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胶工艺简析

合集下载

pcba生产工艺流程红胶和锡膏

pcba生产工艺流程红胶和锡膏

PCBA生产工艺流程:红胶和锡膏一、引言在PCBA生产过程中,红胶和锡膏是两种重要的材料。

红胶是用来保护电路板的元器件和焊点的粘结材料,能够有效防止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锡膏则是用来进行焊接工艺的关键材料,能够实现元器件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

本文将介绍PCBA生产中红胶和锡膏的生产工艺流程。

二、红胶的生产工艺流程2.1 原料准备红胶的主要成分是环氧树脂,生产前需要准备环氧树脂、溶剂、硬化剂等原料。

首先,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以确保红胶的质量。

2.2 加工与调试将准备好的原料进行加工和调试。

首先,将混合好的原料倒入专用的红胶生产设备中。

通过设备中的加热、混合和搅拌等工艺,将红胶的性能达到预定的要求。

调试过程中需要确保红胶的粘度、黏度、固化时间等参数符合要求,以保证红胶的使用效果。

2.3 灌装与包装调试完成后,红胶需要进行灌装和包装。

将生产好的红胶倒入灌装设备中,通过设备的灌装工艺将红胶灌装到专用的包装容器中,确保红胶在灌装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污染。

然后,对包装容器进行密封,以保证红胶的贮存期限。

三、锡膏的生产工艺流程3.1 粉末材料制备锡膏的主要成分是由锡粉、助焊剂和流动剂组成的。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锡粉、助焊剂和流动剂。

根据所需的焊接特性和要求,根据一定的比例将这些粉末材料混合均匀。

3.2 混合与调配将准备好的粉末材料进行混合与调配。

加入适量的溶剂,通过搅拌设备将粉末与溶剂混合均匀。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使锡粉、助焊剂和流动剂充分溶解在一起,形成锡膏的浆状状态。

3.3 过滤与除泡混合调配好的锡膏需要经过过滤和除泡处理。

使用专用的过滤设备对锡膏进行过滤,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

然后,使用真空设备对锡膏进行除泡处理,以去除锡膏中的气泡,保证锡膏的质量。

3.4 充填与包装经过过滤和除泡处理后的锡膏需要进行充填和包装。

将处理好的锡膏充填到专用的包装容器中,确保锡膏在充填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污染。

SMT红胶工艺问题简析

SMT红胶工艺问题简析


体等破损
_:口-_口:.’ .1口’.:口j
氧化
PCB的铜铂表面已发生变色
一日豳。0固o
。j:!囤。阗?;

(变色)
178
SMT红胶工艺问题简析
作者: 作者单位:
李承华 昊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引用本文格式:李承华 SMT红胶工艺问题简析[会议论文] 2012
2.2设备准备 1)红胶工艺采用点胶和印刷两种;点胶工艺需准备合适的点胶设备即可,采购使用匹
配的点胶包装管;而印刷工艺分为手动印刷和机械自动印刷两种,但都需要准备印刷钢网。
173
在此只重点讲解下钢网准备及丝印准备工作. 2)印刷钢网:一般模板分为化学蚀刻铜模板(价格低,适用于小批量、试验且芯片引
脚间距>0.635 mm);激光蚀刻不锈钢模板(精度高、价格高,适用于大批量、自动生产线 且芯片引脚间距<0.5 mm)。对于研发、小批量生产或间距>0.5 mm,推荐使用蚀刻不锈钢模 板:对于批量生产或间距<0.5 mm采用激光切割的不锈钢模板。外型尺寸为370X470(单位: mm),有效面积为300×400(单位:mm)。
发剥离引起掉件。可以说红胶在常温25度测试推力0K是没问题的,也不是SMT的问题;主 要元件有高温脱模剂。
3.2.3红胶耐高温不行。也是掉件的主要原因。 我们其他电容没脱模剂的,在255度波峰高温没问题。但到260—265度就是掉件。但
波峰温度在255度假焊很多,260—265焊接效果很好;红胶要耐二次双波峰高温才算较好。 一般红胶品质问题参考标准:
7)红胶的固化:固化温度越高以及固化时间越长,粘接强度也越强。但随着温度超过 设计的固化温度后,其耐温性和黏结剪切力,固体特性会发生变化。故贴片红胶的温度会

红胶印刷工艺解析汇总

红胶印刷工艺解析汇总

红胶印刷工艺解析汇总胶的认识:红胶,也称为SMT接着剂、SMT红胶,它是红色的膏体中均匀地分布着硬化剂、颜料、溶剂等的粘接剂,主要用来将元器件固定在印制板上,一般用点胶或钢网印刷的方法来分配.贴上元器件后放入烘箱或再流焊机加热硬化.它与所谓的焊膏是不相同的,一经加热硬化后,再加热也不会溶化,也就是说,贴片胶的热硬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SMT贴片胶的使用效果会因热固化条件、被连接物、所使用的设备、操作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使用时要根据生产工艺来选择贴片胶.主要成分:基料(即主体高份子材料)、填料、固化剂、其它助剂等.由于红胶受温度影响用本身粘度,流动性,润湿等特性,所以红胶要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和规范的管理。

1、红胶要有特定流水编号,根据进料数量、日期、种类来编号。

2、红胶要放在2~8℃的冰箱中保存,防止由于温度变化,影响特性。

3 、红胶回温要求在室温下回温4小时,按先进先出的顺序使用。

4、对于点胶作业,胶管红胶要脱泡,对于一次性未用完的红胶应放回冰箱保存,旧胶与新胶不能混用。

5、要准确地填写回温记录表,回温人及回温时间,使用者需确认回温OK后方可使用。

通常,红胶不可使用过期的。

在室温下可储存7天,在小于5℃时储存大于个6月,在5~25℃可储存大于30天。

设备选型根据工艺要求与产品特殊要求而定。

印刷方式钢网刻孔要根据零件的类型,基材的性能来决定,其厚度和孔的大小及形状。

其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

点胶方式点胶是利用压缩空气,将红胶透过专用点胶头点到基板上,胶点的大小、多少、由时间、压力管直径等参数来控制,点胶机具有灵活的功能。

对于不同的零件,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点胶头,设定参数来改变,也可以改变胶点的形状和数量,以求达到效果,优点是方便、灵活、稳定。

缺点是易有拉丝和气泡等。

我们可以对作业参数、速度、时间、气压、温度调整,来尽量减少这些缺点。

针转方式针转方式是将一个特制的针膜,浸入浅胶盘中每个针头有一个胶点,当胶点接触基板时,就会脱离针头,胶量可以借着针的形状和直径大小来变化。

红胶工艺技术

红胶工艺技术

红胶工艺技术红胶工艺技术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技术,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红胶工艺技术主要以红胶为材料,结合其他辅助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创造出精美的工艺品。

红胶是一种天然树胶,具有无毒、环保、柔韧耐用等特点,是红胶工艺技术的重要材料之一。

红胶通过多次研磨和筛选,使其具备一定的黏度和延展性,使得工艺品制作过程更加灵活多样。

红胶工艺技术的传统工艺包括刻红胶、压红胶、涂红胶等。

其中,刻红胶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

刻红胶的过程需要先将红胶炼软,再将其涂抹在特制的刻红胶刀上,细心而有力地刻划红胶刀的刀锋,然后将红胶平均涂抹在工艺品底坯上,最后通过金属模具压实,制成精美的红胶工艺品。

压红胶则是将软化的红胶压入特制的模具中,再用金属模具加压,使红胶充分填充模具的各个细节,制成形状丰富的工艺品。

涂红胶则是将红胶均匀地涂抹在底坯上,然后用刀具或者其它工具进行雕刻,制成各种图案。

现代红胶工艺技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现代红胶工艺品色彩丰富、形态多样,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红色,而是采用了丰富的色彩,如金色、银色等,使工艺品更加华丽美观。

此外,现代红胶工艺技术还引入了一些现代科技手法,如激光雕刻技术、数控雕刻机等,使工艺品的制作更加精准和高效。

红胶工艺技术制作的工艺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人们喜爱的收藏品和礼品。

红胶工艺品中的图案和纹饰多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如花鸟、人物、山水等,寓意吉祥如意、团圆幸福。

红胶工艺品不仅可以装饰家居空间,还常用于送礼、馈赠亲友,代表着喜庆、团圆和美好的祝愿和祈福。

红胶工艺技术已经成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保护。

各地的红胶工艺技术传承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推动了红胶工艺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红胶工艺技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学习和传承红胶工艺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红胶SMT操作工艺doc

红胶SMT操作工艺doc

红胶工艺对SMT操作工艺的具体要求的内容请详细阅读以下内容:
SMT操作工艺构成要素和简化流程:
--> 印刷(红胶/锡膏)
--> 检测(可选AOI全自动或者目视检测)
--> 贴装(先贴小器件后贴大器件:分高速贴片及集成电路贴装)
--> 检测(可选AOI 光学/目视检测)
--> 焊接(采用热风回流焊进行焊接)
--> 检测(可分AOI 光学检测外观及功能性测试检测)
--> 维修(使用工具:焊台及热风拆焊台等)
--> 分板(手工或者分板机进行切板)
红胶工艺流程简化为:印刷-------贴片-------焊接-------检修(每道工艺中均可加入检测环节以控制质量)
红胶工艺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针管的方式进行点胶,俗称红胶点胶工艺,是根据元件的大小,点的胶量也不等,手工点胶机用红胶点胶的时间来控制胶量,自动点胶机通过不同的点胶嘴和点胶时间来控制红胶点胶;
另一种是刷胶,俗称红胶刮胶工艺,也称钢网印刷工艺,是通过钢网进行印刷,钢网的开孔大小有标准规范,主要还是根据所生产的产品决定钢网印刷开孔的大小。

红胶所产的不良主要有:溢胶、浮高、粘力不够、撞件等;红胶注意事项和红胶使用要求如下:
1、前期工艺有红胶的储存、
2、使用前要回温、
3、印刷后PCB板要平放、
4、印刷后存放时间不宜太长,
5、再就是回流炉温,一般是130度以上保持90~120秒,最高温度不超过150度,具体
还要根据使用红胶之前的参考温度
6、红胶毕竟是胶粘物,强度有限,要注意运输及装配操作过程中的撞件、或不慎掉落以致影响贴片元件甚至使整个PCB线路板毁坏。

固定螺丝红胶工艺流程

固定螺丝红胶工艺流程

固定螺丝红胶工艺流程一、背景介绍在各种机械设备中,螺丝的固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增强螺丝的固定性能,常常会采用红胶进行固定。

红胶具有高粘度、高强度、耐高温等特点,可以有效地防止螺丝松动。

下面将介绍固定螺丝红胶的工艺流程。

二、工艺流程1. 准备工作在开始固定螺丝红胶工艺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包括螺丝刀、刷子等;材料包括红胶、清洁剂等。

确保工具和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2. 清洁螺丝孔需要使用清洁剂将螺丝孔彻底清洁干净。

清洁剂可以去除螺丝孔中的油脂、灰尘等杂质,以保证红胶能够充分附着在螺丝孔内,提高固定效果。

3. 涂抹红胶将红胶涂抹在螺丝孔的内壁上。

涂抹时要均匀、细致,确保红胶覆盖整个螺丝孔的内壁。

可以使用刷子等工具进行涂抹,确保红胶的质量和涂抹效果。

4. 固定螺丝在涂抹红胶后,立即将螺丝插入螺丝孔中。

插入时要注意力度和方向,确保螺丝能够正确、紧密地固定在螺丝孔内。

插入后,可以使用螺丝刀等工具将螺丝旋紧,以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5. 清除多余红胶在固定螺丝后,可能会有一些多余的红胶溢出,这时需要及时清除。

可以使用清洁剂或棉签等工具清除多余的红胶,保持工作区干净整洁。

6. 确认固定效果固定螺丝红胶后,需要进行固定效果的确认。

可以使用力度适中的工具进行螺丝的旋转和拉动,检查螺丝是否松动。

如果螺丝固定良好,不松动,则表明固定螺丝红胶工艺流程执行成功。

7. 完成工作确认固定效果后,整理工作区,清理工具和材料。

将工具和材料按规定的方式妥善保存,以备下次使用。

三、注意事项1. 在进行固定螺丝红胶工艺之前,要确保螺丝孔和螺丝表面干净无油污,以提高固定效果。

2. 在涂抹红胶时,要注意避免红胶溅到其他地方,以免造成污染。

3. 在固定螺丝后,要及时清除多余的红胶,以保持外观整洁。

4. 在固定螺丝红胶时,要根据螺丝孔的尺寸选择合适的螺丝和红胶,以确保固定效果和安全性。

5. 在确认固定效果时,要注意力度的掌握,以免造成螺丝损坏或固定效果不理想。

红胶工艺简析

红胶工艺简析
时间/压力点滴是分配胶剂的原始方法,并且仍然是一个现有应用的、具有生存力的 方法。
在操作中,注射器中的材料受压,用一个针嘴阀门来控制,分配所需要数量的胶剂。
这个方法简单并且可靠,但它赶不上速度的要求。象40,000dph 的高速率可以通过 注射器中的脉冲气体来达到,以维持步伐。速度越高,一般会造成越不连续的胶点。随 着胶剂的水平在注射器中降低,气体的体积变得越大,压力时间的变化造成胶点的不连 续。控制系统可以补偿这个液体水平的变化,但对黏度的变化敏感。 时间/压力方法为 1608(0603)元件滴出一致的胶点是有困难的,但是仍然是一种以简单和时间效率为特征 的证明很好的方法。只要丢弃注射器和清洗或换掉滴嘴。和其它所有分配方法一样,它 有适应应用变化的灵活性优势,即,通常的解 决方案是相对简单重新输入到自动化控制 平台软件。
活塞泵是一种真正的、施胶应用中的绝对位移方法,在一个密封的容室中活塞的运
动置换了精确的相应体积的液体。在液体中粘性变化对流动率没有影响。针头大小同样 地不改变在合适操作以内的活塞泵的速率(尽管由活塞的“无情”的本性所产生的压力, 如果内部的压力超过指定操作水平,可能引起另外的问题)。
活塞泵可以提供线性的位移变量,或可能设计成固定的位移产出指定的胶点大小。 象螺旋泵一样,由于机器控制的3-D 运动,绝对位移泵的点胶速度是有限的。
胶剂的主要目的是在波峰焊接期间把元件保持在 PCB 上。元件尺寸范围可以从 1005(0402)的电阻器和电容器,到更大的 IC 元件(图1)。因此,成功的分配标准是直接了 当的:元件不会在焊接期间掉下来(典型的由于不够胶剂),并且在贴片时胶剂散布在元件 焊盘上不会产生导电连接。
胶剂
良好的胶剂特征包括:绿色强度和固化强度,一致性和高的胶点轮廓;液体胶还要 保持工艺过程在允许公差限度内。对于1608(0603)元件情况,IPC 表面贴片设计标准规 定焊盘之间的距离为0.025”(0.635mm)。使用名义机器精度0.003”(0.08mm)和胶剂方 向精度0.005”(0.127mm),实际的胶剂分配区域/应用目标宽度降低为0.016”(0.41mm), 以防止材料重叠到导电区域。由于对胶点有某个高度的要求,以便元件的底部可以一个 合理的表面区域来附着,因此,最小的、一致的胶点直径必须大约为0.020”(0.5mm)。 在实际中,这个问题经常被松散实施的焊盘间距标准和实际大于规定的间距所避免。尽 管更高的胶点轮廓将是这个问题的一个部分的解决方案,然而必需的胶量意味着胶点 “压扁”问题有实际的限制。 新式的喷射分配系统可提供更高的胶点轮廓。

印刷红胶工艺浅析解读

印刷红胶工艺浅析解读

印刷红胶工艺浅析随着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一些大型的电子加工企业,从最初的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乃至到现在的津京和环渤海一带,SMT已经成为主流,从最早的手贴片到现在的自动化设备贴片,大部分都是采用SMT 焊锡膏工艺,但是很多公司的产品有避免不了的插装器件生产(如电脑显示器等产品),于是出现了较早的红胶工艺和较晚出现的通孔波峰焊工艺。

但是红胶工艺的生产对于波峰焊的控制和PCB的可制造性设计都有很严格的要求,以下我只介绍印刷红胶工艺的设计、工艺参数等一系列要求,是通过我现在就职的海湾公司进行过一年的试验得出的有效经验共SMT行业参考!通过海湾公司可视对讲产品的试验,从器件的封装、插孔的封装、器件布局的合理设计、模板的开孔技术要求、波峰焊参数的合理调整,线路板焊接一次性合格率达到92%以上(该产品上有6个20pin以上的IC,一个48pin的QFP)。

波峰焊接后只做微小的修复就可以达到100%的合格率,但焊接效率和手工焊相比,提高了3倍以上。

以下是一些具体设计要求共享给SMT同行和各位专家。

对于模板的厚度和开口要求(1)模板厚度:0.2mm(2)模板开口要求:IC的开口宽度是两个焊盘宽度的1/2,可以开多个小圆孔。

器件的布局要求(1)Chip元件的长轴应垂直于波峰焊机的传送带方向;集成电路器件长轴应平行于波峰焊机的传送带方向。

(2)为了避免阴影效应,同尺寸元件的端头在平行于焊料波方向排成一直线;不同尺寸的大小元器件应交错放置;小尺寸的元件要排布在大元件的前方;防止元件体遮挡焊接端头和引脚。

当不能按以上要求排布时,元件之间应留有3~5mm间距。

(3)元器件的特征方向应一致。

如:电解电容器极性、二极管的正极、三极管的单引脚端应该垂直于传输方向、集成电路的第一脚等。

元件孔径和焊盘设计(1)元件孔一定要安排在基本格、1/2基本格、1/4基本格上,插装元件焊盘孔和引脚直径的间隙为焊锡能很好的湿润为止。

(2)高密度元件布线时应采用椭圆焊盘图形,以减少连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红胶与组件一起缺失,且 PCB 板上的阻焊剂膜被红胶粘走
如图 12 所示,这种现象主要的原因是 PCB 板的绿油附着力太低。假设绿油本身 不存在质量问题,那么附着力低需从 PCB 板的制程控制中查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图 12 红胶与元件一起缺失,且阻焊剂膜被带走 1).铜板表面粗糙度不符合要求。粗糙度的控制主要在铜板前处理工序,加强前处理 工序即可改善粗糙度;
时间/压力点滴是分配胶剂的原始方法,并且仍然是一个现有应用的、具有生存力的 方法。
在操作中,注射器中的材料受压,用一个针嘴阀门来控制,分配所需要数量的胶剂。
这个方法简单并且可靠,但它赶不上速度的要求。象40,000dph 的高速率可以通过 注射器中的脉冲气体来达到,以维持步伐。速度越高,一般会造成越不连续的胶点。随 着胶剂的水平在注射器中降低,气体的体积变得越大,压力时间的变化造成胶点的不连 续。控制系统可以补偿这个液体水平的变化,但对黏度的变化敏感。 时间/压力方法为 1608(0603)元件滴出一致的胶点是有困难的,但是仍然是一种以简单和时间效率为特征 的证明很好的方法。只要丢弃注射器和清洗或换掉滴嘴。和其它所有分配方法一样,它 有适应应用变化的灵活性优势,即,通常的解 决方案是相对简单重新输入到自动化控制 平台软件。
丝印也是一个快的方法。一塊開有正确施膠絲孔的模板放于板的表面附近。然后经 由刮板刮過,膠剂被擠壓通過絲孔。最近,为人們所了解的用于厚度變化的材料印刷技 術允许使用同一塊模板,得到不同大小的膠点。
正如针头转移法,丝印方法要求在电路板变化时重做模板,尽管在这种情况中,价 格较为便宜,并且供应商容易找得到。和针头转移法一样,在生产期间胶剂的暴露可以 导致处理上问题。
对更大的胶点直径,螺旋泵和活塞泵都将在速度能力降级,但是后者在高得多的流 动速率上保持一致性,对一个更大范围的胶点大小将维持40,000dph 的速率。与时间/压 力和螺旋泵相比,活塞泵的一个缺点是复杂清洗的方法,要求每周或双周安排清洗。活 塞泵的设计开发也许可以减少这复杂性。喷射分配是施胶的一个新方法;它使用一个弹 簧加力的针或“锤”以快速轮转的方式迫使材料通过针嘴。它类似于定量活塞泵用高速 来喷射材料。空气压力将针提起到液体容器上面,当气压移开时,弹簧将针往下驱动, 迫使胶剂通过针嘴。
活塞泵是一种真正的、施胶应用中的绝对位移方法,在一个密封的容室中活塞的运
动置换了精确的相应体积的液体。在液体中粘性变化对流动率没有影响。针头大小同样 地不改变在合适操作以内的活塞泵的速率(尽管由活塞的“无情”的本性所产生的压力, 如果内部的压力超过指定操作水平,可能引起另外的问题)。
活塞泵可以提供线性的位移变量,或可能设计成固定的位移产出指定的胶点大小。 象螺旋泵一样,由于机器控制的3-D 运动,绝对位移泵的点胶速度是有限的。
如图11所示,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图 11 元件缺失、但红胶还在
1).丝网设计缺陷,造成印刷红胶的量不足,在固化后组件没有完全粘牢,易脱落。 这个问题较易改善,首先要检查丝网的制作是否符合设计尺寸。其次,如果本来丝网的 开口为方口,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向外扩充圆弧,通过将开口改为椭圆型的方法来 增大开口的面积。另外,现有工艺一般采用接触式印刷,刮刀会把大胶点的胶切割掉, 因此,丝网的厚度基本上与胶点的高度差不多,丝网厚度是否合适,也会影响印刷的效 果。
胶点的路径是一条在滴嘴和板上目标点之间的弹道。这是和其它分配方法的对比, 液体的实际转移是在居留期间发生的,期间液体接触到板并且在表面上建立湿润的效果。 由于喷射,液体保持在位置上,当滴胶头移开时分断。
因为喷射不必有 Z 轴的移动来使液体接触到板上,它可在分配的两维方向受到控制。
这提供了在时间上的重大节省,并且,以同样的或更好的一致性,在速度上比螺旋 泵和活塞泵方法超出10~50%。喷射泵可以在胶点分配时和螺旋泵相比,在一个班次的生 产中,有两倍的连续一致性;并且,产生更高的胶点轮廓。这对特别对小型元件是个优 势。
分配方法
下列应用方法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准备应用过程中,必须给予考虑:
针头转移是把胶剂施加到 PCB 的最快的方法之一。在这个技术中,一个带有与电路 布线相匹配的一系列针头的板,在胶剂托盘中浸蘸,胶剂以可预计的数量湿润和附着在 针头上。针头然后接触电路板层,胶剂转移到板上。
针头转移有若干缺点。如果电路改变,工具必须重做。这可能是相对昂贵的,但是 通常适合于较长期的生产运行。在开放的托盘内,胶剂暴露可能导致吸收潮湿或增長固 化時間,因此必需更小心地处理胶剂。最后,把胶剂用于比3216(1206)小的元件焊盘, 针头转移方法是困难的。
在每小时点数增加的主要限制是喷射泵只能相应其刻度设定分配一种胶点尺寸。结 果,喷射泵的设定必须对应于板上最小的胶点大小,较大的胶点是由最小点的数倍组成。 (双头喷射泵的开发可使这个问题得到减轻)。喷射泵的另外缺点是需要一周或双周的拆卸 或清洗。然而,自动清洗系统能减少清洗的时间和复杂性。 可能的应用程序问题
4).生产过程中对红胶的使用、红胶板的存放没有严格控制。通常,很多工厂对红胶 的低温存放和取用的要求都是严格执行的,但对生产过程中温度控制、红胶板的放置、 开封的红胶及每天印刷后的余料处理却没有严格控制。首先,点胶和印刷操作应在 23± 3 ℃ 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才能达到最佳涂敷质量。其次,开封并搅拌过的红胶要在 24 小 时内使用完毕,印刷过的红胶板要在 12 小时内完成固化,每日使用的余料不能与新开 封的红胶混合使用,且不能使用会收缩的胶体。
3).红胶的固化温度过高,使固化后的红胶变脆,在生产过程中受震动时易脱落。红 胶的固化温度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目前家用电器电子控制器的生产过程中常用的进口 红胶最高固化温度应控制在 160 ℃ 以下。固化的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固化后的推力测试 进行评估,用推力测试仪以平行于基板的力对组件进行测试,组件可承受的最大推力根 据组件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常用的 0603 、 0805 、 1206 封装的组件推力一般在 1kg - 2kg 之间。
螺旋泵分配使用一个泵,在其体内有一个旋转的螺杆对胶剂的路径增加能量。通过 螺杆电动机的通断,胶剂以一定的数量泵出。螺旋泵按牛顿原理工作,一旦泵内的液体 接触到板上,将维持好的,一致的流动。螺杆对材料也有剪切作用,通过均匀排出残留 空气和降低黏度,这种剪切作用可能有助于胶的分配。
螺旋泵可适用于大范围的胶剂,胶点分配速度的限定因素实际上是自动机器的三维 控制。其分配胶点的范围大约和时间/压力方法一样,但更一致性,对黏度变化的敏感性 大约是时间/压力分配方法的一半。泵的流动率也取决于针头大小的选择:更小的计量针 头将产生更大的背压,这可能因粘性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导致问题。最后,螺旋泵可以达 到2%的精确性,但是典型地,在生产中达到20%的体积精度。
胶剂的主要目的是在波峰焊接期间把元件保持在 PCB 上。元件尺寸范围可以从 1005(0402)的电阻器和电容器,到更大的 IC 元件(图1)。因此,成功的分配标准是直接了 当的:元件不会在焊接期间掉下来(典型的由于不够胶剂),并且在贴片时胶剂散布在元件 焊盘上不会产生导电连接。
胶剂
良好的胶剂特征包括:绿色强度和固化强度,一致性和高的胶点轮廓;液体胶还要 保持工艺过程在允许公差限度内。对于1608(0603)元件情况,IPC 表面贴片设计标准规 定焊盘之间的距离为0.025”(0.635mm)。使用名义机器精度0.003”(0.08mm)和胶剂方 向精度0.005”(0.127mm),实际的胶剂分配区域/应用目标宽度降低为0.016”(0.41mm), 以防止材料重叠到导电区域。由于对胶点有某个高度的要求,以便元件的底部可以一个 合理的表面区域来附着,因此,最小的、一致的胶点直径必须大约为0.020”(0.5mm)。 在实际中,这个问题经常被松散实施的焊盘间距标准和实际大于规定的间距所避免。尽 管更高的胶点轮廓将是这个问题的一个部分的解决方案,然而必需的胶量意味着胶点 “压扁”问题有实际的限制。 新式的喷射分配系统可提供更高的胶点轮廓。
6).显影温度太高或板子在显影液中停留时间过长,需加强对显影温度和速度控制;
7).预烘或后烘温度或时间不够,该环节需根据实际情况严格记录生产过程、定期检 查校对烘箱温度值。
胶剂的配方必须考虑一致性、良好的点轮廓、和良好的绿色强度与固化强度以及点的大 小、并且使用 CAD 或一个替代工具来“教”自动化系统在哪儿滴胶点。分配系统必须有 合理的精度、速度和重复性要求,以平衡该应用的费用。当设计工艺过程时,一些典型 的胶剂问题必须预见得到。” 克里斯琴.Q.讷斯和阿伦.R.路易斯(美)
2).印刷红胶时刮刀的控制不当,会造成印刷不良。就人工印刷而言,刮刀的压力应 能保证印出的胶点边缘清晰、表面平整、厚度适宜;刮刀速度的控制应保证胶体相对于 刮刀为滚动而非滑动,一般情况下, 20 -40mm /s 为宜;刮刀的角度以 45 - 60 度为 宜。另外,操作工人对印刷时的速度、压力、反复印刷等控制的熟练程度对印刷效果也 有很大的影响。
在胶剂分配中,问题可能发生,不一定是胶剂、分配方法或控制应用程序的设备的 缺陷;问题可能是由于这些方面的一个或多个的不适当的设定或来自培训和操作问题联 合产生。一些典型的问题包括:
胶剂拖尾。当滴胶针嘴移开,在胶点的顶部产生细线或“尾巴”。尾巴可能塌落, 并且引起导电焊盘上的问题,或者造成元件胶量过多,当压平时,导致与电气连接的干 涉。控制胶点附近的 某个另外的点),这通常会允许胶剂断开的改进。这个问题也可能源自一个液体的不相容 性。然而,这些困难通常对应用系统的某个部件作机械调整即可得到解决。 卫星点是在 高速分配时发生的小的无关的点。在接触分配中,问题通常是拖尾和针嘴断开的结果。 在非接触喷射中,通常是不正确的分配高度的结果。分配高度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参数并 且能有助于接触式分配方法中拖尾的解决。自动滴胶设备的工装夹具和软件控制在决定 高度传感精度中是重要的。
圆柱体封装的组件缺失还与其自身的结构有关,与片式组件相比,这种结构与胶体 的接触面积较小,更易脱落。目前,很多工程师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不再使用圆柱体封 装的组件,而用相应的扁平封装代替。再者,还与选用的红胶类型和红胶本身的质量有 关,我们一般通过几个指标衡量选用的红胶是否适合实际应用:剪切强度、剥离强度、 固化条件、印刷工艺性、热稳定性、热固性、贮存稳定性等。另外, PCB 的加工质量 也会带来一些影响, PCB 本身不平整也会造成组件缺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