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应及时向医生汇报。此外,静脉注射洋地黄类药物时,应缓慢推注,持续时间约15~20min,一般不少于10min。

(2)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头迷、眩晕、心悸等,因此用药时应从低剂量开始,严格遵照医嘱调整药物用量,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一旦患者出现心率过快、血压过低,或出现头晕、心悸应及时向医生汇报调整药物用量。

(3)利尿剂:应用利尿剂,特别是强效利尿剂时,可能会出现水、电解质的平衡紊乱,出现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血氯。低血容量可以表现为尿量减少,体重下降过快,体重下降每日超过1.0kg;低血钾可以表现为肌肉无力,腹胀,心电图可以表现为明显的U 波;低血钠可以表现为恶心等症状。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严格记录24h出入液量,监测体重变化,使每日体重下降维持在0.5~1.0kg左右,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是长期而艰巨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症控制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树立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休息和适当运动,注意饮食结构,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对药物治疗起到辅助作用,缩短住院时间,并对患者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