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
初中地理知识点等高线

初中地理知识点等高线等高线是指地图上连接同一高度的地点的线段。
它是地形图中最基本的地貌标志之一,通过等高线可以准确地描绘出地形的起伏和变化情况。
等高线主要由等高线和等高线间隔组成。
首先,等高线的特点是和该地区的具体情况有关的。
等高线的特点有:1.等高线间距固定;2.等高线闭合,即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曲线;3.等高线在山峰周围形成环形等高线;4.等高线交汇处形成V字形;5.等高线与河流呈V字形交叉;6.等高线密集表示山区陡峭,等高线疏松表示山区缓坡。
其次,等高线的间距是指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间距的大小代表了地势的陡峭程度。
如果等高线的间距很小,那么地势就会比较陡峭;如果等高线的间距比较大,那么地势就会比较缓和。
通过等高线的间距,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
然后,等高线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出其中一地区的地形特点。
通过分析等高线的数量和形状,我们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山地、平原、盆地等地貌特点。
例如,如果等高线非常密集,呈现出环形的分布,那么说明该地区是一个山地;如果等高线交汇处形成很多V字形,说明该地区有很多山峰等。
另外,等高线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势的高低。
等高线的等高距离越小,说明地势越高;等高距离越大,说明地势越低。
利用等高线的高低差,我们可以找到最高点和最低点,进而了解山脉的起伏变化情况。
此外,等高线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地势的坡度。
等高线的间距越大,说明坡度越小;等高线的间距越小,说明坡度越大。
通过等高线的分布,我们可以判断出山坡的陡缓程度,以及水流的方向等。
最后,等高线的应用非常广泛。
地理学家和地图制图师经常使用等高线来绘制地形图,以帮助人们了解地势情况。
在山区旅游和徒步时,等高线也是重要的导航工具。
通过研究等高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
七年级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

七年级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地形图是地理学和地图学中的重要内容,其通过等高线的方式来表达地面高度变化和地形特征。
在学习地形图的过程中,等高线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元素。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
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是指连接同一高度的点的线条。
而等高线地图则是使用等高线来表述世界上不同地区和特定地点的地形特征。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原理等高线地形图的一般特点是每隔一定高度,等高线方式表示。
地图上可以通过等高线线条的间隔来分辨出高度的变化情况,一般等高线间隔的线距,决定了等高线地形图的详细程度。
如何读取等高线地形图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最基本的知识点是如何读取等高线地形图。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读取等高线地形图:1. 找到地图的比例尺,确认比例尺的大小。
2. 寻找最低点和最高点。
3. 找出不同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4. 分析已知区域的地势特征,确定可能存在的地形特征,如山谷和河流。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等高线地形图被广泛应用于地理学和地图制作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等高线地形图不仅可以用来表示地表形态变化,还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比如,在旅游规划中,等高线地图可以用来确定山地地区的观光路线。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用等高线地形图来制定不同高度的农业梯田规划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
在紧急救援中,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救援人员提前了解山区的地形和路线等情况,满足救援需要。
结论总之,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需要建立起正确的知识体系,并且掌握其基本原理、读取方法和应用领域等关键要素。
通过总结这些知识点,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知识清单

① 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① 均匀坡、凹坡通视情况 ② 阳坡光热好,阴坡气温低、 好; 蒸发弱 ③ 迎风坡降水较多 ② 凸坡通视情况差; ③ 地势高且无障碍物通视 情况好; 伏。
2. 判断通视情况
④ 考虑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留。
⑤ 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 ④ 军事上,凸坡有利于埋
②避开山前空地,以防泥石流、山洪; ③避开坡度陡峭或陡崖,以防滑坡 (7)、航空港 ①郊区(避免噪声污染);4、选线 ②少烟幕,便于起降。 (1)、引水路 ③平坦开阔(占地广、视野宽); 线、输油线路 ④坡度适当(避免积水)。 尽量利用地势 ⑤云雾、暴雨频率少; 使水或油自流。 ⑥风速小、跑道与主导风向平行。 路线尽可能短。 ⑦地质条件好。
(3)、海滨浴场 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水浅)沙岸。
(4)、疗养院 一般选在城郊、山地缓坡、向阳坡、背风坡,清静, 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盆地、山谷不宜)。
(5). 居民点或宿营地选址
(6)、气象哨 一般选坡度适中, 地势开阔的地方(盆 地、山谷不宜)。
地形平坦开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势稍高的安全地带 ①离水源近,又能避免洪水威胁;
对较小的地方
(2)、铁路、公路线
①一般尽量选在缓坡,②尽量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 高线延伸方向分布,避开高寒、荒漠、沼泽、溶洞、冻土、 陡崖、滑坡。③尽量少穿越河流 (理由:工程量小、造 价低,施工易;道路平缓,利于车辆行驶;不易水土流失)
选择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相 (3)登山线路:
山地:林业。丘陵:茶、果、梯田。高原: (1)、农 畜牧业。平原、河谷、盆地:种植业。积水 洼地:渔业。缓坡可以安排果园(向阳的半 业布局 山坡)、村庄,也可以考虑建设梯田 (2)、工业区 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 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 (3)、居民区 ①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②地势平坦 开阔的向阳地带。 5、选面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科中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它通过等高线的分布和形态,直观地展示了地形的起伏和地貌特征。
对于我们了解和分析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点。
一、等高线的定义和特征等高线是指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等高线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即使在一幅图中未闭合,也会在相邻的图幅中闭合。
3、除了陡崖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
4、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地形的坡度陡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类型1、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2、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3、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4、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山谷处往往发育河流。
5、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6、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值称为等高距。
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可以用两点的海拔相减,也可以通过数等高线的条数乘以等高距来计算。
2、坡度的判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3、地形部位的判断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内高外低。
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内低外高。
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出。
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形如马鞍。
陡崖:等高线重合。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农业生产在陡坡上一般适宜发展林业,缓坡上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谷地区往往水源充足,适宜发展农业。
2、工程建设水库的选址:一般选在峡谷处,这样工程量小,库容大。
公路、铁路的选线:一般选择在坡度较缓、线路较短、弯路较少的地方。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科学中一种用于描绘地表形状的测量手段,是地形图的主要类型之一。
它使用等高线把地表分成不同的区域,显示地表的高低、斜坡、沟渠以及其他形状特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地貌特征、山脉和谷地的分布情况,并可以用于规划、探矿、土地开发、水利工程、新建村落等地理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
一、等高线地形图定义等高线地形图指的是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程的地形图,即用等高线来反映地表不同部位的高程变化。
一般情况下,等高线地形图是指用一定间距的实线、虚线和折线表示地形高度变化的地貌图。
它以实线和虚线以及象限号表示地表的高低,其中实线表示地表水平面或地表高程的最大值,而虚线表示地表水平等高线的最小值。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技术1、定义测量区域:确定等高线地形图要测量的范围,也就是说,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要先确定要测量的区域。
2、定义测量等高线:测量等高线时,首先要确定等高线的数量及间距,然后按照确定的等高线分布进行测量。
3、实测:实测是根据表1确定的已知高程点绘制等高线的关键环节,在实测中,要根据比例尺、高程表和测距仪将地表高程准确测量出来4、地形图标注:完成地形图绘制后,需要对地形图进行标注,包括:表示大地标号、项目名称、坐标系、比例尺、测量点数、基准面高程和参考单位等。
三、等高线地形图应用等高线地形图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如果没有等高线地形图,很多工程设计都无法完成,因为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工程设计人员获得地形高程的准确信息,从而指导工程设计和控制。
从长远来看,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工程设计领域,它在军事、地质、水利等领域也同样重要。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了解地表形状,从而更加有效地实施工程项目和规划。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局限性等高线地形图有自身的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等高线的精度受地面测量的影响,在极限情况下,等高线的精度将减低至可接受范围。
2、等高线地形图不能充分展示地表景观,比如植被、山体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军事、地质、水利等应用是很重要的。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等高线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等高线一、课标呈现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盆地,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①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均相等。
②同图等距: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均一致。
③是闭合曲线,一般不相交,若重叠则为陡崖(重叠为崖);④疏缓密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⑤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⑥相邻两条等高线要么相差一个等高距要么相差0。
⑦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知识点2:地形部位判读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1)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存在三种可能(相等或大于、小于一个等高距);(2)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H相=H高-H低。
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 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n-1)d米<H<(n+1)d米。
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ΔH/100m)。
(3)估算陡崖的高度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最高海拔,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最低海拔。
(4)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判断:位于两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同,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低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同,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高值(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
地理等高线知识点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把地面上海拔高度一样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地理等高线学问点,期望能帮助到大家!地理等高线学问点 1.等高线的根本特征⑴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一样,相邻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一样。
⑵等高距全图全都: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图上全部标注高度均为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0 米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海平面。
⑶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在本图内闭合,如盆地或山地。
大圈在本图中看不到闭合,而中断在图框边上(这是由于受测绘区范围的限制),但肯定会在相邻的拼接起来的多张图幅中闭合。
⑷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是在陡崖处消灭。
⑸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即等高线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
⑹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⑺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局部为山谷,可能有小河分布;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的局部为山脊;相邻两个山顶的中间局部为鞍部,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的最低处;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⑻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用“---”标记。
⑼几条特别的等高线:0 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海拔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宽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 500 半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等高线稀疏,弯折局部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 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格外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2.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类型与判读方法:第一步看等高线外形,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其次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 200 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 500 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凹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 200——500 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 500 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点拨高考】等高线地形图是地面上海拔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图,是反映区域特征的主要形式。
主要考查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疏密分布特点及其对应的地形类型和地势变化等知识。
试题中多以虚拟区域或具体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区域的地形差异及其对人类生产(工农业生产、交通等)、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的五个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
(2)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D处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
(4)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5)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如图中C处附近的短线。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H相=H高-H低或(n-1)d<H<(n+1)d,其中n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陡崖高度的计算(1)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图示崖顶为400 m≤H顶<500 m。
(2)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图示崖底为0<H底≤100 m。
(3)陡崖的相对高度:(n-1)d≤ΔH<(n+1)d。
图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00 m ≤ΔH<500 m。
(说明: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3.闭合等高线的计算闭合等高线计算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4.计算两地的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0.6 ℃×H相)/100 m。
5.地形坡度的计算与判断坡度由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两点相对高度可根据两点等高线计算,水平距离可根据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计算。
(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原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单位距离的高差大(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大),坡度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常见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
2.等高线特点
(1)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都相等。
(2)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
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
(3)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4)等高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悬崖处除外)。
3.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7、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
8、判断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
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一般不可视; 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一般可视
3.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公式:乙甲相H H H -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m 100/6.0℃)可以计算两地间气温差异:相差H T 6.0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的取值范围是:(d 表示等高距,n 表示相交等高线的条数)
(n -1)d ≤ΔH<(n +1)d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a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 大≤H 顶<H 大+d (大表示相交等高线最大值)
b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 小-d<H 底≤H 小(小表示相交等高线最小值)
4.等高线的应用
(1)水文特征的判读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②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③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2)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水库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形,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阔深的避风港湾 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和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公路、铁路线
一般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一般要遵循沿等高线修筑的原则,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地下溶洞地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
引水线路 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输油管线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农业生 产布局 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工业区
居民区 选址 工业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并且交通便利,远离污染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