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知识总结
大学物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非生物的自然现象和规律,并通过实验和推理来得出科学结论。
下面是大学物理学大一知识点的总结。
1. 力学1.1 运动学- 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惯性参考系的概念和运动定律1.2 动力学- 牛顿三定律和运动定律的应用- 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 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1.3 动量和能量- 动量的定义和守恒定律-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 碰撞和爆炸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2. 热学2.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平衡和热力学温标2.2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定律)和第二定律(熵增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性质- 热力学循环和热机的效率计算2.3 相变和热力学性质- 汽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计算- 相变曲线和相变点的特点- 理想气体的绝热膨胀和等温过程3. 电学3.1 静电学- 电荷和电场的基本概念- 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计算- 高斯定理和电势能3.2 电流和电阻-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 电阻、电阻率和欧姆定律- 简单电路的串联和并联3.3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 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和传播规律4. 光学4.1 几何光学- 光的传播速度和光的直线传播- 镜面反射和球面镜成像- 透镜成像和光的折射定律4.2 光的波动性-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 光的偏振和马吕斯定律4.3 光的粒子性- 光子的概念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 照明的原理和光电效应5. 原子物理5.1 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 原子模型和玻尔理论- 波粒二象性和德布罗意假设- 薛定谔方程和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5.2 核物理和放射性衰变- 原子核的结构和核稳定性-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和速率-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概念和应用以上为大学物理学大一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物理课程总结大学生学习总结

物理课程总结大学生学习总结物理课程总结大学生学习总结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已经告一段落,这次学习让你有什么心得呢?请好好写一份学习总结将它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知道学习总结该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理课程总结大学生学习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课程总结大学生学习总结篇1在大二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物理这门课程,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处于诸多自然科学学科的核心地位,物理学研究的粒子和原子构成了蛋白质、基因、器官、生物体,构成了一切天然的和人造的物质以及广袤的陆地、海洋、大气,甚至整个宇宙,因此,物理学是化学、生物、材料科学、地球物理和天体物理等学科的基础。
今天,物理学和这些学科之间的边缘领域中又形成了一系列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如粒子物理、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电子物理、生物物理等等。
这些学科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在该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章节的内容:第4章机械振动第5章机械波第6章气体动理论基础第7章热力学基础第12章光的干涉第13章光的衍射第14章光的偏振在对以上几个章节进行学习了之后,我们大致了解了有关振动、热力学、光学几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对以上几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机械振动,例如:任何一个具有质量和弹性的系统在其运动状态发生突变时都会发生振动。
任何一个物理量在某一量值附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都可以叫做振动。
本章主要讨论简谐振动和振动的合成,并简要介绍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以及非线性振动。
在第五章机械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波”。
如果在空间某处发生的振动,以有限的速度向四周传播,则这种传播着的振动称为波。
机械振动在连续介质内的传播叫做机械波;电磁振动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叫做电磁波;近代物理指出,微观粒子以至任何物体都具有波动性,这种波叫做物质波。
不同性质的波动虽然机制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空间的传播规律却具有共性。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1.热力学的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守恒,即系统的总能量在宏观上始终保持不变,但小观剖面可能有所变化。
2.热力学的第二定律:熵增定律,即熵只能增加,且系统的熵数越大,其不稳定性越强,熵可以视为一种混乱性的度量,它反映了系统无序性和水平。
3.热力学的第三定律:统计热力学原理,即根据统计学原理,当系统进入绝对零度时,系统出现分歧,且熵数趋近最小,此时,物质有一定的概率出现在这个特定状态。
二、力学1.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的矢量和,即动量是有守恒的。
2.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相对静止,即它的速度不发生变化;若外力作用于物体,物体的速度就会发生变化。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成正比,即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受力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也相同。
4.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产生力学作用,而这种作用受两个物体间的距离、物质的性质及其他条件的影响,它的大小为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而方向则相反。
三、电磁学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即电荷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守恒的。
2.电场定律:电场定律指的是静电场中,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定律。
它包括Coulomb定律,Gauss定律,Biot-Savart定律和Ampere 定律,广泛应用于电磁学问题的计算中。
3.电磁感应定律:该定律指出,磁场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有关,并且电流具有磁通性,即电流可以产生磁场影响物体的轨迹。
此外,磁通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而磁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相反。
4.磁通量定律:该定律指出,磁通的变化率与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即电流的变化率越大,磁通的变化率就越大。
四、光学1.干涉:当两束平行或非平行光线通过相同的媒介时,一定距离上某点可以同时到达多个不同的光源,光波的干涉可以导致正弦峰值和谷值出现,即称干涉可以以此来观察小物体的特性,增加细节的可见度,研究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大学大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笔记

大学大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笔记一、力和运动1.1 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位置上发生的改变。
根据运动轨迹的不同,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运动的描述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来表示。
1.2 物体的力学性质物体的力学性质包括质量、惯性和受力等。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特性,受力是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1.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包括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二、力学2.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改变的矢量量值,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率,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
2.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情况下的运动情况,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物体所受的力和加速度。
2.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向量的合成与分解来求解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2.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可以应用于解析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如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三、能量和功3.1 功与能量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表现,能量是物体的一种状态,可以使物体做功或改变物体的状态。
功和能量都是标量。
3.2 功和能量的转化功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包括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3 功的计算计算功的大小需要考虑力的大小和物体位移的方向,功的单位是焦耳(J)。
3.4 功率和机械效率功率是功在单位时间内的转化速率,机械效率是机械能输出与输入的比值,可以衡量机械设备的效率。
四、静电学4.1 静电荷和电场静电荷是指物体上带有过剩电子或缺少电子的现象,电场是由静电荷产生的力场,可以用来描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2 库仑定律库仑定律描述了点电荷之间的电荷间作用力,与电荷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与电荷的量成正比。
大二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二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大二是大学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和复杂。
下面将对大二大学物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门学科。
一、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科目,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在大二的力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1. 牛顿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2. 动量与能量:包括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势能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3. 万有引力:掌握行星运动规律、重力加速度计算和引力势能等相关知识。
4. 圆周运动:了解圆周运动的性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概念。
二、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电荷与电场、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大二的电磁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库仑定律: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掌握库仑定律的计算公式。
2. 电场与电势:学习电场的概念、电场强度的计算和电势的概念与计算。
3. 电容器与电路:了解电容器的基本结构、充放电过程和串并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
4. 磁场与电磁感应:学习磁场的性质、磁感应强度的计算和电磁感应定律。
三、热学热学是研究热现象和热能转化的科学,大二的热学内容主要包括下列知识点:1. 热力学基本定律: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2. 热力学循环:学习理想气体的热力学循环,如卡诺循环和otto循环。
3. 理想气体的性质和过程:了解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的关系等。
4. 热传导与传热:学习热传导的基本规律、传热方式和传热方程等。
四、光学光学研究光和其在物质中传播的规律,大二的光学学习主要包括下面这些知识点:1. 光的反射与折射: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定律,并能够应用到问题的求解中。
2. 光的干涉和衍射:学习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掌握干涉和衍射的条件和特点。
3. 透镜与成像:了解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并能够解决与成像有关的问题。
大学物理必考知识点大全

大学物理必考知识点大全1. 力学1.1. 牛顿三定律1.2. 力的合成与分解1.3. 动量定理1.4. 质点运动学1.5. 曲线运动2. 热学2.1. 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2.2. 热力学循环2.3. 理想气体的等温、绝热过程2.4. 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3. 电磁学3.1. 库仑定律3.2. 电场与电势3.3. 电荷守恒量子化3.4. 电磁感应与法拉第定律3.5. 麦克斯韦方程组4. 光学4.1. 光的干涉与衍射4.2. 库仑定律4.3. 像差与光学仪器4.4. 光的波粒二象性5. 原子物理5.1. 波尔模型与能级跃迁5.2. 薛定谔方程与波函数5.3. 玻尔兹曼分布5.4. 拉曼效应与斯特恩-格拉赫实验6. 相对论6.1. 狭义相对论基本概念6.2. 相对论动力学6.3. 黑洞与引力波7. 核物理7.1. 放射性衰变7.2. 核裂变与核聚变7.3. 质能方程7.4. 射线与粒子探测技术8. 粒子物理学8.1. 标准模型8.2. 强、弱、电磁相互作用8.3. 粒子加速器与探测器9. 波动光学9.1. 波动光学基本概念9.2. 干涉与衍射9.3. 偏振光与光的散射10. 统计物理学10.1. 玻尔兹曼分布与费米-狄拉克分布10.2. 统计力学与热力学关系10.3. 统计物理学中的等概率原理总结:大学物理的必考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相对论、核物理、粒子物理学、波动光学和统计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大学物理考试和物理学的学习都非常重要。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的规律和现象,并能够应用物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本文的内容对您的学习和考试有所帮助!。
大学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大学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一、理论基础力学1、运动学参照系。
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
相对速度。
矢量和标量。
矢量的合成和分解。
匀速及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
运动的合成。
抛体运动。
圆周运动。
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2、牛顿运动定律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
惯性参照系的概念。
摩擦力。
弹性力。
胡克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
开普勒定律。
行星和人造卫星的运动。
3、物体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力矩。
刚体的平衡。
重心。
物体平衡的种类。
4、动量冲量。
动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反冲运动及火箭。
5、机械能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
引力势能。
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
弹簧的弹性势能。
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
6、流体静力学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浮力。
7、振动简揩振动。
振幅。
频率和周期。
位相。
振动的图象。
参考圆。
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
8、波和声横波和纵波。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波的图象。
波的干涉和衍射(定性)。
声波。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
声音的共鸣。
乐音和噪声。
热学1、分子动理论原子和分子的量级。
分子的热运动。
布朗运动。
温度的微观意义。
分子力。
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
物体的内能。
2、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3、气体的性质热力学温标。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普适气体恒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
理想气体的内能。
理想气体的等容、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不要求用微积分运算)。
4、液体的性质流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表面张力系数。
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
5、固体的性质晶体和非晶体。
空间点阵。
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6、物态变化熔解和凝固。
熔点。
熔解热。
蒸发和凝结。
饱和汽压。
沸腾和沸点。
汽化热。
临界温度。
固体的升华。
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
大学物理必备知识点大全

大学物理必备知识点大全10、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11、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12、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选修部分:(选修3-1、3-2、3-3、3-4、3-5)二、电磁学:(选修3-1、3-2)13、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 的值。
14、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5、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16、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7、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8、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或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9、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楞次定律。
20、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21、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22、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学知识总结 大学物理学知识总结
第一篇 力学基础 质点运动学 一、描述物体运动的三个必要条件 (1)参考系(坐标系):由于自然界物体的运动就是绝对的,只能在相对的意义上讨论运动,因此,需要引入参考系,为定量描述物体的运动又必须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2)物理模型:真实的物理世界就是非常复杂的,在具体处理时必须分析各种因素对所涉及问题的影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提出理想化模型,质点与刚体就是我们在物理学中遇到的最初的两个模型,以后我们还会遇到许多其她理想化模型。 质点适用的范围:
1、物体自身的线度l远远小于物体运动的空间范围r 2、物体作平动 如果一个物体在运动时,上述两个条件一个也不满足,我们可以把这个物体瞧成就是由许多个都能满足第一个条件的质点所组成,这就就是所谓质点系的模型。 如果在所讨论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及其在空间的方位取向就是不能忽略的,而物体的细小形变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则须引入刚体模型,刚体就是各质元之间无相对位移的质点系。 (3)初始条件:指开始计时时刻物体的位置与速度,(或角位置、角速度)即运动物体的初始状态。在建立了物体的运动方程之后,若要想预知未来某个时刻物体的位置及其运动速度,还必须知道在某个已知时刻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初台条件。 二、描述质点运动与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1)位置矢量:由坐标原点引向质点所在处的有向线段,通常用r表示,简称位矢或矢径。 在直角坐标系中
zkyixir
在自然坐标系中 )(srr
在平面极坐标系中
0rrr
(2)位移:由超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有向线段,就就是位矢的增量,即 12rrr 大学物理学知识总结 位移就是矢量,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质点运动的轨迹及质点在其间往返的次数无关。
路程就是质点在空间运动所经历的轨迹的长度,恒为正,用符号s表示。路程的大小与质点运动的轨迹开关有关,与质点在其往返的次数有关,故在一般情况下: sr
但就是在0t时,有 dsdr (3)速度v与速率v: 平均速度
trv
平均速率
tsv
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
tstrv
质点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 dtdrv
质点在t时刻的速度 dtdsv
则
vdtdsdtdrv 在直角坐标系中 kvjvivkdtdzjdtdyidtdxvzyx
式中dtdzvdtdyvdtdxvzyx,, ,分别称为速度在x轴,y轴,z轴的分量。 大学物理学知识总结 在自然坐标系中 0vv
式中0就是轨道切线方向的单位矢。 位矢r与速度v就是描述质点机械运动的状态参量。 (4)加速度:
22dtrddtdv
a
加速度就是描述质点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 在直角坐标系中
kajaiakdtzdjdtydidtxdkdtdvjdtdvidtdvazyxzyx22222
2
式中22dtxddtdvaxx , 22dtyddtdvayy ,22dtzddtdvazz,分别称为加速度在x轴、y轴,z轴的分量。 在自然坐标中
nxaanvdtdva020
式中020,nvadtdvan,就是加速度a就是轨道切线方向与法线方向的分量式。 3、运动学中的两类问题(以直线运动为例) (1)已知运动方程求质点的速度、加速度,这类问题主要就是利用求导数的方法,如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txx
则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分别为
2212;;dtxddtdvadtdxvxxx
(2)已知质点加速度函数 ),,(tvxaa
以及初始条件,建立质点的运动方程,这类问题主要用积分方法。 设初始条件为:t=0时,v00,xxv
若a)(ta,则因adtdv, 大学物理学知识总结 所以dttadvtvv)(00 即 dttavvt)(00
若)(vaa,则因)(vadtdv, 所以tvvdtvadv0)(0,
求出)(0vadvtvv,再解出)(tvv,即可求出运动方程。 若)(xaa,就是因)(xadxdvva,有 xxVVdxxavdv00)(
4、曲线运动中的两类典型 抛体运动
若以抛出点为原点,水平前进方向为x轴正向,向上方为y轴正向,则 (1)运动方程为
2021singttvytcosθvx
0
(2)速度方程为 gtvvvysincos00xv
(3)在最高点时0yv,故达最高点的时间为 所以射高为 gvH22sin2
0
飞得总时间
HtT2
水平射程
gvR2sin2
0
gvtHsin0大学物理学知识总结 (4)轨道方程为 220)cos(2tanxv
gxy
圆周运动 (1)描述圆周运动的两种方法:
线量 角量
0dsdr
d
00dtdsvv dt
d
02022020nRvdtsdnRvdtdva 22dtddtd 线量与角量的关系: RvRddr
2,RaRan (2)匀角加速(即=常数)圆周运动:可与匀加速直线运动类比,故有 t0
2002
1tt
)(20202
(3)匀变速率(即xa常数)的曲线运动:以轨道为一维坐标轴,以弧长为坐标,亦可与匀加速直线运动类比而有 tavvx0
2002
1tatvss
)(20202ssavv
(4)匀速率圆周运动(即0a)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为: 大学物理学知识总结 tRvtRxysincos
轨道方程为:
22yxR
5、刚体定轴转动的描述 (1)定轴转动的角量描述:刚体在定轴转动时,定义垂直于转轴的平面为转动平面,这时刚体上各质点均在各自的转动平面内作圆心在轴上的圆周运动。 在刚体中任选一转动平面,以轴与转动平面的交点为坐标原点,过原点任引一条
射线为极轴,则从原点引向考察质点的位矢ir与极轴的夹角即为角位置,于就是一样可引入角速度,角加速度,即对质点圆周运动的描述在刚体的定轴转动中依然成立。 (2)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特点: 角量描述共性——即所有质点都有相同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 线量描述个性——即各质点的线位移、线速度、线加速度与质点到轴的距离成正比。 作定轴转动的刚体同样存在两类问题,即已知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方程求角速度、角加速度;已知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加速度的函数及初始条件,求运动方程。 6、相对运动的概念 (1)只讨论两个参考系的相对运动就是平动而没有转动的情况。 设相对于观察者静止的参考系为S,相对于S系作平动的参考系为S,则运动物体A相对于S系与S系的位矢、速度、加速度变换关系分别为:
SSSAASSSSAASSSSAAS
aaarvvrrr
(2)上述变换关系只在低速(即cv)运动条件下成立,如果S系相对于S系有转动,则速度变换关系亦成立,而加速度变换关系不成立。
质点动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的或沿一直线作匀速运动的状态,直到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的性质,因此我们称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就是物体的物理属性,质量就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 质量越大,克服惯性做功越大;质量越小,克服惯性做功越小。 第二定律:运动的变化与所加的动力成正比,并且发生在这力所沿的直线方向上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