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例晚期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凝血酶治疗产后出血及晚期产后出血62例分析

凝血酶治疗产后出血及晚期产后出血62例分析关键词凝血酶纱条宫腔填塞宫腔注射产后出血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45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的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及早控制出血并最大限度减少产后出血量,抢救生命及如何保留子宫将关系到产妇未来的生育功能和生活质量。
晚期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4小时之后至产褥期,但往往因反复出血导致大量失血,出现严重贫血。
回顾性分析6年来采用凝血酶纱条宫腔填塞和宫腔注射凝血酶治疗产后出血及晚期产后出血患者62例,全部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11年4月收治分娩产妇16200例,产后出血及晚期产后出血采用凝血酶治疗62例(产后出血57例、晚期产后出血5例),其中凝血酶纱布填塞治疗37例(简称纱布填塞组),剖宫产25例,阴道分娩12例;年龄19~42岁,平均30岁;孕周34~41周,平均37周;初产妇16例,经产妇21例;凝血酶宫腔注射25例(简称注射组),其中产后出血20例(阴道分娩13例、剖宫产7例),晚期产后出血5例(经阴分娩3例,剖宫产2例)。
产后出血20例中年龄20~40岁,平均31岁;孕周35~42周,平均38周;初产妇9例,经产妇11例;晚期产后出血5例中年龄28~39岁,平均33岁;孕周38~41周,平均38+5周。
出血原因及出血量:①纱布填塞组:胎盘粘连9例,前置胎盘15例,胎盘早剥1例,宫缩乏力12例。
出血量用称重法计算,500~1000ml 22例,>1000ml 15例。
②注射组:产后出血20例中胎盘粘连2例,前置胎盘12例,宫缩乏力6例;晚期产后出血5例(宫缩乏力及胎盘剥离面血窦开放4例,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1例);出血量称重法计算,晚期产后出血结合患者叙述及入院后出血量称重估算,产后出血500~1000ml 20例,晚期产后出血800~1000ml 3例,>1000ml 2例。
妇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妇产科典型病例分析病例一、先兆流产病例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例三、卵管妊娠病例四、胎盘早剥病例五、胎儿宫内窘迫病例六、妊娠期糖尿病病例七、产后出血病例八、慢性盆腔炎病例九、宫颈癌病例十、子宫肌瘤病例十一、卵巢囊肿病例十二、绒癌先兆流产(2011.02)病史1.病史摘要:王丽蓉,女,30岁。
主诉:停经45天,少量阴道流血一天。
患者停经45天,于一天前有少量阴道流血,无腹痛,未引起重视,一天来阴道流血无缓解,但量亦未增多,无组织块排出,来院就诊。
发病以来,精神好,食欲佳,两便无异常。
平时身体健康,无妇科疾病史,月经规则,5/30天;末次月经:2011-01-01(45天前),量如平素,28岁结婚,爱人体健,0—0—1—0,结婚后2月有一次早孕人工流产史。
未避孕半年。
2.病史分析:(1)在病史采集中,育龄妇女出现阴道流血,并有停经史,要初步鉴别出血是否与妊娠有关,应重点询问患者出血与月经的关系、出血量、持续时间、有无组织物排出、有无腹痛等。
如有腹痛,应了解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还应了解阴道有无水样排液,阴道排液的色、量及有无臭味,有无妊娠产物排除。
(2)停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分析对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①流产:发生在妊娠28周以前,开始时绒毛与蜕膜分离,血窦开放,即开始出血;当胚胎完全分离排出后,子宫收缩,出血停止。
②宫外孕:胚胎死亡后,常有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色暗红或深褐,量少呈点滴状,一般不超过月经量。
阴道流血可伴有蜕膜管型或蜕膜碎片排出。
③葡萄胎:多数患者在停经后2~4个月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断续不止,开始量少,以后逐渐增多,且常反复大量流血,因葡萄胎组织自蜕膜剥离,使母体血管破裂。
有时可自然排除水泡组织,此时出血往往汹涌,而腹痛并不十分明显。
结合该患者的表现,多考虑为先兆流产。
(3)病史特点:①已婚女性,停经45天,阴道流血。
②无腹痛,一天来阴道流血无缓解,无组织排出,量无增多。
③平素月经正常,规则,未避孕半年。
对产后出血病因的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

对产后出血病因的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对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74例产妇病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37例。
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出现产后出血和其他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观察组。
结论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后出血;原因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2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31-01在胎儿娩出后的24h内,产妇的出血量超过500ml,在临床被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临床产科的一种最常见的、最严重的并发症现象,至今为止该症状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1]。
本次研究中选取74例产妇病例,对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产妇病例7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
观察组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12例;年龄18至39岁,平均26.4岁;孕周34至42周,平均39.4周;干预组中初产妇26例,经产妇11例;年龄19至37岁,平均25.8岁;孕周33至41周,平均38.8周。
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对于一些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护理人员应该在分娩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出现产后出血,临床研究认为如果孕妇出现多胎、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疾病、子宫发育不良等症状,应该尽量提前入院;对于一些胎盘早剥、死胎、羊膜腔感染等症状的产妇应采用及时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预防出现dic症状[2]。
产后出血因素及血清AT-Ⅲ、BNP及NO预测价值

0.
527
3.
901
0.
048
4.
166
0.
041
16.
881
0.
000
因 素
胎盘早剥[例(% )]
有
无
分娩方式[例(% )]
剖宫产
自然分娩
产程延长[例(% )]
有
无
]
软产道损伤[
例(
%)
有
无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fs
e
G
j
y
pa
r
uml
e
ve
l
so
fs
e
r
uman
t
i
t
hr
omb
i
nⅢ (
ATⅢ ),b
r
a
i
nna
t
r
i
u
r
e
t
i
cpep
t
i
de(
BNP),andn
i
t
r
i
cox
i
de(
NO)f
o
rpo
s
t
r
t
um
pa
hemo
r
r
hage.Me
t
hods:204p
r
egnan
twomenwe
r
ed
i
v
i
dedi
l
t
hCar
eHo
spi
t
a
l,GuangxiZhuang Au
t
onomou
sRegi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_顾玮

作者单位: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200030) E-mail:k risgu70@ 论 著文章编号:1005-2216(2004)11-0677-03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顾 玮 苏琦枫 黄咏梅【摘 要】 目的 分析与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方法 以200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6194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400mL,或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采用容积法+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
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产后出血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果 在6194例分娩数中,符合产后出血的有77例,占1.24%,单因素分析中有10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有7个因素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OR=999.000),前置胎盘(O R=40.073),胎盘粘连植入残留(OR=28.532),产道损伤(O R=15.190),胎次(O R=5.523),剖宫产(OR=3.882),早接触早吸吮(O R=0.069)。
结论 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同时提倡早接触早吸吮对于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分娩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Gu Wei,Su Qifeng,Huang Y ongmei.Department of G y necolo gy and Obstetrics,International Peace Maternity&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China Welfare I nstitute, Shanghai200030,ChinaA bstract Objective T o investig ate the facto rs associa ted with postpar tum hemo rrhage.Metho ds T here w ere6194deliveries in2002in our hospital.Postpartum hemorrhage w as defined as blood loss≥400mL within the first2hours o r ≥500mL during24hours after labo r.T he amount of blood loss was measured by the method of weight,volume and range estimation.Results 77ca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w ere identified among6194deliveries,the incidence of postpar tum hemo rrhage being1.24%.There were10factors associated w 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significantly ac-cording to sing le-factor analysis and7factors entered last regressio n model according to multi-factor analysis.T hey were uterine inertia(O R=999.000),placenta previa(O R=40.073),adherence implantation or residual of placenta(OR=28.532),birth canal laceration(OR=15.1%),para(O R=5.523),cesarean section(O R=3.882),sucking as early aspossible(OR=0.069).Conclusion It is impo rtant to emphasize health educatio n and prenatal management.In the meantime,how to control the ra te o f C-section and enhance obstetrical assistance skills is impo rtant as w ell for de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po stpartum hemorrhag e and preg nancy mo rtality.Key words Postpartum hemor rhage Delivery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
产后出血成因其防范急救论文

论产后出血成因及其防范急救【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070-01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
其发病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
产后出血是全球孕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每年导致125000名孕妇死亡,2000万名妇女患病。
而居高不下的孕产妇死亡率及致残率亦使很多妇女、孩子、家庭深受影响。
每年因怀孕分娩而死亡的妇女中,约有1/4死于产后出血(pph),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如妇产科分娩的患者1215例,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有26例,占2.14%。
其中年龄20岁~35岁;经产妇8例,初产妇18例。
1.2方法对26例产后出血患者发生产后出血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用sas8.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产后出血原因软产道损伤者5例,占19.23%;因胎盘因素发生产后出血者6例,占23.08%;宫缩乏力者15例,占57.69%。
2.2产后出血与流产史关系有流产史者发生产后出血的比例为3.58%;无流产史者发生产后出血的比例为1.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5)。
2.3产后出血与分娩次数的关系初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比例为1.80%;经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比例为3.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产后出血与孕周关系孕周37w前发生产后出血的比例为6.02%;孕周37w后发生产后出血的比例为1.29%;孕周超过40w发生产后出血的比例为3.07%。
37孕周后发生产后出血的比例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3.1产后出血原因分析产后出血病因较多,常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这也是造成围产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产后出血原因中,以子宫收缩乏力占首位,约占产后出血的50%~70%,本组资料产后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57.69%,与文献报道一致。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一、产后出血的定义及应急处理原则: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
产后出血的发病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失血过多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其发生速度快,时间短,能否对其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果断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对孕产妇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应急预案:(一)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1、预防:加强产前检查,纠正贫血,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妊娠并发症。
2、应急预案:(1)按摩子宫:立即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并积极采取措施如应用宫缩剂、宫腔纱条填塞法、结扎盆腔血管等。
(2)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静脉输液、输血。
(3)若出现休克症状,配合医生积极抢救休克。
(二)胎盘因素引起的出血1、预防: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肾炎等影响胎盘功能的疾病。
2、应急预案:(1)若胎盘已剥离排出,应立即按压宫底,将积血块排出。
(2)若胎盘未完全剥离或粘连、植入时应及时徒手剥离胎盘或配合医生进行宫腔清理。
(3)若为胎盘残留,在胎盘未完全剥离之前,切忌按摩宫底,以免胎盘部分剥离而影响宫缩,导致出血增多,甚至发生休克,能徒手剥离者应将胎盘取出;不能取出者,应作B型超声检查,确定胎盘位置,行剖腹探查术。
若残留胎盘小,无活动出血者,可试行刮宫术。
若有活动出血者,应先作宫颈内口探查及子宫刮匙搅刮宫壁,再行刮宫术。
若出现休克症状者,应立即抗休克治疗。
(三)软产道损伤引起的出血1、预防:正确处理产程,防止产程延长、难产及手术产的助产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软产道损伤。
胎儿娩出后立即发生阴道流血,色鲜红可诊断为软产道损伤。
胎儿娩出数分钟后出现阴道流血,色暗红可诊断为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2、应急预案:(1)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便于操作,及时进行缝合修补。
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便于操作;及时缝合修补能减少出血量及术后感染;防止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的发生。
产后出血原因预防护理措施论文

产后出血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摘要: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
有文献报道,孕产妇死亡49.9%是由产后出血所致,居于我国孕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因此,在产前、产时和产后采取各种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对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及时处理,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92-011 临床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4-2010年共收住产妇1025例,其中晚期产后出血的共6例,年龄18-40岁,平均29岁,经产妇4例,初产妇2例。
2 出血原因2.1 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75%。
在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胎盘就与子宫分离,使血窦开放而出血,这时要依靠子宫肌肉的强烈收缩,使子宫壁上的血窦因受压而关闭,并使血流逐渐缓慢,而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产程延长,或因难产,产妇体力衰竭,麻醉过深,羊水过多或双胎,子宫膨胀过大,或因分娩次数过多、过密,使子宫的结缔组织增多,肌纤维减少,以及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壁有肌瘤等。
上述这些情况,都可使子宫肌肉收缩机能不良,而发生产后出血。
2.2 胎盘问题而引起的出血。
在第三产程,如果胎盘剥离不完全,一部分与子宫壁分离,其他部分尚未剥离,或大部分排出,还有一小部分未排出而滞留在子宫腔内,都可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不止。
有时部分胎盘和子宫壁粘连,或植入子宫壁内,不能自然分离,而从其他已剥离部分出血,这种出血量往往很大。
2.3 分娩过程中产道撕裂,也可发生大量出血。
常见于胎儿过大、急产或手术产时,均可使产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撕裂,裂伤重时可发生大出血。
如果施行会阴切开后,不注意止血,也可造成出血过多2.4 产妇本人的凝血功能障碍。
如果产妇患有全身出血倾向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均可引起产后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例晚期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3-05-14T10:48:03.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倪桂春[导读] 因此,剖宫产时要合理的选择切口,避免子宫下段横切口两侧角部撕裂,切口按解剖层次缝合,疏密适当。
倪桂春(新疆裕民县妇幼保健院新疆裕民 834800)
【中图分类号】R714.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109-02 【摘要】目的研究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
方法对我院2008-01~2012-6发生的晚期产后出血37例的产妇,分析出血原因、出血量及出血时间进行统计。
结果我院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34%。
24例胎盘、胎膜与蜕膜残留均为正常产,入院后给予抗炎缩宫治疗,并行清宫术治愈。
6例正常产子宫复旧不良,给予催产素、卡孕栓缩宫、止血、抗炎治疗治愈。
3例产褥感染经对症治疗治愈。
4例剖宫产术后,1例因子宫切口感染裂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经B超证实切口愈合不良,其中1例破水24h以上,1例合并糖尿病;另1例子宫复旧不良;后3例均经止血、缩宫、抗炎治疗治愈。
结论晚期产后出血严重者可危及产妇生命,因此,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减少胎盘、胎膜残留、提高住院分娩率,从而降低其发生率,保障产妇安全健康至关重要。
【关键词】晚期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初产妇22例,经产妇15例,年龄20-40(平均28)岁。
妊娠均为36-41+5周。
有人工流产史23例,其中2次以上15例;孕中期引产史2例;孕足月死胎引产史1例。
本组选择的诊断标准为:分娩24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阴道大量出血,1次或多次,间断或持续,出血总量在400ml以上[1]。
出血量的收集:院内患者采用弯盘收集出血量,院外多由患者及家属估测出血量。
1.2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 5年间我院分娩总数为10943例,产后出血449例,晚期产后出血37例,晚期产后出血占同期住院分娩总数的
0.34%(37/10943),占同期产后出血的8.24%(37/449)。
1.3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出血量及出血时间见表1。
表1 晚期产后出血原因、出血量及出血时间的关系
病因例数出血量(ml) 出血时间(d) 占总例数(%) 胎盘、胎膜残留 15 500~800 10~35 41
蜕膜残留 9 500~700 5~45 24
子宫复旧不良 7 500~1500 5~50 19
产褥感染 3 500~800 8/15/20 8
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感染裂开 3 700~1200 10/19/30 8
2 结果
24例胎盘、胎膜与蜕膜残留均为正常产,入院后给予抗炎缩宫治疗,并行清宫术治愈。
6例正常产子宫复旧不良,给予催产素、卡孕栓缩宫、止血、抗炎治疗治愈。
3例产褥感染经对症治疗治愈。
4例剖宫产术后,1例因子宫切口感染裂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经B超证实切口愈合不良,其中1例破水24h以上,1例合并糖尿病;另1例子宫复旧不良;后3例均经止血、缩宫、抗炎治疗治愈。
3 讨论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h至产褥期内发生大量腹腔与阴道出血,以产后2~4周发病最多,也有迟至6~8周发病者。
子宫出血持续或间断,也可表现一次急骤大量出血,结果造成重度贫血,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需要切除子宫[2]。
我院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34%。
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是胎盘、胎膜残留、蜕膜残留、子宫复旧不良、产褥感染及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不愈裂开[3]。
本组最主要出血原因是胎盘、胎膜残留,共15例。
胎盘、胎膜残留而引起的产后大出血多发生在产后10d左右。
这时残留的胎盘、胎膜组织发生变性、机化直至形成胎盘息肉,当胎盘息肉坏死脱落时,暴露基底部血管,从而引起大出血。
胎盘、胎膜残留绝大多数与第三产程处理不当有关。
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第三产程,胎肩娩出即用缩宫剂,协助胎盘娩出,切忌暴力牵拉脐带或用钳子夹取胎盘,以免造成胎盘、胎膜残留。
胎盘娩出后要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有无副胎盘;若有胎盘、胎膜不全,要及时取出,产后给予足量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免发生晚期产后出血。
本组有9例是由于蜕膜残留引起晚期产后大出血。
子宫蜕膜在正常情况下于产后1周脱落,并随恶露排出。
若蜕膜长时间按大面积残留,可影响子宫收缩,继发子宫内膜炎,引起晚期产后出血。
该9例经清宫送病检证实为蜕膜残留。
本组子宫复旧不良7例,与双胎妊娠、前置胎盘、多产妇、子宫内膜炎和产后尿潴留等有关。
因此,要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
正确处理第三产程,产后及时应用缩宫剂和抗生素,嘱产妇于胎盘娩出4h内排尿。
所以,要注意产褥期护理,防止产褥感染,早期下床活动,坚持母乳喂养,这些都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
剖宫产率20世纪90年代初为20%左右,现已上升至60%,甚至高达70%~80%。
剖宫产率的上升使母婴近、远期病率上升[4]。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裂开造成晚期产后大出血的病例也屡见不鲜。
其主要原因有:剖宫产手术方式多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切口距阴道很近易感染;子宫切口选择不合理,切口过高或过低,切口偏向左侧损伤左侧血管;缝扎组织不正确。
结果致子宫切口局部血运差并发感染、切缘组织坏死脱落,血窦重新开放而引起晚期产后大出血,甚至休克。
因此,剖宫产时要合理的选择切口,避免子宫下段横切口两侧角部撕裂,切口按解剖层次缝合,疏密适当。
参考文献
[1]赵东华.10年晚期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3):156-157.
[2]杨剑秋,盖铭茨.剖宫产晚期出血的原因[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3):125-126.
[3]刘凤芝.晚期产后出血原因分析.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5):579-580.
[4]黄醒华.对剖宫产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7):38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