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师——路易斯.康共24页

合集下载

解读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

解读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

解读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路易斯·康(Louis Isadore Kahn,1901年2月20日-1974年3月14日),是爱沙尼亚裔犹太人,美国建筑师。

他出生于爱沙尼亚的Saaremaa岛。

1901年,举家移民美国,并在费城长大,1914年5月15日成为美国公民。

在宾夕法尼亚州几家公司工作后,他于1935年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从1947年到1957年,在继续私人业务的同时,他在耶鲁大学担任设计评论和建筑学教授。

从1957年直到去世,他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教授。

路易斯·康身材瘦小,然而他对现代建筑的实践却是非凡的。

他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建筑并以艺术家的手来草绘他们。

其设计风格深受古代遗迹影响,倾向于宏伟庞大。

对于路易斯康来说,建筑是一种令人神往的有生命力的偶像。

路易斯·康的创作精神来源于一些古典主义作品的影响。

希腊,罗马,歌特,文艺复兴建筑都影响了路易斯·康。

对于康来说,这些建筑站在那里如同一个可以穿越时空的永恒的奇迹。

就这一点来说,另一个人——勒,柯布西耶也对他有着重要的影响。

柯布的作品深刻的影响着路易斯康。

然而,对于柯布的作品,路易斯·康认为这些作品属于柯布本人,因此他从不会照搬这些作品。

柯布西耶的作品激发了路易斯·康心中对于建筑的情感,而在柯布西耶之前的年老的建筑师却没有。

那些年老的建筑师走着一个平常的道路,没有人真正的切入到问题的核心。

柯布西耶的与众不同的观点和作品为其所接受。

然而,柯布西耶后来的那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建筑”却并不是完全为路易斯·康所赞赏的。

路易斯·康在柯布其后探寻着自己的道路。

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超越了现代主义的不朽杰作。

路易斯·康的建筑哲学当路易斯·康做特伦顿公共浴室时,他发现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一些特定的空间是很不重要的,而另一些空间才是做正在做的事情的真正理由和目的。

建筑师路易斯 康

建筑师路易斯 康

二、理查德森医学研究楼 理查德森医学研究楼是20世纪少有的建筑形式——竖向组织的不连续序列 空间形成整个建筑。在空间组织上遵照传统形式:八层高的有规整轴线的 标准实验室平面,在当时的教学研究建筑中非常常见。建筑突出的竖向组 织不仅与周围校园建筑的横向展开形式形成对比而且与那以时代的大多数 标准建筑形式甚至强调高层形式形成对比。 它形成了与 耶鲁大学美 术馆初始形 式一样的被 服务空间与 服务空间之 间的辨证关 系,康在他 的大部分作 品中都回归 到了这一点 上。
空间伦理 “空间本性的特征进一步由少数的服侍空间决定。储藏室、服务室和更衣室不能是一个 独立空间结构的部分区域,它们要有自己的结构。原室是心灵的场所。”“小房间的语 言绝对不能与大房间的语言混为一谈。”设备空间被独立出来,赋予一定的空间属性。 可度量的建造 1:结构:从一个超凡的结构切出一块以求得到一个空间,这成不了一个超凡的空间; (空间高于结构的秩序) 2:材料:材料是耗散的光; (所以材料从属于光) 3:细部:细部是空间的精神; (细部从属于空间) 4:光线:因为选择一种结构,与选择光线是同义的,要给空间以好的影响。 (光线也从属于空间的秩序)
在矶崎新的筑波中心,这个可以看作后现代“历史主义”典型体现 的作品中,也有类似先驱者康的许多形式元素 文丘里是这样评价路易斯.康的是康教会我用诗意般的感觉去塑造年前后的纪念间设计的几座家庭小住宅之一,这些 住宅都在在费城及周围。建筑有一个连续的屋脊线,但是平面却是由二 个长方形组成:一个是方形,在一层有一个入口厅即主卧室,二层有两 间次卧室;另一个是一个近似方形的综合空间,包括餐厅和起居空间。 改变方形的相对位置形成45°连接。综合空间稍微压过方形空间一部分 形成过道空间。
一、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1950~1953) 康设计的建筑外表面相当简洁——清水砖墙突出的石条带体现处自然的 楼层划分,玻璃幕墙呈现出简单的竖向重复形式。他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嵌在 圆柱形混凝土筒中的外轮廓成等边三角线的铁质楼梯与原有建筑之间有一个 小面积区域相联系。 在耶路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中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中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 区分,这成为在康以后的设计中十分重要的方面。他提供了平面可以由建筑 空间和服务空间填满的可行性建议。强调建筑中服务空间元素的本来地位, 同时尊重平面中空间的等级秩序

路易斯康作品分析

路易斯康作品分析

建筑师背景路易斯•康:是20世纪建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实践者、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的建筑已经成为现代主义美学的标签,他的观念改变了美国建筑的方向。

康从早年的作品犹太教堂起,就显现出对”砖”的独特偏爱。

他对建筑环境和场所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认为“一座建筑在它存在于纸面上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表达着自身的愿望”。

康的作品的形式感非常强烈,他认为组成远古时期建筑的基本元素是最基本的,也是永恒的。

在他的作品中,这一点最明显的体现是基本几何形的运用。

路易斯•康,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1905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1935年在费城开设设计事务所,1941-1944年先后与G•豪和斯托诺洛夫合作从事建筑设计,1947-1957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1957年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

路易斯•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独特的约束性。

其著作有《建筑是富于空间想象的创造》、《建筑•寂静和光线》、《人与建筑的和谐》。

建筑概况萨尔克研究所是由乔纳斯•萨尔克(Jonas Salk)博士——小儿麻痹症疫苗的发明人——出资建立的一所旨在研究基本生命原理的机构。

在这里,生物学家和其他领域的学者可以相互合作,在更广泛的领域协同探索人类发展中的医学问题。

1960年,萨尔克邀请当时已经颇为知名的路易斯•康来主持设计,工程至1965年完成,最终成为路易斯•康的代表作品之一。

研究所坐落于加州西海岸的拉•霍亚(La Jolla,California),静静的俯瞰着太平洋。

设计最初包括三个部分:实验室、社区中心、宿舍区(图3),可以容纳57名教学人员及850名科研工作者从事研究,但最终只有实验室部分建成。

康的设计由两座对称的实验楼组成,每栋建筑6层,包括3层实验室和每层实验室上方的设备层。

中央是被称为第五立面的研究所庭院,一座大理石的广场,中央一条水道穿过,充满了仪式的纪念性。

建筑文化-解读路易斯康

建筑文化-解读路易斯康

康的建筑“对那些低能的建筑师来说,建筑不过是挣钱的来源。

而不象它所应该的那样——创造美感和艺术。

对我来说,建筑不是事务,而是我的宗教,我的信仰,我为人类幸福、享乐而为之献身的事业”——路易斯.I.康最近在读外国建筑史相关的书,古代史近代史都有在看,而其中康的建筑引起了我的兴趣。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由硬直线和简单的几何图形为要素,通过对这些几何元素进行精心设计之后,带来了典雅庄重的建筑美感。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康的作品却往往会带有古典主义的色彩。

从他的作品中似乎都能能够寻找到一些古典元素的微妙氛围。

康曾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以其严格的巴黎美术学院教学方式著称。

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曾游历欧洲,为古典建筑而深深叹服。

他的教育经历带来了他对建筑的认知。

他曾接触到两种对立的理论:一是源自维奥莱的以哥特建筑为典范的结构理性主义思想;一种是迪朗的以古典建筑为原型的建筑排列组合系统。

康的第二个女人安妮唐也对康的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

安妮认为建筑是应该在真正的三维几何体系中创造形式,而非仅仅是将二维的几何图形升起,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形式的自我特征。

“几何的原型秩序”,这是康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路易斯·康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

康曾说过“我一再说我经常追求源泉、起点。

在我的性格中,总想发现起点。

”康喜爱的不仅仅是起点,更重要的是起点上“事物所在的实际状态”。

这大概能看出来康对传统建筑的不满,想要重建一种他想要的建筑文化。

形式与功能现代建筑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与之前的建筑有所区别的特点是功能主义。

“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the function)早早的在现代建筑崛起的时候被沙里文提出。

密斯也说过“建筑必须满足我们时代的现实主义和功能主义的需要”。

而康说“形式引起功能”(Form evokes function)。

他认为形式是重要的,而功能可以随着形式变化。

这并不代表着康对功能毫不在意,康在追求极致形式的同时,仍然把功能做的很好。

解读大师——路易斯.康

解读大师——路易斯.康

肯贝尔美术馆
屈灵顿犹太中心游泳池
柯曼住宅
柯曼住宅
理查德医学 研究楼
印度经济管理学院
孟加拉国达卡国际会议中心
康作品的空间模式
“空间模式”是以社会存在和居住概念的认知 空间模式” 空间模式 图式作为依据的一项社会性的构造活动。功能、 图式作为依据的一项社会性的构造活动。功能、意 象和结构是空间模式形成中不可分离的三要素。 象和结构是空间模式形成中不可分离的三要素。我 们从结构的角度将路易斯·康建筑作品的 空间模式” 康建筑作品的“ 们从结构的角度将路易斯 康建筑作品的“空间模式” 分为以下四种: 分为以下四种:
罗马筒形拱
肯贝尔 美术馆 拱顶
哥特式教 堂的塔楼
理查德 医学楼 的塔楼
埃及金字塔 的角锥体
耶鲁大学 美术馆角 锥式屋盖
基本几 何图形
达卡议 会中心 的洞口
“元语言”的类型转换
他将这些“元语言” 他将这些“元语言”经过抽象和再创造形 成了带中缝采光的筒形拱顶( 成了带中缝采光的筒形拱顶(如肯贝尔美术 );四角锥形的屋顶 四角锥形的屋顶( 馆);四角锥形的屋顶(如屈灵顿犹太中心游 泳池);具有哥特韵味的高耸的小塔楼( );具有哥特韵味的高耸的小塔楼 泳池);具有哥特韵味的高耸的小塔楼(如理 查德医学研究楼,柯曼住宅);圆形、三角形、 );圆形 查德医学研究楼,柯曼住宅);圆形、三角形、 方形等基本几何形所组成的洞口( 方形等基本几何形所组成的洞口(如印度经济 管理学院,孟加拉国达卡国际会议中心)。 )。康 管理学院,孟加拉国达卡国际会议中心)。康 的建筑作品都具有很强烈的秩序感与形式感, 的建筑作品都具有很强烈的秩序感与形式感, 体现出一种古典而沉静的美, 体现出一种古典而沉静的美,这与他将这些固 定的“对象语言”的重复运用是分不开的。 定的“对象语言”的重复运用是分不开的。

解读 路易斯 康—建筑诗哲

解读 路易斯 康—建筑诗哲

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
这个男人,神秘、富有诗意, 多情又浪漫,才华横溢。 “Between the idea And the reality Between the motion And the act Falls the shadow.”
这首小诗来自于约翰· 罗贝尔的《静谧与光明》 一书,其中引用了康的一首诗。就像书里引用 的这句诗一样,康是充满矛盾的人。他太过于 强大了,他的建筑和他本人,都成为了一种精 神,给我带来感动。
4、静谧与光明 路易斯康可谓运用光的大师。 他对光有着独到的解释。他认 为静谧是不可度量的事物,而 光明是可度量的事物,建筑则 是在静谧与光明之间的门槛处。 所有的物质世界是光的自我消 耗。 在埃克塞特图书馆中,他设计 了大窗和百叶小窗,使在图书 馆看书的学生不会因为大开窗 的光线而炫目。论坛回顾报社 大楼,他首创“T形窗”的设 计,而“T形窗”的设计也延 续到他之后的作品中。
耶鲁大学美术馆加建,是康在1953年的作品。在满是新哥特风格建筑的耶鲁 校园里,出现了这座现代建筑,同时它也是康的第一个美术馆作品。在这里, 康处理结构柱的方式别开生面,并没有将结构柱隐藏在核心筒的墙体之中, 而是脱开墙体布置结构,使之成为定义空间单元的重要元素,限定了空间的 轮廓。
在耶鲁大学美术馆里,康开始使用圆和三角形的几 何构成,参观者使用的楼梯被放置在密实的混凝土 圆筒之中,圆形混凝土的屋顶被三角形布置的梁支 起,在屋顶和圆筒之间康使用了弧形玻璃砖将光线 带入,环形的光带和三角形中背光黑暗的区域形成 了鲜明对比,带来一种强烈的宗教仪式感。
在康的作品之中,我最欣赏的是金贝尔艺术博物馆,我觉得它是那种带有古 典味道的现代建筑。之所以欣赏,并不是因为我能很好的读懂、理解它,相 反,我是在一种缥缈的意识下去读它,把康的建筑当成是一种精神性的、永 恒的东西来看,因为,有些东西似乎是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

路易斯·康作品分析

路易斯·康作品分析
服伺空间的墙体承重,直接支撑屋顶的重量。空间相对狭小,康巧妙利用空间,设 计了进入更衣室的迷路入口,消毒室、卫生间等辅助功能。
在结构构造,和功能主次关系都明确体现了康所一再强调的对被服伺空间的服伺空 间的理解。
+
=
服伺与被服伺空间
“屈灵顿游泳池更衣室,给了我一个机会,使我第一次分清了服伺空间和 被服伺空间。这是一个十分清楚和简单的问题。这个问题得到了一个极为 纯净的解答。每个空间皆有考虑,并无冗杂之处……”
原发的文化归属
出生、母亲的影响、移民美国
触摸建筑源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古典教育
走出校门,何去何从 30年磨砺,30年彷徨
康在过去的营垒和今日的营垒之间寻找
50年代的成功和成熟
在来自时代和浓郁的历史主义环境的压力下的略带几分拘谨的成名作 —— 耶鲁大学艺术画廊
康的绘画作品
2)康的代表作品
奥瑟住宅 (1939-1943) 耶鲁大学美术馆(1950-1953) 米尔溪公建住宅 (1951-1962) 米尔溪社区中心 (1951-1962) 屈灵顿游泳池更衣室(1955) 宾西法尼亚大学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1957-1964) 论坛回顾报印刷所(1958-1961)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1959-1965) 福特维恩艺术中心(1961-1973) 孟加拉国达卡国民议会厅(1962-1974) 艾哈迈德巴德的印度管理学院(1962-1974) 菲利普.埃克塞特大学图书馆(1965-1971) 肯贝尔艺术博物馆(1966-1972)
3)功能与流线
通常情况下,普通游泳池更衣流线目的明确,功能方式单一。进入入口后,很快完 成更衣进入泳池,不和别人直接发生交流关系。
而康设计的更衣流线,除了能够满足最简单的更衣功能外,增加了中庭、休息和过 渡空间等内容,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休憩,不单单把更衣看作是某个人的 个人行为和最基本的功能需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交流途径。这是这个游泳 池更衣室与其他更衣室最大的不同,康把自己的意识和理解,用建筑的语言直接表 现了出来。

大师的设计作品赏析—路易斯·I·康

大师的设计作品赏析—路易斯·I·康

3.路易斯·I·康作品分析
1.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
(2)从柱子的排列中发现, 夹着交通核的两个展厅, 各自有不同的柱子支撑。 中央的核心筒,柱子并没 有紧贴核心筒壁,而是脱 离开来布置的,从而有意 识的借用柱子围合空间。 展厅的空间单元和柱子围 合的空间单元在此保持一 致。 结构单元=空间轮廓
3.路易斯·I·康作品分析
1.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
(3)入口道路一侧的墙面和背 面公园一侧的玻璃墙面形成构 成。从喧闹的街道一转过来就 进入了一个静谧的、可以欣赏 艺术作品的空间。这一思路是 可嘉的。但是,过于简洁的墙 面处理和空间转换让人有些难 以适应。
4. 后来他开始了温和的文脉主义并且觉察到了现代主义的不足,于是他开始改变他自己的 思想走向,人性的解放是他追求的重点,开始了由现代到后现代主义的过渡。
5. 路易斯康的事务所聚集了大量把他当作神的人,而他也固执开始用他自己思想去主宰建 筑,去倒向人的行为,他仿佛陷入了一个教会的崇拜,一个对于人性崇拜的教会,他自 己就是崇拜的对象,这个时候他建筑的里的屋顶天窗也开的越来越多,想把人导向自己 的天堂。这也是他最疯狂的一段。
3.路易斯·I·康作品分析
1.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外立面设计)
立 面 大 面 的 玻 璃 窗
简 单 的 分 割
入 口 处 简 洁 的 墙 面 处 理, 隔 离 道 路 影 响
3.路易斯·I·康作品分析
1.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材质)
建筑内部是纯粹简洁的混凝土墙面
外立面采用色彩鲜明的红砖和玻璃材 质的组合变化
2.路易斯·I·康设计理念
1.空间单元=结构单元,用柱子进行空间的分割。(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 2.关于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的划分(在费城宾州大学医学研究实验中心得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