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救护理应用简明版

合集下载

中医急救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中医急救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医疗技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草药、针灸、按摩等手段来治疗急性疾病或伤害。

中医急救方法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旨在恢复人体的自愈能力,提供快速有效的救治。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急救方法。

1. 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急救方法中常用的一种。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选择合适的中药组合,以促进病情的缓解和康复。

例如,对于急性胃炎引起的胃痛,可以使用黄连、黄芩等清热解毒的中药来缓解症状。

对于急性扭伤引起的肿痛,可以使用川芎、白芷等活血化瘀的中药来减轻疼痛和消肿。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急救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对于急性中风引起的面瘫,可以通过刺激足三里、合谷等穴位来恢复面部的肌肉功能。

对于急性胃痛,可以通过刺激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来缓解疼痛。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急救方法中常用的一种物理疗法。

通过按摩和推拿,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改善病情。

例如,对于急性腰肌劳损引起的腰痛,可以通过推拿按摩来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

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可以通过按摩背部的肺经和大肠经来促进痰液的排出。

4.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中医急救方法的重要补充。

通过调整饮食、作息和心态等方面,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中医认为急性胃炎与饮食不当有关,因此在急性胃炎发作时,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缓解症状,如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总结:中医急救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技术,通过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等手段来治疗急性疾病或伤害。

中医急救方法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旨在恢复人体的自愈能力,提供快速有效的救治。

中医急救方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急性胃炎、急性扭伤、面瘫、腰肌劳损、呼吸道感染等。

通过中医急救方法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中医简效急救术(急性胃肠炎、中风、痛经)

中医简效急救术(急性胃肠炎、中风、痛经)

中医简效急救术(急性胃肠炎、中风、痛经)中医简效急救术五柳医家 2018-11-05I导读:我的学长孙成力医生在临床中是一个非常有心的人,他收集整理了非常多常见的中医急救的方法,并验之临床,然后把他行之有效的方法做了一个分享。

这些方法完全的发挥了中医简便廉验的特长,非常值得推广。

(编辑/王超)中医简效急救术作者/孙成力文字整理/阿珓、谭泉永各位同道,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上海宝山医院的孙成力。

今天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在中医急救方面的一些小小的经验。

我们在户外,特别是旅游当中,经常遇到的病症主要是一些感冒、胃肠炎,还有一些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扭伤,还有一些过敏、牙痛这些小毛病。

所以我主要就这些问题来给大家展开一些论述。

一、急性肠胃炎我们在旅游当中,在外出的时候,因为经常碰到一些小吃,或者不是很干净的吃的东西,会碰到一个急性的胃肠炎。

一般来说我们会常用的药物,有藿香正气水、香连片等等。

但是如果在外出没有备药的时候,我们要可以参考一些中医的一些手段。

比如说肘部刮痧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尺泽穴)一般来说在肘部偏外侧的时候,刮痧刮出来之后,可以点刺再放血,这样的话对于胃肠炎的症状,可以有很好的减轻作用。

所以我们一般采取的话,还有一个至阳穴。

至阳穴,我在临床当中实验了好多次,它对于这种急性的胃肠炎,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一次用至阳穴治疗急性胃肠炎,是在好几年以前了。

那次我有一个同学,带着他的太太,带着女儿去坐火车,结果在火车上,小孩子吃了香飘飘奶茶、火腿肠之类的东西,出现了一个恶心呕吐不止。

当时正巧他旁边有位老先生,是我们,可能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位退休的老师,推拿老师,给小朋友推拿内关穴,内关穴也是一个止呕的一个比较好的穴位,但是当时疗效不是很好。

后来还给孩子吃了不知道是什么抗生素之类,两粒头孢可能是,但是也没有什么效果。

后来就咨询到我这里。

因为当时我正在给她的先生在看病,后来我就想内关穴没有效果呢,就给她试一试至阳穴,然后因为小孩子比较小,就让她趴在自己的怀里,然后按压至阳穴。

中医急救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中医急救方法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采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进行急救的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以平衡和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方面的失衡,以达到缓解症状、稳定病情、拯救生命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急救方法。

1. 中医急救常用穴位按摩法:中医急救中,穴位按摩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中风的急救过程中,可以通过按摩手太阴肺经的“尺泽”穴位来缓解症状。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尺泽穴位,每次按压约10秒钟,每天多次重复按摩。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病情。

2. 中医急救常用草药煎剂:中医草药煎剂在中医急救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心脏病急性发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麦冬、丹参等草药制成煎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缓解心绞痛、心悸等症状。

3. 中医急救常用推拿按摩法:中医推拿按摩法在急救过程中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急性腰扭伤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推拿按摩来缓解症状。

具体方法是用手掌按摩腰部,轻柔地揉捏患处,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4. 中医急救常用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急救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例如,在中风急救过程中,可以通过刺激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位来缓解症状。

具体方法是用针刺激合谷穴位,每次刺激约10分钟,每天多次重复。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病情。

5. 中医急救常用草药外敷法:中医急救中,草药外敷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烧伤的急救过程中,可以使用黄连、黄柏等草药制成外敷药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中医急救方法是一种独特的急救方式,它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能够从根本上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方面的失衡,对于缓解症状、稳定病情、拯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医急救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随意尝试。

如果遇到急救情况,请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匡助。

中医急救

中医急救

中医适宜技术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预案)中医适宜技术参与急诊急救,具有快速、简便、廉验,不受场地限制等优点。

在急诊急救工作中使用以下方法,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故作为我科急诊急救中医预案。

一、点穴急救法:点压合谷穴治晕厥合谷穴位于左右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稍靠近第二掌骨处。

当病人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原因导致晕厥、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

持续按揉2分钟至3分钟后,晕厥等症状可消失。

点压至阳穴缓解心绞痛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即取卧位、垂臂时,两侧肩胛角下缘经脊背连线的正中点处。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常伴有胸部压迫感和窒息感。

此时,病人可手持一枚5分硬币,用硬币边缘按压至阳穴。

按压3分钟至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若每日定时按压3次~4次至阳穴,即可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点压足后跟止鼻衄发生鼻出血时,可以迅速掐捏足后跟(踝关节与跟骨之间的凹陷处)。

左鼻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足跟,可立即止血。

点压阳陵泉穴治胆绞痛患者胆囊炎、胆结石症发作时可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绞痛,则可用点穴法止痛。

方法为: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寻找压痛点,即阳陵泉穴。

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

持续按摩两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点压三阴交穴治肾绞痛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上方3寸处。

肾绞痛是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肾区急性剧痛。

疼痛突然发作时,患者可用大拇指点压、揉按三阴交穴位。

反复按压揉3分钟至5分钟,肾绞痛即可缓解。

二、针刺急救法:1、晕厥本症是由于一时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

多为患者平素体质虚弱,加之血管运动失调或神经精神因素不稳定而诱发。

取穴及治法:发作时取穴:合谷、人中、百会、少商。

手法:先使病人取头低足高位,同时注意保暖,维持呼吸道畅通。

先针合谷、人中二穴,捻转加提插,强刺激,不留针。

随后再针刺百会、少商,轻度捻转,得气后留针,间歇运针,直至完全清醒。

发作后取穴:百会、内关、神关、足三里。

中医急救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中医急救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医疗技术,旨在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来缓解急性疾病和伤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急救方法:1. 穴位按摩:中医认为人体有多个穴位,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身体。

例如,头痛可以通过按摩太阳穴、风池穴和攒竹穴来缓解。

按摩时可以用适当的力量,顺时针或逆时针按摩,每个穴位按摩1-2分钟。

2. 中药煎汤:中药煎汤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病情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中药材。

例如,感冒可以使用薄荷、板蓝根和黄芩等草药煎汤,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作用。

3. 刮痧:刮痧是一种通过刮擦皮肤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的方法。

使用刮痧板或牛角刮,可以在背部、腹部、四肢等部位刮擦。

刮痧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要过度刺激皮肤。

4.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在皮肤上制造负压,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理的方法。

使用玻璃罐或竹罐,在背部、颈部、肩部等部位进行拔罐。

拔罐后会在皮肤上形成红色的圆形瘀斑,这是正常现象,一般会在几天内消退。

5. 中药敷贴:中药敷贴是将研磨成粉末的中药材敷在患处,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来缓解疼痛和消肿。

例如,扭伤可以使用红花和川芎等草药制成的敷贴,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6.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来调理身体。

例如,呕吐可以通过刺激内关穴和合谷穴来缓解。

针灸时要注意使用消毒的针具,避免交叉感染。

请注意,以上介绍的中医急救方法仅供参考,如果遇到严重的急性疾病或伤害,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中医急救方法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不宜自行尝试。

中医常用的急救方法

中医常用的急救方法

中医常用的急救方法
1. 舌下含片:将一片草药片(如麻黄素片、荆芥片等)放在舌下含服,以快速吸收药物,缓解急性病症。

2. 针灸:对于急性疼痛、呼吸困难、心慌等急救情况,采用针灸疗法可以缓解病症。

3. 神灵宝气:适用于外伤出血、经络受阻、中风等急性病症,该方法是将几味草药研成粉末,加入醋和鱼腥草叶,然后敷贴于患处。

4. 中药内服:常用于急性感冒、胃肠炎、中暑等病症。

如感冒可用荆芥热汤、板蓝根冲剂等中药内服治疗。

5. 推拿按摩:适用于肌肉酸痛、关节扭伤、颈椎病等病症。

采用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快速缓解疼痛。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中医急救措施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快速的救助和缓解症状。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

1. 脉搏诊断:中医急救的第一步是通过脉搏诊断来判断病情。

中医将人体的脉搏分为寸、关、尺、舌四个部位,通过触摸脉搏的速度、力度、节律等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病因。

2. 穴位按摩:中医急救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缓解症状。

例如,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和眩晕,按摩大椎穴可以缓解胸闷和呼吸困难。

3. 中药疗法:中医急救常常使用中药来治疗急性病症。

例如,当出现感冒症状时,可以使用薄荷、荆芥等中药来缓解鼻塞和咳嗽。

4. 刮痧疗法:刮痧是一种通过刮擦皮肤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的疗法。

在中医急救中,刮痧可以用来缓解发热、肌肉疼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5.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流动的疗法。

在中医急救中,针灸可以用来缓解急性疼痛、呕吐和失眠等症状。

6. 拔罐疗法:拔罐是一种通过在皮肤上制造负压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的疗法。

在中医急救中,拔罐可以用来缓解肌肉疼痛、肺部感染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7. 热敷疗法:热敷是一种通过将热水袋或热毛巾放在患处来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的疗法。

在中医急救中,热敷可以用来缓解肌肉拉伤、关节炎和腹痛等症状。

8. 草药熏蒸:草药熏蒸是一种通过蒸发草药的精油来缓解呼吸道疾病和皮肤问题的疗法。

在中医急救中,草药熏蒸可以用来缓解感冒、咳嗽和皮疹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急救措施适用于一些常见的急性病症,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在紧急情况下,还是应该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此外,如果你对中医急救措施不熟悉,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总结起来,中医急救措施是一种传统的疗法,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快速的救助和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包括脉搏诊断、穴位按摩、中药疗法、刮痧疗法、针灸疗法、拔罐疗法、热敷疗法和草药熏蒸。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中医急救措施是指在突发疾病或急性病情恶化时,通过中医药的方法进行紧急处理,以缓解症状、稳定病情或争取时间,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

一、急救原则1. 稳定病情:在急救过程中,首要任务是稳定病情,尽量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急救方案,包括中药、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

3. 早期干预:尽早进行急救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二、常见的中医急救措施1. 中药治疗(1)清热解毒: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连翘、板蓝根等,可用于治疗急性感染、高热等症状。

(2)活血化瘀:常用的中药有三七、川芎、红花等,可用于治疗中风、心绞痛等症状。

(3)理气消积:常用的中药有枳实、木香、厚朴等,可用于治疗胃脘疼痛、胸闷等症状。

(4)补气养血: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熟地等,可用于治疗贫血、虚弱等症状。

2. 针灸疗法(1)穴位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刺激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病情的缓解。

例如,按摩合谷穴可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2)耳穴贴压:通过贴压耳朵上的特定穴位,刺激身体的经络系统,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

例如,贴压肺部穴位可缓解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3. 按摩疗法(1)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特定的身体部位,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

例如,推拿背部可缓解腰背疼痛、肩颈不适等症状。

(2)腹部按摩:通过按摩腹部,刺激脏腑功能,促进消化吸收,起到缓解胃痛、腹泻等症状的作用。

4. 其他急救措施(1)艾灸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将热量传导到特定的穴位上,起到温通经络、祛寒除湿的作用。

例如,艾灸足三里穴可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

(2)拔罐疗法:通过在特定的部位上放置罐子,产生负压效应,促进血液循环,起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

例如,拔罐背部可缓解肌肉疼痛、肺炎等症状。

三、急救注意事项1. 注意安全:在急救过程中,要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急诊的治疗原则
一、基本原则:明辨虚实 权治缓急; 动态观察 辨证救治; 己病防变 随证救治
二、常用三法:扶正法、 祛邪法、 扶正祛邪
二、古代中医急救的起源与成就
在原始社会,人们在寻找食物 的过程中,有时不可避免地误食 了一些毒物,导致吐泻、昏迷, 甚至死亡等中毒现象发生;有时 却使原来的疾病好转或痊愈。经 过反复实践,不断地总结,出现 了早期的药物疗法。我国古籍中 记述的“神农尝百草……一日而 遇七十毒”的传说生动而形象地 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过程。 当人们有意识地使用这些植物治 疗疾病时,这些植物就变成了药 物。
中医急救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中念
中医急诊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技手 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 诊疗技术、救护措施的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 临床学科。
既不同于现代医学急诊学,也不同于传统中 医急症的概念,而是以中医医学为主体,以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原则,充分吸收现 代科学的成果,应该体现中医的本质和现代科 学进步的内容。
、尸厥、脱气的急救
古籍出现卒死、昏沉、昏绝等名称,是描 述现代称之为休克的病名。《内经》中载: “针过其日数则脱气”及“五络俱竭,令 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 曰尺厥。”脱气是一种轻型的休克,尸厥 则是休克严重的病例。
其急救的方法有针灸、按摩、热熨、吹耳、 热汤药等。如《史记·仓公传》载扁鹊在诊 断虢国太子病时说:“若太子病,所谓尸 厥者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太 子未死也”。扁鹊抢救虢国太子时,乃使 其弟子子阳“厉针砥石,取三阳、五会”。 顷刻太子复苏,又使弟子豹,“为五分之
中医能不能承担急救医护任务,要不要开展 急救工作,是新形势给中医提出的一个不能回 避的问题。
中医急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姜醋制作方法 [ 配 方 ] 生姜克 米醋克。 [ 制 法 ] 、将生姜洗净后,切成细丝,浸泡在米醋
中 ,装入瓷罐内,密闭封存,备用。 、胃病者,每次空腹服用毫升。 、解鱼蟹毒者,用姜醋作调料即可 [ 功 效 ] 温胃止痛,解鱼蟹毒。适用于胃寒疼痛,属于虚寒性 的萎缩性胃炎,蛔虫性腹痛等。 [ 服 法 ] 适量。
中医则要分清寒、热、虚、实、表、里, 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降温,实热证可用生 石膏等煎汤擦洗,风寒证当用麻黄类方煎 汤擦洗,以免闭门留寇、湿邪内留或汗出 过多而虚脱。。
阳虚证在液体治疗时,当注意液体的滴入 速度易慢不宜快,亡阴重症在液体治疗时 当加快输液速度。
、整体观
中医护理重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局 部与整体的协调,重视人体内外环境的统 一,并通过辨证施护、三因制宜的方式, 针对患者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 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 护理措施这种强调个性化护理以及强调整 体调整的思想,符合人类健康需求。是关 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环 境统一性的认识,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
、溺水急救术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提出了溺水的急救 术:“肘后疗溺死一宿者尚可活方,取瓮 倾之,以死人伏瓮上,令口临瓮口,燃以 芦火二七把,烧瓮中当死人心下,令烟出, 小入死者鼻口中,鼻口中水出则活,芦尽 更益为之,取活而止。常以手候死人身及 瓮,勿甚热。冬天当令火气能使死人心下 得暖”。“若卒无瓮,可就岸穿地,令如 瓮烧之令暖,乃以死人著上”,也可“用 车彀为之,当勿隐其腹,乃令得低头,使
常用急救穴位首歌决:肚腹三里留,腰背 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艾炙法
艾炙法是以艾条在一定穴位上燃烧,以其温 热透过皮肤刺激神经血管等而达到强心兴 奋的作用,常用穴位因病而异,炙时应全神贯 注,防止烧灼皮肤;凡头、面、胸部及有毛发 的地方(除百会穴外) ,一般不宜艾炙。
拔火罐疗法
以特制的玻璃瓶或陶罐,用点燃的棉球在里 面晃一下(闪火法)或将点燃棉球投入后 (投火法),立刻覆盖在病人一定部位上,利 用火罐吸住皮肤,给以温热的刺激,活血行气, 使人体气血流畅而收到止病消肿的作用。 但是体质弱、皮肤容易出血和有广泛性皮 肤病成皮肤有严重过敏的,心力衰竭、抽搐 的病人不宜使用。
南北朝时,梁朝姚僧垣的《集验方》中加 进改进方法,将患者“仰卧,以物塞两耳, 以两个竹筒内死人鼻中,使两人痛吹之, 塞口旁无令气得出,半日所死人即噫噫, 勿复吹也。”
唐代医家孙思邈对前辈所使用急救工人呼 吸法的继承和发展,则倡导沿用“以筒内 口中,使两人痛吹之,塞口旁无令气得出, 半日,死人即苏,可勿吹也”。
刮痧法
适应症:感冒、发 烧、中暑、头痛、 肠胃病、落枕、肩 周炎、腰肌劳损、 肌肉惊挛、风湿性 关节炎等病症。
推拿法
以推拿手法在体表、肌肉、关节进行推、 按、揉、捻、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 谢,并刺激神经,使之兴奋而收到治疗作用。 另有小儿捏脊八法,对小儿高热和食积有 一定的功效。但有急性炎症、急性传染病、 大面积皮肤疾患、肿瘤、皮肤容易出血、 体质虚弱病人不宜使用。
我之前是经常泄精,而且还有颈椎病,脖 子感觉很僵硬,一扭头就感到很疼,后来 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老中医,他说我那是 因为脊柱里的肾精不充盈,导致骨髓枯竭, 骨骼得不到滋养,就会变硬或变形,甚至 增生,这其实按照中医理论,都是骨髓外 溢的问题,其原因在于肾不藏精。那个老 中医给我开了几副药给我调理,后来我就 被调理好了,我觉得蛮靠谱的,大家有需 求的可以加他卫星:
、涌泉
定位:当足底、趾缝纹 端与足跟连线的前处, 足趾跖屈时凹陷处。 作用:滋阴降火,醒 脑安神。
主治:头痛,头昏,小 便不利,便秘,小儿 惊风,足心热,癫狂, 昏厥。
操作:直刺~寸。
总结
中医在医学的历史舞台上曾扮演了重要的 角色,而中医急救,更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 的实践中积累的重要财富。中医急救以其 “简、便、验、廉”的优势,在民间得到广 泛的应用,在今天,尤其在院前急救和灾难 救护方面,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知 识的缺乏,很多方法被错误的应用,以至于 中医急救方法越来越被遗忘在角落,如何发 扬中国的传统医学,我们任重而道远。
、导尿术
《急救方》记载:“取印成盐七颗,捣筛作 末,用青葱叶尖盛盐末,开便孔内叶小头 内炊之,令盐末入孔即通,非常有效。”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改进为:“凡尿 不在胞中,为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葱叶 除尖头,内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 之,胞胀,津液大通,便愈。”
较法国医生拿力敦在年发明橡皮管导尿要早 多年。
首创“疠气”学说,脱却“六淫”致病因 素圈子,丰富和发展了温病病因学说。他 说“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 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温疫 是感触疠气而引起,邪从口鼻而入,伏匿 膜厚,迨其溃发则有九种传变。温疫有强 烈的传染性,“无问老少强弱,触之者即 病。”
三、中医急救护理的特点
、辨证施护 如高热的患者,西医常规是物理降温,而
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因与野兽搏斗,和 严寒酷暑抗争,创伤很多,就自发地运用 野草、树叶、草药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 物,压迫伤口止血等,形成最原始的急救 方法。
(远古~公元前世纪) 在烘火取暖和烤 炙食物的基础上,人们发现热物贴身可以 解除某些病痛,产生了原始的热熨疗法。 在伤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摸索出一 些简易的理伤按摩手法。对伤口用树叶、 草茎及矿石粉等裹敷,逐渐发现具有止血、 止痛、消肿、排脓、生肌、敛疮等作用的 外用药物,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
、情志护理
急诊科的护理对象多数以急、重、危、险 症候为主,常伴有烦躁、易怒、沮丧,严 重者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 恐惧等心理问题,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尤 其重要。
、治未病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治未病”:“圣人不治
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以及 “上工 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 的急症理论和经验,奠定了中医急症证治的理 论基础。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伤寒论》开创了急症 辨证论治的先河,首次提出六经辨证的思路。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述了治疗各种急 危重症的单方验方,是中医第一本急救手册, 急危重症的用药、处理的方法等都囊括在内。
、原始人工呼吸术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中对自缢者使 用原始人工呼吸术。“徐徐抱解,不得截 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脚踏其两肩,手 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 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 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 倾,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 置…”
《金匮要略》约成书于公元年,比虎克的 动物人工呼吸实验还早多年。而国外应用 人工呼吸于人体急救的最早记录是年,比
中医急救 护理的应用
1 现代中医急诊学的概念 2 古代中医急救的起源与成就 3 中医急救护理特点 4 中医常用急救护理技术
中医治疗急症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 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目前由于现代急救医学的飞速发展及其他 原因,中医治疗急症的阵地越来越小。在强大 的竞争对手面前,中医面临巨大挑战。
在急救中主要用作清除食道、胃肠中的食 物和咽喉气管中的异物、痰等,以达到宣通 呼吸道、吐出进入胃中的毒物的目的。其 常用的催吐药有瓜蒂散,由瓜蒂、赤小豆各 等份组成,有涌吐痰食的功用。使用催吐药 时要慎重,宜用于体质健壮的病人,年老体弱、 孕妇、有心脏病和吐血史的人不宜使用。
针刺法
针法是用三棱针、圆针等针刺放血,或以毫 针重刺激对昏迷晕厥病人进行急救,达到复 苏的目的。 常用穴位有人中、百会、合谷、十宣、少 商等。
、急症手术
汉代著名外伤科医家华佗发明麻沸散,施 行于剖腹术、刮骨术。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书于公元年)中 记载了创伤内异物剔除术、肠断裂缝合术 和结扎止血法。甚至还描写了肠吻合手术 的步骤、方法、缝合以及护理等 ,可见当 时的外科手术已经很发达。
、传染病防治
明清时期,其学术上最为重大的发展是温 病学说的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