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献彩物理化学选择题———第十二章 界面现象 物化试卷(一)
12-界面现象

第十二章界面现象(418题)一、选择题( 共144 题)1. 2 分(6601)在下图的毛细管内装入普通不润湿性液体,当将毛细管右端用冰块冷却时,管内液体将:( )(A) 向左移动(B) 向右移动(C) 不移动(D) 左右来回移动2. 2 分(6602)如图在毛细管内装入润湿性液体, 当在毛细管内左端加热时,则管内液体将:( )(A) 向左移动(B) 向右移动(C) 不移动(D) 因失去平衡而左右来回移动3. 2 分(6603)单组分气-液平衡体系,在孤立条件下,界面A 发生了d A > 0 的微小变化, 体系相应的熵变d S变化为:( )(A) d S > 0 (B) d S = 0 (C) d S < 0 (D) 不能确定4. 2 分(6604)在298 K下,将液体水分散成小液滴,其热力学能:()(A)增加(B) 降低(C) 不变(D) 无法判定5. 2 分(6605)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将1 mol水的表面积增加10 倍,作功为W,水的Gibbs 自由能变化为∆G,此时W与∆G的关系为:(∆U = Q - W) ( )(A) ∆G = -W(B) ∆G = W(C) ∆G < -W(D) 不能确定6. 2 分(6621)在绝热条件下,将液体分散成小颗粒液滴,液体的温度将:()(A)上升(B) 下降(C) 不变(D) 无法判定7. 2 分(6606)液体的表面自由能γ可以表示为:( )(A) (∂H/∂A)T p n i,,(B) (∂F/∂A)T p n i,,(C) (∂U/∂A)S V n i,,(D) (∂G/∂A)T V n i,,8. 1 分(6607)298 K时,水-空气的表面张力γ= 7.17×10-2 N·m-1,若在298 K,标准压力p∃下,可逆地增加4×10-4 m2水的表面积,环境对体系应做的功W为:( )(∆U = Q - W)(A) -2.868×10-5 J (B) 2.868×10-5 J(C) -7.17×10-5J (D) 7.17×10 –5 J9. 1 分(6608)对大多数纯液体其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率是:( )(A) (∂γ/∂T)p> 0 (B) (∂γ/∂T)p< 0(C) (∂γ/∂T)p= 0 (D) 无一定变化规律10. 2 分(6628)恒温恒压下,将一液体分散成小颗粒液滴,该过程液体的熵值()(A)增大(B) 减小(C) 不变(D) 无法判定11. 2 分(6635)已知293 K 时,水-空气的表面张力为7.275×10-2N·m-1, 当已知298 K 和101.325 kPa下,可逆地增大水的表面积4 cm2, 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为:( )(A) 2.91×10-5 J (B) 2.91×10-1 J(C) -2.91×10-5 J (D) -2.91×10-1 J12. 2 分(6637)在相同温度下,固体冰和液体水的表面张力哪个大? ( )(A) 冰的大(B) 水的大(C) 一样大(D) 无法比较13. 2 分(6642)水在临界温度时的表面Gibbs自由能:()(A)大于零(B) 小于零(C) 等于零(D) 无法确定14. 2 分(6643)纯液体温度升高时,表面张力()(A) 随温度升高指数增大(B)随温度升高线性降低(C)随温度呈对数变化(D)不变15. 2 分(6644)在临界温度时,纯液体的表面张力()(A)大于零(B) 小于零(C) 等于零(D) 无法确定16. 2 分(6651)在298 K 时,已知A 液的表面张力是B 液的一半,其密度是B 液的两倍。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第12_化学动力学基础2

k
=ν
K
≠ c
=
kBT h
f fA
≠'
fBC
exp
−
E0 RT
一般基元反应 k 的计算式为
k
=
kBT h
f ≠' ΠfB
exp
−
E0 RT
常温
kBT ≈ 1013 s−1 h
36
A (单原子) + B(单原子) ‡ˆˆˆ†ˆ[ALB]≠ (双原子)
( ) k = kBT ( ) ( ) h
25
势能面
Ep
OT ≠
rAB
A+RBC
D
P
rBC
AB+C
A+B+C
26
R点:是反应物A+BC分子的基态。随A原子靠近, 势能沿RT 升高,到T点形成活化络合物 随C原子离去,势能沿TP线下降
P点:是生成物AB+C分子 的基态
D点:是离解为A,B,C原 子时的势能
OEP一侧是原子间 的相斥能,很高
f
3 t
fr2
≠
f
3 t
A
f
3 t
B
exp
−
E0 RT
1个振动自由度用于活化络合物的分解
37
A
(
N
,非线型多原子分子
A
)
+
B
(
N
,非线型多原子分子
B
)
‡ˆˆˆ†ˆ[ALB]≠ ( NA + NB,非线型多原子分子)
( ) k = kBT
( ) ( ) h
傅献彩《物理化学》(第5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

傅献彩《物理化学》(第5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选择题1.某封闭系统经历了所有i 个步骤变化之后,又回到了始态,则有( )。
A .=0 B .=0 C .=0 D .>0【答案】C【解析】体系功W 和热Q 都不是状态函数,是与过程有关的量,而=U ,U 是状态函数,与过程无关,只要最终状态一样,U 就不变。
2.焦耳-汤姆逊系数μJ -T =(p T/∂∂)H =-(p H/∂∂)T /(T ∂∂H/)p ,则对于理想气体,有μJ -T ( )。
A .>0B .<0C .=0D .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理想气体中H 是温度T 的单值函数,所以-(p H/∂∂)T =0,由μJ -T =(p T/∂∂)H =-(pH/∂∂)T/(T∂∂H/)p ,得μJ-T=0。
3.系统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有两条途径1和2,1为可逆过程,2为不可逆过程,以下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S1=△S2B.△S2=C.D.△S1=【答案】C【解析】熵是状态函数,当始态终态一定时,△S有定值,它的过程可以用可逆过程的热温熵来求。
C项,由克劳修斯不等式可知,可逆过程热温商应该是大于不可逆过程热温商的。
4.Na2CO3(s)与H2O(l)可生成水合物Na2CO3·H2O(s),Na2CO3·7H2O(s),Na2CO3·10H2O,则-3℃时,与Na2CO3水溶液、冰平衡共存的水合物最多可有()种。
A.0B.1C.2D.3【答案】B【解析】自由度f=2-Φ+1(Na2CO3 水溶液体系,K=2,温度一定,所以只有压力一个条件可变),而自由度最大值为3,所以Φ最大值为3,(代表体系最多有3相共存,Na2CO3 水溶液为一相,冰为一相,还可能有一种水合物),故与Na2CO3水溶液及冰共存的水合物最多可能有1种。
5.-5℃,101.325 kPa下的过冷水,凝固成同温同压下的冰,则此过程有()。
最新傅献彩《物理化学》(下册)期末总复习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大纲第八章: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等基本概念和电解定理;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其与溶液浓度的关系;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应用;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及其计算方法;离子强度的计算,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第九章:可逆电池,电池的书面写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可逆电池的热力学(桥梁公式、Eθ与Kθa的关系),用Nernst公式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电动势测定的应用(计算平均活度因子、解离平衡常数和pH值).第十章:极化现象,超电势,极化对电解电压和原电池电动势的影响,电解过程中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反应顺序的判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化学电源的类型.第十一章:反应速率表示法,基元反应,反应机理,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推导和计算)及特点(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半衰期),典型复杂反应(对峙、平行、连续)的特点,对峙、平行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含义及由它求活化能,链反应的特点,用稳态近似、平衡假设、速控步等近似方法推导速率方程.第十二章: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的要点,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光化学反应与热反应的差别,量子产率,催化作用原理,催化剂,酶催化.第十三章: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含义,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弯曲液面上的附加压力,杨-拉普拉斯公式,开尔文公式,液-固界面现象(铺展、润湿、接触角、毛细管液面高度),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中的分布,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的特点,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模型.第十四章:分散系统,胶体,胶体的结构表示式,胶体的丁铎尔效应,电动现象(电泳、电渗),电动电位,胶体的稳定性及一些因素对它的影响,大分子溶液与胶体的异同,大分子物质平均摩尔质量的种类,唐南平衡.考试题目类型一.名词解释: (每词3分,共4词,计12分)二.选择填空: (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三.证明与推导: (计8分)四.计算题:(电化学1题,动力学2题,表面化学1题,共计40分)重要的名词1.电化学: 研究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2.迁移数: 离子j 所传导的电流(量)与总电流(量)之比. QQ I I t jj j == 3.摩尔电导率: 指把含有1mol 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为单位距离的两个平行电极之间时所具有的电导. cV Λm m κκ==4.柯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迁移)定律: 在无限稀溶液中,离子彼此独立运动,互不影响,无限稀释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等于无限稀释时阴、阳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之和.∞--∞++∞+=,,m m m v v Λλλ(化学计量单元),∞-∞+∞+=,,m m m Λλλ(类元电荷计量单元)5.离子强度: 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与其价数的平方的乘积之和的一半.∑=221j j z m I 6.可逆电池: 将化学能以热力学可逆的方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可逆电池.包括化学反应可逆和能量交换可逆两个方面.7.液体接界电势: 在两种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或同种电解质但浓度不同的溶液的界面间产生的电势差.它是由于离子的扩散速率不同造成的,是不可逆的.也称扩散电势. 8.金属-难溶盐电极: 在金属上覆盖一层该金属的难溶盐后浸入含该难溶盐阴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电极.包括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和难溶氧化物-难溶盐电极9.分解电压: 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地进行分解时所需(必须)的最小外加电压. 10.极化: 在有电流流过电极时,电极的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极电势的现象.11.超电势: 在某一电流密度下,电极的电极电势与其平衡电极电势的差值的绝对值.12.比表面积: 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 mA a sS =13.界面: 密切接触的两相之间的过渡区(约几个分子厚度). 14.表面: 与气体相接触的界面.15.表面张力: 指向表面并与表面相切,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上的紧缩力. F lγ=. 16.附加压力: 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在弯曲液面内外产生的压力差. 2's p R γ=17.吸附: 在相界面上,某种物质的浓度不同于体相浓度的现象. 18.物理吸附: 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吸附.19.化学吸附: 由于生成化学键而发生电子的转移与原子重排的吸附. 20.吸附质: 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21.吸附剂: 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通常都是固体.22.表面过剩/表面吸附量: 在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与同量溶剂在溶液本体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差值. 22da dr RT a A n S ⋅-==Γσ 23.表面活性剂: 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 习惯上只把那些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24.临界胶束浓度: 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所需的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低浓度.25.速率方程: 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间的关系式, 或浓度与时间等参数间的关系式.也称动力学方程.26.转化速率: 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反应进度.27.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 或 单位体积内,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dtdc v dt d V r jj ⋅=⋅=11ξ(恒容)28.反应机理: 表示一个总包(复杂)反应所经历的具体途径的若干基元反应的有序集合.也称反应历程.29.基元反应: 反应物粒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 30.简单反应: 只包含一个基元反应的总包反应.31.复合反应: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包反应. 也称复杂反应32.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简单级数反应: 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的简单方次(0或正整数)有关的反应.可以是基元反应、简单反应,也可是复合反应,但必须具有简单级数. 33.质量作用定律: 反应的反应速率与以计量系数的绝对值为指数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只适用于基元反应.34.反应级数: 速率方程中各浓度项的指数和.若速率方程中有加减运算,则无级数可言 35.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三级反应: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0/1/2/3次方成正比的一类反应.36.反应分子数: 引发一个基元反应所必需的反应物相互作用的最少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自由基等)数. 即基元反应中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 37.半衰期: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1/2t . 38.分数寿期: 消耗掉反应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α所需的时间αt . 分数衰期: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β所需的时间βt .若βα-=1,则βt t a=. 如: 某一级反应四分之三寿期3/4t =60min,而其四分之一衰期1/4t =60min39.初始速率: 反应刚开始进行的一瞬间的反应速率.可以认为反应物没有消耗.40.范特霍夫规则: 对同一化学反应,反应的温度每升高10℃(K),反应速率约增加1~3倍. 4~210≈+T T k k 41.对峙反应: 正向和逆向同时进行的反应.也称可逆反应. 42.平行反应: 反应物能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43.连串反应: 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能继续起反应而产生其它物质的一类反应.也称连续反应.44.稳态近似法: 在一系列的连串反应中,若生成高活性的中间产物粒子(如原子、离子、自由基等),因其能量高、活性大、反应能力强,一旦生成就立即发生反应,当反应达到稳定状态后,其净的反应速率可视为零的一种近似处理方法.45.链反应: 用光、热、辐射或其它方法使反应引发,通过活性组份(自由基或原子)的不断再生,使反应得以自动发展下去的一类连续反应.又称连锁反应.46.直链反应: 由一个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只生成一个新自由基或原子的链反应. 也称为单链反应.47.支链反应: 由一个活性粒子(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及两个以上新活性粒子(自由基或原子)的反应.48.原盐效应: 在稀溶液中,离子强度对离子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 49.光化反应: 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50.光化学定律: (1).只有被物质吸收的光,才能引发光化学反应.(2).在初级过程中,一个分子(或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而活化.51.光敏剂: 能把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对光不敏感的物质并使其活化乃至发生反应而加入的一类物质.52.催化剂: 加入少量就可以显著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没有数量和化学性质变化的一类物质.53.催化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由于催化剂的加入而发生变化的这种作用. 54.自催化作用: 反应产物对反应本身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55.催化反应的选择性: 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料量与发生转化的原料总量之比. 56.分散体系(系统):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系统). 57.分散相: 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物质 或 被分散介质所分散的物质. 58.分散介质: 呈连续分布的、起分散作用的物质.59.分子分散体系(系统):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体系(系统).又称真溶液,简称溶液.60.胶体分散体系: 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粒子半径在1~100nm(即9710~10m --,傅版)或1~1000nm(即m 6910~10--,天大版)之间的分散体系(系统).61.扩散: 有浓度梯度时,物质粒子因热运动(布朗运动)而发生宏观上的定向迁移现象.其推动力是浓度梯度,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d d d d s n c D A t x=-⋅⋅ 62.憎液溶胶: 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简称溶胶.63.沉降: 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因受重力作用而下沉的过程.64.电泳: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向迁移的现象.65.电渗: 在多孔膜(或毛细管)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液体通过多孔膜而定向流动的现象. 66.流动电势: 在外力的作用下,迫使液体通过多孔隔膜(或抟细管)定向流动时,在多孔膜两边所产生的电势差.67.沉降电势: 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下迅速移动时,在移动方向的两端所产生的电势差.68.聚沉值: 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聚沉值越小聚沉能力越强.69.感胶离子序: 将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按聚沉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 70.悬浮液: 将不溶性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系统). 71.乳状液: 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系统).72.唐南平衡: 若用半透膜将小分子电解质水溶液与大分子电解质水溶液隔开,由于大分子电解质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当膜两边达成渗透平衡时,小分子电解质在膜两边的分布不同.1.已知在300K 时,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s 50,且反应温度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1倍.若指前因子1710979.2-⨯=s A 且与温度关系不大,试求: (1).300K 时,反应的转化率达到87.5%所需的时间. (2).使反应转化率在s 50内达到75%所需的温度. 解:(1).因一级反应有: k t 2ln 2/1= ,和 kt y =-11ln (或ka t a )1ln(--=) 所以: )(01386.0502ln 2ln 12/1-===s t k )(15001386.0%)5.871ln(11ln 1s y k t =--=-= [或)(15001386.0)871ln(8/7s t t =--==] (2).据题由: )11(ln 2112T T R Ea k k -=得: )(60.532ln 3145.8300310300310ln 1121212-⋅=⨯⨯-⨯=⋅-=mol kJ k k R T T T T Ea 将阿仑尼乌斯公式代入积分方程得:t Ae y RT Ea /11ln -=-,即: RTEat A y -=⋅--)1ln(ln 所以: )(3105010979.2)75.01ln(ln3145.81060.53)1ln(ln 73K t A y R Ea T =⨯⨯--⨯-=⋅---=(也可先据kt y =-11ln 求出)(02773.0)1ln(1-=--=s t y k ,再由RTEaA k -=ln ln 求T)2.k 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B A k r =,求βα和. 解: 据题有: βα000][][B A k r =, 故可得:βαβα1,01,02,02,01,02,0][][][][B A B A r r =将第1,2两级数据代入上式得:α⎪⎪⎭⎫⎝⎛=1,02,01,02,0][][A A r r 即: 0.10.10.2ln 15.030.0ln][][lnln1,02,01,02,0===A A r r α同理,将第1,4组数据代入则可得:β⎪⎪⎭⎫⎝⎛=1,02,01,02,0][][B B r r亦即:00.10.2ln 15.015.0ln][][lnln1,02,01,02,0===B B r r β3.今在473.2K 时研究反应D C B A k+−→−+22,其速率方程可写成yx B A k r ][][=.现经实验1得当A 、B 的初始浓度分别为0.013-⋅dm mol 和0.023-⋅dm mol 时,测得反应物B试求(2).实验2: 当A 、B 的初始浓度均为0.023-⋅dm mol 时,测得初始反应速率仅为实验1的初始速率的1.414倍,求A 、B 的反应级数y x 和的值.(3).求算k 值. 解:(1).由实验1数据可知,min 53952/1=t ,min 130254/3=t .因此时有:000][2][1][A B A ==,故原方程可写成n y x y yx yyxA k A k x A kB A k r ]['][2)]([2][][0=⋅⋅=-⋅⋅==++,即此条件下,反应速率与简单n 级反应相同.利用简单n 级反应的分数寿期公式kC n a t n n a 101)1(1)1(-----=可得:1212/14/3+=-n t t 亦即: 50.12ln )1539513025ln(12ln )1ln(12/14/3=-+=-+=t t n (2).由实验2知:yx yxB A k B A k 1,01,02,02,0][][4.1][][=即: yxyx02.001.0414.102.002.0⨯⨯=⨯,所以: 50.0)1.0/2.0ln(414.1ln ≈=x因y x n +=,所以: 00.150.050.1=-=-=x n y(3).由(1)得:]min )[(1068.7539501.05.0212])[15.1(21)5.01(2'15.0345.015.015.105.11------⋅⋅⨯=⨯⨯⨯-=---==dm mol t A k k a y y4.某一级反应P A →,在某给定条件下的初始速率为133min 101---⋅⋅⨯dm mol ,1h 后速率为133min 1025.0---⋅⋅⨯dm mol .求反应的2/1 ,t k 和初始浓度0,A c .解:(1).对一级反应有:A Akc dtdc r ==,积分得:)exp(0,0,kt c e c c A kt A A -==-,而当反应刚开始的一瞬间,则有:0,0A kc r =, 故:)exp()exp(00,0,0kt r kt c c r kc r A A A -=-== 所以: )(min 0231.01025.0100.1ln 601ln 11330---=⨯⨯==r r t k (这是微分方程与积分方程联合求解的实例)(也可将0,0A kc r =和A kc r =同时代入kt cc =0ln得: kt r r =0ln ) (2).由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公式得: (min)0.300231.02ln 2ln 2/1===k t (3).据题得: )(04323.00231.0100.11300,--⋅=⨯==dm mol k r c A5.现在的天然铀矿中1:139 : 235238=U U ,已知U 238的蜕变反应的速率常数为1.521010-⨯a,U 235的蜕变反应的速率常数为9.721010-⨯a -1.问在20亿年(2910⨯a)前,U U 235238 : 等于多少?(a 是时间单位年的符号)解: 据题中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可知,两蜕变反应均为一级反应,由kt cc=0ln 可得:t k k c c c c c c cc)(ln lnln 23523823523823523823502352380238-=⎪⎪⎭⎫⎝⎛=- 所以: 1:271:96.26]102)1072.91052.1exp[(139])exp[(910102352382352382350238≈=⨯⨯⨯-⨯⨯=-=--t k k cc c c6.已知对峙反应)()(g B k k g A ==-11在25℃时的正、逆向速率常数分别为0.3162h -1和0.06324h -1。
物理化学经典习题(配南大傅献彩)

物理化学经典习题一、填空题1.硫酸与水可形成三种水合盐:H 2SO 4·H 2O 、H 2SO 4·2H 2O 、H 2SO 4 ·4H 2O 。
常压下将一定量的H 2SO 4溶于水中,当达三相平衡时,能与冰、 H 2SO 4水溶液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盐的分子中含水分子的数目是 。
2.Na +、H +的还原电极电势分别为 –2.71V 和 –0.83V ,但用Hg 作阴极电解 NaCl 溶液时,阴极产物是Na –Hg 齐,而不是H 2,这个现象的解释是 。
3.在稀亚砷酸溶液中通入过量的硫化氢制备硫化砷溶液。
其胶团结构式为 。
注明紧密层、扩散层、胶核、胶粒、胶团。
4.在两个具有0.001mAgNO 3溶液的容器之间是一个AgCl 多孔塞,在多孔塞两端放两个电极,接通直流电源后,溶液将向 极方向流动。
5. 反应 A −→−1k B (Ⅰ) ; A −→−2k D (Ⅱ)。
已知反应(Ⅰ)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Ⅱ)的活化能,加入适当催化剂 改变获得B 和D 的比例。
6.等温等压(298K 及p ø)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在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进行,放热40.0 kJ·mol -1,若该反应通过可逆电池来完成,吸热 4.00 kJ·mol -1,则该化学反应的熵变为 。
7.若稀溶液表面张力γ 与溶质浓度c 的关系为 γ0 – γ = A + Bln c(γ0为纯溶剂表面张力,A、B为常数),则溶质在溶液表面的吸附量Γ与浓度c的关系为。
1O2(g) ═ H2O(l) 的8.298.2K、101.325kPa下,反应H2(g) +2(∆r G m–∆r F m)/ J·mol-1为。
二、问答题1.为什么热和功的转化是不可逆的?1O2(g) ═ 2.在绝热钢筒中进行一化学反应:H2(g) +2 H2O(g),在反应自发进行。
问此变化中下述各量哪些为零,哪些大于零,哪些小于零?Q,W,∆U,∆H,∆S和∆F。
考研物理化学傅献彩第十二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自测题一、选择题1.在简单硬球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
(a) 互撞分子的总动能超过E c(b) 互撞分子的相对动能超过E c(c) 互撞分子的相对平动能在连心线上的分量超过E c(d) 互撞分子的内部动能超过E c2.某双原子分子分解反应的阈能E c=83.68 kJ·mol-1,则在300K时活化分子所占的分数是()。
(a) 3.719⨯10-14(b) 6.17⨯10-15(c) 2.69⨯10-11(d) 2.69⨯10-153.有一稀溶液反应CH3COOCH3+OH-→P,根据原盐效应,当溶液总的离子强度增加时,反应速率常数k值将()。
(a)变大(b) 变小(c) 不变(d)无确定关系4.已知HI的光分解反应机理如下:HI+hν→H•+I•H•+HI→H2+I•I•+ I•+M→I2+M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消耗的量子效率为()。
(a) 1 (b) 2 (c) 4 (d) 1065.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25%,当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提高10倍,其平衡转化率将()。
(a) 大于25% (b) 小于25% (c) 不变(d) 不确定6.设某基元反应在500K时的实验活化能为83.14kJ⋅mol-1,则此反应的阈能E c为()。
(a) 2.145kJ⋅mol-1(b) 162.1kJ⋅mol-1(c) 83.14kJ⋅mol-1(d) 81.06kJ⋅mol-17.根据过渡态理论,液相双分子反应的实验活化能E a与活化焓∆r≠H m之间的关系为()。
(a) E a=∆r≠H m(b) E a=∆r≠H m+RT(c) E a=∆r≠H m -RT(d) E a=∆r≠H m +2RT8.设两个单原子气体A和B发生化合反应,即A(g)+B(g)==C(g),设一维平动配分函数f t=108,一维转动配分函数f r=10,按过渡态理论,在温度T时,反应的概率因子为()。
物理化学十一、十二章问答题(界面现象和胶体)

物理化学十一、十二章问答题(界面现象和胶体)第十一章界面现象1.表面能、表面自由能、比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是否是一个概念?相同否?答:总的说来四者都是描述表面的过剩能量,但概念上有区别,表面能为物质表面较其内部多余的能量;若在T,p恒定时,这部分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表面吉布斯自由能);若在T,p恒定时,单位表面的自由能,便称为比表面自由能,其单位为J·m-2,因J =N·m,故J·m-2也可化为N·m-1,这样表面自由能又转变为另一概念,成为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相表面上沿着相表面的切面方向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虽然比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数值相同,也可混用,但概念有差别,前者是标量,后者是矢量。
2.若在容器内只是油与水在一起,虽然用力振荡,但静止后仍自动分层,这是为什么?答:油与水是互不相溶的,当二者剧烈振荡时,可以相互分散成小液滴,这样一来,表面能增大,这时又没有能降低表面能的第三种物质存在,因此这时为不稳定体系,体系有自动降低能量的倾向,分层后,体系能量降低,因此会自动分层。
3.铅酸蓄电池的两个电极,一个是活性铅电极,另一个是活性氧化铅电极,你是怎样理解这理解这“活性”两字?答:这里活性是指铅或氧化铅处于多孔性,即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较高比表面自由能,处于化学活性状态。
这是在制备电极时经过特殊活化工序而形成的高分散状态,根据热力学理论及表面性质,若铅蓄电池长期使用或者长期放置而未能及时充电,电极的高分散状态会逐渐减低,这种活性也就消失。
4.在化工生产中,固体原料的焙烧,目前很多采用沸腾焙烧,依表面现象来分析有哪些优点?答:沸腾焙烧是将固体原料碎成小颗粒,通入预热的空气或其它气体,使炉内固体颗粒在气体中悬浮,状如沸腾,这样就增大了固气间的接触界面,增强了传质与传热,使体系处于较高的化学活性状态。
5. 在滴管内的液体为什么必须给橡胶乳头加压时液体才能滴出,并呈球形?答:因在滴管下端的液面呈凹形,即液面的附加力是向上的,液体不易从滴管滴出,因此若要使液滴从管端滴下,必须在橡胶乳头加以压力,使这压力大于附加压力,此压力通过液柱而传至管下端液面而超过凹形表面的附加压力,使凹形表面变成凸形表面,最终使液滴滴下,刚滴下的一瞬间,液滴不成球形,上端呈尖形,这时液面各部位的曲率半径都不一样,不同部位的曲面上所产生附加压力也不同,这种不平衡的压力便迫使液滴自动调整成球形,降低能量使液滴具有最小的表面积。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主编)复习题答案--(全)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1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2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11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12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第十一章 表面现象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45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46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9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10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13
微信搜索【大四学长】免费VIP版安卓苹果实用工具,学习资料,电脑软件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试卷均已上传至“百度文库”,请自己搜索)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一)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二)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物化试卷(一)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物化试卷(二)
第三章统计热力学基础
第四章溶液物化试卷(一)
第四章溶液物化试卷(二)
第五章相平衡物化试卷(一)
第五章相平衡物化试卷(二)
第六章化学平衡物化试卷(一)
第六章化学平衡物化试卷(二)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物化试卷(一)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物化试卷(二)
第八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一)第八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二)第九章电解与极化作用
第十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物化试卷(一)
第十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物化试卷(二)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物化试卷(一)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物化试卷(二)
第十二章界面现象物化试卷(一)
第十二章界面现象物化试卷(二)
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物化试卷(一)
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物化试卷(二)
参考答案
1. 液体的表面自由能γ 可以表示为: ( )
(A) (α H/αA)T,p,n(B) (αF/αA)T,p,n
(C) (αU/αA)S,V,n(D) (αG/αA)T,V,n
2. 对大多数纯液体其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率是: ( )
(A) (αγ/αT)p> 0 (B) (αγ/αT)p< 0
(C) (αγ/αT)p= 0 (D) 无一定变化规律
3. 已知400 K 时,汞的饱和蒸气压为 p0,密度为ρ ,如果求在相同温度下,一个直径为10-7m 的汞滴的蒸气压,应该用公式:( )
(A) p = p0+ 2γ/R'
(B) ln(p/p0) =ΔVapHm(1/T0-1/T)/R
(C) RTln(p/p0) = 2γM/ρR'
(D) p = nRT/V
4. 弯曲表面上附加压力的计算公式:Δp = p'-p0= 2γ/R' 中,R' 的符号:( )
(A) 液面为凸面时为正,凹面为负(C) 总为正
(B) 液面为凸面时为负,凹面为正(D) 总为负
5.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下列那一个因素无关:
(A)温度(B)液体密度(C)重力加速度(D)大气压力
6. 把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凹面下液体所受的压力p 与平面液体所受的压力p
相比:( )
(A) p = p0(B)p < p0(C) p > p0(D) 不确定
7. 将一毛细管端插入水中,毛细管中水面上升5 cm,若将毛细管向下移动,留了3 cm 在水面,试问水在毛细管上端的行为是:( )
(A) 水从毛细管上端溢出
(B) 毛细管上端水面呈凸形弯月面
(C) 毛细管上端水面呈凹形弯月面
(D) 毛细管上端水面呈水平面
8. 同外压恒温下,微小液滴的蒸气压比平面液体的蒸气压: ( )
(A) 大(B) 一样(C) 小(D) 不定
9. 用同一滴管分别滴下 1 cm3 NaOH 水溶液、水、乙醇水溶液, 各自的滴数为: ( )
(A)水15滴,NaOH水溶液18滴,乙醇水溶液25滴
(B)水18滴,NaOH水溶液25滴,乙醇水溶液15滴
(C) 水18 滴, NaOH 水溶液15 滴, 乙醇水溶液25 滴
(D) 三者的滴数皆为 18 滴
10.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
(B) 平面液面没有附加压力
(C) 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D)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
11. 二元溶液及其溶剂的比表面自由能分别为γ 和γ0,已知溶液的表面超量Γ
< 0,则γ与γ0之间的关系符合以下哪种? ( )
2
(A)γ>γ0(B)γ=γ0(C)γ<γ0(D)不能确定
12. 当表面活性物质加入溶剂后,所产生的结果是:( )
dγ/da<0,正吸附(B) dγ/da<0,负吸附
(C) dγ/da>0,正吸附(D) dγ/da>0,负吸附
13. 在农药中通常都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 如烷基苯磺酸盐, 其主要目的是: ( )
(A) 增加农药的杀虫药性
(B) 提高农药对植物表面的润湿能力
(C) 防止农药挥发
(D) 消除药液的泡沫
14. 把细长不渗水的两张白纸互相靠近(距离为d ),平行地浮在水面上, 用玻璃棒轻轻地在两纸中间滴一滴肥皂液, 两纸间的距离将:( )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A.B.C都有可能
15. 对于亲水性表面,其各界面张力之间关系是: ( )
(A)γ(s-l) > γ(s-g) (B) γ(s-l) < γ(s-g)
(C)γ(s-l) = γ(s-g) (D) 不能确定
16. 兰缪尔吸附等温式所基于的一个假定是:( )
(A)吸附热是个常数(B)平整的固体表面
(C)理想的气体行为(D)吸附和脱附的活化能均为零
17. 高压下,气体A 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进行催化转化,,其机理如下:A +K AK B +K 表面反应为控制步骤, 反应表观为几级? ( )
(A) 零级(B) 一级(C) 二级(D) 无级数
18. 称为催化剂毒物的主要行为是: ( )
(A)和反应物之一发生化学反应(B)增加逆反应的速度
(C)使产物变得不活泼(D)占据催化剂的活性中心
19. 纯水的表面张力为γ1,某溶质的表面张力为γ2,且γ2> γ1,制
,本体浓度为 C,则: ( ) 成水溶液后,溶质的表面浓度为C
s
(A) C s> C (B) C s< C (C) C s= C (D) C s= 0
20. 已知293 K 时,水-辛醇的界面张力为0.009 N/m,水-汞的界面张力为0.375 N/m,汞-辛醇的界面张力为 0.348 N/m,故可以断定:( )
(A) 辛醇不能在水-汞界面上铺展开
(B) 辛醇可以在水-汞界面上铺展开
(C) 辛醇可以溶在汞里面
(D) 辛醇浮在水面上
参考答案
CBCAD BCACC AABAB AAD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